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体系.

合集下载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是研究信息的价值、生产、流通和利用的经济学分支,它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而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

信息经济学将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对信息的开发、利用以及信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信息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经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早期的信息经济学主要研究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深入发展,信息经济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涵盖了信息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信息市场的运作和管理等方面。

二、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信息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资源的价值理论。

信息资源是一种具有价值的资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信息资源的价值取决于其质量、数量和开发利用程度。

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益,促进社会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2、信息生产者的行为理论。

信息生产者是信息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行为对于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市场的运作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生产者的行为受到市场需求、竞争环境、政策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3、信息市场的运作理论。

信息市场是信息资源交易和流通的重要场所,其运作对于信息的生产和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市场的运作需要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之上,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4、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应用理论。

信息技术是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其创新和应用对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技术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

5、信息产业的发展理论。

信息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对于经济的转型和升级具有重要影响。

信息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科技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和企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中总结出来的,主要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

首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劳动价值论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之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通过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交换中的实质,强调劳动者应当获得等价报酬,避免劳动力被剥削。

这一理论揭示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对研究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机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剩余价值理论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剥削本质的重要理论。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家通过控制生产资料,剥夺工人的剩余劳动价值,实现了对工人的剥削。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内在矛盾,阐明了劳资关系中的对立冲突,为工人阶级争取权益和解放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内在的矛盾和不稳定性。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导致了生产过剩、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的不可避免。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强调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非均衡性和不可持续性,提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发展的局限性和危机的必然性。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一整套系统的理论框架,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等内容,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规律和内在矛盾。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当代社会经济问题,为推动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

《经济学常识》基础知识体系

《经济学常识》基础知识体系

《经济学常识》基础知识体系专题一古典经济学巨匠的理论遗产1、斯密的理论贡献(1)斯密的理论产生的背景18世纪中期,英国“圈地运动”的加速、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和科技进步的加快,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加快发展。

但受重商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束缚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观念和政策依然存在。

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理论上的支持。

(2)斯密的经济学目的及财富的含义①斯密的经济学目的:一是给人民提供充足的收入;二是给国家提供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

②财富的含义:包括一国生产的所有商品,它只能来自生产领域。

(3)斯密的劳动价值理论斯密科学地认识到了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但未能认识到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有交换价值。

斯密的劳动价值论是二元的:他有时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消耗的劳动量决定的,这正确地揭示了价值的源泉;他有时又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买到的劳动量决定的,颠倒了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

(4)斯密的阶级结构与收入分配理论①斯密的阶级结构理论:斯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状况和取得收入的形式将资本主义社会成员划分为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

②斯密的收入分配理论是二元的:他认为“资本主义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科学地揭示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他的“工人得到了自己的劳动的全部成果、利润是对资本家支出的一种补偿、地租是自然力的产物”的观点掩盖了三大阶级之间特别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经济关系。

2、斯密的政策主张(1)自由放任与“看不见的手”①斯密的增加财富理论:斯密认为经济学要研究如何增加国民财富。

财富增加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分工。

分工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其一,分工能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技巧和劳动熟练程度;其二,分工能免除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的时间损失;其三,分工有利于机械的发明和使用。

②斯密的自由放任理论:斯密认为市场规模越大、市场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就越有利于分工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比较一、《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创立起来的,它集中体现在被称为“工人的圣经”的《资本论》这部马克思的伟大著作中。

但是人们在相当长时期以来都不太清楚的是,《资本论》并不是马克思所计划完成的庞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内容,而只是由马克思打算写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六册结构的第一册《资本》第一篇《资本一般》中的一部分,计分三卷,共约185万字。

这部巨著是马克思早在19世纪40年代就已开始构思。

先后写了三部手稿,最后于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公开出版。

与此同时,马克思已写成《资本论》第二卷、第三卷“手稿”,后经恩格斯整理补充分别于1885年、1894年出版。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以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为标志基本建立起来,同时也可以说,这个理论体系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起来的。

《资本论》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简单地说,就是从分析作为资本主义经济细胞的商品开始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同时围绕对剩余价值生产、流通和分配的深入系统分析,创立了崭新的资本理论、工资理论、资本积累理论、再生产理论、利润理论、利息理论、地租理论,以及虚拟资本理论、危机理论。

这样马克思便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剩余价值论为核心,使各种理论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建立起一座十分精巧完美的经济理论体系的科学大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正是通过这座经济理论体系科学大厦的建立,对资本主义经济从现象到本质、从微观到宏观,再到微观,把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结合起来,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基本矛盾,及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性,从而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永恒性的说教,实现了政治经济学伟大革命性的变革,因而成为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然《资本论》并没有终结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一、概述在当今世界,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备受关注。

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政治经济学在我国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从其发展历程、主要特点到学科内涵进行全面评估。

二、发展历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起源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革,政治经济学课程也随之不断完善和调整。

从最初的传统政治经济学到当今的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经历了多次调整和更新。

在这一漫长的历程中,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逐渐建立起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主要特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以理论通联实际为指导思想,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2. 开放与创新:课程内容不断更新,吸收国际上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同时在研究上取得创新性成果,不断推动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发展。

3. 多元化与综合性:政治经济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不仅包含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还囊括了国内外新近出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成果,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知识视野。

4. 突出我国特色:政治经济学课程体系强调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实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经验。

四、学科内涵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包括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等。

2. 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等。

3. 国际政治经济学: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金融理论等。

4. 应用政治经济学:包括我国经济形势分析、宏观经济政策分析等。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和创新能力的经济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27.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
•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 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 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无偿性要求它具有 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 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我国税法规 定,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到税务机关 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凭借国家政权赋予的权 力,对欠税、骗税、抗税者不仅要追缴税款,处 以罚金,有的还要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 1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 2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1.市场经济的含义
•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 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 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 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 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 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 济。
26.如何认识财政及其作用
•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 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 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 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 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 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 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 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 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 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 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 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 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 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 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经济学三大原理

经济学三大原理

经济学三大原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资源的学科,其理论体系中有三大基本原理,即稀缺性原理、选择成本原理和边际分析原理。

这三大原理贯穿于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对于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和指导经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稀缺性原理是指资源是有限的,而人的需求是无限的。

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在满足自己的需求时不得不进行选择。

这就导致了资源的稀缺性。

因此,稀缺性原理告诉我们,面对有限的资源,我们必须做出选择,不能同时满足所有的需求。

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

其次,选择成本原理是指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每一项决策都会带来机会成本。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成本。

比如,一个人选择在家自己做饭吃,就意味着放弃了外面就餐的机会,而这种放弃就是选择成本。

选择成本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考虑到放弃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成本,这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最后,边际分析原理是指在做出决策时,应该考虑到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而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成本。

边际分析原理告诉我们,只有当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我们的决策才是最优的。

在生产经营中,边际分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生产要素,提高生产效率;在消费决策中,边际分析原理可以帮助我们实现最大化的满足。

总之,经济学三大原理贯穿于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是我们理解和应用经济学知识的基石。

通过稀缺性原理,我们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通过选择成本原理,我们学会了在决策中考虑放弃的成本;通过边际分析原理,我们能够做出更加理性的决策。

只有深刻理解和运用这三大原理,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经济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最大利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知识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它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指导地位,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是党执政兴国的中心任务,坚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发展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部署,坚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基本纲领。

该体系由三个基本问题组成,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首要考虑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农村包围城市到手工业和农业国有化,再到全面社会主义改造这一整个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充分发挥国家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主导作用,实行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国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实行宏观调控,通过政策引导、投资规划等方式,调动社会主义因素,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问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该问题主要探讨了如何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

这个问题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要发挥国家在宏观调控中的重要作用,要实现对市场经济的有效引导和规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还探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任务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总目标和具体任务,包括实现经济发展的具体要求,确定经济建设的主题和主攻方向,规划和调控经济运行,推动经济改革,加强经济建设中的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等。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

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及其展望【摘要】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重要的分支之一,具有独特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对于解决地区经济、城市发展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然后详细分析了其方法与模型以及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

接着探讨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状和未来展望,进一步强调了其在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总结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发展历程、方法与模型、实证研究、现状、展望、重要性、发展趋势、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空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新兴且备受关注的领域。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空间计量经济学在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研究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地理位置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并试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来解释经济现象中的空间相关性。

随着研究的深入,空间计量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家们探讨城市发展、区域经济增长、贸易流和投资等重要问题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在全球化背景下,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已变得更加容易和高效,为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深入理解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对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解析和展望就显得尤为重要。

1.2 研究意义空间计量经济学作为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空间计量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经济现象背后的空间联系和影响,揭示经济行为之间的空间依赖关系,为我们提供更为全面和准确的经济分析框架。

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和机制,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政策建议和指导,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

文章编号 100426410(2006)S120074203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李 舟(广西工学院财政经济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体现,是教学改革的核心。

为了适应21世纪大经济、大市场和大科学的环境,体现经济学专业厚基础、高素质、重能力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制定符合专业培养目标需要的经济学课程体系,注重整体优化体系中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确定好各门课程的合理定位,解决好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

关 键 词: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中图分类号:G64210 文献标识码:B收稿日期6232作者简介李舟(2),女,贵州赫章人,广西工学院讲师,经济学硕士。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是遵照教学系统运行规律,促进教学系统整体优化的过程。

开展高标准、高质量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建设,对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1 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的要求经济学专业被视为经济学科的基础专业,体现了其内容丰富、门类繁多、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发展态势。

因此,在经济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中,一定要充分体现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征。

首先,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突出学生既要有扎实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又要对相关的管理科学有所认识,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置上,既保证经济学知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同时又开设了“管理学”、“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相关管理类课程,为学生学习一定的管理知识提供了平台。

应该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学好、用好经济知识的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管理知识,这样才能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多学科拓展的需要。

其次,经济学专业在开设了经典的传统核心课程之外,还要根据经济学与其他学科不断交叉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开设了一些新兴边缘学科课程。

比如:根据金融学科的发展,选择开设了在“货币银行学”课程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货币金融学”,不断充实金融学学科的最新成果。

现当代经济学流派简介

现当代经济学流派简介

三、新古典综合学派主要特点
(1)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的综合
理论体系上: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和凯主义宏观经济 学综合 分析方法上:个量分析和总量分析综合 政策主张上:“国家干预”与“自由放任”的综合 致力于弥合传统的、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政策主张; 不断吸收新理论来发展自己理论体系
二、战后国家干预主义与经济自由主义的对立
1.凯恩斯主义的全盛时期(50年代—70年代初)
理论背景:新古典综合理论体系形成(1948年) 经济社会背景:战后恢复时期经济高速增长 表现:凯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共同作用下,国家全 面干预经济生活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市场失灵”问题,经济 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德日的“经济奇迹”;西方“福利国家”的形成。
2.经济自由主义复兴时期( 70年代初—80年 代)
理论背景:1930’以来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 调整和发展 经济社会背景:20世纪发达国家第二次大危 机—“滞胀” 表现:经济自由化 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过度干预造成的 “政府失灵”
3.国家干预主义的重新抬头(90年代以来)
理论背景:新凯恩斯主义的崛起 经济背景:经济自由化的负面效应显露出来 表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协调 世纪之交的新动向:新兴的新古典综合派崭露 头角
新古典综合派
一、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为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凯恩斯的追随者根据经济现状发展凯恩斯理论,试图解决 凯恩斯没有解决的问题。他们基本上沿着消费理论和投资 理论进行,一方面把凯恩斯理论长期化和动态化,另一方 面做了一些修改和补充,并加以发展。 主要有两个支派:
一支在英国伦敦的剑桥(凯恩斯主义的发源地),在那里,以 英国琼· 罗宾逊为首形成了一个派系,由于他们的理论与剑桥 老一代经济学家马歇尔和庇古的传统观点完全对立,所以被称 为“新剑桥学派”; 另一支在美国的麻省剑桥,凯恩斯经济理论由哈佛大学教授汉 森传入美国后,在麻省剑桥形成了凯恩斯主义者的大本营,以 萨缪尔森为首,他们自称为“新古典综合派”。两支派都承袭 和发展了凯恩斯经济学,所以被称为凯恩斯主义者。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方法论研究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异军突起,他们通过对产权、制度、交易费用的分析,构建起以产权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制度变迁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为核心的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在方法论方面,他们借鉴新古典主义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通过对新古典主义的经济人假设的修正,并把边际交易成本分析引入制度分析中,构建了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关键词:制度、经济人假设、交易费用一、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渊源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制度及其在经济运行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的科学。

严格地说,经济学对制度的关注和研究并非始于新制度经济学,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凡勃伦、康芒斯为代表的美国制度学派便开始倡导对现实生活中的制度结构进行分析。

制度学派代表人物康芒斯强调制度对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他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动力。

并把制度定义为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

”他把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关系解释为一种交易关系,他认为,“交易”概念是与“生产”概念相对应的经济学范畴,并对交易概念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分类。

在康芒斯看来,交易活动是制度的最基本单位,制度不过是无数次交易活动的结果,因此,对不同类型交易的分析,也就转化为对不同经济制度的分析,这样,就使“交易”概念一般化,从而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另外,康芒斯还强调所有权是制度经济学的基础,从所有权稀缺到制度稀缺展开分析,提出了一整套采取集体行动来建立秩序的制度体系。

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理论灵感和基础概念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美国制度学派,特别是康芒斯早期研究所有权与法律的经济学。

例如,康芒斯提出,财产真正的本来的意义不是指物质的东西,而是指使用和处理某物的绝对权利;他还指出“交易”是经济分析的基础。

可以看出,康芒斯的观点在后来的新制度经济学中基本得以保留。

由此可见,新制度经济学与早期制度经济学存在着一定的理论渊源。

二、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新制度经济学在产权、交易等一些基本理论范式上继承了凡勃伦、康芒斯等人的传统和思路,他们凭借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和分析方法,在经济人有限理性、效用最大化等基本假设的基础上,研究和估价资源配置所依赖的制度条件。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是指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它涉及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分析方法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经济学基础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等。

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探讨经济体系的总量变化规律,如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就业率、收入分配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和市场的行为,探讨个体和市场之间的关系,如消费者理论、生产者理论、市场竞争理论、投资理论等。

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国家之间的贸易关系,如贸易政策、贸易差别、贸易调节等。

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国际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如汇率、国际资本流动、国际金融机构等。

经济学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经济学 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一、经济学学科体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体系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政策等;微观经济学则研究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

还有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分支学科。

二、经济学学术体系经济学的学术体系主要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注重对经济规律和原理的研究,包括边际分析、效用理论、市场均衡等;应用经济学则将理论经济学的成果应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比如政策评估、市场分析等。

还有计量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等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三、经济学话语体系经济学话语体系是指经济学领域内的学术观点和理论观念。

在经济学研究中,主要有几种主流话语体系,包括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等。

这些不同的话语体系反映了经济学研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各自有其独特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

在经济学的学科体系中,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其核心内容;在学术体系中,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是其主要构成;在话语体系中,则存在多种不同的经济学观点和理论体系。

这些不同的体系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经济学研究的丰富多彩的景象。

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上有着丰富的内涵,更在实践中对社会经济活动发挥着重要作用。

1. 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在学科范畴上,经济学主要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宏观经济学是研究整体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内容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律、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增长理论,以及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相关的理论和方法。

微观经济学则是从个体经济行为和市场机制方面研究经济现象,主要包括市场结构、价格理论、生产和成本理论等内容。

还有发展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分支学科,不断丰富和拓展了经济学的学科体系。

2. 经济学的学术体系在学术研究范畴上,经济学主要包括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其研究对象是一般经济学原理和规律。

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谈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作者:毕于榜来源:《消费导刊》2018年第18期摘要:在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它开宗明义地指出: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将重点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相对独立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研究对象方法框架在以市场经济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

它开宗明义地指出:如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是经济学关心的核心问题。

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市场经济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价格信号对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正是基于这样的理解。

本文将重点介绍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其相对独立的理论框架。

一、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在通常的理解上。

标准的西方经济学在结构上包括微观理论体系和宏观理论体系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微观理论体系又被称为价格理论。

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是它的三个核心环节。

研究的问题是同质个体的理性经济决策行为。

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

立足点则是经济主体的福利问题,即如何实现个体效益的最大化。

从理论的起源上看.学术界普遍认为:微观经济学起始于以门格尔、维塞尔和庞巴维克为代表的边际效用学派。

经过以“合理精神”和“经济骑士道”著称于世的瓦尔拉斯、马歇尔等人的努力。

最终发展成熟。

尽管现代微观经济学在数学工具的助推下发展的极为迅猛。

但其研究的对象却始终没有变化。

这也就是说,人类无限欲望与稀缺资源之间的矛盾.成为微观经济学的研究起点,而如何实现这一矛盾的有效缓解,则构成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对象。

如果将这样的表述给予广义拓展,那么,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实质是单个经济单位,如家庭、厂商等的最优化行为。

从这一研究对象出发。

我们开始进入微观经济学的世界。

在那里,稀缺的资源有其特定的含义,阳光、空气等虽然也是生产生活离不开的重要资源,但因其数量如此之大以致使用时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被经济学家称为自由资源。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系

微观经济学基本框架与理论体系

论 长期生产函数
等成本线
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扩展线
规模报酬递增:fK , L Q
QfK, L 规模报酬递减: fK , L Q
规模报酬不变:fK , L Q
第十四页,共24页。
五、成本论
成本的概念
基本概念 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经济利润及正常利润
要素是否变动
长期成本、短期成本
成 本
各短期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TC、TFC、TVC、
完 全
短期均衡条件:MR=SMC,MR=AR=P

争 厂商短期均衡 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P=MC(Q),P≥AVC
市 场
n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SP Si P
i1
厂商的两种选择:最优产出规模、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
厂商长期均衡 厂商均衡条件:MR=LMC=SMC=LAC=SAC,MR=AR=P
成本不变、递减、递增行业
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均衡及长期均衡
第十六页,共24页。
七、不完全竞争市场
条件
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垄断市场
短期均衡
长期均衡
价格歧视

自然垄断及政府管制

条件


需求曲线
争 垄断竞争市场

短期/长期均衡

非价格竞争
特征
古诺模型
寡头垄断市场 斯塔克伯格模型
价格领导模型 斯威齐模型
第十七页,共24页。
八、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
需求价格弹性
正常品
劣等品
弹性 其他弹性
弹性及收益
替代品
互补品
独立品

供给弹性


经济学基础及框架体系共61页文档

经济学基础及框架体系共61页文档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 ,决不 回头。 ——左
经济学基础及框架体系

46、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怎样体现优化资源配置的?
第一课、肯定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就是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课、我国的所有制结构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制度基 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依靠两种手段来优化资 源的配置,即发挥市场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和国家宏观 调控手段的作用; 第三课、企业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合乎经济规律地实现 和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为整个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 置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四课、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 和重要表现,提升我国产业的科技含量,积极调整结 构,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资金的汇聚、流通和使用,产生金融问题。金融体 系是国民经济的神经中枢,也是国家实施宏观经济调控 的强有力的经济手段体系。 ----国家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和实施有力的金融政策,是 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企业经营 的重要因素,而且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外资银行本 身就是市场主体。
税率、税种、财政预算、存贷款利率、投资等手段, 都是国家掌握的调控经济的强有力的经济手段:一方面,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以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产生重大影响;另一方面,由国家实施、使用这些强有 力的经济杠杆,显示着国家在经济调控中举足轻重的作 用。由此,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经济的经济手段的多样化、 具体化问题突现出来。
经济常识的核心----实现有限资源的优化 配置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第一、为什么要优化资源配置? ①社会经济资源有限与社会需求无限的矛盾客观 存在 ②从世界范围来看,实现现代化的一般规律都是 通过优化经济资源配置来实现经济的集约型增长 ③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教训之一就是忽视社会资 源的优化配置,造成社会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和 经济的粗放型增长 ④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方式已发生了重大转变, 优化资源配置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第七、八课:深入认识市场和市场规则
国内商品服务市场和世界市场,都是我国企 业和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市场,从企业角度看, 必须参与国内商品服务市场和国际市场的竞争, 遵循市场规则,赢得竞争优势。企业要扩大市场 占有率,就必须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 论是哪一种类型的市场,都必须讲究市场规则。 从政府角度看,政府参与指定市场规则,应该维 护市场规则的权威性。 以市场为基础,客观上把企业和政府连接起 来,共同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五、六课:侧重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 涵之一的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展开和深化
国家力量介入国民收入中进行再分配,便产 生财政问题;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渠道,税收制 度是财政制度是基石;财政收入形成后,财政收 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直接、重大的影响。 财政和税收都是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 要经济手段,对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及区域经济 的协调发展有重大的导向作用。
经济学体系
经济常识的主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一课:市场经济的基础理论(商品生产、商 品交换、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 经济的一般特点、我国的经济制度) 第三、四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两个层次上 展开(微观上,着重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宏观 上,三大产业及起位于劳动者的关系)
第五、六课----由国家掌握、实施宏观调控的经 济手段是优化资源配置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保证, 也是国家在优化资源配置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有效 途径; 第七、八课----不论是国内商品服务市场还是国 际市场,都起着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只是其作 用范围有差异 可见,优化资源配置,在手段上以市场为基础, 辅以宏观调控手段的作用;在目标上是实现结构 优化、总量平衡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实施 上,从多个角度入手,即企业、产业、宏观经济 调控、完善市场.
Hale Waihona Puke 2、形成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内涵为基本 线索的认知结构 市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其信号 包括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市场规则和市场规律,都是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体 现出来的 企业:……不论企业参与哪一种市场竞争,都必 须尊重市场规则和市场规律 政府:实施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 增长,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引导企业 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上述三个基本点,构成把握整个经济常识的 一个总框架、大轮廓。
经济常识的主干
1、形成以优化资源配置为中心问题的认知结构 (1)价值规律与市场的关系----注重理解价值 规律的由来、内涵、作用及其作用的范围。市场 配置资源其实就是价值规律引导商品生产者和经 营者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2)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在市场竞争中 能否取得和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取决于它能否 遵循市场机制进行经营活动,企业只能在市场竞 争中求生存、求发展 (3)企业之间基于市场而形成的关系----竞争 与合作
(4)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形手,无形 手,手拉手,国民经济朝前走”
(5)产业与市场的关系----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实质意义上是资源优化配置和适应市场竞 争的需要
(6)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不找市长,找 市场;找了市场,找市长”
(7)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与经济发展的关 系----宏观经济手段包括税收、财政、利率、 汇率、利息等方面,它作用于经济发展两个 层面
3、形成以社会再生产基本环节为依托的认知结构
生产:生产是基础。从事生产活动的主要是市场主体, 市场主体是生产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企业和 竟因者、产业和劳动者,都是在生产环节中从事生产 活动的因素。 分配:分配是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在生产领域进行初 次分配,国家通过税收、财政进行收入的再分配,从 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的收入。 交换:交换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消费:既是生产的终点,也是生产的起点。居民的生 活消费、企业的生产消费都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商 品服务市场和居民消费息息相关,必须维护消费者的 合法权益。目前尤其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