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 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题第21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个案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阅读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
如果有条,可利用声像资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教学难点:长城的作用教学方法讲述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导入新]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了宏伟的紫禁城。
明朝还修筑了蜿蜒六千多千米的长城。
你到过首都北京吗?当你登上景山,俯视雄伟壮观的北京城,或是在八达岭、慕田峪眺望宛如巨龙腾飞的万里长城时,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吗?内容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
一、明清皇宫北京城的构造——京城、皇城、宫城。
城市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在建筑形式上突出皇权至上的原则。
故宫的布局,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二、雄伟的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以及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作用。
重点难点本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初中历史]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 北师大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课题: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交流,相互学习,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并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声像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学习方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设计: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一,讲解明清皇宫;指导学生完成活动二,讲解雄伟的长城;总结本课.学生活动设计:浏览新课,完成活动一,学习明清皇宫;完成活动二,学习雄伟的长城;与老师一起总结本课.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搜集有关资料学生准备:预习本课,查找资料,准备导游稿教学过程:导入:播放DVD,从整体上了解故宫。
(注意看故宫的颜色及整体建筑风格)教师归纳:人们一走到“金銮宝殿”前,就感受到一种威严的气氛,体会到专制时代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提到大一统气派,同学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故宫”和“长城”。
学完这节课,大家就会有明确的认识。
讲授新课: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板书)教师:那么故宫是明朝哪位皇帝修建的?它是根据谁的政治意图修建的?它的设计和布局都体现了一种什么精神?一、明清皇宫(板书)1、明清都城——北京(板书)教师并带领大家学习回顾,明北京城是在怎样的基础上大规模扩建的,简单讲述首都北京的历史沿革,它的布局是怎样的?点出明清大一统的象征之一——明清时期的北京城。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明清北京城和皇宫的了解,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从材料中猎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筑、结构、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搜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想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通过勾画北京城的平面图,认识其布局的特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制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概和坚强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商量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打算〕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展和稳固时期,在专制总揽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概雄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基于教材的这一内容,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故宫和长城,难点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明媚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情和教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而定。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短暂,形象思维兴盛,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参与意识强,但缺少理性分析能力。
针对学生的这种特点和教材内容,确定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形象为载体,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与教学有关的资料、影片、图片等,充分发挥文化课的特点,创设一种历史教学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
北京故宫代表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明长城的修筑,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
这两大建筑都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三、学情分析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学生都听过甚至有一些学生去过,对它们比较熟悉,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认识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六、教学理念与思路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前准备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为 4 个协作学习小组。
2、课文内容分解为4 部分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根据抽到的内容进行准备:①介绍故宫的营建历史及建筑特点。
②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③讲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
④介绍长城著名的景点,并谈谈怎么看长城旅游开发。
3、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影视、图片、文字、门票、邮票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_6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黄冈理想学校中学部教案设计教 学 过 程关于这些城门虽然有很多故事,但是到今天它们大多已经不存在了,正象同学们看到的,它们现在大多已经仅仅只是地名了。
由这些城门所连接起来的城墙也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但是,请同学们再看一看现在的北京地图(演示市区图城墙虽然没了,但是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学生回答:二环路)并且向外辐射,直至五环路。
这也许就是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吧。
也是明清北京城永恒的魅力吧 纵贯北京全城的有一条中轴线,全长8公里,像是全城的一条脊椎。
从外城正中的永定门作为起点,经过内城正中的正阳门,皇城正中的天安门、端门以及紫禁城的午门,然后穿过故宫的中心,出神武课题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 授间 教学目标 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让学生对紫禁城与长城有形象具体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明朝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教材分析 重点长城、故宫的特点 难点感受到明朝文化的魅力 课型 新授课教 学 过 程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上一节关于明朝历史的文化课,内容主要是关于故宫和长城。
同学们都去过故宫,也都爬过长城,面对金碧辉煌的古老宫殿,或者当你站在长城上的时候,心中会有怎样一番感受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禁城,登上长城,共同去领略明朝古老的文化。
一、紫禁城1.北京的历史 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的首都是在什么时候?以后,明清两代皇帝又对北京城不断扩建,终于形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北京城。
2.明清北京城的布局 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京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请同学们看看明北京城像个什么呢?(学生回答:帽子)所以老北京也叫“帽子城”。
京城又叫内城,又分为内外三层:宫城、皇城、京城。
宫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禁城。
宫城外面是皇城,其正门为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明称承天门)。
皇城的范围包括了紫禁城、太液池、景山。
请同学们想一想,太液池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皇城外围就是京城。
(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8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北师大版
“外朝”和“内廷”是当年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建筑,同学们可以观察一下,“外朝”和“内廷”地处整个皇宫群的什么位置之上?(生:中轴线上。)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简直就相当于中国一座不大不小的县城;民间传说故宫有房间9999间半,后据专家考证,现存房间也有8700多间,简直就又像一个迷宫。紫禁城从建成之日起,经历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大自然的风霜雪雨,却依然保持着当年的雄姿。紫禁城,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宫建筑群。
而在这条独具魅力的中轴线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明清的皇宫:紫禁城了。
──紫禁城
师:下面我们看一X紫禁城的俯视图,先对紫禁城有一个总体认识。
1)紫禁城的规模
明成祖营建城,最大的工程就是修建皇宫紫禁城。它的修建前后历时15年的时间,明清两代,一共有24位皇帝居住在这座戒备森严而又富丽堂皇的宫殿里。从它建成之年算起,距今已有580多年的历史了。
二、新课讲解:
(一)明清皇宫
1.明清都城:
师:第一次成为全国性的首都是在什么时候?(生:元朝。)
师:以后,明清两代皇帝又对城不断扩建,终于形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城。
师:(演示明朝城示意图) 明朝的城分为京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请同学们看看明城像个什么呢?(生:帽子)所以老也叫“帽子城”。
城又叫内城,又分为内外三层:宫城、皇城、京城。宫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禁城。宫城外面是皇城,其正门为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明称承天门)。皇城的X围包括了紫禁城、太液池、景山。请同学们想一想,太液池是今天的什么地方?(生:就是今天的某某和中南海)
23节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1.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曾修建过长城?
中国古代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朝代都修过长城。
2.明长城有什么特点?
明长城全长6000多公里,在规模、质量上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3.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目的、起止、地位)
(1)目的:明长城的修建是为了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
4、历史地位: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任务二、雄伟的长城
1、目的:为了防范南下侵扰。
2、概况:明长城东起,西至。全长千米,无论规模、质量都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小组合作完成问题,并展示答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点评、补充、总结。
教师精讲释疑。
独立完成达标测评。
六、收获与反思:
关于故宫的修建事宜。
长城山海关“冲冠一怒为红颜”
明修长城清修庙
(一)逛故宫组的问题:
1、故宫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禁,色彩金碧辉煌,前朝后寝。
2、故宫是如何体现王权至上的特征的?
故宫布局沿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南北取直,左右对称。几乎所有的数字都和九有关,紫禁城之名等都体现了王权至上的观念。
3、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与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1987年被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一、激情导入: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2008年我国有一件令世界人民注目的大事是什么吗?(学生回答2008北京奥运会)2008年,中国人民除了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参与体育竞技外,还向他们展示了北京城迈向国际大都市的古城的历史遗迹和独特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拥有无穷魅力的北京城吧!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 班级: 姓名: 小组: 年级:七年级 科目:历史 课型:新授课 主备人:陈海宽 时间:2011-5-08 审核: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明清皇宫,记住长城的起止地点。
2、感悟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预习检测】(仔细阅读课文,看谁能准确快速完成下列问题)明清皇宫: (谁)迁都到北京,在 的基础上 营建北京城。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 、 三重。
旧称 ,现在称 ,位于北京城的中轴线上,三大殿: 、 、 是政治中心;后三宫: 、 、 。
建筑布局 布局特点: 、 、 、 、 等。
象征意义: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体现了 的典型风格,是 。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平定为 。
修筑目的:为了防范 起止地点:东起 、西至修筑特点:军事上:长城作用 经济上:政治上:象征意义:【共同探究】1、中国封建社会只有少数几个帝王不主张修长城,唐太宗是其中的一位。
他认为那种劳民伤财的消极防御的办法不可取,主张采取积极防御的办法,即打到侵略者的老巢去,加以消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保障国土和人民的安全。
清朝皇帝也不修长城,并且注意保护,“但以雄关存旧迹”“但留形胜壮河山”。
(下面两个问题看谁答得有道理)(1)唐太宗不修长城是怎样保证边疆安全的?(2)有人说:“明修长城清修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2、故宫的许多建筑细节都有着某种象征意义,请查阅资料分析,看看哪位同学知道的最多!【归纳整理】总有一天你会去北京参观故宫、游览长城,为了省下请导游的钱,把本课的知识再回顾一遍吧。
雄伟的长城明清皇宫可以上网查一查嘛!【拓展练习】1、下列朝代不是以北京为都城的是( )A 、唐朝B 、元朝C 、明朝D 、清朝2、清朝时有一位外国使节来到中国,他先声明自己是不会向中国的皇帝下跪的。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
课题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课时安排1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任课教师李小军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过程与方法目标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团队协作意识。
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下了解故宫和长城,感悟到故宫和长城正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
阅读课文内容,利用相关资料,简单勾画北京平面图,认识到北京城的布局“匀称而明朗”。
如果有条件,可利用声像资料。
学习重点故宫和长城学习难点长城的作用学习方法讲述教学过程学习步骤学生学习活动教师引导点拨备注一、导入新课明成祖迁都北京,修建了宏伟的紫禁城。
明朝还修筑了蜿蜒六千多千米的长城。
你到过首都北京吗?当你登上景山,俯视雄伟壮观的北京城,或是在八达岭、慕田峪眺望宛如巨龙腾飞的万里长城时,心中升腾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你能感悟到其中蕴涵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吗?二、预习设计完成成长资源上的预习题。
三、学习新课一、明清皇宫北京城的构造——京城、皇城、宫城。
城市布局严整;以一条中轴线贯通南北,两边的街道和重要建筑左右对称;在建筑形式上突出皇权至上的原则。
故宫的布局,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二、雄伟的长城明朝修筑长城的原因,以及明长城的起止地点与作用。
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让学生课前主动查找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片,充分发挥文化史课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问题解答中国古代都有哪些朝代修过长城?提示战国、秦、两汉、南北朝、隋、金、明。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发布者:林少忠〖课程标准〗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明清北京城和皇宫的了解,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绘图的能力。
了解长城的建造、结构、作用以及起止点,掌握识图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有关故宫和长城的资料、图片,认识故宫建筑形式的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展示和收集有关长城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感悟长城的文化意义和精神象征。
通过勾画北京城的平面图,认识其布局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长城和故宫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长城的学习,感受先民的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明清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和巩固时期,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气势宏伟、堪称东方建筑艺术和建筑奇迹的作品,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正是其杰出的代表,凝聚了这一时期的文化特性、本质及精华,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浓郁色彩,展示了我们大一统国家的气派,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基于教材的这一内容,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故宫和长城,难点是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学情和教法分析教师的教学方法应依据学生的具体心理特点和理解能力而定。
初一的学生注意力短暂,形象思维发达,抽象思维相对较弱,参与意识强,但缺乏理性分析能力。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以长城、北京故宫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二、教材分析明清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在专制统治不断强化的同时,经济和科技文化也取得很大成就。
北京故宫代表了我国古代宫殿建筑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
明长城的修筑,其规模和质量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被誉为世界一大奇迹。
这两大建筑都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三、学情分析故宫和长城是我国保存较好的两座文化遗址,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学生都听过甚至有一些学生去过,对它们比较熟悉,容易激起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
知道长城的起止点,训练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能力。
过程与方法:积极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资料,通过相互交流学习,认识到故宫建筑形式雄伟、庄严,布局严谨、和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通过讨论长城及其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五、、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六、教学理念与思路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七、课前准备1、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学生以组为单位分为4个协作学习小组。
2、课文内容分解为4部分学习任务,让每个小组根据抽到的内容进行准备:①介绍故宫的营建历史及建筑特点。
②讲解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③讲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作用。
④介绍长城著名的景点,并谈谈怎么看长城旅游开发。
3、学生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影视、图片、文字、门票、邮票资料等等,在教师的指导下编写解说词,制作课件等。
在准备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任务中来,对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分配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从中树立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北师版七年级下教案: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2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课程准备〗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知识点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平面和空间概念;知道长城的起止点及其功能结构,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是要求学生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本课的难点是如何理解故宫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课堂实录师: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古老的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国富民强。
这几年好事连绵不断,近有中国足球队首次闯入世界杯,前有中国北京2008年申奥成功。
北京――一座有着浓厚文化底蕴的东方城市欢迎你,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打开课件,响起“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曲)你们看啊,走过来的那是谁?(隐入幕后)一、导游招聘会一个小姑娘哼着歌蹦蹦跳跳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她不无自豪地自我介绍:我的小名叫丫丫,我的祖爷爷和祖奶奶都是皇宫里的人。
我们家的老房子已成为旅游一大圣地,现在正招聘导游员。
走,瞧瞧去。
(招聘现场:两张桌子放在左边,后面坐着几名主考官;右边有张椅子,是给应聘者准备的。
丫丫和主考官打了声招呼,就坐到不远处)主考官宣布:请各位应聘者按照所选内容依次进行导游解说。
(每位应聘者解说时,丫丫就用电脑屏幕显示相关图片文字)1号选手: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最重要的城门。
午门城台高达13米,加上城台上的木结构主体建筑更是高达37.95米。
其主体建筑面宽九开间,用黄色琉璃瓦重檐屋顶,整体造型宛若展翅欲飞的凤鸟,故称“五凤楼”。
上建有钟楼(点击FIASH“钟楼”,发出钟鸣声)、鼓楼,皇帝祭祀坛庙时,出午门鸣钟,皇帝祭祀太庙时击鼓,皇帝升殿举行大典则钟鼓齐鸣。
午门前由两观围合而成的广场1公顷,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广场之一。
这里在明清两代是颁布诏书、出征、凯旋、献俘等重大活动的场所。
“推出午门外斩首”的说法不谛是舞台小说杜撰出来的。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_5
省东莞市寮步信义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十一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案(北师大版)课程标准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对紫禁城和长城的介绍,让学生对明朝文化有较充分的感性认识。
通过录象、歌曲、学生充当故宫导游等方式,让学生对紫禁城与长城有形象具体的了解,从而感受到明朝文化的精髓与魅力。
教案(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来一起上一节关于明朝历史的文化课,内容主要是关于故宫和长城。
同学们都去过故宫,也都爬过长城,面对金碧辉煌的古老宫殿,或者当你站在长城上的时候,心中会有怎样一番感受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禁城,登上长城,共同去领略明朝古老的文化。
一、紫禁城1.北京的历史北京第一次成为全国性的首都是在什么时候?学生:元朝。
以后,明清两代皇帝又对北京城不断扩建,终于形成了一座气势恢弘的北京城。
2.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演示明朝北京城示意图)明朝的北京城分为京城和外城两大部分。
请同学们看看明北京城像个什么呢?(学生回答:帽子)所以老北京也叫“帽子城”。
京城又叫内城,又分为内外三层:宫城、皇城、京城。
宫城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紫禁城。
宫城外面是皇城,其正门为雄伟壮丽的天安门(明称承天门)。
皇城的范围包括了紫禁城、太液池、景山。
请同学们想一想,太液池是今天的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就是今天的北海和中南海)皇城外围就是京城。
京城内店铺林立,为富贵之家的聚居之地。
四面共有9座城门,请同学们对照手中的新版交通图,根据今天的地名来猜想当时这9座城门的名字分别是什么?请同学们抢答。
这九个门的名字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西直门、阜成门、宣武门。
(依次在图上显示)在明清两代,九门的走法也是有讲究的,例如正阳门是京城的正门,所以走皇辇宫车;皇家派兵打仗,出兵时要走德胜门,归朝时要走安定门,就是为了图个吉利;还有皇家用的水,是专门从西郊玉泉山拉来的泉水,每天傍晚,皇家的运水车都要吱吱呀呀地进到西直门,这是专门为它开的门。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朝的统一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展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事件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课本知识,对于秦朝的统一及其象征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秦朝,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统一过程,掌握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认识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2.教学难点:中华民族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秦朝的气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2.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设计好教学流程。
3.提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对秦朝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秦朝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讲述秦朝的统一过程,展示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秦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秦朝的统一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认识秦朝,理解中华民族的象征意义。
北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word教案 (3)
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本节目标】1.以长城、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明清皇宫,培养学生认知平面和空间概念。
2.知道长城的起止点,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知识。
3.通过组织学生开展如何看待长城这一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辩证地、多角度地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4.组织学生了解广东的古建筑,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故宫、长城的视频和丰富的图片,通过相互交流和学习,感受明清建筑的技术高超。
2.通过让学生分组准备故宫不同位置的导游词,增强学生对故宫建筑的情感体验。
3.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辩证地看待长城的修建功能和影响。
4.通过比较明长城与秦长城的异同,提高学生对明长城的认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故宫、长城的学习,认识到故宫和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华民族的自豪和骄傲。
2.通过学习长城,能感受到先民伟大的气魄和坚毅的精神,体会到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才智、坚韧刚毅、充满向心凝聚力等精神的象征。
3.通过讨论长城及周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带来的危害,感受到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重点:知道故宫和长城,并通过学习,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难点: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课前预习】1.北京城:曾经是元、、清三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
2.从外向里依次是、和。
布局严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宫城旧称,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两朝的皇宫,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4.故宫于1987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定为。
原因是:故宫是我国现存、的古建筑群,体现了我国古代城市建筑和宫殿建筑的典型风格,是东方艺术的结晶。
5.明长城:为了防范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修筑长城。
它东起,西至,曾经加固过长城。
6.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教案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学案教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第21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族的象征
班级: 姓名: 学号:
主备人:胡婉辉 参与者:郑碧丽 王柏英 刘蕾 审核人:郑碧丽
【学习目标】(请同学们认真阅读下面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了解明清皇宫的布局及建筑特点。
2、知道长城的起止地点,修建目的及作用。
3、感悟故宫和长城是明清大一统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并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课前预习】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5-117页“明清皇宫”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并回答下列问题: (谁)迁都到北京,营建北京城。
清朝入关后定都于此。
京城结构:由外向里依次是 __ 、 ___ 、 __ 三重 三大殿: 、 、 象征政权中心
后三宫: 、 、
建筑地位:故宫是我国现存 的建筑群。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 请你认真阅读教材117-119页“明清皇宫”一目的内容,在课文中圈划出来,
并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防范____________南下侵扰,明修筑了东起___________,西至
_________的长城。
【课堂探究】(请同学们积极思考并罗列要点,在课堂上踊跃发言)
1、明修筑长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2、你的疑点、难点:
明清
皇宫。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案
第21课大一统气派和中华民族的象征教学
案
教学重点:故宫和长城。
教学难点:通过对它们的学习和了解,如何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自豪和崇敬之心,如何理解故宫和长城展现了明清大一统的气派,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知识点:
故宫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故宫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故宫是如何体现王权至上的特征的?
故宫在我国建筑史上有何地位?
故宫建筑的色彩一律用红墙黄瓦,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故宫的许多建筑数字几乎都和九有关,如台阶的级数、门钉的数目等,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故宫许多建筑的名称都有“仁、和、中、安”等字?
历史上有哪些朝代曾修建过长城?
明长城有什么特点?
0.秦长城与明长城有哪些不同之处?
1.长城在历史上有何作用?
长城精神是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反思
一、关于备课
以前我一直以为一节课最重要的目标就是知识与能力目标,任何一节课如果没能落实这一目标,我就会觉得惴惴不安,感觉心里不踏实。
所以,最初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很多环节都是为了落实教材上的知识点的。
但是当集体备课的时候,我把这样一份教学设计展示出来,学校历史教研组的其它前辈教师就这一点指出了问题。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象征》这一课,在整个中考历史中所占的分数比例并不是很大。
在试讲过程中,教研组又再一次提出了建议。
学校历史教研组组长认为我原本的板书不够简洁,个别环节也稍显拖沓。
所以根据实际授课情况,在第二次授课前我又进行了二次备课。
此份教学设计,是二次备课的成果。
二、关于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
原本在导课示标中有设置邀请学生讲讲自己游北京的经历这一
环节,由此贴近故宫和长城雄伟壮观这一概念。
但是在实际教学时虽然有同学举手说自己曾去过长城,却无法说出当时有什么感受。
这一方面是因为她去游长城的年纪比较小,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个人表达能力的限制。
所以,学生对体会无话可说的时候,我就问她你爬了长城有什么感觉,会很轻松吗?她说很累,所以我将话题引入了长城在长度和规模上是十分壮观的。
但是,课后我反思了我这一处理方式,觉得比较牵强、太制式化了。
其实遇到这样的问题我如果用暗示性的提
问引导学生,感觉是在牵着学生走,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如果,我不一定非要让学生说出我预想中的答案,如果她说不出体会和感受,就让她讲讲自己去长城的经过就可以了。
经过以往的观察和课后的沟通,我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点:1.学生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习惯于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课本内容本身上,而缺失了自己思考问题提出疑问的能力。
2.学生不太敢于在课上提出自己的疑问,担心被老师和同学认为是在无理取闹,怕做得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
3.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在学法指导方面存在失误。
所以针对以上三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进行改善:1.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应该坚持下去不断的培养和锻炼学生。
2.在早期,学生不敢提问的时候,应该以鼓励为主。
3.在学法指导方面,不仅要学生知道为了应考我们至少要了解什么,更应该让学生知道他们不应仅仅局限于应考。
只有认真思考才能提出问题,依据教材又不能局限于教材。
这就需要平时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在课上要尽量补充和主题相关的课外知识。
其它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当学生不知道要说什么的时候,可以给学生一两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对学,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往往能够产生火花,胜过老师的引导。
所以,我再进行这样的环节时,可以先让学生进行对学,两人一组讨论研究,精炼发言内容,再进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