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戴震难师》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戴震难师》教学案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七年级语文《戴震难师》教学案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

七年级语文《戴震难师》教学案例-七年级语文教学案例1500字【教学目标】1.了解戴震师道思想。

2.感受古代尊师重道的风尚。

3.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4.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戴震师道思想。

2.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师道的理解。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让学生感受尊师重道的风尚。

【教学准备】1.复制戴震传记。

2.准备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导入】1.教师挂图,用简短、形象的语言解释“戴震难师”四个字的意思。

2.向学生介绍戴震,并简单介绍他的师道思想。

【展示】1.向学生展示戴震的传记,并复制发给学生。

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仔细阅读。

2.学生课前预习了解戴震的师道思想。

3.学生展示自己对戴震的理解,通过朗读自己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一段文字。

【引导】1.学生展示完后,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评论,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

2.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古代尊师重道的风尚,并请学生从文字中寻找具体例子。

【分享】1.教师请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在阅读戴震传记时获得的启示。

2.每个小组的代表需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能用具体的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

【总结】1.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总结出师道的核心意义。

2.通过学生分享的例子,引导学生寻找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之相似的事情。

【拓展】1.教师介绍现代师道思想,并引导学生对比现代和古代的师道思想。

2.学生可以在课后了解现代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事迹,并向班级分享。

【巩固】1.教师出示学生手册,让学生写下对课堂的总结感想和学到的知识。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并写下自己对师道的理解。

【作业】1.学生将手册带回家,阅读相关材料,按要求写一篇关于“师道”的文章。

2.每个学生都需要参与小组的分享。

【教学反思】本课通过让学生去了解戴震的师道思想和古代尊师重道的风尚,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小组分享和书面作业,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戴震难师 教案

戴震难师 教案

戴震难师教案教案标题:戴震难师教学目标:1. 了解戴震的生平和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 分析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2. 戴震面对困难的态度和处理方式;3. 分析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 理解戴震的教育思想和他在教育领域的贡献;2. 分析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教学难点:1. 分析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2.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讲授法:通过讲解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分析;3.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4. 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戴震的生平和教育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15分钟):- 讲解戴震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

3. 讨论(15分钟):- 分组讨论戴震的教育成就和对后世的影响,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汇报。

4. 合作学习(20分钟):- 小组内合作完成相关任务,如设计一个以戴震为主题的海报或PPT,展示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成就。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戴震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教学资源:1. 戴震相关的书籍和文章;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所需的纸张、笔等。

评价方式:1. 学生小组的讨论和汇报表现;2. 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如海报或PPT的设计和展示。

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教育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戴震的教育思想和成就;2. 组织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撰写一篇关于戴震的教育论文。

《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戴震难师》学案一、课题:《戴震难师》二、课型:新授课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感悟戴震的精神。

四、学习方法1、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学习过程环节一课前练兵,初步感知1、结合资料库相关知识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以情带声。

②“不动笔墨不读书”,注意圈点、勾画、批注。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戴震难师()蕴蓄()数千言()几二千年()4、温故知新,解释词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吾日三省吾身()知之为知之()然数年恒不一见()先生是年乃能言()日数千言不肯休()为曾子之意()5、释词译句。

⑴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译文:⑵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译文:⑶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译文:⑷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译文:环节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环节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读不准的词句。

2、指名朗读【听读指导】听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断句。

3、齐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环节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在注释帮助下,学生自主解读文章的意思,找出困惑和疑难。

2、携带问题,分组讨论。

3、各组提出问题,全班互助。

4、指名串译,理解课文。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2012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word教案

2012版语文版语文七上《戴震难师》word教案

戴震难师⑴【原文】先生⑵是年⑶乃⑷能言⑸,盖⑹聪明蕴蓄⑺者久矣。

就傅⑻读书,过目成诵⑼,日数千言⑽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⑾,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⑿师:“此何以⒀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⒁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⒂记之?”师应⒃之曰:“此朱文公⒄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⒅几何⒆时矣?”曰:“几⒇二千年矣。

”“然则(21)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22)应,曰:“此非常儿也(23)。

”【注解】(1)本文选自《戴东原先生年谱》,这是一部按年月记载戴震生平事迹的书籍,题目是编者加的。

人物介绍见“资料库”。

(2)先生:老师,这里指戴震。

(3)是年:这里指1733年,这年戴震十岁。

(4)乃:才。

(5)言:说话。

(6)盖:大概,这里指推测。

(7)蕴蓄:蕴藏,积蓄。

(8)就傅:跟随老师。

就,靠近。

(9)过目成诵:看一遍就能背下来。

(10)言:字。

(11)《大学章句》:南宋朱熹为《礼记·大学》作的注释书,是明清两代科举考试的官方教科书。

(12)塾:私塾,指自家内设的学校。

(13)何以:以何,凭什么。

(14)述:记述。

(15)门人:学生。

(16)应:回答。

(17)朱文公:即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字元晦,号晦庵。

见“资料库”。

(18)相去:相隔。

去,距离。

(19)几何:多少。

(20)几:差不多。

(21)然则:既然这样,那么……(22)无以:无法,没有什么可以拿来……(23)此非常儿也:这不是一个平常的孩子。

《戴震难师》学案一、课题:《戴震难师》二、课型:新授课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感悟戴震的精神。

四、学习方法1、熟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学习过程环节一课前练兵,初步感知1、结合资料库相关知识了解作者。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①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朗读时,要读准字音,读准节奏,以情带声。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年级(册):七年级上册课题:28、《古文二则》之《戴震难师》学校:巍山县文华中学授课教师:冯连秀二○一二年十月《戴震难师》教学设计巍山县文华中学:冯连秀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有关段玉裁、戴震、朱熹的生平事迹;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二)技能目标:1、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简练生动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通过个性鲜明的人物对话描写、侧面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描写方法。

(三)情感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意,学习戴震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敢于质疑的精神;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引导学生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字词。

2、品析生动简练的对话描写,深入挖掘戴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品析戴震和“塾师”两个人物形象;2、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敢于质疑的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四、【设计意图】《戴震难师》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

在认真研读了新课标有关要求和说明之后,我认识到文言文教学的重点不在于考查学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应立足于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原文,并通过对原文的记诵积累考察其语感能力。

在设计这堂课的时候,我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感知——探究——反思——延伸为主线的学习法,以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

学生能做的事教师尽量不包办、不代办;以朗读为主线,以运用为旨归,构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力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得到较为充分的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五、【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搜集人物资料和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故事;教师: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引用名言,导入新课“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戴震,清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思想家。

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戴震难师》优秀的教学设计以供大家学习。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积累一些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如:是、乃、盖、就、以、而等词的用法。

为自学文言文打下基础。

②过程与方法:熟练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形成阅读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学会探究。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a.培养问题意识以及主动探究问题的习惯。

b.学会尊重和宽容。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积累和掌握一些常用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勤思好学,勇于发问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设计:反复阅读,感知课文;运用积累,借助注释,自主解读,找出问题;带着问题。

合作探究;联系生活,辩思利害。

激趣导入:(不喊“上课”)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此时此刻,我心潮澎湃,因为我又“回家”了。

走入学校的大门,目睹这熟悉的美丽的校园;步进教室,踏上讲台,看到干净整洁的教室、热情友好的同学,一切都是如此的亲切,都是让我激动不已。

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娘家人”热情与善良、聪明且好学的品格而骄傲。

今天,是个好日子,因为我不仅“回家”,还踏上了讲台,我要感谢同学们,也要感谢进修学校的陈老师给我安排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再次寻回了昨天的美丽。

谢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文言文——清代语言学家、经学家,段玉裁叙写的,关于他的老师的一则故事《戴震难师》(板书)。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178页,先看注释①,了解一下戴震先生(请一学生看注释①介绍戴震——戴震,清代著名思想家、语言学家……)。

是的,戴震,是清代著名的考据学家、自然科学家、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

他精治考据、训诂和音韵,深究天文、地理、数学和水利,还开创了乾嘉朴学中的皖派经学,并由经学考据转而研究儒家义理,深入批判了程朱理学,重新阐发了儒学本旨,因此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

那么,戴震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造诣,在早年——学习阶段,他是怎样探知求学的呢。

初一语文28古文二则教案

初一语文28古文二则教案

初一语文28古文二则教案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疑难解析】戴震难师“学问学问,既学又问;只学不问,并非学问。

”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老师,缺乏怀疑精神,那么永远不会获得真正的知识。

一个成功的学者决不墨守前人的旧说,而是有所怀疑,有所创造。

孟子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不是该学一学戴震的怀疑精神呢?【重点品析】.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怎样表现他这一品质的?蔡勉旃为人“重诺责,敦风义”,课文是用他坚持把亡友寄放在他这里的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的事例表现出来的。

寄放而不索凭证,说明了亡友生前对蔡勉旃的信任,坚持把一千两白银还给亡友之子,说明了蔡勉旃的“重诺责、敦风义。

”亡友之子“愕然不受”,认为“寄千金而无券”是不可想像的,更突出了蔡勉旃品质高尚。

2.《戴震难师》表现了少年戴震的什么精神?《戴震难师》一文表现了少年戴震善于质疑和敢于质疑的精神。

3.《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甲生:“券在心,不在纸”是说信守诺言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诚心守诺言就会表现在行为上,不诚心就是写在纸上捏在手里也无用。

乙生:我赞成这种做法。

作为真正的知己当然应以信任为基础,多少人对朋友以性命相托。

何况只是“寄人千金”,试想,如果缺乏信任,互相防范,彼此猜忌,这样的朋友还是朋友吗?丙生:我不赞成这种做法。

我们对朋友应予以信任,但这种信任应有一个度。

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即使是生死相交的朋友,时过境迁,也难免会发生变化。

为了金钱夫妻反目、父子成仇的事例还少吗?丁生:我赞成丙的观点。

在当代法制社会,还是“立券”为好,以免产生纠纷,凭据在手也可避免邪念的产生。

【文言知识】(1)通假字义亡何(通“无”,没有)(2)词类活用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高中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戴震难师》学案及答案《戴震难师》学案一、话题:“戴震难学”二、课型:新授课三、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2.了解戴震的精神。

四、学习方法1.通过反复阅读,熟悉课文,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学生自主疏通文意,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

五、学习过程环节一课前练兵,初步感知1.了解作者对数据库的相关知识。

2、朗读课文。

[温馨提示]①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

大声朗读时,你应该准确地朗读单词和声音,准确地朗读节奏,带着感情朗读声音。

② 不要移动笔墨,不要阅读,注意圆圈、轮廓和注释。

3、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戴振南老师()包含()千言万语()千年()4、温故知新,解释词义。

因为它指的是事物和诗歌,所以我将()每天检查我的身体三次()知道它就像知道它一样()然数年恒不一见()先生,这是一个可以说()天,数千个单词的年份。

这是曾子拒绝休息的意图()5、释词译句。

(1)先生年事已高,但他会说话。

智慧而包容的人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译文:(2)大师读书并在读完后背诵。

他每天拒绝休息数千个字。

译文:(3)为什么这被称为孔子的话,孔子曾经说过?译文:(4)但是朱文公为什么知道呢?译文:链接二:创造情境,介绍新课程环节三读通课文,整体感知1.自己阅读课文,并标出不能阅读的单词和句子。

2、指名朗读【听读指导】听读过程中注意标注字音和断句。

3.一起读课文,读正确的发音和节奏。

环节四再读课文,疏通文意1.在注释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独立解释文章的意思,并找出困惑和困难。

2、携带问题,分组讨论。

3.每组提问,全班同学互相帮助。

4、指名串译,理解课文。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

语文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

古文二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探究故事内涵。

2、过程与方法:自学理解积累,合作探究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重点难点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探究故事内涵,丰富情感体验,收获人生启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故事导入(诚信小故事)二、自学体验——走进文本自主学习,完成导学案“自学体验一”1、顺畅朗读课文1)明字音蔡勉旃( zhān )蔡璘( lín )重诺责( nuò)敦风义( dūn )不立券( quàn )亡何( wú)愕然(â)卒辇而致之( niǎn )2)知节奏a.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b. 蔡/召其子至c.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d. 且/父未尝语我也e.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f. 卒/辇而致之2、积累文言词汇一词多义亡: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死亡)亡何(同“无”,不久)其人亡(死)词类活用重诺责(重:形作动,重视)卒辇而致之(辇:名作动,用车子运)且父未尝语我也(语:名作动,告诉)重点虚词之:以千金寄之(代蔡勉旃)归之(代千金)卒辇而致之(代友人之子)而: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表转折,却)而翁知我(你,你的)卒辇而致之(表修饰)以:以千金寄之(把)其:其人亡(那)蔡召其子至(代他的)3、译述重点语句1)重诺责,敦风义。

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4)且父未尝语我也。

5)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6)卒辇而致之。

三、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概说故事2、评说人物以“蔡勉旃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可以从__________(哪句话)看出来”的句式说话。

3、领悟内涵(重诺守信)四、延伸拓展——跳出文本《蔡勉旃坚还亡友财》一文中,“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你赞成不赞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这种做法?说说理由。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学案例)28、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教学课时二课时参与教师授课班级教学方法讨论品味知识目标:掌握文言词语。

背诵课文过程目标;分析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遵守诺言和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教学难点:部分文言词语。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关于诚信的名言:①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②有诚故信,无私故威。

——(宋)张载③至诚则金石开。

——恽代英④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⑤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⑥ 仁慈和诚实,不仅提高了人的品格,也升高了国家的国格。

——(美)华盛顿 ⒉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师: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二、正课:⒈文言知识——(1)通假字义:亡何(通“无”,没有)(2)词类活用——①重责诺(形容词作动词,重视。

)。

②且父未尝语我(名词用作动词,告诉。

)③卒辇而致之(名词作动词,用车子装运。

)④乃能言(名词作动词,说话。

)2、作者简介:见课文三、分析理解,感知课文:⒈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⒉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⒊提问学生:请同学阅读第三遍。

并思考,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四、解析课文—⒈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重诺责,敦风义)⒉提问学生: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戴震难师》教学设计 语文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8课《戴震难师》教学设计语文版原文: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

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

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

”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

”“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

”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弄懂文意,能够归纳出学习简短文言文的方法。

2、弄懂故事蕴含的道理导入:大家在小学的时候学过简短的文言文,到了初中已学习了一个单元的文言文了,我想请问同学们,现在拿到一篇从未学过的文言文,你会怎么去学习呢?预设:读准字音,弄懂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师:比阅读现代文多了一步,弄懂翻译。

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在一个“读”字,那今天老师就介绍一种文言文的学习方法,文言文的“五读”法。

那什么是文言文的“五读法”呢?请看屏幕。

屏显:读准——读顺——读懂——读熟——读化读准指的是读准字音,读顺指的是读准节奏,读懂指的是弄懂全文翻译,读熟指的是能够积累背诵,读化指的是能够把文言知识进行迁移。

解释五读法。

让我们在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智慧,在读中领悟文意,在读中积累语汇,在读中质疑思辨,在读中陶冶情操。

下面就让我们以“五读法”来挑战一篇短小的文言文《戴震难师》。

师: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戴震和段玉裁。

生介绍。

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示范,听的时候请大家注意个别多音字的读音,还有句子的节奏。

师配音朗读。

刚才听了老师的范读,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一个环节屏显:来到录音棚初级挑战——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预设:学生自由读课文(2分钟)师:有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读一下,其他的同学认真听他朗读,看他读得怎么样?听完后要起来评价一下。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通用3篇)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通用3篇)

《戴震难师》教学设计(通用3篇)《戴震难师》篇1初一年级语文导学案【教材信息】课题: 28、《古文二则》课型课时总课时【教师信息】主备人:实施人:实施时间【学生信息】班级:姓名:所属小组编号学习日期____【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并能复述两个小故事。

2.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3.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重点:翻译课文,积累文言知识。

难点:理解文意,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一课时预习内容:《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课外知识补充关于诚信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论语•学而》至诚则金石开——恽代英有诚故信,无私故威——(宋)张载肯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谎话。

——陶行知信用如镜,一有裂痕,难以复原。

——(瑞士)亚美路走近文本本文选自《清稗类钞•敬信》。

《清稗类钞》是一套笔记集,总共四十八册,分时令、地理、外交、风俗、工艺、文学等九十二类,约一万三千五百余条。

采录数百种清人笔记,并参考报章记载而成。

内容范围广泛,检索便利,但选录颇为芜杂。

自主学习,把握内容1、自读课文,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给不认识的字词注上拼音。

2、大声朗读课文,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根据课文注解和工具书尝试解释每个字的意思,并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每句的意思表达出来,把自己认为是重点的或者自己不明白的内容补充在后面的横线处,以便在展示的时候写在黑板上。

别忘了把你的学习成果在小组和大家分享。

第二课时一、检查预习。

1、读文正音旃璘亡何敦立券辇2、朗读指导,画出下列各句的停顿。

(1)有友某以千金寄之。

(2)蔡召其子至。

(3)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4)且父未尝语我也。

(5)卒辇而致之。

3、解释文言字词亡友:敦风义:千金:寄之:立券:致之:亡何:未尝语我: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二、深沉感悟,剖析重点文言句。

1.文章从哪两个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2.文章题目是“蔡勉旃坚还亡友财”,哪里体现了“坚”字?3.蔡勉旃召友人之子,准备将银子还给他时,友人之子“愕然不受”。

七年级上戴震难师教案

七年级上戴震难师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戴震的生平事迹,认识戴震为中华民族崛起做出的贡献。

2.掌握戴震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3.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学习戴震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主要思想和理论。

2.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猜测与戴震有关的人物。

2.呈现一:展示戴震的照片,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事迹。

a.戴震(1736-1804),字希孟,号五峰老人,江苏吴县人。

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

他早年在江宁府学习,后赴北京考入国子监。

b.戴震在政治上,曾任著名的乡试主考官,官至二级封衔。

但他一生都没有真正的得到实权,是个典型的“师表”人物。

c.戴震一生都致力于教育,主张教育要实用,反对儒家的形式主义。

他提出“以实用教育为本”,主张师生之间要平等相待。

d.戴震还对社会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主张保护劳动人民的权益,积极推崇辅仁思想。

3.呈现二:介绍戴震的主要思想和理论。

a.戴震主张“以实用教育为本”,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而不仅仅是纸上谈兵。

b.戴震主张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他认为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僵化,不能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c.戴震还提出了辅仁思想,“辅仁”即辅佐君主,以道德教育为重。

他认为只有君主能够创立一种符合道义的政治秩序,才能够使社会安定和谐。

4.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戴震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5.组织学生进行汇报: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介绍他们的讨论成果。

6.思考提问:通过一些问题和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a.你认为戴震的教育思想对现代教育还有所借鉴吗?b.戴震的思想能够在今天的社会中应用吗?c.戴震的辅仁思想对今天的社会还有影响吗?7.总结:简要总结戴震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思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他为中华民族崛起做出的贡献。

8.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戴震的作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再次总结戴震的主要思想和理论,并加以评价。

28、戴震难师说课稿

28、戴震难师说课稿

28、《戴震难师》说课稿一、说教材第七单元属文言文单元,包括《卖油翁》、《三峡》、《古文二则》及《陌上桑》、《诗五首》两篇诗歌,这些文章篇幅短小,文字浅显,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故事所涉及的人物年龄还与学生相仿,学生较爱读。

这些诗文的选读旨在帮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戴震难师》选自《古文二则》,写了戴震读私塾时难住老师的故事。

学习本文,重在学习戴震大胆质疑的精神,凡事都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从,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本文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二、说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戴震及段玉裁的生平、业绩。

2)掌握文言词汇:塾、是、蕴蓄、言、述、去、几、非常。

2、能力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课文,了解大意。

2)能复述课文内容。

3)通过讨论,理解文章主题。

3、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引导,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创新精神。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发言、比较,提倡大胆质疑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由于本文是文言文,在理解上有一定难度,所以我把“结合注释、疏通课文,掌握大意”作为教学重点,这是理解课文的基础。

戴震所提出的问题,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所提问题很幼稚,我们学生就能解释。

但一个儿童不理解,能提出这样问题,很具有质疑、探索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这一点是学生理解的难度。

四、说教法本课力求体现新课标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精神,采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结合注释通过小组讨论,弄懂课文大意,让学生在阅读讨论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精神,理解课文主题,并发展学生思维,拓展阅读领域。

五、说学法为了体现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学习、自由讨论,理解文章主旨;通过辐射阅读,深入体会“大胆质疑”的重要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六、说设计1、激思导入:期中考试后,针对学生成绩不理想,希望认真学好,提高成绩的美好愿望出发,向学生提问以下问题:①你认为提高成绩的最好方法是什么?②你将如何做下去?通过发问激发学生思维,积极发言,从而导入《戴震难师》的学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戴震难师》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8课《戴震难师》教案 语文版

第28课《戴震难师》1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能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3.联系现实,学习戴震勤于思考、积极质疑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对文言文已有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够依据课下注释、资料及工具书自学,掌握文中字词,能够理解文章大意。

但是仍需要教师指导、点拨重点3重点难点重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重难点:能复述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活动1同学们好,请坐。

孟子曾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如果求学只一味相信书本,相信权威,缺乏怀疑精神,那就永远不可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而我国的清代思想家戴震,学习的时候就怀疑已有的定论,敢于质疑,最终成为著名的思想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幼时的戴震读书时是如何向老师质疑的。

请同学们先读一读课下注释1关于戴震和段玉裁的介绍。

(板书:戴震难师段玉裁)活动2【讲授】活动2作者介绍段玉裁,字若膺(yīng),号懋(mào)堂,江苏金坛人。

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早年跟随戴震研读经文朴学,成为乾嘉学派的重要学者。

代表作为《〈说文解字〉注》。

戴震,字东原,安徽休宁人。

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

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

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gǔ)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

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究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疏通文意。

2.能概括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中心思想,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

3.联系现实,学习戴震勤于思考、积极质疑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展示预习成果,找一组同学读字词。

2.再次朗读课文,注意停顿和节奏,展示预习成果,找一人读,并请同学评价。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

总结:教师总结两篇古文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汇报人:
难点:理解古文中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 值观。
教学方法:朗读、讲解、讨论等。
教学手段:PPT、黑板等。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引导学生进入古文学习的情境。
朗读:学生朗读两篇古文,教师纠正读音和停顿。
讲解:教师讲解两篇古文的主题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古文中的思想内涵。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两篇古文的主题和内容,分享自己 的看法和理解。
汇报人:
目录
知识与技能:掌握古文基础知识,理解两篇古文的主题 和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诚信、尊重师长的道理。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戴震难师
重点:两篇古文的主题和内容,古文基础知识。

【K12学习】《戴震难师》学案设计

【K12学习】《戴震难师》学案设计

《戴震难师》学案设计
学习《戴震难师》
教学过程:
导入:
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一、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二、质疑
1、根据学生的情况,拟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三、理解
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
归纳:学习要敢于质疑,才能有新的理解新的发现,才能不断进步。

2、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四、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

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

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

凡是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戴震难师》教案
培养目标: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重要内容,体会用精练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2、让学生学会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3、感悟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策略:
1、熟读课文,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中逐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疏通文意,同学间讨论解释疑难,教师只作适当讲解。

3、每课时的教学方法分为四个板块:译读——质疑——理读——感悟。

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与文言文的诵读训练,又放飞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孟子曾经说过:“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可见一个人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不但要爱读书,读好书,还要善于读书,敢于质疑,只有这样,才能辨伪去妄,才能有所发现和创新。

我国清代的戴震就是不迷信书上已有的定论,敢于向权威挑战,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家、学者。

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时的戴震读书塾时是如何难倒老师的。

第一个教学板块:译读。

1、学生自由地大声读。

2、老师根据实际情况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体会朗读的节奏和语调
4、学生分角色再读,边读边对照注释,作好翻译的准备。

5、互译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质疑。

1、根据学生的情况,拟一些问题。

2、学生就自己觉得很难理解的问题问老师,老师进行解答。

第三个教学板块:理读。

(详细见课本)
1、作家作品;
2、一词多义;
3、古今词义区别较大的词
4、用法特别的词
5、省略句
6、做“难句翻译”类整理
第四个教学板块:悟读
1、从戴震难倒老师你得到什么启发?(同桌议论、发言)
2、要求列举自己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获得知识,懂得道理的事例。

3、学生齐读课文。

4、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用对话的形式,向我们讲述了戴震大胆质疑的故事。

人类的文明进程离不开大胆的质疑与创新。

数学家祖冲之敢于怀疑前人的陈腐学说,推翻错误结论,作出了计算圆周率、制定《大明历》等杰出贡献。

因此,我们在学习中就要有戴震这种质疑的精神。

凡是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避免盲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5、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