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背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语

我们中华民族古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留下了大量优美的诗词杰作。其用词的准确凝练,诗句的精深奥妙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语言之美。因此,诵读古诗词是我们语文学习的必修课。

二教学建议

本组“古诗词背诵”共安排了十首古诗词,包括八首古诗和两首古词。在学生掌握了古诗词的学习方法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充分自学,以读读背背为重点。

引导学生先要熟读古诗词;再根据古诗词的注释,了解古诗词的大意,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之后再了解相关作者及作者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让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从而更好地达到读读背背的目的。

建议分两课时完成这部分的教学内容。

在第一课时教学前,先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与古诗词中相关的作者及写作背景,并利用工具书自主清除阅读障碍,使学生达到能够正确、流利地熟读古诗词的程度。

在第一课时的具体教学中,老师要再次明确学习古诗词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词的注释,了解古诗词的大意,感受古诗词的意境,使学生真正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涵。之后,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熟练地背诵这十首古诗词。

第二课时的教学,以检测学生背诵古诗词的情况为主。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可先采用同桌互查、小组互测的方式进行,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在小组练习背诵时,老师要巡视各小组的具体情况,要指导学生用适当的停顿和抑扬的声调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提高学生整体的背诵水平。之后老师可指名或让学生到前面来背诵。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采用个人抽签、小组比赛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展示背诵成果,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诵读古诗词的兴趣,感受古诗词蕴含的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对古代历史文化的热爱。

三古诗解析与趣谈

1.《七步诗》

作者是三国时期的曹植。《七步诗》是曹植在曹丕的逼迫下七步而写成的诗。

从文中不难看出曹植以“豆”和“萁”来比喻兄弟,通过“相煎”来感动曹丕,感觉有些乞求之意,而曹丕似乎也是被曹植所做的《七步诗》所“感动”, 一时不忍,放了曹植。这种观点似乎也被大多数人认同,而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其实,曹植不但不是“乞求”曹丕,而是和曹丕进行“理论”。

所谓“相煎”是“萁”燃以煮“豆”,是说在煮“豆”的同时“萁”也会烧尽,与其拼个你死我活,还不如一人让一步。曹丕也明白,于是就“潸然泪下”,假意“感动”,实则在思考要怎么处理,最终决定放曹植一马,封曹植为安定侯。这样做不仅避免了兄弟之争,还使人们认为曹丕“仁慈”,非好杀之人,从而笼络了人心,使朝政得以安定。

所以,曹植并非以《七步诗》感动曹丕,曹丕也非因《七步诗》而放过曹植。而是通过《七步诗》这件事,双方取得了最好的结果。

2.《鸟鸣涧》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

《鸟鸣涧》是一首绝世佳作。诗人好像有点儿怪,起笔就是“人闲桂花落”,不知“人闲”跟“桂花落”有什么关系?而且为什么说是“桂花”?“夜静”又何以“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月”出来了, 一片光辉,“山鸟”不知是比喻什么或指谁?“时鸣春涧中”,一个“时”字,意味甚深,鸟语花香,好个清静自在!

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但这首诗中所写的却是花落、月出、鸟鸣。这些“动”,更加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取得了“静”的效果。这是因为事物总是互相依存的。在一定条件下,“动”之所以能够为人们所注意,正是以“静”为背景的。“鸟鸣山更幽”,这里面是包含着艺术辩证法的。

3.《芙蓉楼送辛渐》

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

这是一首送别诗。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第二句中“平明”点明送客时的时间。第三、四句写的是诗人自己,这也是与送别之意相吻合的。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此诗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一片冰心在玉壶”是诗眼,历来人们都认为“玉壶”与“冰心”一样,都是指人的品德美好,但这种说法还不太符合实际。“玉壶”具有多义性,它可以指酒壶、月亮、灯、滴漏等。在这里,把“玉壶”解释为酒壶,既是推杯换盏时的谐谑,也极符合王昌龄当时的心态。全诗单调谐美,诗风沉郁,又采用问答形式,可谓别开生面。

4.《江畔独步寻花》

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圣”。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卜居成都西郭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在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得如此细微,色彩又异常浓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上“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使景色愈发地美哉妙哉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5.《石灰吟》

作者是明代的于谦。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以石灰作比,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中的“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上“若等闲”三个字,又使人感到作者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骨碎身全不怕”中的“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再加上“全不怕”三个字,又使我们联想到某种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诗的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臆,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作为咏物诗,若只是将事物机械地写出来,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的价值。这首诗的价值就是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