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学文档
教学设计 文档 1
(1)看一看:
同学们观察刚刚剪好的七巧板,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家族中7兄弟吧!有几种图形,哪几种是我们学过的,哪种是我们没学过的?(学生汇报,出示资源3。)
师生整理:1、2、4、6、7号这五兄弟都是三角形,5号是正方形,3号是我们没学过的。它是平行四边形。教师指出:像这样的图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将学生的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同时又能通过小队与小队的竞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同座游戏大比拼。
老师准备了在“4399”中两款七巧板小游戏,第一个比较简单,第二个比较难,同座之间可以78.htm
(2)/flash/13924.htm
4、小组自主创造拼图。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拼一个图案,然后看看像什么?看哪组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游戏大比拼,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小组创造拼图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思维。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黑龙江省大庆市西苑小学
黄晓宏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第一课时
4、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一盒水彩笔、一把剪刀。
二、教学课题: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下《动手做二》
(3)练一练:
同学们发现了有关七巧板的这么多的知识,那你们能回答老师的几个问题吗?
七巧板由种图形组成,其中有个,有个,有个。
号图形和号图形比较大,号图形和号图形比较小。
号图形和号图形一样大,号图形和号图形一样大。
【设计意图】
《乡愁》教学设计文档精篇三篇
《乡愁》教学设计文档精篇三篇《乡愁》教学设计文档1教材分析:《乡愁》以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郁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盼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有强烈的现实感和鲜明的时代感,有以往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学习本诗,进一步培养和提升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自己心中所想、所感。
教学目标:1.理解本诗深刻的主题,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近趋完美的形式。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味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3.深刻理解作者的乡关之思、怀亲之情、及更为深沉的爱国情怀,将感情上升到激励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统一的期盼。
教学重点:体会意象和构思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教学难点:对诗中四种意想的体会和把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乡,是每个离家的人都魂牵梦绕的地方,它是起点也是终点,是开始也是结束离开故乡,有时带着憧憬、梦想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有时带着寂寞惆怅和一份深沉的苍凉去奔波,但不管怎样,家乡总是游子心中最温柔、最留恋的地方同学们想家的时候还可以常回家看看,可是那些远离祖国,漂泊异乡的游子,因为海峡的阻隔,亲人们长期不得相见,那才是真正的愁呀,真正的痛啊!二.作者简介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吧,哪个同学根据你积累的资料,简要的把你所认识的余光中先生介绍给大家。
三.指导朗诵1.听录音朗读,感受一下诗的感情基调和诗的朗读节奏(播放课件学生全神贯注地听录音朗读深沉、图文并茂,学生深深地被感染了)2.明确感情基调、语速(深沉中略带哀伤的,缓慢的)3.划分诗的节奏4.老师作示范朗读(配上著名音乐家马思聪的《思乡曲》)5.指名朗读四.分析、解读本诗1.这首诗抒发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抒发诗人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之情)2.要把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感情具体表达出来,就要借助意象,意象就是诗中的形象请同学们帮老师找找看,这首诗借助什么样的意象表达这浓浓的思乡之情?(板书:邮票、船票、坟墓、海峡)3.诗中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想景悟情,再现诗中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生六人一组,师来回巡视,具体指导)(通过联想,演释诗的内容:小时候,作者出外求学,当夜静时总想起母亲,就拿笔写信,望着那小小的邮票,他希望这邮票能带去他对母亲的思念之情后来他渐渐长大了,成家立业了,为了养家糊口,外出工作每当要回家时,望着那窄窄的船票,想着新娘做好了可口的饭菜在家等待着;后来作者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母亲却在一方矮矮的坟墓里,作者心酸极了,那种辛酸是无法言喻的而现在,作者己经是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站在高山上,眺望祖国大陆:这浅浅海峡饱含着多少人的辛酸泪水,什么时候祖国才能统一啊!板书:思乡、怀亲、爱国)4.通过朗读,想景悟情,我们己经感受到诗人独具的艺术匠心现在大家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这首诗美在哪里?同学们可以从结构、主题、意境、修辞等去欣赏(生议论明确: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富有音乐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富有结构美)小结: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收到了具体、生动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看起来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推进的由乡关之思、怀亲之情、至更为崇高的爱国深情,有以往乡愁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构思精巧、结构整饬、旋律优美5.再次朗读全诗,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三分钟后,师生齐背)五.激情抒怀乡愁是苦涩的也是醉人的,是一缕缕扯不断的情思,是对家的向往,是对根的企盼不论漂泊多久,不论身在何处,当夕阳西下,当晚风吹拂,总有那一抹淡淡的愁绪萦绕在心头……如果你是这位凭栏而立的老者,站在海峡的彼岸,眺望大陆的方向,心里会想些什么?你又想对大陆说些什么呢?(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是啊,山水也许能隔开一切,却隔不断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深情!相信这深情总有一天会填平这浅浅的海峡,到那时,“月圆人也圆”!六.迁移拓展1.仿句这首诗作者通过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寄托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除了这些事物外,还有很多东西能触动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用具体的事物为"乡愁"打个比方(略思片刻,指名回答)。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积累“宏伟、残损、古朴、推重、活灵活现、巧妙绝伦”等词语,掌握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中国桥梁建设的伟大成就,把握石拱桥的特点。
2、能力目标:⑴了解阐明对象,把握对象特点,全体感知文意,培养初步浏览阐明文的能力。
⑵把握阐明按次,探求作者阐明的技巧,理解作者对事物的考虑方式,培养先生的概括能力。
⑶揣摩言语,把握阐明白话语精确、周到的特点。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桥梁建设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激发先生对祖国文明的骄傲感和对聪明勤劳的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先生把握石拱桥的特点,掌握捉住特点阐明事物的方法。
2、品味阐明白话语的精确性和周密性。
【教学难点】以赵州桥、卢沟桥为重点阐明中国石拱桥,理解作者的阐明按次,探求作者阐明的技巧。
【教学方法】1、先生自读和教师点拨相结合:让先生自读自思,辅之以教师的点拨引导,化枯燥为生动,变死寂为灵动,进步阐明文的课堂教学效率。
2、讨论法:讨论法是民主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反映,有益于激发先生自动参与教学,有益于培养先生评论与辩论的能力。
经过讨论,使先生在学习中彼此合作,敢于质疑,不断进步思想能力,有益于发展先生的智力。
【教具预备】多媒体、文字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K教学要点』引导先生辨析文体,把握阐明文的文体特点;朗读课文,全体感知文意,了解阐明对象,明确其特点;局部探求,赵州桥、卢沟桥是如何表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的?K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设计一:桥是经过放大的一条板凳——桥梁专家茅以升这样风趣地解释“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由茅以升创作的《中国石拱桥》,T解石拱桥历史悠久、方式优美、结构坚固的特点,感受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设计二:桥是大地上最真实、最亲切的抽象,它总是那样的平凡又像是没人关心似的,从溪流的这一边跨搭到那一边,经受千人踩踏,暴洪冲刷,坚贞的挺立是它不变的抽象。
以上是文人骚客笔下的桥。
2《输不起的莎莉》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
2《输不起的莎莉》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输不起的莎莉》,理解故事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同伴的关心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同理心。
3. 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逆能力。
4.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输不起的莎莉》故事内容。
2. 教学重点:理解故事主题,分析人物情感变化。
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抗逆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故事文本《输不起的莎莉》,学生作业本。
2.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友谊和竞争的视频,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阅读故事:学生独立阅读故事《输不起的莎莉》,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情感。
3.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情感变化。
4. 情感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讨论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景再现,体会人物情感。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故事主题,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抗逆能力。
五、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面对失败和挫折的经历的文章,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2. 设计一道关于友谊和竞争的选择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在友谊和竞争中保持平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输不起的莎莉》引导学生学会面对失败和挫折,培养他们的抗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角色扮演,对故事主题有了深入的理解。
但在情感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于人物情感变化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生情感分析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主题。
六、教学评估1. 评估内容: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对人物情感的分析以及作业完成情况。
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小组讨论表现、作业质量。
3. 评估标准: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主题,分析人物情感变化,作业内容充实、有深度。
教学设计模板文档
教学设计模板文档一、教学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知识点或技能,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学生应达到以下教学目标:•掌握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和关键要点;•理解知识点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知识点的介绍和讲解:详细介绍知识点的定义、原理、性质等;2.示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3.练习和实践:通过练习题、实验或模拟情境等方式,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4.总结和归纳: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概括,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归纳和整理。
三、教学步骤1.导入阶段:介绍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与本课程主题相关的问题。
2.知识讲解阶段:分模块或分步骤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图表进行说明,引导学生逐渐理解知识点的关键要点。
3.示例分析阶段:运用具体的例子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练习和实践阶段: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和实践,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归纳阶段:对本课程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知识点的定义、原理和性质,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框架。
2.示范法:通过示例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并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案例研究法:通过分析和讨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探究法:通过实验或模拟情境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国际法》课堂教学设计Word文档
《国际法》课堂教学设计Word文档教案:《国际法》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国际法》教材的第四章,主要涉及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际法的主体。
具体包括:1.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2. 国际法的主体: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主体,提高学生的国际法知识水平;2. 培养学生运用国际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相关概念;2. 教学重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国际法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视频,引起学生对国际法的兴趣;2. 知识讲解:讲解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相关知识;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国际法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案例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7. 板书设计:将课堂重点内容以板书形式呈现,便于学生记忆;8.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平等原则禁止使用武力原则不干涉内政原则和平解决争端原则2. 国际法主体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分析国际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2. 答案:国际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如国际关系中的争端解决、国际贸易、环境保护等。
通过学习国际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领域的法律问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学生对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的特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教学设计方案-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教学案例课题名称: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第一课时 Section A姓名:工作单位:学科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阐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和学习内容的重要性)本单元以议论物品地位(Things around the house)为话题,要求学生学会方位介词on, in, under等的用法。
题材颇具古代气息,贴近先生日常生活,内容丰富,词汇量大,经过描述物品地位、找寻物品、设置理想化居室等系列活动,让先生在听、说、读、写、做中学习言语知识,培养运用言语知识的能力,激发创新精神。
而本节课在这个单元中对于物品方位的初步认知和表达起侧重要的作用,次要经过问答方式教授先生如何表达单复数物品简单的方位。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估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全体描述)1.知识目标:A.掌握有关物品的新名词:table, bed, where, bookcase, sofa, chair, on, under等。
B.纯熟运用介词in, on, under。
C.纯熟运用where问句及其回答。
D.掌握名词单复数及人称代词they的用法。
2.能力目标:A.学会用英语讯问本人的和别人的物品的具体地位。
B.学会用英语精确描述物品的具体地位。
3.情感目标:A.培养先生划一摆放本人物品的生活习气。
B.经过小组对话、讨论等一系列的课堂活动,培养先生的合作精神。
三、学习者特点分析(阐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预备(学习起点),和先生的学习风格。
最好阐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点分析,比如说是经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经过预测标题的编制运用等)先生经过三个预备单元和三个正式单元的学习,对于特殊疑问句的构成及回答方式都有了必然的了解,同时也具备了必然的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可以经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本人分析成绩、解决成绩。
《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
( 教学设计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Reasonable combination and arrangement of various teaching elements, a systematic planning process for formulating implementation plans for optimizing teaching effects.《教学设计》教学大纲(教案文本)课程代码:4145课程名称:教学设计授课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课程性质:《教学设计》是高等师范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它以《教育学》、《普通心理学》、《教育传播学》为先行课程。
它把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同教学实践活动联结起来,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从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出发,探索教学规律,并将其应用到教学过程的实践中,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对于从事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和电教办公人员在提高教学质量、科研能力和办公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教学设计》,使学生具备教学设计的基本能力,学会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的、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媒体及实践后进行教学评价,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课程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2、加强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如系统科学方法论、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信息技术等;3、在课堂中可采用讲授法、讨论法与实习作业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课程总学时:总学时数64学时。
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讲授4学时)(1)教学设计的产生与发展(2)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3)教学设计与教育改革(4)学习教学设计的意义(5)教学设计的定义(6)教学设计的性质(7)教学设计的层次具体教学要求:①了解教学设计与教育技术及当今教育改革的关系;②要掌握教学设计及教育技术的概念;③掌握教学设计的三个层次。
教育教学设计文档
教育教学设计文档1.课程信息课程名称:英语口语教学课程级别:初级授课对象:高中生2.教学目标2.1知识目标:-学习一些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和日常用语-了解一些常用的口语交际技巧2.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2.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兴趣,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3.教学内容-自我介绍和问候-日常生活用语-询问和回答问题-请求和提供帮助-邀请和应答-购物和点餐4.教学方法4.1基于任务的学习法:-设计真实的情境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口语表达-分组活动,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完成任务4.2视听教学法:-使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和录音,提供真实的口语材料-听力练习,帮助学生提高听力理解能力4.3游戏和角色扮演:-创造游戏和角色扮演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5.教学资源-高中英语教材-多媒体设备-录音机和录像机-教学游戏和角色扮演材料6.评估方法-听力测试:通过听力练习和筛选性听取测试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口语测试:通过分组活动和角色扮演,测试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书面测试:测试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7.教学进度安排第一课时:自我介绍和问候第二课时:日常生活用语第三课时:询问和回答问题第四课时:请求和提供帮助第五课时:邀请和应答第六课时:购物和点餐8.教学评估及反馈-通过持续的评估和反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教学效果-根据评估结果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9.教学扩展-鼓励学生参与英语角或其他英语活动,提高口语练习机会-提供英语学习网站和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10.教学实施计划-确定每堂课的具体内容和教学方法-准备教材和教具-提前安排课堂活动和任务通过以上教育教学设计文档,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课程目标、教学方法、教材选择和评估方法等方面的内容,并能有计划地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
教学设计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教学设计的框架,帮助教师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效地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目标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某一特定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和沟通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材选择选择合适的教材对教学至关重要。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选择教科书、参考书、网络资源或其他教学资料。
教材应当满足教学目标,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组织教学活动的具体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示范、讨论、实践等。
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考。
教学步骤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步骤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步骤应当满足以下要求:1.清晰明了:学生能够明确每一个步骤的目标和要求;2.逻辑严谨:教学过程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步步引导学生达成目标;3.互动性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供机会让学生思考、提问和回答问题。
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和反馈。
通过教学评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惑,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教学评估方法多种多样,如考试、测验、作业、小组讨论、项目展示等。
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
教学改进教学改进是教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反思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并进行教学改进。
教学改进的方法包括:1.自我反思: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深入思考和评估;2.合作研讨: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和分享经验;3.学习进修:参加相关教育培训或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总结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当通过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法,合理设置教学步骤,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此外,教师还需要进行教学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效果。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 示范文档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及教案示范文档有余数的除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9-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题。
二、教材分析有余数的除法,是从表内除法向表外除法过渡的桥梁。
表内除法主要研究“正好分完”的情况,而有余数除法主要研究“分后有剩余”的情况,有余数除法是对除法意义的又一次认知,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
从教材上看,内容抽象,概念性强因而这部分知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刚学过表内除法,比较习惯用乘法口诀来求商,而有余数的除法不能直接从乘法口诀中求商,要用竖式计算,但对于竖式每一步的意思以及具体写法学生较难理解。
总来说之,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掌握这样一个知识跨度较大的内容,是比较困难的。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通过创设情境和动手操作的活动,让学生感知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学习了解竖式计算中每一步的含义。
学会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和计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受有余数除法的学习的价值,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观察水平和概括水平,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有余数除法竖式的书写。
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竖式中各部分的含义。
五、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之前,要熟背乘法口诀,同时准备多根小棒。
教学准备:按照教学大纲的新理念实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老师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主动构建知识的平台,让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并设计多个课件直观演示,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中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师成了一个引导者和组织者。
六、教学过程2、教学例2。
(1)创设情境,引出新问题。
用课件出示例2情境图。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帮老师把会场的15盆花摆好了,现在老师还有23盆花,需要你们帮忙摆。
(课件出示花)接着,课件出示上分别出示相对应条件与问题。
《小溪》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小溪》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在言语环境中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按标点进展,熟读成诵。
3.发挥想象小溪会遇到甚么困难。
4.经过读文,使先生领会小溪的性情特点,学习小溪不怕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经过读文,使先生领会小溪的性情特点,学习小溪不怕困难的精神。
2.发挥想象小溪会遇到甚么困难。
三、教学预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播放图片)这位好朋友是谁呀?(小溪)今天我们一同认识这位默默无闻却坚强非常,勇往直前的小朋友(课件播放图片)板书课题。
二、初读全体感知,并解决文前成绩。
1.一读精确流利:细细的溪流默默流淌,看似强大,却志向远大,信心坚定。
他的志向是甚么呢?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要读得精确流利。
圈出会认的字,标出自然段2.识词认字:同学们读得那么认真,文中的字词都认识了吗?如果有不认识的可以看课文或请教同桌。
出示文中生字新词。
先生自在认读。
开火车领读。
3.二读分段检查:读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读得精确流利,经过刚才练习,如今听一听谁能做到。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别人边听边看书并纠错。
4.三读解决成绩:我们读书不能漫无目的,要带着成绩去读。
请先读一读甚么成绩。
(课件:小溪为甚么要从偏僻的山里走出来呢?)怎样才能找到这个成绩的答案?(认真读课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读1—4自然段,边读边把答案画下去,也可用本人的话说一说。
组织汇报。
小结出示句子:它不再甘心呆在偏僻的山里了,决定要到各处去看看,开开眼界。
生齐读。
这是小溪的甚么描写?(心思描写)师:是甚么事情让小溪不甘心了呢?小溪在不同的环境,看到了哪些不同的景色?闭是眼睛想象。
他是甚么心情该用甚么样的语气来读呢?指点朗读三、学习5——8自然段,重点浏览5、6自然段。
1.这时分,谁来了?(出示太阳图片)师引读第5自然段:……但走出去是一件——很辛劳的事情。
太阳公公是一位慈爱的长者,给小溪好心的提示,就像我们做事时,家人朋友也总会给我们关切的嘱托。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文档五篇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文档五篇夜间飞行的秘密优秀教学设计1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 14 个常用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蝙、蝠”等 11 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学习多音字“系”,会写14 个常用字。
教学难点:能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并尝试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一.回顾前文1.回顾前一课《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中所学习的提问策略。
2.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二.质疑导入1.根据题目质疑2.解决质疑,了解文章内容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1.学习“蝙蝠”(1)读准字音(2)介绍资料2.学习“雷达”(1)了解雷达(2)组词利用3.通读全文读准字音(1)自读课文(2)读准本课生词即使敏锐障碍物证明研究驾驶荧光屏4.学习多音字“系”(1)了解“系”的字理(2)结合语境读准字音①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很多绳子,绳子上系着很多铃铛。
②这点小磕碰,没关系。
3)理解“横七竖八”的意思5.区分形近字“蝇、绳”6.指导书写1)明确重点字的关键笔画2)细致指导生字“即”、“横”、“系”(3)书写生字四.再读课文,初步质疑1.再读课文,填写问题清单梳理问题清单1)针对课文内容提问(2)从课文的写法提问3)联系生活经验提问2.了解内容解决“夜间飞行的飞机和蝙蝠有什么关系?”(1)解决问题2)变换表达方式回答问题3.总结归纳从不同角度思考,从多角度提问。
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要写的字。
2.从不同角度思考,健全提问。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全文1.巩固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完成学习单第一题2)订正,修改2.朗读词语蝙蝠敏锐即使蚊蝇证明铃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二.梳理问题,巩固策略1.回顾从不同角度明确提出问题的策略。
qiao教学设计 文档
《桥》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通城县实验小学廖俊【设计理念】《桥》是一篇文情并茂的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处处充满着人性的美。
课文讲的是一位老汉(村党支部书记),又是父亲。
面对滔滔的洪水,人们惊慌失措,而老汉却稳如一座山,慌而不乱,将生死置之度外,心中只有群众。
当他发出了“是党员的留下”的时候,他想到了自己是党员,就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当在人群中发现自己的儿子,一把揪住他,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把儿子留在最后。
如何让人性美在学生心中扎根、升华呢?本课的教学设计,教者在深研文本的基础上,理出了如下思路:首先,通过入情入境,导入课题,引领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引出主要人物,为后文垫下基调;接着通过入情入境地读、细品词句,设身处地地想,让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情势危急;继续再读再悟,以巧妙的过渡语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到老汉的身上,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文本对话,感受老汉的高大形象,让学生的心间溢满对老汉的敬仰之情,并体会人物形象:迂回曲折,回到课题,探究课题深意,抒发自己的敬仰之情,将“老汉”的形象将永远定格在学生的心中。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联系上文理解“咆哮,狞笑”等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崇高的人格魅力。
3.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情感目标: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体会课文中的老汉高尚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一、入情入境,导入课题1、播放洪水视频,师述:一场百年罕见的洪水毫无预兆席卷而来,一泻千里,大地失去了光彩,家园顿时变废墟,良田转眼已沧海。
2、学生谈感受。
3、引入课题,板题。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首先要渲染气氛──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
【精选文档】《今天是你的生日》教学设计
【精选文档】《今天是你的生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今天是你的生日》的歌曲内容和歌词。
2. 学习并模仿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3. 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歌曲 (Introduction)1. 教师以《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为引子,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关于生日的歌曲。
2. 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日,提问:“你们上次过生日是什么时候?你们过生日的时候喜欢听什么样的歌曲呢?”3. 教师播放《今天是你的生日》的音乐片段给学生听。
Step 2: 学唱歌曲 (Singing)1. 教师将歌曲的歌词以画板或投影仪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2. 教师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并带领学生跟着一起唱。
3. 分段教唱,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Step 3: 音乐表达 (Music Expression)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2. 每个小组选择一段歌曲的歌词,并设计相关的动作或舞蹈来表达出来。
3. 各小组轮流表演自己设计的动作或舞蹈,并用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辅助表达。
Step 4: 合作演唱 (Collaborative Singing)1.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分别负责歌曲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
2. 教师带领每个大组分别进行练唱,确保每个小组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部分。
3. 教师组织全班合唱,学生们一起演唱整首歌曲。
Step 5: 反思总结 (Reflection)1.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整个学习过程。
2. 提问学生:“你们最喜欢这首歌的哪个部分?为什么?”3.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对歌曲的感受和体会。
Step 6: 结束 (Closure)1. 教师播放整首《今天是你的生日》歌曲供学生欣赏。
2. 教师祝福学生们生日快乐,并鼓励他们在生日时唱这首歌表达对自己的祝福。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日,利用歌曲的歌词写一篇关于自己生日的小短文。
2. 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一个生日贺卡,将歌曲的歌词和自己的祝福写在上面,送给自己的家人或朋友。
2《会动的小蛇》教学设计——教案资料文档
教案资料文档《会动的小蛇》教学设计年级:大班课时:2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教学目标:1. 了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动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用折纸、剪纸等手工技能制作会动的小蛇,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小蛇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学会制作会动的小蛇。
难点:掌握制作小蛇的折纸、剪纸技巧,并创作出独特的会动的小蛇。
教学准备:1. 教具:小蛇图片、视频、折纸、剪刀、胶水等。
2. 材料:彩纸、蜡笔、水粉等。
3. 环境:安静、舒适、宽敞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出示小蛇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小蛇的外形特征。
2. 播放小蛇的视频,让幼儿了解小蛇的生活习性。
二、学习制作小蛇(10分钟)1. 教师向幼儿展示制作会动的小蛇的步骤和技巧。
2. 幼儿按照教师示意的步骤,用折纸、剪刀、胶水等材料制作小蛇。
3.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创作展示(5分钟)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蛇的特征和动作。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2.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小蛇知识,巩固幼儿的记忆。
2. 展示幼儿制作的小蛇,让幼儿相互欣赏、交流。
二、深化学习(10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小蛇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生态环境。
2.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三、手工制作(10分钟)1. 教师出示不同样式的小蛇,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会动的小蛇。
2. 幼儿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2. 教师和幼儿共同评价小蛇作品的创意、制作技巧等方面。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积的乘方》教学设计课题:积的乘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求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进一步领会幂的意义。
2、理解积的乘方运算法则,能解决一些实践成绩。
(二)过程与方法1、在探求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2、学习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进步解决成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言语、符号表达能力的同时,进一步领会学习数学的乐趣,进步学习数学的决心,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法则及其运用。
教学难点:积的乘方运算性质及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复习发问:1、前面我们学习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这两个幂的运算性质,请问同学们回顾一下这两个性质。
2、计算:①10×10²× 103 =______ (x5 )2=_________.②a m·a n= ( m,n都是正整数).③(a m)n= (m,n都是正整数).经过此题,让先生复习幂的乘方、同底数幂的乘法及整式加减的运算法则,为学习新知打下基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已知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3cm,你能计算出它的体积是多少吗?(2)发问:(2×103)3,是幂的乘方方式吗?(底数是2和103的乘积,虽然103是幂,但全体来看,它是积的乘方。
)积的乘方如何运算呢?有前两节课的探求经验,请同学们本人探求,发现其中规律。
经过创设实践成绩情景,得出积的乘方的计算成绩,从而导入新课。
3、填空:看看运算过程用到哪些运算律,从运算结果看能发现甚么规律?(1)(ab)2=()·()=()·()=a( )b( )(2)(ab)3=______=_______=a( )b( )(3)(ab)n= = =a( )b( ) (n为正整数)归纳积的乘方的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word文档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word文档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学设计(第2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准确计算;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水平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实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学习的。
因为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对于把一个两位数分解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并要将这两个数都记在头脑中,再来分步计算已经基本掌握。
但上节课加法的学习对本课的口算减法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方法上的混淆。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还是要让学生通过尝试、讨论、交流、汇报、比较、反思与小结等各个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口算方法与口算思路,引导学生择优选用、再次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并且通过综合练习与最后的总结与归纳,理清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为后面的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难点: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教学准备:课件、练习卡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一)复习旧知:课件表现口算复习题。
14+53=47+25=24+21=32+29=2437=325=5330=6520=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1师: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看来啊,同学们不但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面所学知识,既让学生复习到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又唤醒学生对以前学习的减法知识的回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和迁移的准备。
同时开门见山地点明本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直接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究新知(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师: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协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1课件动态表现情境图: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教学设计文本范文
教学设计文本范文标题:设计一个课堂教学活动,探索星象的奇妙世界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和掌握星象的基本知识,包括星座的名称和特征。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保护和探索自然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宇宙和星象还有一定了解。
大多数学生具备较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学习到如何识别和分辨不同的星座。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和分析能力,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猜想。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介绍星座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星象的兴趣,并导入今天的学习主题。
2.观察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张星座图。
要求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星座图上的星星,并结合图片上的标记进行猜测,识别出星座的名称。
3.分享归纳(15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猜测。
其他小组成员可以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共同的规律和特征。
4.实践探究(30分钟)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星座,提出一个问题或假设。
例如,为什么星座的形状会有所不同?星座的位置是否会发生变化?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和实验等方式进行探究。
5.结果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实践探究结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教师总结和澄清学生的疑惑,确保学生对星座的特征和相关知识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6.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新知识,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观察星空时识别星座,了解星象背后的故事。
五、板书设计星座的名称和特征六、教学资源准备1.视频介绍星座的视频素材;2.星座图纸、星星贴纸和彩色笔;3.图书馆或互联网上关于星座的相关资料。
七、教学评价方式1.学生观察和分析的准确性,以及通过实践探究得出的结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一块奶酪》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9个生字,认读“诱人”、“恼火”、“犹疑”等词语,掌握“处”“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浏览、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领会蚂蚁队长严于律己,爱护幼小的品质,蚂蚁群体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习蚂蚁们的优秀品质。
教具预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排队地上跑,身体细又小,做事最勤劳,纪律第一好。
(蚂蚁)2、说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奶酪吗?好吃吗?面对一块美味诱人的奶酪,搬运奶酪的蚂蚁队长是怎样做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一块奶酪”。
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1.听课文朗读,说说课文讲了一件甚么事?2.出示词语卡片,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方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成绩。
三、深化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
1.出示朗读课文的指点方法,按要求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考虑课文讲了甚么内容?教师相机指点。
2说说课文的次要内容。
课文次要写了____________事。
3、完成填空;本文次要介绍了蚂蚁队长组织一群蚂蚁一同(),但途中掉了一点奶酪渣,蚂蚁队长经过一番犹疑,决定以身作则,把奶酪渣给吃了的故事。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受,读出感情。
(一)默读课文,考虑:1.蚂蚁队长的禁令是甚么?在文中画出。
2.蚂蚁队长想吃奶酪吗?结合文中句子说一说。
3.你喜欢这位蚂蚁队长吗?说说理由。
(二)小组交流讨论,把本人想象成是其中一只蚂蚁。
(三)全班交流,根据交流,出示句子,边交流边读句子领会,师随交流板书:蚂蚁们多么自律,多么有毅力!他们的心真齐啊!蚂蚁队长严厉恪守纪律,不违犯禁令,严于律己,爱护幼小。
(四)指点先生有感情地朗读,感悟领会。
五、课外拓展,说一说。
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生活中曾经遇到的这样有勾引力的事,当时怎么做的?学习后觉得该当怎样做?今后在生活中面对勾引该怎样做?六、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领会蚂蚁队长的品质。
七、小组内演一演这个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数学教学设计
刘玉
课题5.3.1平行线的性质科目:数学年级初一课型新授课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知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并会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题.
过程与方法体会“观察----猜想----实验----归纳----”的研究问题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经历观察、猜想、操作、交流、归纳、推理等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热情。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
教学难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以及如何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问题同。
教学方法导、学、议、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流程
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创设情境:在甲、乙两地之间要修一条公路,如图
(1)所示,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55°,
如果甲、乙两地同时开工,那么在乙地公路按∠
是多少度施工,才能使路准确接通?
三.新课:
1.探索平行线性质1
依据预习学案1、2、3这几个问题,通过逐步的探究可知:
平行线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如图(2)字母表示:∵a∥b
∴∠1=∠2
2.探索平行线的性质2
依据预习学案5,这个问题通过逐步的探究及由性质1证明可知:
平行线的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如图(2)字母表示:∵a∥b
∴∠2=∠3
3.探索平行线的性质3
依据预习学案8这个问题通过逐步的探究及由性质1、2的证明可知:平行线的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如图(2)字母表示:∵a∥b
∴∠2+∠4=180°
四. 巩固:预习学案中的预习检测题与当堂训练
五. 小结:谈收获
六. 作业:课本P21练习1、2题
给出思考
观察分析、动手实
践、合理猜想、合作
交流、归纳得出.
思考
说理
板书过程
独立完成
说理后交流
练
总结补充
布置
以实际问题引入激发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观
察、分析、合理猜想、合
作交流解决1、2、3三个
问题,体验并感悟平行线
的性质,使学生感受到学
习的快乐,真正成为学习
的主人,达到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的目的。
让学生经历证明的过程
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线
性质的理解与感受。
巩固所学知识
回顾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与掌握
板书设计
5.3.1平行线的性质
一、平行线性质1 二、性质2、3的证明过程三、当堂训练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