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评审记录
学术评审会议记录范文
![学术评审会议记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9c8e722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995ab5c.png)
学术评审会议记录范文
学术评审会议记录。
日期,2022年10月15日。
地点,XX大学会议室。
会议主题,论文评审及学术交流。
会议记录:
1. 会议开始于上午9点,由主持人介绍会议议程并致欢迎辞。
2. 会议首先进行了对参与论文评审的专家进行介绍,并对他们的学术背景和研究领域进行了简要介绍。
3. 接着,对于本次会议的评审论文进行了分组安排,确保每篇论文都能得到充分的讨论和评审。
4. 专家们分别就各自所负责的论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评审,
就论文的创新性、学术价值、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5. 在讨论过程中,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于论文作者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指导和改进建议。
6. 会议进行了一天的时间,期间专家们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于每篇论文都进行了认真的评审。
7. 会议在下午5点圆满结束,主持人总结了会议的成果,并对参与论文评审的专家们表示了诚挚的感谢。
会议记录员,XX.
以上为本次学术评审会议的记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过程审核检查及记录表
![过程审核检查及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0f0682e44afe04a1b071de56.png)
内部评审: 外部评审:
编号: 编号:
产品: 供应商:
评审人: 日期:
No
第一章 QAP.p
评审标准
N/A
R
C
CRI
备注
CAR
1 2
1.1 QAP.p 有一份完整的强制性要求文件提供吗?
有关的要求文件必须提供,并要求随时更新;
5 10
有一份完整的质量保证文件提供吗?
标识:零件号、更改等级、标记、可见性、可读性,等等; 可追踪性:产品由来源到终点存在联系
46 在生产工位和传送过程中无破损风险?
包装和装卸设备,周转库存区,等
5 5
47 生产计划与荣光公司交货要求(每日送货需求量)一致? 紧急批次有标识吗?
R: Risk重要性C: Conformity合格程度 (0 = 好; 4 =通过; 7 =不足; 10 =没有)
评审标准
Chap. 2 sub-total carried over:
N/A
R
C
CRI
备注
CAR
16 对于进货产品有评审程序吗?
对于有关的产品进行PQA评审。有一份评审时间安排吗?
5 5
17 对于每一类零件,是否进行包括更改等级的PQA归档吗 (手工样件,试装零件)? 2.1.4 标识与可追溯性 18 对于物料批次和具有受控特性、关键特性、安全/法规特性的零部件, 有标识和可追溯性吗? 19 分有如下质量状态吗?:待决定、接受、拒收、例外接受、返工等等?
评审标准
N/A
R
C
CRI
备注
CAR
8 9
2.1 采购及进货检验 采购订单上有特定的要求吗?
过程审核记录表模板
![过程审核记录表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c2d8bdfad02de80d4d840f3.png)
研发 生产管理部
产品 对各个项目阶段,已按要求具有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认可批准。详见《项目小组成员名单》。
过程 对各个项目阶段,已按要求具有了必要的能力证明以及认可批准。详见《项目小组成员名单》。
产品
对各个阶段应用了生产控制计划,并在生产控制计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具体的生产和检验文件。例如试生产 、批产阶段均应用了控制计划。
提问
3.5
是否确保了采购件质量符合要求?已供货的批量产品是 否得到所要求的认可,并落实了所要求的改进措施
被审部门 采购部
适用 过程 模具开发协议、质量协议。
薄弱环节/建议措施及审核发现
得分 2 4 6 8 10
10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No.
提问
被审部门
适用
薄弱环节/建议措施及审核发现
4.9
为确保正式投产,是否对项目移交至生产开展了控制管 理?
生产管理部 过程 对项目移交进行移交评审接收。
10
是否启动应 急措施?
No.
提问
5.1
是否只和获得批准/放行且具备质量能力的供应商开展 合作?
5.2 在供应链中是否考虑到了客户要求?
5.3
是否与供应商就供货绩效约定了目标,并且加以了落 实?
产品 已落实。详见《APQP进度表》。
过程 已落实。详见《APQP进度表》。
得分 2 4 6 8 10
10 10 10 10
研发
产品 人员已到位并进行培训
10
4.3 人力资源是否到位并且具备资质?
生产管理部 过程 对新进员工已进行岗位技能培训。见培训记录、《生产员工技能矩阵表》
10
研发
产品 基础设施到位并且适用。详见《设备、工装、监视和测量设备清单》。
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评审记录
![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8dfe34d4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c.png)
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评审记录评审记录安全岗位操作规程日期:XX年XX月XX日参与评审人员:1. XXX(安全部门负责人)2. XXX(操作人员)3. XXX(操作人员)4. XXX(监督机构代表)评审目的:对公司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进行评审,确保规程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以确保员工和公司的安全。
评审内容:1. 规程的名称、编制依据和适用范围是否明确;2. 规程的执行程序、操作步骤和相关流程是否清晰明了;3. 规程所涵盖的安全风险是否全面,并是否采取了相应的控制措施;4. 规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是否合理可行,并能满足现有的技术水平;5. 规程中对操作人员的安全培训和考核是否充分;6. 规程中的安全驾驶要求是否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符;7. 规程中对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演习的要求是否明确;8. 规程是否与公司其他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相协调。
评审过程和结果:1. 评审人员逐条对操作规程进行分析和讨论,确认规程中的每一项内容是否符合要求;2. 在讨论中,发现规程中对一些重要的安全风险的控制措施描述不够具体,经讨论决定补充完善;3. 针对规程中的某些操作步骤,评审人员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讨论一致同意采纳;4. 评审人员一致认为规程中的安全技术要求和驾驶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符;5. 在讨论过程中,评审人员就规程的操作培训和考核提出了建议,认为应该增加定期的针对性培训和考核;6. 对应急处理措施和应急演习的要求,评审人员一致认为规程中的相关内容已经明确;7. 评审人员确认规程与公司其他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相协调。
评审结论:在评审过程中,对安全岗位操作规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评估,并对规程的相关内容提出了修改和补充意见。
评审人员一致认为规程经过修改和完善后能够更好地指导员工的安全操作,并确保公司的安全。
建议将评审结果及时反馈给规程编制人员,以便进行相应的修改和落实。
评审人员签名:1. XXX2. XXX3. XXX4. XXX。
产品和过程确认评审记录
![产品和过程确认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7a75b8cc76a20029bc642d17.png)
表码:JY/QR-7.1A-068
产品名称
审查日期:
项目描述:
序号
项目
需要时间
责
日期
1
试生产报告
2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重复性再现性分析报告
3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稳定性分析报告
4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偏移分析报告
5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线性分析报告
6
测量系统分析报告
--计数型量具分析报告
7
工序能力分析报告
8
生产线平衡分析报告
9
试生产产品实验报告
--尺寸检验报告
10
试生产产品实验报告
--材料试验报告
11
试生产产品实验报告
--性能试验报告
12
包装评价验证表
13
生产控制计划
14
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
审查意见
项目小组
会签
项目组长
批准进行第五阶段(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同意□暂停□取消
总经理
批示:
IATF16949过程设计开发评审记录表
![IATF16949过程设计开发评审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9ec2a4434431b90d6d85c72f.png)
7.是否满足法律法规的要求
8.图纸的绘制能否满足要求
IATF16949标准要求:
a)产品设计输出的数据,包括特殊特性;
b)生产力、过程能力、时程安排及成本的目标;
c)制造技术替代选择;
d)顾客要求,如有;
e)以往的开发经验;
f)新材料;
g)产品搬运及人体工学要求;以及
h)制造设计和装配设计。
XXXXXXXXX
设计评审记录表(输入)文件编号:JS-08
产品名称
XXXXXX
规格/型号
产品编号
/
顾客名称
V\VVVVVV
评审
项目
■第三阶段输入评审(过程设计开发)□阶段输出评审
评
审
内
容1.产品指标是否满足顾来自要求2.生产工艺能否满足开发要求
3.原材料是否满足开发和客户要求
4.DFMEA是否规范
5.是否有特殊性清单
评审结果
1、产品设计输入均满足以上评审内容要求,设计输入完整有效。
2、标准要求部分:
a)产品设计输出的数据,包括特殊特性;完整
b)生产力、过程能力、时程安排及成本的目标;输出,数据可行
c)制造技术替代选择;该产品全部为铸造和机加工,目前没有替代选择
d)顾客要求,如有;经评审没有特殊要求,全部依照图纸。
e)以往的开发经验;沿用了其他产品的控制计划、FMEA等,输入完整;
f)新材料;目前该产品没有新材料应用;
g)产品搬运及人体工学要求;公司场地布置已经成型,考虑了搬运及人体工学,不需调整。
h)制造设计和装配设计。产品参照以往的流程,已经简化易于制造
备注
编制:XXX
审核:CCCC
批准:DDDD
外包过程评审记录模板
![外包过程评审记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484b5d2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09.png)
记录编号:
外包过程名称
机加及表面处理
■一般过程□特殊过程 □关键过程
外包过程评审项目1 Nhomakorabea供方是否评价合格?
□否■是,评价表单号:XXX
2
是否已签订外包协议?
□否■是,协议单号:XXX
3
外包协议中外包产品技术要求和质量要求是否明确、充分?
□否■是,技术文件名称:XXX
编号:XXX版本:XXX
质量规范名称:XXX
编号:XXX版本:XXX
4
供方是否编制了作业指导书?
□否■是,技术文件名称:XXX编号:XXX版本:XXX
5
特殊过程是否经过了确认?
□否■是,确认记录单号:XXX确认时间:XXX
确认结论:
外包过程监督方法
1)要求供方每批来料随货附上供方检验记录;
2)来料检验时对供方检验记录进行检验。
评审结论:
通过。
评审人/时间:XXX
批准意见:
同意
批准人/时间:XXX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记录及报告
![IATF16949过程审核检查表记录及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bd87ccaef8941ea76e05f5.png)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ok
16
ok
16
5) 控制计划中的反应计划是否得到实施?
ok
ok
ok
ok
ok
ok
16
6) 综合评价控制计划的可行性与正确性?
ok
ok
ok
ok
ok
ok
16
1)
操作人员是否经过相应上岗培训,确认具备相应的 能力?
ok
ok
ok
ok
ok
ok
16
2
过程 因素
2.1 人员
ok
ok
ok
ok
ok
12
6)
是否制定应急反应计划,并且措施有效,以应对突 发事件?
ok
ok
ok
ok
ok
ok
12
7) 过程控制图的控制线是否合理,并能反映控制要求? ok
ok
ok
ok
ok
ok
12
产品工艺流程 (从制造第一道工序起,至成品包装入库结束)
序 项目 分项 No
项目提问内容
工序1 工序2 工序3 工序4 工序5 工序6 单
ok
ok
ok
ok
ok
12
特性、检验方法、频次)?
2.4
3)
文件要求是否具备可操作性?并尽量采用可视化? 可行的防错技术是否采用并保持?
ok
ok
ok
ok
ok
ok
12
工艺 控制
4)
针对有外观、色差等主观判定项目的工序,现场是 否配备了限度样本?
ok
ok
特殊过程评审记录
![特殊过程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1afc733e9e31433238689353.png)
3.工艺规程能指导生产。
OK
2
生产设备
1.生产设备是否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及精度能否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是否维护保养良好
1.生产设备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工艺规程能指导生产。
OK
2
生产设备
1.生产设备是否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及精度能否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是否维护保养良好
1.生产设备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运转正常,维护保养良好,查有设备维修计划及维修记录。
OK
3
人员
1.特殊过程的生产人员的自然条件是否满足要求
2.人员是否经过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
2.挤压及时效生产工人都经过专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上岗。查有相应的培训记录。
OK
4
记录要求
1.记录是否齐全
2.记录是否保存完好
1.过程参数监控记录齐全。
2.记录保存完好。
OK
评审结论: 符合要求
评审人员: 日期:
特殊过程:挤压、时效
特殊过程评审记录
特殊过程:氧化、电泳、固化
序号
评审项目
评审要求
评审结果
生产设备
1.生产设备是否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及精度能否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是否维护保养良好
1.生产设备配置齐全。
2.设备的性能能够满足生产要求
3.设备运转正常,维护保养良好,查有设备维修计划及维修记录。
OK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评审验证记录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评审验证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961cb8aca26925c52dc5bf70.png)
记录人:
过程设计输入输出评审结论:
依据公司能力各项目设置合理,图纸规范,生产工艺(作业指导书)齐备,体系完整,生产条件具备,可以组织项目的开发与生产。
设计部门负责人: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评审/验证记录(续表2)
表码:JY/QR7.1A-028
设计项目名称
说明
项目
要 求
备 注
产品设计输出数据
上述各项要求明确,公司有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且在公司的加工能力之内,可以组织项目的开发。
过程设计部门负责人:
时间: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评审/验证记录(续表1)
表码:JY/QR7.1A-028
□输入评审 输出评审 □其他评审
开发项目名称
评审日期
设计部门负责人
项目组组长
参与评审人员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姓 名
职务或职称
工程图样及数据
工程规范
材料规范
特殊特性
可靠性
顾客
要求
如顾客对过程有要求,请填写
其他
要求
生产率
过程能力
(CPK,PPM)
成本目标
信息的使用
先前过程开发的经验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
过程设输入/输出评审内容:
1.顾客要求是否明确,并在设计中得到体现□是 □否
2.产品质量目标、可靠性要求是非明确并规定□是 □否
3.生产条件是否具备,人、才、物是否满足要求□是 □否
4.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整,控制是否有效□是 □否
5.产品初始材料清单 □是 □否
6.产品初始过程流程图□是 □否
7.产品初始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是 □否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评审验证记录
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入评审记录表
![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入评审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b9b39c2827d3240c8547ef11.png)
好好学习社区
过程设计和开发输入评审记录
产品名称项目名称
产品图号顾客名称
评审列表
评审内容是“√”否“×”备注
1、是否能够满足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
说明:
可能有强制性认证要求、环保和安全方面的法
律要求。
2、是否完全明白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要求?
3、图纸是否齐全?是否能满足图纸要求?
4、是否有技术协议,是否能满足技术协议的要
求?
5、之前是否做过类似产品?如做过是否进行参
考?说明:这些信息即可以考虑之前的经验、
优点;也可以考虑之前的教训、缺点。
6、是否进行过程设计和开发成本方面的预算?
7、是否考虑产品和过程特殊特性及顾客特殊要
求?
8、是否明确设计和开发时间进度的要求?
9、是否进行生产率方法的预测(生产率目标、
过程能力目标)?
10、是否提供相似检具参考图?
11、其它
备注
更多优惠资料下载:德信诚培训网。
过程设计评审记录表
![过程设计评审记录表](https://img.taocdn.com/s3/m/d3f374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6d.png)
1、已按要求建立了PFMEA文件,并采用《PFMEA检查表》对其内容进行了确认;
2、试生产管理计划书已建立:;
3、已有建立量具/工装/设备一览表,并运用《量具/工装/设备检查表》对其进行评估;
4、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图已经绘制,用《车间平面布置图检查表》对其进行了检查,确认布置图绘制正确,能X年10月16日
产 品 名 称
部番
图面日付
顾客名称
评审
项目
□ 制造过程设计输入 ■ 制造过程设计输出
评
审
内
容
1、有无建立PFMEA文件?
2、有无建立试生产控制计划?
3、有无建立量具/工装/设备一览表并进行评估?
4、生产车间的平面布置图是否建立?
5、有无制定产品验证计划?
5、产品验证计划已有制定,内容充分完整。
备 注
制表
批准
表单编号:
测试用例评审记录
![测试用例评审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52b1a0ad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c5.png)
测试用例评审记录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用例评审是确保测试用例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评审,可以发现测试用例中的缺陷、遗漏、不一致等问题,从而提高测试用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二、评审目的测试用例评审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测试用例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以确保测试用例的全面性、准确性和可执行性。
通过评审,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避免在测试执行过程中出现错误。
三、评审流程1. 进行准备:评审前,评审人员要对要评审的测试用例进行充分的了解,明确评审的范围和目标。
2. 开展评审会议:评审会议由组织者主持,评审人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对测试用例进行逐条评审。
3. 记录评审结果:评审人员要将评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详细记录下来,并及时与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沟通,以达成一致意见。
4. 提出改进建议:评审人员可以根据评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修改或删除测试用例,以提高测试用例的质量。
四、评审内容1. 测试用例的完整性:评审人员要确保测试用例能够覆盖所有的功能和需求,包括正常情况、异常情况和边界情况。
2. 测试用例的准确性:评审人员要验证测试用例中的预期结果是否正确,是否与需求一致,是否能够有效地验证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3. 测试用例的可执行性:评审人员要评估测试用例是否能够在实际测试环境中执行,是否存在依赖项或约束条件,是否需要额外的资源或工具。
4. 测试用例的一致性:评审人员要确保测试用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执行顺序是一致的,避免冲突或重复的测试用例。
5. 测试用例的易读性:评审人员要评估测试用例的文档结构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易懂,是否能够方便测试人员理解和执行。
五、评审结果1. 发现的问题:评审人员要详细记录测试用例中发现的问题,如缺陷、遗漏、不一致等,并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和解决。
2. 改进建议:评审人员可以根据评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如增加、修改或删除测试用例,以提高测试用例的质量和效率。
3. 结论:评审人员要对评审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明确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和责任分配。
内审管理评审记录范本
![内审管理评审记录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6ecea0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9.png)
内审管理评审记录范本本次评审记录是针对公司内部的内审管理进行评审,以评估内审活动的有效性和符合性。
以下是完整的评审记录。
评审时间:YYYY年MM月DD日评审地点:XXX会议室评审人员:评审主席:(姓名)评审委员:(姓名1)、(姓名2)、(姓名3)一、评审目的:本次评审旨在评估公司内部的内审管理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并提供改进建议,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评审范围:本次评审范围涵盖了公司内部所有的内审活动,包括内部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合规性评估等。
三、评审过程:1.确认参与评审的人员名单,并由评审主席介绍评审目的和范围。
2.由公司内部的内审负责人向评审委员会介绍公司的内审管理体系,包括内审的组织和管理结构、内审程序和文件、内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等相关信息。
3.对公司内部的内审管理体系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审查。
评审委员会将根据评审问题清单,逐一评估内审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内审过程的规范性、内审结果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审批等。
4.讨论和分析评审结果。
评审委员会根据对内审管理的评估结果,就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意见展开讨论,并形成一致的意见和建议。
5.形成评审报告。
评审委员会根据讨论和分析的结果,编写评审报告,包括对内审管理的总体评价、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
四、评审结果:经过评审委员会的讨论和分析,我们对公司的内审管理提出以下评价和建议:1.内审程序和文件较为完善,符合公司内部的规章制度要求。
2.内审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有待提高,建议增加相关培训和提高内审人员的专业水平。
3.内审过程中的问题发现和处理不够及时和准确,建议加强内审人员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4.内审报告存在一些不够准确和全面的问题,建议加强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审批流程。
5.内审活动对于公司的管理和运营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议继续加大内审的力度和频率。
五、改进计划:1.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培训和专业知识的提高,提供定期的培训机会和经验分享平台。
2.建立健全内审报告的编制和审批流程,确保报告准确、全面和及时。
内审及管理评审记录范例
![内审及管理评审记录范例](https://img.taocdn.com/s3/m/5b7d64b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d.png)
内审及管理评审记录范例日期:2024年1月1日地点:公司会议室主持人:XXX记录人:XXX会议目的:对公司内部管理进行评审,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1.参会人员及机构参会人员:-CEO:XXX-CFO:XXX-CTO:XXX-HR经理:XXX-财务经理:XXX-技术经理:XXX-销售经理:XXX-生产经理:XXX2.评审内容根据公司管理体系内审计划,本次评审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招聘流程及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技术研发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3.评审过程3.1招聘流程及人力资源管理-HR经理向与会者展示了公司的招聘流程,并说明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各部门经理就人才招聘的效果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善建议,如优化招聘渠道、加强面试流程等。
3.2财务管理-财务经理详细介绍了公司的财务管理情况,包括资金流入流出、预算执行情况等。
-CFO认为目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预算执行不到位和费用控制不严,建议加强对预算的监控和费用的管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3.3技术研发管理-技术经理向与会者汇报了最近研发项目的进展情况,并提出了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TO认为目前技术研发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需求沟通不畅和项目进度管理不到位,建议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和对项目进度的监控。
3.4销售管理-销售经理介绍了公司的销售情况和市场竞争状况,并提出了销售过程中的挑战。
-CEO认为目前的销售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销售策略不够明确和销售团队的培养与管理不到位,建议制定更明确的销售策略,并加强对销售团队的培训和管理。
3.5生产管理-生产经理向与会者介绍了公司的生产情况和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CEO指出目前的生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计划不合理和生产效率低下,建议优化生产计划和提高生产效率,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4.问题和改进措施记录4.1招聘流程及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招聘渠道单一,面试流程不够严谨。
-改进措施:拓宽招聘渠道,引入多元化的人才;优化面试流程,加强面试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