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_数据分析教学课件设计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来自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
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学习如何使用Excel软件创建和编辑数据图表。
1. 数据图表的概念和作用2. Excel软件的基本操作3. 创建和编辑数据图表4. 数据图表的格式化5. 数据图表的打印和导出6. 数据图表的应用实例二、核心素养目标三、学情分析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之前,我们需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1. 学生层次分析:本节课的学生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部分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和基础的Excel使用经验,而另一部分学生可能对这些软件的使用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2. 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应该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如开关机、文件管理等。
在知识方面,学生可能对Excel软件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实践操作经验。
在能力方面,学生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但在独立操作和创造性思维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素质方面,学生应该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但可能在时间管理和自律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3. 行为习惯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如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提问、作业完成不认真等。
这些行为习惯可能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课堂管理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学生的学情分析对课程学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等方面。
针对学生的特点,教师需要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通过鼓励和表扬,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自信心。
初中信息技术全部ppt课件

介绍。
Python编程实例
03
通过编写简单的程序实例,如计算器、字符串处理等,巩固
Python编程基础。
算法思想培养及案例解析
01
02
03
算法概念及重要性
介绍算法的定义、特性以 及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重 要性。
常见算法思想
详细讲解贪心算法、分治 算法、动态规划等常见算 法思想的原理和实现方法。
算法案例解析
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阐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之间的联系和 互动关系。
前沿技术应用案例
通过案例介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医 疗、教育、金融等领域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常用软件的使用
网络基础应用
掌握Word、Excel、PowerPoint等常用办公 软件的基本操作,如输入文本、编辑文档、 插入图片和表格等。
学会使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搜索信息,以及 使用电子邮件进行通信等网络基础应用。
02
办公软件应用
Word文字处理
Word界面介绍
包括菜单栏、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等部分的详细功能和使用方法。
详细介绍单元格格式的设置方法,如字体、 颜色、边框、底纹等,以及数据的排序、 筛选和分类汇总等操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owerPoint演示文稿
PowerPoint界面介绍
幻灯片创建与编辑
格式设置
幻灯片放映与输出
包括幻灯片、大纲、备注等视 图,以及菜单栏、工具栏等的 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授如何创建新的幻灯片,以 及在幻灯片中输入和编辑文本、 插入图片、表格等对象的方法。
文字输入与编辑
教授如何在Word中输入文字,以及复制、粘贴、剪切、撤销等基本 编辑操作。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

全国苏科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数据图表与分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数据图表与分析”,该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解数据图表的概念、分类和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数据图表进行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表现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Word文档编辑等知识,为本节课的数据图表制作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旨在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掌握数据图表的制作和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数据图表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制作数据图表的基本方法。
2. 学会利用数据图表进行数据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学情分析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们进行如下学情分析:1. 学生层次:本节课面向的是初中七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新知识有着较高的学习热情。
他们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已经学习了计算机基本操作、Word文档编辑等课程,为本节课的数据图表制作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2. 知识层面:七年级学生对数据图表的概念和分类已有一定了解,但对于如何制作和分析数据图表尚不熟练。
本节课将重点讲解数据图表的制作方法、数据分析技巧,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得到提升。
3. 能力层面: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 素质层面: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非常重要。
本节课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第18课 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全一册信息技术
第四单元简易物联系统实践
第18课数据分析与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物联网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场景。
但对于数据分析与处理在物联网中的作用以及具体的操作方法还比较陌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来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简易物联系统实践,第十八课《数据分析与处理》是在学生对物联网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学习物联网中的数据处理环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学会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并掌握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为后续更深入地学习物联网技术打下基础。
三、核心素养教育目标
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认识到数据在物联网中的重要性,了解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计算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 信息社会责任:让学生了解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常见的数据处理工具。
•从物联网服务平台获取数据。
•掌握处理数据的一般方法。
2. 教学难点:
•运用数据处理工具进行实际的数据分析和处理。
•理解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算法和逻辑。
《数据解读与分析》教学设计

讨论目的:通过前面对图表的类型与作用的了解,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最适合的图表。
教师小结操作情况,并对操作好的同学提出表扬和鼓励。
8、布置课外任务:
【课件展示】课后请大家统计出全班同学在上网时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聊天游戏还是上网查资料将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分开统计。
教学重点
掌握解读图表的方法,对图表进行适当调整。
教学难点
修改图表,对图表进行个性化设置。
学情分析
学生前面通过Word和Excel的学习,对一些基本操作已经掌握得很好,本课虽然是新课,但是因为学生前面在操作上已打好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很简单。
主要教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结合讲解、演示
学法指导
讨论、探究、练习
教学流程
探究目的:明确图表与产生该图表的工作表数据之间的关系。
5、探究学习三:
【课件展示】总结出不同图表类型适用的场合。
教师提示:在制作图表的第一步里,选择图表类型时就可以发现我们要的答案。
学生完成后,请个别学生起来回答结果,师生共评。
探究目的:了解图表的类型与作用,能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最适合的图表。
6、探究学习四:
学生根据老师的提示先在电脑上练习,并将操作步骤填到课本的表内。在学生上台演示时对其操作进行评价并反思自己的操作。
通过教师小结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先找出适合的图表类型,然后各自完成操作。
个别同学上台演论做出评价。
学生在课外先统计数据,然后做出图表,进行对比和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因为不少学生前面的基础不太好,教师在小结的时候,针对部分有难度的操作应该加以演示,反复强调,以便所有学生都能掌握。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分析(3)》教学课件设计

任务三:数据的分类 汇总
继续使用的文件“练习 .xls” ,通过对
课本 P11 、微视频三的学习,也可小 组 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统计两大类图书各交了多少?
分类汇总: 顾名思义,就是首先将数据分类(排序)
,然后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计数等汇总统计。
重新组织数据排列顺序, 能帮助我们清晰地观察记录之 间 的位次关系,更便于事物的 比较 。
当要对一批数据排序时,首先要确定一个 排 序依据,这个排序依据称为“关键字”。
任务二:数据的 筛选继续使用的文件“练习 .xls” ,通过对
课本 P9 、微视频二的学习,也可小 组 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筛出“文学类”数量大于 10 的小 组。
2 、筛出“科技类”数量大于 6 且小于 10 的
小组。
通过设定条件,将不满足某 种条件的记录暂时隐藏起来,只显 示满足某种条件的记录,从而有 助 于我们发现某一特定范围内的 数据 中所蕴涵的信息。
首先将数据分类(排序) ,然后再按类进行求和、求平均 、计数等,可以帮助我们对不 同 类别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数据分析Hale Waihona Puke —— 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
字段 名
标题 行
数 据 清 单
记录
任务一:数据的排 打序开桌面上的文件“练习 .xls” ,通过
对课本 P8 、微视频一的学习,也可 小 组讨论,完成以下任务?
1 、 科 技 类 图 书 哪 组 交 得 最 多 ? ( 根 据 “科 技 类”数量的降序排列)
2、哪类图书最受欢迎?(根据各类图书的合 计量进行降序排列。)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课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PPT课件一、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定义、发展阶段、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让学生参与讨论。
4. 教学资源:PPT课件、案例资料、讨论题目。
二、第二章:计算机基础知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和应用。
2. 教学内容: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常用软件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操作演示,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操作演示、实践任务。
三、第三章:网络与通信技术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功能和应用。
2. 教学内容:网络基础知识、互联网应用、网络安全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网络实际应用,让学生参与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网络应用实例、实践任务。
四、第四章:电子表格处理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
2. 教学内容:电子表格软件的界面、数据录入、公式函数、数据分析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五、第五章:演示文稿制作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演示文稿软件的基本操作和设计技巧。
2. 教学内容:演示文稿的布局、素材插入、动画效果、放映与分享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六、第六章:文字处理与排版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排版和美化文档。
2. 教学内容:文字输入、字体设置、段落格式、页面设置、图文混排等。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结合实例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
4. 教学资源:PPT课件、实例资料、实践任务。
七、第七章:图片处理与设计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图片处理软件的基本功能,学会使用软件进行图片编辑和设计。
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五课 数据的运算教学案例

研究生课程设计作业题目《数据的运算》教学设计方案课程名称信息技术教育应用学院信息化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系统创新中心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年级 2019级1.选题信息技术七年级-第四单元-数据统计与分析-第五课数据的运算。
2.学习者和教学内容分析学习对象:七年级学生学习对象特点:七年级的初中生对动手操作类的活动兴趣浓厚,对新事物比较感兴趣,善于发现解决问题。
学习者背景:本课程是第四单元的第五课,前四课依次是:“初识Excel”、“数据的收集”、“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和“表格的规划与修饰”。
显然,学习对象是对Excel这一数据处理工具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教学内容:在学习对象已经对Excel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要求学习者要接触更高级的数据运算相关知识,尤其是认识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掌握常用的Excel函数,知道Excel函数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哪些问题。
3.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围绕教材要求,以及为了进一步的指导学生进行对Excel数据分析-数据的运算这一方面的学习。
教学重点:1)熟悉公式的基本组成。
2)掌握公式的创建、修改、复制、删除等方法。
3)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简单函数的应用。
难点:1)掌握相对地址与绝对地址的灵活应用。
2)会灵活运用公式和函数进行班级成绩统计与分析运算。
3)培养学生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的意识。
4.教学资源教师准备:PPT教学课件、教学素材(Excel案例表格)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每人一台windows操作系统并且安装有office 2013的电脑。
5.教学方法采用以“指导——参与”为基本形式的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即教师仅粗线条地讲解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去参与、学习和实践,在遇到问题时能主动思考、大胆尝试和探索。
教师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
6.教学过程设计1)回顾以往知识(通过口头表述)教师大家都已经知道Excel是一款非常强大的数据统计与分析软件,教师可以使用Excel帮助处理数据,比如统计班级学生成绩的信息,比如计算学生的分数;会计师们可以使用Excel制作财务报表、统计分析工人们的数据…接下来需要使用之前几节课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上来完成一项任务:设置问题情景教师展示这是十份上一学年本课程的期末考试试卷,提问:教师拿到手上的是十张纸,以及学生的学号姓名信息表格,请哪位同学上来帮助老师录入这十份试卷的成绩信息。
八年级信息技术课件

添加动画效果
设置动画选项
学习如何为幻灯片中的对象添加动画效果 ,包括进入、强调、退出和路径动画等。
掌握如何调整动画的速度、方向和触发方 式等。
添加超链接
编辑和删除超链接
了解超链接的作用,学习如何为文本或对 象添加超链接,包括链接到网页、电子邮 件地址或其他幻灯片等。
掌握编辑和删除超链接的方法。
06
,是计算机的物理基础。
计算机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是计算 机的灵魂,控制着计算机的运行和 操作。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通过执行程序中的指令,对 数据进行处理,并将结果输出,实 现了自动化、高速化和智能化的信 息处理。
计算机基本操作
01 02
鼠标和键盘操作
鼠标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之一,通过单击、双击、拖动等操作可 以实现对计算机的控制;键盘是另一种重要的输入设备,通过敲击键盘 上的按键可以输入文字、数字和符号等。
对齐等。
行距与段间距调整
调整行与行之间以及段落与段 落之间的距离,使文档更加美 观易读。
首行缩进与悬挂缩进
设置段落首行的缩进方式,以 及悬挂缩进的距离,使文档排 版更加规范。
项目符号与编号
为段落添加项目符号或编号, 使文档内容更加条理清晰。
04
Excel电子表格制作与数据分析
Excel界面及基本操作
IP地址与域名
02
IP地址的分类、域名的解析过程
常见的网络服务与应用
03
HTTP、FTP、SM
1 2
网络安全威胁
病毒、木马、蠕虫、黑客攻击等网络威胁的介绍
网络安全防范策略
防火墙、入侵检测、加密技术等安全防护措施
3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分析》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数据处理第 2 课《数据分析》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数据分析》是青岛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 课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具有Excel 数据计算的操作技能,是在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的基础上设计的学习任务,为以后进一步学习Excel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课作为整个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既要培养学生对现实中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与处理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数据分析》是关于Excel 数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内容,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要很好的利用教材中的内容,但并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和拓展,尤其注意结合学生的特点和生活实际。
要把重点放在了对学生信息素养、思维和学习能力、动手与实践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Word 的基本操作,并经过第一课数据计算的学习,对Excel 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初步掌握了Excel 的学习方法,并能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包括数据的输入,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等知识学习兴致非常高,但基于他们年龄的特征,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
另外因诸多因素的不同,造成他们对信息技术的认知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知识水平各不相同,形成了不同的层次,因此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分层教学。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及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概念和作用。
2、技能目标: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信息资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熟练掌握数据的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五、教学方法以引导法、自学辅导法和任务驱动法为主,结合直观启发、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等方法。
六、教学准备计算机教室系统、课件、学案、素材七、教学时间: 1 课时九、板书设计数据分析任务一:数据清单任务二:数据的排序任务三:数据的筛选实践与创新:分类汇总。
全国闽教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活动2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教学设计

- 自我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通过自我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 同伴评价:学生通过同伴评价,了解同伴的学习情况和进步空间。通过同伴评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同伴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4. 评价目的
- 提高学习效果:通过课堂评价和作业评价,教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5. 合作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沟通、协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6. 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实际案例的引入和讨论,学生能够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7. 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思考预习问题和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综合活动2 数据的分析与应用》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具体来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信息意识: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数据,并能够根据数据的特点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能够掌握数据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学会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分析,并能够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实际问题。
-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的分析和应用的技能。
-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3. 信息社会责任: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分析在决策过程中的作用,学会尊重数据来源的权威性,并能够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个人和他人的隐私。
初中信息技术《数据计算》教案、教学设计

《数据计算》教学设计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在大屏幕展示出一个成绩表并告诉学生:“同学们,考试后班主任让你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帮他完成一项很重要的工作,统计出我们班的成绩表,你能否好好地表现一下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够完全胜任这项工作并受到班主任的青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然地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2. 任务驱动,自主探究教师鼓励学生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项任务。
教师在课堂上巡视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对学生的质疑(如有些学生会有疑问:每个同学算一次总分,全班如果有50 个学生,岂不是要计算50 次?)不要急于讲解或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而应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思路、线索或资源,如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参考教材、自己看书、认真思考,学生参照大屏幕成绩表的格式,参考有关资料,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学习,尝试完成任务。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使他们不仅学到新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教师活动◇教师对上一环节的学生活动进行点评。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通过动手实践,自主统计了一份成绩表。
有一部分同学基本完成了任务,但是耗时较长,跟实际应用还有一些差距;有的同学在计算操作中选中的数据区域不准确导致结果错误;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时每行的成绩记录都分别计算了一次,虽然计算正确但不懂得使用公示或函数的复制操作,工作效率很低;有的同学在计算总分和学科平均分时虽然正确,但使用的是公式而不是函数,这样使用不合理。
为什么呢?◇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师: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各学习小组通过合作探究,要重点领会公式与函数概念的区别和适用情形、公式或函数复制操作的方法以及所引用的地址是怎样自动调整的。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统计分析数据表-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统计分析数据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深入领会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在数据管理中的作用;②运用Excel数据排序和筛选功能,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操作方法;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Excel数据排序和筛选的基本操作,让学生亲自探究操作,体验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操作方法,掌握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②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掌握Excel的数据排序和筛选基本操作,学会用Excel的数据排序和筛选功能,完成成绩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Excel的数据排序和筛选基本操作,学会用Excel的数据排序和筛选功能,完成成绩分析。
【课型课时】理论+实践课1课时【教学手段】班班通多媒体课件Excel软件成绩表素材【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学习讨论交流学习【教学过程】(一)引入打开提前准备好的素材成绩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份成绩表还需要完善哪些信息回顾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内容,你能帮老师把需要完善的信息补充完整吗(请同学上讲台用我们所学习过的函数或是公式计算出每一位同学的总分)还需要完善的有班级排名和年级排名,同学们一时之间完善不了,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了这份成绩表里学生的班级是混乱的。
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统计分析数据表。
(二)新授我们学会了建立数据表,学会了用函数和公式的方法处理数据表,今天我们带给大家的就是统计分析数据,在Excel中,排序和筛选是我们用来统计分析数据的两大功能。
在Excel表格的数据菜单下,我们可以找到排序和筛选功能。
通过幻灯片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排序和筛选功能。
一、数据表的排序通过观看幻灯片,同学们回答老师三个问题:1、关于数据表的排序有几种形式分别是什么(有两种,单一条件排序和多重条件排序)2、排序的依据有哪些(数值、单元格颜色、字体颜色和单元格图标)3、排序的次序有哪些(升序、降序和自定义序列)通过幻灯片的展示,对于数据表的排序,你会了吗等会我们拭目以待。
中学信息技术教案第011课(数据分析)

e.单击"确定"按钮.
三.巩固提高
学生练习:
1.开机2.启动Excel电子表格程序,打开文件
3.选择单元格区域C4:L92.选择"平均"为主要关键字.
4.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
5.然后选择"递增"前的单选钮.
6.最后按"确定"
7.退出关机
四. 小结:
1.数据排序的方法2.思考:若遇到相同数据怎样设置顺序?
●按住shift键,同时用键盘上的箭头选择.
b.我块不相邻区域的选取:
★用上面的方法选取第一块区域后,按下Ctrl键不放开,然后再用上述方法选择其他的区域.
2.排序步骤:
a.选择要参加排序的数据范围C4:L9b.
b.选择"数据"菜单中的"排序"
c.设置要排序的主要关键字.说明:因为在选择范围时,选择了表头.所以要选中"有标题行"前的单选钮.
课 题
数据分析
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方法
讲授
课型
新授
课时
1 课时
教学具
教材,教案,计算机
班级
执教人
教学目标〔认知、技能、
情感〕
了解数据的排序方法;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发展团结合作的品德
教学重点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数据的排序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备注
一. 复习提问:
1.如何设置小数位数?2.合并与居中操作有何作用?如何合并与居中?
二. 新授:
通过上几节课的设计,已经将我们的工作表装饰得很漂亮了.现在又有一个新问题:如果我想按照每个人的上网时间的多少排序,以掌握每个人的基本情况,该如何操作呢?今天开始学数据的排序!
2024版初中信息技术课件完美版

PowerPoint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创建与编辑
掌握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新建、 保存、打开和关闭等基本操作,学 习幻灯片的添加、删除和复制方法。
演示文稿的放映与输出
学习在幻灯片中输入和编辑文本的 方法,掌握文本格式化和段落设置
技巧。
幻灯片内容编辑
了解在幻灯片中插入图片、表格、 图表等对象的方法,学习设置动画 效果和幻灯片切换方式。
键盘的使用
文件管理
键盘是计算机输入信息的主要设备之一,掌 握件的新建、保存、打开、关闭以及文 件夹的创建和管理等操作,可以方便地管理 计算机中的各类文件。
02
办公软件应用
Word文字处理
文档创建与编辑
掌握Word文档的新建、保存、 打开和关闭等基本操作,学习文 本的输入、编辑和格式化方法。
关键技术
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 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 觉等。
智能语音交互技术应用
语音识别技术
将人类语音转换为计算机 可识别的文本信息。
语音合成技术
将计算机生成的文本信息 转换为人类可听的语音。
智能对话系统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实现人机对话。
机器学习原理简介
监督学习 通过已有标记数据训练模型,用于新 数据的分类或回归。
常见的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讲解防火墙、杀毒软件、加密技术等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的 原理和应用。
网络道德与法律法规 阐述网络道德的重要性,以及网络法律法规的体系和内容, 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合法用网。
05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来源识别
确定所需数据的来源, 如数据库、网络爬虫、
调查问卷等。
数据清洗
算法与程序设计思想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数据统计与分析》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教师要把计划用到的设备资源用广播教学软件实 时发送到学生桌面上。
引入:请学生欣赏一组奥运会中中国运动员比赛与 获奖照片,(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能吸引学生注 意力的奥运奖牌榜主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一、图表的作用与组成 过渡:通过对比游泳奖牌数据表与游泳奖牌柱形 图,得出数据与图表的直观生动性,概况出图表的作用。 1、图表的作用 可以将数据直观生动形象的呈现出来,帮助我们更 好的分析事物的规律和趋势。 过渡:幻灯片展示各种类型的图表,从而认识图表 教学过程 的组成。 2、了解图表的各组成部分名称 数值轴、分类轴、图例项、绘图区、图表区(设计 意图:让学生充分理解图表对数据的作用,从而才能在 日常生活学习中在需要的时候使用图表,让学生为了 “用”而学,不是为了“学”而学) 过渡:认识图表的组成后,接下来就让学生在具体 的事例中使用图表。 二、根据数据创建图表----数据是创建图表的基础 1、布置任务:
在问题分析上,应尽量多地针对一些题目的争议或 容易出错的地方作出一些标记,加以解释,正确引导学 生。
好奇心是积极性的原动力。信息技术的学习更大程 度上依赖学生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调 整课堂的关键,教师做的工作是引路人,真正需要实践 操作探究的是学生。
鼓励是积极性的催化剂。事实证明,在学生学习过 程中,所有学生都完成了任务甚至个别学生完成的作 品,已远超过教学设计范围。
1、让学生组成合作学习小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 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 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学习内容: 围绕“图表类型选择”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 教学策略选 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择与设计 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 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的。 3、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情 况 学生上机操作的任务和目标是完成数据源选择与 图表的制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操作要巡视指 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分析
任务二:
同学们了解了数据清单,那么怎么对一张数据 清单进行数据排序呢?
提出问题:班长小华想统计一下各小组同学对 哪类图书更喜爱。于是对工作表中的数据作了数 据排序处理,很快就得出结果。小华是如何对数 据进行排序的呢?
同学们先根据课本上的内容来进行讨论。
8/1/2020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数据清单、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 概念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掌握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通过数据分析解决、处理实 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分析、判断的意 识,引导学生热爱读书,并学会与他人分享1/2020
8/1/2020
数据分析
8/1/2020
数据分析
小任务: 请根据“图书统计表”中的“科技类” 数量按
降序给6个组排序,如出现并列情况,再按“艺术 类”数量降序排列。
8/1/2020
数据分析 任务三:
好,如果现在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个新的任务, 删去“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第9行“合计”, 只显示文学类和科技类数量都大于10的小组?
思考???
数据分析
什么是数据清单? 数据清单有什么特点? 每一个数据表格是否都可以称作数据清单?
8/1/2020
数据分析
在excel中,这种具有二维性质的电子表格称为数据 清单。
特点: 完成数据的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统计和查询 记录、标题行、字段名(必须为文本类型)、列 (必须是相同类型的数据)
利用数据清单,我们如何完成呢? 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操作来看一下。
8/1/2020
数据分析
8/1/2020
数据分析
8/1/2020
小任务:
数据分析
1、从“各小组上交图书统计表”中筛选出“文学类” 数量小于等于10且“科技类”数量小于10的小组。
8/1/2020
数据分析 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数据的分析,其中包括数 据的排序和数据的筛选。无论是对数据的排序还 是对数据的筛选,都要先对数据清单选中,然后 执行相应的命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