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地理期末考试复习资料.docx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期末复习资料【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期末复习资料【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地理上册《中国的经济发展》期末复习资料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重点列表:重点名称重要指数重点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重点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基础产业重点3工业的分布与发展——主导产业重点详解:重点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先行官”经济发展的“先行官”⑴交通运输:指的是利用交通工具把人或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⑵运输工具: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等。

⑶运输方式: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和管道。

⑷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运输方式优点缺点公路运输方便、机动灵活、速度快运费较贵、运量较小铁路运输速度快、运费低、运量大、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最快、舒适、安全运量最小、运费最高水路运输运费最低、运量最大速度最慢、受天气影响较大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灵活性差⑸历史上的四大米市:无锡、九江、芜湖、长沙。

原因:①雨热同期的气候使得这里的农作物以稻米为主。

②这里位于长江干流和许多支流以及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水运条件非常优越。

③长江中下游自古就是人口聚集的地区,有很大的市场。

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⑴我国交通运输的分布特点:分布不均,东部密集,西部稀疏,密度相差很大。

⑵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

⑶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南北向的铁路线1、京沪线2、京九线3、京哈——京广线4、焦柳线5、宝成——成昆线东西向的铁路线6、京包——包兰线7、陇海——兰新线8、沪杭线——浙赣线——湘黔线——贵昆线3、转换灵活的交通运输枢纽⑴在若干条交通运输线交叉的地方,形成了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分为单一型和综合型。

⑵重要的铁路运输枢纽项目所在省交汇的铁路北京北京京哈、京沪、京九、京广、京包成都四川宝成、成昆徐州江苏京沪、陇海株洲湖南京广、浙赣、湘黔兰州甘肃包兰、兰新、陇海、兰青杭州浙江沪杭、浙赣郑州河南陇海、京广4、选择合理的交通运输方式⑴客运:根据旅客的出行目的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进行选择。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概念题《货殖列传》:是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编写的《史记》中的一章,记述了他游历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的见闻,包括人口、经济、物产、贸易和城市等,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史志描述阶段。

《商业地理手册》:1889年,由苏格兰学者奇泽姆(G. G. Chisholm)出版,他先以商品种类为纲,介绍世界的生产与贸易,并以气候与地貌等要素解释这些生产分布的形成原因;之后,以国家为单位,详细描述生产地区分布,以及商业发展的前景。

代表着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商业地理研究阶段。

规范性分析:20世纪前期的经济地理区位论研究,以规范性分析为主要思维方式,这种研究主要从经济区位选定的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

实证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的计量革命为经济地理研究带来了实证主义分析法,它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活动空间结构的形成规律。

行为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行为学派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

认为同样的区位影响条件,不同的决策者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决策结果。

结构主义分析: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变、社会矛盾的加剧,以哈维为代表的学者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强调社会的实际需要,强调政治、社会力量在经济区位形成中的影响作用。

文化转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科学对文化研究兴趣地增加,地理学家开始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因素对经济空间现象的影响。

如: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对文化传统、关系、体制等因素的关注。

指导这些研究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制度主义、经济社会学、女权理论等。

它们在经济地理学中的应用,被人概括为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转向”。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二)简答或论述题2、简述经济地理学中的文化(制度)转向。

3、分析企业在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及其变化。

从企业角度研究经济地理学有何局限性?主要研究客体、局限性4、布置阅读相关研究文献,讨论新近经济地理学的发展特点?5、简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的内涵。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提纲

经济地理学考试题型选择10个,1分1个填空6个,18空,1分1空名词解释4个,4分1个简答3个,6分1个材料分析1个,18分(第五章多部门)论述2个,15分1个第一章绪论1.20世纪前的经济地理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史志描述阶段、商业地理研究阶段、经济地理学研究阶段。

2.经济地理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出现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是1760笔记中首次提出的。

4.本书对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观点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内容、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5.当前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问题1)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2)全球化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4)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5)经济活动主体的区位与空间格局研究6)企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1. 区位与区位理论的概念区位:是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 区位条件和区位因子的概念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指区位所具有的属性或资质;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选择也不同。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区位条件需要注意的问题:1) 我们地表各地的区位条件是不一样的2) 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来看待的3) 同一地区自然区位条件是固定不变的,而人文区位条件是会随着经济、政策的影响发生变化的。

3. 区位因子的分类区位因子分为经济因子和非经济因子,其中经济因子分为成本因子和收入因子,成本因子又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

非运费因子包括决策者的行为、偏好、出生地,以及区位决策的模仿、区位政策、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军事上的考虑等。

最早考虑运费因子,再考虑成本最低,再是利润最大。

4. 劳动力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1) 劳动力的数量2) 劳动力的素质3) 劳动力的成本4) 劳动力的移动5. 运费的组成运费主要由线路运行费和站场费两大部分组成。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篇: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经济地理学复习重点资料五、名词解释(196-220)产业结构:所谓产业结构,主要是指生产要素载各产业部门间的比例构成和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联系,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资金、各种自然资源与物质资料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及其相互制约的方式。

增长极:是围绕推进性的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一组产业,它不仅能迅速增长,而且能通过乘数效应推动其他部门的增长。

极化作用:支柱产业:是指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具有稳定而广泛的资源来源、产品市场的产业,往往是依靠区域优势发展起来的。

主导产业:是指在今后较长时期内需求的收入弹性较大,与其他产业的关联作用强,具有较高劳动生产率的产业。

经济地理位置:实质上即是一地理实体(国家、地区、城市或企业等)在国内外劳动地域分工中的地位。

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群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照人类的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

农业区位论: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首先提出,是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以%、g/t、g/?、g/L等表示,为衡量矿石质量的最重要指标。

工业区:是以一个或几个大中型工业企业(含联合企业)为骨干,由若干大中小型组成的工业企业群。

工业地带:由重要交通干线(沿海、沿江、铁路、高速公路等)联结起来的若干工业地区和工业枢纽形成的带状工业地域结构系统,是最高层次的工业地域结构类型。

原料指数:是指需要运输的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和制成品总重量之比,即: 原料指数=限地性原料总重量/制成品总重量交通运输业:凭借运输工具和交通设施专门从事人和货物的移动,以期获得经济报酬的行业,叫做交通运输业。

运输联系:在社会、经济、自然诸要素综合作用下,区域间通过交通运输设施进行客货交流所产生的相互联系与作用。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doc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doc

《经济地理学》一、名词解释题1、区位:人类活动所占冇的场所,也含冇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2、区位理论:关丁•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宝要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3、区位因子: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5、内部规模经济: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而产生的平均生产成本的降低。

6、外部规模经济:屈于空间集聚经济,指若干工厂、企业在同一空间地域内的集聚与联系,产牛平均生产成木的降低和经济效益的产生。

7、通达指数:网络中从一个顶点到其它所冇顶点的最短路径。

8、遍在原料:任何地方都存在的原料。

9、局地原料:只有在特定地方才存在的原料。

10、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Z比。

11、区位重昴:单位产品所产牛的运送总重量。

12、需求圆锥体:廖什认为如呆一个区域只存在一个企业,随着距离生产地距离的增加,运费増加,销售价格増加,需求暈随Z减少,到市场边界需求暈为零,将需求曲线围绕生产地的销售暈轴线旋转一周,所得到的圆锥体就是需求圆锥体。

13、中心商品:在少数的地点生产、供给,而在多数的地点消费的商品。

14、基础聚落:膠什屮心地理论屮等级最低的消费者居住地和企业的分布地。

15、门槛值:维持一个中心职能单元存在所需的最起码的人口或最起码的购买力被称之为中心地的门槛值。

16、跨国公司: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7、产品周期理论:山弗农提出的用于解鄴国际投资空间变化的理论,州农把产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产品阶段和标准化产品阶段,在产品的不同阶段,因为产品的研发、销伟等方而的耍求、情况不一样,生产布局地也应进行相应地调整。

18、区域经济结构: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彩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耍因索2—,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企业结构、技术结构、耍索结构等。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2.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3.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4.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决定了区域资源配置的基本模式。

5.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经济中各类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比例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进行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增值的载体.6.主导产业是在区域比较优势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在区域经济增长中担负着组织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作用,是推进区域产业发展的动力源。

7.关联产业:服务于主导产业发展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使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形成紧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发展关系的产业。

8.农村工业化:农村工业化是现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是农村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并推动整个农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9.节约经济,即经济活动因选择合适的区位、合理调配资源和要素而节约运费、减少相应的劳务支出和管理费用所产生的收益。

集聚经济,即因相关集聚活动在空间上合理组合而在技术、市场、劳动力、基础设施、资源和产品利用等方面得以互补、共享所产生的收益。

规模经济,即经济活动因区位优势、合理集聚而获得良好的发展机会,由此而引起规模增大所产生的收益。

这些经济效益都是依托空间结构而取得的。

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

在区域经济展中,经济总量的增长与结构的演进是相互关联和互动的。

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就是区域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即区域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劳务总量的不断增长。

这里,经济总量一般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来衡量,包括总量指标和人均指标。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复习大纲(AB卷)题型:名词解释(6×4′)辨析题(2×9′)简答题(5×6′)论述题(2×14′)一、名词解释1、需求门槛:是指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须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基本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即是需求门槛。

(P45)2、产业集群:是一组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相互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关联的机构的地理集中或形成的地理集聚体。

(P219)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区域之间在经济交往上日趋密切,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发展上关联互动,从而达到各区域的经济均持续发展的过程。

(P251)4、规模经济: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带来单位生产成本的降低,或者是由于相关企业在空间上集聚而带来的费用的节约,都叫规模经济,前者称为内部规模经济,后者称为外部规模经济。

5、经济全球化:是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生产过程和服务过程所涉及的地域不断向全世界扩展,从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强的过程。

(P319)6、区域管制:是通过多种集团的对话、协调、合作以达到最大程度动员资源的统治方式,以补充市场交换和政府自上而下调控的不足,最终达到“双赢”的综合的社会管理方式。

7、根植性:指经济活动和结果受到行为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这种关系网络的影响。

(P374)8、地方化:也称本土化,是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为达到地方市场认可的目的,而迎合东道国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传统的发展战略。

(P322)9、空间距离衰减原理:各种经济活动或区域的经济影响力随空间距离的增大而呈减小的趋势。

10范围经济:是指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而带来的额外收益,即企业进行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相互关联的经济活动,要比这些活动分离地由多个企业进行更有效率,这种效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叫范围经济。

11库兹涅茨法则:是库兹涅茨在配第—克拉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各国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分布结构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新的认识被后人称为库兹涅茨法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2018年1月1日最新版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即能够吸引并确定人类活动场所位置的支持条件。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与前者正好相反。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也就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或费用的节约。

区位因子(经济因子(成本(运费、非运费)、收入)、非经济因子)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市场特性: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企业增长的因素: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竞争激励。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

产品周期理论: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研制生产出来到退出市场一般要经历:创新、增长、成熟、衰退、老化等阶段。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区。

跨国生产单位分为的几种组织模型:全球集中生产、市场地生产、专业化生产、跨国一体化生产。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体。

经济地理期末资料

经济地理期末资料

经济地理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共15分)1.地理可进入性概念:是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

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和距离2.经济可进入性概念:是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

3.农业布局的概念:是指各国各地区的农业各部门及其各个生产门类、项目的地域分布,以及农业各部门及其各门类、项目的生产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组合。

4.农业区位论概念:系指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

5.地租曲线概念:在市场(运费为零)点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连结的曲线被称为地租曲线。

6.临界等费用线概念:在综合等费用线中,与低廉劳动供给地L的劳动费节约额相等的那条综合等费用线称为临界等费用线。

7.集聚因子概念:因一定量的生产集中在特定场所带来的生产或销售成本降低。

8。

中心商品概念:是在中心地生产、提供给中心地及周围地区居民消费的商品。

9。

中心性概念:是指就中心地的周围地区而言,中心地的相对重要性。

10. 产业结构概念:主要是指各类产业及其内部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与相互联系。

二、填空题 (每空1分,共20分) 三、不定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20分)1.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通论经济地理学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

主要是关于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周围地理环境关系的研究。

3.企业地理学企业地理学整合了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产业关联。

4.国内最古老的经济地理文献当属战国时代的《山海经》和《禹贡》。

5.在1882年,德国的地理学家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议》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具体提出了建立作为科学体系的经济地理学。

这标志着经济地理学从地理学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6.标准产业分类法是为了统一各国国民经济统计口径而由联合国制定的。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doc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doc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doc1.可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发展中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长期共荣,这也正是人地关系协调的基本思想。

2.人地关系是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就存在的一种客观关系,属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

“人”----是指在一定生产方式下从事各种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社会人:“地”…-指的是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理环境,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组成。

“人地关系”,是指生活在不断地向前发展的社会中的人们,为了生存的需要,不断广泛地和深刻地改造、利用地理环境,增强适应地理环境的能力;同时,地理环境也更加深刻地影响若人类活动的地域特征和地域差异。

3.人口人口指生活在特定社会状态下,特定区域一定时刻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群体的总和。

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地域环境内的有生命的社会群体。

4.人口结构:一定地区,一定时期人口总体内部个各种属性的人口数鼠及其比例关系。

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地域结构5.性别比:指总人曰中男性人曰数量与女性人曰数量之比。

(每100名女性人曰对应的男性人口数,若性别比>100,则男性多于女性,反之,女多男少。

)6.生态脆弱区指生态系统组成结构稳定性较差,抵抗外在干扰和维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较弱,易于发生生态退化旦难以自我修夏的区域。

7.大气污染通常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国际标准化组织)8.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

9.工业废渣是指在工业生产中,排放出的有?毒的、易燃的、有腐蚀性的、传染疾病的、有化学反应性的以及其他有害的固体废物10.产业结构:是指包括各个产业的构成、务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的结构特征。

具体指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各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

中国经济地理期末复习题

中国经济地理期末复习题

中国经济地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1、经济布局的条件是指、和等。

2、自然资源一般指、矿产、和、生物等多种资源。

3、我国农业生产拥有、地区性、和等特色。

4、生态农业是切合我国国情的和之路。

5、工业生产拥有、、连续性、、均衡性等特色。

6、我国新能源工业主要指,已产奏效益的核电站是和。

7、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含、、、和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

8、水道运输一般由、、和四个环节构成9、贸易布局的主要要素有、和。

10、城市有多种职能,北京的主要职能是;上海的主要职能是。

三、名词解说1、地理学2、经济地理学3、商品粮基地4、畜牧业5、可连续发展农业6、生态农业7、一次能源8、二次能源9、新能源10、交通运输业11、铁路枢纽12、城市化四、简答题1、简述我国能源及矿产资源的特色2、简述我国人口散布规律和人口地理分界限3、简述经济作物的生产特色4、简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特色5、钢铁工业布局有何特色?我国有哪些重要的钢铁基地6、影响工业布局的要素有哪些?举例说明工业布局种类7、我国有哪几条进藏公路?试述其起点和终点8、试对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进行经济评论9、我国商业中心有哪些散布特色10、我国城市散布有何特色五、阐述题1、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对我们的启迪。

2、从可连续发展的角度,阐述我国生态环境建设。

3、中国人地关系发展、演化对我们的启迪。

答案二、填空题1、经济布局的条件是指自然条件、科学技术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

2、自然资源一般指土地、矿产、能源和水资源、生物等多种资源。

3、我国农业生产拥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地区性、综合性和不稳固性等特色。

4、生态农业是切合我国国情的重要农业现代化和可连续发展之路。

5、工业生产拥有技术性、协作性、连续性、宽泛性、均衡性等特色。

6、我国新能源工业主要指核能,已产奏效益的核电站是秦山和大亚湾。

7、现代交通运输业主要包含铁路、公路、水道、航空和管道运输等五种运输方式。

8、水道运输一般由港口、航道、船舶和修船厂四个环节构成9、贸易布局的主要要素有自然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

中国经济地理复习中国经济地理⼀、名词解释⼈⼝结构:指⼈⼝总体内部各种属性的数量与⽐例关系,主要指⾃然构成(年龄、性别、种族等)、社会构成(阶级、民族、婚姻家庭、⽂化教育程度、语⾔、宗教等)、经济构成(⾏业、职业、收⼊分配、消费等)、地域构成(地区、城乡等)。

商品粮:进⼊商品流通领域的粮⾷。

商品粮基地:以⽣产粮⾷为主,粮⾷商品率⾼,商品量⼤,能持续稳定向区外提供⼤量商品粮的粮⾷集中产区。

粮⾷商品率=(征购量—返销农村量)/粮⾷总产量*100%城郊畜牧业:指城市郊区的畜牧业,也包括受城市市场影响强烈,主要为邻近城市服务的⾮城郊地区的畜牧业。

农区畜牧业:是在农耕区,以舍饲为主,经营⽐较集约,畜、禽种类多,饲养量⼤管理⽔平较⾼,经营⽅式正由分散向适度集中发展。

利⽤粮⾷、农作物桔杆、农产品加⼯副产物、饲料作物、野⽣植物、⼯业饲料等,发展以猪、⽜、家禽等为主的养殖业。

牧区畜牧业:天然草地提供牧草,但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5000⽶的⾼原、⼭地,草场载畜能⼒⽐较低,以放牧为主,经营较粗放,游牧普遍存在。

畜群规模⼤,畜群种类以⽜、⽺、马、骆驼、牦⽜等草⾷性牲畜为主。

⾼新技术产业:是相对于传统产业⽽⾔的,是⽤当代尖端技术和新兴技术⽣产⾼新技术产品的产业群。

⼯业基地:是指⼀定地域范围内,集中相当发达的⼯业和⽐较完整的⼯业体系,在经济、⽣产、技术上对国家或⼀个⼤地区起主导或基地作⽤的⼯业地区、⼯业城市。

按⼯业部门结构特点,可分为综合性⼯业基地、专业性⼯业基地。

国道:是在全国公路⽹中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主⼲线,包括重要的国际公路,国防公路,连接⾸都与各省省会(⾃治区⾸府)和直辖市的⼲线公路,连接各⼤、中城市、港站枢纽、重要⼯农业⽣产基地、重要风景名胜区等的⼲线公路。

⾼速公路:专供汽车⾼速⾏驶,具有分隔带、多车道、出⼊⼝受控制、⽴体交叉、道路技术标准⾼,并有完善的交通安全设施、通讯设施与管理服务设施的专⽤公路。

按其功能可分为远程⾼速公路和城市⾼速公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配第克拉克定律该定理是克拉克于1940年在配第的国民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关系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平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于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平均国民收入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

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Z间的分布状态是,第一次产业劳动力减少,笫二次和笫三次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

产品生命周期简称PLC,是指产品的市场寿命。

一种产品进入市场后,它的销售量和利润都会随时间推移而改变,呈现一个由少到多由多到少的过程,就如同人的生命一样,由诞生、成长到成熟,最终走向衰亡,这就是产品的生命周期现象。

所谓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进入市场开始,直到最终退出市场为止所经历的市场生命循环过程。

产品只冇经过研究开发、试销,然后进入市场,它的市场生命周期才算开始。

产品退出市场,则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结束。

波特钻石模型是分析国际竞争优势的工具,波特认为影响一个国家某一个行业国际竞争优势由以下六点:(1)生产要索(2)需求状况(3)相关产业(4)企业策略、结构或竞争对手(5)政府行为(6)机遇城市群所谓城市群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云集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以一个或两个(有少数的城市群是多核心的例外)特大城市(小型的城市群为大城市)为中心,依托一定的门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城市Z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雹装备制造业通常认为,制造业包括装备制造业和最终消费品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进行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生产技术装备的工业的总称,即“生产机器的机器制造业覽装备制造业乂称装备工业,是为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和国家安全需要而制造各种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其产品范围包括机械、电子和兵器工业中的投资类制成品,分属于金属制品业、通用装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装备及器材制造业、电了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装备制造业7个大类185个小类。

生产性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它是与制造业直接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而独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本身并不向消费者捉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

它依附于制造业企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以人力资木和知识资木作为主要投入品,把日益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引进制造业,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

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指依靠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高科技对文化资源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产生出高附加值产品,具冇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包含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与智能产权三项内容。

主体功能区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就是耍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格局,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优化开发区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开始减弱的区域。

重点开发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经济和人口集聚条件较好的区域。

限制开发区域资源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

禁止开发区域依法设立的各类口然保护区域。

T型国土开发模式是陆人道基于点轴系统提出來的,通过分析我国各地区资源、经济潜力分布等因素,东部沿海地带和长江沿岸地带应作为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战略重点。

这2个一级轴线构成字型。

二、简答题点轴理论魚轴开发理论(点轴理论)最早由波兰经济家萨伦巴和马利士提出。

点轴开发模式是增长极理论的延仲,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看,经济屮心总是首先集屮在少数条件较好的区位,成斑点状分布。

这种经济中心既可称为区域增长极,也是点轴开发模式的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屮心逐渐增加,点与点之间,由于生产要索交换需要交通线路以及动力供应线、水源供应线等,相互连接起來这就是轴线。

这种轴线首先是为区域增长极服务的,但轴线一经形成,对人I」、产业也具有吸引力,吸引人口、产业向轴线两侧集聚,并产生新的增长点。

点轴贯通,就形成点轴系统。

钢铁布局的区位因素以及曹妃甸搬迁因素钢铁布局的区位因素:原料、交通条件、水源、劳动力、政策、市场、动力因素、土地等区位因素。

我国钢铁工业的布点类型,大部分是属于资源型的。

曹妃甸作为首钢搬迁新址有以下几个因素:第一是原料因素:冀东地区已探明铁矿石保有储量44亿吨,是全国三大铁矿之一,可为钢铁厂提供可靠的铁矿石保障。

第二是交通因素:曹妃甸是中国少有的不需要人工开挖航道与港池即可停靠25 万吨船舶的大型深水港址,有利于钢铁企业的原料和产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

第三是土地因素:曹妃甸岛与陆地之间有150平方公里滩涂地,建厂可不占耕地。

第四是水源因素:曹妃甸地区临海,因此为钢铁制造提供充足的水源。

第五是政策扶持: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同意“建设由京津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深水专业化进口铁矿石中转运输系统,重点新建曹妃甸港区20万至30 万吨级专业化进口铁矿石屮转码头,建设由由京津唐港、曹妃甸港区组成的原油中转运输系统。

”届时,曹妃甸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北煤南运中国北方地区生产的煤炭向南方,主要是华东和华南沿海地区运输,是中国煤炭运输长期存在的主流向。

北煤南运运量大、运距长,主要采用铁路、海运和内河水路运输。

京沪、京九、京广、焦枝等铁路、沿海、长江和京杭运河水路运输线都是北煤南运的主要线路。

我国煤炭资源多集屮在山西、陕西及内蒙古西部, 而对煤需求量最大的地区则集中在华东、华南。

西煤东运中国西部地区煤炭向东部沿海地区运送。

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是煤炭生产基地,产量大,外运量多。

“三西”煤炭东运主要由铁路运输,并且集中在北、中、南三大运输通道上。

北通道冇人秦、丰沙人、京原三条铁路;中通道冇石A铁路;南通道有太焦、邯长、侯月和南同蒲铁路。

西电东送是指开发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在南方区域内,将贵州乌江和桂、滇、黔三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 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

西气东输中国西部地区天然气向东部地区输送,主要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输往长江三角洲地区。

输气管道曲起新疆塔里木的轮南油田,向东最终到达上海,延至杭州。

途11省区,全长4000kmo设计年输气能力120亿立方米,最终输气能力200亿立方米。

2004年10刀1日全线贯通并投产。

西气东送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以此为例可以套用)积极影响1. 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 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2) 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1) 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能源结构(2) 推动东部地区相关产业发展。

(3) 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 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4・对环境的影响:(1) 对东部而言: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大气质量(2) 对西部而言:减少农民对薪柴的需求,减少植被破坏。

消极影响:(1) 导致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减少(2) 导致西部天然气开发区地面沉降,对当地居民居住环境有影响。

旅游资源的特点以及分区 屮国旅游资源的特征屮国旅游地理分区 东北冰雪风光近代名城旅游区 屮原华夏文明山海名胜旅游区 华东名山秀水园林都市旅游区 华中峡谷名山文化胜迹旅游区 华南热带海滨现代风貌旅游区 西南奇山开水民族风情旅游区 塞外草原风光民族风情旅游区 青藏雪山高原宗教文化旅游区 旅游产业发展特点 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产业形彖日益鲜明 国内旅游异军突起,多元化市场已经形成 六大要索配套发展,旅游生产力快速壇长 资源开发不断深化,产品结构口趋完善旅游发展战略开发大市场,发展大旅游,构建大产业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开发利用资源加速更新升级,丰富旅游产品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地区结构、实现合理布局保护旅游环境,走可持续发展Z 路简述我国水稻的空间布局及主要特征 (-)种类繁多、 (-)景观奇特、 (三) 古老珍稀、 (四) 分布广泛、 数量丰厚:多样性 魅力无穷:奇特性 品味绝佳:古老性 组合颇佳:丰厚性 北原东中南南外藏总体分布特点:南方多而集屮,北方少而分散(一)生产分布:南方稻谷集中产区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长江流域和华南各省、云贵高原。

主要集屮在三个稻区。

(1)氏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65%),秦岭•淮河以南、南陵以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

是我国水稻的最大产区,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洲、江苏里下河平原、皖中沿线平原、江西鄱阳湖和湖南洞庭湖、湖北江汉平原和成都平原、汉中盆地等。

由于市场的需求,单季晚粳稻增加较多,早中稻仍以釉稻为主。

(2)华南双季稻区(17%):南陵以南,云贵高原以东的两广、福建、台湾、海南。

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闽江和九龙江下游,台湾的西部平原、广西的西江两岸等地区。

(3)西南高原稻区(6%):本区水稻种植比较普遍,但由于海拔高,水热条件相对较差,所以水稻的单产和总产量均次于前而两个稻区。

(二)北方稻谷分散产区(12%)(1)东北早熟粳稻区辽河中下游平原,吉林东部的山间盆地,黑龙江的牡丹江半山区谷地平原, 三江平原。

此区水稻生长季节短,均为一年一熟,早粳稻,实行夏稻东闲制,东北地区近年来水稻种植而积增加。

(2)华北单季稻区大多分布在沿河洼地,盐碱地和低产土地区,种植水稻对于改良当地土壤, 提高粮产量十分冇利。

(3)西北干旱稻区:宁夏银行平原,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的各个绿洲区。

此区水稻全靠灌溉, 水稻以抗旱品种为主。

简述我国小麦的空间布局以及主要特征总特点:小麦总量大(世界首位),优质专用小麦不足(一)春小麦区氏城以北,岷山大雪山以西地区,这些地区大部分在高寒和干冷地区,冬季寒冷,无霜期大多在200天以内,一年一-熟,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培育了一批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区高的品种。

(二)北方冬小麦区长城以南,六盘山以东,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我国最大的小麦集屮产区和消费区,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左右,一年两熟或三熟, 此区优点是减少冬闲面积,扩大夏种面积,增加粮食总产,冬小麦播种仍稳屮冇升。

(三)南方冬小麦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木区人民多以稻米为主要口粮,因此,小麦的商品率咼,是我国商品小麦的主要产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