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1(EPSRFCA
【2019年整理】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 < 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码:BNX01O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 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 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 -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ZYYXH/T19-2008, ZYYXH/T65-2008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V 14天。
(五) 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 码: I49.302 )的患者。
2. 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v 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 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 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fi<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 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情分级M 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4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
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EPS+RFCA)[ICD-9-CM-3:37.26
(37.34/37.9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注:本流程只适用于需要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非危重抢救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如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应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流程或择期PCI流程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B)*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34/37.94)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例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注:本流程只适用于需要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非危重抢救的室性心动过速患者。
如确诊为缺血性心脏疾病引起的室性心动过速应采用急性心肌梗死流程或择期PCI流程
附件1.室性心动过速的EPS+RFCA常见适应证
附件3.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症状分类及处理方法。
心内科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
心内科房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 房房性心动过速(ICD-1O:I47.1O1 )行经导管心内电生理检查及消融治疗 (EPS^ RFCA ( ICD-9-CM-3: 37.34/37.26 )□描记12导联心电图 □评价心电图□询问病史□检查生命体征,体格检查□完成血流动力学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向家属交 代可能的风险、所需抢救 措施(包括同步直流电转 复及气管插管、动脉深静 脉穿刺等),并获得家属 的知情同意签字长期医嘱: □吸氧□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 临时医嘱:□描记12导联心电图 □血清心肌标记物测定 □血常规+电解质 □动脉血气分析 □凝血功能□协助患者或家属完成挂号、交费等手续□取血并建立静脉通道,记 录患者一般情况和用药□无□有,原因: 1.□请上级医师会诊□如患者因血流动力学不稳 定,若没有禁忌,即刻予以 同步直流电复律 □如血流动力学尚稳定, 可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或暂 时观察,心室率过快时可应 用药物控制心室率 □向家属交代病情,签署相关 知情同意书 长期医嘱: □ 一级/特级护理□每小时测量记录生命体征 □卧床、禁食水□ 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 □复律后维持窦律治疗(按需) 临时医嘱:□麻醉机吸氧(如需同步直流电转复)□静脉予麻醉药物(如需同步 直流电复律)□同步直流电复律(按需)□描记12导联心电图(转复后)□静脉应用抗心律失常药 (直流电转复后按需)□ 一级/特级护理□准确记录治疗过程(时间、病情变化) □无□有,原因: 1.2.日标准住院日:5 - 7天 年 月 日 时 分 弓达急诊厂0 - N 小时) □评价病史及基础病,分析各 项化验结果□再次向家属交代病情和治疗 措施,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准备收入相关病房□洋地黄过量,代谢或电解质 紊乱,慢性肺部疾病等诱因 (病因)或无手术指征采用 “药物治疗流程”□符合导管消融适应症的房速 采用“ EPS+RFCA 流程表” □密切观察患者血流动力学和 心室率情况 长期医嘱:□ 一级/特级护理 □卧床□ 心电、血压和血氧监测 □吸氧□复律后维持窦律治疗(按需) 临时医嘱:□ 口服/静脉抗心律失常药物 □针对异常化验指标进行复查□ 一级/特级护理□准确记录治疗过程(时间、 病情变化) □无□有,原因: 1. 2.*注:本流程只适用于需要电生理检查并经导管消融、非危重抢救的房速患者。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二、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TCD 编码:BNX010、ICD-10 编码:I49.302)病情分级 Myerburg 分级≤3 级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岁门诊号:住院号:发病时间:年月日时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14 天实际住院日:天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一、病毒性心肌炎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心肌炎心肌病对策专题组《关于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和采纳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联合会工作组关于心肌病定义和分类的意见》(中国循环杂志-2001 年 4 月)。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
病毒性心肌炎临床常见证候:邪毒犯心证湿热侵心证气阴两虚证心阳不足证气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病毒性心肌炎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66-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病毒性心肌炎(ICD-10 编码:I40.001)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由药物、毒物反应或中毒、放射线照射和某些全身性疾病所致的心肌炎症性改变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Myerburg≤3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ACC/AHA/ESC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 47 —心血管科中医临床路径(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分级≤3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X线片(5心脏超声(624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CTA、凝血功能等。
心悸(心律失常-室早)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口服中成药
□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针刺治疗□中药泡洗技术□穴位注射疗法□推拿疗法□八段锦)
□饮食疗法
□运动疗法
□抗心律失常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原剂量 □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继续完善入院检查
主要
护理
工作
□护理常规
□完成护理记录
□护理分级 1 2 3
□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及救治过程
□配合监护和治疗
主
要
诊
疗
工
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
□室性早搏的发作频率、形态、危险性评估等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成病历书写和病程记录
□初步拟定诊疗方案
□完善辅助检查
□密切观察、防治并发症,必要时监护
□与家属沟通,交代病情及注意事项
□心电监护
□采集中医四诊信息
□进行中医证候判断
□完善西药治疗
□运动疗法
□西药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
□原剂量 □剂量减少
□原剂量 □剂量减少
临时医嘱
□完善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
□心电图
□胸部X线片
□心脏超声
□动态心电图
长期医嘱
□内科护理常规
□护理分级 1 2 3
□心电监护
□低盐低脂饮食
□中医辨证(1次/日)
□口服中药汤剂
□静脉抽血
□配合医生治疗
□制定规范的护理措施
□生活与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和危险性分层指导患者的康复和锻炼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 □有,原因: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表单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病情分级 Myerburg≤3 级的患者。
一、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悸(TCD 编码:BNX01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2006 年 ACC/AHA/ESC 制定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指南》进行诊断。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
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临床常见证候:气阴两虚证心脾两虚证阴阳两虚证痰瘀互阻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诊疗方案”及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19-2008,ZYYXH/T65-2008)。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心悸(心律失常-室性早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心悸(TCD 编码:BNX010)和心律失常-室性早搏(ICD-10 编码:I49.302)的患者。
2.病情分级:Myerburg 分级≤3 级。
3. 患者同时具有其它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4.心脏超声提示心脏收缩功能不全(EF 值<45%)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脂、血糖(3)心电图(4)胸部 X 线片(5)心脏超声(6)24 小时动态心电图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心脏电生理检查、心肌核素扫描或心脏核磁、冠状动脉 CTA、凝血功能等。
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县医院适用版)
3.筛查引起室速的基础疾病,确定治疗方案: (1)特发性室速患者进入“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 手术流程”; (2)伴有心肌病、心力衰竭等有 ICD 植入指征的室速 患者,进入“ICD 植入术手术流程”。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 285 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 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 3 天(根据病情需要)。 明确患者室速的基础疾病后,可选择电生理检查+经导 管消融术+或 ICD 植入术。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全身麻醉(ICD 植入术需要诱 发室颤者)。 2.手术内置物:ICD 植入术中需要“植入型心律转复除 颤器”。 3.术中用药:诱导麻醉药,局部麻醉药。 (九)术后恢复 3-7 天。 1.需复查心电图。 2.ICD 植入术者出院前,需复查心电图、胸片、Holter、 起搏器程控。 (十)出院标准。
2
1)信号平均心电图、平板运动试验、24 小时动态心电图 (Holter)
2)冠状动脉造影、心内膜活检、心脏核磁共振、电生理 检查
3)遗传性心律失常基因检测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心电生理和起搏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 年)、《室性心律失常 中国专家共识》(中国起搏与电生理杂志 2016,30 卷,4 期) 和 ESC 2015 年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和心脏性猝死预防指南》 (EHJ 2015, 69 卷,41 期)等国内外治疗指南,治疗持续性室 速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经导管消融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 器)。
时间
急诊处理
住院第 1 天
住院第 2 天
□ 上级医师查房
□ 确定患者是否需
□ 分析病因、危险分层、 要进行电生理检
单病种临床路径标准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本文阐述了目前国内外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项目及当前单病种质量管理的最新模式.此外,笔者还对单病种质量控制措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单病种质量控制今后急需进行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近20年以来,单病种的质量控制一直是政府、保险业以及医院管理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制度的不断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实行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以后,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显得更加重要。
1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目的与意义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Donabedian提出应根据基本结构,实施过程以及医疗效果三方面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
医疗效果是最终的可靠依据,其中最重要的是疾病的诊断是否及时、准确,治疗是否迅速、有效和安全,治疗的费用是否合理、经济,其成本是否得到很好的控制。
单病种的质量控制最终目的和意义是通过对单病种从诊断、检查、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成本费用实行较全面的监控,以达到提高医疗质量、降低成本、减少不合理费用,充分利用卫生资源增强服务效益的目的。
2 单病种质量控制的内容及项目1992年,在卫生部医政司的领导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和北京市卫生局编写了《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试行草案)》,并将它作为全国《综合医院分级管理的标准(试行草案)》附件之八。
该标准选择了102种临床各科常见病与多发病作为全国病种质量的评价范围。
标准中所列每种病种的质量控制评估内容及项目包括:诊断依据、入院指标、疗效标准、出院标准、临床评定指标(包括疗效、平均住院日)。
其中临床评定指标中,设置有平均医疗费用,当时由于全国收费情况比较复杂,且缺乏大量真实而客观的数据,故此项未列出全国统一的参考指标值。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研究者提出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类付费制(DRGs)的病种管理法。
DRGs是根据诊对病人进行分类的一种简便方法,它以ICD —9—CM-3诊断分类为基础,根据组织器官分为23个主要诊断项目(MDCS),进而分为467组,每个组均有临床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表单1(EPS+
RFCA)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行电生理检查+经导管消融术(EPS+RFCA)(ICD-9-CM-3:37.26+(37.34/37.9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三、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执行表单2(ICD)*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ICD-10:I47.203);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ICD-9-CM-3:37.34/37.94)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 6-10 天
附件1.室速的EPS+RFCA常见适应证
附件2.持续性室速临床症状分类及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