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合集下载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1.工程名称及任务。

2.测区概况简述。

3.已有资料的来源及分析、利用论证。

4.坐标系统的选择及处理方法的论证,起始数据的配置和处理。

5.水平控制网布设方案阐述,其中包括:(1)首级网的等级和布网方式,以及本次控制网在精度和密度方面对日后布设加密网的保证。

(2)控制网(点)精度估算的简要过程及结果。

(3)从经济上、技术上、精度上对两个以上布网方案进行对比论证,从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

(4)填写精度统计表。

6.技术依据及作业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1)工程执行的规范及施测细则。

(2)觇标及标石图并注明规格,材料及埋设方法(绘出示意图)。

(3)仪器的选择及检验项目要求。

(4)观测方法及各项限差(参阅规范或教材,不能杜撰)。

(5)概算内容和平差方法。

7.工作量综合计算及工作进程计划表(自行估计)。

8.需用的主要仪器设备(包括名称、型号和标称精度)、材料及经费预算。

9.工程项目完成后应提交的资料清单。

目录一.测区情况1.1测区位置及面积1.2地理状况二.作业依据三.测区已有资料及利用3.1平面控制资料3.2高程控制资料3.3其他资料四.平面控制测量4.1E级GPS测量4.2三级导线测量五.高程控制测量5.1四等水准测量5.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六.一级导线、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平差计算6.1观测数据的检查6.2平差计算七.提交成果资料7.1技术总结7.2控制点成果表的制作7.3控制网图的制作要求八.图根控制测量8.1图根导线8.2图根高程测量8.3平差计算8.4提交资料九.附图、附表、附件本次实习的目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通过对长沙县水渡河及其周边地区实现控制测量,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高理论水平与外业操作能力。

一.测区情况1.1测区位置及面积东经113°,北纬28°向涉及周围13km左右。

施测范围呈不规则形状,范围面积约14km2。

GPS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技术设计指南

GPS静态控制测量实施指南一、综述GPS网建立过程分3个阶段:设计准备、施工作业、数据处理1. 设计准备该阶段的主要工作项目:项目规划、方案设计、施工设计、测绘资料收集、选点埋石、仪器检测。

1.1 项目规划①位置及范围:测区的地理位置、覆盖范围及控制网的控制面积②用途及精度等级:控制网的具体用途、所要求达到的精度或等级。

(各级GPS网采用中误差作为精度指标,以2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C级网用途:三等大地控制网、区域、城市及工程测量的基本控制网;D级网用途:四等大地控制网;E级网用途:中小城市、城镇及测图、地籍、土地信息、建筑施工精度GPS测量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的精度用下面公式表示:a = y/a1 + (Ad)1。

为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单位mm, a为固定误差,单位mm , b为比例误差系数,单位1 X 10-6, d为相邻点间距离,单位为km。

城市GPS测量精度指标:(本工程选用四等)8-4200(*1mmniwGPS高程拟合板块:D E级网点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进行高程联测,GPS点需要高程联测时,可采用使GPS^与水准点重合,平原、微丘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必须大于3个,联测点的间距不宜大于20km且均匀分布;重丘、山岭地形联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10个。

各级GPS空制网的高程联测应不低于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

当GPS控制网点间距离小于20km时,可不考虑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当大于20KM时,每时段应于始、中、终个观测一次气象元素,并采用标准模型加入对流层和电离层的修正。

为GPS g制网点的正常高,先利用已联测高程的GPS点正常高和经GPS控制网平差得到的大地高,求其高程异常值,然后采用拟合或插值等方法求其他高程异常值和正常高。

③点位分布及数量:控制网点的分布、数量及密度要求。

④成果形式及内容:需要提交成果的内容,提交成果所采用的坐标参照系,提交高程成果所属的高程系统⑤时限要求:提交成果时间期限。

宣恩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D级GPS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宣恩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D级GPS控制网测量技术总结报告
2.3.1 已知控制点概况 ------------------------------------------------------------------------------- 4 2.3.2 检核已知 C 级以上 GPS 控制网起算点的精度 ---------------------------------------- 5
4.1 D 级 GPS 控制测量外业观测------------------------------------------------------------------------ 7 4.1.1 GPS 网点的布设 ------------------------------------------------------------------------------- 7 4.1.2 作业仪器类型、精度以及检验和使用情况 --------------------------------------------- 8 4.1.3 GPS 点的选点与埋石------------------------------------------------------------------------- 8 4.1.4 GPS 点的观测方法 ---------------------------------------------------------------------------- 9 4.1.5 GPS 网外业观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0
~1~
宣恩县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 D 级 GPS 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2 测区概况
2.1.测区自然地理概况 宣恩县辖 3 个镇(珠山镇、沙道沟镇和椒园镇)、6 个乡(长潭河侗族乡、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

控制测量设计书(12)。

控制测量设计书一、概述本次控制测量任务是为了满足某市城市测量项目的需求,目的是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为后续的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准确的地理信息数据。

本设计书详细阐述了控制测量的方案、方法、技术要求和实施计划。

二、任务与目标1.建立全市范围内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覆盖整个市区及周边区域。

2.确定控制点的位置和密度,以满足详细测量、规划、设计和施工的需求。

3.确定测量方法和技术要求,保证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4.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时间安排、人员分工、设备准备和数据处理等。

三、测量方案1.平面控制测量:采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建立全市的平面控制网。

控制点应选在通视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每隔200米设置一个控制点,对于重点区域和建筑物密集区应适当增加控制点密度。

2.高程控制测量: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建立全市的高程控制网。

水准点应选在稳固可靠的地方,避免被破坏或移动。

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应适当增加水准点密度。

3.测量数据处理:采用专业的测量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完成后,应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四、技术要求1.GPS测量技术要求:采用静态相对定位模式进行测量,观测时段长度不小于1小时,观测时选择无遮挡物的开阔地方,以保证卫星信号接收质量。

数据处理时应进行基线解算和平差计算,并检查点位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2.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使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测量,观测时选择适宜的天气条件和时间段。

对于不同等级的水准路线,应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观测和计算,保证高程控制的精度和质量。

3.数据处理技术要求:使用专业的测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包括数据采集、平差计算、坐标转换等。

数据处理时应考虑各种误差的影响,并进行精度评估和成果质量检查,确保控制测量的精度和可靠性。

五、实施计划1.准备阶段:制定控制测量方案,准备测量设备和技术资料。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

D级GPS控制网设计书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班级:姓名:学号:一、任务概述由于校园改造,校园实习场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建立校园控制网。

校园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级GPS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测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

校区经过长期建设,故行道树高大,像篮球场北侧道路。

高大的树木在很大程度上给GPS测量工作带来了不便。

校园周边现有北京市C级GPS控制点4个,分别为:西直门桥、紫竹桥西、公主坟、复兴门桥。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D级GPS网相邻点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列公式表示,并按下表规定执行。

级别固定误差比例误差系数D ≤10≤10δ=22(dab*)式中:δ—GPS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b—GPS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d—GPS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四、布设原则1.GPS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

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1.埋石平面控制点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标石规格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埋石深度不小于0.6m,采用预制标石时,埋设时底部须铺设0.2m水泥,以防止标石沉降。

D级控制网——精选推荐

D级控制网——精选推荐

D级控制⽹我院顺利完成D级GPS控制⽹的布设更新⽇期:2009-2-18为满⾜漳州市城镇地籍调查1:500地形图数字化测图⼯程的需求,我院经过⼀个多⽉的努⼒,在原有C级GPS控制⽹的基础上,在市区35平⽅公⾥范围内布设了由32个点组成的D级GPS控制⽹。

该点位采取⽔泥桩明标埋设和不锈钢⾦属灌标两种⽅式布设,平均点位间距约2公⾥。

外业观测采⽤GPS静态观测⽅法,按点边混连⽅式观测,共获取基线195条。

同时为满⾜⾼程精度,按四等⽔准要求共观测⽔准线路长14公⾥。

经过严格的检查、测算,最终成果各项指标均优于规范要求,完全满⾜地籍测图⾸级控制的需求,也为今后市区控制⽹改造和信息化测绘⼯作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GPS控制⽹及数字测图技术设计书⼀、项⽬概述本次实习的⽬的是了解控制测量作业的全过程,掌握GPS静态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字测图的基本原理,熟练⼤⽐例尺1:500地形图的测绘,提⾼操作绘图软件的能⼒,从⽽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提⾼理论⽔平与外业操作能⼒。

⼆、测量依据1、GPS静态测量《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CH 2001-92)《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城市测量规范》(CJJ 8-85)2、数字测图《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1997)本技术设计书三、测区概况(⼀)、测区范围1、GPS静态测量测区为桂林市七星区,位于风景秀丽的漓江东畔,东经109°45''-104°40'、北纬24°18''-25°41''。

南起于漓江路,北⽌于环城北⼆路,西起于⼩东江,东⽌于普陀路;2、数字测图:测区为桂林理⼯⼤学整个屏风校区。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

D级GPS控制测量专业技术总结编写单位:编写者:年月日审核意见:审核者:年月日桂林市七星区GPS 控制测量技术总结一、测区概况七星区位于桂林市的东南部,北至迭彩区,南至 穿山公园,西至象山区,东至桂林环城公路。

测区内平均高程为海拔150米。

测区房屋较多,通视不是很好。

但测区平坦,交通便利,便利了测绘工作的开展。

测区控制范围大致位于东经110°17' 49" - 110°19' 57",北纬25°15' 50" - 25°18' 00" 之间。

二、作业依据和已有测绘资料1、《GPS 与数字化测图实习指导书》2、本次实习《技术设计书》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4.国家测绘局颁布的《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CH2001-92)。

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平均边长 表1(单位:km )等级 C D E 一级 二级 平均距离 10~15 5~10 2~51 〈1城市各级GPS 控制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表2等级 固定误差a比例误差b最弱边相对中误差C 10 5 1/120000D 10 10 1/80000E 10 20 1/45000 一级 10 20 1/20000 二级 15201/10000表3:级别相邻点基线分量中误差 相邻点间平均距离 /km 水平分量 /mm 垂直分量 /mmB5 10 50 C 10 20 20 D 20 40 5 E20 40 3三、坐标系的选择中央子午线精度为111°,测区投影分带为6°带的第19带,3°带的第38带。

GPS网的无约束平差平面坐标系统选用WGS-84坐标系,高程采用85黄海国家高程基准。

横轴加常数500000m。

GPS的约束平差选择桂林本地的自建坐标系统和无大地水准模型的椭球,卫星星历采用广播星历。

控制网计划书

控制网计划书

南昌地铁2号线4标工程控制网复测计划书一、编制依据及技术标准1、《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城市测量规范》CJJ/T 8—2011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79-20065、经批准的《南昌市轨道交通1、2号线工程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简称《技术方案》6、南昌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控制网复测(第一次)成果表》2013年12月二、平面GPS、二等水准加密方法与精度要求根据《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平面控制测量等级规定和本项目实际情况,加密控制网采用GPS观测方法时,精度按D级网技术要求施测。

为确保线路衔接的平顺性,加密点必须联测其相邻的GPS平面控制点。

平面加密控制网的施测精度控制按:加密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小于1/100000,基线边方向中误差不大于1。

7″的要求进行。

加密GPS测量精度指标控制网级别基线边方向中误差最弱边相对中误差D级≤1。

7″1/1000002。

1具体精度控制标准GPS加密测量作业的基本技术要求GPS接收机测量获取的基线必须满足下表规定的精度指标见表2。

1-1.GPS基线精度指标表2.1—1a—接收机固定误差(mm);b-接收机比例误差系数.导线控制网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2.1-2的规定。

2.2 二等水准施测技术要求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见表6。

3-3.二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表2。

2—1注:表中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单站水准观测的技术要求见表2。

2-2:二等水准单站观测技术要求表2。

2-2水准测量计算小数取位规定见表2。

2-3:四等水准测量计算小数点取位规定表2。

2—3三、平面控制网复测实施计划3.1 GPS复测组网实施为保证线路上所有控制点成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尽量保证点位精度的均匀性,平面控制网复测采用3台GPS接收机同时作业的观测模式,以此提高GPS观测网形的图形强度。

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15
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mm)
路线长度(km)
水准仪的型号
水准尺
观测次数
往返测段、附和或环线闭合差
与已知点联测
与已知点联测
平地(mm)
山地(mm)
二等
2
-
DS1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4
三等
6
≤50
DS1
铟瓦
往返各一次
往一次
12
4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四等
10
≤16
DS3
双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20
6
五等
15
-
DS3
单面
往返各一次
往返各一次
30
八、上交资料
1、校园控制网技术设计书;
2、教师审批意见表;
3、外业观测记录表;
4、平差报告(包括平面和高程);5、控制点成果表及点之记;6、校园控制网技术总结。
三、测量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已有资料及成果
两个四等控制点为已知数据,做为各项工作的基础。
图书馆X=4387662.836,Y=470305.822,H=
地震遗址X=4387642.375,Y=470534.881,H=
现有校园1:500地形图
五、平面控制网布设
平面控制网分两级布设,首先布设首级控制网。
3如受外界因素(如震动)的影响,仪器的补偿器无法正常工作或超出补偿器的补偿范围时,应停止观测。
4当测站或照准目标偏心时,应在水平角观测前或观测后测定归心元素。测定时,投影示误三角形的最长边,对于标石、仪器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5mm,对于照准标志中心的投影不应大于10mm。投影完毕后,除标石中心外,其他各投影中心均应描绘两个观测方向。角度元素应量至15′,长度元素应量至1mm。

GPS控制点等级

GPS控制点等级

3.1观测时段‎obser‎v atio‎n sessi‎o n测站上开始‎接收卫星信‎号到停止接‎受,连续观测的‎时间间隔称‎为观测时段‎,简称时段。

3.2同步观测‎simul‎t aneo‎u s obser‎v atio‎n两台或两台‎以上接收机‎同时对一组‎卫星进行的‎观测。

3.3同步观测‎环 simul‎t aneo‎u s obser‎v atio‎n loop三台或三台‎以上接收机‎同步观测所‎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4独步观测‎环 indep‎e nden‎t obser‎v atio‎n loop由非同步观‎测获得的基‎线向量构成‎的闭合环。

3.5数据剔除‎率 perce‎n tage‎of data rejec‎t ion同一时段中‎,删除的观测‎值个数于获‎得的观测值‎总数的比值‎。

3.6天线高 anten‎n a heigh‎t观测时接收‎机相位中心‎至测站中心‎标志面的高‎度。

3.7参考站 Refer‎e nce stati‎o n在一定的观‎测时间内,一台或几台‎接收机分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测站‎上,一直保持跟‎踪观测卫星‎,其余接收机‎在这些测站‎的一定范围‎内流动设站‎作业,这些固定测‎站就成为参‎考站。

3.8流动站 rovin‎g stati‎o n在参考站得‎一定范围内‎流动作业的‎接收机所设‎立的测站。

3.9观测单元‎obser‎v atio‎n unit快速静态测‎量定位时,参考站从开‎始至停止接‎收卫星信号‎连续观测的‎时间段。

3.10世界大‎地坐标系 1984(GPS84‎) World‎Geode‎t ic Syste‎m 1984由美国国防‎部在与WG‎S72相应‎的精密星历‎N SWC-9Z-2基础上,采用198‎0大地参考‎数和BIH‎1980.0 系统定向所‎建立的一种‎地心坐标系‎。

3.11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 YY,Inter‎n atio‎n al Terre‎s tria‎l Refer‎e nce Frame‎由国际地球‎自转服务局‎推荐的以国‎际参考子午‎面和国际参‎考极为定向‎基准,以LERS‎YY天文常‎数为基础所‎定义的一种‎地球参考系‎和地心(地球)坐标。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全境GPS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测绘公司二〇二〇年十一月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全县域D级GNSS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委托单位:编制单位:测绘公司负责人:总工程师:编制人员:目录一、目的和任务 (1)1、目的 (1)2、任务 (1)二、测区概况 (1)1、测区简介 (1)2、测区GNSS控制网布设示意图 (3)三、测量依据 (3)1、技术标准 (3)2、已有资料 (4)3、控制网起算数据 (4)四、测量要求 (4)1、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和时间系统 (4)2、GNSS网的布设 (5)3、GNSS网点的选点、埋设 (5)五、GNSS静态测量外业观测及观测数据资料的处理 (7)1、GNSS外业观测 (7)2、外业作业操作流程: (8)3、外业观测数据的检核 (9)4、GNSS控制网的数据处理 (10)六、GNSS控制点高程测量 (11)七、项目进度计划 (13)7.1项目进度计划 (13)7.2项目进度保障措施 (14)八、最终提交成果资料 (15)九、D级GNSS控制点的管理与维护 (15)1、控制点管理 (15)2、控制点维护 (16)十、仪器鉴定证书 (17)附件1、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2、测绘资质(副本复印件)一、目的和任务1、目的为满足A县全境测绘坐标系的统一,顺应国家推行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提高A县城区和周边乡镇D级GNSS控制点管理与应用,加强土地管理和满足城镇规划建设的需要,统一全县境内批后管理坐标系,确保测区的成图质量,也为用图单位在征地、放桩等工程测量中的提高精度,做到平面控制点坐标反算的边长与矢量边长尽可能相符,为此而建立一套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D级GNSS控制网系统,计划使用年限不少于10年。

2、任务受“”委托,测绘公司负责承担其A县全境的D级GNSS控制网测量任务,现将本次测绘工作依据与作业流程做详细介绍。

二、测区概况1、测区简介1.1位置境域A县县域范围位于东经115°7′12.35″~115°98′8.33″、北纬40°14′21.20″~40°65′7.40″。

《GPS定位测量》教学大纲

《GPS定位测量》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教学目的《GPS测量定位技术》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

该课程引入了《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卫星定位城市测量技术规范》CJJ/T73-2010、《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建设规范》CH/T2008-2005;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测量定位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积极引领着测绘科学技术的新发展,代表了工程测量技术的先进性和高科技性,在现代测绘科学技术教学中处于重要地位;本课程的任务如下:教会学生使用GPS测量仪器设备进行控制测量及数据处理、数字测图、施工测量与放样;本课程在《地形测量》、《控制测量》、《数字测图》课程之后开设,与《工程勘测规划测量》、《工程施工测量》课程同时开设,其后续课程为《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摄影测量外业》、《工程变形测量》。

二、教学任务基本任务:1.了解GPS的组成;2.了解GPS测量的坐标采统和时间系统;3.了解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及GPS信号;4.掌握测地型GPS接收机应用;5.掌握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方法;6.掌握GPS静态数据处理过程;7.掌握GPS-RTK工作过程;8.了解GPS的应用领域。

重点:1.GPS静态观测、静态数据处理;2.GPS-RTK动态测量;3.网络RTK测量。

难点:1.GPS测量的坐标系统与时间系统;2.卫星运动的基础知识及GPS卫星坐标的计算;3.GPS定位测量原理。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项目一职业岗位分析(2学时)本项目是课程学习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组织学生到实验室参观,企业人员讲解,教授讲座,使学生对本课程所对应的岗位有比较直接的认识,了解课程的重要性,先进性和普及的必要性。

能明白课程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学习。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GPS是什么,它能做什么,能在什么领域应用及以后的发展方向。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

控制测量技术设计书一. 基本技术要求(一)引用标准与作业依据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 GB/T20257.1-2007,以下简称《图式》;2、《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以下简称《规范》;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9;4、《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5、《国家大地测量基本技术规定》,GB 22021-2008;6、《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GB 21139-2007;7、《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8、《福建省1:500 1:1000 1:2000基本比例尺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规定》, FCB001-2005;(二)坐标系统及已有成果利用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委托方提供的高等级控制点水准测量成果数据和武平县似万安乡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成果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可用于本测区高程起算。

3、近年来有关测绘单位,在测区施测并验收合格的1:500、1:1000比例尺数字化图件成果可以作为修测底图。

4、1:5000 1:10000地形图、影像图可用于工作计划及引用参考。

二. 项目概况项目名称:云霄县农村地籍和房屋调查测区概况:云霄县为福建省漳州市下辖的一个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沿海。

处于闽粤交界地带和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地理坐标为北纬23°45′-24°14′,东经?117°07′-117°33′。

总面积1054.3平方千米。

县人民政府驻云陵镇。

全县辖6个镇、3个乡:云陵镇、陈岱镇、东厦镇、莆美镇、峛屿镇、火田镇、下河乡、马铺乡、和平乡。

云霄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3摄氏度。

雨量充沛、土地肥沃。

全县现有人口39.2万,总面积1166平方公里。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
表 2.1 控制点简介已知点为 1980 年西安坐标系下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所以本项目平面
坐标系统仍然采用这一坐标系统(3 度带,中央子午线为 111 度);高程系统与 已知点所属高程系统保持一致,为 1985 国家高程基准。
三、技术设计要求
3.1 作业的技术依据 主要技术依据: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134-2001) 《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XX 市地理信息中心制定的“XX 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城市控制网布设原
XX 市 GPS 城市控制网测量技术设计书
一、概述
1.1 任务的目的 为了满足“XX 市第二次土地调查”的相关测绘工作需要,甲方“XX 市国
土局地理信息中心”委托 XXX 对整个 XX 市区的控制网进行全面更新,从而为 后续的测量工作提供平面和高程控制。 1.2 任务的内容
按甲方的要求,本项目拟在整个 XX 市区范围布设城市控制网,分为平面控 制和高程控制两部分。
水平控制:整个控制网的平面控制的精度要求按照国家 D 级 GPS 网的要求 布设。然后城区在国家 D 级 GPS 网的基础上加密一级导线。
高程控制:按照城区和农村区别对待。 对于城区 D 级 GPS 控制网点,所有点(高楼上的点除外)联测四等水准, 以得到城区国家四等水准精度的高程控制。对于一级导线点(高楼上的点除外), 跟 D 级 GPS 网点沿线的点顺便联测四等水准。然后以这些点作为高程控制点, 其它一级导线点采用高程导线测量方式,达到等外(五等)水准高程测量精度。 农村地区用 GPS 高程拟合的方式得到其它 D 级 GPS 网点的高程。 1.3 预计工作量 1 测量四等 GPS 点 点(含 个已知点); 2 测量一级导线 公里(约 点); 3 测量四等水准 公里; 4 埋设四等 GPS 点 点; 5 埋设一级导线点 点;

菏泽市D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

菏泽市D级GPS控制测量设计书
Erms
(mm)
Urms
(mm)
Srms
(mm)
基线相对中误差
最小值
1.2
1.0
5.5
1.0
1.1×10-8
最大值
3.4
8.4
15.4
8.5
4.1×10-7
平均值
1.9
1.8
9.1
1.9
4.2×10-8
C级GPS网点南北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1.3mm,东西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1.3mm,高程方向的精度平均值为±6.4mm。
10.0
119.0
10.2
55.6
17.8
202.0
10.9
83.0
14.2
37.1
18.2
134.7
2.1
45.0
东明
115°53′
D级
24.0
537.0
69.0
519.0
15.0
384.0
19.0
213.0
33.0
213.0
31.0
213.0
20.0
142.0
30.0
142.0
1.8
103.3
E级
县(区)
中央
子午线
等级
同步环(mm)
异步环(mm)
复测基线(mm)
无约束平差基线向量改正数
约束、无约束平差同名基线向量改正数较差
点位中误差
(mm)
边长相对中误差
(1/万)
最大
允许
最大
允许
最大
允许
V△X(mm)
V△Y(mm)
V△Z(mm)
V△X(mm)
V△Y(mm)

周口市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分析

周口市D级GPS三维空间大地控制网数据处理分析
6 4 m 0. m
以 年 积 日为 单 位 , 用 R NE 文 件 . 采 E K 0格 式 , 理 观 整 测 数 据 ; 测 数 据 使 用 S r6 0 I 机 软 件 S etu S r 观 mat10S随 pcr m u— vy . 3 行 数 据 转 换 , 成 数 据 格 式 交 换 。 e3 2 进 完
数 据 采 样 间 隔 :5秒 ; 用 标 准 气 象 改 正 ; 电 离 层 改 1 采 加
4 基 线解算
使用 T GO1 6GP . 2 S数 据 后 处 理 软 件 进 行 基 线 解 算 , 人
wz J /a 2 m。 ≤2 r5=4r a
作者 简 介 : t 18 -) 男 , 南 周 口人 , 工 , T ̄ (9 2 , 河 助 本科 学 历 , 事 土 地 资 源 规 划 、 理 、 护 与合 理 利 用工 作 。 从 管 保
(堕塞 )
图 2 购 物 车 模 块 流 程
表 3
同 步环
最 佳
同步 环 统计 结 果
P M P
009 . 1
密 平 差 , 程 系 统 采 用 18 国 家 高 程 基 准 。 闭 合 环 闭 合 高 95
△水平( △垂直 ( m) m)
000 . 0 000 . 0
4 3 同 步 环 .
基 线 解 算 时 共 生 成 最 简 三 边 同 步 环 4 1个 , 满 足 限 3 均 正 ; 工剔 除周跳 ; 星 截止 高度 角 1 人 卫 5度 ; D P OP值 ≤ 6 有 差 要 求 : ; 效 观 测 卫 星 总 数 ≥ 4颗 。
Wx y ̄ / / o 1 3 5 =2 mm

历元为 20. 。 0 0 0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

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1:500数字地形图测绘技术设计书1概述1.1任务来源为满足经济开发区建设和**的需要,受投资经营有限公司的委托,对经济开发区东、西片区进行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测绘工作。

本项目工期紧迫,而航摄工作受天气影响无法照常进行,不能保证1:500航空摄影数字地形图的制作工期,为此成图方法改为全野外数字采集成图.1.2 测区范围测区位于。

测区包括经济开发区东、西两个片区,以**红线为界,呈现不规则形状,约18.5 km2(以最终成图面积为准)。

2测区概况**镇地处区的北面,距离区约10km,沿万红路向北可直达**镇。

测区主要居民点包括***.测区道路较发达,交通尚属方便。

测区周边地形为高山,中间形成洼地,主要种植龙眼、蔬菜及水稻。

3已有资料3。

1 控制点成果测区周边有***控制、***水准点,高程属1985国家高程,可作为平面和高程之起算.3.2 地形图资料本测区有1:1万地形图可以作为工作用图.4基本技术要求4.1作业依据(1) GB/T 20257.1-2007《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以下简称《图式》(2) CJJ 73—97《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3) CJJ 8-99《城市测量规范》,以下简称《规范》(4) GB12898—91《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5) GB 21139-2007《基础地理信息标准数据基本规定》(6) GB/T 13923—2006《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7) CH/T 1004-2005《测绘技术设计规定》(8) CH/T 1001-200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9) GB/T 18316—2008《数字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11) 本《技术设计书》4。

2数学基础及等高距(1)平面坐标系:控制点提供1980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成图基准采用**市城市坐标系。

1980西安坐标系:**市城市坐标系:(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等高距:测图比例尺为1:500,基本等高距为0。

GPS技术设计书

GPS技术设计书

GPS技术设计书一、测区概况本次实习的测区位于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及其周边村庄,雁山镇位于桂林市南,属桂林市五城区之一,东与灵川县相连,西与临桂县毗邻,南与阳朔县交界,北与象山区、七星区接壤,行政区域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貌为平原丘陵,桂阳公路从北至南贯穿雁山镇,交通便利。

二、技术依据1)《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1997;2)《城市测量规范》CJJ 8-1999;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全球定位系统(GPS )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5)《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07 ;6)《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 —1997);7)《地籍图图式》(CH5003-94 )。

三、测区已有资料概况1、表1 已知点经纬度表2 已知点坐标和高程四、GPS网布设1、GPS技术要求1.1系统基准平面基准为1980 西安坐标系,3°带高斯-克吕格投影,测区中央子午线111°。

高程采用1985 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平地、丘陵 1 米,山地为2.5米。

同一图幅内基本等高距保持一致。

1.2、GPS网精度1.2.1 GPS测量精度分级表1.2 .2GPS测量基本参数表1.2.3 平面精度1)、四等以上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点位误差不得超过±5cm。

2)、四等以下平面控制网最弱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3) 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15.0cm。

4) 地形图实地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及地物点间距中误差按下表执行。

(单位:图上mm)间距中误差表1.2.4 高程精度1)高程精度按下表规定执行:表:高程精度表(单位:m)2) 地形特征点必须测注高程点,高程注记点间隔一般不大于15 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建筑大学西城校区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班级:姓名:学号:一、任务概述由于校园改造,校园实习场原有控制点被破坏,为了保障测绘实践教学,需要重新建立校园控制网。

校园首级平面控制拟布设D 级GPS 控制网,首级高程控制拟布设二等水准网。

二、测区状况测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展览馆路1号,占地12.3公顷,总建筑面积为20.2万平方米。

校区经过长期建设,故行道树高大,像篮球场北侧道路。

高大的树木在很大程度上给GPS 测量工作带来了不便。

校园周边现有北京市C 级GPS 控制点4个,分别为:西直门桥、紫竹桥西、公主坟、复兴门桥。

三、级别和精度要求δ=22)*(d b a式中:δ—GPS 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mm ),亦即等效距离误差。

a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固定误差(mm )。

b —GPS 接收机标称精度中的比例误差系数(ppm )。

d —GPS 网中相邻点间的距离(km )。

四、布设原则1.GPS 网一般应采用独立观测边构成闭合图形,如三角形、多边形或附合线路,以增加检核条件,提高网的可靠性。

2.GPS 网作为测量控制网,其相邻点间基线向量的精度,应分布均匀。

3.GPS 网点应尽量与原有地面控制点相结合。

重合点一般不少于3个(不足时应联测),且在网中分布均匀,以可靠地确定GPS 网与地面之间的转换参数。

4.GPS 网点应考虑与水准点重合,而非重合点,一般应根据要求以水准测量(或相当精度的测量方法)进行联测,或在网中布设一定密度的水准联测点。

5.为了便于GPS 的测量观测和水准联测,减少多路径影响,GPS 网点一般应设在视野开阔和交通便利的地方。

6.为了便于用经典方法联测或扩展,可在GPS网点附近布设一通视良好的方位点以建立联测方向,方向点与观测站距离一般应大于300米。

五、埋石、仪器、选点1.埋石平面控制点按照《工程测量规范》标石规格埋设永久性标石,标石可采用现场浇筑的方法,埋石深度不小于0.6m,采用预制标石时,埋设时底部须铺设0.2m水泥,以防止标石沉降。

标石面应露出地面在1cm左右,导线点标石上宽度不小于15cm×15cm,下宽度不小于30cm×30cm。

导线点位应易于保存、寻找,便于测角、测距;并且应按照导线点位选择的特殊要求(见《工程测量规范》)选埋。

如图2.仪器本次D级GPS控制网用的是Trimble R8 GPS四台,对讲机四台。

二等水准网使用Leika Dna03。

3.选点选择北京市C级GPS控制点:紫竹桥西,西直门桥,为已知点进行联测。

六、观测方案1.观测计划先选择已知点紫竹桥西,西直门桥和自选点G001,G002,进行观测。

再把俩个已知点搬到G003,G004进行联测。

再把G001,G002,搬到G005,G006,进行联测。

最后把G003,G004,搬到G007,G008,进行观测。

观测次数:4次保持每站同步观测时间45分钟。

2.测前准备工作组长进行任务分配,按接收机操作手册进行进行调节预热。

安置天线要求a用三脚架安置天线时,其对中误差不应大于3㎜;B级不应在高标上安置天线;b.需在觇标的基板上安置天线时,应先卸去觇标顶部,将标志中心投影至基板上,然后以投影点安置天线。

投影点示误三角形的最大边或示误四边形的长对角线不得大于5㎜,投影方法见GB/T 17942;c.GPS点上建有寻常标时,应在安置天线前放倒觇标或采取其他措施;d.B级及以上各级GPS测量,其定向标志线应指向正北,估计当地磁偏角修正后,其定向误差应不大于±5°,对于定向标志不明显的接收机天线,可预先设置标记,每次按此标记安置仪器.e.天线集成体上的圆水准气泡必须居中,没有圆水准气泡的天线,可调整天线基座脚螺旋,使在天线互为120°方向上量取的天线高互差小于5㎜。

3.观测作业要求a.观测组应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作业。

b.经检查接收机电源电缆和天线等各项连接无误,方可开机。

c.开机后经检验有关指示灯与仪表显示正常后,方可进行自测试并输入测站、观测单元和时段等控制信息。

d.接收机启动前与作业过程中,应随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的记录项目,测量手簿格式、记录内容。

e.接收机开始记录数据后,观测员可使用专用功能键和选择菜单,查看测站信息、接收卫星数、卫星号、卫星健康状况、各通道信噪比、相位测量残差、实时定位的结果及其变化、存储介质记录和电源情况等,如发现异常情况或未预料到的情况,应记录在测量手簿的备注栏内,并及时报告作业调度者。

f.每时段观测开始及结束前各记录一次观测卫星号、天气状况、实时定位经纬度和大地高、PDOP值等。

一次在时段开始时,一次在时段结束时。

时段长度超过2 h,应每当UTC整点时增加观测记录上述内容一次,夜间放宽到4 h。

g.每时段观测前后应各量取天线高一次,其测量方法及要求见附录D。

两次量高之差不应大于3 mm,取平均值作为最后天线高。

若互差超限,应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记人测量手簿记事栏。

h.除特殊情况外,不宜进行偏心观测。

若实施偏心观测时,应测定归心元素,其方法可参考附录E或GB/T l7942。

i.观测员要细心操作,观测期间防止接收设备震动,更不得移动,要防止人员和其他物体碰动天线或阻挡信号。

j.观测期间,不应在天线附近50 m以内使用电台,10 m以内使用对讲机。

k.天气太冷时,接收机应适当保暖;天气很热时,接收机应避免阳光直接照晒,确保接收机正常工作。

l.一时段观测过程中不应进行以下操作:1.接收机重新启动;2.进行自测试;3.改变卫星截止高度角;4.改变数据采样间隔;5.改变天线位置;6.按动关闭文件和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m.经检查,所有规定作业项目均已全面完成,并符合要求,记录与资料完整无误,方可迁站。

4.外业成果记录 GPS外业观测手薄七、数据处理1.外业数据质量检核①重复基线边较差的检验同一条GPS 基线边若观测了多个时段,可得多次基线边的观测结果,同一条基线边任意两个时段结果的互差不宜超过下式的规定: ②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获得的基线解,由其同步时段若干基线组成的同步多边形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满足:Wx<=53δ Wy<=53δWz<=53δ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③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的检验由若干条独立基线边构成的异步闭合环,其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3n δ Wy<=3n δ Wz<=3n δ式中n 为多边形的边数,σ为GPS 网相应级别规定的观测精度。

异步环多边形闭合差的大小,是基线向量质量检核的主要指标。

如果闭合差超限,应及时分析原因,对其中部分成果进行重测。

基线处理采用标准参数解算,采用其它技术参数解算的基线以文本文件说明。

④相邻点间基线长度精度用下式表示:式中: σ —标准差(基线向量的弦长中误差 mm ),a —固定误差10mm ,b —比例误差系数20ppm ,d —相邻点间距离(km )2.基线解算基线数据按同步时段为单位进行,按多基线解时,每个时段需提供一组独立基线向量及其完全的方差——协方差阵;按单基线解时,须提供每条基线分量及其方差——协方差阵。

可以采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模型。

3.控制网平差无约束平差无约束平差以三维基线向量及其相应方差—协方差阵作为观测信息,以一个点的 WGS-84 系三维坐标为起算依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差。

平差结果须提供各点在 WGS-84 系下的三维坐标、各基线向量及其改正数和其精度信息。

无约束平差中,各基线分量改正数绝对值应满足: V △x ≤ 3σ;V △y ≤ 3σ;V △z ≤ 3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约束平差利用无约束平差后的可靠观测量,在 1980 西安坐标系和市城市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束平差或二维约束平差。

平差中,对已知点坐标、已知距离和已知方位,可以强制约束,也可以加权约束。

平差结果应输出在相应坐标系中的三维或二维坐标、基线向量改正数、基线边长、方位、转换参数及其精度信息。

约束平差中,基线分量的改正数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一基线相应改正数较差的绝对值应满足: dV ⊿x ≤2σ dV⊿y ≤2σ dV⊿z ≤2σ σ—相应级别规定的精度(按网的实际平均边长计算)。

(3)精度指标 D 级 GPS 控制网平差后网中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5cm,D级 GPS 网最弱边的边长相对中误差不应大于1/45000。

八、提交成果需要提交的成果:1. 水准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2.水平角外业观测记录、平差计算手簿;3.D级GPS控制网技术设计书;2.GPS控制点的点之记;3.GPS控制网展点图及通视图;4.GPS野外观测原始数据及平差计算资料;5.GPS野外测量作业调度表,;6.GPS外业观测记录手簿,;7.GPS-D级控制点成果表;8.D级GPS控制网技术总结报告和成果检查报告;9.接收设备、气象及其它仪器的检验资料;10. 外业观测数据质量分析及野外检核计算资料11. 测区技术总结报告;12. 测区检查报告;13. 仪器检定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