《樊迟、仲弓问仁》教案2018

合集下载

樊迟、仲弓问仁课件

樊迟、仲弓问仁课件
———钱穆《论语新解》
四、孔子与“仁”的学说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 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
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 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 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
从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 二、“仁”的价值内涵。 三、“仁”的表现方式。 四、“仁”的实践价值。
四、“仁”的实践价值。
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 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 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 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 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 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 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 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 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 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认识到仁不难,难的是时时处处能够坚持做到。
白话试译
樊迟问仁道。先生说:“平常独居当能恭,执行 有事当能敬,待人要能忠。这几项就使去夷狄之 邦,也不可弃去不行呀。”
《论语》最重言仁。然仁者人心,得自天赋,自 然有之。故人非求仁之难,择仁安仁而不去之为 难。慕富贵,厌贫贱。处常境而疏忽,遭变故而 摇移。人之不仁,非由于难得之,乃由于轻去之。 惟君子能处一切境而不去仁,在一切时而无不安 于仁,故谓之君子。”
一开始试将原有的制度,加以理论化,与以理论
的根据。”
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

樊迟问仁定稿

樊迟问仁定稿



补充注释
冉雍(公元前522--?),冉氏, 冉雍(公元前522--?),冉氏,名 522--?),冉氏 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 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 阜)人。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 小孔子二十九岁。出身寒微。早年拜师 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回鲁后的第三 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 482年 年(鲁哀公十三年,公元前482年), 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族的总管, 四十一岁的仲弓当上了季氏家族的总管, 并曾向孔子问过政。 并曾向孔子问过政。
• 通过孔子的几个弟子“问仁”,孔子给 出了许多关于“问仁”的具体做法。首 先樊迟三问仁,孔子认为首先做一个辛 勤工作然后获取报酬的人而不要做一个 不劳而获的人,爱一切人,并把一切人 的幸福作为他的政治目标,至于如何实 践这些仁德,孔子建议在关注维护自己 利益的同时以公允、公平、公正的态度 去关注维护他人的利益;应该以严肃认 真、尽心尽力的态度去履行自己的社会 职责;应该在与他人的一切交往中抱持 不偏不倚、诚实无欺的态度。
•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 孔子说: 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 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者说 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孔子说: 话谨慎。 其言也讱” 话谨慎。” (“其言也讱”是孔子对于 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那些希望成为仁人的人所提要求之一。 仁者” 其言行必须慎重, “仁者”,其言行必须慎重,行动必须 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所以, 认真,一言一行都符合周礼。所以,这 里的“ 是为“ 服务的, 里的“讱”是为“仁”服务的,为了 就必须“ “仁”,就必须“讱”。这种思想与 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克己复礼为仁”基本上是一贯的。)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第一单元仁者爱人《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标:学习这篇文章了解孔子仁学的主要内涵。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孔子的思想,《论语》带给我们那些启示?教学方式:讲授教学时数:2课时一、课前演讲。

我看语文(对学语文的看法以及同学心中理想的语文课堂等等)。

大家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读大学还是摆脱不了语文课,因为我们一开始上学就接触语文,一直到高中,而且语文课都是属于重点课程。

以前学语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考高分,那么现在我们学语文又是为了什么呢?有必要再学语文吗?那么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有各自不同的看法,下面我们就这个问题来发表一下大家各自的看法。

二、简介孔子和《论语》孔子是山东曲阜人。

孔府是孔子嫡系长子长孙居住的府第,是我国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

孔庙位于曲阜城中心,是古代人们为了几年孔子生前的伟大思想宽阔的精神品质所建的一座韵味十足的建筑。

孔林,是孔子家庭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时最久、规模最大的家庭墓地。

占地三千多亩。

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我国第二碑林之称。

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孔子的后代获封衍圣公是在宋朝,公元1055年(北宋至和二年),孔子第四十六代孙孔宗愿被封为衍圣公,是为衍圣公之始。

中国最后一个衍圣公是孔子的七十七代孙孔德成。

文革中被挖墓焚尸的衍圣公孔令贻就是末代衍圣公孔德成的亲生父亲。

1989年曲阜设立国际孔子文化节、恢复祭孔以来,怎么样才能够把末代衍圣公孔德成请回家乡来,始终是当地政府一件艰巨的、至今还没有完成的任务。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曲阜当地生产的一种以“孔府”命名的白酒“孔府家酒”突然畅销全国。

九十年代,当地政府的一位代表团到台湾去拜访孔德成先生,盛情邀请他回归故里,看看家乡的新气象。

作为家乡建设新气象的象征,代表团向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先生献上了一份厚礼——包装精美的“孔府家酒”。

孔德成先生瞥了一眼包装盒上印刷的“孔府家酒”几个字,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们孔家没有这种酒。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

据考证,孔子的远祖是宋国贵族,殷王室的后 裔。孔子的六代祖孔父嘉为宋国大夫,做过大司马, 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曾祖父孔防叔为避祸逃到鲁 国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成为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 亲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立过战 功,曾为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 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 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于前551 年(鲁襄公二十二年)生孔子。因父母曾为生子而 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樊 迟 、 仲 弓 问 仁论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孔子关 于“仁”的思想内涵。
二、学习本文语句简洁、文辞闲 雅、意蕴丰厚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 点
对孔子“仁” 的思想内涵的理 解。
返回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 字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祖上是宋国贵族。早 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后 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五十岁时任 鲁国的司寇。又周游宋、卫、陈、蔡、 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 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 整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 “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 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 仁”。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 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背景简介
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臣弑其 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但是,在这崩溃和 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首先,一些有识之士竭力强调以礼治国的重要性, 认为礼是“国之基”。在有识之士的倡导下,一股 颇具规模的礼治思潮蔚然兴起。另外,那些越位逾 分的大夫和陪臣,为了巩固其已经获得的地位权力, 不仅也需要用礼乐来文饰自己,而且还重用一些懂 得礼乐知识的人。一时间,掌握一定的礼乐文化知 识便成为当时一般士人入仕为官的捷径。于是学习 和研究礼乐文化竟成为一时的社会风气。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樊迟、仲弓问仁一、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子仲尼,鲁国诹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祖上是宋国贵族。

早年贫而贱,做过委吏和乘田等小吏。

后收徒讲学,参与政治活动。

五十岁时任鲁国的司寇。

又周游宋、卫、陈、蔡、齐、楚诸国,宣传其学说,终不为世用,晚年返回鲁国,倾力于教育事业与典籍整理。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认为?仁?就是?爱人?,而?仁?的施行应以?礼?为规范,宣称?克己复礼为仁?。

其学说自汉代以来成为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导,影响极为广泛深远。

二、《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汇集而成。

今本《论语》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

补充:孔子的学生曾把孔子平时对学生说的话合成一本书,叫《论语》。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

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

《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

《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三、背景简介春秋时期,礼崩乐坏,世衰道微,?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降而为?自诸侯出?,再降则?政在大夫?,三降则?陪臣执国命?,?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

但是,在这崩溃和混乱的局面中,礼乐文化反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樊迟 仲弓问仁

樊迟  仲弓问仁

章节内容: 听说训练教学目标:1、介绍大学语文的基本内容。

2、与学生之间认识和大概的了解。

教学方式:介绍、演讲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一、师生做自我介绍二、学习《大学语文》的重要意义1、大学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母语教育的重要功能●大学语文承载着在大学提供必要的母语教育的功能,大学语文不能被其他课程所取代。

●只有把语言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高级的情感交往、文体的感染能力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母语能力的教育。

●大学语文不等于“高四教育”,前者是审美教育、感染教育、兴趣教育,而后者是应试教育。

●大学语文既不同于写作,强调字句篇章的技术、技巧性,也不像文学选读一样,注重故事性、情节性、思想性。

●大学语文“行”大,姓“语”。

所谓“行”大,即大学语文应建立在重要的宏观的视野基础之上,除语词篇句、写作能力的培养,还应注重语言的文体感染、语言的审美交往、语言的能力使用。

它既是基本能力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又让学生在这种基本能力的获得过程中获得广阔的视野。

篇章的选择、讲授、平常的一些交往活动,目的并不仅限于让学会字词、写作技巧。

而在于让学生对母语产生一种领悟力,领悟母语写作、汉语写作本身所具有的美的意蕴。

这是其他课程达不到的。

其他的如写作、文学作品选读,都不能最终实现这种汉语的高级的交往性活动,只能是技术、技巧性的东西。

所谓姓“语”,即大学语文注重语言感染,不像写作,学字词句;选读,注重情节性、故事性、思想性,而是要把汉语的语言感染力放在第一位。

语言是我们生活的核心,也是教育的核心。

因而,只有把语言的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高级情感交往、文体的感染能力综合起来,才能称之为母语能力的教育。

大学语文要立足于汉语、立足于汉语的审美、立足于汉语的感染来进行。

因此,这也说明:大学语文不能被其他课程所替代。

大学语文的综合任务,即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这些方面,大学语文课程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

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及其作品、思想2、思考理解“仁”的思想内涵3、文中的仁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的价值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及其作品、思想教学难点:思考理解“仁”的思想内涵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大学语文教学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极其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门集工具性、基础性、审美性、人文性于一体而尤其注重审美性与人文性的课程。

因其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教学目标的复合性,故其内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

通过学习该课程,有助于增强人文精神的培育;看到人和人格的力量。

有助于突破思维定势,获得启发,利于创新。

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彩描写提供了美感、愉悦和享受,既能陶冶陶性情,也能提高鉴赏力与写作水平。

让学生自己试着翻译:When Zhong-gong asked about humanity,the Master said,"'Go abroad as if you were to receive a grand guest;employ the people as if you were charged with a grand sacrifice,''What you do no wish for yourslf, do not impose on others.'Thus,in a state,you will incur no resentment;in a noble house,you will incur no resentment,"Zhong-gong said,"Slow-witted as I am,I beg to practice this saying."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仁者无敌'。

那么在这儿所指的'仁'是什么呢,仁者为什么能够无敌呢?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文章,就是有关孔子对'仁'的阐述。

大学语文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大学语文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樊迟仲弓问仁》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孔子仁爱、智慧的儒家思想,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 理解《樊迟仲弓问仁》中的仁、智的内涵。

2. 掌握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

教学难点:1. 理解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介绍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仁、智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二、自主阅读,初步感知1. 学生自主阅读《樊迟仲弓问仁》,梳理文章脉络,了解仁、智的内涵。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答:樊迟问仁、智,孔子是如何回答的?三、深入探究,合作交流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探讨其现实意义。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樊迟仲弓问仁》的主要内容和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

2. 强调仁、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内容,回顾孔子关于仁、智的论述。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智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二、巩固练习,提升能力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批改作业,讲解疑难问题。

三、拓展延伸,提升素养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仁、智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仁、智在当今社会的现实意义。

2. 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享,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在教学中,注重将仁、智的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运用。

3. 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樊迟仲弓问仁(课堂PPT)

樊迟仲弓问仁(课堂PPT)

孔子虽因早年丧父而生活贫苦,但他十五岁即 “志于学”。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 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 赞他“博学”。
孔子自20多岁起,就想走仕途,所以对天下大 事非常关注,对治理国家的诸种问题,经常进行思 考,也常发表一些见解,到30岁时,已有些名气。 鲁昭公二十年,齐景公出访鲁国时召见了孔子,与 他讨论秦穆公称霸的问题, 孔子由此结识了齐景公。
鲁昭公25年,鲁国发生内乱,鲁昭公被迫逃往齐 国,孔子也离开鲁国,到了齐国,受到齐景公的赏识 和厚待,甚至曾准备把尼溪一带的田地封给孔子,但 被大夫晏婴阻止。鲁昭公27年,齐国的大夫想加害孔 子,孔子听说后向齐景公求救,齐景公说:“吾老矣, 弗能用也。”孔子只好逃回鲁国。
由于身处乱世,孔子所主张的仁政没有施 展的空间。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 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打破了教育垄 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 贤人七十二,便是著名的七十二贤。七十二人 中有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 了辉煌。
孔 子 画 像
18
孔 子 像
20
北京天安门前的孔子像 21
《论语》简介
《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 一部儒家经典,由孔子的弟子及 再传弟子汇集而成。今本《论语》 由东汉郑玄厘定,共二十篇。内 容有孔子的谈话、与弟子的问答 以及弟子间关于孔子思想的谈论,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 《论语》语句简洁,文辞闲雅, 意蕴丰厚,也是一部优秀的语录 体散文集。
向 仁
二是要宽以待人,“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德 迈 进




三个要求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2018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2018

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树立正确的《大学语文》学习态度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计划学时:2学时导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一、孔子及其1、生平(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于是其父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父亲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30岁时,因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2、影响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

”“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梁启超说:“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ppt课件

《樊迟、仲弓问仁》教案  ppt课件

ppt课件
34
(三)樊迟问仁
居处恭:处,音“楚”。居
居处恭,执事敬,
处,日常起居。恭,端正庄 严。
与人忠。虽之夷狄, 执事敬:执事,担任工作,
不可弃也。
执行任务。敬,严肃认真。
与人:与人交往。
之:动词,到。
夷狄:古时指荒蛮未开化之 地。
ppt课件
35
仁?
日常起居要端庄,担 任工作要严肃认真,与人 交往忠心诚意。即使到了 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20
1、仲弓(冉雍)
冉雍,字仲弓。 出身寒微,但极 有德行。
冉雍求学孔子
ppt课件
21
2、樊迟
姓樊名须,字子迟,亦 称樊迟。孔子七十二贤弟 子内的重要人物。
有谋略,并具有勇武精 神。
樊迟问仁
樊迟问知(智)
樊迟问稼
ppt课件
22
3、子夏
春秋时晋国人(今河 南温县),孔子的学生 。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 佼者。
ppt课件
4
首创私人讲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ppt课件
5
孔子的影响
康有为:“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 因。”
梁启超:“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 之中国。”
柳诒微《中国文化史》:“孔子者中国文化 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自孔子以前 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 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14
克己复礼为仁。
ppt课件
15
孔子的思想
刚、毅、木、讷( nè),近仁。(刚强、果 断、质朴,不花言巧语,有这四种品德的 人就是具有仁德之人。)
夫仁者,己所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
克己复礼为仁(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 己的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樊迟、仲弓问仁教学目的要求:了解课程的性质、任务、内容、意义与学习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树立正确的《大学语文》学习态度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多媒体计划学时:2学时导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拿、伏尔泰、康德一、孔子及其1、生平(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父亲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于是其父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父亲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30岁时,因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55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女,终日迷恋声色。

孔子则大失所望,遂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

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

2、影响作为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夏曾佑著《中国古代史》,有云“孔子一身直为中国政教之原,中国历史孔子一人之历史而已”。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

”“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

”梁启超说:“苟无孔子,则中国非复二千年来之中国。

”柳诒微著《中国文化史》,有云“孔子者中国文化之中心;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孔庙,是第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宇,初建于公元前478年,是我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孔府,建于宋代,是孔子嫡系子孙居住之地,西与孔庙相邻,共有九进院落,有厅、堂、楼、轩463间,旧称"衍圣公府"。

孔林,亦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家族墓地,内有古树2万多株,是一处古老的人造园林。

3、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

孔子是我国第一部史书《春秋》的作者。

《春秋》是鲁国编年史,记载了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共242年的鲁国历史。

教育上的贡献,首创私人讲学。

孔子时代,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但已开始出现松动的迹象,孔子顺应这一趋势,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最值得称道的是,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

如: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等等。

儒家学派创始人。

二、《论语》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论语》一书集中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仁。

“仁”是一切理论的中心。

与《孟子》《大学》和《中庸》合称“四书”;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本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之书。

三、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的政治思想主体是仁、礼。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离开仁。

)《论语·里仁》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仁”的表述是不完全一样的,这与他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有关。

他的弟子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问答说:“爱人“。

爱人,是一种大爱,由父母而兄长、而朋友,而惠及众人的爱,就是人与人的关系,要友善相亲,相互帮助。

“克己复礼为仁。

”(克制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论语·颜渊》“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论语·学而》“夫仁者,己所立而立人,己所达而达人。

”仁德的人,自己要立身于世,也要使别人能立身于世;自己想达到的,也要使别人能达到。

《论语·雍也》“刚、毅、木、讷(ne),近仁。

”刚强、果断、质朴,不花言巧语,有这四种品德的人就是具有仁德之人。

《论语·子路》什么是“礼”?正名,秩序。

包括家常伦理、政治秩序。

关于“礼”与“仁”的关系,他认为,仁是礼的内在精神,礼是仁的表现形式。

四、《樊迟、仲弓问仁》题解(孔子的弟子们):孔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死后,很多为各国高官栋梁。

1、仲弓,孔子弟子冉雍的字,出身寒微但品德很好。

其父品行不良,曾因家庭问题,被同学耻笑。

但孔子告诉他,出身低微不代表自己低贱,你父母虽然低贱,但只要你勤奋努力,就像杂毛耕牛生下的俊美小牛,不会被山川神灵舍弃的(可以用于祭祀),总会有出头日的。

在孔子的教育和鼓励下,冉雍进步非常快,成为孔子门下最有成就的弟子之一。

2、樊迟,姓樊名须,字子迟,亦称樊迟。

是孔子七十二贤弟子内的重要人物,具有勇武精神。

樊迟和孔子的故事(三问孔子):樊迟家境贫寒,但酷爱学习,而且求知心切,喜欢请教问题。

一入学,樊迟又是问“仁”又是问“知”,刚开始夫子都能耐心解答。

但后来樊迟向孔子请教学习种庄稼,夫子就对樊迟有看法了,孔子说,"我不如农民";樊迟又请教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菜农"。

樊迟离开以后,孔子说:樊须没有志向。

君子在上位,管理讲究礼节,百姓就没有人敢不尊敬;统治者行为正当,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从。

做到这样,四方的百姓都会来投奔你为你所用,为什么要自己种庄稼呢?3、子夏,春秋时晋国人(今河南温县),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孔子爱徒七十二人,而深受他器重有十人,子夏居其一。

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

孔子和子夏的故事:孔子是最知名的老师,天下的许多英才都千里迢迢地拜他为师。

子夏也来拜师。

但他看到孔子后,非常吃惊,因为孔子看起来是一个普通的老头子,论相貌,并不英俊潇洒;论身材,也不壮硕;论谈吐是比较聪明,但也只是普通而已。

子夏就想:“我的老师是天下最有名的良师,可是看来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呀!会不会是传言太过头呢?”子夏又反观自己的同学,个个几乎都是人中的龙凤,有许多人身材相貌比老师英武得多,还有一些谈吐和聪明也不输给老师。

子夏想:“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些人既已比老师优秀,又何必从各个国家千里迢迢、翻山越岭地来追随老师呢?”有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了,就跑去找老师,他跪在老师的身边,急切地提出疑问:子夏:老师呀!您觉得颜回的为人怎么样?孔子知道子夏的心思,就说:颜回的仁义比我好。

子夏:那么,你觉得子贡为人怎么样?孔子:子贡的口才比我好多了!子夏:那么,子路的为人又如何呢?孔子:子路的勇敢远远的胜过我呀!子夏:那么,子张的为人又如何呢?孔子:子张的为人庄重是我万万不及的呀!子夏本来是跪着的,这时吃惊的跳起来,说:“老师!这就是我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这些学生都比您好,为什么他们要拜在你的门下学习呢?”孔子笑了起来,说:“你不用跪着,坐下来,让我告诉你。

颜回的仁义心很强,但是不知道变通;子贡的口才很好,但是不够谦虚;子路非常的勇敢,但是不懂的退让;子张为人庄重,但是和人合不来。

这些学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我可以看出他们的长处和短处,发掘他们的优点,改善他们的缺点。

这是他们一直跟着我,不愿离开我的原因啊。

”五、文选赏析(一)仲弓问仁1、词语解释大宾:大祭:重大的祭祀。

是华夏礼典的一部分,也是儒家礼仪中主要部分。

陈设供品向祖先或神佛等致礼,表示尊崇并祈求护佑。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只、人神。

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是祭祖日。

使民:使唤、管理百姓。

承:承办邦:指诸侯国。

西周、春秋时分封的各国国君。

家:指卿大夫家。

分封制下,天子管理天下,册封诸侯,诸侯管理诸侯国家,册封卿大夫,卿大夫管理封地册封士,士基本上就属于最底层的地主了。

一层分封一层,一层效忠于上一层。

2、翻译仲弓问关于“仁”的事情(什么是仁)。

孔子说:出门办事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办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认真)。

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

在诸侯国做官(为诸侯做事)没有怨恨,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没有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3、解析仲弓从政,属于德行科的优秀生。

曾做过季氏(鲁国贵族)私邑的长官,但是在季氏“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复从孔子。

”孔子对他要求很高,有针对性地提要求,回答问题。

本段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1)做人做事要恭敬谨慎、严肃庄重。

(2)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宽以待人。

(3)不管在那里做官(或做事)都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被人怨恨。

前面两项是“仁”的两个内容。

一是是讲做事的责任感,事君使民都要严肃认真。

二是要宽以待人。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这句话孔子也对子贡讲过。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 ”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

是指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以对待自身的行为做参照物来对待他人。

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

拓展思考:反问题“己所欲,勿施于人。

”——每个人的喜好并不一样,尊重别人的习惯、思想、风俗、文化。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这两句是结论。

这个“怨”字包括两点: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别人。

(二)樊迟问仁1、词语解释知1:通假字,通“智”,智慧、聪明。

知2:了解、辨认。

错:通假字,通“措”,废置,不用。

乡:通“向”,刚才。

皋陶,(gāo yáo) :中国上古传说中的贤臣,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中国司法鼻祖。

皋陶是与尧、舜、大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

伊尹:伊姓,名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