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

合集下载

论_金锁记_中的长安形象_李艳丽

论_金锁记_中的长安形象_李艳丽

长安是 《金锁记》 中女主人公曹七巧的女儿, 她所出生的 家庭, 注定她这一生是一个悲剧。 母亲曹七巧心理扭曲, 她自 己的生活不幸福, 爱情不幸, 她也不能容忍别人的幸福, 哪怕 是自己的儿女。她的儿子的妻妾都被她逼死, 女儿长安近三 十岁时, 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也因七巧的干涉 而告吹。在长安和母亲七巧之间, 因为上学, 因为恋爱, 产生 了一系列矛盾, 而最后都以长安的失败而告终。长安的出身 是不幸的, 她的母亲七巧把自己对生活的失望全都发泄到身 边的人, 她的亲人, 她自己的子女身上。在这种重压下, 她的 儿女给人一种羸弱的形象, “纸糊的人儿似的” 。但少年儿童 毕竟还是有纯真的, 所以当七巧的侄儿来做客时, 长白、 长安 和客人玩赌钱, 引起欢笑声阵阵。 长安到柜顶上拿瓜子, 不小 心要摔倒时, 被七巧的侄儿抱住以免摔倒。 这时七巧出现了, 训斥她的侄儿想教坏她的女儿, 想贪图她的钱财, 以至侄儿一 走了之。然后七巧又训斥女儿要防备男人的欺骗, 防备男人 骗她的钱财。从七巧的话语里, 当然有她自己这些年来所受 的委屈, 财产来的不容易, 所以防护森严。但从她的语气里, 也让人感到, 是不是她自己的爱情不幸福, 所以见不得别人的 幸福, 哪怕是自己的女儿。 长安要上学了, 并不是她的母亲出于关心, 而是因为她的 哥哥不喜欢上学, 让七巧的脸面没有光彩, 所以长安才有了上 学的机会。 长安上学之后, 身心都有了很大发展, 这又让她的 母亲心理不舒服, 所以因为一点点小事就要到学校吵闹。当 时的长安正是敏感的年龄, 她受不了母亲的所作所为, 就提出 不去上学。或者长安已经感觉到, 她的母亲的目的就是不想 让她上学, 即使她自己不提退学的事, 迟早有一天, 她的母亲 也会逼得她不能上学。所以, 长安就主动对母亲提出退学。 在长安退学之后, 七巧还是到学校闹了一场, 由此绝了长安再 次上学的念头。 出于自尊, 长安无论如何不会再到学校去了。 七巧也达到了她的目的。长安在这次上学事件中, 确实是自 己提出的退学, 有人归之为长安的软弱性格, 但我们看一下她 的母亲我们就知道了。可以说长安是一个很聪明的女孩子, 在那样的家庭里, 她除了那种做法, 别无选择, 所以她想给自 己的校园生活留一个美好的印象, 以免以后美好的印象全被 破坏之后, 还是要退学。 那么长安则是一个天性忠厚的人, 在 母亲的熏染下, 也只是学到了一点母亲的皮毛, 母亲那种骨子 里的尖酸刻薄她则没有具备。 后来因为堂妹长鑫的热心, 长安和童世舫恋爱。在长安 和童世舫见面之前, 有一段描写。 说约定的时间已经到了, 长 安还慢慢腾腾不动身。长馨认为长安是在故意搭架子, 对母 亲说不想管长安的事了。长馨的母亲评价说, 长安和她母亲 七巧一样上不得台面。但以我的观点来看, 正是从这段描写 中, 突出了长安的可爱。 虽然年龄大了, 虽然恋爱结婚的机会 很少, 但长安还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她并不因为有人给介绍

浅谈《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之美

浅谈《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之美

提纲一、《金锁记》简介二、人物形象分析(以曹七巧为主要对象)三、浅议《金锁记》迥异的艺术风格四、心中的疑问——人性是恶的浅谈《金锁记》的人物形象及艺术之美摘要:《金锁记》将曹七巧塑造成了一个人性变异的女性形象:塑造成了一个鞭笞情欲,贪婪物欲的魔妇;塑造成了一个放在封建礼教和拜金主义供台上血淋淋的祭品!在她的身上,有着严重的缺失性体验和孤独体验,从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角度来讲,情欲的压抑是曹七巧个体心理变异的动因;从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角度来说,安全的需要是使其成为金钱的奴隶。

同时,封建礼教与拜金主义是其心理变态的社会性因素,所以曹七巧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礼教与金钱杂合而生成的“奴隶”与“怪胎”。

并由此展现了半殖民半封建的港沪大都市背景中心灵缺失的女性形象,深刻揭示了在中西文化激烈碰撞下女性精神失落与心理变态的成因,她的悲剧是那个社会的悲剧,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关键词:高超技巧华丽风格冷艳风骨张爱玲创作于1943年的颠峰之作——中篇小说《金锁记》,被傅雷誉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①,而夏志清更是称赞《金锁记》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②。

作为张爱玲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金锁记》在语言艺术方面呈现出的高超技巧,华丽风格,冷艳风骨自然是人尽皆知。

特别是那些女性人物,她们难以挣脱历史的、文化的、生理的、心理的桎梏,上演了一幕幕人生悲剧。

在这些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人物中,《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格外引人注目……一、《金锁记》简介《金锁记》写于1943年,刊《杂志》第12卷第2至3期,收入1944年上海杂志社出版的《传奇》。

小说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她做过残疾人的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

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尖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以《金锁记》中的长安为例

尖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以《金锁记》中的长安为例

文学评论·现当代文学尖形人物的悲剧性命运——以《金锁记》中的“长安”为例林佳偶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摘 要:《金锁记》中被毁灭的不仅是曹七巧,曹七巧的女儿长安也是一位被封建枷锁束缚,被愚孝所制约的悲剧性女性。

长安遭受着裹小脚的“酷刑”,遭受着爱情的分离,遭受着命运的压迫,在变态的封建残余社会下,长安拥有的是一个变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

她最后的沉沦也成为世纪末苍凉的号角声。

关键词:尖形人物;《金锁记》;长安;女性;悲剧性作者简介:林佳偶(1995-),女,福建省福州市人,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2014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3-058-01正如张爱玲坎坷的爱情,《金锁记》中的主线曹七巧拥有一份卑微到尘埃[1]的爱情,如疯子般喜欢三少爷,却只能被卖给从小就残疾的二少爷当姨太太,爱而不得的她渐渐变得扭曲、疯癫。

曹七巧以“为你好”的名义破坏女儿的爱情,曹七巧自小就只给女儿长安一个病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还记得因为自己一时兴起就要13岁的女儿裹小脚,看着女儿痛的鬼哭神嚎却无动于衷,当她兴致淡了后,女儿的脚已经不能回去,我们感受到不到母爱的温暖和伟大。

而她果然不负众望,努力的用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女儿的自尊,残忍而疯癫地看着女儿堕落和沉沦。

一曹七巧的女儿长安的身上体现了尖形人物的争议性——让人怜让人恨。

怜惜的是曹七巧为了与其他房比赛而让长安去读书,长安仅仅只是粗心丢了枕头套,一些些小玩意,却被说成败家,母亲因为这些小玩意还要闹到学校去。

长安觉得委屈无奈,但是她反抗了吗?没有!她只是不敢作声,晚上却躲起来哭了一晚,那首吹起的“long,long,ago”正如他14岁敏感的青春一般,消失殆尽,她觉得她自己的牺牲是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那手势是她想要反抗,想举起的手吗?不,是她无力放下的手,是他要认命,要妥协,要退学,要封闭自己的牢笼,如是而已。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 浅析张爱玲《金锁记》中女性人物形象院系:中文系专业:汉语言文学******学号:************指导教师:胡**教师职称:副ⅹⅹ填写日期:2011年11月20日摘要《金锁记》是张爱玲小说的典型代表作品,作品的女主人公曹七巧,原是乡下一家开麻油人家的女儿,哥嫂为了贪图钱财,把她送到上海的富宦之家作了一个残疾人的二奶奶。

后来她生一儿一女,儿子叫长白,女儿叫长安。

由于长期的心理扭曲,导致她女儿的生活也受她影响而扭曲起来。

她还去捣乱儿子的生活,让她的儿媳芝寿也心存怨念。

关键词:曹七巧;长安;芝寿;Abstract" The golden cangue" is the typical work of Zhangailing’s novels.The heroine is Cao qi qiao. She is a sesame oil one’s daughter. She was took to the rich house by her brother and sister-in-law. In this house she was been a wife for a disabled. Later she gave birth to a son and a daughter. The son is called Changan. The daughter is called Changbai. As a result of long time psychological distortions, leading to her daughter’s life also be distortions. She also went to the trouble of living sons, let her daughter-in-law Zhi Shou also be done.Key words: Cao Qi Qqiao. Chang an. Shou Zhi.目录前言 (4)一、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分析 (5)(一)对曹七巧的心理分析 (5)报复心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赏析镜子里的竹翠帘子在十年的时光里褪了色,一副金绿山水屏条换成了她丈夫的遗像。

镜子里的人也老了十年。

用影视作品的手法展示时光的流逝,如此巧妙老道的笔法,实在是令人惊异而叹服!除了张爱玲,怕是再无人能做到了。

丈夫和婆婆先后去世,要分家了!七巧终于熬出了头!戴这些年的黄金枷锁,也没啃到黄金边子,以后就不同了,她就要当家做主了!尽管她不满意九老太爷的分家方案,尽管她不愿意三爷得了几件老太太的首饰,尽管她把儿子也拉出来展示她的孤儿寡母,坐在那里捶胸嚎啕大哭的数落,终究还是按原方案分了家,孤儿寡母再一次让人给欺负了!只是她不可能认识到,欺负她的不是别人,是她自己贪婪的心。

分了家的七巧总算过上了几个月安生日子,和姜家各房很少来往。

如果不是三爷的突然造访,她也许就是这样守着春花秋月了。

虽然分家那天得罪了他,他似乎并不介意。

他来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她想要探究的。

他的到来,让她又感受到了骨子里一种叫“小女人”的东西。

她喜欢和他打情骂俏,只有和他在一起,她才能“越发笑得格格的”。

在她的笑声里,三爷开始向她告白,为了她,他和家里的那个好不起来;为了她,他才拼命的在外头玩,败光了家业;为了她的名声,他不得不管住自己,躲避着她;他只是要她知道这些,不图别的,只消她知道这些,也就不枉费了为她所受的半辈子的苦心。

“七巧低着头,沐浴在光辉里,细细的音乐,细细的喜悦.......”这是她想了多少年的事啊!他不再是远山中的云雾,他就在她身边,看得见,还摸得着!她和他“原来还有今天!”这就是了!她来到姜家,就是为了要与他相遇相爱!绝不是为了钱,这是命运的安排。

此刻,她是满心欢喜的。

像所有恋爱中的女人一样,她几乎要接受上苍对她的恩赐,以补偿这些年来,她为他所忍受的苦楚!可是,她忽然想到了姜家人的厉害,她要用钱来试探他的真心。

当她确定三爷是“筹之已熟”来哄骗她卖了地,去买他的房子,“七巧虽是笑吟吟的,嘴里发干,上嘴唇黏在牙仁上,放不下来。

(CD10)陈玲——《金锁记》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CD10)陈玲——《金锁记》主要人物形象浅析

《金锁记》主要人物形象浅析——枷角上的芭蕾舞陈玲(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达州 635001)摘要:《金锁记》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上海风靡一时的传奇女作家张爱玲的代表作。

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的心灵变迁历程,小说中曹七巧这一人物的成功塑造,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女性的审美度,真实而完整的展现了一个身心健康的女性如何一步步酿成无可挽回的性格悲剧,曹七巧性格悲剧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因素。

“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于是她成了中国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妻子、母亲形象。

由受害者变成害人者,内心渐渐曲折,一步步走向变态的过程。

关键词:金锁记;张爱玲;曹七巧;心理变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富有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在她的作品中,成功的塑造了许多具有悲剧命运的女性文学形象。

在她描写的众多女性作品中,《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最能反映女性悲剧命运的典型代表作。

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称:“《金锁记》是张女士到目前为止最完美之作,也是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1](p10)”夏志清称赞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2](p267)”张爱玲以其独特的苍凉笔法,及一种近乎冰冷的语调,刻画了曹七巧如何从一个单纯善良的年轻姑娘演变成戴着黄金枷锁舞蹈的女疯子。

曹七巧有两大欲求:一是情欲,一是钱欲。

她的丈夫是个痨病鬼,因此她渴望得到正常的爱,喜欢上小叔子季泽却又遭到拒绝,于是她将自己的欲望寄托在了金钱上,她用自己的青春和屈辱换取了一副沉重的金钱枷锁,在金钱枷锁的控制下,她变得性格扭曲,心理变态。

她用变态的眼光怀疑着周围的一切,在她的眼里所有男女关系都是肮脏的,别有用心的。

这种病态的心理最终导致了曹七巧命运的悲剧性。

一、心理变态的前因七巧并非天生就是个变态恶魔,人之初,性本善,没进姜家大门之前的七巧也是一样,单纯、善良,浑身充满着青春的气息。

长安为什么不出走——张爱玲《金锁记》女性形象分析1

长安为什么不出走——张爱玲《金锁记》女性形象分析1
通过以上五个主要事件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 地看出,长安正是这样一步步被驯化,从而成为一 个完完全全的对生活丧失了激情和冲动的“玩 偶”。从她十三四岁的“裹脚”事件开始,直到三 十岁左右“恋爱”结束,这个过程经历了大约十五 六年,期间,她并不是没有挣扎过没有反抗过,但 这些挣扎和反抗相对于强大的压迫规训势力而言, 却无异于以卵击石,毫无作用。那么到底是哪些因 素导致长安一次次地心安理得地成为那个被人操控 的线偶呢? *1 母性权威的压制。在长安的世界里,处处 弥漫着母亲的巨大阴影,她完全生活在母性权威的 压制下,委曲而不能求全。在中国人母慈子孝传统 观念的熏陶下,长安自然不能和母亲直接对抗。更 何况,七巧对长安的压制,并不是一味地蛮横,她 是讲究策略方法的,至少在表面上看来是无懈可 击,没有破绽的。当长安发现母亲对自己和表哥的 嬉戏非常生气时,以为自己不可避免地要遭受一顿 鞭打,但是没有,母亲只是语重心长地教育了她, 并在“原怪我耽误了你”的借口下对她强行“裹了 脚”,这完全出乎年幼的长安的意料。母亲在关心 女儿成长的名义下完成了对女儿的第一次驯化,这 是母性权威在“母性光辉”掩盖下取得的第一次胜 利。 当长安渐渐融入了学校生活之后,母性权威又 在母亲的光环下完成了第二次的驯化任务。这次的 起因是一条褥单,当七巧发现问题后,立刻又运用 起母亲的身份,对女儿进行义正词严的教训,这次 又是在母亲角色的掩护下,七巧完成了第二次的驯 化任务。女儿自动退出了这场本势不均力不敌的角 逐,自己做出了退学的决定。选择了自我牺牲,来 保全那微薄的脸面,然而,就是这脸面却最终也不 得保全,母亲在女儿决定退学之后,带了两个老妈 子去学校着实把校长羞辱了一场。经过这样一闹, 也彻底结束了长安再次入学的可能,她完全认识到 了母性权威的巨大威力—— — 她被驯化了,母性权威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论文正文

浅谈张爱玲的《金锁记》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伟大的女性,她的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其身世也充满“传奇”色彩,直至今日,她的作品还在被世人不断地改编、拍摄。

她,就是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张爱玲。

张爱玲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她的身世“传奇”,作品流传也甚为广泛,其对社会、人性,特别是通过女性婚姻这个角度所阐述的独特的见解,令读者叹为观止。

因此,张爱玲也被誉为是“旷世才女”。

四十年代初,张爱玲开始文学创作生涯。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说合集《张看》、中短篇小说集《传奇》、长篇小说《倾城之恋》、《半生缘》、《赤地之恋》,晚年还从事中国文学评价和《红楼梦》研究。

有人说张爱玲的作品就像是从旧箱子里翻出来的散发着樟脑味的锦缎旗袍,它的陈旧和奢华如此对立又融通地并列着,或许也正是她编织的那个精致的海上繁华梦吸引了众多的读者。

张爱玲一生创作众多,其电影创作不及小说,长篇小说又不及中短篇小说创作,但在众多的文学著作中,被视为其代表作的中篇小说《金锁记》却备受青睐,作为张爱玲年轻时代的小说代表作,《金锁记》有“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1]之称。

此文,我将就这部小说作以浅显的谈论,主要从作品的人物形象、情感、悲剧意味等方面进行阐述。

目的在于使读者能更进一步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其所需表达的情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把握作品。

一、《金锁记》的地位和影响张爱玲的《金锁记》在四十年代震惊文坛,被视为张爱玲的成名之作。

对于它的影响,著名翻译家、评论家傅雷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在《论张爱玲的小说》一文中这样说道:“它是一个最圆满肯定的答复。

情欲的作用很少象在这件作品里那么重要。

”他在对七巧性格的主客观因素作了分析之后,指出了作品的三个基本特色。

第一是心理分析的精妙。

“她用暗示把动作言语和心理打成一片。

”第二是省略法的运用。

第三是风格特点,色彩鲜明,收得住、泼得出。

“新旧文字的糅合,新旧意境的交错,在本篇里已是恰到好处,仿佛这利落痛快的文章是天造地设的一般……譬喻的巧妙,形象的入画,固是作者风格的特色,但在完成整个作品上,从没象在这篇里那样地尽快妙用。

(完整)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

(完整)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

(完整)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的全部内容。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院系:文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姓名:赵明慧学号:104754140237课程:任课教师: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摘要】通过对金锁记中长安成长过程中形象的分析,揭示她命运悲剧的产生根源,作为活在母亲悲剧影响下的女二号的七巧,最终也没能摆脱她的悲剧命运。

三十年前的月亮与三十年后的月亮一样,诉说着青春一代代的悲剧。

【关键词】长安;悲剧;母亲;影响;性格;命运长安在小说中的第一次露面是在她十三四岁时,“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才只七八岁的光景",和弟弟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小说虽然没有明确描写长白在十三岁之前的生活,但通过七巧在大家族中口无遮拦的一些话语,特别是在处理长安与童世舫婚姻问题上,七巧仍会说出“少爷们是什么都不懂,小姐们就知道霸钱要男人——猪狗都不如!”的话来,这段指桑骂槐的话让我们不难猜测长白在家庭生活中是被作为母亲反抗姜家压迫的出气筒而存在的。

自小生存在母亲给她安排的这么一个病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里,长安要想步入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单凭个人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她不比七巧,天性里一份世俗历练的泼悍、强健和精明,“在失望和绝望中仍然不停止最后的挣扎”.她出身世家,又在母亲(这个母亲已经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家庭中拥有相当的权威,从受虐者变成施虐者,实质为封建“父权制”和“夫权制"的象征)的“庇护”下,唯一能做的只有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融入现存的秩序、既定的规范。

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浅析《金锁记》中长安形象

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浅析《金锁记》中长安形象

筑 了她的悲剧人生。本文 用小说 中代表长安人生走 向的四个 意象来探讨长安怎样一 步步走向悲剧以及她 悲剧产生
的原 因及 其 必 然 性 。
关键词: 《 金锁记》 意象
长安
《 金 锁 记 》 是 张 爱 玲 最 重 要 的 代 表 作 品 之 一 ,作 品 庭 环 境 走 出 的 女 性 的人 物 形 象 的分 析 能 更 好 地 解 析 那 个 时

经发表 就广受关注 。张爱玲 以其独特 的女性视角 、女性 代和家长权威 对女性 的压 抑和迫害 。张爱玲是用 意象表情
特有 的细微的情感触觉 ,为我们 塑造 了一群鲜活 的女性形 达意 的高手 ,在 《 金锁 记》中 ,她 用众多 的意象 或揭示小 象 。对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 曹七巧形象 的分析是众 多评论家 说中人物 的心理特征 ,或 隐喻众 多女性的悲惨命 运 。张爱 的研究 重点。而对 于着 墨仅次于 七巧的长安——七 巧的女 玲对长安这 个在特定 时代 、特定家庭环 境中 生活 的女性 , 儿 ,这个在 母性权威 的驯化下一步步走 向悲剧 的人 物 ,却 用感伤 、凄美的意境构筑 了她 的悲剧 人生 。本文 用小说 中
0 0 9 年版。 人 。阳 光 时 常 被 掩 盖 ,春 天 不 再 明媚 , “ 我 ”过 着 囚 犯 一 2
样 的生活 。为了 自由, “ 我’ 。 ’ 选 择 了离 婚 , 可 是 同样 的 也 [ 3 3老舍: ] 《 老舍选集》,成都 :四川人 民出版社 ,1 9 8 2 年版 。 失 去 了一 切 以及 自幼 年 时 一直 相 伴 的 阳光 。
书香 门第 姜家 ,由于 出身低下 ,在 姜家她不仅 得不到婆婆 岁 的孩 子 ,一 个 看 上 去 才 七 八 岁 光 景 的孩 子 对 什 么 是 男 人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

张爱玲《金锁记》赏析张爱玲《金锁记》赏析《金锁记》主要描写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爱玲《金锁记》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赏析《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曾得到许多批评家的赞誉,傅雷先生誉之为“文坛最美的收获”,夏志清教授则称之为“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

年少曾读,体会不深,近日重读,拍案叫绝,再三回味,越爱不释手。

我以为,和张爱玲其他的小说篇章比起来,这篇《金锁记》可以说是张爱玲顶峰之作,无论从技巧上还是思想上,都能体现张爱玲的天赋所在,寻常人是无法企及的。

张爱玲善于刻画女人,尤喜描写各色“坏女人”,《金锁记》也不例外,小说女主人公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病在床的废人,七巧出身平民,有着勇敢刚强直爽的一面,突然进入了死气沉沉、勾心斗角的封建家族,而且嫁着一个废人,这个矛盾注定这是一个悲剧故事。

在姜家她处处遭到排斥和冷眼,因此她不断反抗,在别人眼中,她恶名昭著。

后来丈夫和老爷相继死后,姜家分了家产,七巧终于得以脱离封建家族的桎梏——张爱玲把它比作是一把金锁——带着儿女搬到外头住。

在七巧的下半生,虽然没有了压抑的生活,而且有了经济基础,可是她的后半生过得并不如意。

旧时曾托以幻想的意中人三爷季泽来找她,她毫不犹豫揭穿了他的骗财的把戏,把自己生命中唯一一点的爱情葬送了;儿女长大要成婚出嫁了,可是七巧偏要和儿媳过不去,终于气死了儿媳;女儿三十岁了仍未婚嫁,好不容易找了对象,七巧偏从中破坏……最后,这么一个不幸的女人终于在郁郁中死去,结束了她不幸的一生。

张爱玲的小说受到传统小说影响很大,这篇《金锁记》尤其明显,单从技巧上来说,许多地方可以看得出《红楼梦》的影子来。

比如人物描写方面。

写七巧,小说一开端并不直接就写,而是通过两个下人的床头闲话点出,把这个家族的人物关系和大致的情况都交代清楚,这和《红楼梦》借冷子兴贾雨村之口道出荣宁二府的兴衰故事一样异曲同工。

论_金锁记_中的长安形象

论_金锁记_中的长安形象

对象就慌慌张张的跑去见面。她的内心应该是很喜悦的, 毕 竟这样的机会对她来说是不多的, 但她还是保持了女孩子的 矜持, 她的这种做法应该是无可非议的。在和童世舫见面后, 她的表现也是很令人欣赏的。文中描写是: “长安在汽车里还 是兴兴头头, 谈笑风生的, 到菜馆子里, 突然矜持起来, 跟在长 馨后面, 悄悄掩进了房间, 怯怯地褪去了苹果绿鸵鸟毛斗篷, 低 头端坐, 拈了一只杏仁, 每隔两分钟轻轻啃去了十分之一, 缓缓 咀嚼着。也就是长安的这种矜持, ” 这种稳重, 让童世舫觉得长 安是中国传统的大家闺秀, 由此对长安产生了好感。 如果长安 表现的非常急切, 非常轻佻, 可能这段感情早就告之结束了。 长安和童世舫的订婚, 是因为七巧病了, 没有精力干涉, 所以得以顺利进行。但七巧在病好之后, 就开始行使她的权 威了。 她自己的爱情不幸, 所以对于长安的幸福, 千方百计加 以破坏。 长安在母亲的干涉下, 自动和童世舫提出了分手, 长 安的做法确实是断送了自己的幸福。但是, 即使长安不提出 分手, 她和童世舫就能顺利结婚吗?我看最后的结果和她主 动提出分手是一样的。并且如果是童世舫先提出分手, 长安 连这一点美好的回忆也不能保留了。她深知母亲的性格, 七 巧是无论如何不会让女儿如意的。长安是懦弱了一点, 但处 于那样的环境, 她的行为和做法也只能那样了。童世舫是因 为爱情受到创伤, 所以想找一个中国传统的女子做妻子。他 如果知道长安抽鸦片, 他是不会和她结婚的。在童世舫来姜 家做客, 七巧恶毒的将女儿抽鸦片的事情告诉了他, 童世舫这 时并没有出于爱情的力量原谅长安, 而是从此决绝, 再也不和 长安联系了。 从这一段描写中可以看出, 世舫对长安的爱情, 在他知道长安抽鸦片后, 已经消失了。所以长安的判断力是 很正确的。她对他们之间的爱情的定位也是很准确的。 长安又是一个意志力很坚强的人。在和童世舫恋爱后, 她就忍着极大的痛苦, 开始了戒烟。 母亲的讥笑, 她全不放在 心上, 她在全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并且也基本上戒烟成功。 所以说, 长安不是一个软弱的女孩子, 她有一种韧性, 虽 受挫折而不屈服, 竭力争取自己应得的幸福。只是她的这种 抗争和母亲曹七巧的破坏性比起来, 不堪一击。 “当七巧不动 声色地向 30 岁女儿最佳的求婚者暗示女儿有鸦片烟瘾时, 真 正展示了中国妇女破碎人格中最为惨烈的图景。 ” 文章最后说, 七巧过世之后, 有人看到长安和一个男子走 在街上, 或者长安沦为妓女了, 或许她能找到自己的归宿。 对 长安这样的女孩子, 我们只能默默的祝福她, 希望她能找到一 个比较理想的归宿, 过上比较幸福的生活。

悲情的长安——《金锁记》人物形象剖析

悲情的长安——《金锁记》人物形象剖析
( 北 海 市 广播 电视 大 学 广西 北海 5 3 6 0 0 0 )
摘要 : 本 文主 要 从 社 会 角度 和 他 人 身 上挖 掘 、 揭 示 造成 长安 悲剧 生命 的根 源所 在 。 然 而 , “ 一 个 人 之 为女 人 , 与 其说 是 天 生 的 , 不 如说 是形成的 , 没 有 任 何 生 理上 、 心理 上 或 经 济 上 的命 定 , 能 决 定女 人 在 社 会 上 的 地位 , 是人 类 文化 整 体 ” 。 归根 结 底还 是 社 会 造 成 了个人 的不 幸 。
年 深 月久 了 , 羽毛暗了, 霉了 , 给 虫蛀 了 , 死 也 还 死 在屏 风 上 。 ” … 这 才 是 她 生活 的最 终 现 实 。 外 面 的 急 光流 景 , 只是 并 非 真 实 的 幻
长安是张爱玲《 传奇》 名篇《 金锁记》 中的 女 二 号 , 女 一 号 曹
七 巧 的女 儿 。 这 是 一 个 被七 巧 的 巨大 的 阴 影模 糊 了 的人 物 形 象 . 是 作 为 七 巧 的 疯 狂 的牺 牲 品 而 出 现 的 。 还在她十三 、 四岁的时候 , “ 一天午饭后 ” l l l , 她 和长 白 、 表 哥 春熹 “ 掷骰 子 ”I l l , “ 长安 把 压 岁 钱 输光 了 , 还 不 肯歇 手 ”l 1 _ 。 她爬 上 柜 顶 去 拿 瓜 子 继 续 赌 ,一 个 不 小 心 , “ 若不是春熹扶住 了” … . “ 早 是 个倒 栽 葱 ” _ 1 _ 。“ 春 熹 将 她 抱 下 地来 ” [ 1 1 , 没料到“ 七 巧 蓬 着 头 叉着 腰 站 在 门 口 ” I t l , 她厉声呵斥 , 赶走春熹不算 , 还 给 长 安 来 个 大“ 洗脑” : “ 男 人 … …碰 都 碰 不 得 !谁 不 想 你 的钱 !… … ” [ 1 1 七 巧 南 当年 “ 麻 油 店 的活 招 牌 ” 高 攀 簪 璎 望 族 的姜 家 , 是 以 放弃 自尊 、 压抑 情 欲 为 代 价 。 除 了金 钱 , 她 别 无 依托 。 这 种 对 金钱

被金枷钳住咽喉的扭曲灵魂——张爱玲《金锁记》文学评论

被金枷钳住咽喉的扭曲灵魂——张爱玲《金锁记》文学评论

29现当代文学下转(第34页)被金枷钳住咽喉的扭曲灵魂——张爱玲《金锁记》文学评论张雅萌 河北师范大学摘要: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必不可少的就是张爱玲这个作家。

张爱玲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对艺术的细致推敲已经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人性的表达和艺术的展现在《金锁记》中好像已经被她发展到了顶峰。

无论是曹七巧的畸形心理还是一双儿女的悲惨命运都将她的艺术功底展现的淋漓尽致。

关键词:张爱玲;《金锁记》;女性人物;男性人物;艺术特色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张爱玲的作品无疑是研究的热点。

虽说她是一位才女,但文学命运却跌宕起伏。

她曾响誉文坛,但后来又“销声匿迹”,虽未得知到底什么缘故。

但抛开一切,张爱玲的《金锁记》以其独特的人物形象塑造和精湛的艺术手法都让读者回味无穷。

一、关于《金锁记》主题的研究(一)批判封建社会吃人制度对女性的压榨在封建社会中,最忌讳的就是情爱。

因为有封建家长制度及诸多因素压迫。

但这种压迫反而也让情爱有所放纵。

那时的女人绝不能明目张胆的恋爱,更不必说求爱。

但这又是人的本性,倘若得不到正当宣泄,那人性无疑会变得畸形。

哥哥贪图彩礼,硬是将妹妹卖给姜家瘫痪在床的二少爷,就这样断送了妹妹今后的生活。

丈夫瘫痪在床,试问哪个妻子可以长久隐忍自己的情欲?所以她将自己永远得不到满足的欲望慢慢转移到姜季泽身上,生出变态情感。

他成了她的希望。

因此当她把姜季泽赶走时,心里的希望也永远破灭了。

长安在母亲影响下抽起了鸦片,后来虽说找到了自己情投意合的人,却被母亲活活拆散。

永远隐忍只敢顺从。

芝寿作为长白的妻子却总是看着自己丈夫与婆婆亲亲密密,哪里有正常的婚姻生活?在他们身上,我看到封建家长制度对女性的影响,看见吃人制度对女性的压迫和摧残。

(二)暴露了黄金万能主义下的人间异化现象纵观小说,哥哥为了丰厚彩礼牺牲妹妹,九老太爷组织分遗产时全家的纷争,姜季泽诓骗曹七巧卖地得钱未遂……到处都飘散着铜臭味。

因此依我看,毁了曹七巧的另一重要原因无疑是她变态的金钱观。

浅析小说《金锁记》的语音形象(3)

浅析小说《金锁记》的语音形象(3)

浅析小说《金锁记》的语音形象(3)荣格认为,当阴影受压抑的时候,人身上的动物性只能变得更富有兽性。

爱而得不到,这对七巧无疑是致命的一击,在她对爱情彻底绝望后,她那难以压抑的情欲转而成为对儿子长白的占有欲,对媳妇的摧残欲,对女儿的控制欲。

人性最终让位给了兽性。

女儿长安一生中曾有两次快乐的日子,一次是到沪范女中上学,一次是她三十时的初恋,都因母亲七巧的干涉,用“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自愿舍弃了。

伴随长安两次“美丽而苍的手势”,作者着意插入了“ldng,long Ago”的琴声。

原文引用:她从枕头边摸出一只口琴,半蹲半坐在地上,偷偷吹了起来。

犹疑地,“long,long Ago”的细小的调子在庞大的夜里袅袅漾开。

……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吹出了”long,long 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

许久以前,许久以前……如果说《金锁记》中长安的命运并没有七巧那样阴森可怕,发聋振聩,但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咏叹性“套语”不仅使作品的叙述呈现出宛转悠扬的节奏,同时另一股惘怅与凄凉的滋味又在读者心里潜孳暗长出来,余音难断。

3.逼真的摹声《金锁记》是一部生活气息较浓的作品,处处不乏对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生活场景入微的描写,在这些描写中,作者常常准确形象地运用象声词以增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卖豆腐花的悠悠吆喝着“花……呕!花……呕!”、“噗噗一笑,咕哝了一句”、“啪的一声打掉了她的手”、“嘁嘁喳喳跟老太太说话”、“长长吁了一口气”、“菊叶便沙沙作响”、“细银链条颤动”、“吱吱格格牵动了全身的骨节”、哗啦揭开了帐子”、“喃喃咒骂……”象声词比比皆是。

一般说来,文章中所用的象声词,只取其声,不问其义,也不要求与原声音完全相符,只要相近相类,能收到绘声的效果即可。

但张爱玲在《金锁记》中,不仅运用象声词与作品的特定环境,人物性格,情感活动相吻合,使象声词成为文学形象不可缺少的语音样式。

张爱玲创作的审美意识表达——浅析《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塑造

张爱玲创作的审美意识表达——浅析《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塑造

张爱玲创作的审美意识表达——浅析《金锁记》中长安的人物塑造邢潇月三十年前的曹七巧因兄长包办婚姻,葬送了一生的幸福;三十年后身为人母的她,运用同样的手段扼住长安的生命,剥夺长安的自由,使长安不得不重蹈其母一生缺爱的覆辙。

张爱玲说:“传统的本身增强了力量,因为它不停地被引用到新的人,新的事物与局面上。

”“只有在中国,历史仍于日常生活中维持活跃的演出。

”无论哪个时代,孩子身上总会存留着父母亲或多或少的痕迹,并于生命运行中变本加厉地展现出来。

“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完不了”《金锁记》中看似最主要的主人公是“活招牌”成为被金锁禁锢成“疯婆娘”的曹七巧。

然而在文末落笔之时,我们可以分明地感受到张爱玲想讲述的并不仅仅是这个反人母的形象,同时所慨叹的还有身为女儿——长安的悲剧命运。

三十年前的故事完不了,七巧最终横在烟铺上离开了人世,可她的儿女还在,儿女也许还会有儿女。

1 《金锁记》中长安悲剧性格的塑造长安和哥哥长白的出场就是由母亲在与姜家人财产纠纷时,口中哭号的“孤儿寡母”开始的。

分家之后,长安一直过着深宅大院的生活,出行前后有仆人相随。

然而长安到了十三四岁的年纪,因为身材瘦小,看上去像个七八岁的孩子。

她身体不好,任仆人再怎么认真照顾,都换不来那个守着金枷锁发疯的母亲的一点点关心。

和表哥在家里玩耍闯了祸,七巧就满口胡言地指责她那个十几岁的侄子将要赢取长安以达到抢占她们家财产的目的。

教育长安:“天底下的男子都一样混账,谁不想要你的钱?”叫她提防“男人们”。

这也许是这个本该在青春期懵懂的女孩子,第一次对异性的一点有“教育意义”的认识。

母亲要“看住”长安,不让女儿破了 “男女授受不亲”的旧俗,便“依照老法规矩”为长安裹起脚来。

虽然当时已进人“放足”盛行的时代,但是,新势力如何敌得过宗法制度下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权威。

十四岁的长安,俨然是一位毫无独立人格的“儿童”,注定是父母的附属品,受母亲掌控;在男性霸权的社会中,“女童”生来便是个悲剧,不得不依照男性设定的标准来成长,为的是长大后成为柔顺的妻子,规矩的儿媳。

母权压抑下的凄凉人生--浅析《金锁记》中长安的悲剧命运

母权压抑下的凄凉人生--浅析《金锁记》中长安的悲剧命运
《金锁记》以女主人公曹七巧被“黄金枷锁”套牢 的悲剧人生为描写主线,但同时更是成功地塑造了众 多的女性形象,其中姜长安是作者着墨较多的一个形 象,尤其是在整部小说的后半部分。长安的人 生 经 历,呈现的是在那个病态的时代、在变态的母性权威 的压抑下,本 性 纯 良 的 少 女 被 逼 走 向 黑 暗 的 凄 凉 人 生,是一首凄婉的女性悲歌。
攀比的心理,加上长白流连于烟花柳巷无心读书,曹 七巧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只得将长安送进了学校。 长安有机会成为沪范女中的插班生。脱离了母亲一 手营造的黑暗、压抑的牢笼生活,她第一次呼吸到了 自由新鲜的空气,有机会结识新朋友,接触新文化,开 阔了视野。“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 了一圈。”[2]72曹七巧是见不得女儿的欣喜变化的。出 于严重的嫉妒心理,加上又开始心疼长安上学要花掉 她视为生命的金钱,于是曹七巧开始伺机想办法切断 长安的求学之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长安难免还 有小孩子粗心的毛病:“往往失落了枕套手帕种种零 件。”[2]74终于在一次 不 慎 丢 失 褥 单 后,使 得 曹 七 巧 得 到机会 大 发 雷 霆:“天 生 的 败 家 精,拿 你 的 钱 不 当 钱。”[2]74之后便威胁 长 安,她 一 定 会 到 学 校 去 兴 师 问 罪的。长期处于母亲强权压制下的长安,已经渐渐麻 木,失去了反抗的本能,加之青春期少女特有的敏感 害羞、自尊心极强的影响,使得长安明白了她这次也 必须顺从母亲的心意。为了能给自己仅有的求学生 涯留有一个美好的结局和回忆,她“大着胆子”对曹七 巧说:“娘,我不想念下去了。”[2]75道貌岸然的母亲还 问她原因,长安说:“功课跟不上,吃的也太苦了,我过 不惯。”[2]75这是一番言不由衷的托词。只有在万籁俱 寂的半夜时分,长安才敢压低声音,用口琴吹出她在 学校 里 学 到 的 “Long,Long,Ago”,意 识 到 自 己 的 这 次 退却像极了一个“美丽、苍凉的手势”。曹七巧达到了 目的,但她仍旧不会善罢甘休,为了让长安彻底断绝 上学的想法,更为了彻底切断长安与任何外界人的接 触,她还是带上了几个老妈子,去学校里羞辱校长、大 闹了一场。长安最终彻底地再次回归到那个令她感 到恐怖与窒息的阴森森的大宅子里,回到了母亲的身 边,成为了母亲倾泻怨怒并受之摆布的玩偶。

悲情的长安_金锁记_人物形象剖析_陈婵娟

悲情的长安_金锁记_人物形象剖析_陈婵娟

悲情的长安———《金锁记》人物形象剖析陈婵娟(北海市广播电视大学广西北海536000)摘要:本文主要从社会角度和他人身上挖掘、揭示造成长安悲剧生命的根源所在。

然而,“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没有任何生理上、心理上或经济上的命定,能决定女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人类文化整体”。

归根结底还是社会造成了个人的不幸。

关键词:长安七巧封建伦理纲常苍凉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22-02长安是张爱玲《传奇》名篇《金锁记》中的女二号,女一号曹七巧的女儿。

这是一个被七巧的巨大的阴影模糊了的人物形象,是作为七巧的疯狂的牺牲品而出现的。

还在她十三、四岁的时候,“一天午饭后”[1],她和长白、表哥春熹“掷骰子”[1],“长安把压岁钱输光了,还不肯歇手”[1]。

她爬上柜顶去拿瓜子继续赌,一个不小心,“若不是春熹扶住了”[1],“早是个倒栽葱”[1]。

“春熹将她抱下地来”[1],没料到“七巧蓬着头叉着腰站在门口”[1],她厉声呵斥,赶走春熹不算,还给长安来个大“洗脑”:“男人……碰都碰不得!谁不想你的钱!……”[1]七巧由当年“麻油店的活招牌”高攀簪璎望族的姜家,是以放弃自尊、压抑情欲为代价。

除了金钱,她别无依托。

这种对金钱畸形的占有欲扭曲了她的人性,物化了她的心理。

所以她才会不把侄子春熹对长安的爱护当成好心,才会歇斯底里、撕破颜面。

也因为年轻的时候在感情上种种的不如意,牺牲了“蓬勃着生命激情的少女时代”[2],守着个患有骨痨的丈夫———“那没有生命的肉体”[1],真心喜欢的小叔子季泽只是个浪荡子弟……“‘情欲’是作为一个正值青春期女性的肉体生命的渴望”[2],但七巧始终无法“试图通过拯救肉体生命找回生命自主意识”[2]。

当然,出身市井的她更不可能“在理性上重新审视男权社会中的家族文化制度对女性生命的压迫”[2]。

两性世界的不平衡和不和谐深深地在她身上烙上女性被动、耻辱的印记,并时刻对长安予以提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大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院系:文学院专业:学科教学(语文)姓名:赵明慧学号:104754140237课程:任课教师:金锁记中长安形象浅析【摘要】通过对金锁记中长安成长过程中形象的分析,揭示她命运悲剧的产生根源,作为活在母亲悲剧影响下的女二号的七巧,最终也没能摆脱她的悲剧命运。

三十年前的月亮与三十年后的月亮一样,诉说着青春一代代的悲剧。

【关键词】长安;悲剧;母亲;影响;性格;命运长安在小说中的第一次露面是在她十三四岁时,“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才只七八岁的光景”,和弟弟是“薄薄的两张白脸,并排站着,纸糊的人儿似的”,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

小说虽然没有明确描写长白在十三岁之前的生活,但通过七巧在大家族中口无遮拦的一些话语,特别是在处理长安与童世舫婚姻问题上,七巧仍会说出“少爷们是什么都不懂,小姐们就知道霸钱要男人——猪狗都不如!”的话来,这段指桑骂槐的话让我们不难猜测长白在家庭生活中是被作为母亲反抗姜家压迫的出气筒而存在的。

自小生存在母亲给她安排的这么一个病态、阴郁、令人窒息的亲情世界里,长安要想步入健康、正常的生活轨道,单凭个人力量几乎是不可能。

她不比七巧,天性里一份世俗历练的泼悍、强健和精明,“在失望和绝望中仍然不停止最后的挣扎”。

她出身世家,又在母亲(这个母亲已经是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在家庭中拥有相当的权威,从受虐者变成施虐者,实质为封建“父权制”和“夫权制”的象征)的“庇护”下,唯一能做的只有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融入现存的秩序、既定的规范。

这个秩序和规范是封建伦理道德社会千百年为妇女安排的“宿命”。

亦即三从四德。

“基于历史———文化传承的轻视和压抑自身的集体无意识”,长安柔弱、隐忍,缺乏对自我价值和独立意义的追求长安就是一朵生长在旧观念土壤中的花朵,在新思想阳光的沐浴下,让她产生了挣脱这片土壤的愿望,然而她终究是深深扎根在这片旧观念的土壤之中,这朵曾经绚烂的生命之花,最后也只能无奈地凋零,我们可以爬梳出姜长安悲剧命运的发展过程,体会到她是如何一步步走进没有光的所在。

一、裹脚当长安十三四岁的时候,“只因身材瘦小,看上去只有七八岁的光景。

”这时的长安和大多数同龄女孩子一样柔弱、天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也正是形成自己独特性格的时候。

然而她的母亲曹七巧自从嫁进姜家后,情欲得不到满足,身份地位得不到重视,人性扭曲。

她将这种不平衡施加在长安的身上。

“父母感情不和降生的孩子,常使母亲的怀恨心与责任感交织搏斗,母亲仇视孩子,又不得不压抑这种倾向,潜意识中,隐藏了伤害孩子的意念。

”于是长安就被七巧近乎虐待似的裹起了双脚,可长安的反抗微不足道,终究逃不过母亲的狠毒。

尽管在长安以前的生命中,她也曾无数次受到母亲的伤害,然而裹脚与她曾经的伤害却截然不同。

这次不单单裹住了她的脚,更裹住了她的心。

虽然裹了一年多又被母亲放了,但是长安受伤的脚和受伤的心都已经无法再复原。

她那双畸形的脚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她母亲的恐怖。

在长安独特性格形成的初期,这种恐怖便埋下了软弱的种子。

以至于让她在后面作出了一些让许多观众都难以理解的妥协与让步。

这也预示着姜长安已经沦为玩弄于母亲股掌中的玩偶,必将重复着曹七巧的悲剧。

二、辍学她插班进去沪范女中,“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

但是因为粗心,“往往失落了枕套手帕种种零件”,又触怒了七巧那条敏感的神经,—“天生的败家精,拿你的钱不当钱”,她“准备明天亲自上学校去大兴问罪之师”母亲的言行导致诸如此类的尴尬和绝望,长安已经领教不鲜,加上封建伦理纲常种种,强化了她先前从母亲那儿接受过来的、对女性被动的弱者的身份地位的认同。

过经受了“五四”现代新思潮的洗礼,大家庭内部的氛围多少有所松动,闺秀们可以堂而皇之的去上学或走进社会去自谋职业。

哪怕“教育对于她们而言并不是助她们挣开枷锁谋取自立的资本,而是谋取婚姻的一项装备,是她们的一个装饰品”。

“社会没有给女性提供衣食无忧的生存环境,也没有给她们提供可以自我谋生的肥沃土壤”。

毕竟这是长安走出母亲枷锁的阴影,结交新朋友、增长见识,获得新生活的希望。

其实,曹七巧并非是真心想送长安去读书,只是“看见大房三房里的儿女都进了洋学堂读书”,出于攀比的心理将长安送到女中上学。

长安的生活被曹七巧左右,可是这一次给长安带来了美好与希望。

无疑,长安对那半年的读书生活是充满怀念的,从她那念念不忘的long long ago的旋律以及学校里的生活的追忆就可见一斑。

因为上学,长安第一次有了脱离母亲的机会,上学这半年,让幼小的长安惊喜地发现,原来世界并不如家里一般阴暗压抑。

长安第一次亲身体验到了美好,这也就在她性格中埋下了渴望美好的种子。

然而青春期的长安敏感而不安,仅仅是一条床单就惹得全校人尽皆知,让长安无地自容。

她不敢反抗七巧的决定,只能用辍学来向母亲妥协,即便她是那么渴望上学。

长安的软弱性格在这妥协中,便已经形成。

后面她放弃童世舫只不过是放弃上学的一个翻版而已。

三、吸毒巴金在他的《随想录·十年一梦》里曾经引用林纾译的《十字军英雄记》里的一句话说:“奴在身者,其人可怜;奴在心者,其人可鄙。

”如果说,前面被迫裹脚的长安还是“奴在身者,其人可怜”的话,那么经过“退学”事件之后的长安,在思想上已经完全和七巧处在同一战壕里了,已经是“奴在心者”了。

长安辍学在家,整日与母亲为伴,她逐渐受到母亲的影响“喜欢使小坏,干涉家里内政。

”[然而这些终究只是表面的影响,真正影响到长安的性格并在其发展中起到转折作用的是:吸毒—“长安二十四岁那年生了痢疾,七巧不替她延医服药,只劝她抽两筒鸦片,果然减轻了不少痛苦,病愈之后,也就上了瘾。

”在以前,无论是裹脚还是辍学,长安都是作为受害者出现,她只是软弱地顺从着母亲。

而吸毒更像是作者为长安性格转变的一个分水岭,它象征着长安开始逐步向母亲靠拢,也是母亲曹七巧一手安排并亲手葬送女儿长安幸福的一个手段而已。

于是曹七巧性格中的乖戾与阴暗,开始悄悄植入长安的体内,使长安变成了软弱与乖戾相交织的个体。

四、恋爱如果说前一次在退学事件中,长安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女无法完成“弑母”这项壮举的话,那么到后来,在她已经三十岁的时候,还无法走出母性权威的压抑阴影,无法逃离母性权威的控制,却再也不能归罪于生理上的羸弱了。

这完全是她心理上的原因—在长期的母性权威的压抑下,她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母性权威的巨大威力,意识到即使自己反抗也不会取得什么理想结果。

在母亲呜咽着暗示她应与童世舫分手之后,她首先想到的不是争取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是意识到横亘在自己自由和幸福之前的巨大鸿沟—母性权威,是无法跨越的。

在这种强大的母性权威的笼罩下,她首先缴了械,放弃了,她认可了这种弱势,她没有想到要离开这个阴森森的宅子和那个变态的母亲,去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她的选择只是消极地等待和痛苦地忍受。

她已经完全被母性权威内化了,这个“玩偶”即使不再牵线,也不可能再挣脱那“母性权威”之手了,这正是“奴在心者”的巨大悲哀。

曹文书曾经这样描述长安这样的人物群体:“封建旧家庭最后的一代人大多亲眼目睹了父辈的荒唐,父母之间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在绝望中的堕落与沉沦,旧的家庭旧的伦理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曾产生了有形与无形的影响,但幸运的是他们生长于新的时代,接受了现代文明的物质和精神成果,有不同于父辈的人生追求与情感选择,无疑是充满希望的一代。

”对于长安来说,与童先生恋爱便是对这希望的追求。

当长安开始厌恶长期生活在母亲控制下阴郁的日子时,在长馨的介绍下,她与童先生相识、相恋,恋爱使长安原本如死水一般的生活泛起了一丝涟漪。

长安享受到了恋爱带给自己的放松与愉悦,她又回想起当初读书的时光。

而当时埋在长安性格中对美好的渴望的种子便在这恋爱中生萌发。

于是长安开始努力的追求与把握。

她开始戒烟,开始有了摆脱母亲,摆脱那种行尸走肉般生活的想法。

与童先生恋爱是长安一生中最值得纪念的日子,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当她看到自己的希望近在咫尺,却被无情的葬送在母亲的手中时,这成了长安致命的伤害,也为最后她的疯狂作了铺垫。

五、失恋“长安在世舫的眼中感受到自身的魅力—女性的资本,这使她对自己的肉体产生了自觉……”“她开始珍爱自己的肉体”,—“自顾自努力去戒烟”。

“而女性对待自己肉体的自觉正是她触摸生命本质的开始。

”“虽然长安还远没有从理性上试图背叛这个世界,但她感受到精神蜕变的痛苦和快乐。

比之曹七巧,长安开始感受‘生命’。

”—“有时在公园里遇着了雨,长安撑起了伞,世舫为她擎着。

隔着半透明的蓝绸伞,千万粒雨珠闪着光,象一天的星。

一天的星到处跟着他们,在水珠银烂的车窗上,汽车驰过了红灯、绿灯,窗子外营营飞过一窠红的星,又是一窠绿的星?”“长安带了点星光下的乱梦回家来,人变得异常沉默了,时时微笑着。

”母性权威在长安的爱情面前遭受了第一次严重的挫败。

在遭受了这次挫败之后,母亲改变了策略,由先前的辱骂、造谣、恐吓等刚性手段,一改而为“怀柔”政策,这下,果然不出所料,这个策略的改变马上带来了阶段性的成果—长安再次屈服了,又一次想起了那个“美丽的、苍凉的手势”。

她主动约了童世舫,要求分手。

尽管期间她有过动摇,迫于母亲的压力,甚而向世舫提出了退婚。

在七巧的世界里呆得太久,被奴役、被压抑、被虐杀,她的精神麻木愚昧,已经习惯于屈辱与卑贱。

不期而至的爱情恍若灿烂的流星群,飞进她曾经阴沉古黯的天宇,她沐浴着它们的光辉,却无从把握。

与其让自己最珍惜的美好支离破碎,不如让它成为刹那的永恒。

人生只是一个美丽而苍凉的手势!世舫尊重她的意见,却“依旧常常的邀她出去”,“他们认真的做起朋友来了”。

性格决定命运,孩童时期,母亲的阴影以及那双残疾的小脚决定了她的软弱,在母亲的强大压力下,她最终同意和童先生分手,然而长安毕竟是上过洋学堂,感受过美好,因此就在与童先生谈话的过程中,她慢慢感觉到自己应该去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她性格中渴望美好的种子慢慢发芽(即便是七巧,也并非生而如此疯狂,当年她对姜季泽,也未必没有爱情和美好),并在七巧未发觉的角落偷偷成长。

“可是这种脆薄的爱情,决敌不过七巧魔鬼般的智巧。

”在两人的订婚仪式时,七巧“她随随便便撒个谎(‘她再抽两筒就下来了’)就断送了女儿的终身幸福。

”这时的长安彻底绝望,埋在她心中的那颗充满希望的火种,就此熄灭。

她性格中遗传自七巧的那份乖戾爆发出来,充斥了她的身心。

她的精神就此崩溃。

自愿被牺牲的女性—长安母亲牺牲品的长安具有这种特征。

即便是同性,可母亲不是那种理解、疼惜长安的具有温柔母性的人物,而且长安自己并非具有新思想的女性,所以对长安来说看到好母亲或新女性的机会几乎没有。

从小积累下来的对母亲的恐惧感和顺从,使她没能把握住自己面前的多次机会。

从进入新式教育学校时的样子“换上了蓝爱国布的校服,不上半年,脸色也红润了,胳膊腿腕也粗了一圈”可以看出之前过着纸娃娃般的生活的她终于可以过上真正人过的幸福生活,但是她因不小心丢掉了东西,怕曹七巧到学校里来闹,又自动放弃上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