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
可靠性和可用性区别简介
可靠性和可用性区别简介可用性(Availability)是关于系统可供使用时间的描述,以丢失的时间为驱动(Be Driven By Lost Time)。
可靠性(Reliability)是关于系统无失效时间间隔的描述,以发生的失效个数为驱动(Be Driven By Number of Failure)。
两者都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
在一般情况下,可用性不等于可靠性,只有在没有宕机和失效发生的理想状态下,两者才是一样的。
1可用性可用性最简单的表示形式是:A = Uptime / ( Uptime + Downtime )如果我们要讨论一年的可用性,公式的分母就必须至少是8760小时。
固有可用性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待可用性:A i = MTBF / ( MTBF + MTTR )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MTTR,mean time to repair或者A i = MTTF / ( MTTF + MTTR )MTTF,mean time to failMTTR,mean time to replace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
如果平均失效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或平均失效前时间(MTTF,mean time to fail)远大于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或者平均恢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lace),那么可用性将很高。
同样的,如果平均修复时间或平均恢复时间很小,那么可用性将很高。
如果可靠性下降(比如MTTF变小),那么就需要提高可维护性(比如减小MTTR)才能达到同样的可用性。
当然对于一定的可用性,可靠性增长了,可维护性也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所以我们可以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之间做出平衡,来达到同样的可用性,但是这两个约束条件必须同步改进。
如果系统操作中没有人为疏忽的发生,A i是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最大的可用性了。
软件体系结构5_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属性
软件体系结构5_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属性
1. 性能(Performance):性能是衡量软件体系结构完成特定任务所需的时间和资源的能力。
在性能方面,主要关注的指标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
一个好的体系结构应能够支持大规模并发用户使用,而不会因为系统负载增加而导致性能下降。
2.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软件体系结构在特定时间内处于可操作状态的能力。
可用性主要与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性和可恢复性相关。
一个可靠的软件体系结构应能够及时响应用户需求,并尽量减少停机时间和故障恢复时间,提供稳定、可靠的服务。
3. 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软件体系结构在给定的时间内正确执行其功能的能力。
可靠性与系统的错误率和故障率相关。
一个可靠的软件体系结构应能够预防和容忍异常情况,以确保正确的运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4. 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软件体系结构在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保护用户数据等方面的能力。
软件体系结构应能够识别和阻止潜在的安全威胁,如恶意攻击、非法访问和数据泄露等。
安全性要求通常包括认证、授权、加密和审计等功能。
5. 可扩展性(Scalability):可扩展性是指软件体系结构能够在不同规模和负载下进行水平或垂直扩展的能力。
一个可扩展的软件体系结构应能够动态调整资源,并能够在需要时自动增加或减少处理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
总之,软件体系结构的质量属性是衡量软件体系结构能力和性能的关键指标。
在设计软件体系结构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质量属性,以确保软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并具有高性能、可靠性、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数据质量评价模型
数据质量评价模型是用于评估数据质量的工具或框架,它可以帮助组织确保其数据是准确、一致、完整和可靠的。
这样的模型通常包括一系列的指标或属性,用于衡量数据的可信度和适用性。
以下是构建数据质量评价模型时可能考虑的一些关键要素:1. 完整性(Completeness):数据集是否包含了所有预期的记录和字段。
2. 准确性(Accuracy):数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错误或误导性信息。
3. 一致性(Consistency):数据在不同时间点或不同系统间是否保持一致。
4. 可用性(Availability):数据是否可以被及时访问和使用。
5. 可靠性(Reliability):数据是否可以被重复获取,并且结果稳定。
6. 时效性(Timeliness):数据是否是最新的,是否及时反映了现实情况。
7. 相关性(Relevance):数据是否与评价目的或业务需求相关。
8. 隐私性(Privacy):数据是否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进行处理。
9. 遵守性(Compliance):数据处理是否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10. 效率(Efficiency):数据评价和处理的效率如何。
在实际应用中,数据质量评价模型可能会采用各种统计方法和计算公式来量化上述属性。
例如,使用平均绝对误差(MAE)、均方误差(MSE)、根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²)等指标来评价数据的质量。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数据的准确性和预测能力。
此外,一些模型还可能包括对数据质量问题的诊断和原因分析,以及提出改进数据质量的具体建议。
在构建数据质量评价模型时,通常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和数据特点来定制化模型,以确保其适用性和有效性。
安全架构5a方法论:
安全架构5a方法论: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安全架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帮助企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安全架构,本文将介绍一种被称为5A方法论的安全设计原则。
5A方法论是一种全方位的安全架构方法,包括五个方面: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下面我们将详细解析这五个方面,并探讨如何在实际项目中应用5A方法论。
1.安全架构5A方法论简介5A方法论是一种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安全设计方法。
它强调在设计安全架构时要关注五个方面,分别是可用性、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和可维护性。
这五个方面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架构体系。
2.5A方法论各环节详解(1)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系统在需要时能够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所需的服务。
在设计安全架构时,要确保系统在面对各种威胁时仍具备较高的可用性。
通过负载均衡、容错设计等手段,提高系统在面对攻击或故障时的恢复能力。
(2)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性能和功能。
为提高可靠性,需要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如硬件故障、软件bug等,确保系统在面临这些问题时仍能正常运行。
(3)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5A方法论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保护等措施。
通过加密、防火墙、审计等手段,确保系统数据和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篡改或泄露。
(4)适应性(Adaptability):适应性是指系统能够随着业务需求和技术发展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设计安全架构时,要考虑到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确保系统具备较强的扩展性和兼容性。
(5)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是指系统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地进行修复和升级。
通过模块化设计、清晰的文档和规范的开发流程,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3.5A方法论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在实际项目中,我们可以根据5A方法论的要求,分阶段、分模块地构建安全架构。
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
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是评估和监控自动化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效率,从而优化系统运行和维护。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自动化系统运行指标:1. 故障率(Failure Rate):故障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系统发生故障的概率。
它可以通过统计系统故障次数和运行时间来计算。
较低的故障率表示系统的可靠性较高。
2.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系统在给定时间内可正常运行的概率。
它可以通过系统运行时间与总时间之比来计算。
较高的可用性表示系统的稳定性较高。
3. 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MTTR):MTTR是指系统从发生故障到修复完成的平均时间。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维修效率和响应速度。
4.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MTBF):MTBF是指系统连续正常运行的平均时间。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5. 故障恢复率(Fault Recovery Rate):故障恢复率是指系统从发生故障到完全恢复正常运行的速度。
较高的故障恢复率表示系统具有较好的恢复能力。
6. 资源利用率(Resource Utilization):资源利用率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的比例。
它可以帮助我们评估系统的效率和优化资源分配。
7. 运行成本(Operating Cost):运行成本是指维护和运行自动化系统所需的成本。
它包括人力成本、设备成本、能源成本等。
较低的运行成本表示系统的经济性较高。
8. 安全性(Safety):安全性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保护程度。
它可以通过事故发生率、事故严重程度等指标来评估。
为了准确评估和监控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指标,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进行系统巡检和维护,确保设备和系统正常运行。
2. 收集和分析系统运行数据,包括故障记录、维修记录等,以便进行指标计算和分析。
网络可靠性保障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价方法
网络可靠性保障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价方法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由于网络的不可见性和复杂性,网络可靠性成为保障网络正常运行的关键问题。
对于企业和组织来说,网络可靠性的保障是确保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的基础。
本文将讨论网络可靠性保障的关键绩效指标与评价方法。
一、可靠性指标1.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指网络系统能够按照约定的服务水平要求,正常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能力。
它反映了网络系统在给定时间段内的操作状态,包括网络服务的持续可提供程度和系统故障修复的快速性。
2. 容错性(Fault tolerance)容错性指网络系统执行任务时能够忍受硬件、软件或人为错误而不中断服务的能力。
容错性的提高可以提高网络的可靠性,确保即使在出现故障或异常情况时,网络系统仍能继续提供服务。
3. 冗余性(Redundancy)冗余性是通过在网络系统中增加冗余资源来提高网络可靠性的一种方法。
冗余可以是硬件级别的冗余(比如备份服务器),也可以是软件级别的冗余(比如多个相同功能的应用程序)。
通过冗余性的设计和实施,可以提高网络系统的可用性和容错性。
二、评价方法1. 故障率(Failure rate)故障率是衡量某一设备、系统或网络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故障的频率。
通过统计故障率,可以评估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平均修复时间(Mean time to repair, MTTR)平均修复时间是指网络系统发生故障时,从故障发生到故障修复完成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较短的MTTR意味着网络系统具有更高的容错性和可用性。
3. 可用性度量(Availability measurement)可用性度量是通过计算网络系统正常服务时间和总时间的比例,来评估网络可用性。
常用的可用性度量方法有百分比计算和工作时间计算法。
4. 重启时间(Reboot time)重启时间是指在网络系统故障后,重新启动系统所需要的时间。
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SJTUCS-上海交通大学
满足 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积累
2019/5/24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3
软件质量
对软件系统可以从三方面描述:
描述系统如何工作的功能描述 功能如何提供的质量描述 花费在系统上的资源描述
问题:学院工资系统准备选用商品化软件。请定
ISO9126对每一特性规定了子特性
功能特性:
Compliance(依从性)指的是软件符合应用标准或法律的程度。
Interoperability(互操作性)指的是软件与其它系统交互 的能力
2019/5/24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4
可靠性
ISO9126
Maturity(成熟性)指的是由于软件产品的问题而出现故障 的频率
而定义某些方法来完策划能够选择。
2019/5/24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5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可以包括:
运行质量
正确性
可靠性
集成性 可用性
问题:请指出质量特性中哪些是无关
修改质量
的,互补的和冲突的?
可维护性 可测试性
无关的:如可用性和可重用性
灵活性
转换质量
互补的:如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复杂系统可以分成子部件,为了使这种分解工作正常,每个部件必
须自包含,同时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该观点进一步发展为IBM的净室软件开发,该方法将软件开发分为
三个小组:
分析小组
开发小组
校验小组
系统采用增量式方式开发,每个团队的产出都必须满足用户的需要。 开发小组不进行编译而代之以用数学方法来证明。校验小组不断的测 试直到满足特定的统计水平。
63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5) 1根SCSI连线,其MTTF为1000000小时;
5/8
6.3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假定每个部件的正常工作时间服从指数分布,
即部件的工作时间与故障出现的概率无关;同时假
定各部件的故障相互独立,试计算整个系统的MTTF。 解:整个系统的失效率为:
系统失效率 1 1 1 1 1 + + + + × =10 1000000 500000 200000 200000 1000000
6.3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1. 故障、错误和失效之间的关系 (1) 一个故障可能会导致一个或者多个错误; (2) 错误通常具有以下特性
◆ 错误在潜在状态和有效状态间相互转换; ◆ 潜在的错误可能通过激活而有效; ◆ 有效错误的影响可以传递,引起新的错误。
(3) 如果错误影响到部件正常的服务时,部件就发
生了失效;
(4) 系统中的所有部件的故障、错误和失效均存在 这样的关系。
2/8
6.3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2. 故障的分类 (1) 按故障产生的原因分
◆ 硬件故障:设备失效产生的故障
◆ 设计故障 ◆ 操作故障:由于用户操作的失误引起的故障 ◆ 环境故障
(2) 按故障出现的周期分
◆ 暂时性故障 ◆ 间歇性故障 ◆ 永久性故障
第六章 输入/输出系统
6.3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信性
◆ 反映存储外设可靠性能的参数
可靠性(Reliability) 可用性(Availability) 可信性(Dependability) 故障(fault) 错误(error) 失效(failure)
1/8
◆ 与可靠性相关的三个术语
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及优化
电力系统中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及优化一、引言电力供应的可靠性是评估电力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电力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需求,因此对电力系统的可靠性要求也越来越高。
供电可靠性指标的正确评估和优化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和满足用户需求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力系统中常用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并讨论相应的优化方法。
二、供电可靠性指标1. 平均停电时间(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平均停电时间是指每位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平均遭受的停电时间。
该指标反映了电力系统故障和维修的程度,以及系统在恢复正常供电时所需的时间。
该指标的评估可以通过收集历史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并可以用来对比不同地区或不同电力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2. 平均停电频率(Average Interruption Frequency)平均停电频率是指每位用户在一定时间内平均遭受的停电次数。
该指标反映了电力系统存在故障的频率和影响程度。
平均停电频率是衡量电力系统可靠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可通过历史数据的统计计算进行评估。
较低的平均停电频率表明电力系统故障发生的概率较小,供电可靠性较高。
3. 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电力系统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正常运行的概率。
该指标综合考虑了供电系统的可恢复性、备用能力和维修时间等因素。
可用性可以通过计算系统运行时间与总时间之比得出,也可以通过模拟和分析电力系统的故障概率来进行评估。
三、供电可靠性优化1. 设备优化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故障是导致停电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供电可靠性,可以对电力设备进行定期维护、检修和更新。
此外,引入先进的设备监测技术,能够提前发现设备故障和潜在问题,从而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故障的发生。
2. 网络优化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和配置对供电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优化电力系统的网络结构,包括电力传输线路和变电站的布局,可以减少单点故障的发生,提高系统的恢复能力。
此外,采用现代化的通信和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度。
rams 方法
rams方法
RAMS代表Reliability,Availability,Maintainability,and Safety,即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
这些是工程和系统设计中重要的概念,特别是在复杂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领域。
可靠性(Reliability):衡量系统在特定条件下按照预期功能运行的能力。
它关注系统在特定时间内正常运行而不发生故障的概率。
可用性(Availability):衡量系统在指定时间内保持可用状态的能力。
它考虑了系统在发生故障后,能够多快地恢复到可用状态。
可维护性(Maintainability):衡量系统在出现故障时,进行修复和维护的难易程度。
这包括了修复时间、维护成本和维护的便捷性。
安全性(Safety):衡量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人员、设备和环境的安全。
它涉及预防事故、减少风险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RAMS方法是通过分析、评估和优化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来提高系统性能和效率。
这些概念和方法在诸如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能源、医疗设备等领域的高可靠性和关键系统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
微软可靠性专业名词解释
微软可靠性专业名词解释可靠性术语可靠性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基本可靠性basic 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无故障的持续时间或概率。
任务可靠性mission reli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任务剖面中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耐久性Durability:产品在规定的使用与维修条件下,直到极限状态前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产品的极限状态可以由使用寿命的终止、经济和技术上已不适宜等来表征。
可用性Availability:产品在任一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可用性的概率度量亦称可用度。
测试性testing:产品能及时并准确地确定其状态(可工作、不可故障或性能下降),并隔离其内部故障的一种设计特性。
寿命单位life unit:对产品使用持续期的度量。
如工作小时、年、公里、次数等。
使用寿命useful life:产品从制造完成到出现不修复的故障或不能接受的故障率时的寿命单位数。
寿命剖面life profile:产品从制造到寿命终结或退出使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全部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它包括一个或几个任务剖面。
任务剖面mission profile:产品在完成任务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事件和环境的时序描述。
其中包括任务成功或致命性故障的判断准则。
失效failure:产品终止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这样的事件。
致命失效caitical failure: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要物件损坏或其他不可容忍后果的失效。
非致命失效non-critical failure:不太可能导致人员伤亡、重要物件损坏或其他不可容忍后果的失效。
设计失效design failure:产品设计不当造成的失效。
制造失效manufacturing failure:由于产品的制造未按设计或规定的制造工艺造成的失效。
故障fault:产品不能直行规定功能的状态。
系统的安全与可靠性
4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系统可靠性的获得 可靠性 ┌──────┴──────┐ 容错性 │ 冗余技术─┬硬件冗余 (redundancy)├软件冗余 | | | └信息冗余 完美性 ┌───┴───┐ 完美硬件 完美软件 │ ├整机完美性 └器件完美性
5
├部件完美性 可信软件
系统可靠性的获得
18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四、磁盘阵列
RAID的优点 1.成本低,功耗小,传输速率高。在 RAID中,可以让很多磁盘驱动器同时传输数 据,远远超过单个磁盘驱动器。 2.提供容错功能,因而具有更高的安全 性。 3. RAID与传统的大直径磁盘驱动器相 比,价格要低?
19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28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四、磁盘阵列
RAID2 示意图 输入数据流 输入数据 海明校验
磁盘阵列控制器
HCC HCC HCC HDD1
HCC HCC HCC HDD2 HDD3
HCC HCC HCC HDD4 来自DD5 HDD6 HDD729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四、磁盘阵列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四、磁盘阵列
RAID0 示意图 输入数据流 输入数据
磁盘阵列控制器 并行传输
HDD1
HDD2
HDD3
HDD4
HDD5
22
第三讲 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与容错性
四、磁盘阵列
镜象磁盘阵列(RAID1) 每一组盘至少两台,数据同时以同样的方式写到两 个盘上,两个盘互为镜象。磁盘镜象可以是分区镜象、 全盘镜象。容错方式以空间换取,实施可以采用镜象 或者双工技术。主要用在对数据安全性要求很高,而 且要求能够快速恢复被损坏的数据的场合。 优点:具有最高可靠性,策略简单,恢复数据时不必 停机。 缺点:有效容量只有总容量的1/2,利用率50%。由 于磁盘冗余,成本较高。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
发电设备可靠性评价指标发电设备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靠性评价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发电设备的可靠性评价指标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指标:1.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指设备连续工作期间平均无故障的时间长度,它反映了设备的稳定性和寿命。
2.平均修复时间(MTTR,Mean Time To Repair):指设备发生故障后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
MTTR较短说明设备故障后能够快速恢复运行,有较高的可靠性。
3.故障率(FR,Failure Rate):指在单位时间内设备发生故障的频率,它可以通过设备的故障次数除以使用时间来计算。
故障率低则说明设备可靠性高。
4.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设备工作正常的时间与总时间之比,即设备无故障运行的时间与设备总运行时间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
可用性高说明设备较少发生故障,对电力系统的供电稳定性有积极影响。
5.失效模式、失效效果和扩展维修(FMEA,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通过分析设备的故障模式、失效效果和可能引发的后果来评估设备的可靠性。
通过FMEA评估,可以发现设备可能的失效模式,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
6.可恢复能力(Resilience):指设备在发生故障后恢复正常运行的能力。
可恢复能力较高的设备可以尽快恢复供电,减少停电时间,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7.平均故障间隔指数(MTBFi,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 index):MTBFi是指设备在发生首次故障后持续工作一段时间内再次发生故障的平均时间长度。
MTBFi能够反映设备在故障修复后的可靠性。
8.平均维修时间指数(MTTRi,Mean Time To Repair index):MTTRi是指设备在发生故障后修复所需的平均时间长度。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安全性(RAMS)定义解释张屹2015年3月1日1引言“RAMS是可靠性(Reliabi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维修性(Maintainability)和安全性(Safety)这四个英文字母的首字母的缩写。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的条件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可用性:产品在任意随机时刻需要和开始执行任务时,处于可工作或可使用状态的程度。
可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产品所具有的不导致人员伤亡、系统损坏、重大财产损失、不危害员工健康与环境的能力。
”以上是用自然语言描述的RAMS概念。
为了使概念理解简单并且清晰一致,本文用公式和图形方式,从产品功能出发给出RAMS概念的形式化解释,给出相应的评价指标。
2产品功能人们对产品的需求,根本上是对产品功能的需求。
产品功能的模型如下图所示,x y图1 功能的数学模型人们当然期望产品功能——这个y=f(x)是恒定的,不随外部环境和时间等条件变化,但这在现实世界是不可能的,因此有了对产品性能的要求。
下文的RAMS即属于产品性能的范畴。
3 RAMS 概念解释 3.1 R AM图2 RAM 状态图由图2可见产品使用中只能处于两个状态:1.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期望的,称为正常状态,2. y ≠f (x )的状态,这是人们所不期望的,称为故障状态。
处于正常状态时,如果产品发生失效,则会进入故障状态; 处于故障状态时,如果产品得到恢复,则会进入正常状态。
产品的RAM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维护性)即与这两个状态有关。
假设外部条件一致并恒定的情况下: 可靠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的能力;可用性即是产品处于正常状态占产品整个使用周期的比例; 可维护性即是产品从回到正常状态的能力;其中“能力”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使用“持续时间”把它指标化,即“持续时间”就是“能力”。
rams标准
rams标准
RAMS标准是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与评估。
RAMS是Reliability (可靠性)、Availability(可用性)、Maintainability(可维护性)和Safety(安全性)的首字母缩写。
这些标准通常用于评估建筑物、设备或工程项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使用RAMS标准,可以确定潜在的风险,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风险,并确保建筑物或设备能够在预期的寿命内正常运行。
可靠性指建筑物或设备的故障概率,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其功能正常运行的能力。
可用性是指建筑物或设备在给定时间内可使用的程度。
可维护性是指建筑物或设备进行维修和保养的便利程度。
安全性则指建筑物或设备在操作过程中保护人员免受伤害的能力。
使用RAMS标准有助于确保建筑物或设备满足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提高工程质量和可持续性。
不同的国家和行业可能会有不同的RAMS标准和要求,因此在具体的项目中需要根据相应的标准来进行评估和实施。
操作系统性能指标
操作系统性能指标操作系统性能指标是评价操作系统性能优劣的衡量标准,它是通过对操作系统运行过程中各个关键部分进行监测和测试来得到的。
操作系统性能指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响应速度和用户体验。
本文将依次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性能指标以及对应指标的意义和评价方法。
一、响应时间(Response Time)响应时间是指操作系统在接收到一些请求后所需的时间来完成该请求,并返回结果给用户。
响应时间是用户评价操作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较短的响应时间意味着系统运行效率高,用户体验良好。
响应时间可通过测量一些操作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差来得到。
二、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一些系统单位时间内所能处理的任务数量,也即系统的处理能力。
吞吐量较大的操作系统表示其资源利用率高,能够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任务。
吞吐量可以通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任务数来计算。
三、并发性(Concurrency)并发性指的是操作系统所能同时处理的多个任务的能力。
一个操作系统的并发性越高,表示其可以同时处理更多的任务,减少资源浪费,提高系统的性能。
并发性可通过同时执行的进程数量来衡量。
四、可靠性(Reliability)可靠性是指操作系统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保持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的能力。
一个可靠性较高的操作系统意味着其在面对各种异常情况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崩溃或出现错误,保持系统正常运行。
可靠性可以通过统计系统崩溃次数、错误处理能力等来评估。
五、安全性(Security)安全性是指操作系统在面对各种攻击和恶意软件时能够保护系统资源和用户数据的能力。
一个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可以有效地防御各种外部和内部威胁,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敏感信息。
安全性可以通过评估系统的防火墙、用户权限管理等来进行评价。
六、可用性(Availability)可用性是指操作系统正常运行的时间比例,也称为系统的可用时间。
一个可用性高的操作系统表示其运行稳定,可以长时间持续工作,减少系统停机和维护时间。
网络优化的关键性能指标解析
网络优化的关键性能指标解析网络优化是指通过对网络结构、协议、设备等方面的优化,提高网络的性能和稳定性,以满足用户对网络服务的需求。
在网络优化的过程中,关键性能指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用于衡量网络的性能表现,帮助网络管理员找出网络瓶颈,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本文将对几个关键性能指标进行解析。
一、延迟(Latency)延迟是指从发送数据开始到数据在目标地址上的接收和响应所消耗的时间。
它通常以毫秒为单位进行衡量。
延迟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网络的响应速度,常见的应用包括网页浏览、在线游戏、视频通话等。
延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数据包传输过程中经过的路由器数量、链路质量、带宽利用率等。
为了降低延迟,可以使用一些优化手段,如增加网络带宽、选择更短的路由路径、使用高速硬件设备等。
二、带宽(Bandwidth)带宽是指网络传输数据的能力,它表示单位时间内网络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常见的单位为 Mbps(兆比特每秒)。
带宽的大小直接决定了网络的传输速率。
带宽受到网络设备、链路质量以及网络拥堵程度等因素的限制。
为提高带宽利用率和传输速率,可以采取一些优化策略,例如增加带宽、使用更高速的硬件设备、优化网络拓扑结构等。
三、丢包率(Packet Loss)丢包率是指在网络传输过程中丢失的数据包占发送总量的比例。
它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丢包率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网络拥堵、链路质量差、传输错误等因素可能导致数据包丢失。
为了降低丢包率,可以通过增加网络带宽、优化网络拓扑结构、使用流控制机制等方式来改善网络性能。
四、吞吐量(Throughput)吞吐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网络传输的数据量,通常以 Mbps 衡量。
它与带宽有所区别,带宽表示的是网络的传输能力,而吞吐量表示的是实际传输的数据量。
吞吐量受到带宽、延迟、丢包率等因素的影响。
为提高吞吐量,可以通过增加带宽、优化网络协议、减少延迟等手段来提升网络性能。
五、抖动(Jitter)抖动是指网络传输中数据包到达目标节点的时延变化。
availability的用法
"Availability" 是一个英文词汇,它可以有多个不同的用法,取决于上下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用法:1.可用性(Availability)作为名词:–指物品或资源的可获取性。
例如,产品的可用性表示产品是否在库存中并可以购买。
•例句:The availability of the new iPhone was limited due to highdemand.–指系统或服务的可操作性。
在信息技术中,可用性表示系统或服务在需要时是否可用。
•例句:The website experienced downtime, affecting its availability to users.2.可用性作为形容词(Available):–表示某物可获得或可使用。
•例句:Is the manager available for a meeting this afternoon?–表示某物可获得的状态。
•例句:The product is available in various colors and sizes.3.可得性(Availability)作为财务概念:–在商业和财务上,可得性可能指某项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例句:The company's cash availability was impacted by theeconomic downturn.4.可获得性(Availability)在安全性和可靠性领域的用法:–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可获得性是指系统或服务保持运行并对用户可用的能力。
•例句:The data backup system was designed to ensure highavailability in case of system failures.5.其他用法:–在其他上下文中,可用性可以表示某物的出现或存在的状态。
•例句:The availability of parking spaces in the city center is oftenlimited.总的来说,“availability” 是一个灵活的词汇,其具体含义取决于上下文。
服务器的四大基本特性
可扩展性(Scalability)服务器硬件都是经过专门的开发,不同厂商的服务器很多还具有不同的专项技术,因此服务器的成本和售价也远远高于普通PC,从数千元到百万或千万级,甚至上亿元的大型服务器也不稀奇。
企业网络也不是一成不变,企业业务要增长,对于服务器的性能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所以如果服务器没有良好的扩展性,不能适应未来一段时间企业业务扩展的需求,一台昂贵的服务器很短时间内就淘汰了,这想必是企业无法承受的。
另一方面来说,服务器的部件和整体系统都针对长时间的持续运行进行了专门设计,所以服务器的生命周期要长于普通PC,使用了3至5年或更长时间的服务器也并不少见,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也能让服务器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作用。
服务器的扩展性一般体现在处理器、内存、硬盘以及I/O等部分,如处理器插槽数目、内存插槽数目、硬盘托架数目和I/O插槽数目等。
不过服务器的扩展性也会受到服务器机箱类型的限制,如塔式服务器具备较大的机箱,扩展性一般要优于为密集型部署设计的机架服务器。
当然服务器内部的扩展能力终归有限,比如内部存储容量,可以通过连接外置存储的方案解决。
易使用性(Usability)这个特点比较容易理解,服务器硬件设计上要比普通PC复杂的多,功能也更加丰富,所以应用上也会有更高的难度。
早期的服务器应用和管理都是由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执行,随着服务器被广泛的应用,精通服务器技术的专业人员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具备,所以当前的服务器越来越要求易用性,让非专业人员也可以容易操作。
服务器的易用性表现在机箱和部件是否容易拆装、设计是否人性、是否具备简单易操作的导航系统、管理系统是否丰富便捷、有无专业和快捷的服务等等。
在服务器的易使用性方面目前还是国际厂商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大部分采用了免工具和模块化的设计,导航系统完善,如IBM的ServerGuide系统、HP的SmartStart导航系统、Dell的OpenManage导航系统,比较简单直观,免去了服务器部署过程中的不少麻烦,对非专业人士是个很好的助手。
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RAMS)指标管理在上海轨道交通车
重 障、 障
障
第9期
表1上海轨道交通正线主要RAMS指标
序号 1
指标
车辆 障间隔里程(Mean Distance Be tween Fault)
指标 MDBF
公 运营里程/(运营故障数+检修故障数)
2
线故障 tween Service Faula)
程(Mean DisWnce Be
MDBSF
运营里程/下线故障数
和关键部
件管理中实施RAMS管理。2018年,专业
RAMS?
检修的重要大 来源。
1上海轨道交通RAMS指标体系
经过多年实践,上海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单
的 RAMS 指标可
线、
关键部
件的可靠性。通过
、 对分析,
可 重 障、高
障障
,以
和检修 制定有针对性的维保策略,或
即
指标,
有效 管
,或
改进规程
高运维 。正线 要RAMS指
标 1,
RAMS扩充指标 2。
2上海轨道交通正线的RAMS管理
2.1 RAMS数据的分层采集
:运营线路维修部分
,
线路的 RAMS 月 报 和年 报 ,
可靠性 ,
,
效 ;新车
和架(大)修 方
, 月度报告,以验
证
的可靠性。
: 部门在 月 报 和年 报
的基 础 上 , 可靠性指标,
车 辆 专 业 的 RAMS 报 ,
验证方案。2014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车辆
分公司制订了可靠性管理办法,开始编制可靠性月
报,并在分析基础上对部分部件制订了可靠性维修
策略。2015年,上海轨道交通车辆运行维护将可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软件质量///
答案:
对用户需求进行调查,以明确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集合 将需求分成若干组,并定义质量和其它属性,如质量,可用性,
效率,灵活性等 某些需求具有绝对特性。例如,应用程序必须能够记录职员的
最大条数。这种需求必须满足。 某些需求具有相对特性。某些相对需求比其它需求更重要 市场上调查一系列待选的软件。 度量软件质量的方法需要确定 某些软件的某些方面有不足,但是其它方面可能给以补偿,因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9
质量度量
为了产生一份质量描述文档,经常需要将质量准
则进一步细分。例如可用性下面的易理解性,可 以分成:菜单结构的易理解性,特别是某项执行 功能的命令要容易找到,其它方面还包括错误消 息的提供,帮助信息的提供等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0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6多个度量标准来
完成评估工作
任何相对度量需要将度量的单元与环境中发生的
最大可能性相联系,例如程序中最大的错误数就 需要和程序的大小相联系。
在某些时候,我们可以直接度量质量,在另外一
些时候,我们度量的是质量的表现。
软件的使用者关注的是质量因素,而开发者需要
的程度。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Efficiency:在规定的条件下,软件性能水平与所用的资源量之 间关系相关的一组属性
Maintainability:与进行指定的修改所需的努力有关的一组属 性
Portability:与软件可从某一环境转移到另一环境的能力有关 的一组属性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2
ISO9126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1
ISO9126
ISO9126规定软件质量可以从6个特性来评价:
Functionality:与一组功能及其指定的性质有关的一组属性
Reliability:在规定的时间和条件下,软件维持其性能水平的 能力有关的一组属性
Usability:与一组规定或潜在用户为使用软件所需作的努力和 对这样的使用所作的评价有关的一组属性
8
质量度量
质量:易学习性 定义:新手学会使用软件生成一份标准文档的时间 度量的单元:小时 测试:首先对新手进行调查以确定他们的字处理软件的
使用经验,然后给他们一台机器,一套软件,训练手册 和安装文档。然后测试他们学会生成一份文档的时间
最差:4小时 计划:2小时 最好:1小时 目前:4小时
而定义某些方法来完策划能够选择。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4
软件质量
软件质量可以包括:
运行质量
正确性
可靠性
集成性 可用性
问题:请指出质量特性中哪些是无关
修改质量
的,互补的和冲突的?
可维护性 可测试性
无关的:如可用性和可重用性
灵活性
转换质量
互补的:如灵活性与可维护性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5
ISO9126
ISO9126也提供了使用这些质量特性的指南。
对于不同的产品,各种质量特性的重要程度是各不相 同的。一旦软件产品的需求建立起来后,就要进行下 列步骤:
质量度量标准的选择:ISO9126没有给出具体的方法 排序水平定义:度量的结果需要映射成等级以确定需求满足
满足 软件开发过程中错误积累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2
软件质量
对软件系统可以从三方面描述:
描述系统如何工作的功能描述 功能如何提供的质量描述 花费在系统上的资源描述
问题:学院工资系统准备选用商品化软件。请定
义选择原则?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ISO9126对每一特性规定了子特性
功能特性:
Compliance(依从性)指的是软件符合应用标准或法律的程度。
Interoperability(互操作性)指的是软件与其它系统交互 的能力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3
可靠性
ISO9126
Maturity(成熟性)指的是由于软件产品的问题而出现故障 的频率
ISO9126
目前,不少人提出了不同的软件质量特性表示方
法。但是缺少一个公共的标准。例如可维护性能 够指错误可以迅速确定并被修改,也可以指软件 能够很容易地被修改。
制定于1991年的ISO9126标准就是处理软件质量
问题的。这份13页的标准为制定进一步的标准奠 定了基础。
2019/12/28
主要内容
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软件质量的描述 质量度量 ISO9126 软件质量度量方法 软件质量改进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
软件质量的重要性
尽管所有的商品或服务都存在质量问题,但是软
件的特殊性,特别是其复杂性和不可见性,使其 更为重要
软件危险性的增加:企业越来越依赖软件 软件的无形性:很难知道项目中的特定任务是否完全
关注的是质量准则。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7
质量度量
为了度量,需要对每一质量规定:
度量的单元 测试的范围 最差的可接受的值 计划达到的值 当前可达到的最佳的值 目前的值
问题:针对字处理系统,举出一个质量度量的例
子。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可移植性 可重用性 互操作性
冲突的:由于考虑了某一类型的平 台可能效率高,但是移植性差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5
软件质量
质量要素需要转化成开发者可以意识到的内部准
则。
问题:同一准则 出现在不同的质 量要素中说明了 什么?
说明这些质量要 素是互补的。
2019/12/28
可用性
2019/12/28
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系
14
ISO9126
效率和可维护性
Stability(稳定性)不是指软件从不变化,而是指软件由于 预想不到的原因而要修改的风险很低。
可移植性
Conformance(遵循性):与Compliance(依从性)不一样,它与 可移植性有关。例如使用标准的编程语言就是一种遵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