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文集》:业精于勤荒于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文集》: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是唐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文章到了他的手里,就变得汪洋恣肆,生机勃勃,人们尊奉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文章和四书五经、李白杜甫的诗歌一样,是古文领域的一座顶峰。人们眼中的韩愈,是一位兢兢业业的教师。他苦口婆心地劝告学生:不要自以为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人都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他分析了老师的责任和学生的义务,指出面对知识每个人应该具有的态度。韩愈的另一个形象,是一位勇敢的斗士。他提出了“物不平则鸣”的观点,主张任何人都有对不公平的境遇申辩呼号的权利,而且他也拿起笔,向世间的不平宣战。他为青年诗人李贺辩解,劝阻宪宗皇帝以避免铺张浪费地崇尚佛教,即使被贬到遥远的潮州,也写出告诫鳄鱼的文章,为百姓鼓气呐喊。韩愈秉持正直,不平则鸣“物不平则鸣”是韩愈一生的信仰,遇到不幸的
际遇,不公正的事情,就要大胆地为之申辩宣扬,呼号咏叹。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抑郁不平的环境中产生的。漫漫的文学长廊里一片寂静,数千年来古今中外的文学家们都在沉睡。忽然,几十个穿不同颜色衣服的小人飘然走来,像幽灵一样散在长廊的不同角落。于是四处响起了嘈杂的对话。只听李白问道:“你是谁?”一个青衣人说:“我是失落,我产生于你看到大唐盛世衰败的时候,救国济民的理想破灭
的时候。”李白说:“我认识你,我为你酩酊大醉,为你遨游四海,为你燃炉炼丹,想让我的灵魂脱离尘世,进入仙境。”青衣人说:“不行,不行,你行云流水般的声音哪里去了?给我一个位置,否则我将骚扰你,让你永不平静。”又听杜甫问道:“你是谁?”一个黑衣人说:“我是忧愁,我产生于你在凄风冷雨中流浪的时候,在战乱和离别中奔走的时候。”杜甫说:“我认识你,我为你长吁短叹,为你踯躅不前,为你在窗前流泪,思念我的妻子和儿女,这还不够吗?”黑衣人说:“不行,不行,你一唱三叹的吟咏哪里去了?给我一个位置,否则我将纠缠你,让你沉沦颓废。”又听关汉卿问道:“你是谁?”一个红衣人说:“我是愤怒,我产生于贪官污吏欺压民女的时候,地方恶霸横行乡里的时候。”关汉卿说:“我认识你,我为你假装癫狂,我为你在市井中放歌,这还不够吗?”红衣人说:“不行,不行,你尖刀一样的笔锋哪里去了?给我一个位置,否则我将折磨你,让你疯狂而死。”又听曹雪芹问道:“你是谁?”一个白衣人说:“我是悲哀,我产生于强盛的大清王朝渐渐腐化的时候,你们曹氏家族突然崩溃的时候。”曹雪芹说:“我认识你,我为你隐居荒村,我为你谢绝世事,这还不够吗?”白衣人说:“不行,不行,你悲天悯人的情怀哪里去了?给我一个位置,否则我将淹没你,让你苦闷成病。”于是,文学长廊有了明亮的光辉,李白写下了《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写下了《三吏》、《三别》,关汉卿写下了《窦娥冤》,
曹雪芹写下了《红楼梦》。无数穿着青红白黑各色衣服幽灵一般的人,化作一道道烟雾进入文字,凝结下来后,变成了镶嵌在这些不朽文学作品中的五色宝石。韩愈不仅在文章上“不平则鸣”,而且对待社会上的不平之事,也挺身而出,主持公道。青年诗人李贺,来到都城长安考进士,拜见了韩愈。李贺少年有为,才华横溢。有人嫉妒他的优秀,就陷害他。古代讲究避讳,假如一个人父亲的名字里有个“功”字,那么这个人读书和说话的时候,凡是遇到“功”字和“工”、“公”等与“功”字同音的字,都要避开不讲。李贺的父亲名叫李晋肃,名字里有个“晋”字,和“进”同音。那些人就说,李贺前来考进士,是不孝的行为。韩愈听说了,非常生气,立即写了一篇文章,叫《讳辩》,替李贺辩解。他在文章中说:“父亲名字叫‘晋’,儿子就不许考进士,那么父亲名字如果叫‘仁’,儿子就不能做人了吗?有些人正经的东西不好好学,偏天天注意这些琐碎的细枝末节,真是太糊涂了。”虽然韩愈的文章没能改变李贺的命运,但赢得了当时人们深深的敬佩。高尔基说,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必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如今社会,比古代公正、合理得多,但并不代表生活中就没有不和谐,错误的人和事还是会有,遇到不平之事,青少年朋友们是否有勇气和韩愈那样,挺身而出呢?决定个人价值和前途的不是聪敏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华,而是正直的品格。一个人即使没有文化,能力平平,一贫如洗,但只要品格高尚,
就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力。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应该养成讲真话、敢于坚持真理的品格。聪明的更加聪明,愚笨的更加愚笨很多人认为老师岁数比较大,可是孔子曾经拜过一个七岁小孩做老师。孔子有一天驾车出行,路上遇到一个小孩子在路中央玩。车夫嚷道:“小孩子,让开让开。”可是那个小孩好像没听见一样。孔子只好让车停下来。他下车一看,原来小孩在路上用石头子摆城墙。孔子就问他:“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你为什么不让路呀?”那个小孩说:“我叫项橐,今年七岁了。我摆的是城,你坐的是车。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啊?”孔子很吃惊,觉得这个小孩很聪明,旁边车夫连忙说:“这是大名鼎鼎的孔圣人,你怎么敢顶撞!”项橐却说:“我看没什么了不起,既然是圣人,那一定是很有智慧。我可以请教几个问题吗?答得出,我就拜你为师,和你学习;答不出,你要拜我为师。”孔子欣然答应了。项橐说:“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孔子回答不出,只好说:“天上我实在搞不懂,还是问点地下的事情吧。”项橐又说:“地上一共有多少间屋子?”孔子又答不出,说:“天地都太遥远了,问点眼前的事情吧。”项橐又说:“那就问眼前的问题:你的眉毛有多少根?”孔子满脸通红,只好服输,答应拜项橐为师。孔子未必真的从项橐那里学到了什么实际的知识,或许他学到的,只是一种好奇的探究态度。但不管怎样说,孔子是一个谦虚谨慎而又好学的人,他面对任何未知的
事物,都会虚心地请教、聆听,这才造就了一代伟人。韩愈写过一篇名叫《师说》的文章,讲述向老师学习的态度。他说:一个人知道道理有先后的差别,不同的人所做的事情也不一样,精通的行业也不一样,所以,谁掌握了正确的道理,谁就是我的老师,不管他地位如何,贫富如何,年纪是不是比我大。据说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每写一首诗,就要先读给不识字的老太太听,要是听不懂,他就反复修改,直到老太太听懂为止。所以白居易的诗明白如话,广为传播,连朝鲜、日本都传诵着白居易的诗作。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存在不懂的知识,会因为种种理由不愿意向别人请教。问比他年纪小的,他觉得丢了面子;问学习成绩不如他好,又觉得有失身份;问比他学习好,还是觉得开不了口;问老师,又怕人议论,说他在故意表现自己……这样看来,确实没有人可以问了,那不懂的地方,就只好放着不管了。其实,这样的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正如韩愈说的,“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存在知识缺陷,不然这个社会又怎么会有职业的差别呢?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你在这方面不如别人,在那方面也许比别人强,你今天请教了别人,明天也许会被别人请教。知识的传播是相互的。如果有了问题不请教,那么聪明的更加聪明,愚笨的更加愚笨。心高气傲的人很多。可是,我们越是不愿意开口请教,就离真才实学越远。社会本来是一个相互交流、服务的整体,为什么要把自己游离于这个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