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 冷和热》教案
苏教版科学四上《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说课稿一、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热的传递》、《加热与冷却》这三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的第一、二、三课,这三课,主要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能的表现形式”和“物体与物质”中的部分要求建构的。
这三课涉及到的《标准》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2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来呈现。
2.3能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
2.4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1.4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
2.1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2.2了解热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直到温度相等时,热传导才停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2敢于大胆想像。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2.3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4.1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
从内容上看,教材通过“了解温度计的作用”、“学习使用温度计”、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冷热与温度”;通过“认识热传导现象以及学习使用酒精灯”、“认识热对流现象”、“认识热辐射现象”这三部分帮助学生认识“热的传递”;通过“研究冷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研究冷热对物体体积的影响”、“认识加热与冷却的用途”这三部分来帮助学生认识“加热与冷却”。
从结构上看,这三课探究的都是生活中的一般的热现象及简单的规律,基本上可看作并列关系。
同时,第一课《冷热与温度》中形成的温度的概念和使用温度计的技能,又是后两课及至整个单元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对很多冷热现象,并没有刻意地关注,还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因此,当教材引领学生聚焦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冷热现象时,当他们面对熟悉的现象而产生迷茫时,探究的欲望是何等的强烈,这就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热胀冷缩会引起体积发生变化。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4、学生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学情分析
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激趣导入
1、(出示一个中踩瘪了的乒乓球)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爱打乒乓球的?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怎么办?(生:用开水烫一下)
2、师:乒乓球受热后为什么能复原,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加热和冷却》。
(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
2【讲授】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及体积的影响
(一)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1、观察蜡烛的变化。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冷热与温度教案模板范文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冷热与温度教
案模板范文
1教学目标
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2学情分析
《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初步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规范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其中温度概念的建立,需要通过结合生活情境和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感受而逐步生发;对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既要给学生尝试探究的空间,更要对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和操作要领指导到位,学生要能规范操作、熟练掌握。
正确规范测量温度,对后续学习极为重要和关键。
3重点难点
重点:
1、初步掌握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方法。
2、分组合作,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难点:
1、理解热水变凉的规律。
2、绘制、分析热水变凉折线统计图。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感受物体的冷热
教学准备:
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课件ppt
一、感受物体的冷热:
1、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和热水中。
5秒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每个小组成员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每个同学都试一试。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设计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从教材的构建分析是“物质世界”部分物质、物体、及材料这三部分中的物体的特征研究,是课程标准中“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二:热现象。
研究的是一杯水热水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变凉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其中的变化规律。
本节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第四单元“关心天气”《测气温》中已接触了“气温”的概念。
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学生,学生应该都会说得出来,学生也应该对热水变凉,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平时没有真正的去观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实验记录表、铁架台、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感觉物体的冷热:1.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看,这里有三杯水,请一个同学将左手食指放入1号杯中,将右手食指放入3号杯中,然后告诉大家自己的感觉。
接着将这两个食指同时放入2号杯,再谈谈自己的感觉。
同一杯水,怎么会让一个手指冷,一个手指热呢?谁能猜猜这可能是什么原因?(1个生答)噢,看来光靠我们的感觉是很难确定物体的冷热。
(板书:冷热)既然这样你们有什么办法知道呢?(生自由答)因此,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板书:温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冷热与温度》。
要想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可以借助——温度计来知道。
(设计意图:从游戏入手,通过学生亲自实验,感受到同样一杯水两根手指的感觉却差别很大,使学生心理产生强烈的矛盾,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1.热水变凉一、教学目标:(一)过程与方法: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二)知识与技能:1.知道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二、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水杯、热水、温度表等。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结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引入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
1、提出问题:(1)当着学生的面倒一杯开水,问学生这杯水放在这儿,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什么情况?(2)学生猜测。
(3)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2、提出假设。
让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然后让每个小组选择其中的一个假设,进行验证。
3、设计实验。
(1)各小组讨论怎样进行实验。
(2)请小组汇报实验的方法。
(3)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提出一些注意事项: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C.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D.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E.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记在P76的表格中)4、学生分组实验。
5、分析统计。
(1)分析实验中得到的数据。
并将数据画出曲线图。
(2)学生完成P76中的曲线图。
(3)请学生说说看了曲线图后你想到些什么?尽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说。
A.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和我们的预测一样吗?B.如果继续观测下去,温度会怎样变化?6、得出结论。
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逐渐下降的。
继续观测下去,温度将逐渐稳定。
板书设计:1.热水变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统计得出结论热往哪里传一、教学目标:1、能够做固体热传递的实验。
2、能够做液体热对流的实验。
3、能够设计实验说明热水在冷水中是怎样“跑”的。
二、教学准备热、冷水、温度表、计时器、蜡烛、管子、试管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导学生回顾热水变凉的过程,是热水放出热温度变低会变成凉水,其他物体(空气、手等)吸收热温度会升高,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热往哪里传?热在固体液体中是怎样传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 冷热与温度|苏教版
单元分析课题2、冷和热教学课时 5教材分析(即本单元教材的位置、重点与难点)在学生掌握了测量水温的方法后,教材安排了连续测量一杯热水降温过程的实验,这是一个将技能训练与科学探究融为一体的极好活动。
热的传递。
目的是认识热传递的方向和方式。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加热和冷却。
目的是认识冷热变化对物体的影响及人们对这些规律的利用。
孩子们将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热传递的基本规律: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固体的主要传热方式是传导,气体和液体的传热方式是对流,热还可以不依靠媒介直接辐射出去。
吸热和散热。
在几组对比实验中,孩子们将发现物质吸热散热性能的差异,并要运用这些知识去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水加热、冷却后。
目的是认识水的三态变化和自然水体的不同存在形式及成因。
孩子们已对温度变化对物体的影响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将集中带领学生探究最常见的物质——水的三态变化条件,并通过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了解自然界中云、雨、雪、霜的成因。
学情分析(即学习本课的一般初始状态基础,困难以及少数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之预见)重在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连续收集数据、绘制曲线图、分析解释、大胆想象等多项科学能力。
力争让孩子们都有动手动脑、亲历探究的机会,并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喜欢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改善生活教案首页课题1、冷热与温度教学课时 2 目标依据会用温度表测量水的温度。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规范地测定水温,探究热水变凉的规律。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温度,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和温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第一课《冷热与温度》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中的内容,在第一课时,主要让学生理解了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必要性,以及利用温度计测量水温的正确方法;第二课时研究的是一杯水热水变凉的动态变化过程,一杯热水变凉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但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其中的科学道理。
本节课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对这一常见的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并根据数据,绘制曲线图,让学生发现其中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学生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册)科学课已学过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因此只要提醒学生,学生应该都会说得出来,学生也应该对热水变凉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因为这个现象是司空见惯的,但平时没有真正的去观察,也不知道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提出要他们来研究,学生学习热情很高。
教学理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尽量研究学生生活中的食物和现象。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才会真正感觉到: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1、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下降是先快后慢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2、认识到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也蕴含着科学道理。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加热和冷却》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到物体热胀冷缩会引起体积发生变化。
3、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
4、学生能够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各种实验器材,并且能够自主设计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2学情分析加热和冷却是学生常见、熟悉的现象,具有很多的感性认识,也有很强的研究兴趣。
另外, 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本节课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继续锻炼学生模仿实验、设计实验、亲自动手实验以及根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的科学素养。
3重点难点重点:认识到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难点:发现气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热胀冷缩现象。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1、(出示一个中踩瘪了的乒乓球)师: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爱打乒乓球的?乒乓球不小心踩瘪了怎么办?(生:用开水烫一下)2、师:乒乓球受热后为什么能复原,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加热和冷却》。
(板书课题:加热和冷却)活动2【讲授】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及体积的影响(一)研究加热和冷却对物体形态的影响1、观察蜡烛的变化师:这个月,有没有过生日的同学?让我们点燃生日蜡烛为他们庆祝一下好吗?同时,请仔细观察蜡烛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固体——液体)。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教案1 冷热与温度教学目标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感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冷水、热水、烧杯(或一次性塑料杯)、温度计、铁架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建立温度的概念出示一杯冷水、一杯温水和一杯热水。
演示: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冷水杯和热水杯,5秒钟后,再同时插入温水杯。
要求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学生分组进行体验,小组交流体会。
二、形成温度概念全班交流,感受到:光凭自己的感觉不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讲解: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温度计可以准确的测定出物体的温度。
三、学习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学生尝试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同时思考: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交流:测量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1)液泡浸在水中,不碰杯壁;(2)液注变化稳定后观察温度;(3)观察温度要水平观察;(4)学习读出温度计的度数。
(教师可以适当创设一些错误情景,认学生分析。
)利用温度计测量三杯水的温度(先测冷水,再测温水、最后测热水)。
四、预测水的温度变化提问:热水放的时间长了会怎样?如果隔相同的时间测量一次热水的温度,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温度的下降会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五、制定热水变凉的研究计划讨论:怎么才能做好这个实验?在讨论中明确学生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需要哪些材料:(温度计、铁架台、杯子、热水、记录纸、手表)(2)需要观察什么?记录什么?(3)怎样记录?从什么时候开始记?隔多长时间记录?(4)小组内每个成员的任务是什么?(拿温度计、读数、计时、记录各有分工,每人都要找到自己的角色)合作学习是科学探究的常用学习方法,每个组员都要承担各自的角色,小组中每个人都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体作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1冷热与温度 |苏教版
《冷热与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寻找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冷热现象,用感觉器官判断物体的冷热,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的能力以及整理资料、口头表达的能力。
通过亲身体验来感受生活中处处的存在着科学的道理,并初部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二、教学课题: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三、学情分析:《冷热与温度》一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里的第一课,本课主要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让学生建立温度的概念;二是学会测量水温;三是探究热水降温规律。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多以小组合作、实验实践的教学方法开展,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五、教学目标:1.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4.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科学实践六、教学准备:烧杯、热水、温水、冷水、温度计、秒表、记录表、铁架台。
七、教学过程:(一)、感觉物体的冷热:——3min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台平板电脑,借助这个大家都十分感兴趣的学习工具,让我们一起踏上今天的科学探索之路,你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
师:首先老师为每组同学准备了两杯水,伸进水杯摸一摸,他们一样吗?生:一杯是温水,一杯是热水。
(奖花)师:确实,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通过我们的身体器官来感觉物体的冷热(课件:冷热),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课件温度)今天老师就想带着大家一起来研究冷热与温度。
(板书课题:冷热与温度)(二)、测量水温:12min师:刚才大家都摸出了这两杯水的区别,那你知道他们的确切温度吗?生:不知道。
师:怎么办,找谁帮忙呢?生:温度计。
师:确实,老师已经为每一位同学准备了一支温度计,由于温度计是玻璃制品,所以等会儿取放时要格外小心(老师示范)——竖着拔出套子,用手指轻轻捏住温度计的上端师:关于温度计,你了解它吗?(为回答问题的学生点花)生:(自由回答)师:看来你们对温度计了解的还不少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段视频,对照着老师为你们准备的温度计,让我们来完善一下对温度计的认识,看完以后完成资源中的习题。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教案苏教版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1冷热与温度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况热水变凉的规律.
重 点
难 点
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规律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5、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板书课题)
(二)、学习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测水温
1、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2、学生测量冷、热、温三杯水的温度并记录.(活动记录P65第1题)
3、交流测量结果
(三)、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1、谈话;我们都知道,一杯热水放久了,会慢慢变凉,那么,你认为温度的下降有规律吗?如果有规律,可能是什么样的规律?
2、学生提出自己的预测 (活动记录P65第2题)
3、提问:我们该怎样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
5、小结研究方案,并提出实验时的要求
烧杯、温度计、铁架台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
书
设
计
2.1冷热与温度
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
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学生活动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我们喝的时候会感觉到烫.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再冒热气了,我们就可以从容的喝它了?
四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单元 冷和热 2热的传递教案 苏教版
3、小结:
设计实验
学生实验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教学反思
(三)认识热辐射
1、烈日下的物体为什么烫手?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巩固应用:
1、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提问,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
2、设计实验:观察金属是怎样传热的?
3、讲解示范: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验并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
1、讨论: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
2、介绍实验方法
3、学生实验并画图作记录、汇报、交流
4、小结:水受热后会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2.2热的传递
班 级
四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时数
1课时
课 题
2.2热的传递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会做固体热传导、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重 点
难 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 学
方 法
实验探究
教 具
酒精灯、试管夹、火柴等
实践
活动
检 查
板பைடு நூலகம்
书
设
计
2。2热的传递
传导
热传递的方式 对流
辐射
新课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内容)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教学时间八课时1.冷、热和温度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能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4、能扎根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亦凉的规律;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冷却过程,找出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时间一个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温度和温度计1、把手放在热水、冷水中,五秒后再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一杯水,倒两根刚从不同水温内出来的手指伸进来,冷热的感觉不同。
我一直用游泳池边的那个水龙头作比方,但有那样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的,所以效果其实不好)2、问: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3.概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注:判断冷和热的标准)。
4、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测量冷、热、温水的温度。
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问:一杯热水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注:应提醒学生,这里的下降规律应该是下降速度方面的)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测。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设备、观察和记录的内容;每个团队成员的时间、任务;4.分组研究并收集数据。
三、画曲线图,分析数据1.解释曲线的绘制方法;2、学生画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交流各自的发现;4.温度先缓慢下降,然后迅速下降。
四、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附言:本课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了解冷热的标准就是温度,虽然计划为一课时,但考虑到实验的实际情况,还是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使用温度计,按理说,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使用过温度计测量气温,只是隔了一个暑假,学生不一定能记清,其次,三年级是测量气温,那个相对简单些,本课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还有一部分东西要让学生掌握。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测量水温时的相关操作,再找学生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同时让学生注意温度的变化,这里为他们下课时了解水温下降趋势先埋下一笔,为下节课内容作铺垫;第二课时,其实观察水温下降趋势的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观测,并将观察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画了曲线图。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2单元 冷和热-3.加热和冷却
《加热和冷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会做加热糖的实验,观察糖的形态变化。
2.会做加热铁垫圈的实验,能利用器具观察到铁垫圈的体积变化。
3.会做水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
科学知识1.知道物体受热后会改变形状、体积。
2.知道固体、液体和气体基本都具有热胀冷缩性质。
3.知道人们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物体做许多事。
4.知道温度表的工作原理,了解温度计的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变化的丰富多彩。
2.意识到每一项科技发明都是科学家反复试验和不断改进的结果。
意识到科学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好处。
二、教学材料蜡烛、火柴、铝片、竹夹、烧杯、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茶叶、高锰酸钾、砂糖、蜡烛、火柴、牙签、玻璃、加热容器、铁垫圈、热胀冷缩的铜球。
三、教学步骤(一)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在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两件礼物。
2.出示:第一件礼物----银杏叶蜡画,让学生猜一猜这片叶画是用什么做的。
3.点拨:这是用蜡笔做成的。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课题(二)探索和调查探究蜡笔受热熔化、受冷凝固的现象1.提问:你们知道这幅蜡画与蜡笔之间有什么奥秘吗?2.制作蜡画的要注意哪些问题呢?小组讨论3.分小组制作(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一幅蜡画)实验制作4.教师巡视指导,与学生一起探究。
5.各小组汇报:各小组把制作的蜡画展示前面的黑板上(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
学生代表汇报实验记录6.教师点拨:还有哪些物体加热后会产生与蜡笔相似的变化?学生根据材料作出假设、并实验7.观看教学光盘中巧克力受热后的变化。
(三)探究小铜球热胀冷缩的现象1.谈话:通过以上两个探究活动,大家发现冷和热对物体的影响可真不小。
那么,一些看不出来变化的物体比如这个铜球,受热后会发生变化吗?学生小组内交流、汇报。
2.究竟它会不会发生变化,我们应该怎么办?3.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这种现象科学上叫热胀冷缩,其实是冷和热对物体体积产生了影响。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苏教版第二单元冷与热1.冷热与温度[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
4.能根据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变凉的规律。
5.能耐心、细致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学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试水温:建立温度的概念1.讲述:桌子上有三杯水,其中一杯是热水,一杯是温水,还有一杯是冷水。
如果把两只手的食指先分别插进冷水杯和热水杯中,过5秒钟后再同时插进温水杯中,两个手指的感觉会一样吗?2.学生分组实验并说说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形成温度的概念)5.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光凭感觉是无法准确判断出物体的温度的,准确测量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温度计。
二、测水温:学会测量水温的技能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
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介绍常用的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读法和写法。
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三、实验:探究常温下一杯水的温度变化规律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3.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1)我们要想通过实验来知道热水是怎样变凉的,你们认为我们需要用到哪些材料?“热水、杯子、温度计。
”(2)么我们在实验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这样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3)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4)再次提醒:A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B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温度?C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D把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冷和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冷和热单元教学时间八课时1、冷热和温度教学目标1、知道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2、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3、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4、能扎根记录的数据概括热水亦凉的规律;5、能耐心、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难点: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温度及温度计1、把手放在热水、冷水中,五秒后再放入温水中,体会两个手指的感觉;(注: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让学生体会到同样的一杯水,倒两根刚从不同水温内出来的手指伸进来,冷热的感觉不同。
我一直用游泳池边的那个水龙头作比方,但有那样经历的学生并不是很多的,所以效果其实不好)2、问:从实验中可以发现什么?3、小结: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使用温度计溅定物体的温度(注:判定冷热的标准)。
4、讲解并演示正确使用温度的方法,测量冷、热、温水的温度。
二、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的温度变化1、问:一杯热水温度下降有什么规律?(注:应提醒学生,这里的下降规律应该是下降速度方面的)2、学生提出自己的观测。
3、小组讨论,制定研究计划:器材、观察、记录的内容;时间、每个小组成员的任务;4、小组研究,收集数据。
三、画曲线图,分析数据1、讲解曲线图的画法;2、学生画曲线图,研究温度变化的规律;3、交流各自的发现;4、小结:温度下降呈先快后慢的规律。
四、继续预测,课后继续研究。
教学后记:本课的中心思想是让学生了解冷热的标准就是温度,虽然计划为一课时,但考虑到实验的实际情况,还是分成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的任务是学习使用温度计,按理说,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使用过温度计测量气温,只是隔了一个暑假,学生不一定能记清,其次,三年级是测量气温,那个相对简单些,本课测量水的温度,所以还有一部分东西要让学生掌握。
在课堂上,先让学生看书,了解测量水温时的相关操作,再找学生到前面演示给大家看,同时让学生注意温度的变化,这里为他们下课时了解水温下降趋势先埋下一笔,为下节课内容作铺垫;第二课时,其实观察水温下降趋势的活动,我让学生进行观测,并将观察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我在黑板上画了曲线图。
【精编】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2.1.冷热与温度》教案(2).doc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二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科学探究:1.知道在科学探究中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要以收集到的事实证据为基础,证据的收集可以有观察、实验等多种方法。
2.知道在科学探究中,要运用理性思维对收集到的证据进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整理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种种解释。
3.知道在探究过程的各个环节中,需要探究者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与分享。
科学知识: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知道温度的单位,会使用温度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教学目标:过程与技能1.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2.能够收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下降规律。
科学知识1.知道什么是温度。
2.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悟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
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学会测量水温的方法。
收集数据并描述热水变凉时温度下降的规律。
描述什么是温度。
教学材料:三个杯子、冷、温、热三种温度的水、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教学步骤:集中话题导入新课1.老师这里有一杯开水,你们看热气腾腾的,很难靠近嘴,可是为什么过了一会之后就不在冒热气了,而且可以从容的喝了?激疑,使学生产生思考。
探索和调查试水温1.学生分组实验。
2.请你说说实验时的感受。
3.你能对自己的感受进行解释吗?4.光凭自己的感觉能准确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吗?5.要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要借助温度计。
测水温1.如何借助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呢?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2.布置实验要求。
利用教学光盘,播放前半段,提醒学生听清要求。
3.再次提醒:A.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表,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在本节课中老师适当给予提醒。
B.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猜测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1.那么你们知道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吗?2.小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记下来。
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温度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冷热和温度【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使学生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热水变凉的温度变化规律。
2.使学生知道常温下一杯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
3.使学生对科学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使学生感悟到任何科学认识都必须来源于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根据收集的数据分析一杯热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杯、铁支架、热水、温度计、记录表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你们看过红果果与绿泡泡这个节目吗?这个节目的口号是什么?(生回答:科学泡泡,动手动脑,细心观察,探索奥妙,YES!)2.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动手动脑,去探索科学的的奥妙。
二、复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温度计,并学会了正确地使用温度计来测量物体的温度。
现在请一个同学来示范测量这杯热水的温度。
(请一个学生测量)2.师:下面的同学要认真观察,仔细判断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
(学生进行测量报温度,教师根据学生测量的结果板书:℃)3.师:谁来评价一下这位同学的测量方法是否规范,那些方面需要改进?(学生评价)三、连续测量一杯水在降温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师:谁能再来测量一下这杯热水,(请一名学生上来帮读出温度)它的温度( ) ℃(板书),从这两个温度,你们发现这杯热水有什么变化了吗?(板书:变凉、热水的温度变化)看到这个现象,你们想研究这杯热水的哪些问题?2.学生提问题。
(1)过一会儿,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是多少?(2)这杯热水的降温有规律吗?(3)这杯热水放一天后会是多少度?(4)这杯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3.师: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可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不能一一地去研究,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杯热水放久了,它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板书:冷热与温度)热水变凉的秘密是什么?(课件投影录音:猜一猜,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学生个别进行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没有规律)4.师:这只是大家的猜测,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热水的温度是怎样下降的?(学生回答)5.师:隔一段时间观察一次的方法很好,为了便于探究,我们设定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温度,同学们要按下面的要求开展实验,请看实验要求:实验要求:(1)仔细观察温度计,组员轮流读出各时间点的温度。
(2)每个同学认真记录温度计上的数据。
(3)第一个铃声响后,在记录表的“0”分钟格内记下第一个最高点的数据,从此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
且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水杯来读数。
6.师:过一会儿老师给每组一杯热水,但取到热水后要等到老师发令才能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温度计放进热水中后,每个小组认真观察温度计的液柱,当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请组长马上举手告诉老师。
(教师给每组杯子里倒热水)7.请各组把温度计放进热水中。
(各组温度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时,组长举手告诉老师。
)8.好,我们开始记录第一个温度。
(明确任务后各小组开展活动,收集活动的数据信息,教师巡视指导。
)四、画热水变凉温度曲线图,并学习分析数据1.师:同学们都认真细致地收集到热水变凉的数据,其实我们还可以把刚才收集到的数据用一条曲线来表示。
下面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热水降温的曲线图。
2.(投影出示:热水降温曲线统计图)这个统计图上有两条轴,横轴表示时间,竖轴表示温度,当0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61℃,我们就在0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61这个刻度描一个点,2分钟时热水的温度是55℃,就在2分钟对着的竖轴线找到55这个刻度描一个点,以此类推描好每个时刻段的点,然后用直尺把每个点连接起来。
(边说边示范)3.学生试画曲线图,教师巡视指导。
4.请各小组认真地分析记录表与曲线图,轻轻地讨论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小组交流)5.(学生汇报)师提问:哪个小组愿意把自己的发现和大家交流一下?6.师小结:我们发现热水的温度是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的,并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的。
(板书:先快后慢)7.师:温度什么会这样变化,那是因为“热水刚到进杯中时,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减慢了。
(投影)五、小结、延伸师:这节课同学们以认真严谨的科学探究的态度,通过动手动脑,学会了用曲线图表示热水降温的变化过程,还探索了热水降温的规律,你们真不愧是未来的科学之星,但科学探究是无止境的,假如我们继续观测下去,这杯热水的温度会怎样变化?是否会一直这样降下去呢?会降到多少呢?同学们可以在课外继续探究,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板书设计】1.冷热和温度68℃猜测: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均匀下降、没有规律结论: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呈先快后慢的规律下降28℃2.热的传递【教学目标】1.会做固体热传导的实验和液体对流的实验。
2.能正确使用酒精灯。
3.知道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4.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教学重点】认识热的三种传递形式。
【教学难点】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水、凡士林、火柴、蜡烛、铝片或汤勺、细铁丝、平底烧瓶、橡皮泥、试管夹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大家看过吧?在这部动画片中当灰太狼抓不到羊时,红太狼经常用什么打灰太狼呢?(平底锅)在生活中,我们用它做什么?(炒菜)请同学们想一想,炒菜时,菜和锅原本都是凉的,后来为什么变热了呢?生:(略)2.同学们认为热在物体中是可以传递的,是吗?3.好,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是怎样传递。
(板书:热的传递)二、热传递的方式(一)研究固体的热传递方式:1.大家看,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丝和金属片,一会,我们就用这些金属材料来代替平底锅做一个模拟实验,研究热在固体中是怎样传递的。
2.提问:热在金属里会怎样传递呢?3.学生进行猜想并作出假设。
4.桌面上有铁丝、铁片、金属汤勺、橡皮泥、凡士林、蜡烛、火柴、酒精灯、夹子。
利用这些材料请各小组同学设计实验,并观察金属是怎样传递热的。
5.学生小组设计实验,并认真观察热在金属中是怎样传递的。
6.实验前教师先讲解示范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点、灭酒精灯。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安全:用过的火柴杆应放在垃圾筒里;加热的金属汤勺不能用手去摸,以免烫伤)7.学生先汇报实验方案——经历实验过程——汇报实验中的发现.8.小结: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式叫传导。
(二)研究液体的传热方式:1.通过研究,我们知道热在固体中是用传导的方式进行传递的,那么在液体中,请同学们看这张图片(幻灯片)这是一张正在加热水的图片,请大家猜想一下,热在液体中会怎样传递呢?2.学生说出自己的假设或是自己的看法。
3.讨论:老师这里就有一杯水,怎样才能发现水在传热呢?大家知道水是无色透明而且会流动,加热后能否清楚地看到水的流动方向呢?用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生讨论与交流(往水里加东西)4.介绍实验方法并演示实验。
(师在实验中强调酒精灯的火焰与加热物体烧杯之间的距离,外焰的温度最高)5.学生仔细观察并画图作记录。
6.生观察、汇报、交流。
7.小结:水受热后回发生流动,靠流动传递热的方式叫“对流”。
空气也是靠对流传递热的。
提问:“古代,我国有一位军事家,他发明了一种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挥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吗?”(三)认识热辐射:1.通过实验,我们已经知道了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其实,热还有一种传递方式,我们来看这几张图片(热辐射)(烈日下的单杠等健身器材、烤焦的木板、冬天在太阳在取暖、炉火温暖了屋子……)2.这些热来自哪里,是怎样传递给物体的呢?3.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4.讲述:太阳的热传递到地面上来,显然不是我们已经认识的两种热传递方式。
其实太阳及生产环境中的热源(如熔炉、火焰等)均能产生大量的热,这样的热传递就叫辐射。
三、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四、巩固应用1.在我们生活中,热的传递往往不是单一的方式传递的,而是多种方式同时进行。
2.出示教材中的热传递方式图,提问:在这张图中有哪些热传递的方式呢?学生讨论交流。
3.在我们的家里,微波炉和电磁炉属于哪种热传递的方式呢?【板书设计】2.热的传递温度高温度低热传导(固体)热对流(液体、气体)热辐射3.加热和冷却【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做实验进行观察,认识到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2.能够设计实验,认识到热胀冷缩会导致物体体积发生变化。
3.阅读温度计发明的故事。
知道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4.能用热胀冷缩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5.意识到热胀冷缩现象有利有弊。
科学技术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不断完善进步的。
【教学重点】认识冷热变化会导致物体产生变化。
【教学难点】学生设计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蜡烛、火柴、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红墨水、烧瓶、中间插玻璃管的胶塞、气球、水槽、记号笔、热水等【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上课开始,教师(出示蜡画):“同学们看,这是什么?喜欢吗?”2.“谁知道画是用什么怎样制作的?”(板书:蜡烛)3.学生简单描述自己知道的制作画的过程。
4.“你们想不想亲自试试?”不过,一定要注意安全!二、用蜡烛绘画,了解加热和冷却能使蜡烛的形态变化1.“请大家拿起蜡烛,点燃,用火焰给蜡烛加热,看谁能用蜡烛在纸上作画。
”2.学生开始制作蜡画。
老师巡视,指导注意安全。
提示:“做完的同学想一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3.“成功了吗?把你的作品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部分先完成的学生展示自己的蜡画作品。
(有苹果形的、西红柿形的、五角星形的、大山形的、草莓形的)4.“请大家把蜡画放下,想想,这里面隐藏着什么科学知识?”5.教师引导:“蜡烛原来是什么形态?”(板书:固体)“让火焰加热(板书:加热、箭头)后变成了什么形态?”(板书:液体)“由于它是液体,可以流动,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作画。
流到纸上的蜡烛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板书:箭头)“为什么会凝固?”(板书:冷却)6.“加热使蜡烛由固体熔化为液体,冷却又使液体凝固为固体。
这就是我们今天需要研究的———(板书:加热和冷却)”7.加热和冷却使蜡烛的形态改变了。
刚才看到同学们在用蜡烛绘画时产生了一些碎蜡烛,有的同学的蜡烛已经很短了,扔掉挺可惜的,想一想:怎样利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变废为宝,用好这些短蜡烛、碎蜡烛?8.讲述:利用短蜡烛、碎蜡烛可以制作新蜡烛,还可以制作彩色蜡烛。
三、课件介绍二氧化碳和干冰的转化。
四、拓展延伸提问:有哪些物体加热和冷却后形态也会产生相似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