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引言本报告针对浙江省江山市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提供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的建议。
该评价报告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运营,减少潜在的安全隐患。
2. 背景介绍峡口水库位于浙江省江山市,是一座大型水利工程。
该水库主要用于水资源的调节和防洪,并为周边地区提供饮用水和灌溉水。
由于水库大坝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的稳定性,对其安全性的评价十分重要。
3. 安全评价方法本次安全评价主要采用以下方法:3.1 调研和实地考察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现场调研和实地考察,收集大坝的基本信息、施工和维护记录等,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实际情况有了解。
3.2 案例研究借鉴其他类似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案例研究,分析已发生的事故和故障原因,以提供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评估依据。
3.3 数据分析和统计通过对历史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以及相关统计数据的整理,对峡口水库大坝的运行情况和安全风险进行评估。
3.4 专家咨询请水利工程方面的专家参与评价报告的编写,提供专业意见和建议,确保评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大坝安全评价结果通过对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得出以下评价结果:4.1 结构完整性评估根据大坝的结构体系和历史维护记录,峡口水库大坝的结构完整性评估为良好。
大坝的主要结构元素均处于良好状态,没有发现重大损伤或结构缺陷。
4.2 抗洪能力评估经过洪水模拟和计算,峡口水库大坝具备良好的抗洪能力。
即使遭受100年一遇的洪水,大坝也能保持稳定。
4.3 安全运行评估对大坝的日常运行记录进行分析后发现,峡口水库大坝的日常运行安全评估为良好。
水库的各项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运行稳定可靠。
4.4 管理措施评估针对大坝管理措施的评估,峡口水库的管理措施良好。
大坝的巡视、检查和维护工作得到有效执行,保障了大坝的安全性。
5. 安全评价报告总结综合以上结果,峡口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总体良好。
然而,为了进一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性,以下建议需要被采纳:•加强对大坝周边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定期进行大坝巡视,及时处理并修复发现的任何结构缺陷或损伤;•继续改进大坝管理措施,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定期进行抗洪能力的计算和验证,保证大坝的洪水安全度。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最新版)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大纲1. 引言
评价目的和背景
被评价水库大坝的基本信息
2. 水库大坝概况
水库大坝的位置和地理环境
大坝建设目的和历史
大坝类型和结构
大坝规模和设计参数
3. 监测数据和历史安全记录
大坝监测系统和设施
监测数据的收集和记录
过去的安全事件和事故记录
4. 水库大坝结构安全评价
大坝结构材料和设计评估
大坝稳定性分析
大坝坝基和地基状况评价
大坝渗流和排水分析
5. 洪水安全评价
设计洪水标准和洪水频率分析洪水流量和水位模拟
大坝泄洪能力评估
6. 非洪水溢流安全评价
不同可能性的非洪水溢流情景大坝泄洪通道和泄洪能力分析溢流预警和应急响应计划
7. 地震安全评价
周边地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数据大坝抗震能力评估
地震风险分析和对策建议
8. 环境影响和应对措施
大坝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估
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建议
9. 社会影响和风险管理
大坝对周边居民和社区的影响评估
风险管理措施和社会稳定建议
10. 结论和建议
对水库大坝整体安全的综合评价
针对潜在安全隐患的改进建议
未来监测和评估的重点
11. 参考文献
所有使用的数据、文献和资料的引用列表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通用的大纲,实际的评价报告应根据特定水库大坝的特点、当地的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进行调整和详细编写。
同时,为了确保评价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建议寻求相关领域的专业工程师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区XX 镇孟津村境内,大坝位于XX 河流域右岸,地理坐标:东经…,北纬…,水库枢纽距XX 城区36km,距XX 镇0.5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55km,河床比降15.76‰,集雨面积8.35 km2 。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5m,坝长130m。
水库总库容153.5 万m3 ,有正常蓄水库容137 万m3 ,死库容15 万m3 。
设计灌面2991 亩,实有灌面2991 亩。
XX 水库承担着XX 、XX 等重要集镇及绵梓公路的汛期安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份组成。
1.1.1 大坝XX 水库始建于1970 年9 月,1973 年春再次加高大坝5 米,同年建成。
XX 水库由当时XX 市县水电局进行勘测规划,坝址选于陡林湾石河堰处,该段河身狭长,水源丰富。
坝基长80m,设核心齿槽3 个,用黄泥夯实。
大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土,鸡公车转运等,坝体采用东方红75 马力履带拖拉机碾村,分层碾压土料厚度均控制在0.2m 以内,碾压三次,局采用人工夯实,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大坝最终规模达到17m。
XX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506.8m,最大坝高17m ,坝顶宽2.5 m,坝顶轴线长130m 。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 2.08 、1:2.03,坡面为干砌石护坡;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68、1 :3.1、1 :5.0 、1 :2.83、1 :1.5,坡面为干砌石护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进口为开敞式正槽形式,堰顶高程502.8m,堰顶净宽24 米,最大下泄流量288m3/s。
溢洪道于水库建成初期1971 年宽14m,1973 年进行扩建到18m,1974 年夏又扩建一孔,增加到20m,1982 年,经洪水复核,溢洪道仍未达到要求,1984 年再次扩宽溢洪道到30 米。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 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 一遇洪水设计,100 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 一遇,校核标准为100 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结构设计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考虑了当地地质条件和水文气象等因素,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2. 安全监测水库大坝配备了完善的安全监测系统,包括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
3. 定期检修水库大坝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保障了设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
4. 整体安全风险综合考虑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和定期检修情况,整体安全风险较低。
综上所述,当前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设施的长期监测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其安全性和稳定性。
同时应建立健全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以提高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
水库大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结构,其安全性不仅直接关系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也是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必须全面细致,包括对结构设计、安全监测、定期检修和整体安全风险的考量。
首先,我们需要对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进行评估。
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同时结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在此次安全评价中,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进行了水库大坝结构设计的详细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结构设计较为合理,能够满足当地的地质条件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抗震和抗洪能力。
其次,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安全监测系统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设备了地震监测、渗流监测、变形监测等多种监测系统,这些系统能够实时监测水库大坝结构的变化和变形情况,能够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此次评价中,我们对这些监测系统进行了检查和测试,结果显示监测系统运行正常,数据准确可靠,能够满足对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实时监控需求。
第三,我们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评估。
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是确保设施稳定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我们委托了专业的工程师团队对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和评估,结果显示水库大坝的定期检修和维护工作合格,设施保持良好的状态。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
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总报告一、背景和概况某市峡口水库大坝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位于该市的峡口镇,主要用于防洪、供水和发电。
该大坝建于上世纪60年代,总长度为600米,最大高度为80米,是该市最大的水库之一。
随着城市发展和气候变化,该大坝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二、评价范围和方法本次评价主要针对峡口水库大坝的结构安全、水位管理、危险源识别和应急响应等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估。
评价采用了实地勘察、资料分析、专家评审等方法,结合了国内外相关标准和经验,对大坝的安全状况进行了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大坝结构安全评价经过实地勘察和结构分析,大坝的混凝土结构整体处于良好的状态,无明显裂缝和变形。
然而,局部部位存在一些细小的开裂和渗漏情况,需要及时修复和加固。
另外,需要对大坝的排水系统和防渗墙进行进一步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水位管理和危险源识别在对水位管理进行评价时,发现大坝上游的河流水位监测系统存在一定的盲区,且监测设备有一定的老化和损坏情况,需要进行更新和维护。
此外,对于大坝的下游居民和农田,需要加强对洪水对策和风险沟通,确保其安全。
在危险源识别方面,对于大坝周边的地质情况和自然环境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存在一些可能引发滑坡和泥石流的隐患点,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
五、应急响应和管理建议针对大坝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需要完善应急预案和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对于大坝周边的居民和企业,需要进行定期的应急演练和安全教育,确保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正确的应对。
综上所述,某市峡口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发现了一些问题和隐患,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和改进。
同时,大坝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和监督,确保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保障周边居民和企业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抱歉,我无法完成您的要求。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摘要:水库大坝是一座重要的水利工程,为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进行了全面的安全评价。
本报告通过对大坝的结构、材料、施工质量、水库水质、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估,得出大坝整体运行安全较高,但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和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改进。
一、引言水库大坝位于地区,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
由于大坝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进行大坝安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主要对大坝的结构安全性、材料性能、施工质量、水库水质、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评估和分析。
二、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价1.大坝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大坝结构的观测和检测中发现,部分混凝土材料存在裂缝和骨料脱落的问题,这可能会降低大坝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三、材料性能评价1.混凝土材料性能:通过对现场取样和实验室测试,混凝土材料的抗压强度、抗渗透性和抗冻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但部分混凝土表面存在质量不佳的现象,可能会影响大坝的长期稳定性。
2.钢筋材料性能:通过对钢筋材料的焊缝、弯曲和拉伸性能进行检测,钢筋的强度和接头的质量满足设计要求,但存在一些锈蚀和疲劳问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
四、施工质量评价1.大坝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施工质量问题,如一些混凝土浇筑不均匀、钢筋绑扎不牢固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大坝的整体安全性。
2.施工质量评价结果:基于对施工过程的观察和检测,大坝的整体施工质量较好,但仍然需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五、水库水质评价1.水库水质状况:对水库周边环境和水质进行了调查和监测,发现水库水质整体较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污染源和排放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加强水库的保护和治理。
2.水库水质评价结果:水库水质在目前情况下仍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需定期监测以及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六、周边环境评价1.周边环境的影响:大坝周边存在一些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因素,如滑坡、河流堆积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大坝的稳定和安全性产生潜在影响。
2024年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
2024年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一、引言2024年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是对我国水库大坝在2024年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与分析,旨在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保障水库大坝的安全稳定运行。
本综合评价主要从水库地质和水文情况、大坝结构安全、运行管理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水库大坝的安全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水库地质和水文情况(一)地质情况2024年水库地质情况主要包括水库周边地质构造、岩层性质、断层活动情况等。
通过地质勘探和监测资料分析,评估水库地质情况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发现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二)水文情况2024年水库水文情况主要包括降雨量、入库流量、出库流量等。
通过对水文数据的分析,评估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水文事件对大坝安全的影响,制定相应的调度方案和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水文事件的应对能力。
三、大坝结构安全(一)设计评估对2024年水库大坝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包括大坝的坝型、坝高、坝顶宽度等。
结合水库地质情况和水文情况,评估大坝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确保大坝结构在设计工况下的安全性。
(二)监测评估通过对大坝的物理监测和遥感监测,了解大坝的变形、渗漏等情况。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大坝结构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的结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四、运行管理(一)管理体制评估水库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组织结构、职责分工等情况,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同时,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二)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水库大坝应急预案,包括洪水、地震、泥石流等突发水文和地质灾害的应急处置措施。
加强应急演练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五、环境保护(一)水土保持评估水库周边的水土保持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水库周边的植被保护,防止水库冲刷和河道淤积。
(二)水质保护评估水库的水质状况,对重要水源地进行水质监测和评估。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录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2 ⼯程概况2 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坝2.2 溢洪道2.3 输⽔洞2.4 ⾦属结构2.3 结论3⼯程质量评价3.1⼯程地质及⽔⽂地质条件评价3.2 ⼯程施⼯质量评价3.3⼯程质量检测3.4⼯程质量评价结论4 ⼤坝运⾏管理评价4.1⽔库⼤坝的管理机构、体制及规章制度4.2⼤坝运⾏4.3⼤坝维修4.4⼤坝安全监测5 防洪标准复核5.1设计洪⽔复核5.2调洪演算5.3⽔库抗洪能⼒复核6 ⼤坝结构安全评价6.1⼟坝结构安全评价6.2其他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6.3结论7 渗流安全评价7.1现场检查情况、观测资料分析7.2基本资料分析7.3渗透变形型式判别7.4渗透流量及渗透坡降计算7.5渗流安全综合评价8 抗震安全评价8.1地质构造稳定性8.2地震烈度8.3地震安全评价9 ⾦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全评价9.1输⽔洞钢闸门9.2启闭设备9.3安全评价结论10.1⼤坝安全综合评价10.2建议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1.1⼯作安排和进度**⽔库始建于1958年,限于当时的条件,⼯程的设计施⼯都极不完善,后虽经⼀系列⼯程补救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库46年来,因为坝基渗漏严重和防洪标准偏低等原因,⽔库长期被列为病险库。
省、市、县有关部门对该⽔库的病险状态⼀直极为关注,⽔库管理部门也积极要求将⽔库列⼊除险加固⼯程项⽬,以便尽早结束⽔库病险状态,转⼊正常运⾏。
2003年7⽉**⽔库管理处委托**市⽔利勘测设计处、**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共同完成《**县**⽔库⼤坝安全鉴定报告》。
2003年7⽉20⽇~2003年8⽉13⽇,两受委托单位分别进⾏现场踏勘、检查、取样试验等⼯作。
2003年10⽉**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完成**⽔库⼯程质量检测报告。
2004年1⽉5⽇~1⽉15⽇**市⽔利勘测设计处进⾏⽔库淤积测量。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一、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价:1. 大坝结构设计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2. 大坝建造工艺先进,施工质量可靠,不存在明显的质量隐患。
3. 大坝监测设备齐全,能够及时发现和监测到任何结构变化及缺陷,做好隐患排查及处理。
4. 大坝防渗排水系统完善,能够有效控制渗漏及排除潜在的地基液化风险。
二、运行安全性评价:1. 大坝运行管理规范,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2. 大坝下游人口密集,需要加强谨慎监管,保障运行安全。
3. 大坝周边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确保大坝环境与周边生态的和谐共存。
根据以上评价,我们认为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是合格的。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大坝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水库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水库大坝的安全技术认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本报告进一步综合评价了水库大坝的安全技术认定,特别关注了大坝结构和运行安全性的各项指标,旨在全面了解大坝的安全性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三、水库大坝的环境影响评价:1. 水库大坝所在区域的地质与地貌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植被保护、土壤侵蚀防治等。
2. 大坝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确保大坝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3. 大坝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得到充分的评估和关注,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要进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综合评价与改进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议加强对大坝结构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加强对地质和水文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升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完善应急预案:应建立健全的大坝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有效迅速应对。
3. 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大坝周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水库大坝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
【6】大坝工程结构安全评价报告
目录1工程概况 (1)1.1基本情况 (1)1.2大坝运行中与结构安全有关问题 (2)2大坝质量现状及渗透变形评述 (2)2.1 坝体质量 (2)2.2 坝体质量评述 (3)3 坝体抗滑稳定分析 (4)3.1 计算断面与计算方法 (4)3.2 计算工况与孔隙水压力确定 (6)3.3 计算参数的确定 (6)3.4 安全评价标准 (7)3.5计算结果与分析 (7)4 其它结构安全问题 (9)4.1 溢洪道安全性评述 (9)4.2 输水洞安全性评述 (9)5 结论 (10)1工程概况1.1基本情况白河水库位于黄河流域洛河支流杜河上游,坝址在洛宁县上戈乡梁河村,控制流域面积.8.55km2,干流长度6.1 km,干流比降1/14.46,流域属丘陵区,白河水库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水产养殖的综合性小(1)型水库,白河水库于1973年9月开始修建,1975年12月工程完工。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长75m,最大坝高23.0m。
总库容111.93万m3,其中防洪库容24.35万m3,兴利库容71.03万m3,死库容12.5万m3。
按现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及《防洪标准》(GB59201-94)规定,本工程属Ⅳ等,永久性建筑物属四级,其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其相应设计洪水位849.75m;校核洪水标准为300年一遇,校核洪水位850.97m。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三部分组成。
大坝系均质土坝,坝长75m,最大坝高23.0m,坝顶宽4m,坝顶高程850.15m,坝顶无防浪墙。
大坝现状断面为:上游坡坡比为1:2.4,采用干砌石护坡;背水坡坡比在高程839.20m以上为1:2.2,采用草皮护坡,以下坡比为1:2.1,采用干砌石护坡,下游坝脚为排水棱体,两侧坡度均为1:2;在变坡处有一条自左向右平行于坝轴线的灌溉渠道通往右岸,渠道宽0.7m,深0.6m,采用浆砌石砌筑。
安装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安装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结论:1. 水库大坝的结构和设施整体上看起来良好,没有明显的缺陷或损坏迹象。
2. 在对大坝进行的技术评估中,没有发现存在严重的安全问题或隐患。
3. 管理层对大坝的日常维护和监测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
建议:1. 基于我们的观察和评估,建议管理层加强对大坝的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大坝的各项设施和结构的完好性和安全性。
2. 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测系统,对大坝的变形、裂缝以及水位等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3. 需要建立应急预案,一旦发现大坝存在安全问题,能够迅速采取措施,确保人和财产的安全。
4. 由于大坝的使用寿命不断增长,建议定期进行技术评估和风险评估,确保大坝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和要求。
总的来说,水库大坝的安全性需要得到持续的重视和加强,希望我们的评估和建议能够为大坝的安全运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在对水库大坝的安全评价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需要进一步关注和处理的问题。
首先,对于大坝的监测系统,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定的监测设备,但仍存在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准确性和可靠性方面的不足。
管理层需要进一步投入资源,完善监测系统,确保大坝的各项监测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大坝的安全状况。
同时,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定期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障大坝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对水库大坝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尽管有一定的维护和管理措施,但存在一些管理细节上的不规范,例如在巡查和维护过程中存在疏漏,对一些隐患或问题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对于大坝的日常管理,管理层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他们能够充分了解维护和巡查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专业水平,保障大坝的日常运行和安全。
此外,对于大坝的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理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实际演练和应急处理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问题,例如对于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不够清晰、人员配备和装备可能不够充足等。
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一、概述某水库大坝位于山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是一座混凝土大坝,主要用于供水和防洪目的。
该大坝的安全评价是为了确保其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现状评价1. 结构安全性评价该大坝结构主要由混凝土和钢筋组成,经过多次专业机构检测,目前没有发现明显的裂缝和变形,结构整体稳定。
但是在一些局部位置出现了细微的渗漏情况,需要加强维护。
2. 泄洪设施评价大坝的泄洪设施经过定期检查,目前运行正常,未发现严重的磨损或堵塞情况。
但是考虑到气候变化和降雨频率增加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加强泄洪设施的维护和升级。
3. 土壤稳定性评价大坝周围的土壤稳定性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滑坡或松动情况。
4. 水库水质及河道疏导检测显示,水库水质良好,但是河道堵塞问题较为严重,需要加强清淤工作。
三、安全隐患及建议1. 加强大坝结构的维护,修补细微裂缝,防止大坝的进一步损坏。
2. 定期清理泄洪设施,确保其畅通,提高其排水能力。
3. 加强水库周围的土壤稳定性监测,预防滑坡和松动情况发生。
4. 加强河道疏导清淤工作,保障水库出水畅通。
四、结论综合评估,该水库大坝目前整体结构安全,但在维护和细节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维护和管理,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建议定期进行安全评估和维护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
水库大坝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对于供水、农业灌溉和防洪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确保大坝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在加强维护和管理的同时,还需要制定应急预案,以防万一。
下面是进一步的评价报告和建议。
五、安全管理建议1. 建立完善的监测机制建立和完善水库大坝的监测机制,包括定期对大坝进行结构、渗漏和变形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
同时,可以考虑引入现代化的监测技术,如无人机、遥感技术等,提高监测效率和准确性。
2. 加强维护管理对大坝结构、泄洪设施、水库周围的土壤和河道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定期进行清洁、修复和检查,确保设施的畅通和稳定。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 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一、总体评价经过对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结论如下:1. 结构完整性良好,无明显裂缝和变形。
2. 水库周围的地质条件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地质灾害隐患。
3. 大坝管理和监测系统完善,对大坝进行了持续的监测和维护。
4. 大坝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基础设施完备。
二、安全评估细节1. 结构健康状况评估大坝的表面和内部没有发现明显的裂缝和变形,局部细微开裂。
结构材料的老化程度较轻,仍具有较强的承载能力。
大坝的疲劳损伤程度较低,符合工程使用期限要求。
2. 地质稳定性评估水库周围的地质构造相对稳定,无明显的滑坡和塌方迹象。
周边环境中无水土流失和岩屑堆积的情况,地质条件较为理想。
3. 监测预警系统评估大坝监测系统覆盖面广,监控指标齐全。
大坝各项监测数据连续稳定,未出现异常情况。
监测系统的报警响应和处置措施完善,预警效果良好。
4. 设计和施工质量评估大坝的设计和施工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基础设施齐全,安全设施齐备,符合水库大坝安全管理的要求。
三、安全管理建议虽然目前某水库大坝的安全性良好,但为了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仍需要采取以下安全管理建议:1. 加强定期巡视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小问题,防止问题扩大。
特别是在降雨季节和冬季寒冻期,需加强巡视频率。
2. 持续加强大坝周边环境监测,加强地质灾害预警,做好溃坝风险的防范工作。
3. 加强大坝监测系统的更新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并不断完善,提高预警效果。
4.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和意识,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处置。
综上所述,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良好,但仍需持续加强安全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其长期安全运行。
五、社会影响评估除了大坝本身的安全性评估外,还需考虑水库大坝对社会的影响。
因为一旦发生大坝失事,可能会对周边地区造成重大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需要对大坝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
1. 影响范围评估某水库大坝的溃坝可能会对下游沿岸地区造成水灾和洪水侵袭。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文(二篇)
水库大坝安全综合评价范文水库大坝是人类利用天然水资源、调节水量和防洪的重要工程,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水库大坝安全建设中,进行综合评价是确保其安全运行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从水库大坝堤坝工程、坝体安全性、抗震能力、应急处理及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以促进我国水库大坝安全建设的发展。
一、水库大坝堤坝工程水库大坝的堤坝工程是保证水库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基础。
首先,需要对大坝的堆石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石块的密实度和稳定性等。
密实度高、稳定性好的石堆可以有效避免大坝溃坝风险。
其次,还需要对大坝内坝面和中坝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坝面平整度、坝体砂浆质量以及坝面的裂缝情况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大坝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
最后,还需要对大坝的漏洞和渗水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大坝的渗透性和渗漏率等。
通过对堤坝工程的综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二、坝体安全性坝体安全性是衡量水库大坝安全性的关键指标。
首先,需要对坝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坝体的自重和抗滑稳定性等。
自重大、抗滑稳定性较好的坝体可以有效减少大坝倒塌风险。
其次,还需要对坝体的温度变形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坝体的收缩率和膨胀率等。
温度变形对大坝的结构稳定性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还需要对坝体的开裂情况和坝体的结构健康进行评价。
评价指标包括坝体的裂缝数量和裂缝宽度等。
通过对坝体安全性的综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保证大坝的安全运行。
三、抗震能力抗震能力是水库大坝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首先,需要评价大坝的抗震能力设计参数。
评价指标包括大坝的抗震设防烈度和完整性等。
抗震设防烈度和完整性高的大坝可以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
其次,还需要评价大坝的抗震稳定性。
评价指标包括大坝的抗震位移和抗震应力等。
抗震位移小、抗震应力均匀的大坝可以有效降低地震造成的破坏风险。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某某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简介某某水库大坝位于某某省某某市某某区,是一座由土石质料建造的重力坝。
该大坝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为了满足当地灌溉以及供水需求而建造。
近年来,由于降雨增多和水库存储量不断增加,该大坝的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对该大坝进行了安全评价,旨在评估其结构稳定性,指导其日常管理和改进。
2. 建筑概况该大坝是一座重力坝,总长度为800米,最大高度为30米,坝顶宽度为8米。
大坝是由黄土和砂石混合所组成的,未筑墙,坝顶覆盖混凝土板。
大坝下部有泄洪道,旁边建有水电站。
大坝依山而建,与山体形成一定的夹角,坝体下部基础深度约为12米,整坝共分11段。
大坝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有着30年历史,未发现大规模坍塌及死亡事故。
3. 安全评价指标本报告的安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坝体稳定性:通过分析坝体结构和地基情况,评估大坝的稳定性以及发生坝顶滑移和坝体破坏的概率。
2.水压试验:对大坝坝底水压试验进行评价,分析抗渗能力和承压能力。
3.结构强度:通过分析大坝的内部结构和材料,评估大坝的整体强度。
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对大坝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完整性、适用性及有效性进行评估。
4. 评价结果通过对该大坝进行安全评价,得出以下:1.大坝整体稳定性良好,未发现明显的滑移或翻坍现象。
但由于该大坝建造时长已达30年,未来应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潜在安全隐患。
2.经过水压试验,大坝底部的抗渗能力和承压能力均较好,没有漏水现象。
但对于突发强降雨的情况,大坝的承压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
3.大坝内部结构完整,在监测期间内,未发现南北高边坝顶裂缝和缘石之间、连接墙铅垂缝及拱墙伸缩缝超差,并达到设计要求。
4.针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议在日常水库管理中加强应急演练,及时改进应急预案。
5.,某某水库大坝整体上考虑到营运近30年,稳定性表现良好。
但仍需要日常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以确保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大坝管理单位应该加强应急演练,进一步完善预案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1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1.1工程概况XX水库地处XX市XX区XX镇XX村河段,距XX镇3km,距XX区约6.5km,有简易公路直达坝址。
XX水库属湘江水系,位于XX一支流上游。
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1.2km2,干流长0.8km,干流平均坡降6‰。
水库正常蓄水位250.25m,正常库容23×104m3,总库容29.32×104m3(本次复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利工程。
XX水库灌溉面积1200亩。
枢纽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等建筑物组成。
大坝为均质土坝,坝顶高程252.33m,坝顶轴线总长90.0m,坝顶宽3.6m,最大坝高16.7m。
上游坝坡设有一级平台,平台高程245.4m,坝坡坡比:坝脚至一级平台1:3.35,一级平台至坝顶1:2.66;下游坝坡设有二级平台,一级平台高程246.8m,二级平台高程241.9m,坝脚至二级平台坡比1:7.5,为排水棱体,二级平台至一级平台边坡坡比1:2.15,一级平台至坝顶边坡坡比1:2.36,内外无护坡。
溢洪道位于右坝肩,为正槽式宽顶堰,堰顶高程250.25m,溢流前缘净宽3.0m,下游无消能设施。
灌溉输水设施位于左坝端,由输水卧管和涵管组成。
卧管为浆砌石结构,全长40m,直径Φ=1.0m,共有7个孔口直径为0.25m的放水孔,由铸铁翻板闸门控制放水。
涵管为浆砌块石圆形涵,直径为0.5m,全长75m,进口底板高程240.03m,出口底板高程237.44m,设计灌溉流量0.1m3/s。
水库自投入运行以来,充分发挥了防洪保安、灌溉、养殖等作用,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1.2现场安全检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XX水库于1958年开工, 1959年竣工并投入运行。
由于工程是当地数千村民集体填筑而成,属于非专业队伍施工。
施工队伍庞大,又缺少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因此大坝填筑时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存在坝基清基不彻底、坝体填筑碾压欠密实等施工缺陷。
水库投入运行后,出现了坝体散浸与渗漏问题、坝体与坝基接触界面散浸与渗漏、坝基渗漏、输水设施破裂等险情隐患,大坝一直带病工作,近年来汛期与正常蓄水位附近运行时坝体散浸问题更为严重,水库一直处于控制蓄水位的带病运行状况,无法正常发挥水库的效益。
为鉴定水库大坝的安全状况,确保工程安全运行,我院受业主委托,对XX水库大坝进行安全评价和分析论证。
本工程大坝安全论证报告于2009年3月完成。
本次安全论证为查明XX水库大坝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质量,对大坝的工程质量进行了勘探及现场检查。
根据现场检测资料和现场检查情况分析,XX水库大坝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坝基、坝肩渗漏严重,坝坡散浸;(2)大坝内外坡均未护坡,局部出现冲刷塌陷现象;(3)放水涵洞漏水较大,断裂或堵塞;(4)溢洪道进口及槽内堆渣淤塞严重,出口无消能设施,存在边坡稳定问题;(5)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缺少通讯、观测等基础设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对下游威胁严重1.3工程质量评价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便于制定有效可行的除险加固处理措施,我院受XX市XX区水利局的委托,按照《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和《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办法》等规程规范的要求,采用地质测绘、工程钻探、现场测试、室内土工试验等综合手段对工程质量进行系统检测、评价。
1.3.1 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区属于剥蚀构造低山、丘陵区地貌,山顶标高280~300m,相对高差35~55m,山坡坡角15°~25°。
1) 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岩体表部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下统大塘组(C1dal)棕黄色强风化厚2.0~5.5 m。
其次为第四系残坡积(Q edl)含碎石粉质粘土和冲积(Q4粉质粘土和砂卵砾石。
本区大地构造地处新华夏构造体系南岭东西复杂构造带中段北部,XX岭背斜西北翼。
区内挽近期构造运动以整体间歇性上升为主,历史上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根据1/400万《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
相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工程区属相对稳定地块。
地下水类型有贮藏于第四系松散地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贮藏于白云质灰岩裂隙中的岩溶裂隙水两类,前者为中等富水地层,后者水量丰富。
地下水接受大气降水的下渗补给,以下降泉形式排泄于沟谷低洼处。
地下水动态随季节变化明显。
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1)坝基渗漏问题:河床坝基为石炭系下统灰黑色中厚层状白云质灰岩,坝基浅部岩体为强风化状态,溶蚀裂隙较发育,宽约0. 2~0.5cm,充填碎石和泥,约2条/m,浅部岩体透水性强,钻孔压水试验透水率q=21.5~29.8Lu,为中等透水带。
另外据当地村民反映,施工时,对坝基表部溶蚀风化沟槽未进行任何处理即进行填筑,也没有作防渗处理,从而为坝基渗漏留下隐患。
2)坝肩渗漏问题:坝肩渗漏主要发生在坝体与山体接触带部位,其表现形式为散浸和渗水。
根据水库多年运行观测资料,随库水位升高,散浸面积扩大,渗水处流量增大。
渗漏产生的原因一是坝肩表部的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没有彻底清除,直接将坝体填筑在孔隙度偏大,结构较松散的残坡积土层上;二是由于坝肩表部基岩强风化状态,溶沟、溶槽及溶隙较发育,充填含碎石粘土,透水性较大。
综上所述,造成了坝肩接触部位的渗漏。
3)坝坡散浸、塌陷变形问题:水库蓄水后,左、右坝端下游坡均不同程度存在散浸和渗漏现象,且随库水位的增高,其面积和渗水量加大。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坝体填土质量差,坝体填土为就近山坡残坡积土体,碎石含量较高,结构松散,成份杂;再之是由于限于当时的施工条件,仅为人工用石块夯压,填土没有压实,孔隙比较大。
在长期的运行中,造成坝体散浸和渗漏。
另外,大坝从建成到运行至今,由于坝内放水涵洞破裂漏水,使得附近土体饱和软化,产生沉陷变形,从而导致上部坝体局部出现塌陷。
1.3.2 坝基和岸坡开挖与处理地质测绘、钻探查明:大坝填筑时,坝基清基不彻底、不符合设计清基要求。
坝肩清基时只清除了地表根系土层,两岸山坡地表残留了厚1.0m 左右的残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
钻孔注水试验测得土层的渗透系数K=4.3×10-4cm/s,具中等透水性。
大坝填筑前,未采取任何措施对上述透水土层进行防渗处理,留下坝肩渗漏的工程隐患。
1.3.3 建筑物质量评价1.3.3.1 坝体填筑土质量评价大坝坝体主要由以砾质粘土为主,含少量粘土和砾质砂质粘土填筑而成。
土层稍湿、可塑,土中粘粒含量25%~49%;含水量18.0%~32.6%;渗透系数K=4.3×10-4cm/s;干密度1.37~1.57g/cm3;孔隙比0.735~0.971。
上述参数基本符合土坝填筑质量指标要求,大坝填土具中等透水性。
由于工程区附近地表大部分为第四系残坡积层含碎石粘土覆盖,碎石含量较高,无优质筑坝土料产地,土质较差,压实相对困难;另据经历大坝填筑施工的村民反映,大坝填筑施工时施工队伍庞大,实行分区填筑,各区进土厚度不一致、上升速度不同,造成填土接合面多、碾压欠密实,甚至存在局部漏压等质量缺陷,施工质量无法保证。
因此,综合各种因素、试验指标分析评价:大坝填筑质量整体较差。
1.3.3.2 坝体工程隐患及处理由于大坝本身填筑质量较差,经过50多年的运行,受雨水洗刷、库水波浪浪蚀等自然灾害影响,近年来出现许多险情隐患,主要险情隐患有:①背水坝坡及坝脚附近散浸点多,其中243.0m高程面积为7.0m2的散浸;②迎水坝坡中部248.0m高程、背水坝坡中部249.0m附近分别出现面积达5.5、6.5m2、深达1.0~1.5m的塌陷坑;③下游坝脚堆石棱体块石强烈风化破碎,孔隙已被坝坡流失土堵塞,地表杂草丛生,导渗、排水功能已丧失。
④迎水坝坡风浪淘蚀严重,坝面坑坑洼洼。
由于经费制约,只对坝坡塌陷进行了回填处理;坝坡散浸、迎水坝坡浪蚀严重等险情隐患得不到治理,为确保大坝安全运行,不得不采取控制水库蓄水位的措施,工程效益无法得到正常发挥。
1.3.3.3坝体施工质量评价1)大坝填筑施工由当地村民完成,对大坝清基未引起重视,坝肩表部残留具中等透水性的残坡积含碎石粘土,留下坝基、坝肩渗透的工程隐患。
2)大坝填筑施工采用大兵团作战形式,施工质量无法控制,存在填土混杂、填土厚度和上升速度不一致,导致分层界面多、碾压欠密实且局部漏压等质量缺陷。
水库蓄水后,库水沿土中孔隙向下游产生渗透,导致背水坝坡出现散浸、坝坡塌陷等险情;近年来险情日趋严重,造成水库处于控制蓄水位的带病运行状况。
3)大坝内外坡均未护坡,局部出现冲刷塌陷现象;4)放水涵洞漏水较大,断裂及堵塞;5)溢洪道进口及槽内堆渣淤塞严重,出口无消能设施,存在边坡稳定问题;6)工程老化,年久失修,缺少通讯、观测等基础设施,不能正常发挥效益,对下游威胁严重。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大坝填筑等施工质量整体较差。
1.3.3.4工程质量综合评价根据现场调查、结合工程钻探、土工试验成果以及主要建筑物在运行中存在的险情隐患综合分析,参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大坝安全评价标准,评定该工程质量不合格。
1.4大坝运行管理评价1.4.1大坝设计及施工情况XX水库兴建于1958年,原为小Ⅱ型水库,坝高16.7m,坝顶轴线长90 m0,卧管放水,灌溉共有5全村受益16个组,即曾家、八十八、窄下桥、XX、周家、左家等,灌区面积共1200亩水田,人口1000人。
1.4.2历年运行中出现的问题1999年汛期时溢洪道右岸出现过山体滑坡,已砌筑石墙;2001年,库内左侧距大坝80m处离库底2m位置出现一直径30cm的漏水孔,漏水绕过大坝,从坝后端15m长的石洞流出,当年冬季用砼封堵,并在库内左侧坝进行了约300m2宽的混凝土面板铺设处理,但未解决漏水问题,漏水不断,严重威胁大坝安全。
1.4.3水库调度XX水库运行四十多年来,合理科学调度,满足兴利用水要求,有效保证了下游农田用水需求。
1.4.4工程效益XX水库自建库以来,经各级水利部门科学调度,较好地发挥了水库的综合效益,为XX镇水利事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灌溉:增强了灌区的抗灾能力,提高了灌区保证率,是XX镇农业的一大经济命脉。
多种经营:利用有利的水利条件,发展养殖业、种植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休闲业也随之兴起,为盘活经济,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推动作用。
1.4.5大坝安全监测由于建设时因经济、技术条件限制,未建立相应的监测设施,大坝位移、坝体浸润线等观测都无法开展,不能监测大坝的安全现状。
1.4.6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有关规定,XX水库大坝运行管理综合评价为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