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沉和浮(实验)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手册整理

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第一单元《沉和浮》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编号:5X1D1K-1实验名称: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研究的问题:研究同一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否与大小轻重有关?实验器材名称:水槽、小刀、橡皮、萝卜(可用蜡烛、苹果等代替)回形针(多个)、大小相同的木块(多块)、透明胶带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把橡皮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2. 把萝卜分别切成二分之一大、四分之一大、八分之一大,直到切得更小,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3.把回形针两枚或者是更多枚穿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4.把同样大的小木块三个、四个甚至是更多的木块粘在一起,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

实验操作要求:1.实验前要先进行预测。

2.物体要轻轻的放入水中。

3.切橡皮和萝卜时下面要垫上薄木板,防止损伤桌面。

实验后材料的妥善处理。

橡皮重量、体积减小沉浮不变。

萝卜重量、体积减小沉浮不变。

木块重量、体积增大沉浮不变。

回形针重量、体积增大沉浮不变。

我的猜测:物体的沉浮可能与它的体积和重量有关实验收集到的数据:实验信息数据整理:样本实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的沉浮与它的大小、轻重无关第二课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编号:5X1D2K-1实验名称:控制因素进行物体沉浮研究实验研究的问题:研究物体的沉浮是否与大小、轻重有关?实验器材名称:水槽、相同体积不同重量的物体、相同重量不同体积的物体、带盖小瓶子、滴管实验步骤与操作要求:1. 把一组大小相同的球体按轻重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2. 把一组轻重相同的立方体按体积大小顺序排列在桌上,推测它们的沉浮,再放进水里观察。

3. 将可以改变质量的物体,放入水中,让它浮在水面上,然后不断地改变其质量,直至让他沉入水中。

实验操作要求:1. 实验前要先进行预测。

2. 物体要轻轻的放入水中。

3. 两个物体都浮时比较它们浮出水面的体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PPT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PPT课件

取一个量杯,在里面倒入200毫升水,把 橡皮泥做成实心团和各种形状,放入量杯中, 观察它们的排水量沉浮情况,做好记录。
• 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记录表
新知探究
橡皮泥的形状 量杯里的水量(毫升) 放入后水面刻度 排开的水量(毫升) 沉浮状况
实心团
200
210
10
沉的形状
200
210
10
能浮的形状①
200
250
2.实心的橡皮泥( C),船形橡皮泥( C)
A.沉在水底 沉在水底 B.浮在水面上 浮在水面上
C.沉在水底 浮在水面上
D.浮在水面上 沉在水底
课后作业
把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板书设计
•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沉的形状 排开的水量
浮的形状
第一单元
沉和浮
课程结束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授课老师:XXX
第一单元
沉和浮
1.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 授课老师桶,聪明脑袋动动, 小手捏捏弄弄,捏成水果不同, 不能送进口中。
(猜一用品) 谜底:橡皮泥
新知探究
• 观察橡皮泥的沉浮
实验名称 所需器材
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橡皮泥、水、水槽
实验步骤
把一块橡皮泥放在水里观察它的沉浮。 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实心形状, 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
所以它浸入水中的体积就增大了。
新知探究
• 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 就是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的体积。
排水量和排开的水量的区别: 排开的水量是指物体排开的水的体积;排水量是指物体
排开的水的重量。
例如:
新知探究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教案标题:中班科学优质教案《沉和浮》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物体沉和浮的概念;2.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水中的表现;3.进行简单的实物实验,探索物体沉和浮的原因。

二、教学内容:1、沉和浮的概念;2、物体在水中的表现;3、物体沉和浮的原因。

三、教学准备:1、幼儿相关的绘本或图片;2、透明容器;3、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塑料、木头等);4、小石子或小塑料玩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用绘本或图片向幼儿展示一个沉在水中的物体和一个浮在水中的物体,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这两个物体的特点,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物体会沉在水中,而这个物体却会浮在水中吗?”2、探究(15分钟):(1)教师将透明容器中注入一些水,然后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询问幼儿:“你们观察到了什么?可以尝试将这些物体放在水中看看。

”(2)引导幼儿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如物体沉下去、浮起来等,然后问:“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沉下去或浮起来吗?”(3)让幼儿一起探究,尝试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听取幼儿的解释和理解。

3、实物实验(15分钟):(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桶水,然后将一片纸张放入水中,观察其表现。

接着将同样大小的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其表现。

(2)询问幼儿两者的表现有什么不同,引导他们思考和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

(3)再次向幼儿解释沉和浮的原因,引导幼儿理解物体能够浮起来的原因是因为比水轻,而物体会沉下去的原因是比水重。

4、总结(10分钟):(1)让幼儿回答问题:“你们学到了什么?”引导幼儿总结所学的内容,并检查他们对沉和浮的理解。

(2)教师对沉和浮的概念进行简单概括,并提醒幼儿要注意物体的材质和重量可以影响其沉和浮的表现。

(3)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物体沉和浮的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五、课后延伸:1、幼儿家长可以与幼儿一起做沉浮实验,将不同材质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加强幼儿对沉和浮的认识。

小班幼儿园浮与沉科学实验教案

小班幼儿园浮与沉科学实验教案

小班幼儿园浮与沉科学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好奇心,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2、让幼儿了解和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及规律,学习观察、实验、探究的方法。

3、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内容:科学实验——小班幼儿园浮与沉实验三、教学准备:1、物品:塑料瓶、石子、小玩具、水2、教具:大屏幕、投影仪3、其他:课件、白板、笔、纸四、教学步骤:1、导入今天我们来进行一项有趣的科学实验——《浮与沉》。

我们来看看以下几张图片,让我们一起猜猜物体在水中会浮还是沉?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进行猜测,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

2、讲解接着,教师向幼儿简单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浮力和重力的原理。

让幼儿白,当物体的重力与浮力相等时,物体就会停留在水面上,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之为浮。

我将拿几个物品来向大家演示一下这个现象,如果物品的重力大于浮力,那么就会下沉;反之,如果物品的浮力大于重力,那么它就会漂浮在水面上。

3、尝试接下来,我们将进行“玩具飘浮”实验。

3.1、教师提供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并在里面加入适量的水。

3.2、让幼儿依次往瓶中加入一些小的石子,看看加了多少石子,会使水中的瓶底和玩具相切。

3.3、再让幼儿加入一些小的玩具,了解不同的重量和形状对浮力的影响,看看会让瓶中玩具浮出水面的重分别是多少。

3.4、教师引导幼儿们自己头脑风暴,并进行推理,帮助幼儿更好地建立对物体浮力的认识。

4、总结实验结束后,教师和幼儿们一起总结这个实验的结果,让孩子们能够意识到浮力、重力之间的关系。

5、延伸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孩子们手工制作一份“浮力测量表”,通过实验来测量物体浮力和重力的大小,从而让孩子更深入地了解物体浮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六、教学效果通过这个实验活动,幼儿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推理探究出了物体浮在水中依靠浮力的原理,对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同时,实验过程中,孩子们也在悄悄地培养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并在与同伴共同探索的过程中体验了合作和分享的快乐。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

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过程与方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过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2、把砖块和木块分别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操作过程:把水槽放在展示台上。

出示砖块,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下沉过程,板书:沉。

再出示木块,同样轻轻从水面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活动要点:规定放物体的操作要求,确定判断沉浮的标准。

)3、把塑料块轻轻放入水里,观察它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操作过程:先猜测塑料块的沉浮。

再根据操作要求轻轻放入水中,观察它的沉浮情况,板书:浮。

(说明:若选择的是高密度的塑料块,可能会出现塑料块的大部分浸入水中,可指出只要物体的一部分露出水面,就说明是浮的。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五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沉和浮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

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

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

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

(轻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

(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稳定下经由过程(加减水改动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

潜艇有一个很大的压载舱。

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气管道,用压缩氛围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动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动)。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5、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是沉的,而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答:因为把钢铁做成轮船的形状,会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6、总结:各种形状的实心橡皮泥在水中是沉的,要让橡皮泥浮起来,可以在大小不变下改变重量,如挖空成船或碗形。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知识点

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复习资料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回形针在水中是沉的,将两枚回形针穿在一起,重量变(重),体积变(大),放在水中是(沉),沉浮状况(没有)改变。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变。

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

3、在日常生活中,(萝卜)(木块)(泡沫塑料)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浮的,(小石子)(橡皮)(铁块)等物体放入水中一般是沉的。

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体积)(材料)都有关。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1、(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2、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3、(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

研究的问题物体的轻重对沉浮的影响实验材料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圆柱体我们的推测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沉我们的结论体积相同的物体,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

28、沉浮与物体体积的关系研究的问题物体的大小对沉浮的影响实验材料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物体我们的推测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沉。

我们的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体积小的容易沉,体积大的容易浮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1、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2、橡皮泥能够浮起来的真正原因是:在重量不变的情况下,排开的水量增大了。

即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

3、请你们解释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能够浮在水面上?答:钢铁制造的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在钢铁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把钢铁压制成铁片造成船,其形状会使轮船排开的水量变得很大,大大增加轮船排开的水的体积。

所以,船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在水面上,装载的货物也就越多。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

最新《沉与浮》教案11篇最新《沉与浮》教案(篇1)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的第一课“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一、教材说明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先观察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交流观察到的发现,从而得出观察物体沉浮的科学方法。

第二部分是完成实验二,先预测所观察物体的沉浮,并让他们说说想法,然后让学生实验,观察更多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从而知道哪些物体预测错了,根据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三部分就是进入本课的重点探究活动,让学生探究萝卜由小到大、橡皮由大到小时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状况。

从而明白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这三个部分的内容安排环环紧扣,步步深入,让学生在探究解决一个问题的同时马上生成一个新的问题,即进入下一个探究活动。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上一定很感兴趣。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判断出一些常见物体的沉浮情况。

也会很自然地想到物体的沉浮与它们的大小、轻重有关。

因此学生在探究物体的沉浮时会积极投入,充分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动手探究后,会发现原来的认识可能有偏差。

这就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明白实践是证明猜想的最好方法。

三、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及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研究方法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观。

科学知识目标: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科学探究目标:1、对物体的沉浮做出大胆预测,并用实验验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体会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2、认识到用实验验证猜想,能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四、重点难点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科学沉与浮教案范文

科学沉与浮教案范文

科学沉与浮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学习科学实验方法,观察、探究和总结实验现象。

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实验设备:容器、水、不同材质的物体、弹簧测力计、天平、计时器等。

教材和教具准备:教科书、图示、实物模型等。

课前预习:通过电子板等多媒体手段展示有关科学沉与浮的图像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初步了解有关概念。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2.知识讲授(10分钟)讲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及其关系,引导学生了解浮力是物体排水使得物体能在液体中上浮的力,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示范实验(20分钟)选择5个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塑料、木头、铁块、泡沫、纸张等。

将每个物体放入容器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沉浮情况,并观察它们的浮力和重力大小。

将弹簧测力计连接在物体上,通过实验测量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的大小。

4.实验操作(20分钟)学生进行分组操作,每组同学选取一个物体,观察它在水中的浮力现象,并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和重力。

5.归纳总结(15分钟)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总结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因,并解释浮力与重力之间的关系。

6.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引导提问,学生思考其他生活中与浮力和重力相关的现象,如气球飘浮、潜水、鱼类游泳等,并进行讨论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有关科学实验和浮力与重力的文章,增加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了解。

着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提出问题。

四、教学要点:1.理解浮力是物体排水使得物体能在液体中上浮的力。

2.理解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物体在液体中沉浮和受力的原因。

4.培养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浮力和重力的概念。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了解物体在液体中沉浮和受力的原因。

3.学生能够进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总结,形成相关知识的概念。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沉和浮1.石块放入水中,沉下去了,木块放入水中,浮起来了。

2.从井中提水时,同样是盛满水的桶,离开水面后要比在水中感觉重很多。

3.在水中沉的物体如:橡皮.回形针.小石块;在水中浮的物体如:泡沫塑料块.萝卜.带盖的空瓶。

4.把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形状,虽然它的轻重没有变,但它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我们熟悉的水.冰.蜡烛这些物品在相同的体积下,它们的质量是不同的。

沉和浮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有关系。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3.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重量和体积】都有关。

4.【潜水艇】应用了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排水量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水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

3.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4.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5.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科学】和【技术】紧密相连,它们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7.船是人类的伟大发明,自从有了船,人们可以自由方便地在水面上行驶,也可以把很多的货物运送到远方。

8.造船计划包括:准备.制作.改进和完成。

浮力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里,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2.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它们的【材料】和【液体的性质】有关。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4.【上浮物体】和【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物体沉浮实验报告

篇一: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改变物体的沉浮实验报告单篇二:鸡蛋沉浮实验报告鸡蛋沉浮实验报告图一白醋图二白水盐水图三现象:图一和图三与图二对比,可以看出在盐水和白醋中的鸡蛋是上浮的,但在白开水中,鸡蛋是沉在底下原理:随着盐水,白醋,的密度增大而鸡蛋的密度不变,物体的浮沉与浸入液体密度大小的关系浸入液体密度大于物体的密度——漂浮浸入液体密度等于物体的密度——悬浮浸入液体密度小于物体的密度——下沉篇三:五年级下学期科学实验报告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1、观察物体的沉浮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空瓶、苹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实验结果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块、蜡烛、带盖空瓶、苹果;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实验名称:2、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实验器材:橡皮、苹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苹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2、把橡皮和苹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2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1、建议不要使用教材里安排的萝卜,因为萝卜各部分的密度不均匀,切割之后沉浮状态容易发生变化;2、概括结论最好分三步,先从“橡皮和苹果的切割实验”得出减少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从“回形针串联和小木块粘贴实验”中得出增加同种物体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再进行综合;3、注意小刀的使用安全;实验名称:3、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实验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我们的结论现象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备注:若没有相关的配套材料,可用一个带盖的小瓶子和沙子来做第一个实验,用天平称量出相同重量的几个物体做第二个实验;实验名称:4、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会用烧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2、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只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改变排开的水量,橡皮泥在水水中是浮的;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备注:1、实验用的橡皮泥建议用防水性能较好的工业橡皮泥,真的要用一般的彩泥建议分别用一种颜色制作一种形状;2、烧杯的刻度不容易准确的观察排开的水量,可以贴一张打印好的小刻度纸;实验名称:5、橡皮泥造的船装载量有多大实验目的:1、知道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3、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实验器材:橡皮泥、垫圈、水槽实验步骤:1、讨论造船方案,怎样尽可以让自己的小船载重量大;2、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分组实验;3、进行组际比赛,记录各小船的载重量;4、总结概括载重比赛中的科学原理;现象和结论: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备注:1、载重量的多少不仅和排开的水量有关,还与船体牢固、摆放垫圈手法有直接关系;2、实验中排开的水量比较难测量,故实验记录不作要求;实验名称:6、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3、能运用浮力和重力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用弹簧秤测量大块泡沫块的重量;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面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臵;3、测出泡沫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4、测出泡沫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5、测出泡沫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块受到的浮力大小;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现象和结论:泡沫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或:泡沫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2、泡沫块的大小要合适,太小数据对比不明显;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基本上测量不出自重,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名称:6、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知道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不同;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泡沫块、水槽、弹簧秤、带吸盘的小滑轮、细线实验步骤:1、利用“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装臵继续进行实验;2、先测量大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3、测量中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4、测量小泡沫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5、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备注:1、这一实验中排开的水量差别是很明显的,但不好测量,故略去这一内容;2、泡沫块的大小对比要明显;3、由于泡沫块过轻,用普通弹簧秤测量三块大小不同的泡沫块都显示不出自重,故建议用木块做这一实验,效果更好;木块比泡沫要好一些,但实验室的测力计也很难测出一块适合做这个实验的木块自重;这里有一个矛盾,要能测出自重,木块要大,大了,容器也要求大,有刻度的大容器实验室找不到;;;;;;;实验名称:7、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实验目的:1、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2、能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原因;实验器材:水槽、弹簧秤、大块橡皮或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测量大块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2、测量大块橡皮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3、测量大块橡皮大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4、测量大块橡皮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秤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备注:1、橡皮自重一项不放在表格中,以免学生误解;2、要让学生明白上浮和下沉物体浮力的不同计算方法: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重力-拉力,上浮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重力+拉力;实验名称:8、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实验类别:演示实验+体验实验实验器材: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实验步骤: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观察沉浮;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3、学生分组选一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4、讨论分析,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有许多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备注:1、准备不同的液体,比如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很有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让马铃薯浮起来的不一定是盐水;2、可在此强调酒精灯的规范使用;实验名称:9、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2、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实验器材: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3、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备注:一平勺盐的测量方法是先用不锈钢调羹舀满盐,再用尺子在刮过实验名称:10、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实验器材:弹簧秤、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实验步骤: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备注:1、注意弹簧秤的调0;2、浓盐水、浓糖水的浓度要大些,使实验对比更明显;实验名称:11、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实验目的:1、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2、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实验器材:量筒、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天平实验步骤:1、把马铃薯放在烧杯里,用天平称出马铃薯的重量;2、把马铃薯放入量筒,利用测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测出马铃薯的体积;3、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清水的重量;4、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浓盐水,并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浓盐水的重量;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发现;现象和结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备注:1、本实验需要用到量筒和天平,如何规范使用要向学生做一简单说明;2、可联系前一课马铃薯在淡盐水中没有浮起来,说明淡盐水比同体积的马铃薯。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

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科学大班教案:浮与沉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学科之一。

在大班教学中,科学的教学内容可以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教案将以“浮与沉”为主题,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并认识到大小、形状和材质对浮力的影响。

实施步骤:1. 激发学生兴趣1.老师准备一张海底世界的大海报,展示给学生看,并引导学生讨论一下看到了哪些生物,其中哪些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哪些不能。

2. 引导学生思考原因,为什么有些物体能在水中游动,而有些则不能。

2. 提出问题1. 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沉入水底,而有些东西浮在水面上?”2. 让学生思考并尝试给出自己的答案。

3. 实施实验1. 老师准备一个透明的容器,装满水。

2. 老师让学生找一些不同形状、大小和材质的物体,比如小石子、纸片、木块等。

3. 学生依次将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 实验结果的总结和讨论1. 学生观察到不同物体在水中的表现不同,并记录下来。

2.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体能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3. 老师帮助学生总结出影响物体浮力大小的因素,如大小、形状和材质等。

5. 巩固和拓展1. 老师以课堂上实验的结果为基础,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如果将一个空杯子放在装满水的容器中,会发生什么现象?为什么?2. 学生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寻找答案,并逐步推导出浮力的原理。

6. 结束和评价通过这次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对浮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明白了大小、形状和材质对物体浮与沉的影响。

学生们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了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结语:科学大班教案的设计要紧密结合幼儿的认知和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和讨论,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本教案以浮与沉为主题,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物体浮在水中的原理,并通过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案教案主题:幼儿园科学活动-沉和浮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亲自操作观察,了解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

2.培养幼儿观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准备:1.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不同物体(如木块、纸片、塑料球等)、一盆水、容器。

2.幼儿的桌椅。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老师给幼儿们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钢笔、纸张、小石子等),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物品会不会沉到水里?为什么?二、实验过程(30分钟)1.老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不同物体放入水中观察。

2.让幼儿亲自操作,将不同物体一个一个地放入盆中的水中,观察物体的反应。

3.引导幼儿说出实验现象,并与他们一起记录在黑板上。

4.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幼儿回答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会浮在水面上,而有的物体则沉下去?三、讨论和总结(20分钟)1.老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有些物体浮在水上,有些物体沉在水里?2.让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讨论。

3.引导幼儿总结:物体沉浮的原因与物体的材质有关。

四、拓展应用(20分钟)1.老师布置任务:让幼儿们分组设计一个小船,看看如何将它做得既不沉没又能承载一定的物品。

2.引导幼儿讨论并设计小船的形状、材料和大小,并且尽量在设计中运用他们在前面实验中学到的知识。

3.让幼儿们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船的制作。

4.分组展示小船,并观察各小组设计的小船是否能够承载物品并浮在水面上。

五、复习和评价(10分钟)1.老师与幼儿们一起回顾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学到的知识。

2.询问幼儿们对实验的感受和收获。

3.对幼儿进行简单的评价,并鼓励幼儿继续保持好奇心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和探索。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幼儿们亲自操作,观察对象在液体中的沉浮规律,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设计小船的活动,也培养了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024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

2024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

2024大班上学期科学教案详案《浮与沉》一、教学目标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的浮沉现象。

难点:分析并理解物体沉浮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小实验,让幼儿观察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引导幼儿发现沉浮现象,并提问:“为什么这些物体会沉下去或浮在水面上?”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思考。

探索实验:提供多种材料,如石头、塑料、金属等物体,让幼儿进行实验,观察哪些物体会沉下去,哪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

同时,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物体沉浮的原因。

总结归纳: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归纳物体沉浮的原因,并简单介绍阿基米德原理。

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展示物体沉浮的原理,帮助幼儿深入理解。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幼儿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理解。

作业与评价方式:布置相关实验操作作业,让幼儿在家中继续进行探索实验,并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讨论和总结。

评价方式以观察和口头测试为主,了解幼儿对物体沉浮现象的理解程度。

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提供相关教具和实验器材,如水盆、各种形状和材质的物体等,以及PPT、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教学。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物体沉浮现象的原理和应用。

同时,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科学现象,培养科学素养。

教学反思:根据幼儿的反应和教学效果,对本次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

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探讨改进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途径。

同时,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提供经验和借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感受和观察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帮助幼儿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和相关知识。

问答法: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活跃度。

PPT演示法:通过PPT或视频等形式展示物体沉浮的原理和应用,使抽象的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幼儿面前。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五下4个

小学科学必做分组实验操作参考(教科版五下)(一)【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通过改变同一物体的形状,改变排开的水量,达到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2.通过对橡皮泥排开水量的数据分析,得出判断物体沉浮的依据。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数据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橡皮泥每组3-5块,(约50克左右),500ml烧杯1只,记录表(教材第8页),2-3种模具(便于制作像船的形状)【实验步骤】1.在500ml烧杯中加入约200ml的水,并记录实际加入的水量。

2.把一块实心橡皮泥(如球形)放入水里,观察它的沉浮,并记录放入橡皮泥后水面的刻度值。

3.改变实心橡皮泥的形状(如长方体),再一次放入水中,记录水面的刻度值。

4.利用模具改变橡皮泥的形状,直到在水中浮起,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值。

5.再次改变形状,重复步骤4,记录不同情况下水面的刻度值。

6.引导学生分析得出结论。

橡皮泥浮起来的原因在于它的重量不变,而浸入水中的体积增大了。

7.整理好实验器材,保持实验桌面的清洁,做好实验小组记录。

【注意事项】1.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刻度时视线要与水凹面持平。

2.为了学生能较准确的计算出排水量,可以在烧杯外面贴上更精细的刻度线。

3.在改变形状的过程中要保持橡皮泥的质量不变。

4.因为橡皮泥放进水里后,表面易溶化,拿出水以后再做其他的形状的模型比较困难,因此每班最好准备5块重量相等的橡皮泥。

5.橡皮泥的重量最好能达到50克左右,这样水面上升的现象比较明显。

【实验拓展】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如果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该怎样做呢?(二)【章节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实验目的】1.知道同一物体(如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可能沉也可能浮。

2.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沉和浮”实验的创新改进

“沉和浮”实验的创新改进

实验步骤:
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记录表
静止水面 小部分浸入水中 大部分浸入水中 全部分浸入水中 我们的发现
压力大小 自重 浮力大小 排开的水量
0
⑤、教师小结。把塑料泡沫 块压入水里,收到的浮力大 于自身重量,所以手一松, 塑料泡沫块就上浮起来了。
“沉和浮”实验创新改进的优势:
1、改进实验材料、突出实验现象 整个“沉和浮”实验的创新改进用于5下第 一单元教学,选用合适小的“水槽”再配 置上特殊的溢水嘴,使物体在“水中”排 开的“水量”现象更加明显,便于观察和 测量。 2、自制创新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改进自制的溢水嘴和弹簧浮力测力计,非 常方便地解决了排开的水量的观察和测量, 以及上浮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大小测量的 难点,数据更加准确。
实验创新点:
1、带溢水口的设置有多组内格的水槽,选用大小 合适的格子做实验使水面在物体浸入水中后上升明 显。选用大小一致的一组格子作土豆在不同液体中 的沉浮比较实验,操作方便,便于观察。 2、设计能尽量克服水的表面张力的溢水口,能尽 量测量接近实际值的物体在水中排开的水量。
3、改进弹簧测力计, 让弹簧测力计可以测 量向上的顶力(等于 向下的压力)。再用 齿条轮升降杆固定测 力计,操作方便,数 据准确
“沉和浮”实验创新改进的优势: 3、增加实验步骤、提高教学质量 增加了“曹冲称象法”实验步骤,使学生 更容易理解浮力的意义,为后面的教学打 下基础,更容易理解上浮物体在水中的浮 力=重力+压力(拉力),下沉物体在水中 的浮力=重力—拉力,提高教学质量。 4、设计创新实验、提高教学效果 新方法,新器材的使用,实验现象、实验 效果更加突出和明显,操作方便,节约时 间,增加的实验步骤更容易让学生理解相 关科学概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第一单元沉和浮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第一单元沉和浮: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您现在正在阅读的第一单元沉和浮:3 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文章内容由【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转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转变。

2、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缘由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过程与方法:1、用刻度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用橡皮泥制作成不同的外形,使之能够浮在水面上。

3、依据橡皮泥排开的水量,做出沉浮推断。

情感、态度、价值观:1、熟悉到仔细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2、在探求缘由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转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转变。

熟悉到仔细细致地采集数据的重要。

水槽1个,不溶水的橡皮泥若干块,刻度杯1个,记录表(教材第8面)。

1、导入: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沉的,有的物体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能想方法转变它们的沉浮吗?2、把一块橡皮泥放入水里,观看它的沉浮。

3、把一块橡皮泥做成各种不同的外形,放入水中,观看它的沉浮。

4、分析:转变橡皮泥外形,橡皮泥的质量有没有发生变化?橡皮泥的体积有没有发生变化?1、有没有方法能让橡皮泥浮在水面上呢?2、争论:同一块橡皮泥,做成不同的外形,有的沉入水中,有的浮在水面上,这是什么缘由呢?1、讲授: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排开的水量可以用量杯来进行测量。

方法是:放入物体后的刻度减去量杯原有水的刻度就是物体排开的水量。

2、取一个量杯,在量杯里倒入200毫升水,把橡皮泥做成实心团,放入量杯中,观看它排开的水量,做好记录。

再把橡皮泥做成能浮在水面的各种外形,观看它们排开的水量,也记录在表格中。

(教材第8面)3、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发觉了什么?4、铁块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大轮船却能浮在水面上,还能装载货物。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能解释了吗?假如要制造能装载更多货物的超大轮船,你认为个怎样做呢?外形量杯里的水量(毫升)放入后水面刻度排开的水量(毫升)沉浮状况实心团200沉的外形200浮形1200浮形2200浮形3200船浮在水面上排开的水量很大。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沉和浮》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识别物体的沉浮性质。

3.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识别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原理和规律。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识别物体的沉浮性质。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识别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1.授课内容:物体的沉和浮;2.知识点:物体的密度、浮力、浸泡法的基本原理和规律;3.实验内容:如何使物体浮起来、如何使物体沉下去、不同物体的浮力比较、用各种物品测量水的量。

实施方案教具准备1.实验用的长方形容器一个;2.不同大小的球体五个;3.直杆一根;4.水一个容器;5.学生写实验笔记的笔和笔记本。

操作步骤第一步:观察1.老师在容器中加水,让孩子看这时球体会发生什么变化?2.老师教孩子分别用纸箱、鸡蛋、香蕉等物品与球体一起放在水中,请孩子们猜出哪个物品会浮在水面,哪些物体会沉排除哪些垫在的东西。

第二步:实验1.分配不同大小和特性的球体,让孩子分别放入水中,并记录下实验数据。

2.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出球体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让孩子们回答实验提问。

第三步:整理笔记1.让孩子们一起回到座位整理实验数据、对实验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实验结果。

2.让学生口头分享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笔记,提高孩子们的表达能力。

课后作业1.让孩子们回家寻找并记录不同的浮在水面和沉到水底的物品,描述这些物品的特性,了解物体密度、浮力和浸泡法。

2.让孩子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何用小球代替小石头,捕鱼怎样更有效等等。

3.要求学生继续记录实验数据和实验结果,总结和反思未来改进实验。

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程,孩子们更加了解了物体的沉和浮,以及密度、浮力和浸泡法的相关知识。

不仅如此,孩子们还学会了实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方法,并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科学知识,培养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沉和浮(实验操作)1、实验名称:观察物体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2页实验目的: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小石块、泡沫塑料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水槽实验步骤:1、预测七种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并说明理由。

|2、依次把七种物体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把实验结果和预测情况进行对比,讨论影响沉浮的因素。

现象和结论:沉的物体有小石块、回形针、橡皮,浮的物体有泡沫塑料块、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

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2、实验名称:观察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第3-4页|实验目的:1、知道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方法研究沉浮变化。

实验器材:橡皮、萝卜、回形针、小木块、小刀、胶带、水槽实验步骤:1、把橡皮和萝卜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2、把橡皮和萝卜分别按1/2、1/4、1/8、更小的要求切小,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3、把回形针和小木块放入水中,观察沉浮状态。

4、把几个回形针串在一起,把几个小木块粘在一起,预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观察记录,讨论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3、实验名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规律课题和页码:《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第5-6页实验目的:1、学习用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探索物体沉浮的原因,用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沉浮的因素。

2、知道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

实验器材:同体积不同重量的一组物体、同重量不同体积的一组物体、水槽。

<实验步骤:1、把大小相同,轻重不同的一组物体按轻重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2、按轻重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3、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4、把轻重相同,大小不同的一组物体按大小顺序排列,推测沉浮并说明理由。

5、按大小顺序依次放入水中,观察记录。

6、讨论、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在大小相同的情况下,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在轻重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也可以这样说: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重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实验名称:观察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第8页实验目的:1、会用烧杯测量橡皮泥排开的水量。

2、知道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在探求原因的过程中,懂得证据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橡皮泥、烧杯、水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

2、把橡皮泥做成实心球形,预测沉浮,再放入水中观察,记录沉浮状态和排开的水量。

、3、把同样体积的橡皮泥做成其他的实心形状,比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等,预测沉浮后再实验观察,记录排开的水量。

4、用同样体积的橡皮泥作成其他的形状(船形、饺子形、乒乓球形、盒子形等),尝试让马铃薯浮起来,记录排开的水量。

5、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只改变橡皮泥的形状不改变排开的水量,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不变。

改变橡皮泥排开的水量,橡皮泥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5、实验名称:橡皮泥造的船装载量有多大课题和页码:《造一艘小船》第9页实验目的:1、知道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2、探索用橡皮泥造船,不断改进船的形状,增大船排开的水量。

3、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历程,激发创造欲望。

实验器材:橡皮泥、垫圈、水槽实验步骤:1、讨论造船方案,怎样尽可以让自己的小船载重量大。

2、提供相同体积的橡皮泥,分组实验。

|3、进行组际比赛,记录各小船的载重量。

4、总结概括载重比赛中的科学原理。

现象和结论:相同体积的橡皮泥,排开的水量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随之增大。

6、实验名称: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3页实验目的:1、知道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学会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3、能运用浮力和重力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

…实验器材:大块泡沫塑料块、水槽、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小滑轮(可以用钩码代替)、细线实验步骤:1、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大块泡沫塑料块的重量。

2、在烧杯里加入200毫升的水,按书本13页的实验图组装好测量装置。

3、测出泡沫塑料块小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4、测出泡沫塑料块大部分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5、测出泡沫塑料块全部浸入水中时的拉力,计算出这时候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大小。

6、整理分析数据,概括结论。

现象和结论:泡沫塑料块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或:泡沫塑料块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7、实验名称:测量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浮力》第14页实验目的:1、知道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知道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它们所受到的浮力不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实验器材: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水槽、弹簧测力计、带吸盘的小滑轮(可以用钩码代替)、细线实验步骤:1、利用“测量泡沫塑料块受到的浮力”实验装置继续进行实验。

2、先测量大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3、测量中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4、测量小泡沫塑料块完全浸入水中受到拉力的大小,算出此时浮力的大小。

5、分析实验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排开的水量越大,浮力越大。

8、实验名称: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大小课题和页码:《下沉的物体受到水的浮力吗》第15页实验目的:`1、知道下沉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人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2、能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画示意图,解释物体在水中下沉的原因。

实验器材:水槽、弹簧测力计、大块橡皮(或钩码)、细线实验步骤:1、测量大块橡皮在空气中的重力。

2、测量大块橡皮小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3、测量大块橡皮大部分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4、测量大块橡皮全部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上的拉力,计算出浮力的大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实验记录单:(现象和结论: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的作用,下沉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9、实验名称: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课题和页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7页|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知道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类别:演示实验+体验实验实验器材: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各一杯分别标上序号,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

实验步骤:1、教师演示,把马铃薯分别放入清水、盐水、糖水、味精水中,观察沉浮。

2、学生猜测马铃薯时沉时浮的原因。

3、学生分组选一种液体做滴液加热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4、讨论分析,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沉浮状态不同。

有许多液体都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10、实验名称: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盐水)课题和页码:《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第18页实验目的: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2、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实验器材:盐、烧杯、马铃薯、玻璃棒、不锈钢调羹实验步骤:1、在烧杯里放入100毫升的水,把马铃薯放入观察沉浮。

2、放入一平勺的盐,搅拌至溶解,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3、重复第2个步骤,继续观察马铃薯的沉浮,直至马铃薯浮起来。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在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盐能让马铃薯浮起来。

"11、实验名称:测量钩码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页实验目的:1、知道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通过简单的推测、验证活动获得数据,并转化为证据,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等实验步骤:1、测出钩码在空气的重力。

2、分别测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的重力。

3、计算出钩码在清水、浓盐水、浓糖水、酒精中受到的浮力。

;4、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结论。

现象和结论: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12、实验名称: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浓盐水的轻重课题和页码:《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19-20页实验目的:1、知道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2、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实验器材:量筒、马铃薯、清水、浓盐水、天平实验步骤:1、把马铃薯放在烧杯里,用天平称出马铃薯的重量。

2、把马铃薯放入量筒,利用测排开的水量的方法测出马铃薯的体积。

3、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清水,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清水的重量。

4、向量筒倒入和马铃薯相同体积的浓盐水,并称出总重量,然后计算出浓盐水的重量。

5、整理分析数据,概括实验发现。

现象和结论: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