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被贬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
唐宋八大家之欧阳修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居颍州。
卒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的爱国故事优选篇
欧阳修的爱国故事优选篇欧阳修的爱国故事 1欧阳修的父亲早逝,家庭贫困,母亲教年少的儿子学问时,没有纸笔,就用芦荻为笔,在沙地上画出字来教授给他。
母亲曾经对他讲述其先父的事迹:“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是一个小官吏,夜间在烛下看案卷,屡屡掩卷叹息。
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有个__犯,我想替他求生而不可得。
做官,就是为他人求生路的。
”不到20岁的欧阳修首次在湖北随州应举就失败。
韩愈古文是他向往的境界。
但当时的“高考要求”又是什么呢?他周围的同学津津乐道的,不是西昆体诗就是杨刘时文。
所谓西昆体诗,是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的,无病__,雕章琢句,缺乏思想内容。
又过了两年,欧阳修再次应举,仍未得中。
两度落第,使他不免沮丧,在“高考指挥棒”下,他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西昆体诗和“时文”上来。
21岁的欧阳修以自己新写的《上胥学士偃启》为贽,去拜会汉阳军长官胥偃,这篇并不高明的“时文”让胥偃“一见而奇之”,不久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
宋仁宗天圣七年(公元1029年),欧阳修随未来岳父来到京师汴梁。
在开封三试第一,荣选为进士,被特授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忘不了这人生极荣耀的一刻,欧阳修等从崇政殿出东华门,前有引导,后有侍从,在东京街头傲然走过。
欧阳修23岁就步入了帝国的最高人才层,看来官运来了。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五月,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为革除弊端,上章批评时政,指陈时弊,惹恼了当时的宰相吕夷简。
吕夷简指责范仲淹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范仲淹因此被贬饶州。
肩负言谏之责的高若讷不仅不伸张正义,反而肆意诋毁范仲淹的人格。
欧阳修气愤不过,写了一封信给高若讷,在一番冷嘲热讽之后得出结论:“足下非君子也。
”因为这封意气用事的信函,欧阳修被贬为湖北夷陵县令。
在这个偏远的小县城里,没有什么书籍可供他消遣,他便取出旧案卷反复阅读,看到其中冤假错案不可胜数,于是欧阳修发誓,即使是当个县令小官,对待政务也绝不敢有丝毫的倦怠、半点的疏忽。
北宋时期历史故事-欧阳修先生的传闻
北宋时期历史故事-欧阳修先⽣的传闻 欧阳修是在宋代⽂学史上最早开创⼀代⽂风的⽂坛领袖。
领导了北宋诗⽂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理论。
下⾯是由⼩编为⼤家整理的欧阳修先⽣的历史故事,希望⼤家喜欢。
中国历史故事:欧阳修改⾰⽂风 范仲淹被排挤离开朝廷以后,他的同事富弼,因为⽀持新政,被诬陷是范仲淹的同党,丢了官职;韩琦替范仲淹、富弼辩护,也受到牵连。
当时,有些⼈虽然同情范仲淹,但是不敢出头说话。
只有谏官欧阳修⼤胆上书给宋仁宗说:“⾃古以来,坏⼈陷害好⼈,总是说好⼈是朋党,诬蔑他们专权。
范仲淹是国家有⽤的⼈才,为什么要把他罢免?如果听信坏⼈的话,把他们罢官,只会让坏⼈得意,敌⼈称快!”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学家。
庐陵(今江西永丰)⼈。
他四岁的时候,⽗亲病死,母亲带着他到随州(今湖北随县)依靠他叔⽗⽣活。
欧阳修的母亲⼀⼼想让⼉⼦读书,可是家⾥穷,买不起纸笔。
她看到屋前的池塘边长着荻草,就⽤荻草秆⼉在泥地上划着字,教欧阳修认字。
幼⼩的欧阳修在母亲的教育下,很早就爱上了书本。
欧阳修⼗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家去借书读,有时候还把借来的书抄录下来。
⼀次,他在⼀家姓李的⼈家借书,从那家的⼀只废纸篓⾥发现⼀本旧书,他翻了⼀下,知道是唐代⽂学家韩愈的⽂集,就向主⼈要了来,带回家⾥细细阅读。
宋朝初年的时候,社会上流⾏的⽂风讲求华丽,内容空洞。
欧阳修读了韩愈的散⽂,觉得它⽂笔流畅,说理透彻,跟流⾏的⽂章完全不⼀样。
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风。
长⼤以后,他到东京参加进⼠考试,连考三场,都得到第⼀名。
欧阳修⼆⼗多岁的时候,他在⽂学上的声誉已经很⼤了。
他官职不⾼,但是⼗分关⼼朝政,正直敢谏。
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去的时候,许多⼤⾂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
欧阳修⼗分⽓愤,写信责备⾼若讷不知道⼈间有羞耻事。
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被贬的故事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被贬的故事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欧阳修被贬是怎么回事?下面是店铺为你收集整理的欧阳修被贬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欧阳修被贬是怎么回事欧阳修被贬的故事通过他的诗句被后人深深地记住,表达了一代诗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心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被贬。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
他三次被贬,但是三次都顽强的度过。
他非常赏识范仲淹的才学和政治观点,主动写信与其交流。
而范仲淹看到他的书信后便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后两人便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官场人多耳杂,他们互相通信的事情被大家看在眼里。
后来范仲淹升官被重用,大家都认为欧阳修会因此平步青云。
可是范仲淹并没有提拔过欧阳修,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拔他做很小的官都被欧阳修推辞了。
可见,他们之间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并不是想攀关系。
第一次被贬是由于范仲淹直言宰相任用亲信,然而遭到宰相的反诬,结果范仲淹被贬到边疆。
他因为支持范仲淹也被贬,凑巧的是他的叔父去世,他承受被贬的不幸的同时,还要面对叔父死去的消息。
后来经过5个月的艰苦水路,终于赶到夷陵,而这个贫瘠之地却让他变得更加顽强。
第二次被贬是由于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当范倒台被贬的时候,欧阳修也没有躲过这次被其他人弹劾的机会,他被贬到了滁州。
滁州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过他没有过多的与当地的商贾来往,反而是致力于开拓旅游的发展。
似乎他的命中就有三次被贬之事,皇帝去世所有官员都得穿朴素的丧服,他因为一时疏忽穿了紫色的衣服而再次被贬。
假如欧阳修没有这三次被贬,也不会看出他坚毅和正直的为官之风,他的这种行为使我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豪,生性喜欢喝酒,因此自号醉翁。
他的表字是永叔,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文章登北宋文坛巅峰。
他为人正直,学生众多,其中不乏王安石这种文坛政坛都非常了得的人。
鉴于他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名人故事:才子欧阳修
【导语】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居⼠,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北宋政治家、⽂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居。
官⾄翰林学⼠、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忠,世称欧阳⽂忠公。
后⼈⼜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章四⼤家”。
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曾巩被世⼈称为“唐宋散⽂⼋⼤家”。
欧阳修不仅⾝居副宰相的要职,还是北宋⽂坛盟主,唐宋⼋⼤家之⼀。
他的家经常⾼朋满座,⼀⼤批才华横溢的饱学之⼠经常到宰相府⾼谈阔论把酒论诗。
华灯把厅堂照耀得如同⽩昼,觥筹交错,相映成趣。
欧阳修出⽣在⼀个显赫的⼤家族,但传到欧阳修的祖⽗时家道已经衰落。
欧阳修4岁时⽗亲病故,⽣活⽆着,母亲只好带他到湖北投奔叔⽗。
母亲教⼦很严,叔⽗是个⼩官,家境也不富裕,甚⾄不能给欧阳修*提供学习⽤的纸笔。
母亲就带着欧阳修来到⼀条⼩河边,就地取材,⽤荻草作笔,在松软的沙地上完成欧阳修的启蒙教育,⼀笔⼀画写出⼀个⼤写的“⼈”字,“画荻教⼦,荻草学书”从此传为美谈。
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年),22岁的欧阳修跟随岳⽗胥偃来到京师汴梁(今开封),连考四场,三场第⼀。
他⼀出场就是⼀个“⽩鹤亮翅”,冠绝京华。
但性格决定命运,他的仕途并不通达,为北宋政府“⼯作”40余年,⼏度贬谪,却丝毫没有影响他成为⼀代宗师。
欧阳修⼀⽣著述颇丰,著有《新五代史》《新唐书》等。
他的《醉翁亭记》《秋声赋》成为脍炙⼈⼝的名篇。
他创⽴了应⽤⽂概念,开拓性构筑了应⽤⽂理论的⼤体框架,主张应⽤⽂以实⽤为主。
他的诗、词、赋、散⽂都很美,被贬滁州后写出了千古不朽的《醉翁亭记》,“环滁皆⼭也”,这些⼭在仕途上和⼈的⼼中是画地为牢的屏障,在⽂学家眼⾥却是突出“林壑尤美”、“蔚然深秀”的画框。
醉⼼秀美的⼭⽔和⾃⼰营造的悠然⼼境中,欧阳修乐⽽忘忧.他是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被召回京城后,利⽤⾃⼰的声望举荐奖掖⼤批⽂学新⼈,让他们在各⾃的岗位上实现⾃⼰的⼈⽣价值。
欧阳修范文800
欧阳修范文800 1想起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
他就像一个很可爱的老爷爷,自得其乐。
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每天看似无忧无虑,但心怀国家,惦记着百姓。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矣。
他既然已将山水之乐领会在心中,为何还要有所寄托。
心中有万般对这社会的不满,望见山水的壮丽,希望能借酒浇愁愁不愁。
他不像陶渊明决定不参政就一门心思回家种地,安心的读书,而是做一个小官,在享受山水之乐的同时,为子民着想。
我觉得相比,他就强于陶渊明,他虽然同样被贬官,同样对世道感到失望,但他并没有弃官,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放弃了,苦的还是百姓,出于强烈的责任感,他承受了这份责任,尽最大努力去改变这个社会。
这是很了不起的。
从这点来讲我很敬佩他。
欧阳修字号醉翁,人如其名。
每日饮酒,但并非他全部的情趣所在。
他这个太守每天游山玩水,日子很是清闲,但谁又能知道他的情趣既不在酒上,也不在于山水之乐,而是看到国家的兴旺,百姓们平静的生活。
我很欣赏欧阳修的那份大气,不拘小节。
当国家处于腐朽的情形之下,他能平静分析国情,即使皇帝不认同他的观点,也不将自己置身于朝政之外。
被贬到滁州后,依然能关心百姓,以民为乐。
也许,那些依然位皇帝卖命,总是奉承皇帝的官员们很是羡慕他吧。
但令人不满的是,这位醉翁老了以后,飞黄腾达,又做了大官,手上有了权利之后,却闭上了自己的嘴巴,看着国家的腐朽,不去进谏,只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
这时的欧阳修似乎沉睡了。
不再是那个以民为乐的醉翁,而真正的醉于自己的地位了吧。
人老了就会糊涂,对于当时的情景,他没有帮助王安石变法图强,也许因为自己变得保守了,或许因为曾经的贬官走到现在这一步,自己越发珍惜了吧。
无论怎样,我依然被这位太守的'独特情趣所感动,他沉醉于山水,宴酣之乐,但并非无法自拔,酒醒后,述以文。
欧阳修,这个一定会因为“醉翁”而被炎黄子孙一代一代所熟识的人,已为中华文明的长卷添上了一笔浓墨。
欧阳修是宋朝时候杰出的文学家。
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穷,生活得很苦。
欧阳修的贬谪生涯
欧阳修的贬谪生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博洽多闻,学富五车,却因亢直敢言,屡忤权贵而宦途淹蹇,一生中被贬谪三次,颠沛流离,令人叹惋!景祐三年(1036年)五月,权知开封府的范仲淹因抨击宰相吕夷简独揽朝纲、任人唯亲而触怒朝廷,被贬知饶州(今江西波阳)。
大臣余靖、尹洙为范仲淹鸣不平,也先后遭到贬谪。
左司谏高若讷身为言官,本应主持公道,却趋炎附势,落井下石,肆意诋毁范仲淹。
时任馆阁校勘的欧阳修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奋笔疾书,写出了著名的《与高司谏书》,痛斥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
高若讷将书信上交朝廷,仁宗龙颜大怒,贬欧阳修为峡州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空怀琏瑚之器的欧阳修还未及施经纶,展抱负,便被逐出朝廷。
这年他才30岁,刚届而立之年。
“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
”夷陵离京师近两千里,偏僻荒凉,人烟稀少,一向乐观豁达的欧阳修此时也深感自己形单影只,如断梗飘萍。
好在夷陵的官员耆绅仰慕他的学问,敬重他的人品,都愿为他倾盖相交。
一时新朋旧友,其乐融融。
而这里又民风淳朴,案牍不多,政事之暇,欧阳修走访老农,体察民情,拄笏看山,浏览风景,纸田墨稼,吟诗作赋,写出了许多清新流丽的诗篇。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他刚贬谪时的颓唐沮丧在这种生活中一扫而光。
景祐四年(1037年)十二月,京师、定襄(今山西忻州)连续发生地震,庐舍丘墟,死者枕藉,直史馆叶清臣借机上疏仁宗,请他“深自咎责,详延忠直敢言之士”,欧阳修于是因祸得福,改徙为光化(今属湖北)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八月,欧阳修终于回到睽违两年之久的京师,重任馆阁校勘之职。
庆历五年(1045年)春,庆历新政因遭守旧派的破坏而以失败告终,新政的推行者范仲淹、富弼、杜衍先后被贬谪出朝,枢密副使韩琦上疏营救,结果以资政殿学士出知扬州。
奸邪宵小诬蔑此四人朋比为奸,称之为朋党。
其时正任河北都转运按察使、权知真定府事的欧阳修,认为“士不忘身不为忠,言不逆耳不为谏”,再次挺身而出,上疏为范、富、杜、韩辩解,说他们本就无党,所谓朋党乃是诬陷,“欲广陷良善,则不过指为朋党;欲动摇大臣,则必须诬以专权”。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
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怎样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作出的贡献被后人所肯定,他们对欧阳修都有怎样的评价。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后人对欧阳修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
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
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
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
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
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
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
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欧阳修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作为宋代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他的文论和创作实绩,对当时以及后代都有很大影响。
宋初,在暂时承平的社会环境里,贵族文人集团提倡的西昆体诗赋充斥文坛,浮华纂组,并无社会意义,却曾风靡一时。
为了矫正西昆体的流弊,欧阳修大力提倡古文。
他自幼爱读韩俞文集,出仕后亲自校订韩文,刊行天下。
他在文学观点上师承韩愈,主张明道致用。
他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以“道”为内容,为本质,以“文”为形式,为工具。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生平简介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作为北宋的一个大文豪,写了许多的诗。
那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生平简介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欧阳修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欧阳修生平简介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文学史上与好友苏洵及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还有韩愈、柳宗元、王安石、曾巩并称“南宋八大家”。
欧阳修,别名欧阳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在北宋欧阳修在政坛享有较高的声誉,去世后被追封楚国公。
欧阳修是他父亲晚年得子的唯一的儿子,不过欧阳修才出生3年,他父亲就去世了,欧阳修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投奔了欧阳修的叔叔。
欧阳修的母亲是大家闺秀,常常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虽然家庭条件不好,但对欧阳修还是很好的,后来天资聪明的欧阳修凭借着自己的智商和勤奋,渐渐才华显露,欧阳修的叔叔很高兴,认为欧阳修可以光宗耀祖。
欧阳修前两次参加科举都落榜了,但是在胥偃的保举下,欧阳修连中三元,在殿试中仅得第十四名,据说考官为了挫欧阳修的锐气才这么安排的。
欧阳修初入官场后,胥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欧阳修。
但欧阳修的仕途并不顺畅,因好友范仲淹改革深受打击,曾多次遭到贬职。
直到中年,欧阳修的官位才越做越高,但是也有大起大落。
天命之年的欧阳修以翰林学士的身份主持科举,期间苏轼、苏辙、苏洵三父子与欧阳修交好。
后来王安石变法,欧阳修反对青苗法,后来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位。
直到1072年,欧阳修在家中去世。
欧阳询与欧阳修关系两人不属于一个是时代的人,前后相差五百多年,却有极其相似的遭遇,两人的一生皆坎坷。
但是都心胸豁达,这使得他们遇事呈祥。
欧阳修三次被贬,欧阳询也几次死里逃生,这些都给他们坎坷的一生添上了神秘的面纱,也让我们闻之感概万千。
欧阳询出生于557年,他的祖父是大将军,他的父亲子承父业也当了将军。
可谓是出生名门,那时正处于皇朝动荡时期,掌握重兵遭到皇帝的猜忌。
他父亲一怒之下便起兵造反,第二年兵败后遭遇满门抄斩。
家人都死光了,他一个人侥幸逃脱,那个时候他才13岁。
欧阳修成语故事范文
欧阳修成语故事范文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
关于欧阳修的成语故事有哪些?我国北宋时期,有位杰出的文学家、史学家、金石学家,他的名字叫欧阳修。
欧阳修4岁丧父,在寡母郑氏抚育下读书。
他的家境十分贫寒,买不起纸笔,母亲在泥地上用荻草教他写字。
欧阳修自幼聪明过人,进步很快。
欧阳修10岁的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
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
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
欧阳修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社会上流行的讲求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完全不一样。
于是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
到了20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高了。
欧阳修官职不高,但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
当朝参知政事范仲淹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谪南方时,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
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他因此而被降职到外地,4年后才回到京城。
后来,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站出来说话,这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
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于是欧阳修又被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
他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就是这时所作。
10多年后,宋仁宗才想起欧阳修的文才,便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
欧阳修趁此机会,积极提倡改革文风。
有一年,京城举行科举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
他认为这正是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
那些落选者,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他们将欧阳修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
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
就在这次考试中,后来的大文豪苏轼崭露头角。
苏轼20岁那年,父亲苏洵带着他和弟弟苏辙到京城去参加科举考试。
在考试中,苏轼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
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醉翁逸事)
唐宋八大家简介--欧阳修(醉翁逸事)醉翁由来《醉翁亭记》中说“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六一由来晚年自号六一居士,曰:公集三代以来金石刻为一千卷。
(《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藏金石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
(《三朝言行录》)虚心求教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
此后,他时常闲游山水,并与附近琅琊寺的智仙和尚结为好友。
为便于他游览,智仙和尚带人在山腰盖了座亭子。
亭子建成那天,欧阳修前去祝贺,为之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
文章写成后,欧阳修张贴于城门,征求修改意见。
开始大家只是赞扬,后来,有位樵夫说开头太啰嗦,便叫欧阳修到琅琊山南门上去看山。
欧阳一看,便恍然大悟,于是提笔将开头“环滁四面皆山,东有乌龙山,西有大丰山,南有花山,北有白米山,其西南诸山,林壑尤美”一串文字换上“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几个字。
如此一改,则文字精练,含义倍增。
行文求简欧阳修在翰林院任职时,一次,与同院三个下属出游,见路旁有匹飞驰的马踩死了一只狗。
欧阳修提议:“请你们分别来记叙一下此事。
”只见一人率先说道:“有黄犬卧于道,马惊,奔逸而来,蹄而死之”,另一人接着说:“有黄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最后第三人说:“有犬卧于通衢,卧犬遭之而毙。
”欧阳修听后笑道:“像你们这样修史,一万卷也写不完。
”那三人于是连忙请教:“那你如何说呢?”欧阳修道:“‘逸马杀犬于道’,六字足矣!”三人听后脸红地相互笑了起来,比照自己的冗赘,深为欧阳修为文的简洁所折服。
文风严谨据《宋稗类钞》记载:有一次欧阳修替人写了一篇《相州锦堂记》,其中有这样两句:“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
”交稿后,他又推敲了一下,觉得不妥,便派人骑快马将稿子追回,修改后再送上。
来人接过改稿,草草一读,很是奇怪:这不还和原稿一模一样吗?仔细研读后才发现,全文只是将“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改成了“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快马追回的只是两个“而”字。
欧阳修三次遭贬的故事
欧阳修三次遭贬的故事欧阳修三次遭贬的故事作者:林辉观众朋友,大家好。
今天给大家讲欧阳修三次遭贬的故事。
欧阳修生于公元1007年,享年66岁,祖籍沙溪原归庐陵吉水县管辖,后归吉安市永丰县管辖,出生地为四川省绵阳市。
欧阳修为官多次被“放逐流离”,但他却“志气自若”,最终成就一代文宗,苏轼评价他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他的文风一直影响到宋、元、明、清。
下面我们讲欧阳修被贬夷陵的故事。
欧阳修幼年孤寒,四岁父亲去世,家贫如洗,母亲以芦杆为毫,在沙滩上教他读书习字,这就是“沙滩画荻”故事的来由。
从宋仁宗天圣元年秋参加乡试,到天圣八年春取得进士,24岁的欧阳修经过漫长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公务员”资格,调西京(今河南洛阳)任推官,推官一职主要是协助留守长官负责审讯罪犯等事务。
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1034),28岁的欧阳修经过“一推双考”,来到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任馆阁,实为学士院的图书校对。
在欧阳修任馆阁的前一年,欧阳修写了一封被怀疑为巴结中央领导隐含伸手要官的《上范司谏书》私人信件给范仲淹。
范仲淹“少有大节”,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是年,范仲淹被提拔为谏官,相当于现在中央监察总局局长或中纪委书记。
“谏官虽卑,与宰相等。
”官小却责任重大,可见谏官之位非常重要。
欧阳修对范仲淹这样的一位在士林中享有崇高美誉的才德之士被提拔为谏官,感到由衷地高兴,于是,写下这封信向他表示祝贺。
范仲淹读罢欧阳修的来信,非常高兴,两人从此书信来往不断,结为挚友,并被反对派讥为“朋党”。
但范仲淹并没有据此关系提拔欧阳修,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1),身为陕西都转运使的范仲淹也只举欧阳修“充经略掌书记”,聘请他做一个撰写军中公文的书吏而已,欧阳修立即以母亲病重为由婉言谢绝。
欧阳修虽然没有得到范仲淹的推荐和重用,但欧阳修却十分敬重范仲淹,工作上与范仲淹相唱和。
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
欧阳修的小故事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通用12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关于欧阳修的小故事,欢迎大家参考阅读!欧阳修的小故事篇1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自号醉翁、六一居士,吉水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少年时代的欧阳修家贫如洗,为觅生计和求学,四处奔波。
十二岁那年的一天,他身背书囊,匆匆行至襄阳城下,见城门已关,抬头望见城头有一个老兵把守,便拱手施礼道:“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好吗?”老兵问:“城下何人?为何现在进城?”欧阳修答道:“读书人远道而来,进城求宿。
”老兵本不敢违例开城门,但听出是个很懂礼貌很有点口才的小学生,顿起爱怜之心,说道:“既是书生,我出一联,对得出,放你进城;对不出,明晨再进。
”欧阳修答道:“遵命。
”老兵念道:“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
”欧阳修一听这上联,看似随便说出,其实叠字连用,暗藏机巧,便接上说:“出对子容易,对对子难啊,请先生先对吧。
”老兵大声道:“我是要你对的!”欧阳修笑道:“学生已经对过了。
”老兵一想,恍然大悟,立即下城楼开了城门。
讲到这里,也许少年朋友们会问:“对联讲究的是字数相等,既然上联十一个字,下联怎么是十六个字呢?”其实,这幅对联是:开关早关关迟放过客过关,出对易对对难请先生先对。
欧阳修的小故事篇2寒假里偶尔读到一篇《欧阳修的故事》,深有感触。
故事主要内容讲的是:有个人爱写诗,有一次与欧阳修同行,只是并不知道同路的就是欧阳修,他看到路边有一棵枯树,于是念念有词来了两句:“远远一枯树,两个树枝桠。
”显然,这两句诗既无生命,也无色彩。
但欧阳修听了并不嘲笑,而是笑眯眯地告诉他说:“你如果再加两句,这诗保证漂亮!”这个人听了也就绞尽脑汁地想,欧阳修见他想得挺苦,知道他已渐有所悟,也就加了两句给他听:“春来苔是叶,冬主雪作花。
欧阳修苦读
欧阳修苦读是中国古代勤学励志的典故之一。
讲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散文家、词人欧阳修在“四岁而孤,家贫无资”的环境下,从小至大,“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的勤学故事。
可见逆境是人生的一笔财富,“惟读书是务”的精神也值得学习。
所以要刻苦学习,报效祖国,所以警示后人要加强学习。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dí)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lǘ)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天圣进士。
仁宗时,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英宗,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
卒谥文忠。
其于政治和文学方面都主张革新,既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又喜奖掖后进,苏轼父子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创作实绩亦灿然可观,诗、词、散文均为一时之冠。
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散文近似,重气势而能流畅自然;其词深婉清丽,承袭南唐余风。
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仁宗天圣八年(1030)中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编修崇文总目,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
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疏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欧阳修的故事
欧阳修的故事•相关推荐欧阳修的故事(通用12篇)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欧阳修的故事(通用12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欧阳修的故事篇1提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许多人会首先想到千古传诵的《醉翁亭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那种幽美山景,那份潇洒坦然,皆让人心向往之。
其实,欧阳修不仅是北宋诗文运动的领袖,而且是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曾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身居高位。
他忧国忧民,对有真才实学的后辈竭力推荐,使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张载、程颢等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
他重视传承清廉自守的家风,还写下名篇《诲学说》,教诲后代及世人要勤学上进,做有用之才。
寡母“画荻”自幼苦读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23岁的欧阳修中进士,次年即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
欧阳修在洛阳“守”了3年,迈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欧阳修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其父亲欧阳观也曾在绵州(今四川绵阳)任推官,主管刑狱。
欧阳修出生于绵阳,可他4岁时,父亲便患重病去世了。
欧阳观为官清正廉洁,没什么积蓄,欧阳修的母亲郑氏只得带着欧阳修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富裕,好在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池塘边长的荻(dí)草秆当笔,铺沙当纸,教欧阳修写字,直到写对、写工整为止。
这便是慈母教子典故“画荻课子”的由来。
欧阳修后来在为父母所作墓表(祭文)《泷冈阡表》中,记述了幼时母亲的诸多教导。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垅之植……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有待于汝也。
”“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
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郑氏常用欧阳观生前的言行教育儿子,要求他清廉自守,奉养长辈不一定要衣食丰厚,重要的是要孝顺,待人处事则要敦厚仁爱。
千年科举第一榜欧阳修的科举之路有多坎坷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死后谥号文忠,累赠太师、楚国公。
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1007年8月1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他的父亲叫欧阳观,是一个小吏。
任绵州军事推官,已经56岁了。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父亲去世。
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可谓坎坷。
天圣元年(1023年)和天圣四年(1026年)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
天圣七年(1029年)春天,由胥偃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
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
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到时候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才19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
一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说:“我穿状元袍子啦!”没想到,殿试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状元。
历史人物欧阳修的简介
历史人物欧阳修的简介说道欧阳修是哪个朝代的,可能有人会与一瞬间的恍惚,因为当时的证据比较乱,朝代更迭比较快。
根据历史记载诗人欧阳修是北宋时期特别重要的一位政治领导家。
从古至今,所有的历史国家中,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不一样的。
大家也都知道,宋朝分为两部分,历代的王朝中,元朝被颠覆后,起先开始有的朝代是北宋,后来继北宋也没有之后,才到了南宋。
北宋时期的人,非常的不擅长武力,属于弱势群体,所以北宋在诸多的战役中,被敌军战败过很多次,最后侵略者还逼迫北宋签订过许多不公平的定义与条款。
呃欧阳修作为文臣,不能在战事上报效国家,政治上就非常的尽心力,可是却被小人迫害,被贬至他乡。
被贬的欧阳修开始寄情于山水,将自己的郁结托付在青山绿水中,仍旧是一副洒脱的模样,可以说他虽然爱国,也想要报效国家,可是他却没有因为这样就消极下去,反而在被贬过程中和当地农民互相学习,体察民情,再度被启用之后,也不骄不躁,只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说是非常乐观的一个人。
作为北宋时期的政治家,也就只有他这种心态才能好好的渡过。
通过狄青的死的透析,可以看出一代文人也有不足之处,所以欧阳修只能称为有大家风范,却无圣人之风,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狄青欧阳修。
狄青,出生于1008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大将,他深得宋朝皇帝的信任和重用。
他从小家里非常贫穷,就选择当兵建功创富贵。
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颇有谋略,吕建奇功。
他打仗时带着铜面具,敌寇见到他都闻风逃跑。
他与当时在朝的韩琪等大臣的.关系都很好,也都得到过他们的提拔,可谓是顺风顺水。
不过后期他的仕途却来了个大转弯,他被外放异乡且抑郁而死。
狄青是由于被弹劾才被流放的,原本都已经到了可以与宰相平起平坐的时候,可是突然遭到变故,因此抑郁而终。
他不是被别人弹劾的,是被欧阳修弹劾的,所以狄青的忠实粉丝会因此怪欧阳修不该趋炎附势。
因为那个时候朝廷所有的文官都对狄青的意见很大,认为他太狂妄了,竟然还因为满大水而住到佛殿里。
欧阳修被贬后的人生态度
欧阳修被贬后的人生态度欧阳修,中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被贬后的人生态度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欧阳修作为一个杰出的文化人物,曾担任过朝廷要职,屡次为国家立下赫赫战功。
然而,由于与权贵之间的争斗,他遭到贬斥,被流放到偏远的地方。
面对这样的改变,许多人可能会选择沉沦、绝望,但是欧阳修却以一种非凡的姿态来面对。
首先,欧阳修没有陷入消极情绪中。
流放之后,他并没有一蹶不振,反而积极调整自己的态度,投身于学问研究。
他抓住了机会,深入研究文学、历史等领域,钻研学问,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
他并没有沉湎于过去的荣光,而是选择把握眼前的机遇,不断地努力追求进步。
其次,欧阳修保持了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
他在流放的地方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反而以阳光的心态面对生活。
他善于倾听他人,与当地的文人交流互动,寻找人生的乐趣。
他以笔为伴,书写他的心情,抒发他的思考,将流放之地变成了他的文化沃土。
正是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使他在逆境中继续发光发热。
最后,欧阳修始终保持了对社会的关怀和贡献。
尽管被贬到偏远之地,他仍然津津乐道于教育和公益事业。
他积极倡导办学教育,关注民生福祉,为流离失所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他不仅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和才干,还积极回馈社会,为他人谋福利。
欧阳修被贬后的人生态度告诉我们,面对逆境和挫折,我们应该勇敢面对,不气馁、不放弃;应保持乐观的心态,正视现实,用积极的心态去迎接生活;更应该时刻关注社会,关心他人,用自己的才智和能力去回报社会。
当我们遇到困难时,可以借鉴欧阳修的人生态度,相信我们也能越过山丘,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欧阳修为什么被贬
欧阳修为什么被贬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上书分辩,因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欧阳修为什么被贬,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教材有欧阳修一篇著名的《醉翁亭记》,那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所做的名篇。
那么,欧阳修为什么会被贬滁州呢?大多数的资料显示,欧阳修之被贬和“庆历新政”有关。
庆历五年(1045年)春天,推行新政的改革派范仲淹、韩琦、富弼、杜衍相继因“党论”离开朝廷。
当时三十九岁的欧阳修认为自己应该“忘身报国”,上书《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他们辩护。
没多久,即被贬出朝廷。
其实,多数资料处于“为尊者讳”,并没有提及当时欧阳修被贬的直接原因:“盗甥”案。
1045年8月,欧阳修北边滁州,宋仁宗发布的贬谪诏令是这样写的:“(欧阳某)不能淑慎以远罪辜,知(张氏)出非己族,而鞠于私门;知女有室归,而纳之群从。
”可见,至少,在名义上,欧阳修之被贬与政敌打击无关。
那么,欧阳修“盗甥”是怎么回事呢?所谓“盗甥”,就是作为舅父的欧阳修和外甥女发生不正当关系。
史上是这样的:欧阳修的妹妹嫁给张龟年,这个女儿是张龟年前妻所生,张早死,欧阳氏携继女居住在兄长家,后来这个孤女张氏嫁给了欧阳修的堂侄欧阳晟,却与欧阳晟的家仆陈谏私通。
由开封府进行审理。
张氏为了开脱自己,反咬舅父一口,说未嫁时就与欧阳修有私情。
这件事一直闹到朝中,欧阳修上疏为自己辩护,说他妹妹携孤女来投奔自己的时候,张氏才十岁。
本来事至此夲可结束,连当朝皇帝都不以为然,而中书舍人钱勰素来跟欧阳修有仇隙,这时举出欧阳修所作的一首《望江南》词为证: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嫩不胜吟。
留取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
何况到如今。
说“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
”这话很毒,七八岁的外甥女刚来他家时,欧阳修就“相见已留心”,不正好是张氏所说婚前,即与舅父有私情吗?可我们不禁要问,张氏是因和家仆陈谏私通被抓,凭常理讲,肯定要想办法为自己开脱此事,为什么,没事找事,在多供出自己的有一件丑事呢?这里有没有因政治目的,开封府有逼供、诱供之嫌呢?完全有可能,因为“庆历新政”为何一年多即告夭折,就是因为触动了当朝太多的“既得利益集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宋八大家欧阳修被贬的故事
欧阳修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那么欧阳修被贬是怎么回事?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欧阳修被贬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欧阳修被贬的故事通过他的诗句被后人深深地记住,表达了一代诗人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的心情,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欧阳修被贬。
欧阳修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仕途并不一帆风顺。
他三次被贬,但是三次都顽强的度过。
他非常赏识范仲淹的才学和政治观点,主动写信与其交流。
而范仲淹看到他的书信后便有惺惺相惜之感,此后两人便一直保持书信往来。
官场人多耳杂,他们互相通信的事情被大家看在眼里。
后来范仲淹升官被重用,大家都认为欧阳修会因此平步青云。
可是范仲淹并没有提拔过欧阳修,只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提拔他做很小的官都被欧阳修推辞了。
可见,他们之间是真的英雄所见略同,并不是想攀关系。
第一次被贬是由于范仲淹直言宰相任用亲信,然而遭到宰相的反诬,结果范仲淹被贬到边疆。
他因为支持范仲淹也被贬,凑巧的是他的叔父去世,他承受被贬的不幸的同时,还要面对叔父死去的消息。
后来经过5个月的艰苦水路,终于赶到夷陵,而这个贫瘠之地却让他变得更加顽强。
第二次被贬是由于支持范仲淹的新政,当范倒台被贬的时候,欧阳修也没有躲过这次被其他人弹劾的机会,他被贬到了滁州。
滁州是个风景秀丽的地方,不过他没有过多的与当地的商贾来往,反而是致力于开拓旅游的发展。
似乎他的命中就有三次被贬之事,皇帝去世所有官员都得穿朴素的丧服,他因为一时疏忽穿了紫色的衣服而再次被贬。
假如欧阳修没有这三次被贬,也不会看出他坚毅和正直的为官之风,他的这种行为使我们对他的印象更加深刻。
欧阳修的故事欧阳修,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豪,生性喜欢喝酒,因此自号醉翁。
他的表字是永叔,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文章登北宋文坛巅峰。
他为人正直,学生众多,其中不乏王安石这种文坛政坛都非常了得的人。
鉴于他在文学上突出的成就,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历史上关于欧阳修的故事不少,其中还是关于文学方面的比较多,也比较出名。
有故事说他是第一个向民间歌女学习的大家,民间诗歌许多都非常平易近人,自从欧阳修诚心学习之后,他的诗词文章多了简明,非常平易近人。
欧阳修作为一个文学巨匠,自然是离不开不断的学习的,他不仅向民间歌女,还听得进樵夫的建议。
欧阳修所写的著名的《醉翁亭记》就是经过一个过路的樵夫建议之后修改的,可以说,欧阳修在文坛的成就离不开他平易近人的品性。
他除了在文学方面听得进意见之外,他还喜欢琢磨文字。
说到对文字的琢磨,最有名的就是文学严谨。
他有一次帮一个朋友写一篇文章,写完了,也
有人送走了。
欧阳修回头细想,琢磨不对,就快马策鞭将文章追了回来,只为在一句之中加上一个而字,可见他严谨的态度。
欧阳修的很多故事都可以体现出的他的性情,也可以反映出欧阳修对文学的态度,学习上孜孜不倦、虚心求教,写作上严谨认真,积极向上。
欧阳修勤学的故事欧阳修是我国古代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他自己开创了一代文风,对宋朝整体的文学提高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他还写了一本《欧阳修全集附录》,其中《欧阳修勤学》就是一段关于欧阳修年少时认真、刻苦学习的故事,这段文言文的大意如下:在欧阳修刚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去世了,然而由于他们家的家境并不富裕,因此没有钱供他上学,他的母亲是受过教育的,知道一定要让他学点知识,于是就用芦苇杆之类的木棍在地上写写画画,欧阳修小的时候就是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认字、写字的。
他母亲还让他背诵了很多古人写的文章,好让他能够学习怎么作诗。
等到他年纪稍微大一些之后,家里因为实在是没有钱让他继续看书了,他就去同村相对富裕一点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的时候还会趁机把书里的内容抄写下来,好让自己能够随时再看。
但是很多时候都是书还没有抄完,他就已经可以将这本书背下来了。
甚至还会因为沉迷于读书,连饭都会忘了吃,满脑子想的都是读书。
因为有了这样的刻苦和努力,他小的时候作出来的诗和写出来的字,就已经和成年人的水平差不多了。
从这个故事就可以看出,虽然欧阳修小的时候没有钱上学,识字也是通过母亲在地上写字才会的,但是凭借着他的刻苦、努力,和在
学习上的勤奋态度,终于成为了宋朝的一代文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