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

曾湘泉

中国人民大学 劳动人事学院院长

中国不仅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而且过去也曾是实行 “统包统配”用人制度的计划经济 国家。正因为如此,人力资源市场中介服务体系很不发达。即使在经济高速增长的今天, 这一问题仍然相当突出。 已有的研究发现, 中国的自然失业占总失业的比重很高 (曾湘泉、

于泳, 2006)。这也就意味着失业人口当中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是其主要部分。对于 求职者来说, 有效的工作搜寻方式可以减少工作搜寻时间,降低搜寻成本,

资源市场上工作——个人匹配的效率,最终降低摩擦性失业。 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的研究,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

在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本报告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中介组织的发展现状研究。包括:中国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特别是公共就 业服务组织经历了那几个发展阶段, 它的发展水平及程度如何?目前的发展对就业的促进 作用如何?

2、有关中国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实证研究。当前中国就业者和失业者选择的工作 搜寻渠道是什么?工作搜寻的渠道是否存在着变化?个人工作搜寻渠道的决定因素是什 么?社会关系网络、 公共就业中介、 网站等在个人工作搜寻过程所占有的比例和发挥的作 用如何?对促进就业的影响效果如何?

3、 完善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中国目前公共就业

从而提高人力

因此,深入和系统地开展对

服务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哪些因素制约着中国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在就业促进中

的作用发挥? 政府如何加强对中介组织的有效管理?如何进一步完善中国中介服务的法

律和法规体系?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和计量及现场访谈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课题组查阅了100 多篇国外有关人力资源市场与公共就业服务组织研

究的论文和专著。并对收集到的中国政府有关公共中介的法规和政策、以及部分公共中介组织的档案资料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读。

2、问卷调查。课题组在文献检索和试访谈的基础上,针对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设计了《企业使用就业中介情况调查问卷》、《企业在职员工使用就业中介调查问卷》、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者使用就业中介调查问卷》和《登记失业人员工作搜寻渠道调查

问卷》共4类问卷。并对北京、上海和石家庄等地3165 位在职人员(其中保险公司1166

人)、284个招聘单位(其中保险公司22家)以及1321 位求职者(其中882位失业者)

进行了工作搜寻和招聘渠道的问卷调查。

3 、统计和计量分析。我们对回收到的调查问卷进行了描述统计分析,并形成了6个报告(参见附件《中国企业使用就业中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等)。并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个人特征对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选择是否存在影响以及影响程度的

大小,检验了不同地区、不同人力资源市场环境下的求职者工作搜寻渠道的选择是否存在

差异。

4、深度访谈。课题组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国家人事部人才交流协

会、北京市劳动局职业介绍中心、北京市海淀区职业介绍服务中心、北京市海淀街道劳动

和社会保障所、北京信立强劳动服务中心、海淀工会职业介绍中心、北京京仪控股有限责任公司、ABB公司、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

苏州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苏州工业园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无锡市职业介绍服务中心等单

位进行了现场深入访谈,并形成了10 万多字的访谈记录。

、研究结论

一)人力资源市场不断开放,匹配方式发生转变,中介的作用日趋上升

1、中国人力资源市场中介组织经历了1978 年——二十世纪8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

二十世纪80 年代的初步发展阶段、二十世纪90 年代的加速发展阶段、2000 年以来开放

竞争四个阶段,也即30 年的发展后,当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并初步形成了以劳动

部门举办的职业介绍所和人事部门举办的人才交流中心为主体,民营和外资中介机构为重

要组成部分的就业中介行业局面。在进入新世纪开放竞争阶段的短短几年里,涌现出了如

前程无忧、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一批以网络为依托的就业服务企业,这些机构利用品

牌优势,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形成了既存在互补,又存在竞争的格局。民营中介机构数量

迅速增长,外资人才中介机构采取合资以及并购的方式,与民间资本结合,迅速抢占高端人才市场。有数据显示,截至2007 年,中国共有职业介绍机构37897 余家,劳动社会保

障部门开办的有24806 家。其中县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3870 家,街道6171 家,乡镇

14765 家,其他组织2926 家,公民个人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10165 家,基本形成了覆盖

全国的就业服务网络。

2、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开放程度在不断提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

推进,农村劳动力向城市不断流动,加之经济结构调整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

的劳动力流动也在加大,促使人力资源市场的发育和开放程度在迅速上升。对北京地区公

共就业中介个人求职调查发现,北京地区的人力资源市场已经显示出非常大的开放程度,

在北京的外地求职者已占60.0%,本地求职者占40.0%。北京是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北

京的人力资源市场开放程度足以代表了中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开放程度。这也表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公共就业服务中介组织已经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积

极的作用。

3、在职工作人员工作搜寻渠道发生较大变化。在改革开放初期,受“统包统配”思 想和体制的影响,人们通常是通过传统的“毕业分配”或“计划招工”等分配方式,获得 求职信息,实现职位与人的匹配。 而随着人力资源市场的发展,个人工作信息搜寻渠道以

及工作匹配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本次对北京等地区调查发现, 息的渠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利用网站进行工作搜寻,获得职位信息的比例上升了

8.5%,而传统的企业招工和毕业分配等方式则下降了

11.5%。特别是调查中发现,工作10

年以上的员工当年大多是通过传统的工作分配方式找到当前这份工作的。如表

1

(二)社会关系网络是求职者寻求就业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求职效果却因人而异

通过对北京、上海等地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员工通过“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目前岗

2

5年前和5年后获取职位信 1所示。

位的招聘信息的比重最大,效果最好。如表 2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