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测量与评价

合集下载

体育测量与评价可编辑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可编辑全文

第一节 身体形态测量概述
一 意义 1 可以提供研究人体生长发育规律的重要数
据 2 为分析个体发育特征和提供个体发育水平
不可缺少的依据 3 为运动员选材提供重要信息
二 形态测量的基本知识
1 体表划线 胸部体表划线 腹部体表划线
2 测量的基本姿势及测点 基本姿势 直立位
正确的直立位 前面观:耳屏前 肩峰 大转子 膝 踝 侧面观:左右髂前上肌的连线与长 轴互成直角 后面观:棘突成一直线两肩齐平
二 有关测验的几个问题
1 测验对象 测验对象的年龄 性别 城乡 种族等都应在实 施细则中说明 样本含量的大小和抽样方法
2 测量形式
目的 体育教学和训练 体育科研
手段 计时性 计数性 丈量性 专家评分 仪器 理论临场观测
项目 单项 成套
阶段 横向 纵向
3 测量次数与标准观测值 次数 一次:极限强度 观测和操作难度大 理论 多次:非极限强度 易变敏感波动较大 无需受使者操作直接测量的
主要作用:促使人们经过主观努力达到理想水 平.
3 个体标准:是以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或不 同时期的各种指标进行比较为基础,是相对 于时间的变化和自身状态的变化而言的标 准.
使用条件:只能使用于建立标准时的个体本身
主要作用:确定个体本身所具有的最佳状态.
• 第三节 评价量表 • 定义:即指将实测数据(原始成绩)换算成分
• 用指数法制定评价标准的方法步骤
1 首先计算出样本每个个体的指数 2 然后进行正态性检验 3 分别利用离差法和百分位数法评价标准制
成<指数评价表>
注意问题
1 用指数进行身体发育评价时必须注意身体 指数的年龄 性别 种族 城乡特点
2 评价身体某种特征时,对于同类性质指数应 掌握其特点和规律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如何应用体育测量与 评价指导训练和提高 运动成绩
分享如何将体育测量与评价的 结果应用于具体的训练计划, 以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总结本次课程内容和 学习体会
提供对本次课程所学知识的简 要总结,并鼓励学员分享他们 的学习体会和经验。
结束语
感谢大家参加本次课程
向学员表达感谢之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谢他们参加本次课程,与分享他们宝贵的学习时间。
《体育测量与评价》PPT课件
#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 第一部分: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
1
体育测量的定义和分类
探索体育测量的定义,介绍各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以及不同指标的测量。
2
评价体育水平的重要性
解释评价体育水平对运动员发展和训练的重要性,强调其在提高竞技水平中的作用。
3
希望本次课程对大家有所帮助
鼓励学员相信本次课程能够为他们带来新的知识和思考方法,对他们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有所 帮助。
鼓励学员在日后继续关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
鼓励学员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保持对体育测量与评价领域最新发展的兴趣。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作用
探讨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环节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如何借助评价结果优化训练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具体方法与指标
体成分的测量
介绍不同的体成分测量方法,包括体脂率、肌肉质 量等,帮助运动员了解自身身体组成。
功能性测试
解释功能性测试的重要性,介绍各种测试方法,以 评估运动员的力量、速度、灵敏度等功能表现。
4
介绍心理测试问卷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以便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和心理素质。
实验室演示体成分的测量方法
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解在实验室环境 下测量体成分所需的工具和技术方法。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最新最全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精华版)
心率测量
使用心率监测仪,被测量者在安静状态 下,测量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一般测量 30秒,然后乘以2得出每分钟心率。成 绩以次/分钟为单位。
身体素质测量
立定跳远测量
被测量者两脚自然分开站立,站在起跳线后,脚尖不得踩线。两脚原地同时起跳,不得有垫 步或连跳动作。丈量起跳线后缘至最近着地点后垂直距离。每人试跳三次,记录其中成绩最 好一次。以厘米为单位,不计小数。
推动体育创新
通过对体育创新的测量和评价,鼓 励和推动体育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为体育事业的进步注入新的活力。
02
体育测量的基本内容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
使用身高测量仪,被测量者赤足,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 并拢,足尖分开约60度角。足跟、骶骨部及两肩胛区与立柱相接触,躯干自然挺直, 头部正直,耳屏上缘与眼眶下缘呈水平位。成绩以厘米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学生的身体机能、心理素质等进行测量和评价, 如反应时、平衡能力等。
现场实验
在体育课堂或运动场上,对学生的运动技能、体能等进行实验性教 学和评价,如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比较。
准实验研究
采用类似实验的方法,对学生的体育活动进行干预和控制,以评估干 预措施的效果。例如,比较不同锻炼计划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体重测量
使用电子体重计,被测量者穿短衣裤、赤足,自然站立在体重计量盘的中央,保持身体 平稳。测量时,体重计应放置在平坦地面上。成绩以千克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身体机能测量
肺活量测量
使用电子肺活量计,被测量者进行最 大深吸气后,再尽最大努力呼出的气 体总量。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 成绩以毫升为单位。
评价运动员在完成技术动作时,关节、韧带 和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以及身体各部位的 活动范围。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502313课程名称:体育测量与评价英文名称:Sports Measurement and Comment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0 实验学时:2学分:2适用对象: 体育教育专业先修课程:体育统计学执笔人:林琳审定人:姜大勇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一)课程性质体育测量与评价是运用科学方法和手段,对体育范畴内各种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育专业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其教学的着眼点在于解决本学科的理论问题的同时,注重解决有关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可培养学生对体育问题的系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体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二)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的常用测量方法,并能进行一般的体育评价;培养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发育、发展和变化情况及体育教育的各主要环节进行定量描述与分析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一)本科程系应用学科,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培养操作能力。

(二)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明确教学计划的内容和要求,不断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课堂教学中要积极进行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知识教学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教书育人。

(四)加强调查研究,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深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关心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学生课堂作业、课堂笔记、课堂提问等形式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掌握教学效果,保证教学顺利进行。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重点与难点重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要求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研究对象与任务;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发展概况。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
在训练过程中,通过测量和评估运动 员的表现和进步,教练可以制定个性 化的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果。
体育赛事的组织与评估
体育测量在赛事组织中用于确定比赛规则、器材规格等,确保比赛的公平性和安 全性。
通过测量和评估赛事的规模、参与人数、成绩水平等指标,可以了解赛事的影响 力和发展状况,为赛事组织者提供决策依据。
可操作性
评价标准应简单明了,易 于理解和操作,能够在实 际应用中得到有效执行。
个体评价与群体评价
个体评价
关注个体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和 进步,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
群体评价
关注群体在体育活动中的整体表 现和水平,以促进群体共同进步

两者结合
在体育评价中应兼顾个体评价和 群体评价,以实现个体与群体的
共同发展。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目录
•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 体育评价的标准与体系 • 体育测量的实际应用 • 体育测量的挑战与展望
01 体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人体的各种 能力进行量化的过程,包括身体 形态、机能、素质、技术、战术 、心理等方面的能力。
谢谢聆听
未来体育测量
随着科技的进步,体育测量将更加精确、便 捷和个性化,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可靠 的依据。
D
体育测量的方法与技术
02
身体形态的测量
01
身高
测量人体垂直站立时从头到脚的高度。
02
体重
测量人体在标准状态下全身的重量。
03
胸围、腰围、臀围
分别测量人体的胸部、腰部和臀部的周长。
身体素质的测量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
过程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名词解释体育测量——是指依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

体育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判断体育测量结果,并赋予其价值或意义的过程。

PWC170机能试验——是指受试者在定量贝多芬心率为170次/min时的稳定状态下,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率。

根据功率的大小,评价心血管机能水平。

最大摄氧量——指人体呼吸循环等机能达到最高水平时,在单位时间内所能摄取的最大氧量。

填空1、有效性可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相合有效性,预测有效性。

2、有效性效标的确定方法:1专家法2总分法3正式比赛法3、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4、评价的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5、常见的评价量表主要有两种:分值量表和等级量表6、形态测量,包括观察与计量两个过程,属于前者的有姿势的观测,属于后者的有身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的测量。

7、形态测量的测量点,大多是根据骨性标志来确定的。

而另外一些测量点,则是根据皮肤皱褶、皮肤特殊结构和肌性标志所确定的。

8、身体成分测量的方法:1皮褶厚度法2水下称重法3生物电阻抗法9、心肺功能的测量包括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呼吸系统的机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量。

10、心率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脉搏触摸法、听诊法、心率遥测法、心电图记录法四种。

11、布兰奇心功指数的表达式: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12、耐力系数(克瓦斯公式)表达式:耐力系数=(心率X10)/脉压差13、体育测量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理论、方法技术和实践三个部分。

判断1、项目的难易度,可用受试者在该项测验中的成功率表示,成功率越高,难度越小,当然也可用失败率表示,失败率越高,难度越大。

2、胸中点,是测量胸前后径的测点,也是测量胸围的测点。

3、肩峰点,测上肢长和肩宽时都要用到此点。

4、体格评价可直接用测量获得数据进行绝对值评价也可把测量数据转换为指数来进行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第五节 身体姿势的测量与评价
体育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各部分在空间的相对位置,也有学 者定义为,姿势是指人的四肢、头、躯干、内脏器官、 神经系统等各组织器官的力学关系。
• 姿势包括静动态姿势。 • (1)静态姿势:是指坐、立、卧等相对 静止的状态; • (2)动态姿势:是指活动的人体所持的 姿态或运动的样式。 • 身体姿势测量的意义:了解青少儿生长 发育的一般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 姿势,促进身体姿势的完美发展。评价 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 (1)观察法 • 受试者身着短裤,取自然立正姿势站 立,测试者立于其后。 • a、左右两肩是否等高? • b、两肩胛骨下角是否在同一水平面? • c、与脊柱的间距是否相等? • d、脊柱各棘突是否在同一直线并垂直 于地面?
(2)重锤法
• 1、测量仪器: • 重锤线、测量尺 • 2、测量方法: • 受试者自然站立,租个靠拢。使悬垂 的重锤线通过其第七颈椎棘突。测试者立于其 后,观察各棘突是否偏离垂线,然后测量偏离 距离(方向分左偏离、右偏离;部位分颈、胸、 腰部)来判定测弯程度。偏离距离小于1.0cm 为正常;1.0-2.0cm者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 为重度侧弯。 • 3、 a、偏离距离小于1.0cm为正常; • b、1.0~2.0cm者为轻度侧弯; • c、 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
划线法:
• 预先用10%亚铁氰化钾溶液(或10%鞣酸 酒精)浸湿8K纸晾干备用。用棉花或海 绵做成与纸差不多大小的棉垫放在搪瓷 盘内(或木盆)内,以10%三氯化铁溶液 (氯化高铁)浸泡备用。 • 具体过程见书P106. • 评定时,测试者用笔和尺先画一条足弓 内缘切线—第一线;再自中趾中心至足 跟正中点画一条线—第二线;一,二线 相交成角,在画一条该角的等分线—第 三线。三线将足印分成三部分,即内侧、 中间、外侧部分。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掌握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学习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培养学生的体育测量与评价能力。

二、教学内容1、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3、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4、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举例引入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讲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意义(15分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测量与评价对提高体育水平和促进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3、讲解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20分钟)分析测量的目的和对象,介绍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技术,如体质测试、运动能力测试、柔韧性测试等。

4、讲解体育的评价标准和方法(20分钟)讲解体育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如成绩评价、自评评价、教师评价等,让学生了解如何对自己和他人的体育水平进行评价。

5、实践操作(3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选择一个具体的体育项目进行测量和评价,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掌握测量与评价的技巧和方法。

6、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和实践操作的必要性,激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训练中注重测量与评价的实践。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讨论,向学生介绍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测量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能。

3、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实际运用。

五、教学资源1、教学课件:提供相关的图片、资料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2、体育器材:准备相关的体育器材和测量工具,方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六、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实践操作: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推荐五篇)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11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并掌握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了解并掌握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重点难点:1.耐力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2.柔韧性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内容。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五章身体素质的测量与评价第三节耐力的测量与评价耐力素质是指人体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特定强度负荷或动作质量的能力。

一、耐力素质的分类及测量形式(一)耐力素质的分类按人体的生理系统分类,耐力素质可分为肌肉耐力和心血管耐力。

肌肉耐力又称为力量耐力,力量耐力又可分为动力性力量耐力和静力性力量耐力;心血管耐力又可分为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

动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动力性工作中多次完成相应强度的肌收缩的能力,静力性力量耐力是指机体在静力性工作中长时间保持相应强度的肌紧张的能力。

有氧耐力是指机体在氧气供应比较充足的情况下,能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有氧耐力通常叫一般耐力。

一般耐力与心肺功能的关系极为密切,可代表心肺功能的水平。

无氧耐力也叫速度耐力,是指机体以无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坚持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形式根据耐力素质的特点,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测量形式:(1)定量计时法:测量受试者完成特定动作或距离所需时间的方法。

(2)定时计量:测量受试者在单位时间内完成规定动作的次数或距离的方法。

(3)极限式测量:测量受试者竭力完成规定动作或距离的方法。

二、耐力素质的测量内容与方法(一)一般耐力的测量1.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

适用对象:适用于中学至大学男、女生。

评价:800m跑(女)或1000m跑(男)时间越短,则受试者的耐力就越高。

中国学生800m跑(女)或1000m跑(男)评价标准见表5-11。

2.12分钟跑测量意义:主要反映受试者心肺长时间工作的能力,是衡量一般耐力水平较为理想的指标。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

体育测量与评价 (3)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一章 体育测量的基本理论1、测量的可靠性(又称信度)是指在相同测量条件下,对同一批受试者使用相同测量手段,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2、有效性分为:内容有效性、结构有效性和效标有效性。

3、内容有效性:内容有效性是指所选择测量内容反映总体属性的准确性程度。

结构有效性:结构有效性是指一组测量所包含的各种属性与总体属性各种拟测成分在结构上的一致性程度。

效标有效性:是指所选择的测量与效标之间的关联一致性程度。

4、测量三性:可靠性、有效性和客观性。

其关系如下:(1)有效的测验必须是可靠的和客观的。

(2)可靠性对有效性的影响。

一项测验的有效性系数不能超过它的可靠性系数的平方根。

(3)可靠测验不一定有效,有效的一定可靠。

5、有效性系数的估价方法(一)逻辑分析法(二)积差相关法(三)等级相关法)1(6122--=∑n n d r第二章评价的基本理论1、离差法要求数据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百分位数法没有这个要求。

2、常见的三种评价标准类型:比较标准、理想标准、个体标准。

3.相关法4累进计分法第三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在实际测验中,如何选择测量次数和标准观测值?(1)强度大、且需要受试者做极限强度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2)观测和操作难度大的测验一般只测一次,而且就取仅有的一次成绩为标准观测值。

(3)强度大而持续时间短以及非极限负荷的测验一般应测2到3次,或测多次取最佳测验成绩或平均成绩。

(4)易变、敏感、波动较大的测验。

一般要求测多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平均成绩或取总和。

(5)无需受试者操作而直接量度的测验一般测1到2次,标准观测值应取准确测量的一次成绩。

(6)理论测验。

一般只测一次,标准观测值也就是该次测验成绩。

2、测量的相关性与独立性原则。

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

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一章1.体育测量与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现象身体综合能力及其有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属于方法学范畴;2.简述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性质1从大的科学体系看: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类科学门类;2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3从信息科学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4从教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学科;5从体育科学的角度来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科学,与其关系密切的学科有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刨学、运动医学、体育统计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6从方法论的角度看,体育测量评价是一门应用科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3.体育测量与评价学科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它是对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及其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过程及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从而揭示体育测量评价活动的规律性;第二章1.测量:测量是根据法则给事物赋予数量;也就是说,用一定的法则给事物属性指派数字或符号的过程即为测量;2.体育测量:是按照一定的法则,对体育领域中事物的属性或特征赋予数量的过程;3.测量量表:是指测量所获得数据属性的表述规则;反应表示测量结果的数字符号的性质和类型4.测量的可靠性:5.测量的客观性:6.测量的有效性:是指测量的结果成绩真实地反映测量目的的程度;7.如何理解测量与测验,测量的三要素是什么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定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测验:是为了某种测量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三要素:事物属性、法则、数字符号;8.影响测量的可靠性、客观性、有效性因素有哪些客观性:1测试者水平2测验的规范化、标准化程度3测量的指标特征4测量的尺度可靠性: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有效性:1测量的可靠性2效标有效性3受试者总体特征4测量指标的数量8.体育测量编制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科学性原则2.可比性原则3.适用性原则4.相关性和独立性原则;9.成套测验的特点是什么1总体属性与其各个测验成分高低相关2各成分测验之间是独立的3评价时应结合实际综合考虑10.以测试学生的体能为例,编写测验的实施细则;测验的目的:测量受试者的体能状况对象:测量三性:11.体育评价有哪些类型1.相对评价2.绝对评价3.进步度评价12.体育评价的三种基本形式是什么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终结性评价第三章1.身体形态:是指身体的概观性特征,包括器官的外形结构、体格、体型和姿势;2.指距:两上肢向左右做水平伸展时两侧中指尖点间的直线距离;3.跟腱长:小腿腓肠肌内侧肌腹下缘至根点的垂直距离;4.眼耳平面:由头部三点,即左右侧耳屏点和右侧眼眶下点所确定的平面,为人体测量的标准平面;5.身体成分:水、脂肪、蛋白质、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物质组成;6.体型:是将人体在某个阶段由于受遗传性体质、营养、环境或疾病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身体外形特征;7.直立的标准姿势:侧面观—头顶、耳屏、肩峰、股骨大转子、腓骨小头、外踝一直线、前后观—头顶、脊柱、两足踝一直线;8.身体形态测量注意事项受使者应注意1.身体测量时除头部及坐高取坐姿外,其他测量一律取直立姿势,并注意保持耳眼水平位;2.受试者男性着装为上身裸露,下着短裤,赤足;女性为上着背心,下着短裤,赤足;测试者应注意1.测试者一般测量受使者的右侧肢体;2.测量仪器应保持清洁,定量检验校准;3.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和测点;4.测量仪器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与测量仪器上的标度部分,不可斜视;5.测量的计量单位和取值;6.尽量减少测量误差;9.身体成分的间接测量方法1.水下称重法2.电阻抗法3.超声波法4.皮褶厚度法10.体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人体脂肪、肌肉、骨骼肌发达的程度11.脊柱侧弯的分类及评价分类:正常背、驼背、鞍背、直背评价:偏移距离若小于1.0才cm者为正常;1.0~2.0cm为轻度侧弯;2.1cm以上为重度侧弯;11.腿型及足弓的评价方法腿型:1直型腿:受试者两膝部、两腿内侧、足跟均可靠拢互相接触,或间距小于1.5cm2X型腿:两膝部可靠拢但两小腿内侧及足跟不能互相接触,且间距大于1.5cm以上3O型腿:大小腿之间不能合拢,足跟可靠拢两膝间距大于1.5cm以上足弓:1正常足:足弓内侧缘在外侧部分;2轻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中间部分;3中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在内侧部分;4重度扁平足:足弓内侧缘超出内侧部分;第四章1.评价心血管系统的机能的三态反应;相对安静状态、定量负荷状态及最大负荷状态下的机能反应;2.立位、卧位姿势脉搏差的测量与评价;测量对象:7~18岁健康青少年;测量方法:桡动脉触摸法受试者仰卧至脉搏安定后,测量1min 脉搏为卧位脉搏;站立至脉搏安定后,测1min 脉搏为立位脉搏;立-卧位脉搏差等于立位脉搏数减去卧位脉搏数;差值越小表明心脏机能越好;评价:优秀0~5次良好6~11次一般12~19次差20次以上3.运动后心率潜力的评价;计算公式:心率潜力=220-年龄+运动后即刻心率优50次1min -•良30~49次1min -•中20~29次1min -•下10~19次1min -•差0~91min -•4.布兰奇心功指数及评价;布兰奇心功指数=心率收缩压+舒张压/100布兰奇指数在110~160范围内为心血管机能正常;平均数为140;如超过200,应检查心血管机能;5.哈佛台阶指数及评价;哈佛台阶评定指数=脉率之和)分钟前(第)蹬台阶运动持续时间(s 304,3,2*2S ×100 评价:优90良80~89中65~79下55~64差556.五次肺活量试验及评价;五次肺活量试验,主要用以测定呼吸肌的耐力;受试者取立位,每15s 测量1次肺活量,共测5次;15s 时间,既包括吹气时间,也包括休息时间,因此在75s 之内测量5次肺活量;5次测量结果基本接近或逐次增加为机能良好,反之,逐次下降,尤其最后两次显着下降为机能不良;。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5篇模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5篇模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5篇模版]第一篇: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3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体育评价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2.了解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等。

重点难点:1.体育评价的基本概念;2.体育评价的基本形式、类型以及常用的评价方法。

教学方法:多媒体讲授法教学时数:2 教学过程: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第一节体育测量的基础理论五、测量“三性”之间的关系欲提高测量的科学性,客观性、可靠性和有效性都必须提高,三者缺一不可。

可靠性是有效性的一部分,可靠性高,有效性未必高,可靠性低,则有效性一定也低,可靠性是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六、体育测验的编制与实施1、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原则科学性原则:是指编制的测验或选择的测验方法必须符合测量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

可比性原则:是要求编制者按测量与评价的理论和测量的有关规定来编制规范化的测验。

适用性原则:测验的编制必须符合受试对象的实际情况,全面地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形态、机能和运动能力、普通人和运动员等方面的特点。

相关、独立性原则:测验的相关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与总体属性的相关关系。

测验的独立性是指成套测验中各个测验(指标)应具备的单一属性和独立性。

2、体育测验编制的基本程序a、确定测验目的:编制的测验首先要考虑的是测验的目的,即测验编制要解决什么问题。

是整个编制的核心,必须首先确立。

b、分析拟测属性和选择测验指标:拟测属性是测验编制者编制和使用测验而期望的一种测量结果,它是根据测验目的来确定的。

c、预备测验:测验指标定下来之后,应从需要测量的对象中抽取较小的样本进行试验,这种试验称为预备试验。

d、科学性检验:科学性检验是指对测量进行“三性”――客观性、可靠性、有效性检验。

e、编写测验实施细则:是测验的说明书,它是测试者和受试者要共同遵守的一种测验准则。

测验目的,测验对象的年龄与性别,测验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客观性,测验的方法和要求,记录、评分的方法和要求,测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和案例措施。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

体育测量与评价实验
测量学生体质健康:身高、体重、肺活量等 评价学生运动能力:速度、力量、耐力等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根据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评估教学效果:通过测量和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体育训练中的应用
测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如速度、力量、耐力等 评价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如动作规范、技巧运用等 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针对运动员的弱点进行强化训练 监测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及时调整训练计划,提高训练效率
数据可视化:利用图表和图形展示数 据结果
描述性统计分析:计算平均数、中位数、 结果解读:根据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和
众数等
解读,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结果解读与比较分析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 解读,分析实验结果
比较分析:与其他相关实验 结果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实验数据:详细列出实验得 到的数据
结论:根据比较分析得出结 论,提出建议和改进措施
设定实验条件:环境、温度、湿度等
实验对象准备:选择合适的实验对象,进行热身活动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和记录
数据处理: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实验报告撰写: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 果和结论等
03
体育测量方法与技术
身体形态测量
身高测量:使用身高计进 行测量
体重测量:使用体重秤进 行测量
在体育竞赛中的应用
测量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 评价运动员的表现和潜力 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策略 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比赛成绩
在大众健身中的应用
测量身体指标: 体重、身高、
体脂率等
评价运动能力: 耐力、力量、
灵活性等
制定健身计划: 根据测量结果, 制定个性化的
健身计划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对学生体育素质的量化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运动能力、技巧水平和身体状况,为教师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提供依据。

本教学大纲旨在明确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指导。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科学进行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常用的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3.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他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身体素质进行评价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解读能力,将测量结果转化为针对个体的训练计划。

三、课程内容1. 体育测量基础知识1.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定义和重要性;1.2 体育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3 常用的体育测量指标和评价标准。

2. 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2.1 器械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2 无器械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2.3 测量工具的维护和校准。

3. 体育测量实践3.1 体育测量实验的设计和操作;3.2 测量数据的收集和记录;3.3 数据分析和解读。

4. 体育评价与训练计划4.1 个体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4.2 个体训练计划的制定;4.3 群体身体素质的评价方法;4.4 群体训练计划的制定。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2. 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测量实验和数据处理;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测量和评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参与度、讨论与合作能力等;2. 实践操作:包括测量实验的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等;3. 课程作业:包括理论题目、实验报告、数据分析等;4.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六、参考书目1.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杨文洪著2. 《体育测试与测量》李国华著3. 《运动生物力学》张健著七、教学资源1. 体育测量工具和设备;2. 计算机及相关软件;3. 实验室和场地设施;4. 互联网资源。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一章绪论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件-第一章绪论

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评价标准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目的,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如评分表、 等级标准等。
评价方法
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如观察法、测试法、专家评价法等,对运动员 的技术水平、体能状况、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反馈
及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练员和运动员,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 和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
教练员评价
对教练员的执教水平、训练计划、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促进教 练员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评价
对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为课程改进 和优化提供依据。
场地设施评价
对体育场地设施的硬件条件、安全卫生、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确保场地设施的质量和安全。
04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法和 技术
体育评价
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人体的各种可以 测量的特质进行价值判断,这些特质 同样包括身体形态、生理机能、身体 素质等。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发展历程
01
02
03
古代
以经验为主,缺乏科学性 。
近代
以测量和评价为主,开始 强调科学性。
现代
以综合运用测量和评价为 主,强调全面、客观、科 学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应用领域
体育测量的方法和技术
测量工具
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如秒表、 皮尺、电子测距仪等,进行身体 机能、运动素质、技术动作等方
面的测量。
测量指标
根据不同的运动项目和目的,选择 合适的测量指标,如身高、体重、 肺活量、力量、速度、耐力等。
测量方法
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遵循国际通 用的标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和可靠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 PPT课件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测量与评价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体育科学领域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测量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在体育领域的专业素养。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运动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体能测试的重要内容,以及如何将测量结果与运动训练和运动健康管理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和评价指标;3. 学会进行体育测量和评价的数据处理与分析;4. 能够根据测量结果制定运动训练方案和健康管理策略;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体育测量的定义和意义- 体育测量的分类和基本原理- 体育评价的概念和方法2. 运动测量的基本方法- 身体成分测量方法及应用- 动作技能测量方法及应用- 心肺功能测量方法及应用- 肌力和柔韧性测量方法及应用3. 体能测试的重要内容- 有氧耐力测试及评价- 静态和动态平衡测试及评价- 爆发力和速度测试及评价- 柔韧性测试及评价- 肌力测试及评价4. 数据处理与分析- 运动测量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运动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法- 运动测量结果的解释和报告5. 运动训练与健康管理- 运动测量数据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运动测量数据在运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运动测量数据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示范、实践操作、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评价:- 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能力- 小组讨论和合作能力2. 期末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 实验报告和数据处理分析- 综合能力考核六、参考教材1. 《体育测量与评价学》- 程建民2. 《运动生理学》- William D. McArdle、Frank I. Katch、Victor L. Katch七、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 体脂测量仪、身高体重计、肌力测量仪器、心肺功能测试仪器等2. 课外资源:- 相关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 国内外体育测量与评价案例八、教学进度安排教学进度将根据课程具体情况进行安排,并及时通知学生。

体育测量与评价(4)

体育测量与评价(4)

体育测量评价是对体育范畴内的现象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测量与价值判断的一门应用学科1.体育测量评价学科概述。

①从大的科学体系看。

体育测量评价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科学门类。

②从系统科学的角度看。

体育测量评价是一个系统,测量、评价和反馈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子系统。

③从信息科学的角度看。

体育测量评价是体育信息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

④从教育科学的角度看。

体育测评是教育测量评价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⑤从体育科学的角度看。

体育测评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在运用相关学科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本学科独特的测量与评价基本理论,借鉴发展中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改进、创新测量与评价方法的。

⑥从方法论的角度看。

体育测评是一门应用学科,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2.测量与评价的关系。

测量与评价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体育测量是借助一定的工具,给体育现象赋值,来获取评价数量的方法。

体育测量是体育评价获取数据资料的重要手段。

评价只有在测量的基础上才能给予正确的判断,通过测量做出的评价才可靠。

测量也离不开评价,测量的结果,只有通过评价的解释才能解释其实际意义。

测量是评价的依据,评价是测量的具体体现。

3.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研究对象:体育测量与评价是以体育领域中的各个要素、发展过程、系统整体的价值关系激起体育价值目标的实现的程度、实现过程及其结果的解释、评估和判断为研究对象的,从而揭示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规律性。

4.体育测评的意义和功能。

~意义:①有利于体育决策的科学化和正确性。

②推进学校体育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

③提高教师的评价能力。

④强化学生评价的理念,提高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功能:导向功能;监督检查功能;激励功能;筛选择优功能;诊断改进功能。

第一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1.测量:是一种手段,是通过测量把各种事物或现象量化,以便人们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2.测验:为了某种测量的目的所进行的一系列测量构成的系统。

3.测量三要素:待测属性或特征,法则,数字符号4.测量量表有四类:名称量表,有序量表,等距量表,比例量表。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

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掌握评价自己和他人在体育方面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

2. 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及其应用。

3. 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4. 自我评价与同伴评价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5. 体育测量与评价在训练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体育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体育测量与评价在实际教学和训练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概念、作用和分类,以及常用的体育测量方法。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并展示一些实例。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精神。

2. 学生掌握程度:通过学生的练习结果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体育测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应用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体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2. 示范法: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4. 讨论法: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进行课堂讨论。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体育测量与评价教材。

2. 测量器材:如身高尺、体重秤、计时器等。

3. 评价表:自评表、同伴评价表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体育测量与评价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体育测量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其应用。

3. 示范:教师示范如何进行体育测量。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体育测量练习。

5. 总结: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和感受,总结体育测量的注意事项。

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体育测量与评价-第二章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基础理论
测量分类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物理测量、生理测量和心理测量等;根据测量方 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绝对测 量和相对测量。
体育测量原则与方法
体育测量原则
客观性原则、可靠性原则、有效 性原则、标准化原则以及可比性 原则。
体育测量方法
包括直接观察法、仪器测量法、 问卷调查法、实验法等。在实际 应用中,应根据测量目的、对象 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03 体育评价基础理论
评价基本概念及分类
评价的定义
评价是对某一事物的价值或状态进行描述、判断的过程。
评价的分类
根据评价的目的、对象、方法等不同维度,评价可分为多种 类型,如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等。
体育评价标准制定依据
01 02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目的
体育测量与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被评价者的体育素质、技能水平、身 体状况等,为制定个性化的运动处方、选拔优秀运动员、评估体育教学 效果等提供依据。
体育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定量和定性两种方式进行反馈,如给出具体的测量数据、等级评定 、评语等。
体育评价结果的运用范围
体育评价结果可用于评估个人的体育素质、技能水平,也可用于评估群体的体育发展状况 、比较不同群体之间的差异等。
体育评价结果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指导意义
通过体育评价结果,可以了解被评价者的优势和不足,为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和训练方 案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评估教学和训练的效果,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计划和方法。
发展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体育测量与评价逐渐 引入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力学等学科的理 论和方法,提高了测量的准确性和评价的客 观性。
体育测量与评价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育测量与评价期末考核题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3、疲劳的一般表现有哪些?
4、人体的体形中,中胚层型的特征是怎样的?
5、简述影响有效性的因素
6、简述进步率的评定方法?
1、简述影响可靠性的因素?
答:影响可靠性的因素:1、受试者个体差异及能力水平;2、重复测量间隔时间;
3、受试者能力发挥的水平;
4、此外,测验的长度、频数,
测量条件的规范程度,测试人员的能力水平,测量手段的鉴别功能以及评分标准的适宜程度等,对测量的可靠性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2、如何利用标准值百分数法确定肥胖标准?
答:肥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计算法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
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
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
之内为超重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肥胖指数百分
比=(实际体重-标准体重)÷标准体重×100%
指数百分比在±5%之内均为正常体重指数百分比在5%~10%之内为超重
指数百分比在10%~25%之内为轻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25%~40%之内为中度
肥胖指数百分比在40%以上为重度肥胖指数百分比在-5%~-20%之内为消瘦指数百分比在20%以下为重度消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