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第三章身体形态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身体体型测量与姿势测量的注意事项。
重点难点:1.体型测量测评;2.身体整体姿势与身体局部姿势测评。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三章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第四节体型测量一、体型测量概述体型是指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在特征。
对人体体型的研究有着较长的历史。
肌肉和骨骼的发达程度与脂肪积蓄程度是判定体型的主要依据。
体型测量在人类学、医学、心理学、行为科学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体型分类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人体脂肪、肌肉、骨骼发育发达的程度。
根据其发育的程度可分为7个等级,用1―7数字表示。
第一位数字表示内胚叶成分,第二位数字表示中胚叶成分,第三位数字表示外胚叶成分。
目前较为流行的体型分类法是:将体型分为内胚层型(肥胖型)、外胚层型(细长型)和中胚层型(运动员型)。
1.内胚层型――肥胖型中午身高,身体呈圆柱形,营养良好,头大面红,颈短肩宽,胸宽腹大,四肢短粗,臀厚腿短,肌肉无力,脂肪成分占优势。
2.外胚层型――细长型身材细长,头小面白,胸部扁平,四肢细长,肌肉纤细,皮下脂肪沉积不多,皮肤和神经组织占相对优势。
3.中胚层型――匀称型(运动员型)身高超过平均身高以上,全身发育匀称,颈长而粗,肩部丰满,胸廓发育良好,四肢粗壮,骨骼粗大,肌肉发达,运动成绩良好,骨骼与肌肉占相对优势。
(二)测量体型的意义通过对体型的研究,了解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个体发育的特征,可以估计身体的结构和组成,估计健康状况及免疫功能,对运动员的选材则有更直接的帮助。
体型肥胖者易患高血压、脑溢血,故过去称其为卒中型;细长型则易患肺结核,故称其为结核型。
研究表明,许多专项成绩与体型相关,如体操运动员的体型与马拉松运动员的体型相反,足球运动员体型又明显不同于篮球运动员。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8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2.了解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3.掌握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重点难点:1.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的基本要求与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评价的基本内容;2.心率、血压、心血管机能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四章心肺功能的测量与评价心肺功能与体质及各项运动成绩的有关系极为密切。
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心肺功能有很大的潜力,这种潜力随着运动负荷而释放出来。
通过运动负荷试验观察受试者机能指标的变化,考察受试者潜力运用的情况。
潜力越大,机能越好,所有的机能试验都是根据这个基本原则设计的。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测量与评价循环系统是由心脏和血管组成的闭锁管道,它的功能反映一个人的发育水平、体质状况和运动训练的水平。
对心血管系统的机能作出较全面的评价,应当测量在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因为在安静状态下,普通人和经常锻练者或运动员的心脏机能表现无显著差异,只有在强度较大的负荷下,才能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测试心血管机能好不,一般都采用定量负荷的办法。
在最大负荷状态下能够简单的区分两人的差异,但实验过程存在很大的危险因素,建议不要推广应用。
一、心率(脉搏)的测量与评价心率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脏搏动沿着动脉向远端传播形成脉搏。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率的整齐,心率与脉搏一致。
心跳达到最快频率称为最高心率,最高心率与实测心率差值是心脏活动的潜力。
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法四种。
(一)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与评价安静时的心率测量主要采用动脉触诊法和听诊法。
心脏搏动所产生的压力变化使主动脉管壁发生振动,沿着动脉管壁向外周传播又称为脉搏。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测量原理
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标准, 通过对测量对象的量化和 分析,获得客观、准确的 数据。
体育测量类型
身体形态测量
包括身高、体重、坐高 、胸围等身体基本维度
的测量。
身体机能测量
包括心肺功能、肌肉力 量、柔韧性等身体机能
的测量。
运动能力测量
包括速度、力量、耐力 、灵敏等运动素质的测
量。
心理测量
包括心理素质、运动动 机、焦虑水平等心理特
3
落地稳定性
观察运动员落地时的稳定性,包括身体平衡、落 地缓冲等。
投掷技能评价
握持与准备动作
观察运动员投掷前的握持器械方式和准备动作,评估其技 术规范性。
投掷力量与速度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速度和力量,评估其投掷能力。
投掷角度与距离
测量运动员投掷时的出手角度和投掷距离,评估其投掷效 果。
06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评价
采用理论讲授、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提高 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02
体育测量基础
测量概念及原理
测量定义
测量是按照某种规律,用 数据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即对事物作出量化描述 。
测量要素
包括测量对象、测量方法 和测量结果。
,为评价提供依据。
03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体重测量
测量方法
使用身高计和体重秤进行测量,确保测量工具准确可靠。
测量要求
被测量者需脱鞋、摘帽,保持身体自然站立,头部正直,两眼平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 部微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45度。
数据记录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案背景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体能等方面进行科学、系统的测量和评价,为教师提供教学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从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教案旨在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认识。
2.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通过体育测量与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5.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体育学习状况,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
三、教学内容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4.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体育测量与评价结果的反馈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有什么作用?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和作用(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意义(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作用(1)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2)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3)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4.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施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2)选择评价方法(3)实施评价(4)整理评价数据(5)分析评价结果(6)反馈与应用评价结果5.实践操作分组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6.总结与反馈(1)学生总结本次课的学习收获(2)教师点评学生的实践操作,指出优点与不足(3)教师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六、课后作业1.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思考如何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提高自己的体育学习效果。
2.搜集相关资料,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我国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学习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5分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测量与评价对提高体育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讲解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0分钟)分析测量的目的和对象,介绍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柔韧性测试等。
4、讲解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分钟)讲解体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成绩评价、自评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
5、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测量和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巧和方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体育器材:准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和测量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
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2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
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
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第一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1.1 体育测量的定义与分类介绍体育测量的概念、目的和意义解释体育测量的分类:定量测量和定性测量1.2 体育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介绍体育评价的概念和作用讲解常用的体育评价方法:观察法、测量法、统计法等阐述评价指标的设置与运用第二章:身体形态与机能测量与评价2.1 身体形态测量与评价介绍身体形态测量的方法与指标:身高、体重、体型等讲解身体形态评价的标准与方法2.2 身体机能测量与评价介绍身体机能测量的方法与指标:心肺功能、肌肉力量、柔韧性等讲解身体机能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第三章: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3.1 运动能力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指标介绍运动能力测量的方法与指标: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性、协调性等讲解运动能力评价的标准与方法3.2 运动技能测量与评价介绍运动技能测量的方法与指标:技术动作的正确性、稳定性、效率等讲解运动技能评价的标准与方法第四章:体育心理测量与评价4.1 体育心理测量概述介绍体育心理测量的概念、目的和意义解释体育心理测量的分类:认知测验、情感测验、个性测验等4.2 体育心理评价的方法与指标讲解常用的体育心理评价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等阐述评价指标的设置与运用第五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5.1 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案例介绍体育教学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分析具体的教学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测量与评价手段提高教学效果5.2 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测量与评价案例介绍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测量与评价的方法与步骤分析具体的运动员选拔与训练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测量与评价手段提高训练效果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与技术6.1 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介绍各种体育测量工具的优缺点,如测量仪器、测量软件等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进行正确的使用和维护6.2 体育评价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介绍现代体育评价技术的进展,如3D运动分析、生物力学评价等分析这些技术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应用案例第七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数据分析7.1 体育测量数据的整理与处理讲解如何整理和处理体育测量数据,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等介绍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描述性统计、推断性统计等7.2 体育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解读分析评价结果对于决策支持和改进体育教学的意义第八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与法律问题8.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伦理问题讨论体育测量与评价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介绍如何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遵循伦理原则和规范8.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法律问题分析体育测量与评价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如知识产权、合同法等讲解如何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第九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应用9.1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应用介绍如何利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手段进行运动员选拔分析运动员选拔中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案例9.2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讲解如何利用体育测量与评价手段进行运动训练监控与调整分析运动训练中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案例第十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未来发展趋势1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技术的发展方向,如智能化、个性化等分析这些发展趋势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影响和挑战10.2 体育测量与评价应用的未来展望展望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未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等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讨论如何准备应对未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工具与技术补充和说明:在选择体育测量工具时,需要考虑工具的准确性、可靠性、易用性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5篇模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5篇模版]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
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目的;2.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步骤;3.培养学生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2.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4.体育测量与评价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体育比赛中的成绩和排名,以及体育训练中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讲解概念通过PPT或黑板等方式,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体育测量是指通过科学的方法对体育运动中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测量;体育评价是指根据测量结果对个体和团队的体育能力和水平进行评价。
3.讲解目的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科学的依据。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客观地了解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和体能水平,为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2)提高训练效果。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及时调整训练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更好的训练效果。
(3)评价个体和团队的能力水平。
通过测量和评价,可以对个体和团队的体育能力和水平进行客观的评价。
4.讲解方法和步骤(1)方法:测量和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身体测量法、心肺功能测量法、力量测量法、灵敏度测量法等。
根据具体的测量对象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和评价。
(2)步骤: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步骤为设定目标、选择方法、制定测试计划、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5.应用实例通过实际案例,演示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体育项目,如100米跑、跳高、仰卧起坐等,对学生进行测量和评价。
可以设计实验或小组活动,让学生自行进行测量和评价,并讨论结果的差异和改进措施。
6.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并鼓励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他们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活动或作业,检查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概念的理解程度;2.通过实际案例的测量和评价,评估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及评价教案教案名称:体育测量及评价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的概念及意义。
2.了解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方法及操作。
3.掌握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能够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体育测量。
5.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PPT和教具。
2.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
3.学生课前研究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与学生讨论什么是体育测量,为什么需要进行体育测量。
二、体育测量基本原理和方法(20分钟)1.介绍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身高、体重、肺活量的测量方法等。
2.展示不同体育测量项目的相关设备和工具,并讲解使用方法。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体育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三、数据分析和评价(20分钟)1.教学PPT展示不同体育测量数据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2.讲解如何对身高、体重、肺活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向学生展示实际例子。
3.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价。
四、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20分钟)1.讲解体育测量的意义和应用,如体育训练评估、体育选材和体育比赛等方面。
2.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理解体育测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2.与学生讨论体育测量的局限性和发展方向。
3.布置学生作业,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运用,选择一个体育测量项目进行研究。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情况。
2.检查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评价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概念和方法的理解程度。
4.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
拓展建议:1.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更多的体育测量实践,提升实践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2.学生可以参加相关学术和实践活动,了解最新的体育测量技术和方法。
3.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际体育测量项目的调研和应用,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李远明第一章绪论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极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
测量:是对研究、观察的对象进行量化的过程。
评价:是对测量结果的价值判断。
测量关心的是数量的多少,评价关心的是价值的高低;测量是一种纯客观的过程,评价则带有主观性;测量是单一的活动,评价则是一种综合的活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主观估计与客观测量的统一。
二、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意义和功能(一)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1,体育活动参加者2,体育活动本身3,体育活动的指导者和体育活动计划4,活动群体和学校整体5,环境条件6,影响体育活动的体系制度(二)体育测量评价的意义和功能1,体育评价的意义(1)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2)推进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化(3)提高指导者的水平(4)提高体育活动参加者自我评价能力2,体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督检查功能(3)激励功能(4)筛选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三、体育测量评价学科的发展概况1,运动人体测量的发展阶段2,教育测量的发展阶段(1)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2)教育测量的蓬勃发展阶段(3)教育测量的深入发展阶段3,教育评价的发展阶段(1)开创时期(2)大发展时期(3)专业时期4,我国体育测量评价的发展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一、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
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
对研究、观察和考察对像进行量化的过程。
2,测验:为实现测量目的所构成的一系列测量系统。
3,测量要素:(1)待测属性或特征(时间、距离、长度、重量)(2)法则(能有效衡量事物属性的规则和尺度,或能显示事物属性的程序)(3)数字符号(秒、米、公斤、次)4,测量量表:测量所获得的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
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3. 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并展示一些实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
2. 测量器材:如身高尺、体重秤、计时器等。
3. 评价表:自评表、同伴评价表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主体教案第一章: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1.1 体育测量的概念与意义解释体育测量的定义探讨体育测量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重要性1.2 体育评价的方法与作用介绍体育评价的常见方法分析体育评价对个体与集体体育水平的反馈作用1.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步骤说明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步骤强调各个步骤的关键要素和注意事项第二章: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与应用2.1 体育测量工具的种类列举常用的体育测量工具,如仪器、量表、问卷等2.2 体育测量工具的选择原则介绍选择合适测量工具的标准与依据2.3 体育测量工具的应用与维护讲解测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强调测量工具的保养与维护要点第三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技术操作3.1 体育测量方法的技术要求分析各种体育测量方法的技术操作要点3.2 体育评价指标的确定与分析讲解如何确定合适的评价指标介绍评价指标的数据分析方法3.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误差控制讨论测量与评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出减小误差的策略与措施第四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案例4.1 体育课程教学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提供具体的案例,展示体育课程中测量与评价的实际应用4.2 体育训练过程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分享体育训练中测量与评价的成功案例,展示其效果与作用4.3 体育竞赛中的测量与评价案例分析体育竞赛中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强调其对竞赛结果的影响第五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与发展5.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当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现状探讨未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趋势5.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创新方法介绍新兴的体育测量与评价方法,如信息化评价手段等5.3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改进策略提出完善体育测量与评价体系的措施与建议第六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6.1 体育课堂教学的测量与评价讲解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测量与评价强调测量与评价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6.2 体育课程学习进度的监测与评价介绍如何通过测量与评价监测体育课程学习进度分析监测与评价对学习进度调整的指导作用6.3 学生体育技能水平的评估与反馈探讨如何通过测量与评价评估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强调评估与反馈对学生技能水平提高的重要性第七章:体育训练中的测量与评价7.1 体育训练计划的制定与评价讲解如何制定体育训练计划并进行评价强调训练计划对体育训练效果的影响7.2 运动员体能与技能的测量与评价介绍如何测量与评价运动员的体能与技能分析测量与评价对运动员训练指导的作用7.3 训练成果的评估与反馈探讨如何评估训练成果并进行反馈强调评估与反馈对训练成果的重要性第八章:体育竞赛中的测量与评价8.1 竞赛策略的制定与评价讲解如何制定竞赛策略并进行评价强调竞赛策略对竞赛成果的影响8.2 竞赛过程中运动员表现的评价介绍如何评价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的表现分析评价对运动员竞赛成果的作用8.3 竞赛结果的分析与反馈探讨如何分析竞赛结果并进行反馈强调分析与反馈对竞赛成果的重要性第九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应用9.1 运动员选拔的标准与方法讲解运动员选拔中的标准与方法强调选拔标准与方法的科学性与公平性9.2 运动员选拔中的测量与评价介绍如何在运动员选拔中进行测量与评价分析测量与评价在运动员选拔中的作用9.3 选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探讨如何进行选拔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反馈强调分析与反馈对选拔结果的重要性第十章: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运动训练科学研究中的应用10.1 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讲解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特点与方法强调科学研究在体育测量与评价中的重要性10.2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提供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成功案例分析案例中测量与评价的应用及其效果10.3 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改进与发展趋势探讨运动训练科学研究的改进与发展趋势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在科学研究中的创新与改进。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个好的教案有利于同学们更好的吸收知识,激发起他们的学习激情,下文是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欢迎阅读。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任务和研究对象,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有概括的了解,明确学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任务、研究对象;二、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研究对象。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所能解决的实际问题。
教学班级:98(1)、98(2)教学过程第一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一、体育测量与评价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测量:是前提,是基础。
体育测量与评价统计:是方法,是手段。
评价:是目的,是结果。
二、体育统计学体育统计学:是运用统计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体育教学、训练、科研和管理中的问题,探讨体育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三、体育测量体育测量(广义的):是指在体育运动中,以仪器或者其它测量手段,对人体各种属性特征进行定量化的过程。
体育测量(狭义的):是指以仪器或其它测量手段,直接对受试者测定其固有的各种指标。
如身高、体重、胸围等。
体育测量体育测验:是指受试者进行某种特定身心活动的条件下,以仪器或其它测量手段,测定其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包括强度、时间、次数、得分等)。
四、评价评价:即价值的确定。
是通过对照某些标准来判断测量的结果,并赋予这种结果以一定意义和价值的`过程。
第二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是,体育范畴中各种信息的测量、处理、评价及反馈等理论和方法问题。
第三节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内容1、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2、体育测量的科学性3、体育测验的编制与组织4、体育评价的基础理论5、人体形态测评6、身体机能测评7、身体素质测评8、学生体质测评9、体育成绩测评10、疲劳的测评第四节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述一、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阶段: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阶段内容时间(年)1、体形测量 1860-18902、力量测量 1880-19103、心血管系统测量 1900-19254、运动能力测量 1900-19355、社交感知测量 1920-6、评价 1920-7、技术测验 1930-8、知识测验 1940-9、适应性测验 1940-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特点复习思考题: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5
第七章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体质的概念、内容、测量方法;2.了解并掌握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以及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3.掌握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重点难点:1. 体质测量的基本内容;2. 亚健康的测量与评价的相关内容;3. 体质综合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七章体质综合测量与评价第一节体质测量与评价概述一、体质的概念和范畴1.体质的概念体质是指人体生命的质量,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和适应能力等方面相对稳定的特征。
2.体质的范畴体质是一个复杂的构成系统,内涵丰富,外延广泛。
体质的范畴主要涉及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体格、体型、姿势、营养、身体成分等;(2)生理功能水平:机体新陈代谢水平及各器官系统效能;(3)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发展水平: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协调、柔韧和走、跑、跳、投、攀、爬等;(4)心理发育水平:本体感知能力、个性、意志、情感等;(5)适应能力: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二、理想体质稳定的特征理想体质的主要标志是:身体健康,主要脏器无疾病;身体形态发育良好,体格健壮,体型匀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运动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理机能;有较强的运动能力和劳动能力;心理发育健全,情绪乐观,意志坚强,有较强的抗干扰、抗刺激的能力;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三、影响体质的主要因素1.遗传与体质遗传是人的体质发展变化和先天条件,对人的体质强弱有重要关系。
人体存在着种族和血缘的特点,人体的形态、结构、相貌、肤色等,均受遗传的影响。
2.环境与体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人数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地理环境、社会制度、经济及卫生保健制度等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健康水平都有直接的影响。
四、国内外体质研究的发展第二节体质测量的内容体质测量的内容及指标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体质研究的价值和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了解并掌握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
1. 灵敏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2. 平衡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
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
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灵敏性的测量与评价
灵敏性是指人体在各种复杂的条件下,快速、准确、协调地完成改变身体姿势、运动方向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它不仅与年龄、性别、疲劳、体型和神经类型有关,而且与力量、速度和协调性等素质有密切有关系,因而灵敏素质是内容复杂的一项综合身体素质。
在许多技巧性强、技术复杂、动作多变和无固定动作组合的对抗运动项目中,灵敏性显得尤为重要。
一、灵敏性的测量形式
灵敏性的测量形式分为:疾跑方向的转换、身体位置的变化和身体局部的方向转换等三种。
二、灵敏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往返跑(4*10m)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7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4*10m往返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及在快跑中急停、急起和快速变换动作方向的能力就越高。
中国成年人4*10m往返跑评价标准见表5-12。
2.“十字”变向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十字”变向跑所需时间越短,则受试者在快跑中快速变换身体方向的能力就越强。
3.反复侧跨步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
适用对象:适应于儿童到成年人。
评价:反复侧跨步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快速向两侧变换运动方向的能力与动作的协调性就越好。
4.10秒钟卧撑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也可以用1分钟立卧撑测量力量耐力素质。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10秒钟卧撑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快速变换身体姿势和准确协调地完成动作的能力就越强。
5. 象限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象限跳的次数越多,则说明受试者在快速跳跃中,支配肌肉运动和克服身体惯性的能力就越强。
三、灵敏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应根据受试者的性别、年龄、群体特征选择适宜的灵敏性测量方法。
(2)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
(3)测试前应做好准备活动,并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第六节协调性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协调能力是机体不同系统、不同部位和不同器官协同配合完成某一动作或技战术活动的能力。
它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术的基础。
协调能力好的人做一个动作或参加一项运动时,身体各部位就会配合得很好,且动作协调优美;协调性差的人,做出的动作可能会生硬、别扭。
一、协调能力的分类及测量形式
协调能力可分为一般协调能力和专项协调能力。
协调能力的测量形式一般有测量按固定的路线移动所需要的时间,测量在规定的时间内所完成动作的次数,以及测量掷远的距离及准确性等。
二、协调性的测量内容与方法
1.足球曲线运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运动中既要观察目标,又要在快速移动中完成运球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足球曲线运球所需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协调性越好。
2.双脚连续跳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跳跃过程中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3岁到6岁幼儿。
评价:双脚连续跳测验的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速度感、节奏感,以及眼与脚的协调动作能力就越强。
中国幼儿双脚连续跳评分标准见表5-27。
3.对墙传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在连续传球过程中的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动作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10岁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对墙传球的次数越多,则受试者反应速度球反弹的节奏感,以及眼与手的协调性就越好。
4.投远(垒球、网球、手球、实心球)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12岁以下:垒球、网球、沙包;12以上:手球、实心球。
评价:投掷距离越远,则受试者全身做动作的协调能力就越强。
4.投准
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视觉与上肢做动作的协调能力。
适用对象:7岁至老年人。
评价:投掷命中率越高,则受试者视觉与手臂的协调性就越好。
三、柔韧性测量的注意事项
(1)受试者在测量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以免受伤。
(2)测试前指导测试者进行必要的练习。
(3)严格控制测量条件,如动作规格、完成次数、测试时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