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一: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31.1百家争鸣名师制作优质作业
2016-2017学年人民版必修3 1.1 百家争鸣作业一、选择题1.李兆洛所著《骈体文钞》中载: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
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
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D.从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地位。
从材料中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相对来说比较混乱,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而有些权谋之徒却得到重用,因此D项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分封制崩溃,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儒生的处世哲学。
答案:D2.下图是故宫养心殿中雍正所书的“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的高要求。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解析:注意牌匾中的“仁”,这与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相一致。
故选B项。
答案:B3.孔子曾对鲁国大夫季氏越级用天子才能享用的8排64人规格的乐队在庭院奏乐舞蹈十分不满,因为按照西周规定,大夫只能使用32人的乐队。
这说明孔子政治思想中的“礼”是指()A.中央集权制度B.君主专制制度C.等级名分制度D.嫡长子继承制度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所追求的礼是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故选C项。
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C4.儒家文化特别重视祖先崇拜。
《礼记·祭法》中说:“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
”由此可知,儒家祖先崇拜体现的理念是()A.突出血缘关系B.重视个性特征C.强调建功立业D.关注地域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特征。
由材料“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可知,祭祀的对象是对历史发展做出各种贡献的人,体现出儒学强调建功立业、关注社会发展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 百家争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8课百家争鸣第8课百花怒放一、选择题1.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品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
以下属于老子思想的是()A.〝仁〞B.一切事物都有统一面,统一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C.主张革新,实行法治D.〝兼爱〞〝非攻〞2.以下言论出自孔子的()A.礼治思想B.〝暴政〞思想C.教育思想D.法治思想3.以下关于百花怒放局面出现的背景的描画,最准确的是()A.各个学派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主张B.一些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图改动C.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D.各国竞相革新,社会急剧变化4.儒家以为爱父母总要胜过爱其他人,爱是有差等的。
墨家那么不然,它坚持说爱他人和爱父母应当是同等的。
这说明墨家主张()A.〝仁〞B.〝暴政〞C.〝兼爱〞D.非攻5.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纷繁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构成了百花怒放的局面。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6.以下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表达了战国时期的哪家思想()A.儒家、道家B.法家、墨家C.儒家、墨家D.法家、道家7.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百花怒放的兴盛局面。
以下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墨子——〝兼爱〞〝非攻〞B.孟子——〝暴政〞C.荀子——〝礼治〞D.韩非——有为而治二、非选择题8.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绝后生动的时期,发生于这一时期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明发生了庞大的影响,他们的政治主张及治学方法,至今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依据所学知识,探求效果。
【探儒学之风】(1)以上是小明同窗制造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将字母局部所代表的内容完善起来。
(2)请你依照孔子的教育风范填写以下空白处。
①孔子以为,不论社会位置上下,贫贫贱贱,人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时机。
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百家争鸣人民版
课时作业1 百家争鸣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D.人的生命解析:“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反映了诸子百家虽主张各异但也有相同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百家争鸣都产生于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现实是各家思想形成的基础,因此选B项。
答案:B2.孔子家的马厩失火,孔子退朝回家,问人是否受伤,而不问马。
此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克己复礼C.仁者爱人 D.民贵君轻解析:孔子首先关心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的财产,反映的是他对他人的仁爱之心,故选C项。
答案:C3.李克强总理以“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九字陈述自己从政以来的情怀。
其中“民为本”语出《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下列各项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 A.“除井田,民得买卖”B.“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解析:本题材料“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以民为本的思想主张,C项是儒家孟子的思想主张,符合题目要求。
A项是商鞅变法的措施,B项是墨子的尚贤主张,D项是荀子的性恶论,都排除。
答案:C4.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中“仁”的特点和作用。
孔子主张“仁”,即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强调了个人道德修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荀子主张“仁义”“王道”,希望统治者以德服人,从而建立一个理想的礼乐文明社会,故选C项。
高中历史 1.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同步练习 新必修3
高二历史第一课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百家争鸣”反映了我国古代思想学术的活跃。
它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2.推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 D.社会大变革3.下列学者中,不属于儒家代表人物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苟子4.下列思想中,能体现孔子思想核心的是( )A.“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 B.“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 D.“克己复礼为仁。
”5.“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表现在 (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6.孟子被称为“亚圣”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B.提出“民贵君轻”C.把孔子的“仁”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D.他十分崇拜孔子,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7.苟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要变“恶"为“善”,使小人成为君子,使普通人成为圣人的办法是()①实行“仁政”②学习礼仪③加强法治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8.关于孟子、萄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思想之间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扬 B.完全违背了孔子的思想C.与孔子思想一脉相承,没有冲突 D.都是战国形势的产物9.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在今天仍然具有继承和发扬价值的是 ( )①“仁”的学说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③“有教无类”④“贵贱有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老子》中记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这段话体现了老子的什么思想( )A.辩证法的思想 B.无为而治的思想C.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 D.以柔克刚的思想11.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备受推崇的原因是 ( )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2.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的“有教无类”思想的内涵是( )A.教育应分类别进行,对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教育 B.对平民进行教育C.不问出身贫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D.教育不应分类别13.下列关于孔子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儒家思想集大成者②私学的创办者③鲁国平民出身④提倡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观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14.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历史必修ⅲ人民版1.1百家争鸣课时训练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与其“贵贱有序”的政治主张在人际关系方面不一致的是() 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学而不思则罔D.知之为知之解析:选B。
在政治上,孔子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了尊卑贵贱的社会等级秩序。
而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社会等级,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两者在人际关系方面是有矛盾的。
2.右图是2013年第六届东亚运动会的会徽和吉祥物图案,它们传递出丰富的和谐主题。
下列思想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A.仁者爱人B.人之性恶C.人性本善D.以人为本解析:选B。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
“人之性恶”不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3.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解析:选D。
解答本题关键在于正确解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
材料中的“以法为教”即是法家思想的典型主张。
4.家中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可知其思想是顺其自然,放弃一切差别观念,进而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应是道家思想。
5.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三者主张的本质内涵都是重视()A.人的平等权利B.人的善良本性C.和谐社会人际关系D.人的自由权利解析:选C。
孔子的“爱人”和孟子的“政在得民”都是有阶级差别的,排除A、D两项;B项只符合孟子的主张;三者都主张和谐人际关系。
6. 2011年2月2日晚央视兔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山和孔子学院五位学员表演了相声《四海之内皆兄弟》。
该相声所蕴涵的思想同“仁”、“礼”一脉相承,都源于()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解析:选C。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同步作业专题一:1 百家争鸣
专题一:1 百家争鸣1.有人写道:“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法道究竟孰是孰非?”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 )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和谐D.人的生命2.《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
”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以民为本B.关注民生C.人性向善D.关注现实3.在孔子看来,从政的人如果真正能以“德”治国,就犹如北极星受众星拱卫一样,将得到人民的拥护,这说明孔子( )A.注重社会和谐B.强调以民为本C.主张以德治民D.宣传克己复礼4.孔子非常崇拜“制礼作乐”的周公。
春秋时,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克己复礼”,根本目的是( )A.恢复封建等级秩序B.稳定社会秩序C.重建西周礼乐文明D.提高个人修养5.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后来又直接提出了“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的观点。
孟子的这些观点( )A.阐释了“仁政”思想的基本内容B.有利于统治者利用仁义观念巩固统治C.强调不分亲疏贵贱的儒家仁义观D.使儒学成为秦汉时期治国的指导思想6.面对社会问题,孔子从不向神灵祷告。
他主张“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君子言有物,行有格,此以生不可夺志,死不可夺名,故君子多闻,质而守之;多志,质而亲之;精知,略而行之”。
由此可见,孔子( )A.拒绝祷告是由于他不相信鬼神存在B.主张尊敬神灵的同时尽量保持距离C.认为用实际行动更能推动社会进步D.明确否认神灵祷告对社会的推动性7.墨家的“兼爱”,强调“爱”是不分亲疏、不分贵贱的,对一切人都是一律同等之爱,即“爱无差等”。
这与孔子主张的“仁爱”思想是有所不同的,儒家主张的“爱”是有等级的,即“爱有差等”。
造成儒墨两派观点不同的根源是两者( )A.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C.受统治者关注度不同D.对爱的理解不同8.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9.先秦诸子常用寓言来说明哲理,熔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炉。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31百家争鸣(含解析)人民版
课时规范练31 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2020哈师大附中一模)春秋时期,孔子曾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战国时期,各家的共同宗旨都是以“其学易天下”。
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2.(2020东北师大附中二模)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周时期,玉器主要服务于礼仪活动。
孔子提出“君子比德于玉”,玉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佩玉替代礼玉成为风潮。
这体现出( )3.(2020广西南宁一模)有人因为孔子谦虚自己是“述而不作”,就说他只是全盘接受了西周周礼中蕴含的思想,是保守派。
下列各项能反驳这一观点的是( )B.天下有道,礼乐征伐自天子出4.(2020安徽淮北二模)孟子提出要“制民之产”,即保证授予普通人民一定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墨子提出统治者必须采取措施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管子也强调“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这表明当时( )5.(2020湖北调研)荀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以其能群也”“人何以能群?曰:分(指差异性)。
分何以能行?曰:义。
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
荀子强调“群”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等级秩序,实现社会和谐B.用礼乐规范行为,使人向善C.反对苛政刑杀,建立统一国家D.呼吁王道和仁义,以德治民6.(2020江苏南京六校联合体联考)某先贤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为此,他主张( )A.统治者要“为政以德”C.“非攻”可以民富国安7.(2020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二模)百家争鸣时期,农家钟情于神农时代,道家以黄帝传人自居,儒家喜欢尧舜禅让和周公礼乐,墨家崇拜大禹治水的实干精神。
这反映出诸子百家( )8.(2020四川成都三模)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吕氏春秋》,用拼凑式的做法把诸子百家思想综合起来,并不追求一个内在的思想系统,成为“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杂家”代表作。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孔子把“仁”说成是“至德”,而把“孝悌”“忠信”“礼”等都从属于“仁”的原则之下。
以“亲亲”为出发点,认为孝悌是“仁”的根本,又由血亲之爱推及开大。
孟子提出“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这些均反映出( )A.儒家思想与宗法制相糅合B.儒家用仁政掩盖等级秩序C.儒家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儒家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2.荀子按“上贤、次贤、下贤”的标准把儒者分为三个等级:“大儒者,天子三公也;小儒者,诸侯大夫士也;众人者,工农商贾也:”这说明荀子( )A.制定了严格的选官标准B.反对靠血缘关系选官C.适应了将儒学政治化D.未突破原有等级观念3.“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
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下列各项中,最接近这一说法的是( )A.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B.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
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A.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B.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C.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D.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6.《诗》、《书》等原是孔子编订的私学教材,至汉代,位列官方史书《汉书》的《艺文志》第一大部类“六艺略”。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诸子“百家争鸣”B.始皇帝焚书坑儒C.汉武帝独尊儒术D.司马迁撰《史记》7.《论语》中,孔子门徒在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上多有分歧;孔子死后,“儒分为八”。
2020_2021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同步练习pdf含解析新人教版
2020-2021学年部编版初一历史上册同步练:百家争鸣一、基础巩固1.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
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B.统一国家的建立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民族关系的发展【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春秋战国历史”和图片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铁器、牛耕的使用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变革;百家争鸣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的变革。
所以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项统一国家的建立指的是秦汉时期;C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指的是隋唐时期;D项民族关系的发展指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所以A项符合题意,故选A。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C.提倡法治D.“无为而治”【答案】B【解析】由“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得知孟子的这一思想是“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制天命而用之是荀子的思想;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墨子的思想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是法家的思想主张。
所以答案选B。
3.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
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各派就战争和统治者如何统治人民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实行“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春秋战国那种自由思索的精神受到严重的打击,故B项符合题意,A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人民必修 高二历史练习 百家争鸣 含答案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时一百家争鸣(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A组(基础题)1.右图人物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了他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答案 C2.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A.礼治B.仁爱C.仁政D.兼爱答案 C3.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C.墨家学说D.耕作技术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答案 B4.2012年3月30日,纪念老子诞辰2 583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老子思想的是()。
A.仁者爱人,君轻民贵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 B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答案 A6.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
其中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
这个形象应该是()。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B.“专制君主的参谋”C.“劳苦大众的代表”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解析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
高中历史第1单元课时跟踪训练1“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资料专题课时跟踪训练(一)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选择题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德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解析] 本题实际考查的是“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与史实不符;C、D不是孔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答案] A2.有人说:没有当时的“百家争鸣”,中国后来的思想文化就不会五彩缤纷。
这句话体现的“百家争鸣”的意义不包括( )A.促进了思想学术的活跃和繁荣B.引发了社会大变革局面的出现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D.对后来的中国政治和文化影响深远[解析] 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是社会大变革,而不是“百家争鸣”引起了社会大变革,即B项是原因而不是意义。
[答案] B3.孙中山答日本人:“我辈之三民主义首渊源于孟子,更基于程伊川之说。
孟子实为我等民主主义之鼻祖。
”孙中山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孟子主张 ( )A.人性本善B.舍生取义C.民贵君轻D.得道者多助[解析] 三民主义体现了孙中山先生重视民权和对民生的关注,这是从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而来的。
其他选项都不能准确反映民权和民生的思想。
故选C。
[答案] C4.小成语大文化。
成语“游刃有余”“舍生取义”“守株待兔”与我国古代的思想流派有关,即( )A.道家、墨家、儒家B.墨家、儒家、法家C.道家、墨家、法家D.道家、儒家、法家[解析] “游刃有余”语出《庄子·养生主》,与道家思想流派相关,“取义”与儒家思想流派相关,“守株待兔”与法家主张变革的思想相符,故选D。
[答案] D5.下图漫画体现的是哪位思想家的观点( )A.老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解析] 老子主张有无、难易、贵贱、祸福都是相互依存,不断转化的,故漫画体现了老子的观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8课《百家争鸣》练习题(含答案)
第8课百家争鸣一、单项选择题1、儒家学派对我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其创始人是A.孟子B.庄子C.孔子D.墨子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出“仁爱”思想、强调“礼”的重要性和主张以“德”去教化人民的伟大思想家是A.墨子B.老子C.孙武D.孔子3、诸子百家都提出了如何治理国家的方法,其中强调“无为而治”的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4、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四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其中代表法家学派的是A.用仁政治理天下B.主张改革,提倡法治C.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虔诚信佛,行善积德5、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孙子6、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不断发展B.社会大变革的出现C.频繁的争霸战争D.学术的繁荣和思想的活跃7、下列符合墨子观点的有①主张“兼爱”、“非攻”②支持正义的战争③希望人们互助互爱④主张“无为而治”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9、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10、下列哪些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①私学的兴盛②诸侯国的兼并战争③社会大变革④士人的解放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11、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最近播出的专题片《齐鲁青未了》中,一位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如果你想了解他的思想,可以查阅下面哪部书籍A.《论语》B.《孟子》C.《韩非子》D.《孙子兵法》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2022年高中历史 4:1.1 百家争鸣练习 人民版必修3
1·1百家争鸣一、选择题1.“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上述材料说明荀子()A.重视礼仪教化 B.主张礼法并施 C.强调严刑峻法 D.提倡为政以德【答案】B【点拨】材料强调了通过“明礼仪,起法正,重刑法”,才能达到天下皆治而善。
2.“玉”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
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A.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B.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答案】A【点拨】玉温润、坚硬的特点,与孔子所主张的仁等相近,所以为孔子所喜爱。
3.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今天,面临着技术进步与战争灾难、经济发展与道德沦丧并存等问题。
早在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就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此中“智慧”是指A.“兼爱”和“尚贤” B.“仁”和“德治”C.“克己复礼” D.“有教无类”【答案】B【点拨】当今世界存在矛盾和冲突,而孔子的“仁”和“德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4.下列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思想备受统治者推崇D.阴阳家最受欢迎【答案】C【点拨】在这样动乱的时代,需要法家的思想来统一。
5.荀况在《荀子·议兵》中写到:“凡兼人者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
……故曰: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古今一也。
”反映荀子的思想主张是A.主张“以德服人” B.主张“性恶论”C.主张“施仁政于民” D.主张“性善论”【答案】A【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其含义是说,君主治理好国家的上策是“以德服人”,故A项正确。
材料讨论的是治国策略而非人性,B项错误。
两项都是孟子的思想主张。
6.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高中历史三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
1·1百家争鸣(同步练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把握能力。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泛指,并不是指一百家,所以①错误。
诸子百家之间既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所以③错误。
答案:C2.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
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 “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
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哪一流派()A.儒、道、法B.儒、法、道C.法、儒、道D.道、法、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各派基本观点的理解。
“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与儒家“仁”的思想相吻合,儒家思想提出“仁者爱人、为政以德"的主张;“归服自然的隐士"符合道家思想的要求,清静无为,知足寡欲,希望社会回到小国寡民的状态;法家提出“法治”,主张君主专制,是“专制君主的参谋”。
答案:A3.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闻名世界的教育家。
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实质上是指()A.教育的内涵要丰富B.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C.教育适应现实需要D.人人都有做教师的资格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能力。
“有教无类"是指教育的对象没有贵贱之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机会。
答案:B4.下面两幅图选自《蔡志忠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法家、道家B.儒家、道家C.墨家、儒家D.墨家、法家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依据漫画材料再现史实分析判断问题。
图一体现了“威武能不屈"出自孟子的言论,属于儒家;图二体现了“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思想,属于道家。
历史:百家争鸣时代的政治设计同步练习人民必修一
历史:《百家争鸣时代的政治设计》同步练习(人民版必修一)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老子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具有明显淡泊消极的特点B.主张“无为”和“不争”C.其思想主张是完全消极的D.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答案:C 2“小国寡民”政治设计的提出者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韩非答案:A 3孔子认为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准则是………………………………………()A.“仁”B.“礼”C.“乐”D.“法”答案:A4孟子生活在我国古代的…………………………………………………………()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中期答案:D5下列思想主张属于孟子的是………………………………………………………()A.倡导和维护“礼”B.强调“仁”C.否定君主绝对专制D.“民贵君轻”答案:D6先秦儒家社会批判精神的重要内容是…………………………………………()A.政治批判B.文化反思C.经济制约D.变革传统答案:A 7《商君书》和《韩非子》等著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A.道家的“无为而治”B.儒家的“民贵君轻”C.法家的政治思想D.“王道”的政治命题答案:C 8与老子的历史观截然相反的思想家是………………………………………()A.孔子B.韩非C.孟子D.孙子答案:B9下列人物中否定君主专制的绝对淫威,甚至认为臣民有权选择君主的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商鞅答案:B10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成功实践是在…………………………………………()A.齐国B.鲁国C.楚国D.秦国答案:D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也。
2021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同步检测:1.1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1.以下关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韩非子所属学派及思想主张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 孔子在春秋晚期创立了儒家学派,其核心思想是“仁〞B.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C. 孟子、荀子主张实行“仁政〞“仁义〞,在伦理观上都主张“性本善〞D. 韩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主张君主要依法治国2.“〔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周〕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今也。
故曰:世异那么事异。
〞这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子的“法今〞思想C.墨家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3.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
该古人最有可能是〔〕A.韩非 B.墨翟 C.王阳明 D.黄宗羲4.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A. 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 具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 重视民意D. 认为统一是民心所向5.庄子说:“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
小人那么以身殉利,士那么以身殉名,大夫那么以身殉家,圣人那么以身殉天下,故此数子者,事业不同,名声异号,其于伤性以身为殉,一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选项是〔〕A. 庄子承受儒家倡导的道德理性B. 庄子提倡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C. 庄子反映了社会经济开展的要求D. 庄子倡导听任自然,顺应人生6.6.以下关于各派与其代表人物的对应不正确的选项是〔〕A. 道家学派——老子、庄子B. 墨家学派——墨子、荀子C. 法家学派——韩非子D. 儒家学派——孔子、孟子7.以下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A. 诸子百家代表了不同的阶级或阶层的利益B. 孟子主张性善论,荀子主张性恶论,分别代表两个不同的派别C. 百家争鸣的场面形成,与统治者对学术的重视是有关系的D. 是中国学术文化与思想道德开展的重要阶段8.“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是指〔〕A.众多豪门望族 B.众多思想流派 C.众多地方政权 D.众多文学形式9.韩非子说:“臣尽全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历史人民版ⅲ1.1百家争鸣每课一练
历史人民版ⅲ1.1百家争鸣每课一练[随堂基础巩固]1、(2018·临沂高二检测)温家宝总理曾说:“民安了国才能安,国安了领导人的心才能安。
”此语表达了“民至上”的思想。
古代先哲中首次明确提出类似思想的是()A、孔子B、孟子C、庄子D、韩非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温家宝总理的话说明“民安”高于“领导安”,而战国时期的孟子明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答案:B2.右图是《孔子问礼于老子》。
以下属于道家学说的是()A、兼爱、非攻、尚贤、节用B、“无为”“逍遥”“以无事取天下”C、利用权术驾驭大臣D、制天命而用之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主张。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逍遥”的处世方法,故答案为B。
答案:B3、表现墨家“兼爱非攻”思想的影片《墨攻》上映后引起强烈反响。
今天,墨子的思想又重新引起世人关注。
墨子坚决反对“攻伐无罪之国”,即所谓“非攻”;但同时他又在《墨子》一书中详细解析了战国时期城防工事的战略布局、守城器械的制造和使用、人员的配备等。
这说明()①墨子反对一切战争②墨子不是单纯的和平主义者,他主张战争的正义性③墨子主张以积极的军事谋略抵御外来进攻④墨子的“非攻”带有虚伪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结合墨家学说的基本内容加以分析,当时的社会环境决定了墨子不可能反对一切战争,故①错误;从墨家所代表的阶级利益看,④是不正确的。
答案:B4、《汉书·艺文志》载:“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侯。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生命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析能力。
由题干材料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诸子百家面对社会的变革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因此其关注的共同点是社会现实。
如儒家的“仁”“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墨家的“非攻”“兼爱”等。
1.1百家争鸣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3)
1.1 百家争鸣每课一练(人民版必修3)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2. 2011年1月12日,高达9.5米的孔子像树立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右图)。
对于孔子越来越受到国家重视的说法,最恰当的一项是( )A.孔子的政治思想对今天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B.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今天的教育改革具有指导意义C.孔子的哲学思想为今天的理论创新指明了方向D.孔子的世界影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3.“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
故曰:‘世异则事异’。
”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A.“有教无类”B.“举一反三”C.“温故而知新”D.“当仁不让于师”5.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亚里士多德也说:“男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这反映出()①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②东西方妇女都处于社会底层③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④古代思想家均不同程度存在思想局限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有位史学家这样评论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
”下列各项中,“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的是A.道家B.墨家C.法家D.儒家7.最近,有一网民提出构建皖北交通大网络的设想,以加快安徽崛起步伐。
该设想把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的故里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一百家争鸣
(时间:25分钟分值:30分)
A组(基础题)
1.右图人物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句话揭示
了他的主张是( )。
A.无为而治B.仁者爱人
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中等水平以上的人,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
问;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告诉他高深的学问。
由此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孔子因材
施教的教学方法。
A项为老子的主张;B项是孔子“仁”的思想;D项虽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与材料意思无关。
答案 C
2.孟子曰:“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
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
”材料所体现的政治思想是 ( )。
A.礼治B.仁爱
C.仁政D.兼爱
答案 C
3.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
古代这些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D.耕作技术
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基本的价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
答案 B
4.2018年3月30日,纪念老子诞辰2 583周年公祭大典在老子故里河南鹿邑隆重举行。
下列主张明显体现出老子思想的是( )。
A.仁者爱人,君轻民贵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
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
答案 B
5.“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
A.墨家思想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
答案 A
6.国学热到影视圈,四版孔子闹虎年。
其中周润发版《孔子》曾引发热议:“周润发没有读过《论语》、江湖气太重……”但当剧照曝光后,这些争议之声随之渐淡,因为周润发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大众认可的形象。
这个形象应该是( )。
A.“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
B.“专制君主的参谋”
C.“劳苦大众的代表”
D.“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
解析注意抓住各派的思想特点:“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道家;“专制君主的参谋”——法家;“劳苦大众的代表”——墨家;“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儒家。
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故选D。
答案 D
B组(能力题)
7.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 )。
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融合
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
D.“学在民间”促成这种现象的出现
解析由图中内容可判断与“百家争鸣”有关,A项是其地位;B项是百家学派的关系;C项表述错误,主要有十个学派;D项是其原因。
答案 C
8.右图是故宫养心殿中的雍正所书“中正仁和”匾,展现了帝王对自身行为准则的
高要求。
你认为其中蕴含的核心思想来自于
( )。
A.道家B.儒家
C.墨家D.法家
解析注意牌匾中的“仁”,这与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一致。
答案 B
9.在当今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解析“有教无类”意即不分贫富贵贱,所有人都有权利接受教育,这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公正原则。
答案 B
10.2018年3月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
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的是
( )。
A.儒家的“仁政”“德治”
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
D.法家的“法治”“变革”
解析温总理站在政治制定者的立场强调重视人民的利益,这与“仁政”“德治”的内涵一致,故选A。
答案 A
1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艺文志》:“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
材料二下面是战国时期两位思想家的言论摘录: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教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
材料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材料四庄子在《齐物论》中说:“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
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
”
材料五“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两位思想家分别是谁?概括二人的思想主张。
(2分)
(3)材料三代表了哪一社会阶层的利益?(1分)
(4)材料四反映出庄子的什么观点?(1分)
(5)材料五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其代表人物主要有哪些思想主张?(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解与掌握。
第(1)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历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回答。
第(2)问,第一则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是施行“仁政”,由此可推知该思想家是孟子;由第二则材料中的“天行有常”可知该思想家是荀子。
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是墨家的思想,代表的是下层群众的心声。
第(4)问,材料反映了道家的“齐物”观点。
第(5)问,材料反映的是法家思想,根据教材内容即可回答其主张。
答案(1)现象: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局面。
意义: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哲学、军事、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众多领域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2)思想家:孟子;荀子。
主张:“仁政”;“天行有常”。
(3)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4)“齐物”的观点。
(5)法家思想。
主张:法、术、势相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社会不断发展变化,历史不会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