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精)

合集下载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2010 年 7 月发布的《第 26 次中国互联网 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0 年 6 月, 中 国 网 民 规 模 达 到 4.2 亿, 较 2009 年底增加 3 600 万人;互联网普及 率 攀 升 至 31.8%, 较 2009 年 底 提 高 2.9 个百分点。互联网的发展促进了语言等 文化传播与发展,建构了新的互联网文 化,网络语言更是这一时期的典型代表。 那么网络语言到底是什么?它带来了哪 些影响呢? 1 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 上使用的语言。但有人提出疑问,难道 在网络上使用的语言与我们日常使用的 语言不一样吗?其实不然,起初主要是 网虫们为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满足某 种特定需要而采取的方式。在现代社会 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网络用语层出不穷, 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而广大网友 也恰恰偏爱这种快速又明了的网络用语。 因此,网络语言在社会上越来越普遍。 2 网络语言的特点 如今的网络语言已经进入社会大众 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我们可以发现 网络语言具有以下特点。 2.1 简单明了,易于传播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传播过程中 创造出来的,是人际交往过程中应运而 生的,可以说是“现实社会”的反应体, 符合社会大众的交际需求,更加贴近生 活。因此,传播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不

浅谈网络语言的现状及其规范化问题
余忆文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校)
管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娱乐活动中, 通俗易懂的语言更为大众所接受。无论 接受者的知识是否渊博,社会地位如何, 只要接触到网络的大众,都会被其通俗 易懂的语言影响。 2.2 词类庞大,范围极广 网络词语层出不穷,涉及范围、跨 越的领域也十分广阔。从平民百姓到社 会精英,只要接触过网络的人就可能会 被影响。而且,通过这种网络传播,各 种词类的衍生词更是层出不穷。 例如, “xx 式” 的 范 跑 跑、566、399;“xx 族” 的 裸婚族、闪婚族、蹦蹦族。这些新词不 断更新,数不胜数。正是通过传播,这 些网络语言才得以繁衍且快速发展。 2.3 词语杂乱,规范不当 网络语言是社会反映的一种体现。 当它大量出现时,某些错误、不规范的 语言已经脱离了语言规范和标准,甚至 会影响社会大众,从而造成不良的社会 风气。像“TMD(他妈的)、P(屁)、 SHIET(狗屎)”等不好的文化语言现象 随处可见。 3 网络语言的必要性 在快速发展的当前社会,网络语言 是人们交流的产物,只有运用好网络语 言,才能更好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中。这 类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当今时代, 很多青少年们甚至许多父母长辈也越来 越跟随潮流,开始大量使用网络语言, 不仅在网络上使用,更贯穿于生活的方 方面面。网络是虚拟的世界,所以,网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

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浅议网络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当今世界很有影响力。

随着网络媒体的飞速发展,网络语言这一信息时代的产物,作为人们在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越来越受到关注。

网民们以BBS(电子公告栏)、网上论坛、聊天室等为主要载体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独特的网络语言文化景观。

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网络语言的应用中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

本文结合网络环境下的汉字使用情况,探讨了当前汉字应用的不规范问题及其危害。

一、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从1987年互联网进入中国到现在,短短24年间,互联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也从最初的传统文字间的交流,到字符表情符号、表情符号、动静态图片(在这里动态图片亦可理解为“动画”),到后来流行的火星文字,再到近几年随网络技术发展而日益普及的视频聊天。

而网络语言的发展过程中随之也呈现出反传统化的趋势:如许多常用汉字的形、音、义都背离了传统,生僻字、火星文大行其道。

这些都是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具体表现,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二、网络用语不规范现象所带来的诸多问题(一)认读危机网络用语不规范运用,导致了受众的认读障碍,从而产生了认读危机,具体表现为:1、汉字变异形成认读危机⑴汉子字形变异:受电脑输入环境的影响,网民为了追求方便快捷的输入方式,改变了汉字的表达形式。

传统的方块字形被各式字母、数字符号所代替。

①采用字母代替汉字。

如“j-姐,g-哥,m-妹,p-屁,u-你”等。

②采用纯数字形式。

如“1314(一生一世),520(我爱你),88(拜拜)”等。

③用错字、别字随意替代。

如“虾米-什么,灰常-非常,稀饭-喜欢”等。

④拆字变异。

源自古代汉民族的一种语言文字游戏。

像“言寸身”(谢)、“卯金刀”(刘)、“田力”(男)、“十八子”(李)等形式在古代也早已存在。

在网络语言中也出现了这种拆字式的书写形式,如“弓虽—强,马叉虫—骚”等。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问题及对策重庆市云阳县盘龙街道盘石小学:语言文字是文化的栽体.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一个因家丈化发达的程度。

本文我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必要性出发,阐述了我国汉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现状.并提出了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措施。

一、搜范汉谬育文字戢意义语言文字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是传递思想的载俸。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仍然有大量的使用汉语言不规范的现象存在。

不规范的语言文字大大影畴弼了人仍的日棠交际,不利于精确的传递信息。

为了方便人们更顺利的交流,确保语言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误差降到最低,应该制定统一、明确的语言文字标准,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语言文字是否使用的正确和规范。

一亘发现有违背规刚或和标准偏离现象,要及时的纠正。

一方面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服从于社会交际的需要,表现出社会群体行为趋同性。

对人类交际具有很重要的影响。

另一方面语言文字代表着民族的文化,是民族的象征,是区分不同民族的重要标志,一个统一的国家或民族必须要有规范的民族语言和规范的共同交际语言。

然而目前大量存在的不规范语言正在打破这种平衡。

一个国家或民族缺乏规范鼬交际语言就会影响到正棠的日常交际,还会对政治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民族的分裂。

随着我国的对外开放,外国在向中国出口商品的同时,也在i刍i中国出口他们的文化,而文字作为重要的民族象征,必然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为了保持汉语言文化的魅力,不受外来文化入侵的影响,笔者认为很有必要规范汉语盲文字。

只有使用正确的汉语言文字.才能使汉语言文字的魅力得到彩显,并在对外交往中不断地将还汉语盲文字发扬光大。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研究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对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说很有必要。

二、当前汉语育文字不规范的问题语言文字是人们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信息的载体。

人们在表达思想观点时必须要通过汉语言文字来进行,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出现了很多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现象。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思考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思考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使用的思考【摘要】网络语言在当今社会中越来越普及,但其使用却存在着一定的规范化问题。

本文从网络语言的发展历史、特点及表现形式出发,探讨了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需求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如何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的建议。

结合网络语言对沟通的影响,分析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现状和未来前景。

通过本文的讨论,可以看出网络语言规范化对于提高沟通效率、促进文明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需要在教育、媒体等方面加强对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宣传和引导,以推动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网络语言规范化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关注和努力做好的事情。

【关键词】网络语言、规范化、普及、沟通、发展历史、特点、表现形式、规范化需求、重要性、现状、前景、总结、展望1. 引言1.1 网络语言的普及与规范网络语言的普及引发了对其规范化的讨论。

人们开始关注网络语言的表达是否符合规范,是否能够准确传达信息,是否涉及不良信息或言论。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不仅仅是对语法、拼写的要求,更是对言辞、态度的规范。

只有通过规范化的使用,才能保证网络语言的准确性、清晰度和文明度。

网络语言的规范化不仅影响个人的沟通质量,也对整个网络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深远的影响。

规范化的网络语言能够促进信息传播的有效性,减少误解和争论,提升整体的网络素质。

正确认识并推动网络语言规范化的使用,是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

1.2 网络语言对沟通的影响网络语言的使用给人们的沟通带来了更多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传统的书面语言在网络上可能显得过于正式和拘谨,而网络语言则更加轻松幽默,符合大众口味,更容易引起共鸣。

这种语言的灵活运用,使得沟通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符合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网络语言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际之间的沟通范围。

通过网络,我们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交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沟通习惯和方式。

网络语言的普及,让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近了,促进了跨文化交流的发展。

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

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化很多人对网络语言的应用只是觉得新鲜、好玩而已,忽略了网络语言背后的文化底蕴,这就导致网络语言应用中存在很多的不规范现象,致使语言应用中出现乱用,乱造等现象,影响了语言文化的发展。

结合当前网络语言的不规范化应用,对网络语言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了解,更明确的认识网络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结合当前语言特色,使其发展的方向更为科学和规范化,这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1网络语言应用现状1.1网络语言的形式网络语言的形势极为丰富,在网络应用中各种数字符号等都可以形成网络语言。

例如,符号形式的网络用语“:(”表系“不开心”、“o_o”表示“戴眼镜”等。

又如数学形式的网络用,“886”表示“拜拜了” 、“526”表示“我爱你”等,可见网络用语的表现形式非常丰富。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符号式,用一些符号表示意思,达到沟通的目的,如“:(”、“o_o”。

2.数字式,用数字代替文字表达语意,如“886”、“526”。

3.缩略语,也就是长话短说,例如,事情办好了,可以说“Ok 了”,但很多时候网络用语就成了“O了”,“不要”被说成“表”,这一形式的网络语没有固定的规律,有点随心所欲。

4.通俗语、地方语,例如,“托了”表示“事情办好了”。

5.外来词汇的演变,例如,“show”一“秀”表示“表演”的意思,“hello”一“哈喽”表示“你好”的意思。

6.词意迁移,列如“一往情深”变成了“一网情深”等。

7.意思迁移类词语,例如,“我不是活雷锋”表示“不帮你”,“去找达康书记”表示“有问题要反应。

总之,网络用于的形式极为丰富,各种文化融汇其中,良莠并存。

1.2网络语言的特点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是活泼生动形象化。

例如,晚上约会,说成“晒月亮”。

不愿意起床说成是“起床困难户”,等等,这些词语很有意思,生动形象的表达了交流中的各种意思。

其次,网络用语比较简洁、明了,比如“555”表示“呜呜呜呜”,意思是伤心的哭,“酱紫”表示“这样子”等,这些词语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交流者意思,使沟通更为方便、简单。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一、探究主题: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二、活动内容在当今世界,网络和计算机发展迅速,网络交流深入人心,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指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虚拟世界中流通,而后者则在现实生活里使用;前者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后者只是交际手段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好处1.词语富于创新。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充满活力,求新、求奇。

在网络语言中可以找到最流行的词句,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比传统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比如,古汉字囧,其中“八”代表眉眼,“口”代表最。

原义:光明。

网义: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

看到字形便可以大体领悟出网义。

再如:槑,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

“槑”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古语字词被网友们这样一一“翻新”,使得网络语言不但生动形象也更具幽默性了。

2.视觉效果突出。

网络语言常见语法现象及其规范问题

网络语言常见语法现象及其规范问题

[ 摘
要 ] 网络语 言在语 法上的突 出 点主要表现 在副词超 常使 用 、 特 词的重 叠、 词类转换 、 语码 混用、 殊 句 特
式、 省略 简约等几个方面。在 网络语 言的语 法规 范问题上 , 应加强对 网络语法变异现 象的搜集和整 理工作 , 限定其 使用范围 , 定并推广 网络语 言中有益的语 法形式 , 肯 纠正和抵 制其 中无益的语 法变异现象 , 可能地减 少其 对语言 尽
东” 东 西) “ ( 、 车车” 车) “ 虫” 虫 子 ) “ ( 、虫 ( 、 鸡腿 腿” 鸡腿) ( 。形容词重叠也 比较常见 , 如
我好 怕 怕。 ( 我好害 怕 。 )
的形音义结合 体 , 如字母词 、 数字词 、 图形符号等 ;
词汇上则体现为对 已有词语 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 语 的创造 。由于前人对 网络语言在文字和词 ? 方 [ 面 已有较 多论述 , 文 主要 考 察 网 络语 言 中常 见 的 本 特殊语法现象和语法规范问题。
我严 重 同意你 的看 法。
网络语言具有形 象鲜 明、 简洁高效 、 性 凸显 个
等 特征 。它 对现代 汉 语 的影 响 , 先 体 现在 文 字 和 首
( ) 二 词的重叠
在 网络语 言 中 , 词 的重叠 现 象 最 多 。如 :东 名 “
词汇上 : 文字上 突破原有 书写符 号的局限 , 创制新
言 。 随着 网络技术 的飞跃 发 展 、 网用 户 的急 剧 增 上
加, 迫切 需要 加强 对 网络语 言 的研 究 。
粘着语素转换为副词性 自由语素 :
娜姐这 次表 现超 强 。 这部 电影 巨恐 怖。
又如 “ 、 严重 ” 自由语素转换为 副词状 狂” “ 等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

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一、探究主题:网络语言存在的问题以及规范化研究二、活动内容在当今世界,网络和计算机发展迅速,网络交流深入人心,网络语言已成为网民在网上交流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对于4000多万网民来说,网络语言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甫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如果这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就可以接受。

本文主要内容是分析网络语言的特征及产生的原因,并对网络语言的规范化管理提出建议。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指网络语言是指网民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创造并广泛使用的词语。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一些生动传神,意趣盎然的语言逐渐成为网语的主流,网络语言作为年轻人的一种调侃语言,它的出现是年轻人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结果,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并在一定人群中得到了公认。

网络语言与现实语言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在虚拟世界中流通,而后者则在现实生活里使用;前者是惟一的交际手段,而后者只是交际手段之一。

(二)网络语言的好处1.词语富于创新。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以青少年为主,他们充满活力,求新、求奇。

在网络语言中可以找到最流行的词句,因此网络语言中的词汇比传统语言词汇更富有创新性,更能体现出青春活力的气息。

比如,古汉字囧,其中“八”代表眉眼,“口”代表最。

原义:光明。

网义:郁闷、悲伤、无奈、无语等等。

看到字形便可以大体领悟出网义。

再如:槑,基本字义:同“梅”,《康熙字典》有所记载。

“槑”由两个“呆”组成,于是在网络语言里被用来形容人很呆,很傻,很天真。

古语字词被网友们这样一一“翻新”,使得网络语言不但生动形象也更具幽默性了。

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及语言规范化问题探究

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及语言规范化问题探究

184网络流行语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及语言规范化问题探究张梦予 西北民族大学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不断进步,对外交流范围不断拓广,网络传播水平不断提高,在各大网络媒体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杂糅的组合,这样的现象在语言学中被称为语码混用。

这些由网络催生的新词迅速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通过网络媒体的大肆传播而被人们广为使用。

但语码混用现象在丰富着人们的语言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同样对语言规范化造成了影响。

本文试图从网络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入手,通过分析网络新词中英汉语码混用现象的主要类型及成因,以探讨网络新词对语言规范化的影响。

关键词:语码混用;网络流行语;语言规范化一、语码与语码混用语码混用现象在当前的网络流行语中随处可见,“hold 住”、“厉害了word 哥”、“C 位”…每一个语码混用的网络流行词都有着自己的形成背景以及发展过程。

这些语码混用的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语言现象,有些能符合语法规则,有些与语法规则相悖,但它们对语言世界产生的力量和影响也不容小觑。

(一)语码语码指人们用于交际的语言系统,包括语言或语言的各种变体,可以是语言,也可以是一种方言、语体或语域。

选择不同的语码能够显示交际者的交际风格,或者一定的语言特征。

(二)语码混用语码混用,又称语码借用,指在双语条件下,以一种语码为主,夹杂其他语码的语言现象。

通俗地讲就是语言表达中出现两种或多种语码的交替使用。

需要阐明的是,在流行语中,语码混用的现象十分普遍。

除了英汉语码混用的词语,还有“扎心了,老铁”这种方言与普通话的语码混用,以及“666(牛牛牛)”这种数字语码混用词语。

但在本文中,我们主要探讨英汉语码混用的问题。

二、网络新词中英汉语码混用类型目前,网络语言使用者年纪较轻,普遍受教育程度也较高,能更快接受新事物。

而且其英语水平也较高,能将英语表达熟练运用。

因此英汉语码混用现象在当前流行语中十分常见。

通过对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英汉语码混用现象进行归纳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特点、问题及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特点、问题及策略
2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语言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不断进步,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语言种 类丰富,不同程度地影响现代汉语的发展[4]。网络语言 丰富了语言种类,在实际生活中也影响着人们的语言交 际,对传统汉语表达方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5]。新媒体 环境下的网络语言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网络语言的发展存在不稳定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语言在随时更新,一些网民为 了利益或者为了满足心理荣誉感的需求[6],开始随心创 造网络语言,如在语言中使用数字和字母的结合,谐音网 络语言更是随处可见。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影响着汉语言 的正常发展,在更替变换迅速的现实情况下,网络语言发 展具有不稳定性。 2.2… 网络语言的使用区域有限 网民在使用网络语言的时候,会在日常交流中根据 已有知识,借鉴不同语言种类,发明新的词和语言形式, 以便为网络交流服务,因此很多网络语言在实际生活中 的接受度反而比较低[7],如“开心 ing”(表示现在很开 心,运用英语中的 ing 现在进行时态和中文结合)这样的 网络词语在人们的生活中实际运用并不多,因此具有局 限性。 2.3 网络语言的使用不规范 随着网络语言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网络语言的使用 不规范的现象,一些高校在庆祝新生被录取时也使用了 网络语言,却因为不合时宜而弄巧成拙;甚至曾出现过 火星文、生僻字、繁体字泛滥的情况,这些网络语言的使 用严重违背了汉语言文学词汇的完整性、纯洁性、审美 性[8],侧面反映了网络语言滥用且缺乏管制的现象对传 统汉语言文化可能造成潜在的冲击。 2.4 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优秀汉语言文字的消磨现象
阅读量,重视文学素养的培养[17],让自己的文学底蕴更
实[J]. 汉字文化,2019(10):91-92.
加深厚,在日常生活中促进汉语言的传播和发展。每一 [15]…刘新元 . 浅谈电影《小森林》美食背后的生活智慧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关于网络语言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 西 )都 系 ( ) ( ) 常 稀 饭 ( 欢 ) 。那 酱 紫 ( 样 子 ) 东 , 是 偶 我 非 喜 的 这 ,
偶 就答 应 G 陪他 去 逛 街 吃 K M… … ” 这 是 天 津 一 位 中学 生 G P 。 作 文 的选 段 。 如此 作 文 , 无 注解 , 不 知 其 所 云 何 以 ? 以说 网 若 真 可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是 我 们 这 个 网络 时 代 的 反 映 , 同时 , 也 能 丰 富 中 它 国 的语 言 文 字 。 一 些 专 家 就专 门从 事 收集 新 词 汇 的工 作 。 位 有 一 语 言 学 专 家 也 认 为 ,人 们 应 当 以更 加 积 极 的 态 度 去 对 待 网络 语
戈科堂 躬希
Vo 2. N o 3 LI BERA L RTS A FAN S
教 育教 学 3
关 于 网络 语 言规 范 化 的几点建 议
李 会 军
( 州 广 播 电 视学 校 河南 郑 卅I 4 0 0 ) 郑 5 0 2
【 摘
要 】 文 指 出 了 当前 网络语 言 中的种 种 不规 范现 象 , 对 网络 语 言 的规 范 问题 提 出 了 自 己的 建议 。 本 并 、 【 文章 编 号 】6 1 1 7 (0 00 - 0 9 0 1 7 - 2 02 1 )3 0 0 - 1
网络 上 很 多 语 言 都 不 合 语 法 规 范 ,例 如 :X 的 说 ” “ 在 “X 、我 先 ” “ 今 天 看 书 在 图书 馆 ” 、我 ,这 些 都 是受 粤 方 言 的 影 响 而 产 生 的不 合 规 范 的 句 子 。另 外, 络 语 言 中 还存 在许 多搭 配不 当 的说 网 法 。 如 :很 风 景 ” “ 男 人 ” 。 英 文 里 , 例 “ 、真 等 在 动词 加 后 缀 “ g 表 示 i ” n 正 在 进 行 的 动作 或 行 动 。 的 网 民为 了方 便 , 是 造 出 这 样 的句 有 于

38-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38-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网络词语对小学生规范用语造成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网络语言产生于1982年,自此以后,网络交流开始产生自己特有的韵味。

随着网络的普及,表现出新、活、杂等主要特点的网络语言也开始悄悄地在小学生中流行,并对小学生语言文字的学习与运用产生了重大影响,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网络语言活泼幽默,用起来非常方便又很时尚,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学生的表达更流畅,更具个性。

但是,网络语言虚拟、自由、失范等特点,也给学生的规范用语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未掌握规范语言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对其学习规范语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一、网络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负面影响1.构成形式多样不规范。

网络语言五花八门,大量的话语不符合现代汉语常规,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破坏了汉语的纯洁。

.词语畸型变异。

网络语言中,词汇变异是主流。

网络语言中大量利用字母数字符号表达意思,任意改变构词语素的意义、书写方式和读音,让人难以接受。

诸如“GG”=哥哥,“DD ”=弟弟,“偶”代表“我”,“酱紫”就是“这样子”,“孩纸”=孩子,“稀饭”=喜欢。

2.语言运用规则的失范。

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怪词、错字、别字到处都是,省略句多,造成句法成分残缺、词性的变化,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取代。

3.文化审美由雅文化走向俗文化。

网络语言的简单直接破坏了文字的内涵和美感,传统书面语言的深厚意蕴将面临挑战,传统语言的“雅文化”日渐被网络“俗文化”所取代。

如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网络仿拟诗:“春天不洗澡,处处蚊子咬,打上敌敌畏,不知死多少。

”网络语言具有快捷、简略、杂糅等特点,决定了络语言好比是一种富含添加剂的速食,小学生吸食过多,反而吸收了丰厚而典雅的中华古老文化。

二、消除网络语言负面影响的策略21世纪是一个流行网络的时代,一些属于“新新人类”的网络名词横空出世:“网民”、“粉丝”、“雷人”、“晕菜”等等。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精)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精)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标准问题摘要: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标准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开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各类语言现象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

本文结合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分析了网络语言自身的根本特征,以及对网络语言的看待及其语言有待于标准。

关键词:语言现象语言标准网络语言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开展,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断涌现,关注各类语言现象也随之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标准,“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强调标准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标准的语言,难以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

语言标准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标准,决不是为标准而标准。

语言标准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也不能脱离语言开展的实际。

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这是语言标准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源自语言实践,效劳语言实践,这是语言标准既定的方针。

〞现今社会出现的网络语言,客观上讲大多都是标准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语言现象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很不标准,也不具有稳定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逐步走向标准化。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开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乎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作为“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即“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开展,不仅表达了广阔网民的智慧与幽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汉字丰富的内涵。

但随着网络语言文化的开展,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网络语言亟待标准。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分类和主要特征一是数字型。

论网络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系

论网络语言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系

网络语言是人们在网络交流中所用的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这种语言通常以屏幕文字、音频及视频等形式进行相互间的传递和沟通,它是借助于电脑来进行交际的语言,与传统的交际语言有很大的不同。

目前,网络上许多不合语言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而且由一义多词造成的语言浪费和语言混乱更是屡见不鲜,网络语言正冲击着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工作,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网络语言现状令人担忧,网络用语的规范与引导,已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的组成情况我国自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了中国的网络语言。

在网络语言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表达式成了正宗语言,成为网民的习惯用法,规范汉语却变成另类表达。

综观网络语言的方方面面,其组成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形:1.新词新义(1)传统词语新含义。

有一些传统词汇在网上被赋予新的含义。

例如:坛子(论坛),打铁(贴帖子,在BBS上发表文章),拍砖或拍板儿砖(论坛上的争论,多半指批评意见),灌水(随意写,内容空洞无物,过长而言之无物),造砖(指认真精心地写),楼上楼下(上面或下面连的文章),机车(不上道、自以为是),孔雀(自作多情),太平公主(超级双频、超级平胸),见光死(比喻网恋等一见面就完蛋)等等。

(2)汉语谐音词语。

汉语谐音词语被网民群落用来显示自己的个性。

例如:酱紫(这样子),共眠(共勉),幽香(邮箱),竹叶(主页),偶(我)等等。

(3)音译借词。

指的是音与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如“E-mail”——“伊妹儿”,“Internet”——“因特网”,“hacker”——“黑客”等等。

(4)新造词语。

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

新造词语为网络语言中最有创造力的部分,也是最传神的部分。

例如:美眉(妹妹、美女),写手(网络文学的作者),东东(指东西)等等。

网络语言对于语言发展的利弊

网络语言对于语言发展的利弊

辩论会决赛正方观点: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发展正方观点分析:一、关键词语的解释说明(1)语言:语言是一套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社会属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语言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进行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它存在于运用之中,运用中的活语言是人类组成社会的条件之一,是社会成员之间最重要的联系纽带,因而他和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推动语言不断丰富词汇,改进语法。

(2)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具有一般语言的本质,与一般语言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人们用以交流和表达情感的工具,网络语言的特殊性体现在其存在的形式,它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存在的。

(3)发展: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事物发展的根源是事物的内部存在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二、具体论证资料(1)网络语言是语言发展到网络时代的必然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和合理性1.1:必然性——当人类世界进入信息时代,当网络进入千家入户,当地球人都在网上发表和表达自己意见和观点时,网络语言出现了,网络语言是语言进入网络时代的产物,网络语言的产生的发展、网络时代促成了网络语顺应了时代信息时代言的产生。

1.2:合理性——着名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存在即是合理”,世界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社会基础,网络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点使得他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了解、网络语言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网络语言为语言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不可能抛弃发展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基础和条件,网络语言有利于语言的发展。

(2)网络语言自身的特点和特性为语言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基本思路解释:网络语言是否能推动语言发展,就在与网络语言是否能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交流、是否有助于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递。

而网络语言的这些特性恰恰有利于人与人之间的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沟通。

从网络语言看汉语规范化

从网络语言看汉语规范化

从网络语言看汉语规范化摘要:网络语言特征鲜明:广泛运用数字符号、缩略语,通俗简明,等义词现象普遍。

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乱造、滥用汉字,滥用外来词、字母词、数字词、方言词,随意遣词造句,以及表现出的色情、暴力倾向等,有碍现代汉语的健康、规范化发展。

因此,我们应积极采取措施,对网络语言加以引导和规范,倡导正确的语言观,提高规范意识,加强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网络语言现代汉语规范化发展网络语言是指人们在互联网交流中所使用的语言形式。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我国的日益普及,网络语言开始融入现代汉语,成为汉语普通话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方面,网络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词汇,增强了现代汉语的表现力,给人新奇的感觉;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日益突显,在网络交流中,“词不达意”、“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时常发生。

当前,对网络、网络语言的研究渐成学术界的热点,本文拟对网络语言及其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进行分析,并力图找出一些规范网络语言的途径、方法,以促进现代汉语在网络普及的背景下朝着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意义和社会价值网络语言实践塑造了迥异于传统的网民精神气质,但这是多元文化发展和个性解放的必然景象,而且在中国当下的社会情境中,网络民意的政治作为尽管偏离精英们的期待,但考虑到传统媒体的舆论一律,网络流行语即便缺乏深度和严肃性,作为松动舆论空间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方式,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社会前进动力。

另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汉语言最具活力的生长点,它的产生和传播符合现代社会现实,其存在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网络流行语并非中国特产,实际上,在世界各地都有网络流行语/网络俚语现象。

网络流行语对汉语的影响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负面影响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生的社会语言现象,同样应遵循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标准,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网络言论的规范演讲稿

网络言论的规范演讲稿

网络言论的规范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网络言
论的规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言论已经成为我们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言论乱象丛生,言论不规范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网络言论进行规范,维护网络空间的清朗和谐。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网络言论的乱象。

在互联网上,我们经常
能够看到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甚至是恶意的攻击和谩骂。

这种言
论不仅伤害了他人,也损害了网络空间的良好氛围。

此外,一些不
实信息的传播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引发了严重的后果。

这些都是网络言论不规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规范网络言论呢?首先,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自觉遵守网络言论的基本规范,不发表不负责任
的言论,不传播不实信息,不进行恶意攻击。

其次,网络平台也应
该加强管理,建立健全的言论规范和审核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严
肃处理。

最后,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加强网络言论的引导和
监督,共同营造清朗和谐的网络空间。

总之,网络言论的规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社会的共同责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网络言论成为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正能量。

谢谢大家!。

网络用语与语言规范

网络用语与语言规范

网络用语与语言规范作者:韩雯来源:《中国·东盟博览》2014年第04期【摘要】任何语言都需要规范,但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应用和语言发展的实际。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交际的主要用语之一,而当前网络语言用词随意、粗俗,语码混用等现象日趋严重,对人们的语言文字生活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对网络语言加以客观分析,区别不同情况,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对待网络用语。

【关键词】语言规范网络用语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正以无孔不入之势蔓延至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有特殊形式和特殊意义的文字语言——网络用语。

一、网络用语的特点网络用语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既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新新人类”的语言现象,网络用语具有如下鲜明特点:1. 求新求异,另类表达。

许多网民热衷把语言中已有的说法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换个说法,比如说用“7456”替代“气死我了”;用“886”替代“拜拜了”。

这种求新、求异和求奇本身就蕴含着一定的创造性,而语言是要发展的,创造性正是语言发展的前提。

2. 创造新词语,注入个人情感。

网络沟通是没有声音、图像的实时交流,它不同于口头、表情、肢体、动作等丰富多彩的交际方式。

因此,网民往往对语言加以创新或改装,以表达丰富的感情,而这种感情色彩又为广大网友认可。

如他们把“调制解调器”昵称为“猫”;而“砸板砖”、“扔酒瓶”、“烘焙鸡”之类,则多少表现出几分调侃。

3. 借助符号,表达动作。

在网络对话中,人们不可能像面对面交流一样用声音和形体语言表达感情。

但交流总要需要表达感情,于是网民就想尽办法在键盘上下工夫,于是就出现了不少数字和(或)符号链,如“:)”(微笑)、“:—0”(吃惊)……等等。

有人认为,这些有创意、带情感的符号或数字组合也体现了方便、快捷的传播特点,是网络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

网络语言的成因、弊端与规范化的探讨

网络语言的成因、弊端与规范化的探讨

0引言网络语言也称为“网虫的语言”给网络世界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相对于严谨规范的现代汉语,这些“网络词汇”似乎更加适应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并未对网络语言采取排斥的态度,而是在不断地接纳它。

近年来对网络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诸多的进展和成果,尤其是在网络语言的收集、构成、特点、产生原因及规范等方面探讨颇多。

诸如于根元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网络语言概说》等研究专著和词典,以及大量研究论文。

网络语言产生及广泛传播充分体现了依赖于特有的社会语言环境之下创造和理解网络词语的认知活动。

1网络语言的特点1.1幽默风趣网络语言的语句零融化、直观化、幽默、风趣为广大网民所喜爱。

网友们为了追求标新立异,活跃网络气氛,发明了大量让人意想不到又让人捧腹大笑的网络流行语,如“开车无难事,只怕有新人”、“一觉醒来,天都黑了”、“得知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再如“听君一席话,自挂东南枝”本来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是句谚语,是指别人的话很有用。

网友却巧妙地把它换成自挂东南枝,意思与之前就完全相反,指别人的话毫无用处。

1.2保质期短网络语言更新换代的速度类似电子产品更新的速度。

基本上每个月都会出现几个让人摸不清头脑的网络语言。

看到“临时欠编”、“颜值”、“QAQ”、“太任性”是不是很迷惑。

如果有一阵子不逛BBS、微博、微信,你就会与这个时代脱轨。

网络语言是互联网时代催生的产物,亿万网友的即兴创作使网络语言层出不穷。

1.3方式多样网络语言是与传统语言模式格格不入,这些语言往往都是突发奇想的,没有严谨规范的形式,主要由数字,字母,各式各样的符号构成: (1)中文缩写:“PXJF”表示“辟邪剑法”、“BS”表示“鄙视”等。

英文缩写:“SP”表示“Support支持”、“PPL”表示“People人们”等。

(2)数字谐音:“1314”表示“一生一世”、“95”表示“就我”等。

(3)各种元素的组合: O_O吃惊、“搞siao”、“很low”等。

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浅谈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
( 内江 师 范 学院 文 学 与 新 闻 传 播 学 院 , 四川 内江 6 1 1 ) 4 l2
摘 要 : 对 网 络语 言对 青 少 年 学 生 学 习汉 语 带 来 的 冲 击 , 面 我们 应 该 积 极 应 对 , 公 正 、 观 、 展 地 看 待 网络 语 言 , 革 语 文 要 客 发 改
用 和 地 位 J 。
随 着 青 少 年 接 触 电脑 的 时 间 提 前 . 们 接 触 网 络 语 言 的 他 时 问也 会 随 之 提 前 。 由 于 网 络 语 言 的 新 颖 、 新 、 性 等 方 创 个 面 非 常 适 合 青 少 年 的 心 理 口味 , 网络 语 言 已经 在 青 少 年 群 体
中流 行 , 产 生越 来越 深 的影 响 。 并 ( - 网络 语 言对 青 少年 学 习汉 语 的 影 响 -) 中 国社 会 科 学 院 语 言 研 究 所 研 究 员 晁 继 周 认 为 : 网 络 “

规 范 的必 要 性
( 青 少年 使 用 网络 语 言 的 现 状 一)
随 着 网络 的 发 展 和 网络 生 活 与 现 实 生 活 的融 合 , 网络 融
86 ・

内江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0F NEUI ANG N0RM AL UNI VERS TY I
第 2 4卷
( 0 9 20)
浅 谈 网络语 言 的规 范 问题
詹 锐 , 张 越 瑞 , 苏 小 林 , 胡 雪 梅 , 黎 泽 贵 , 刘 丹
入 青 少 年 学 生 生 活 的 趋 势 越 趋 明 显 。 20 0 9年 1月 1 日 3
C NI N C发 布 的第 2 3次 《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 》 中 表 明 :与 2 0 “ 0 7年 相 比 , O 1 1 一 9岁 网 民 所 占 比 重 增 大 , 为 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当前网络语言现象看语言规范问题
摘要:语言文字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适应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语言的规范使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尤其是网络的普及,社会生活中各类语言现象不断地像潮水般涌来。

本文结合当前流行的网络用语,分析了网络语言自身的基本特征,以及对网络语言的看待及其语言有待于规范。

关键词:语言现象语言规范网络语言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各方面的迅速发展,生活中的各种语言现象不断涌现,关注各类语言现象也随之成为语言研究的一个热点。

任何事物都需要有一个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就是强调规范的重要性。

“缺乏明确规范的语言,难以充分发挥其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承载文化的功能。

语言规范的出发点是为应用而规范,决不是为规范而规范。

语言规范不能脱离语言应用的实际,也不能脱离语言发展的实际。

从应用中来,到应用中去,这是语言规范必须遵循的原则;源自语言实践,服务语言实践,这是语言规范既定的方针。

”现今社会出现的网络语言,客观上讲大多都是规范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语言现象是对汉语言的恶搞和污染,很不规范,也不具有稳定性,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因此,对待网络语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之逐步走向规范化。

一、网络语言的含义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乎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作为“网上通用的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初多指网络的计算机语言,也指网络上使用的有自己特点的自然语言,现在一般指后者”,即“广义的网络语言是指网络时代出现的跟网络有关的语言。

狭义的网络语言是指自称网民、他称网虫的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体现了广大网民的智慧与幽默,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中国汉字丰富的内涵。

但随着网络语言文化的发展,另一个值得人们关注的
问题也渐渐浮出水面,那就是网络语言亟待规范。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分类和主要特征
一是数字型。

例如:“555”是哭的意思,“886”代表再见(拜拜喽,“9494”代表就是就是,“847”代表别生气,“7456”代表气死我了,“5201314”代表我爱你一生一世以及具有恶搞性质的“00544”动我试试和“44944”试试就试试等等。

这些大多都是与汉语的发音相似引申而来的。

二是字母型。

一般是谐音或者是汉语拼音和英文单词的缩写,例如:“BS”是鄙视,“BT”,是汉字“变态”的拼音酋字母缩写,常见于网络笔战中互相攻击对方,这类词还有,“D D”是“弟弟”,“RP”是人品,“LG”为老公。

英语方面的缩略语有3Q表谢谢,与“thank you”发音相似,“OMG”表示“天呐”,是英文中“oh my god”的首字母组合。

三是符号型。

多以简单符号表示某种特定表情或文字,以表情居多,例如: (>一<表示痛苦,(T-T表示流泪“:一”表示微笑,“:-”表示喜极而泣,“:一<”表示难过,“!-”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意思等等。

还有的辅以字母,如“<:P”表示吐舌头,“m(一一m”表示崇拜等。

四是翻译型。

这在语言学上根常见,就是外来语,其中多来自英语,一般
是根据原文的发音,找合适的汉字代替,这类词语或多或少也带有谐音的性质,但主要是对外来词语的一些变化后的使用。


如:“麻豆”是模特的意思,“达令”是亲爱的的意思,分别是从英语词汇“model”和“darling”音译而来,还有“酷”,是英语中“cool”的音译,“粉丝”则是英语“fans”一词的音译,指某人的拥护者和崇拜者;
五是人们根据自由联想在网络上形成的部分网民内部认定的语言。

这些语言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沟通,还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

其一,谐音现象带来的网络流行语。

例如:“斑竹”即版主,也可写作是板猪或班猪,“筒子”则是同志,这样的替代,可以加快输入的速度。

“好8”,是指“好吧”,“8”是“吧”的谐音。

“菌男”,是“俊男”的谐音。

“泥”为“你”,“偶”是“我”。

其二,聊天室里经常出现“菜鸟、打铁、东东、灌水、潜水、见光死、恐龙、青蛙”等网络语言。

“菜鸟”是指刚刚上网的新人,或是对于计算机一窍不通的人,源于北方方言;“打铁”是指在论坛上添加帖子;“东东”是指“东西”的意思,用来指示事物,甚至可以指代任何东西;“恐龙”是指丑陋、恶劣的女子;“青蛙”是指难看、粗鲁的男子。

其三,BBS里常常会出现“楼上、楼下、楼主、几楼的、潜水、灌水、唐僧、造砖”等“专业”词汇。

“楼主”呢,是发主题帖的人,“楼上、楼下”是指在BBS中上下相接的网上言论或文章,先跟帖的人成为“楼上的”,反之称为“楼下的”。

“唐僧”是指啰啰嗦嗦、废话连篇的人,源于《大话西游》中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形象。

其四,QQ聊天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翻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

这些由自由联想构成的网络流行语,通过新的思维方式使构成的网络流行语具有新意和娱乐性。

三、网络语言规范的必要性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语言的飞速发展,但是,网络语言还没有还没有特定的语法系统和基本词汇系统,它只是在标准汉语词汇内部对某些词语音形义的结合作出了薪的调整,它的使用界面主要在于网络,是现代汉语在网络上的延伸,也能反过来对汉语的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上文提到的,把“我”写成“偶”,把“你”写成“泥”。

不仅如此,
一些中学生的作文中经常出现“偶稀饭”(我喜欢、“酱紫”(这
样子、“GGMM”(哥哥妹妹、“干色摸”(干什么等词语,使传统的语文教学受到了冲击。

网络语言随意的成分太大,怪词、错字、别字比比皆是,规范的语言被所谓的幽默调侃所取代,若一味地放任自
流,后果不堪。

因此,网络语言的规范极其重要。

四、结束语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同时,语言又是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

对待发展势头汹涌且日渐活跃张扬的网络语言,人们所持的态度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担心网络语言的无规范发展会影响到汉语
语言的纯洁性,其间错别字满天飞舞,深深影响了汉语的文化承载功能。

也有人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网络语言的出现,是语言发展的需要,对语言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丰富,语言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
着的,只要是合理的,总会被人们所接受。

一国的语言文字是这个国家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文化基石。

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保留至今,其中规范的、科学的语言文字,是维系这种文化的纽带。

对于
网络语言,我们应客观的看待。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的编者——北京广播学院于根元教授曾说过,语言要有稳定的内核和活跃的外层,二者是互补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

而网络语言恰是语言系统中活跃外层的组成部分,网络语言是汉语多样化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时代的一些特征。

因此,我们不妨采取拿来主义,并加以规范,使其成为语占核心部分中的一员。

针对网络语言中破坏传统语言规范、有损语语言纯洁性、伤害汉语文化承载功能、特别足影响青少年成长等的语言现象,应对其加以摒弃,以推动语言规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詹伯慧《当前一些语言现象与语言规范》
2、于根远《中国网络语言词典》
3、陆卓元译陆志韦校订《语言论》
4、龙娟《网络语言成因探析》
5、张剑平、刘波《中国网络语言的规范化问题探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