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考试试题(三)
复习试题: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人教版】
定远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谢国桢曾给“野史笔记”下过一个十分宽泛的定义:“凡不是官修的史籍而是由在野的文人学士以及贫士寒儒所写的历史纪闻都可以说是野史笔记,也可以说是稗乘杂家”。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个人的书面历史记忆”的历史笔记于中唐出现,至两宋时期繁荣昌盛,蔚为大观。
唐宋“野史笔记”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 商品经济繁荣B. 政治环境相对宽松C. 印刷术的发明D. 科举制的推行发展25.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
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
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A. 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B. 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C. 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D. 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26.“在你们面前受审的是个有钱人,他指望以财富来开脱罪名。
可是在一切公正无私的人心中,他本身的生活和行为就足以给他定罪了,假如今天他不能受到应有的惩处,那不是因为缺乏罪证,也不是因为缺乏检察官,而是因为司法官失职。
”上述材料反映了A.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罗马法执行B. 自然法精神在实践中面临挑战C. 罗马法的理念在现实中无法实施D. 罗马法不重视证据和法律程序27.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前424)指出“来自戴尔波伊并使他们感到很大恐怖的可怕的神托也没有打动、雅典人离开希腊,他们坚守在自己的国土上面,鼓起勇气来等候侵略他们国土的人们。
”这说明希罗多德A. 具有了早期人文主义思想 B. 极力反对希腊的宗教信仰C. 赞扬发达的雅典民主政治D. 害怕神权的力量影响雅典28.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试题(四)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试题(四)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诗经》里说,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
切莫挂念远方人,惆怅不安心惶惶。
材料中“大田”出现“野草高高长势旺”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B.“私田”出现和“公田”颓败C.农田水利工程年久失修D.频繁战争所造成的严重破坏2.唐代三省以出令、审覆、执行的程序分工;北宋前期的中枢部门则在其管辖权限内实现了决策、执行一体化。
这一变化A.避免了决策失误B.有利于权力制衡C.削弱了宰相职权D.提高了行政效率3.《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
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4.公元前5世纪晚期,雅典的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法律由立法委员会通过;法律是永久性的固定规则,而法令则是针对具体情况且有一定时限的措施。
陪审法庭通过违法法律诉讼可否决立法委员会颁布的法律,通过违法法令诉讼可取消公民大会的法令。
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A.存在权力交叉现象B.司法权凌驾于立法权之上C.注重对民主的监督D.陪审法庭获得部分立法权5.南北朝时期,中书省和门下省设于宫中,主要负责皇家事务。
唐朝时两省移出皇宫,并将两省官员分为内省官和外省官,两种官员都具有内、外朝官员的双重身份。
这说明A.国家事务的重要性有所提高B.政治运行过程更为成熟C.内外朝的职能差别逐渐消失D.皇室成为政治权力中枢6.唐玄宗时规定,“京官不曾任州县官者不得拟为台省(中央)官”;宋代有一条规定:“举非州县之职,则毋以台谏选焉”。
由此可知,当时的高级官员选拔A.强调对中央政令的服从B.注重出身和门第C.以官员的德和才为标准D.注重基层实践经验7.宋朝在立国之初就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进一步加速了土地转移的频率。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三上学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六) (解析版)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高三上学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六)(解析版)一、单项选择题1.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 维护社会的安定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 区分血缘的远近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指的是不按照“先王之法”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即宗法制,故此题应选A项。
2.宋代圩田开辟十分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
这说明当时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 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圩田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宋代南方圩田开辟不断在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南方圩田开辟不断在更多,生产力水平提高,并非重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 选项错误,圩田开辟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由于经过秦末战乱,经济凋弊,汉初需要通过“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了恢复,汉武帝要建立大一统,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B正确;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主要受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与AC项无关,排除;“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并非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的结果,排除D。
安徽省定远中学补习班2020届高中毕业生历史考试试卷强化训练(八)
安徽省定远中学补习班2020届高中毕业生历史试卷强化训练(八)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5分,共75分)1. 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2.下面为20世纪30年代中共领导下的苏区主要货币表(部分),下列对这些货币所反映的信息解读错误的是( )A.全国各地的根据地日益的扩大B.根据地重视土地革命与经济建设C.革命斗争受到国际共运的影响D.当时革命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3.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帝”。
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
这一变化( )A.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B.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C.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D.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4.“这场伏击战是骄横无比的日军自侵华以来踢到的最硬的一块铁板,使日军本来猛烈的攻势被迫陷入停滞,从而部分地打乱了日军在华北的战略部署。
”“这场伏击战”( )A.奠定了抗战全面胜利的基础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C.扭转了正面战场败的局面D.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5.右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队的军事斗争形势以下描述与之相符的是( )A.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B.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的序暮C.解放军取得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D.国民党的长江防线被解放军突破6.《汉书》云:“汉家承秦之制,并立郡县,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这表明在西汉(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B.宗法制度趋于瓦解C.郡县制有利于维护皇权D.官僚制度未能建立7.隋代史官属于皇帝侍臣,他们忠实履行职权,记录皇帝的“动作法度”,使当代皇帝畏于死后留下臭名而有所顾忌,更使后代皇帝行为举止有所殷鉴,从而实现其存在的政治意义。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补习班强化训练历史试题(六)
安徽省定远中学补习班2020届高中毕业生历史试卷强化训练(六)一、单项选择题1. 《吕氏春秋·慎势》说:“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A. 维护社会的安定B. 加强了周王的权力C. 区分血缘的远近D. 保证贵族特权地位【答案】A【解析】联系史实可知,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其推行的目的就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这里材料中的“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指的是不按照“先王之法”则会导致社会秩序混乱,这里的“先王之法”即嫡长子继承制,即宗法制,故此题应选A项。
2.宋代圩田开辟十分突出,例如江南鉴湖分隶会稽、山阴两县,北宋初年有27户农家盗湖为田,到英宗时,达80余户,围湖达700余顷,到南宋时鉴湖湖田达2300余顷。
这说明当时A.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 自耕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南方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农业【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圩田是中国古代农民发明的改造低洼地、向湖争田的造田方法,宋代南方圩田开辟不断在增多,土地得到利用,这说明南方的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南方圩田开辟不断在更多,生产力水平提高,并非重在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选项错误,圩田开辟与自耕农经济遭到破坏之间没有必然关系;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商品经济发展对农业的影响。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3.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后来汉朝“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
这种统治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削彼长的残酷性B. 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C. 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答案】B【解析】【详解】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都是由这一时期的社会现实所决定的,由于经过秦末战乱,经济凋弊,汉初需要通过“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恢复经济,到汉武帝时期,国力得到了恢复,汉武帝要建立大一统,所以迫切需要新的指导思想,故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观点,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因此B正确;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主要受统治者的需要决定的,与AC项无关,排除;“外儒内法,而剂之以道”并非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的结果,排除D。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强化训练试题四补习班含解析
A. 传统等级观念的动摇
B. 民族革命任务的完成
C. 法国共和体制的确立
D. 国内君主派势力的分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信息“农民对帝制感到失望”“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可知,法国帝制传统在民众中的认可度被削弱,国内君主派的群众基础从而也被削弱,这在客观上有利于法国国内共和派与君主派的争夺,故C项正确;根据材料“从根本上动摇了农民对帝制的信念”可知,材料内容体现的是法国帝制被冲击和动摇问题,而不是传统等级观念的动摇,故A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法国帝制受到冲击,与民族革命无关,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法国君主派势力的问题,无法得出国内君主派势力分化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
9.下表反映的是1949年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领导人构成情况(单位:人)。对表中内容的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职务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政务院
主席
副主席
委员
总理
副总理
政务委员
共产党
1
3
29
1
2
6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
0
3
27
0
2
9
A. 中国共产党是新中国的领导核心
B. 政府组成实行多党合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这些现象表明
A. 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各国革命的共同举措
B.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
C. 以立法形式巩固成果是各国革命的相同手段
安徽省定远中学高三补习班2020届高中毕业生历史考试试卷强化训练(四)
安徽省定远中学补习班2020届高中毕业生历史试卷强化训练(四)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15年。
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
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2.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有学者认为这是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一一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
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 政权发生更替B. 社会发生转型C. 国力对比变化D. 文化途径迥异3.1382年,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宋讷出任文渊阁大学士。
一次,宋讷烤火打盹,火“燎胁下衣,至肤始觉”,太祖制文警讷:“胁者,协也。
岂尔居内相,不能协助人主为政,致神怒若此邪?”此言主要反映了明太祖A.对皇帝权威的刻意神化B.对宫室安全的高度重视C.对帷幄近臣的倚重心态D.对大臣擅权的防范心理4.据《美国宪政历程》记载: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难产,共和党候选人布什与民主党候选人戈尔的政治前途竟然系于佛罗里达州的区区几百张选票!为此双方打得不可开交。
最后把官司打到了联邦最高法院。
在最高法院以5比4一票之差做出了不利于戈尔的判决后,戈尔优雅地承认失败。
对此事件,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美国总统大选可以诉诸武力进行解决C.最高法院法官由民主选举产生,代表人民行使权力D.最高法院对宪法负责,拥有最高的司法解释权5.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英国通过《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人权宣言》、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这些现象表明()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各国革命的共同举措B.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C.以立法形式巩固成果是各国革命的相同手段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地位6.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育才学校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一、选择题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
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此司法原则不能A. 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B. 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C. 反映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D. 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答案】B【解析】亲属之间相互包庇不利于审判的公正公平,故“亲亲相隐”不利于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排除A。
“亲亲相隐”立足于中国的宗法社会的现实,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因此它不会损害明代法律的权威性,故“亲亲相隐”不能造成B项,故选B。
“亲亲相隐”是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宗法社会,宗族家人之间联系十分密切,这项法律原则是宗法制在司法上的投射。
故“亲亲相隐”能反映C项,排除。
“亲亲相隐”是彰显孝道、注重孝悌,增强宗族的凝聚力的表现,深刻体现了中国十分注重人情伦理的情况,故“亲亲相隐”能反映家庭在司法中的地,排除D。
2.“不论西周氏族,乃及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在春秋时代,西周王室虽早已覆灭,但由它所分封的诸侯们,却逐渐形成一坚强的同盟团体。
”此材料旨在说明A. 分封制有利于建立集体统治B. 分封制推动了对“王权至上”认同C. 分封制对后世统一国家建立有影响D. 分封制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答案】C【解析】材料体现了分封制的影响下,各个地方的统治势力形成了一种共同的国家体制的认同,为后来中国统一奠定了基础,C正确;材料与建立集体统治无关,排除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王权至上”的认同,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不利于建立中央集权制”,排除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西周分封制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西周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和特征和作用来共同分析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全在此制度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试题(二)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试题(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国大夫叔向曾对齐国大臣晏婴哀叹说,晋国的公室现在已经到了末世,百姓听到国君的命令,好像躲避仇敌一样,政事在于私家而公室卑微。
这反映出当时A.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的地位B.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诸侯叛乱C.晋国与齐国争夺霸主地位失败D.统治阶级内部权力发生转移2.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酒泉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A.封国制度的实施 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 D.刺史制度的建立3.《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曾反复强调大臣对皇帝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不许其“为非”;强调皇帝施政所体现的应该是“以天下为公,无私于物”;强调帝王恣意妄为必然导致巨大灾难的历史规律;等等。
类似言论,在历代均有体现。
这反映出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天人感应思想发挥积极作用C.君主专制得到了有效的制约D.专制君主具有“理性”的倾向4.明代万历年间《扬州府志》:“扬,水国也……聚四方之民,新都最,关以西、山右次之。
”又有《歙志·货殖》载:“今之所谓大贾者,莫有甚于吾邑。
虽秦晋间有来贾淮、扬者,亦苦朋比而无多。
”这反映出当时A.扬州开始成为全国商业中心B.南方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北方C.跨区域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D.商帮群体之间竞争十分激烈5.魏源的《海国图志》是有思想的学术作品,在介绍域外文明时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处处隐含“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用心,诸如西方国家怎样造船,怎样造炮。
这说明,该书A.沿承了经世致用的传统理念B.表现了崇信外来文明的炙热C.营造向西方学习的社会舆论D.摆脱了天朝上国观念的束缚6.李鸿章曾就1876年《烟台条约》中“添开口岸”条款发表评论,认为中国已经门户洞开,“即添数口,利弊各半”;“西洋各国到处准他人寄居贸易,而仍日益强盛,可知其病不在添口,而在不能自强”。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解析版)2019年11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
)1.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C.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公社领导人受到了公众的监督,权力受到了制约,也体现了民主的作风,所以答案选B选项。
从材料中不能体现A选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权机关,排除C选项;也不能体现出公社的性质,排除D选项。
2.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
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B.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答案】B【解析】嫡长子之外的兄弟被分封为诸侯,与周天子的位置明显出现了不一样的地位,导致王室的宗族不断分化,故B正确;材料中是淡化血缘关系,不是强化,故A错误;分封制显然不会缓和各个诸侯国矛盾,故C错误;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
【点睛】分封制下可以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 ,但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七月第三次周测试题(含解析)
A。 分封 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B. 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
C. 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
D. 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
【答案】C
【点睛】周代的分封对象主要有三类:宗室子弟、功臣和先代贵族。其中宗室子弟被分封的数量最多,所以周代分封的主体应该是宗室子弟,而不是功臣和先代贵族。
4。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 实质是
A。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B. 宗法分封逐渐瓦解
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 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
B. 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
C. 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 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材料反映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而是强调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A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
5。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A。 强调正心诚意
B. 倡导知行合一
C. 论证心外无理
D. 宣扬格物致知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历史高考5月模拟试题
2020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中学历史高考5月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3分)周克商后,安抚股商遗民,同时任用各地才俊。
新创之周实际上是一个诸部族的大联盟,周人在这个超越部族范围的政治联盟基础上,还建立了一个超越部族性质的至高的权威,甚至周王的王权也须在道德性的天命之前俯首。
这一做法()A.实现了对诸部族直接有效控制B.有助于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观C.确立了周天子的封建专制王权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2.(3分)汉代继承了秦朝抽取人头税的做法,规定:年龄在15到30岁之间的未婚女性需缴纳5倍于常人的人头税。
这主要反映了汉代()A.鼓励人口生育B.女性社会地位低C.社会矛盾尖锐D.政府管理能力差3.(3分)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
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
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有一定扩张性B.商税成为财政收入主要来源C.重农抑商政策已被摒弃D.农民弃农从商现象比较普遍4.(3分)明代继承了元朝的行省制,行省之下有府、州、县,县是中央政府任命官员的最基层单位。
每个县有一个县官,根据省籍回避制度,必须由非本省出身者担任。
明代推行“省籍回避制’’()A.激化了社会矛盾B.有利于中央集权C.净化了官场风气D.推动了地区交流5.(3分)如表是“福州口岸茶叶出口表”(单位:万磅),该统计数据反映出中国()出口数值占茶叶出口总量比率年份总量英国澳美其大利亚国他185360﹣﹣﹣﹣﹣﹣﹣﹣5.7%1855157﹣﹣﹣﹣﹣﹣﹣﹣14%185635221437742731% A.茶叶逐渐成为主要出口品B.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关税贸易主权的逐渐丧失D.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6.(3分)1894 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筹办湖北纺纱厂时提出:“所有机器、厂屋……费用,俱归垫借。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20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满分50分。
)1.马克思在称赞巴黎公社的领导者时说:“这些勤务员经常是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的。
”他们“公开地老老实实地办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活动,不自命为绝对正确,没有文牍主义的敷衍拖拉作风,不耻于承认和改正错误。
”对以上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A.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赋人权的思想B. 说明公社领导人的权力制约与民主作风C. 表明国家政权机关已变为“社会公仆”D. 体现了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答案】B【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可知,公社领导人受到了公众的监督,权力受到了制约,也体现了民主的作风,所以答案选B选项。
从材料中不能体现A选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国家政权机关,排除C选项;也不能体现出公社的性质,排除D选项。
2.在西周分封制下,被嫡长子继承制排除在王位继承以外的众王子弟,获得了新建诸侯国的权力,更得到一般宗族子弟绝不会出现的各种政治特权。
材料表明西周分封制A. 强化了王室间的血缘纽带B. 推动了王室宗族迅速分化C. 有效缓和了各诸侯国矛盾D. 实现了地方对中央的拱卫【答案】B【解析】嫡长子之外的兄弟被分封为诸侯,与周天子的位置明显出现了不一样的地位,导致王室的宗族不断分化,故B正确;材料中是淡化血缘关系,不是强化,故A错误;分封制显然不会缓和各个诸侯国矛盾,故C错误;分封制下地方权力较大,不利于中央集权,故D错误。
【点睛】分封制下可以巩固王权、加强统治;开发边区、扩大疆域;国家政权由松散趋向严密,但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随着诸侯国势力壮大,到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
3.193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技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力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力在一些时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0届补习班高三上学期知识错题巩固历史试题(三)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时期,政府设有专门的官职“媒氏”,督促男女婚嫁,并且规定男子最晚30岁娶妻,女子最晚20岁出嫁。
政府如此规定的目的是A.鼓励婚姻自由 B.促进人口增长 C.加强基层控制 D.实行重农抑商2.秦汉以来,中国农民的主要型态是以小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农,其出现可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秦国商鞅变法的哪一政策最有助于小农阶层的形成A.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B.民有二男以上不分者倍其赋C.令民为什伍相牧司连坐D.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3.宋人宋敏求所辑《唐大诏令集》所载自唐太宗贞观至唐昭宣帝(唐末代皇帝)天佑年间的诏令,以(甲)起首者约250份,以“东台”(甲之别称)起首者2份;以“鸳台”(甲之改称)起首者15份;以“黄门”(甲之改称)起首者约22份,而没有一份是以其他的名义起首发出的。
由此可知,(甲)是将“最高决策”形成“政令”的关键。
以上有关唐代“三生六部”管制叙述中的(甲)是指A.皇帝B.中书省C.门下省D.尚书省4.图1是某本历史书中的图片,它最可能是说明下列哪一主题?图1A.咖啡的种植与改良B.番薯的引进与推广C.高梁的传入与影响D.茶叶的栽培与运销5.1940年1月24日,国民政府经济部颁布的《钢铁管理规则》规定:“钢铁之管理事务,由经济部会同军政部组织管理委员会办理之”。
其主要目的是A.实行统制政策B.服务抗战需要C.协调工业发展D.加强政府权力6.战场波及长江南北岸,在皖中一皖西、赣北一赣西北、鄂东、豫南等广阔地域抗击日军进攻,该战役共进行了四个半月,是整个抗日战争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庞大的战役之一。
此后,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该战役是A.太原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百团大战7.2019年9月央视热播的《外交风云》展现了新中国外交历程的艰难曲折。
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声明:“美国认识到‘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这表明美国A.承认了“一个中国”原则B.承认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C.与台湾当局彻底断绝关系D.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唯一合法政府8.罗马法经历了一个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主要适应了A.政体演变的需要B.贵族地位提高的需要C.外来移民的需要D.疆域逐步扩大的需要9.今日英国国王与国会间的关系是历经多次的协调和冲突而慢慢演变而成,历代国王在任内签署了《大宪章》《权利法案》等文献,两大文献的相似之处是A.国王不得干涉国会议员选举B.限制国王婚姻自主的权利C.限制同王征税的权利D.限制国王行使对外征战的权利10.图2是20世纪初的一幅漫画,大树上写着“FREE TRADE”字样,树下假寐的是英国,而四周正在采摘果实的则是美国、法国、荷兰、俄罗斯等国家。
该漫画可以说明图2A.世界政治格局杂乱无序B.英国处于世界贸易中心地位C.各国奉行重商主义政策D.美国超越英国成为金融霸主11.1929年,西方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苏联借此时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机器设备购买者,1931年,苏联购买了世界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左右。
这表明苏联实施工业化的有利国际条件是A.西方经济危机证明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B.西方工业大国对苏联大量无私的帮助C.直接进口大量机器设备应用于苏联工厂D.斯大林模式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12.表时间1947 1955 1958 1963 1967数目57 76 82 113 123表1中1958—1963年间会员国数目暴增的原因可能是A.巴尔干半岛国家分裂产生许多国家B.联合同放松了对会员国条件的限制C.美国鼓励中南美洲国家加入联合国D.民族解放运动使得非洲国家大量独立二、非选择题:第26题25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5分,共52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流动”时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4117 1448东汉永和五年(140年)2789 1915唐天宝十一年(752年)3174 2398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2841 4257明弘治四年(1491年)2432 5177——数据源于张国雄《长江人口发展史论》(1)依据上表,概述人口数量与分布的变化状况,并简析长江流域人口变化的原因。
(10分)材料二近代华工,无论是被拐贩出国的契约华工, 还是为生计所迫而沦落海外的华工, 都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伴随着中国主权的丧失和传统经济的崩溃而产生的。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兴起、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的苦力贸易, 历时三十年之久。
据不完全统计, 这个时期有大量华工被西方殖民者贩往美洲、澳洲和东南亚。
到十九世纪后期、二十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破产的农民、手工业工人被迫出洋, 与被拐骗出国的契约华工一同, 沦为西方资本的奴隶或雇佣劳动力。
——摘编自《鸦片战争与近代华工》(2)依据材料二,概括近代华工出洋的特点。
(9分)材料三1978-1988年,我国国家招工的农民为1110万,而在各类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达到9000多万人。
镇成为当时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的最主要目的地,以广东省为例,1982-1987年,镇吸纳了乡—城迁移人口的41%,城市吸纳了33%,县城则吸纳了26%……1990年代后,呈现出农村人口向大中城市流动和内地人口向沿海地区流动的趋势。
1982年,规模最大的10个城市吸纳了11.86%的流动人口,1990年上升为17.04%。
——摘编自《中国人口流动与城市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3)依据材料三,对比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人口流动的状况。
(6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美国作家哈里耶特·比切·斯托夫人的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写于19世纪50年代。
小说中有如下情节:黑人奴隶乔治·哈里斯被主人送到工厂劳动,聪明的乔治发明了一台先进的的机器,受到了工厂主的赞扬和工友们的尊敬。
但乔治的主人赛门·莱格利认为乔治是自己的私有财产,不应该受到他人的尊敬和喜爱,把他从工厂中领了回去。
工厂主因为失去这样一个出色的工人而倍感惋惜,但受制度与法律的制约,他又无能为力。
回到种植园的乔治,遭受了身体与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摘编自何成刚、沈为慧《历史小说,一种重要的历史教学资源》结合世界近代史所学知识,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
(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尊老养老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
《礼记·礼运》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民国初年,受西方观念的影响,人们开始重新考量带有传统色彩的养老观,养老实践开始从传统的道德义务向制度义务转变,救养主体从家庭和宗族向社会力量转移。
民国17年,上海颁布了《职工退职待遇暂行办法》,规定工人年满50岁、公务人员年满60岁退休时,由雇主发给养老费,按劳动时间的长短计算。
民国32年,国民政府公布了《公务员退休法》,对公务员领取退休金的具体情形(七种)作了详细规定……——摘编自《中国人养老现念的转变与思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养老制度改革的社会背景。
(6分)(2)根据材料,概括民国时期养老制度的特点。
(9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5BBCBB 6—10CADCB 11—12CD二、非选择题。
41.(25分)(1)(10分)变化:从汉至明,黄河流域人口大体呈减少趋势,长江流域人口不断增多。
(2分)唐中期以前,人口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唐中期以后,人口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
(2分)从汉至明,人口总数总体呈增长趋势。
(2分)原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人口大量南迁(2分);南方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人口增殖迅速。
(2分)(2)(9分)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因生计所迫出国的两类华工;始于鸦片战争后,延续时间长;华工流至的地域广。
(3点给6分)(3)(6分)80年代人口主要从乡村转移到小城镇,90年代人口主要从农村、内地流向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
(3分)80年代人口流动以短距离迁移为主,90年代则呈现长迁移趋势。
(2分)42.(12分)评分细则:故事情节:工厂主(资产阶级)和奴隶主对待奴隶的态度不同。
(2分)现象:美国独立后关于黑人奴隶制度存废的矛盾。
(2分)概述评论:美国独立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受到黑人奴隶制度的严重阻碍。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与奴隶制度的矛盾不可调和,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生产关系的落后因素,建立了一个高度统一的国内市场(完成了南北统一),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崛起。
(8分)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1)背景:西方文化的冲击;从晚清到民国社会转型的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民国政府政策探索等。
(6分)(2)特点:受传统尊老文化的影响;注重道德义务;把养老观念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政府重视养老;养老制度有一定的立法保障等。
(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