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运用同余解题的取模技巧(xzh)

合集下载

用同余理论解决整除问题

用同余理论解决整除问题

用同余理论解决整除问题重庆沙坪坝杨公桥小学 蒋焘摘 要:在数的整除理论中,经常要判断一个数能否被另一个数整除。

虽然用初等方法也能证明判断的正确性,但其技巧性很强,而技巧性的东西是一时难于捕捉到的。

如果用同余理论解决这类问题,就简捷明了。

本文主要利用同余性质给出一些整除问题的判别方法并阐述同余理论在整除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关键词:同余;整除;判别方法1 同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整除性的证明被公认为是中学数学、特别是数学竞赛的难题之一,但用同余思想方法指导解决整除性问题就要容易和易于掌握得多。

本文主要阐述同余理论在整除问题中的一些应用。

定义1.1 设a,b 是任意两个整数,其中b ≠0,如果存在一个整数q 使得等式a =bq 成立,我们就说b 能整除a 或a 能被b 整除,记作b|a ,否则记作b a 。

定义1.2 给定一个正整数m ,把它叫做模。

如果用m去除任意两个整数a 和b 所得的余数相同,我们就说a ,b 对模m同余,记做()mod a b m ≡。

如果余数不相同,我们就说a ,b 对模m不同余,记做a ()mod b m 。

定理1.1 ()mod a b m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 a b -。

性质1.1 ()mod a a m ≡。

性质1.2 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

性质1.3 若()mod a b m ≡,()mod b c m ≡,则()mod a c m ≡。

性质1.4 若()11mod a b m ≡,()22mod a b m ≡,则1a ±2a 1b ≡±2b ()mod m 。

若(mod )a b c m +≡,则(mod )a c b m ≡-。

性质1.5 若()11mod a b m ≡,()22mod a b m ≡,则()1212mod a a bb m ≡,()11mod a c b c m ≡,c 为任意整数。

同余法解题完整版

同余法解题完整版

同余法解题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五年级奥数培训资料第六讲同余法解题一、同余这个概念最初是由德国数学家高斯发明的。

同余的定义是这样的:两个整数,a,b,如果他们同时除以一个自然数m,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

记作a≡b(mod.m)。

读作:a同余于b模m。

同余的性质也比较多,主要有以下一些:1..对于同一个除数,两个数的乘积与它们余数的乘积同余。

例如201×95的乘积对于除数7,与201÷7的余数5和95÷7的余数4的乘积20对于7同余。

2..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同余,那么它们的差就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例如519和399对于一个除数同余,那么这个除数一定是519与399的差的因数,即519与399的差一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3..对于同一个除数,如果两个数同余,那么他们的乘方仍然同余。

例如20和29对于一个除数同余,那么20的任何次方都和29的相同次方对于这个除数同余,当然余数大小随次方变化。

4.对于同一个除数,若三个数a≡b(mod m),b≡c(mod m),那么a,b,c三个数对于除数m都同余(传递性)例如60和76同余于模8,76和204同余于模8,那么60,76,204都同余于模8。

5. 对于同一个除数,若四个数a≡b(mod m),c≡d(mod m),那么a±c≡c±d (mod m),(可加减性)6. 对于同一个除数,若四个数a≡b(mod m),c≡d(mod m),那么ac≡cd(mod m),(可乘性)二、中国剩余定理解法一个数被3除余1,被4除余2,被5除余4,这个数最小是几?解法:求3个数:第一个:能同时被3和4整除,但除以5余4,即12X2=24第二个:能同时被4和5整除,但除以3余1,即20X2=40第三个:能同时被3和5整除,但除以4余2,即15x2=30这3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60,所以满足条件的最小数字为24+40+30-60=3412X2=24 20X2=40 15x2=30中2的来历。

同余方程组与模方程组的解法

同余方程组与模方程组的解法

同余方程组与模方程组的解法在数论中,同余方程组和模方程组是常见的问题类型。

同余方程组是指一组由多个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其中各个方程的未知数对于某个模数来说有相同的余数。

模方程组则是在方程中引入取模操作的方程组。

本文将对同余方程组与模方程组的解法进行详细讲解。

一、同余方程组的解法同余方程组可以用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CRT)求解。

中国剩余定理是数论中的一条重要定理,它给出了一组同余方程的解的具体形式。

设同余方程组为:\[\begin{cases}x \equiv a_1 \pmod{m_1} \\x \equiv a_2 \pmod{m_2} \\\cdots \\x \equiv a_n \pmod{m_n}\end{cases}\]其中,$x$ 是未知数,$a_i$ 是余数,$m_i$ 是模数,且 $m_i$ 两两互质。

首先,计算 $M = m_1 \times m_2 \times \cdots \times m_n$,然后求出 $M_i = \frac{M}{m_i}$。

接下来,求解同余方程 $M_i y_i \equiv 1 \pmod{m_i}$,其中$y_i$ 是 $M_i$ 的逆元。

最后的解为 $x = \sum_{i=1}^{n} a_i M_i y_i \pmod{M}$。

通过中国剩余定理,我们可以得到同余方程组的所有解,且解的个数为模数的乘积。

二、模方程组的解法模方程组是指带有取模操作的方程组,即方程的未知数对某个模数取余。

对于模方程组,一般采用逐次缩小模数的方法求解。

具体步骤如下:1. 将模方程组转化为等价的方程组,去除取模操作,得到新的方程组。

2. 通过求解新的方程组得到初步解。

可以使用代数解法或消元法等常见的线性方程组求解方法。

3. 验证初步解是否满足原始模方程组。

将初步解代入原方程组中,取模与方程组中的模数进行对比,确保求得的解在模运算下满足原方程组。

同余方程与模方程的解法

同余方程与模方程的解法

同余方程与模方程的解法一、同余方程在数论中,同余方程是指形如ax ≡ b (mod m) 的方程,其中 a、b、m 为整数。

解同余方程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解法。

1. 穷举法:穷举法是最简单直观的解同余方程的方法之一。

具体步骤如下:(1)列出满足条件的整数集合。

根据同余的定义,我们知道 x 和 b 对 m 取余数是相同的,即 x 和 b 在模 m 意义上是相等的。

因此,我们可以列出一个整数集合 S,其中的元素 x 满足x ≡ b (mod m)。

(2)从集合中选出满足条件的解。

根据具体的题目要求,我们可以从集合 S 中选出满足方程的解。

2. 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高效解同余方程的方法。

它利用了欧几里得算法的思想,通过递归求解,最终得到同余方程的解。

具体步骤如下:(1)求解递归基。

如果 b = 0,则方程变为ax ≡ 0 (mod m),此时方程的解为 x = m / (a, m),其中 (a, m) 表示 a 和 m 的最大公因数。

(2)求解通解。

如果b ≠ 0,则根据同余方程的性质可知,ax ≡ b (mod m) 的解与 ax ≡ 1 (mod m) 的解具有相同的形式。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求解 ax + my = (a, m),其中 y 是方程ax ≡ 1 (mod m) 的一个解。

(3)求解特解。

根据通解的形式,我们可以求解出 ax + my = (a, m) 的一个特解 x0。

然后,利用 x = x0 * (b / (a, m)),即可求得同余方程的特解。

二、模方程模方程是指形如x² ≡ a (mod m) 的方程,其中 a、m 为整数。

解模方程的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两种常用的解法。

1. 勒让德符号和二次互反律:勒让德符号是数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用来判断二次剩余和二次非剩余。

对于模方程x² ≡ a (mod p)(p 是奇素数),可以利用勒让德符号判断 a 是否是模 p 的二次剩余。

浅谈初等数论中同余式的解法

浅谈初等数论中同余式的解法

浅谈初等数论中同余式的解法
初等数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探讨整数、有理数和代数式等基础概念。

“同余”是初等
数论中概念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引用数学定义可以写为:若两个有理数或者有理函数在一
个事件上有相同的值,则它们称为“同余”。

也就是说,两个有理数或者有理函数的值不同,但它们的值是相等的。

同余的解法首先应该把同余方程写成有理函数的形式,然后进行求解。

一般可以使用图像法、合并法或者二分法来求解。

图形法是一种直观清晰的求解方法,它通过在坐标系中绘制图像来求解同余方程,从而得到所求解的值。

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容
易理解的求解方法。

合并法是一种基于数学运算技巧的求解方法。

它通过合并两个同余方程来求解同余方程,得到所求的值。

二分法是运用有理数的属性来求解的方法,用二分的方法对有理数的值进行查找,来获得有理数的值。

以上就是同余的几种常用方法,虽然每种方法都有其优势和缺点,但它们都是多元素的有理函数。

使用正确的方法,可以对同余
方程进行快速准确的求解,以解决初等数论中的多元素有理函数问题。

干货数量关系余数题怎么解?会这两招就够了!

干货数量关系余数题怎么解?会这两招就够了!

干货数量关系余数题怎么解?会这两招就够了!数量关系一直是行测的难点,也是很多同学直接放弃的内容。

其实,数量关系没有那么可怕,掌握对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数量关系你也可以做对!第一招:口诀法所谓同余问题,就是给出“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的余数,反求这个数,称作同余问题。

而在考试中解决同余问题应用的是今天所讲的第一招“口诀法”,用口诀法解决比较方便可以应用同余问题的口诀,同余问题的口诀如下:“差同减差,和同加和,余同取余,最小公倍数作周期”。

口诀要应用的熟练,首先要对几个不同的数的最小公倍数知道怎么求,下面以下面的内容给大家讲解下口诀的应用:1、差同减差: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差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n倍(“n”为正整数)——即最小公倍数作周期,减去这个相同的差数,称为:“差同减差”。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2,除以6余3”,因为4-1=5-2=6-3=3,所以取-3,4、5、6的公倍数为60,这个数可表示为60n-3【“n”为正整数,下同】。

2、和同加和: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与除数的和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n倍,加上这个相同的和数,称为:“和同加和”。

例:“一个数除以4余3,除以5余2,除以6余1”,因为4+3=5+2=6+1=7,所以取+7,表示为60n+7。

3、余同取余:用一个数除以几个不同的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此时反求的这个数,可以选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n倍,加上这个相同的余数,称为:“余同取余”。

例:“一个数除以4余1,除以5余1,除以6余1”,因为余数都是1,所以取+1,表示为60n+1。

4、最小公倍做周期:所选取的数加上除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任意整数倍(即上面例1、2、3中的60n)都满足条件,称为:“公倍数作周期”,也称为:“最小公倍加”。

下面通过例题来讲解下口诀的应用:【例1】一批武警战士平均分成若干小组执勤。

六年级奥数同余的解题规律知识

六年级奥数同余的解题规律知识

六年级奥数同余的解题规律知识六年级奥数同余的解题规律知识六年级奥数知识:同余的解题规律在作除法运算时,我们有这样的经验:(1)一些不同的数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可能会得到相同的余数.如,除以5余3的数有5×1+3=8,5×2+3=13,5×3+3=18,5×4+3=23,…………(2)一个相同的'数除以一些不同的数,可能会有相同的余数.如,389分别除以5、7和11会得到相同的余数4.389÷5=77 (4)389÷7=55 (4)389÷11=55 (4)由此,我们可以来讨论下面的两个问题.某数被5除余4,被7除也余4,被11除还余4.要求某数和某数最小是多少?读者一定会想到有:5×7×11+4=389,5×7×11×2+4=774,5×7×11×3+4=1159,…………答案有无数多个,但最小的只能是389.现在,我们把这个问题上升到一般形式.问题一某数分别除以a、b、c、……,都得到相同的余数k.求某数最小是多少?聪明的读者,能得出答案吗?需要请读者注意的是,382、767、1152分别除以5、7和11所得的余数2、4、8,虽然都不相同,但是都与相应的除数相差同样多.即5-2=3,7-4=3,11-8=3.于是,我们也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某数被5除余2,被7除余4,被11除余8.问某数是多少和某数最小是多少?读者一定会想到是5×7×11×1-3=382,5×7×11×2-3=767,5×7×11×3-3=1152,…………答案有无数多个,但最小只能是382.这个问题的一般形式是:问题二某数分别除以a、b、c、……得数相应的余数分别是A、B、C、……,并且,这些余数跟相应的除数都相差同样多(也设为k),即a-A=b-B=c-C=……=k.求某数最小是多少?聪明的读者,能得出答案吗?【规律】某数分别除以a、b、c、……,都得到相同的余数k.求某数最小是多少?答案是[a,b,c,……]+k.某数分别除以a、b、c、……,得到相应的余数A、B、C、……,并且这些余数跟相应的除数都相差同样多(设为k),即a-A=b-B=c-C=……=k.求某数最小是多少?答案是[a,b,c,……]-k.【练习】1.某数分别除以3、5和7,都有相同的余数2.求某数最小是多少?(2除外)2.某数被5、6、7除,都得到相同的余数1.问某数在1000以内有哪几个答案?3.某数用5除余3,用7除余5,用9除余7,用11除余9.求某数最小是多少?4.某数分别用5、7、9和11除,刚好都是差3才能整除.求某数最小是多少?5.某数被2000除,余1993;被1999除,余1992;被1998除,余1991.求某数最小是多少?。

同余方程的求解技巧

同余方程的求解技巧

同余方程的求解技巧同余方程是一类重要的数学问题,它在很多领域都有应用,例如密码学、图论、代数学等。

在解决此类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掌握一些相关的求解技巧。

一、欧几里得算法欧几里得算法是解同余方程中最基本的技巧。

它的核心思想是将两个数的较大值通过辗转相除的方式,求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例如,将6和9进行运算,可以得到如下计算式:9 = 6 x 1 + 36 = 3 x 2 + 0因为6和9的最大公约数为3,所以可以用这种方法求解同余方程Ax ≡ B(mod M) 。

其中A、B、M是已知的整数,x是未知整数。

首先,使用欧几里得算法求出A和M的最大公约数D;如果B能被D整除,那么方程有解。

然后,将A和M分别除以D,得到A'和M',此时Ax ≡ B(mod M)可写为:A'x ≡ B'/D(mod M'/D)。

对这个新的方程重复以上步骤,直到求出解x。

二、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是解同余方程组的一种方法。

最初,这个定理是由中国数学家孙子所发现并应用于民事案例中。

中国剩余定理适用于一组形如x ≡ a1 (mod n1), x ≡ a2 (mod n2), …, x≡ ar (mod nr) 的同余方程。

其中a1, a2, …, ar是已知的整数,n1, n2, …,nr是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首先,使用欧几里得算法求解n1, n2, …, nr之间的最大公约数D;如果D不整除每一个ai,则无解。

否则,设N = [n1, n2, …,nr] = n1 x n2 x … x nr,则以上同余方程的通解可以写成:x = a1k1M1 + a2k2M2 + … + arkrMr。

其中,Mi = N/ni,且Mi与ni互质;ki是未知的整数,是通过扩展的欧几里得算法计算得到的。

三、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扩展欧几里得算法是用于求解同余方程 Ax + By = C 的一种算法。

其中,A、B、C是已知的整数,x和y是未知的整数。

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实例

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实例

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与应用实例同余方程是数学中的一类方程,是指形如x≡a (mod m)的方程,其中x是变量,a和m都是给定的整数。

在计算机科学中,同余方程经常被用来解决密码学和数据安全的问题。

因此,了解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和应用实例是非常重要的。

求解同余方程的方法1. 直接法:如果x和a都是已知的,那么只需要检查m是否整除x-a。

如果整除,那么x是同余方程的解。

例如,假设要求同余方程x≡5 (mod 7)的解。

我们可以尝试x=5, 12, 19, 26等等,直到发现其中有一个数是7的倍数。

显然,当x=12时,x-a=7,7是7的倍数,因此x=12是x≡5 (mod 7)的解。

2. 取模法:同余方程是模运算的基础,因此我们可以使用模运算进行同余方程的求解。

假设要求同余方程x≡a (mod m)的解,可以将其转化为x=a+k*m的形式。

由于同余方程的定义是x=a (mod m),因此x和a在模m下应该是同余的。

因此,k*m是m的倍数,所以x-a必须是m的倍数。

因此,k=(x-a)/m就是同余方程的解。

例如,要求解x≡5 (mod 7),可以将其转化为x=5+k*7的形式。

假设k=2,那么x=19就是同余方程的解。

3. 欧几里得算法:该算法也称为辗转相除法,是求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种方法。

可以利用欧几里得算法来求解同余方程。

假设要求同余方程ax≡1 (mod m)的解,其中a和m是给定的整数,而且a和m互质。

首先利用欧几里得算法求出a和m的最大公约数d,然后检查1/d是否是a模m下的逆元。

如果是,那么同余方程的解是x= a⁻¹ (mod m),否则没有解。

例如,我们要求解7x≡1 (mod 15)的解。

首先求7和15的最大公约数:gcd(7,15)=1。

然后检查1/7是否是15的逆元。

由于7*13≡1 (mod 15),因此7的逆元是13。

因此,同余方程的解是x≡13 (mod 15)。

应用实例1. RSA算法:RSA算法是公钥加密算法的一种,它利用到了同余方程的性质。

同余问题解题技巧

同余问题解题技巧

同余问题解题技巧
同余问题是数论中的重要内容,解决它可以应用到大量的科学问题中。

本文介绍一种解决同余问题的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实例。

首先定义一些概念,以便理解同余问题的实质。

定义P、Q均
为正整数,如果存在正整数m,使得P*m=Q mod N,则称P
和Q模N具有同余性,记作P≡Q (mod N)。

解决同余问题的技巧很简单,具体来说就是首先找出所有满足
P*m=Q mod N的m,然后将这些m都加起来,如果结果是N
的整倍数,就说明P与Q是同余的。

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该技巧的实际效果,假设我们要求P≡Q (mod 10),我们只需要找出所有满足P*m=Q mod 10的m即可,显然m=1,3,7都是符合要求的。

将这三个m加起来,结果11,因此P和Q就是同余的。

实际上,这种技巧可以扩展到求解多项式同余问题,并可以利用中国剩余定理来解决。

因此,在解决同余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各种情况,以便及时捕捉解题技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同余问题口诀的原理

同余问题口诀的原理

同余问题口诀的原理(实用版)目录1.同余问题的定义与基本概念2.同余问题口诀的原理3.同余问题的解法及应用举例4.总结与拓展正文一、同余问题的定义与基本概念同余问题是指在模运算下,两个或多个整数之间的关系。

若整数 a、b 除以整数 m,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 a、b 对模 m 同余。

同余关系用符号“≡”表示,如 a≡b(mod m),读作“a 同余于 b 模 m”。

二、同余问题口诀的原理同余问题口诀,也被称为“同余定理”或“欧拉定理”,是数论中解决同余问题的重要方法。

其原理如下:若 a≡b(mod m),则 a^φ(m)≡b^φ(m)(mod m),其中φ(m) 表示模 m 的欧拉函数值,即小于等于 m 的与 m 互质的正整数的个数。

三、同余问题的解法及应用举例利用同余问题口诀,我们可以轻松地解决许多同余问题。

下面举一个典型的例子:问题:有一个自然数,用它分别去除 63、90、103,都有余数,且三个余数的和是 25。

这三个余数中最大的一个是多少?解:设这个自然数为 x,则根据题意可列出以下三个同余式:x ≡ 1 (mod 63)x ≡ 1 (mod 90)x ≡ 23 (mod 103)由同余问题口诀,我们有:x ≡ 1^φ(63) (mod 63)x ≡ 1^φ(90) (mod 90)x ≡ 23^φ(103) (mod 103)其中,φ(63) = 17,φ(90) = 18,φ(103) = 19。

因此,我们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求解以下三个同余式:x ≡ 1 (mod 63)x ≡ 1 (mod 90)x ≡ 23^19 (mod 103)解得 x = 63k + 1 = 90m + 1 = 103n + 23^19,其中 k、m、n 均为整数。

由于三个余数的和是 25,我们有:1 + 1 + 23^19 ≡ 25 (mod 103)即 23^19 ≡ 23 (mod 103)因此,最大的余数为 23。

同余方程的解法

同余方程的解法

同余方程的解法同余方程是数论中的重要内容,研究同余方程的解法对于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及其应用。

一、基本概念在开始讨论同余方程的解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

1. 同余关系:设a、b、m是整数,如果m能整除(a-b),即(a-b)是m 的倍数,则称a与b同余,记作a≡b(mod m)。

2. 同余方程:形如ax≡b(mod m)的方程称为同余方程,其中a、b、m是已知整数,x是待求的整数。

二、同余方程的解法解同余方程的关键是找到满足条件的整数解。

下面将介绍三种常见的解法。

1. 试错法:通过尝试不同的整数值,检验是否满足同余关系来求解同余方程。

当方程较简单时,这种方法可以很快得到解。

但对于复杂的方程,试错法并不是一个高效的解题方法。

2. 求模逆法:对于一些特定的同余方程,可以通过求解模逆来得到解。

若a存在模逆,即存在整数a',使得aa'≡1(mod m),则同余方程ax≡b(mod m)的解为x≡ba'(mod m)。

3. 扩展欧几里德算法:对于一般的同余方程,可以利用扩展欧几里德算法来求解。

该算法可以求解形如ax+my=gcd(a,m)的线性方程,进而得到同余方程的解。

三、同余方程的应用同余方程是数论的重要工具,在密码学、编码理论、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 密码学:同余方程在RSA加密算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RSA算法依赖于大素数因子分解的困难性,而同余方程的求解正是对此问题的解答。

2. 编码理论:同余方程可以用于解码、纠错码的设计以及信息传输中的误差检测和纠正等方面。

3. 计算机科学:同余方程在计算机科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用于生成伪随机数、在计算机网络中用于数据包分组与重组等。

四、总结同余方程作为数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本文介绍了同余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以及一些应用领域。

了解并掌握同余方程的求解方法,对于深入理解数论以及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在数学中,同余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与模运算密切相关。

同余关系是指对于两个整数a 和b,若它们除以某个整数m 所得的余数相等,则称 a 与 b 同余,记作a ≡ b (mod m)。

同余关系具有以下性质和应用,下面将逐一进行探讨。

一、性质:1. 反身性:对于任意整数 a,有a ≡ a (mod m)。

2. 对称性:如果a ≡ b (mod m),则b ≡ a (mod m)。

3. 传递性:如果a ≡ b (mod m) 且b ≡ c (mod m),则 a ≡ c (mod m)。

4. 同余定理: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则a±c ≡ b±d (mod m),ab ≡ cd (mod m)。

其中 ±表示加法或减法。

二、应用:1. 模重复性:对于一个模 m,同余式的结果具有周期性的特点。

例如,对于任意整数 a,a+2m ≡ a (mod m),即 a 与 a+2m 同余。

这种周期性的特点在计算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2. 素数判定:同余关系可以用于判定一个数是否为素数。

根据费马小定理,对于任意素数 p 和不为 p 的整数 a,a^(p-1) ≡ 1 (mod p)。

因此,如果对于某个 a,a^(p-1) ≢ 1 (mod p),则 p 一定不是素数。

这为素数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3. 数据加密与安全:同余关系在数据加密和安全领域有广泛应用。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 RSA 加密算法。

RSA 算法基于大数的分解困难性问题,通过同余关系实现了数据的加密和解密过程。

4. 数字校验:同余关系可以用于数字校验,例如校验码的生成和校验等。

通过对数据进行同余计算,可以检测数据在传输或存储过程中是否发生错误。

5. 互模运算:互模运算是同余关系的另一种扩展形式。

对于给定的两组模数 m1 和 m2,如果两个整数 a 和 b 满足a ≡ b (mod m1) 且a ≡ b (mod m2),则称 a 与 b 互模同余。

2024国考行测技巧同余特性巧解不定方程

2024国考行测技巧同余特性巧解不定方程

2024国考行测技巧同余特性巧解不定方程同余特性是数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帮助我们巧妙地解决一些不定方程的问题。

在2024国考行测中,同余特性经常会在数学题中出现,掌握了同余特性的巧解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解题。

下面我们就具体介绍一下如何利用同余特性巧解不定方程。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同余的定义。

在数论中,我们说两个整数a 和b对于模m同余,可以表示为a ≡ b (mod m),读作a和b对于模m 同余。

也就是说,a对于模m除以m的余数和b对于模m除以m的余数相等。

例如,12≡ 5 (mod 7),表示12和5对于模7同余。

同余关系有一些重要的性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法和乘法性质。

加法性质:如果a≡ b (mod m),c≡ d (mod m),那么a+c≡ b+d (mod m)。

乘法性质:如果a≡ b (mod m),c≡ d (mod m),那么ac≡ bd (mod m)。

有了这两个性质,我们就可以利用同余特性巧妙地解决不定方程的问题了。

首先,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具体的解题方法。

例题:解不定方程2x ≡ 3 (mod 7)。

解题步骤如下:Step 1:利用同余性质,我们将方程转化为2x - 3 ≡ 0 (mod 7)。

Step 2:观察等式左边,我们可以发现,2x - 3可以被7整除,即2x - 3 = 7k,其中k为整数。

Step 3:将方程变形为2x = 7k + 3Step 4:利用乘法性质,我们可以得到x ≡ 7k + 3 ≡ 3 (mod 2)。

Step 5:现在我们得到一个简化的方程x ≡ 3 (mod 2),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得到x的取值范围。

根据同余性质,我们知道当两个数对于模m同余时,它们的差也同余于0。

所以我们可以得到x - 3 ≡ 0 (mod 2),即x - 3可以被2整除。

因此,我们可以得到x-3=2k,其中k为整数。

将方程变形为x=2k+3所以,最终的解为x ≡ 2k + 3 (mod 7)。

同余的运算法则

同余的运算法则

同余的运算法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同余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数论领域,是一种描述整数间的模运算关系的数学概念。

同余的运算法则涉及到模运算的一系列性质和规律,对于解决一些数论问题和密码学中的加密算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同余的概念及其运算法则,并讨论其在数学和应用方面的重要性。

1. 同余的定义在数论中,我们通常使用符号“≡”表示同余关系。

如果两个整数a和b除以一个正整数m的余数相等,即a除以m和b除以m的余数相等,我们就说a与b关于模m同余,记为a≡b(mod m)。

简单来说,同余就是指两个数除以同一个数的余数相等。

12和22关于模5同余,因为12除以5的余数为2,22除以5的余数也为2,即12≡22(mod 5)。

2. 同余的运算法则在模运算中,同余有着一系列的运算法则。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法则来简化模运算的计算,并处理一些复杂的数论问题。

(1)同余的传递性如果a≡b(mod m)且b≡c(mod m),那么可以推出a≡c(mod m)。

这就是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即如果两个数与同一个模同余,那么它们之间也是同余的。

举例来说,如果5≡15(mod 10)且15≡25(mod 10),那么可以推出5≡25(mod 10)。

(2)同余的对称性和反对称性(3)同余的加法和乘法性质对于同余关系来说,加法和乘法都具有良好的性质。

(4)同余的幂运算性质如果a≡b(mod m),那么对于任意正整数n,有a^n≡b^n(mod m)。

即同余数的幂运算后依然同余。

(5)同余的逆元如果a在模m下存在逆元,即存在整数b使得ab≡1(mod m),那么我们称b是a的逆元。

对于素数模m来说,任意整数a在模m下都有逆元。

同余的概念在数论和密码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同余在数论中的应用在数论中,同余可以用来证明一些整数性质和解决一些数论问题。

在证明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等定理时就会用到同余的性质。

在密码学中,同余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应用。

(完整word)应用同余解题

(完整word)应用同余解题

应用同余解题在五年级我们已初步学习了同余的有关知识.同余在解答竞赛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这一讲中,我们将深入理解同余的概念和性质,悟出它的一些运用技巧和方法.例1 a除以5余1,b除以5余4,如果3a>b,那么3a-b除以5余几?分析与余数有关的问题考虑用同余式可以使解题简便.解:∵a≡1(mod5),∴3a≡3(mod 5),或者3a≡8(mod 5).(1)又∵ b≡4(mod 5),(2)∴(1)-(2)得:3a-b≡8-4≡4(mod 5).因此,3a-b除以5余4.例2 若a为自然数,证明10│(a1985-a1949).分析如果换一种方式表达,所要证明的即是要证a1985与a1949个位数字相同.用对于模10两数同余来解,可以使解题过程简化.证明:∵a1985=a4×496+1≡a(mod 10),a1949=a4×497+1≡a(mod 10),∴a1985-a1949≡a-a≡0(mod 10).即10│(a1985-a1949).说明:这里用到一个事实:对于任何自然数a,a5与a的个位数字相同.由能被8、9整除的特征,得由(2)得 y≡2(mod 8)因0≤y〈9且y是整数∴y=2.把y=2代入(1)得x+6+7+9+2≡0(mod 9)∴x≡3(mod 9).由x是一位整数得:x=3.∴所求五位数是36792.分析①设 n÷9=商…r,那么9│(n-r),根据 n-r=商×9,以及n-r的个位数字,可推算出商的个位数字.②抓住“一个整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对于模9同余”这性质,可以很快的化大数为小数.≡1919×20≡2×2≡4(mod 9),∴9│(n-4),即n-4=9×商,又∵n-4的个位数字是5,∴n被9除所得的商的个位数字是5.例5 设2n+1是质数,证明:12,22,…,n2被2n+1除所得的余数各不相同.分析这道题肯定不可能通过各数被2n+1除去求余数.那么我们可以考虑从反面入手,假设存在两个相同的余数的话,就会发生矛盾.而中间的推导是步步有根据的,所以发生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合理.从而说明假设不成立,因此原来的结论是正确的.证明:假设有两个数a、b,(a≠b,设b〈a,且1≤a≤n,1≤b≤n),它们的平方a2,b2被2n+1除余数相同.那么,由同余定义得a2-b2≡0(mod(2n+1)).即(a+b)(a-b)≡0(mod(2n+1)),由于2n+1是质数.∴a+b≡0(mod(2n+1))或a-b≡0(mod(2n+1)).由于a+b,a-b均小于2n+1且大于零,可知,a+b与2n+1互质,a-b也与 2n+1互质.即a+b与a-b都不能被2n+1整除.产生矛盾,∴原题得证.说明:这里用到一个重要的事实:如果A·B≡0(modp),p是质数,那么A或B中至少有一个模p为零.p是质数这一条件不能少,否则不能成问:a除以13所得余数是几?解:用试除方法可知:13│191919.∵1919×2=3838,而3│3837,即1919个“1919”有3838个“19”,三组三组取走“19”后还剩下一组.∴a≡19(mod 13).∴a≡6(mod 13).即a除以13余数是6.例7 求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5的最小三位数.解:设x为所求数,由题意(3)即x=7k+5(k是整数).代入(2)得7k+5≡3(mod 5),∴2k≡3(mod 5),2k≡8(mod 5).∴ k≡4(mod 5),即 k=5m+4(m是整数).∴x=7k+5=7(5m+4)+5=35m+33,上式代入(1)得:35m+33≡2(mod 3),2m≡2(mod 3),∴m≡1(mod 3),即m=3t+1(t是整数).∴x=35m+33=35(3t+1)+33=105t+68,当t=1时,x=173.∴所求的最小三位数为 173.例8 给出12个彼此不同的两位数,证明:由它们中一定可以选出两个数,它们的差是两个相同数字组成的两位数.分析证这道题要考虑到以下三点.①两位数的数码相同时,它一定能被11整除.②遇到数是任意的,需排个序,这样讨论表述起来比较方便.③用12个数中最大的数依次地分别减去其余11个数可得到11个差.若差中有相同数码组成的两位数,问题得证;若差中没有合条件的两位数,这时这11个(差)数各自除以11,所得余数只可能在{1,2,3,…,10}中,必有两个差数的余数相同,考虑用余数造抽屉解题.证明:设12个两位数从小到大排列为:10≤a1<a2<…<a11<a12≤99,用a12分别减去其余的数,得差:b1=a12-a1,b2=a12-a2,…,b11=a12-a11.①若上面11个差中有某个差b i能被11整除,即11│(a12-a i),那么已证出数a12与a i的差b i是两个相同数码组成的两位数.②若这11个差均不能被11整除,则按不能被11整除的余数造10个抽屉,余数相同者归入同一抽屉,根据抽屉原理,11个差数中,一定存在两数b m、b n对于模11同余,即:b m-b n≡0(mod 11),。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

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与应用同余与模运算是数论中的重要概念,它们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本文将介绍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和一些常见的应用。

一、同余与模运算的定义在数论中,同余是指两个整数除以同一个正整数所得的余数相等。

形式化地说,对于整数a、b和正整数m,如果m能整除(a-b),即(a-b) mod m = 0,那么我们说a与b在模m下是同余的,记作a ≡ b (mod m)。

模运算是指在同余关系下进行的一种运算。

对于整数a、b和正整数m,我们定义a mod m为a除以m的余数,即a mod m = a - m ×⌊a/m⌋,其中⌊a/m⌋表示整数a/m的向下取整。

二、同余与模运算的性质1. 同余具有传递性:如果a ≡ b (mod m)且b ≡ c (mod m),那么a ≡ c (mod m)。

2. 同余具有对称性:如果a ≡ b (mod m),那么b ≡ a (mod m)。

3. 同余具有反身性:对于任意整数a和正整数m,a ≡ a (mod m)。

4. 同余具有加法性:如果a ≡ b (mod m)且c ≡ d (mod m),那么a + c ≡ b + d (mod m)。

5. 同余具有乘法性:如果a ≡ b (mod m)且c ≡ d (mod m),那么a × c ≡ b × d (mod m)。

6. 同余与模运算的混合运算:对于任意整数a、b和正整数m,有如下性质:a + (b mod m) ≡ (a + b) mod ma - (b mod m) ≡ (a - b) mod ma × (b mod m) ≡ (a × b) mod m(a mod m) × (b mod m) ≡ (a × b) mod m(a mod m + b mod m) ≡ (a + b) mod m三、同余与模运算的应用1. 数据的压缩与哈希:在计算机科学中,同余与模运算广泛应用于数据的压缩与哈希算法中。

小学奥数如何用“同余法”巧解难题,非常棒的解题技巧

小学奥数如何用“同余法”巧解难题,非常棒的解题技巧

⼩学奥数如何⽤“同余法”巧解难题,⾮常棒的解题技巧同余这个概念最初是由伟⼤的德国数学家⾼斯发现的,同余即余数相同。

它的定义是这样的:两个整数a、b,如果他们同时除以⼀个⾃然数m,所得的余数相同,则称a、b对于模m同余,记作a≡b(mod.m),读作:a同余于b模m。

同余的性质⽐较多,家长指导孩⼦学习“同余法”,⾸先要熟悉 “同余”的这⼏个基本性质:1.对于同⼀个除数,两个数的乘积与它们余数的乘积同余。

例如:201×95的乘积对于除数7,与201÷7的余数5和95÷7的余数4的乘积20对于7同余。

2.对于同⼀个除数,如果有两个整数同余,那么它们的差就⼀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例如:519和399对于⼀个除数同余,那么这个除数⼀定是519与399的差的因数,即519与399的差⼀定能被这个除数整除。

3.对于同⼀个除数,如果两个数同余,那么他们的乘⽅仍然同余。

例如:20和29对于⼀个除数同余,那么20的任何次⽅都和29的相同次⽅对于这个除数同余,当然余数⼤⼩随次⽅变化。

4.对于同⼀个除数,若三个数a≡b(mod m),b≡c(mod m),那么a,b,c三个数对于除数m都同余(传递性)例如:60和76同余于模8,76和204同余于模8,那么60,76,204都同余于模8。

5.对于同⼀个除数,若四个数a≡b(mod m),c≡d(mod m),那么a±c≡c±d(mod m),(可加减性)6.对于同⼀个除数,若四个数a≡b(mod m),c≡d(mod m),那么ac≡cd(mod m),(可乘性)应⽤同余性质解题的关键是,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灵活运⽤同余性质。

家长应让孩⼦把握住⼀个策略,把求⼀个较⼤的数除以某数的余数问题转化为⼀个较⼩的数除以这个数的余数,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使困难的题变容易。

▊例题1:⽤412、133和257除以⼀个相同的⾃然数,所得的余数相同,这个⾃然数最⼤是⼏?【解析】假设这个⾃然数是a,因为412、133和257除以a所得的余数相同,所以a|(412-133),a|(412-257),a|(257-133),说明a是以上三个数中任意两数差的约数,要求最⼤是⼏,就是求这三个差的最⼤公约数。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模运算问题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模运算问题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模运算问题在高中数学中,模运算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涉及到数论和代数等多个领域,是解决各种数学问题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中数学解题技巧之模运算问题,并通过具体题目的举例,说明此题的考点和解题思路,以帮助高中学生和他们的父母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模运算。

一、模运算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模运算,也称为取余运算,是指对一个整数进行除法运算后所得的余数。

在数学符号中,我们用“a ≡ b (mod m)”来表示“a与b对模m同余”,即a除以m所得的余数与b除以m所得的余数相等。

模运算具有以下性质:1. 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如果a ≡ b (mod m),b ≡ c (mod m),则a ≡ c (mod m)。

2. 同余关系的对称性:如果a ≡ b (mod m),则b ≡ a (mod m)。

3. 同余关系的反身性:对于任意整数a,有a ≡ a (mod m)。

4. 同余关系的加法性: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则a + c ≡ b + d (mod m)。

5. 同余关系的乘法性:如果a ≡ b (mod m),c ≡ d (mod m),则a × c ≡ b × d (mod m)。

二、模运算问题的解题技巧1. 模运算的性质在解题过程中是非常有用的。

通过利用同余关系的传递性、对称性、反身性、加法性和乘法性,我们可以简化问题,缩小解题范围。

例如,对于求解同余方程“2x ≡ 3 (mod 5)”,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发现,3与5同余,即3 ≡ 3 (mod 5)。

因此,我们可以将方程转化为“2x ≡ 3 ≡ 3 (mod 5)”。

根据同余关系的乘法性,我们知道2x ≡ 3 (mod 5)等价于2x × 3 ≡ 3 × 3 (mod 5),即6x ≡ 9 (mod 5)。

进一步化简得到x ≡ 4 (mod 5)。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将原问题转化为更简单的同余方程,从而更容易求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谈运用同余解题的取模技巧
226400 江苏省如东县第一职业高级中学 邢忠虎
由德国数学家高斯引进的同余概念是研究数论问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工具.运用同余解题,可以避免繁琐的计算,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而运用同余解题其关键则在选取恰当的模.本文通过若干例题介绍几种基本的取模技巧,供参考.
1 求余数或证明整除性问题,常以除数为模
例1 求20083
除以13的余数. 解 33 ≡271(mod13)≡,
∴200836691366966933(3)3133(mod13)⨯+==⨯≡⨯≡.
故20083除以13的余数为3.
注 求余数是同余的基本问题,在这种问题中,先求出与1±同余的数是一种基本技巧.这一技巧在后面的例3与例7中将再次得到运用.
2 求个位数(末两位数)问题,常以10(100)为模
求个位数与末两位数的问题,其实质也就是求一数被10或100除所得余数. 例2 求3581244752279+⨯的末位数字.
解 ∵3581244752279+⨯358124729≡+⨯
4834201454729⨯+⨯+⨯+=+⨯
314729≡+⨯321≡+⨯5(mod10)=
∴3581244752279+⨯的末位数字是5.
注 在求解本题的过程中用到了以下结论:任何正整数的乘方之个位数重复出现的周期为4,即4(mod10),k l l a a +≡其中a 是任意正整数,k 为自然数,1,2,3,4l =.请读者自行证明该结论.
例3 求4063的末两位数.
解 因为4
961(mod100)≡, 16941(mod100)≡,
2091(mod100)≡,
20320103399929(mod100)⨯+≡≡≡.
所以4063的末两位数是29.
3 与平方数有关的问题,常以4(或8)为模
偶数的平方是4的倍数,即2(2)4(mod 4)k ≡,而奇数的平方除以8(4)余1,即有2(21)4(1)11(mod8)k k k +=++≡和2(21)1(mod 4)k +≡.
例4 证明11,111,1111, 中没有平方数.
证明 平方数关于模4同余于0或1,换句话说,关于模4同余于2或3的数一定不是平方数.而1111113(mod 4)≡≡ ,故11,111,1111, 中没有平方数.
例5 能否找到自然数a 和b ,使22
2006a b =+?
解 不能. 设b 为一自然数,由2006
2(mo d 4)≡,20b ≡(mod 4)或21b ≡(mod 4),知22006b +2(mo d 4)≡或
22006b +213(mod 4)≡+≡.这说明22006b +不是平方数,故找不到自然数a 和b ,使22
2006a b =+.
4 与奇偶性有关的问题,常以2为模
一个整数与它的相反数以及绝对值奇偶性都相同,两整数的和与差奇偶性相同,若用同余的语言可叙述如下:(mod 2)a a -≡,(mod2)a a ≡,(mod 2)a b a b +≡-. 例6 设1264,,,a a a ①
是自然数1,2,,64 的任意一种排列.令 112b a a =-,234b a a =-, ,326364b a a =-, ②
112c b b =-,234c b b =-, ,163132c b b =-, ③
112d c c =-,234d c c =-, ,81516d c c =-, ④
这样一直作下去,最后得到一个整数x ,求证:x 为偶数.
证明 因为1232b b b +++ 12346364a a a a a a =-+-++-
1234636412346364()()()
()()()(mod 2)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
所以经过一步“运算”,①变成②,但和的奇偶性未发生变化. 同样,经多步“运算”依然如此,故12346364(mod2)x a a a a a a ≡++++++ ,即123640(mod 2)x ≡++++≡ ,x 为偶数.
5 与数字和有关的问题,常以9为模 若设十进制正整数110n n N a a a a -= ,则
110n n N a a a a -=
1110101010n n n n a a a a --=⨯+⨯++⨯+
110n n a a a a -≡++++ (mod9),
即一个十进制正整数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关于模9同余.
例7 44444444写成一个多位数后,它的各位数字之和为M ,M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P ,P 的各位数字之和为Q ,求Q .
解 先对Q 值的范围进行估计:由44444444444410000<,444410000共有444441177⨯+=位数,得M 917777159993<⨯=,因此15946P ≤+⨯=,从而4913Q ≤+=.
又Q P ≡M ≡44444444
≡444431481177⨯+≡≡31481(7)7=⨯14811481(343)717=⨯≡⨯ 7≡(mod9),故7Q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