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肥东县坐落在安徽省中部,是一座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县城。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结构的调整,肥东县的现代农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就肥东县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县域内现代农业的稳步发展提供参考。
一、现代农业发展现状1.土地资源利用率低肥东县是一座农业大县,但土地利用率低下成为了影响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土地的碎片化利用、大量农田荒芜、农田水利设施滞后等问题导致了土地资源的低效利用。
2.农业生产方式落后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在肥东县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3.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过多使用导致了土壤质量下降、水资源受到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成为了肥东县现代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
4.市场体系不完善肥东县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单一,市场体系也不够完善,这导致了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民收入不稳定的问题。
二、现代农业发展对策1.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应当加强土地整理和综合整治,推动农田水利设施的改造升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3.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促进绿色有机农业发展,保护土壤水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4.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的加工和销售渠道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保障农民的收入。
三、现代农业发展建议1.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
2.加强产业协会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协会的建设,组织农民参与合作社、种养大户等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
3.引导农民增加收入来源政府应引导农民多元化就业,推动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4.推动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促进现代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林业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关键一环,也是促进绿色生态文明发展的基础性内容。
林业生产建设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意义就是提高生态建设水平、保护生态环境,使用林业规划调查设计可以强化林业工程的生态保护功能,为生态保护作出贡献。
本文主要对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论述,详情如下。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对策引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均衡发展的矛盾。
事实证明,要想实现绿色发展模式,就必须顺应自然法则,打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制定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加速推进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构建绿色低碳技术评估、技术创新和交易体系服务平台。
1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缺乏规划支持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大量相关资源,通过分析2021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颁布的《全国林业和草原发展统计公报》发现,目前我国各地的林业相关资源拥有量及林业经济的开发利用量不同,各地区林业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状况。
林业经济的发展与政府对各个行业的调整平衡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只有在政府的统筹规划引导下,各个部门才能形成联动机制,积极利用所拥有的林业相关资源,构建出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实现林业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
但是,目前我国林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相对科学合理的规划支持,致使林业经济在集约化、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遇到障碍。
例如,在我国林业经济模式中较为常见的“林-药”经济经营模式,其发展规划中明确的组织与企业数量并不多,大多数相关生产主体为普通的农户,而这些农户在生产中大多数缺乏正式的管理机制,产出的相关林业经济产品数量少,质量难以保证,经济效益低,生产要素投入使用效率相对较低,使当地的林业相关资源被大量浪费。
同时,缺乏明确规划会使林业经济的相关组织与企业等难以有效集中发展,农户生产出的林业经济产品无法形成订单产业,只能自行消耗,难以形成较强的林业市场竞争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易受到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难以长期经营。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农村经济发展是实现农村全面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键,但是我们也要面对一些制约因素。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问题、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支持、农村人口流失、农村民主管理、农村资源保护、农村产业结构和农村政策缺失等方面,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分析。
一、农村土地问题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是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土地承包制度限制和农民对土地产权缺乏明确认知,致使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大规模农业经营难以实现。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同时鼓励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产品销售渠道农村缺乏健全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传统的中小型农贸市场面临经营困难,农产品流通环节中间环节过多,导致农民收入低下。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建设农产品电商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三、农村技术和教育农村技术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农村缺乏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致使农业生产效益不高。
加强农村技术和教育的对策是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潜力。
农村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使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五、农村金融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不完善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信贷制度不健全,对农民和农村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不够。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发展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金融服务供给。
六、农村人口流失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给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很大影响。
大量年轻人离乡背井,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制约了农田的耕作和农村工业的发展。
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对农村人口流失地区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留住农村人口,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
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障碍因素分析
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障碍因素分析摘要:本文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采用障碍度模型对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结果表明,2011—2020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指标中资源利用是影响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阻碍。
要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加快农业绿色技术创新,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农业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关键词:农业绿色发展;山东省;障碍度一、研究方法本文选择障碍度模型[1]来分析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各指标障碍度的大小,找出影响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主要指标[2],从而为提升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供依据。
具体公式为:O i=式中,代表指标的权重,为指标标准化后的值;O i为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的障碍度,O i数值越大,说明该项指标对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阻碍越强[3]。
二、各指标对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的阻碍程度根据障碍度模型计算得出资源利用、生态保育、环境友好以及经济效益的障碍度均值分别为0.333、0.268、0.288、0.131[4]。
根据障碍度排序,阻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生态保育和经济效益[5]。
得出的结果与相对接近度分析的结果具有对应性,具体结果见表2。
表22011—2020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一级指标障碍度年份资源利用生态保育环境友好经济效益20110.3550.0670.4130.165 20120.3220.1110.4230.144 20130.3590.1210.3840.136 20140.3030.1320.4220.144 20150.3260.2620.4680.144 20160.3470.3220.2330.108 20170.3180.3850.1850.111 20180.3290.4100.1310.129 20190.3210.4820.0770.120 20200.3500.3880.1540.107均值0.3330.2680.2880.131排序1324图22011—2020年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一级指标障碍度据图2所示,各一级指标的障碍程度不尽相同,分析结果如下:1、资源利用是影响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的最大阻碍。
我国发展绿色农业的障碍与发展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农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我国是一 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有较大的比例,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 支柱产业,农业在长期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已开始向集中化、规模 化方向发展。在现代社会发展需求下,绿色农业被人们提到了重要 日程上来,绿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发展模式。
中国学术期刊文集(2013)
目录 一、基础篇 有关发展绿色农业的深入探究.pdf 1 发展绿色农业之我见.pdf 2
对绿色农业发展的探讨.pdf 3 绿色农业的发展意义及对策.pdf 4
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pdf 5 绿色农业生态补偿的财政金融支持.pdf 农业专家解读绿色农业.pdf 14 让绿色农业对接中国梦.pdf 15 影响和制约绿色农业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探讨.pdf 发展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pdf 20 二、地区篇 保护区周边农户对绿色农业认知度分析.pdf 21 低碳经济时期河南省绿色农业经济的创新发展探讨.pdf 31 韩国的绿色农业技术发展计划.pdf 34 鹤岗市绿色农业发展战略问题研究.pdf 37 39 16 10
基于利益相关角度分析绿色农业发展机制.pdf 绿色农业生产的技术途径分析.pdf 61 绿色农业体系下的推广技术初探.pdf 64 浅议如何发展绿色农业经济.pdf 65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基本路径探析.pdf 66 我国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 SWOT 分析.pdf 68 用现代农业思维认识绿色农业树立发展农村经济新理念.pdf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及制度变迁研究.pdf 80 中国绿色农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及成因研究.pdf 88 71
农月
有关发展绿色农业的深入探究
张培涛
(山西农业大学,山西 晋中 030801) 摘要:目前的农业设施和机械的装备之中,常常会用到大量的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等来得到好的产量,但是这样忽视了生态方 面的保护,也没有注意到农业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所以这样的农业生产水平和技术不是很好,它是不利于社会的,所以建设和发 展绿色农业就会在在当今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生产出绿色无公害的食品将会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因为这种绿色的产品是在一 定的原理的指挥下来实行的,对人无害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所以发展绿色农业对于我们的生活是及其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字:绿色农业;发展;农业探究 中图分类号:S-0 文献标识码:A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
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发展现状与前景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随着我国农业进入新阶段,农业生产从注重数量转向注重质量和效益。
在这种背景下,生态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1.生态农业的基本介绍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
因此,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2.生态农业的特点a.综合性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b.多样性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c.高效性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d.持续性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4. 我国生态农业的几种发展模式。
生态农业模式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原因分析
农村经济发展问题原因分析在我国农村经济中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背后存在着复杂的原因。
本文将从土地问题、教育问题、产业结构问题、资金问题、市场问题、交通问题、信息问题、环境问题、政策问题和传统观念问题等十个方面展开回答,来分析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原因。
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核心之一。
首先,农村土地集体化改革导致土地权益不清晰,农民没有稳定的土地使用权,这限制了他们对土地的投资和利益的回报。
其次,农村土地流转不畅,大部分农地长期闲置或者被大型农业企业占有。
这导致农民缺乏经营用地,无法发展现代农业,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教育问题也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师队伍普遍缺乏高水平的教育人才。
这导致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学质量低,农民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大大受限,难以为农村经济注入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
产业结构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过于单一,农民长期以种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为主,缺乏多种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创新。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农产品市场的饱和,使得农民收入难以提高。
资金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少且服务不周,农民难以获得低息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
此外,农村金融市场缺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使得农民的资金运作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不足,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农产品多数以低价销售,农民难以获得合理的利润。
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窄,存在中间环节过多的问题,使得农产品的附加值低,农民收入不稳定。
此外,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品牌建设薄弱,难以与外界的市场竞争。
交通问题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
农村地区交通不便,交通设施和公共交通服务设施不完善,使得农产品无法及时运输到市场,农产品的销售受阻,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信息问题也制约了农村的经济发展。
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低,缺乏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渠道。
贵州生态农业现状和建设模式
贵州生态农业现状和建设模式王天生(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摘要】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生态农业建设存在种种问题和困难,但是近年来,贵州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一些成绩和经验,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本文从贵州农业发展的实际出发,重点介绍贵州生态农业建设发展的情况和建设模式。
【关键词】生态农业建设模式贵州贵州是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山区农业省,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中依靠科技进步,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条不可逾越的基本原则。
为此本文拟从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辩证统一探讨山区生态农业建设的路径。
一、贵州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1、贵州近二十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生态农业建设有了较大进步,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农民的素质得以提高,科技意识得到增强,农业投入逐步增加,耕作条件不断改善,农业的徘徊局面初步打破,贫困落后面貌有所改观,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农产品市场供求趋于平稳。
200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比1978年的643万吨,增加507万吨,增长78.85%;粮食人均占有量也由242公斤提高到295公斤,增加53公斤,增长21。
9%;粮食产出率也由每亩159公斤提高到252公斤,增加93公斤,增长58.5%。
最近十年,我省粮食总产、播种面积、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特别是最近五年,粮食总产增长的因素中,单位面积产量的增长达到54%,超过扩大播种面积在粮食总产增长中的作用.畜牧业也取得迅速发展,2004年全省肉类总产量也由1978年的13。
2万吨提高到172万吨,增加158.8万吨,增长12倍;人均肉类占有量也由5公斤提高到44公斤,增加39公斤,增长7。
8倍。
由于科教兴农得以认真落实,近二十年来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社会稳定,市场繁荣,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六五”“七五"期间的28%左右提高到“八五"期间的32%左右,“十五”前四年又提高到37%左右。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困境与对策探析摘要:生态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各地农村均打响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的攻坚战。
然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至今,农村在生态环境治理上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面临重重困境,阻碍了生态宜居的早日实现,因此需要积极探究有效对策。
为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及其现实意义,其次剖析了现阶段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所处的困境,最后探讨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困境;对策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面临的困境1.1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共同体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包括政府、农民、农村企业、农村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其中,政府、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村企业作为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直接受益者,应当承担生态环境治理首要责任。
但长期以来,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要靠政府推动,政府作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政策的决策者、生态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制定者和监督者,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实际上起着主导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生态文明模式——“绿色GDP”模式。
相比之下,农村企业和农民参与生态环境治理的作用十分有限。
农民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和知识,许多农村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甚至逃避环境保护责任,乡村环保公益组织不健全。
这就导致了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主体单一、共同体意识淡薄,无法构建多元共治、良性合作的生态治理共同体。
1.2城乡二元结构首先,环境保护相关工作政策更加注重城市。
近几年,我国政府深刻认识到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但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制度或者比较宏观,或者更倾向于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专门针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法律相对较少,且覆盖面较窄,具有较为分散、不够系统等缺点,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资金投入普遍向城市倾斜,导致城乡资源分配不均,差距越来越大。
浅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非常迅速,生态农业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由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的转变。
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如何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文章编号:1005-2690(2020)06-0126-01中图分类号:F320;F323.22文献标志码:A浅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冯东辉(辽宁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99)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
当前,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要将经济作物与林、渔、牧等第三产业相结合,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生产与养殖技术,促使生态与经济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的产业限制,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生产力[1]。
发展生态农业要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及地域优势,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农业需求与当地实际的协调发展。
1生态农业规划建设的内涵生态农业规划建设是在特定区域的特定范围内,根据当地的有利资源、地理条件等,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在现有的农业建设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工程方法来合理规划区域农业建设,并对特定区域、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高效、持续的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2.1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与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土地、水资源等生态环境的保护。
此外,农产品价格问题也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贫困地区要做好食物安全保障,而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则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激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生态农业发展中来[2]。
生态农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
进⼊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少国家陆续提出并实践多种替代常规农业的模式,如⽣态农业、⽣物农业、有机农业等。
⽣态农业是指按照⽣态学原理和⽣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织、调整和管理农业⽣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程体系。
它要求把发展粮⾷与多种经济作物⽣产,发展⼤⽥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农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利⽤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设计⽣态⼯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与保护之间的⽭盾,形成⽣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态、社会三⼤效益的统⼀。
⽣态农业具有综合性、多样性、⾼效性和持续性的特点。
⼀、我国⽣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前,虽然我国在⽣态农业的理论研究、试验⽰范、推⼴普及等⽅⾯已经取得了很⼤成绩,但不能否认,我国⽣态农业在这些⽅⾯还存在着⼀些问题。
这些问题正成为限制⽣态农业进⼀步发展的障碍。
1.理论基础不完备。
⽣态农业是⼀种复杂的系统⼯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态学、经济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持。
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复杂系统中的某⼀⽅⾯有了⼀定的、甚⾄是⽐较深⼊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之间的相互作⽤的研究还不够深透。
因此,需要进⼀步从系统、综合的⾓度,对⽣态农业进⾏更加深⼊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法⽅⾯。
这种研究应当建⽴在对现有⽣态农业模式进⾏深⼊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农学、⽣态学、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需要建⽴⽣态农业的⾃⾝的理论体系。
2.技术体系不健全。
在⼀个⽣态农业系统中,往往包含了多种组成成分,其间具有⾮常复杂的关系。
例如,为了在鱼塘中饲养鸭⼦,就要考虑鸭⼦的饲养数量,⽽鸭⼦的数量将受到⽔的交换速度、⽔塘容积、⽔体质量、鱼的品种类型和数量、⽔温、鸭⼦的年龄和⼤⼩等众多条件的制约。
在⼀般情况下,农民们并没有⾜够的理论知识和经验对这⼀复合系统进⾏科学的设计,⽽简单地照搬另⼀个地⽅的经验,也是⾮常困难的,往往并不能取得成功。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分析
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与对策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成为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土地资源利用问题我国土地资源丰富,但由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限制、土地市场不发达等原因,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首先,我们应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鼓励农民将土地流转给规模经营者,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建立健全土地市场,促进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
二、农业技术创新问题农业现代化离不开技术支撑,农业技术创新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目前,我国在农业科技创新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此外,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三、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在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仍然严峻的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障碍。
要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四、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然而农村金融体系还不健全,农民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应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效的资金支持。
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然而目前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相对较低。
应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农村供水、供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繁重,既要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又要改善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形象。
要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
通过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七、农民收入增长问题农民收入增长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目标,但当前农民收入增长较慢,农民收入分配不均问题突出。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棉花生产障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
克拉玛依农业、开发区棉花生产障碍因素分析及应对措施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内全部采用管道输水,基础设施条件优越,水热同步,水量稳定,灌溉备件好,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已建成现代农业的雏形。
经过近几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较适合种植棉花,现就开发区内棉花生产的障碍因素及解决的途径分析如下:1棉花生产现状及障碍因素分析克拉玛依生态农业开发区冬季严寒,夏季高温炎热,≥10℃的积温3600~3900℃,无霜期180~220天,特别是棉花开花期,即7月上旬~8月中旬,平均气温均高于25℃,适合棉花生长。
棉花单产水平不断提高,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与周边地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棉花生产的综合技术仍然不高,棉花进一步增产潜力很大。
现将棉花生产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分析如下:1.1土壤熟化程度差土壤都为新垦荒地,表层积盐,物理性状差,土壤瘠薄,微生物少,土壤易板结,特别是土壤板结对出苗和苗期成长影响很大。
1.2耕作制度不合理由于开发区种植历史短,棉花各项综合技术仍不配套。
比如:不能适期播种,整地、播种质量差。
为了避免4月底~5月上旬的大风危害,播种时间推迟到4月底~5月中旬。
由于受当地机械配套的限制,农户多在4月中旬陆续开始犁地,但犁完后又未能及时进行整地,一般到5月中旬播种时开始整地,春季风多,土壤水分蒸发,形成严重的大块板结,导致整地质量极差,耕作层干而板,造成铺膜不展、覆土不严,播种质量差。
1.3播种方式不合适开发区内大部分采取干播湿出措施,苗期灌水,影响棉花蹲苗。
干播湿出首先导致膜下温度低、湿度大,膜上穴孔土壤板结严重。
遇低温灾害天气,造成烂种、土壤板结卡脖子等现象。
其次土壤水分大,导致棉花不扎根,极大影响苗期蹲苗。
遇到大风天气,5cm以上表土易风干脱水,导致棉苗萎蔫甚至旱死。
开发区至今保苗率65~70%,不易培育壮苗。
1.4农机机械不配套农机机械装备不足,不能满足当前耕地作业要求,导致整地、播种周期长。
由于春季多风,温度回升快,导致土壤严重跑墒,无法做到一播全苗。
浅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新技术如何引 进等问题 , 服务与技 术 同等重要 。但 目前 尚未 建立有效的服务体系 , 在一些地方 还无法 向农 民提供 优质品 种、 、 幼苗 肥料 、 技术支撑 、 贷与信息服务 。 信 13 政策不够完善 . 如果 没有 政府 支持 。 就不 可能使 生态 农业得到真正的普及和发展 。而政府 支持 , 重要 的就是建 最 立有效的政策 激励机 制与保 障体 系 。 目前 中国农村 经济 改
一
1 6 推 广力度不 够 虽 然生 态农 业有 着悠 久的历史 。 府 . 政 也较为重视 , 仍没有 在全 国范 围 内推 广。1 1个国家级 生 但 0 态农业县与全 国相 比是一 个非 常小 的数字 。因为沉重 的人
方面可能有一定 、 甚至 较深 入 的 了解 , 对这 些方 面之间 但
革非常成功 , 但对生 态农业 政 策贯彻 , 还有许 多值 得完 善的 地方 。在有些地方 , 由于政 策方 面 的原 因 , 得农 民不能 对 使 土地 、 水等 资源 进行 有效 的 保护 。而农 产 品 价格 方 面的 因 素 , 时也成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个 限制 因素。 因为 对于 比 有
一
学之间的界限, 应当是多学科的交叉与综合, 需要多种学科 专家的共同参与, 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12 支撑体 系不够 完善 主要是技 术 和服务 的支撑 , . 在一 个生态农业系统中 , 包含 了多 种组成 成 分 , 且成 分之 间关系
步发展 , 还必 须加 强宣 传 , 以引起 更广 泛 的重 视。一是通
维普资讯
上海农业科技
20 — 06— 3
浅 论 我 国 生 态 农 业 的 发 展
杨 健 ( 盐城生物工程高等学校 生物工程 系, 江苏建湖 2 4 3 ) 27 1
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障碍及措施
华北地区农业发展障碍及措施摘要:华北地区一些自然或社会人为因素严重制约了华北地区的农业发展。
华北地区的旱涝,盐碱水资源短缺等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本文将对华北农业发展的障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然后进行分期整理出其解决的方法本文将主要介绍黄淮海平原治理与农业的发展提出华北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和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中国地理》关键词农业发展因素解决方法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华北北西南三面环绕的山地屏障;东部有山东丘陵;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则由山麓至滨海形成三大平原地带:①山前洪积-冲积平原;②冲积平原;③滨海平原。
本区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东北、西北、东南和中南的中央枢纽,又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主体部分。
本区地处中国第二大平原华北平原,又是首都北京所在地,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中国北方经济重心。
水资源短缺是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华北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农业关系华北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季。
≥10℃积温4 000~4 800℃,由北向南、由高地向低地逐渐增加,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和一年两熟。
广大的平原地貌与雨热同季的气候,为本区提供了优越的农业自然资源条件;但地表排水不畅、盐土广布以及春旱夏涝,是本区形成旱、涝灾害、土地次生盐渍化和农业生产不稳的主要原因。
历史上华北区是中国农业发达而且农业自然灾害严重的一由于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人为原因导致了华北地区一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发展华北地区总体的问题(1)、华北地区寒潮的成因: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
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寒潮的防御指南:1.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寒潮的应急和抢险工作;2.注意防寒保暖;3.农业、水产业、畜牧业等要积极采取防霜冻、冰冻等防寒措施,尽量减少损失;4.做好防风工作。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
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措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障碍。
城市化、工业化、农村化等加剧了环境污染、水资源消耗、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生态破坏等问题。
本文将分析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生态环境问题1、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中国水资源不足的面临国内外供需矛盾的压力。
水质也日益恶化,70%河流和水库严重受污染,其中5%严重污染,23%污染较重,40%水资源被过度开发,超过65%的城市饮用水具有不同程度的污染,致使水相关疾病发生率不断上升。
水污染直接影响着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健康。
2、土壤污染及农业压力中国的土壤资源也面临污染问题,现在已有七分之一的中国土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工业废气、排水、化学品等污染破坏了土地的生产力。
另一方面,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村人口压力也日益增大,土地面积的减少和人口的增多也加剧了土地的利用压力。
3、空气污染与能源环保中国城市的空气污染从过去的烟囱污染,到现在的机动车尾气的污染,全部都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威胁。
全国有17个城市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全球最具污染城市,而中国政府也公布了《空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4、生物多样性的破坏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的健康与生命福祉的重要保障,不仅能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稳定健康,也是许多经济产业发展的基础。
而现代化进程中造成的城市化、开发利用等行为破坏了许多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数十年间,中国许多特有的物种消失殆尽,有些国家的国家花、国家树等生态指标都已经灭绝。
二、应对措施中国的环保事业之所以难以根治,是因为涉及范围广,改变的成本高、超强管制力度难以实现。
但是,中国的环保工作还有许多值得借鉴的例子,下面列举了一些可行的方式:1、领导示范和面向公众的教育政府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有含金量的领导示范,通过领导给予足够的支持和关注甚至是花园式的办公区,企业也跟着响应起来,树立了环保的行业风范,也树立了企业社会责任意识。
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北海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广西北部沿海地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
随着国家农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北海市的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目前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北海市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现代化、科技化的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农民收入。
农村人口流出严重是北海市农村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吸引力的产业和就业机会,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经济发展受阻,农村社会面临着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也是北海市农村发展的障碍。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水平,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农村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村面临着水土流失、农药残留等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对农田和农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深入分析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中便囊括了这些问题,下面将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
2. 正文2.1 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现状分析北海市位于中国南部,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个重要城市,也是一个以渔业和农业为主要产业的地区。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北海市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大多数农业经济仍然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而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农业产业链条不完整,降低了农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农村人口流出严重。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导致农村劳动力短缺,农业生产力下降,农村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是北海市农业农村发展的另一个问题。
农村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江苏省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度分析
江苏省生态农业建设障碍度分析
刘钦;孙洪武;赵言文
【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
【年(卷),期】2009(000)005
【摘要】选取了江苏省15个省级生态农业县作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生态、社会角度筛选了23个指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障碍因素诊断法,对江苏省生态农业建设进行诊断,归纳分析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限制因子,针对限制因素,分别提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的生态农业建设的发展对策,为江苏省下一阶段生态农业建设提供发展思路.
【总页数】4页(P328-331)
【作者】刘钦;孙洪武;赵言文
【作者单位】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14;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科研处,江苏南京,210014;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1
【相关文献】
1.推行生态农业建设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J], 黎华寿;骆世明
2.江苏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障碍度研究 [J], 丁惠
3.生态环境持续好转短板问题依然突出——2019年江苏省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分析 [J], 章涛
4.江苏省泰县河横村生态农业建设的研究Ⅴ.鸡粪喂猪的效果和效益分析的研究
[J], 吴晓敏;李正方;王秋华;周建林;张更生;丁传贵;黄爱秀;张泰临
5.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与效益分析——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J], 陈良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农业发展的障碍分析
1 、思想认识不足由于生态农业涉及整个大农业甚至
整个区域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其效益往往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滞后)性,仍有相当部分的行政领导和农民还担心生态农业会打乱原来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会损害当地的经济利益,影响自己的政绩或收入。
价值观念滞后、生态意识淡薄,是思想认识障碍的深层原因。
群众中“产品高价、资源低价、环境无价”的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许多地方政府在实践中很难正确处理全局的、长远的生态效益和局部的、短期的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在衡量干部政绩时,往往也是多考虑经济效益,少考虑甚至不考虑生态效益。
对世界农业和全球市场经济发展形势认识不足。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靠牺牲环境来发展经济争取出口创汇将越来越艰难。
相反,劣质农产品极可能连国内市场也守不住。
但目前仍有相当部分干部群众对此没有危机感,对生态农业在解决此类问题中的作用知之甚少。
2 、资源与环
境基础差长期以来,不少农村人口过多、劳动力过剩,人均自然资源短缺而且浪费严重。
人地矛盾突出,土地退化严重,草场退化、沙化、沙漠化趋势仍在发展,能源紧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加剧,而且农业基础设施差,抗灾力弱,不少地区仍未能走出人口增长—生态环境破坏—经济社会发展迟缓的恶性循环。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环境污染也不断向农村转移。
3 、资金投入缺乏许多农村特别是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许多地方政府财政入不敷出,不可能主动对生态环境保护进行太多投资,影响了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沼气池等生态农业基础工程建设。
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对农产品生产者补贴等值指数(PSE)长期都是负值,如1994年的PSE值为-10.9%。
而一些发达国家1986年PSE值平均为51%远远高于我国及一些发展中国家,水平最高的是日本,高达75%。
就发展中国家来看,也有一些国家的PSE值为正,如印度、巴西分别为14唏口15%我国是PSE值最低的国家之一。
4 、技术与人才短缺我国农村人口素质整体偏低,人口增
长与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不相适应。
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农村成年人口中文盲半文盲占30%以上,掌握一门以上农科技术的人不多,掌握生态农业知识和技术的更少,许多农民不懂得化肥农药除草剂使用的基本知识,滥用而造成污染危害现象仍很严重。
还由于农业比较利益低下,许多农村素质较好的青壮年大量外流,只剩下素质不高的老人和妇女,与生态农业建设要求不相适应。
5 、法规建设和管理滞后障碍虽然国家制定了一系列
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制建设落后于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也落后于我国其它领域如城市环保和工业企业环保法制的建设,有关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许多条款可操作性不强,难以适应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而且农业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力量薄弱,影响了法规的执行。
由于市场经济比较利益的驱动,只有使农民进行生态农业建设的效益能在市场价值中得到体现,才能真正促使农民自觉自愿地发展生态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