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牢记的小儿推拿组合手法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

17种常见病小儿推拿组合手法,妈妈不要错过学习经常有妈妈十万火急地留言给我,问我宝宝生病了怎么办,要用什么推拿手法。

很多时候,我会让她们在我的公众号里找对应的文章和手法指导。

但随着接触的妈妈越来越多,宝宝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有的宝宝不仅是感冒,还有发烧、积食或腹泻,有的宝宝咳嗽又伴有鼻炎……类似这样的情况,有些妈妈就乱了,不知道怎么办,有时候要用到好几套手法,分别找文章不方便大家查询。

思来想去,我整理了一些宝宝常见问题的组合手法。

今天分享的这些手法都是宝宝常见问题最基本的处理手法。

如果你是一个小儿推拿的新手,利用这些基本手法能迅速帮宝宝缓解症状。

如果你对小儿推拿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把这些基本手法搭配起来使用,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哦!退烧手法大多数宝宝生病的最初症状都是发热,所以发热是大家问的最多的手法:温度在38.5度以下,让宝宝多喝水,不用处理。

38.5度-39度,清天河水300-500次。

39-40度,每50次清天河水搭配5-10次打马过天河。

40度以上,退六腑300次。

如果宝宝高烧不退,还需要配合吮痧。

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妈妈一定要记住的立刻见效宝宝绿色退烧方法【宝宝发烧专题】第一篇》了解发汗手法有时候宝宝头、身体很烫,但却手脚冰凉,宝宝一个劲的说冷,这是宝宝处于寒战期的表现,这个时候要用发汗手法帮助宝宝体温上升,把汗发出来。

出汗能带走高温,出汗后,宝宝的体温就能迅速下降。

具体手法是:推三关300次,按揉外劳宫1分钟,掐心经1分钟,掐揉二扇门1分钟如果用了这套手法,宝宝手脚不凉了,温度升高但不出汗,这个时候就用前面的退烧手法再处理。

外感手法当宝宝出现流鼻涕、打喷嚏、头疼等感冒症状时,可以用这套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功能的外感手法,这套手法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都能使用并迅速见效。

具体手法为:开天门300次,推坎宫300次,揉太阳1分钟,揉耳后高骨1分钟,拿风池2-3分钟宝宝感冒的具体发展过程以及更详细的感冒处理手法,找我之前的文章《宝宝感冒不打针不吃药,五步搞定感冒各种症状(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咳手法宝宝如果突然咳嗽起来,需要用止咳手法,这套手法在咳嗽刚刚开始时使用效果尤其好,寒咳、热咳、积食性咳嗽都可以用这套手法:分推肩胛骨5-10分钟,按揉肺腧1-2分钟,按揉天突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具体分辨热咳、寒咳以及对症食疗建议,找我之前的文章《盐蒸橙子、大蒜水、花椒炖梨……这些耳熟能详的止咳食疗方你真的知道怎么给宝宝用才是对的吗?》了解化痰手法如果宝宝咳了一两天后,开始有痰出现,或是能明显听到宝宝嗓子里有呼哧呼哧的痰音,这时就要用健脾化痰的手法帮助宝宝把痰往外排,具体手法是:运内八卦300次、按揉掌小横纹1分钟,按揉膻中1分钟,分推膻中300次,按揉中脘1分钟,分推腹阴阳300次,按揉丰隆2-3分钟要帮助宝宝止咳,需要分辨宝宝究竟是热咳还是寒咳,我们可以根据痰的颜色做一些对症处理,具体分辨方法找我之前的文章《秋天咳嗽季到来,让宝宝不打针不吃药的绿色止咳方法,赶紧用起来吧!(高清图解并有视频实操)》了解止喘手法宝宝气管本来就没发育好,有些宝宝又不会吐痰,咳嗽痰多的时候宝宝就特别容易出现咳喘。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
一、脾经(脾土)
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

小儿推拿基础: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搓法、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的动作为基础,如按、摩、推、揉等。

但又不等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一般的、简单的、随意的动作;它是有特定要求的动作,需经规范地训练,从而熟能生巧。

因此,要很好地进行手法的练习。

有些小儿推拿手法与成人推拿手法相类同,但与成人手法的要求有所不同。

小儿推拿手法特点: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的生理特点,因此其手法特别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要求做到“轻而不浮,快而不乱,慢而不断,重而不滞”。

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相比,有时仅用某类手法中的一二种,如成人手法中的按法有指按、掌按、肘按等,小儿临床中则多用指按,不用肘按;有的手法为小儿推拿所特有,如旋推法、直推法,成人推拿一般不用或少用。

小儿推拿手法种类:小儿推拿手法有一二十种,常用的有“小儿推拿八法”及捏、拿、捻、擦等。

小儿推拿八法是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这种提法首见于《厘正按摩要术》。

海派儿科推拿则将一指禅推和滚法、擦法运用到小儿推拿的临床治疗中,并将小儿推拿手法总结为以“按、摩、捏、揉、推、拿、搓、摇、滚、擦”为主的“推拿十法”。

小儿推拿手法时间: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一般以推法、揉法、运法、摩法操作时间长而次数多,而按法、拿法、捏法次数宜少,掐法则重、快、少,在掐后常继用揉法。

在临床应用上,其处方名是将小儿推拿手法与具体穴位结合在一起称谓。

例如,补脾经、补肺经(用旋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清脾经、清肺经(用直推法施于脾经、肺经),揉一窝风(用揉法施于一窝风穴),掐人中(用掐法施于人中穴)等等。

小儿推拿手法顺序:在手法操作的顺序上,按照取穴及部位,一般是从上而下、自前而后,先头面、次上肢、再次胸腹及下肢正面、最后腰背及下肢背面;二是先重点、后一般;三是先一般、后重点。

对于如掐、捏等一些刺激较强的手法,一般应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因刺激过强使患儿哭闹而影响治疗。

小儿推拿介质:由于许多小儿推拿手法是直接接触小儿皮肤的,因此在手法操作时常用一些介质,如滑石粉、薄荷汁、冬青膏等。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摘要:一、小儿推拿简介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五、结论正文: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小儿推拿简介小儿推拿是一种中医外治法,主要通过手法按摩来调整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小儿推拿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穴位的刺激,来调节脏腑气血,使机体达到平衡。

小儿推拿具有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无痛苦、无副作用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

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

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病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

三、小儿推拿的临床应用小儿推拿广泛应用于小儿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防治,如消化不良、积食、脾虚泄泻、疳积、脱肛、虚喘嗽、慢惊风等症。

四、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1.小儿推拿手法应轻快柔和,有的手法虽与成人推拿相同,但手法动作及操作方法却不一样。

2.穴位选择上有时也和成人不同,但整体的特点就是轻和快。

3.小儿推拿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小儿哭闹。

4.小儿推拿后,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五、结论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口诀是小儿推拿的重要内容之一,家长和推拿医师应该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为小儿服务。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小儿推拿的四大手法

⼩⼉推拿的四⼤⼿法⼩⼉推拿的四⼤⼿法应对⼩⼉外感的四⼤基本推拿⼿法,即开天门、推坎宫、运太阳、揉⽿后⾼⾻。

这四⼤基本⼿法不管是风寒还是风热都可以⽤。

⽽且都在头⾯部,不⽤脱⾐服,不怕孩⼦冻着。

按摩介质,⼀般天热可以⽤平常的饮⽤⽔,天冷可以⽤葱姜⽔。

风寒⽤葱姜⽔,风热⽤饮⽤⽔。

如果⼩⼉有发烧,可以⽤酒精或者薄荷⽔。

没有绝对,具体情况可以⾃⼰灵活运⽤。

当然还有其他⼀些介质可以⽤,也可以根据⾃⼰的情况灵活应⽤。

1.开天门:简单说就是从眉⼼印堂⽳向上直推到发际。

【⽳位】:开天门,天门⽳⼜名攒⽵,位于两眉中(印堂)⾄前发际成⼀直线。

【⼿法】:操作时,术者两拇指交替⾃下向上推3~5分钟,称“推攒⽵”或称“开天门”。

若⾃眉⼼推⾄囟门,约30~50次,称为“⼤开天门”。

【功效】:“开天门”具有开经络、开⽳位、活⽓⾎、调阴阳和祛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明⽬等作⽤。

“开天门”⼀般作为推拿起式。

含有天⼈相应、开经⽳之意。

主治头⾯诸疾,如头昏、头痛、流涕、眼屎多、⾚眼等。

外感内伤均宜。

“开天门”还能疏风、解表、开窍,治疗风邪外感之恶风发热、头痛、⾝痛、⽆汗等,风寒风热均可配伍后运⽤。

2.推坎宫:从眉⼼向左右两侧分推⾄眉梢。

操作⽅法:⽤两拇指桡侧⾃眉⼼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操作次数:50~100次。

作⽤:功能作⽤:疏风解表,醒脑明⽬,⽌头痛。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痛,烦躁不安,惊风,⽬眵等。

临床作⽤:临床上常与推攒⽵、揉太阳开天门、揉⽿后⾼⾻等⼿法配合治疗外感发热、头痛等症。

在临床治疗中,推坎宫多与推攒⽵、揉太阳等⼿法配合使⽤。

在治疗⽬⾚肿痛时,多与清肝经、掐揉⼩天⼼、清天河⽔等合⽤。

推后也可点刺放⾎或掐按揉摩,以增强疗效。

推拿注意事项1.推坎宫是通过对肢体或⽳位和按摩,达到疏通经络,活⾎化瘀的作⽤从⽽使脑萎缩的肢体功能和其他功能的障碍得以恢复。

2.在春夏季患感冒,推拿时蘸⽔,秋冬季患感冒,推拿时要蘸少许⿇油、润滑膏或BB油也可。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捏脊法】
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 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 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 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 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 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 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
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 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 起皱。 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 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 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摩法】
【注意事项】 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摩动。 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 •【临床应用】 •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 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 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 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 腹为平补平泻。
【小儿腹泻】
(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八大基本操作手法的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是中医独有的特色疗法,其疗效已被临床证实。

但是,小儿推拿需要专业的技能和经验,如果操作不当,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以下为小儿推拿的八大基本操作手法注意事项。

1. 捻揉手法捻揉是按摩的一种手法,主要是用手掌或手指捏揉患者体表的肌肉或经络,以改善气血循环,解除疼痛。

在使用捻揉手法时,一定要注意手法适度,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损伤婴儿的皮肤。

此外,需要注意手掌和手指的温度,手指不可过冷或过热,以免刺激婴儿。

2. 推拿手法推拿手法是应用双手沿肌肉或经络平行或交叉推动,并结合逐渐增强或减弱的力度以达到调理机体的目的。

在使用推拿手法时,要尽量让患者感到舒适,沿着脊椎推拿时不可过猛,以免对婴儿造成刺激。

3. 点穴手法点穴手法是利用手指压和按搓针灸穴位,以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的效果。

在使用点穴手法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应用适当的手指压和按搓,注意力度、时间和频率的适当掌握,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摇晃手法摇晃手法主要是通过摇晃来刺激患儿的神经系统,以改善各系统的功能。

在使用摇晃手法时,需要注意动作要轻柔,不宜过急过慢,可先从小范围摇晃逐渐扩大幅度,以适应患者的感受。

5. 拍打手法拍打手法是敲打患者体表以刺激表浅的皮肤、肌肉和背部经络,以促进血液循环、神经调节和增强免疫力。

在使用拍打手法时,应选用适当力度的手法,不可过强过猛,快速而有节奏的拍打可使患者产生愉悦感。

6. 滚圆手法滚圆手法是利用手指或掌面沿周围组织推动,以达到抚慰放松、舒适感的目的。

在使用滚圆手法时,应遵循力量适中、技巧熟练、方法正确的原则,重点处理胸前及背侧肌肉等部位。

7. 揉推手法揉推手法是将手掌或手指沿着肌肉或经络推动,并结合适当的压迫,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

在使用揉推手法时,应适当地施加力量,并注意手法的频率、幅度和停留时间的掌握。

8. 按压手法按压手法是利用手掌或手指沿经络或穴位施加持续压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放松肌肉和调和气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

小儿推拿三字经口诀(3)细心详细心诊察病情,辨证取穴,认真施治,无不生效。

眼翻者肝开窍于目,肝风内动出现两眼窜视,斜视或直视,常见于急慢惊风等症。

上下僵目睛向上下左右斜视或直视转动不活,揉二马揉二马穴,大补肾中水火,有滋阴潜阳之功;捣天心捣小天心穴,此穴在手掌坎宫穴下。

翻上者两眼上视,眼球上翻,捣下良向下捣小天心;翻下者两眼下视,眼球翻下,捣上强向上捣小天心;左捣右眼球右翻,向右捣之;右捣左眼球向右翻,向左捣之;若对眼,向两旁捣之。

阳池穴阳池穴属阳,在手背面手腕下约1寸(小儿约2寸)的前臂凹陷中,头痛良头痛者,取阳池穴左右揉之,以愈为止。

风头痛因外感风寒引起两太阳穴痛者,蜂入洞食、中指入鼻孔,左右旋左右旋转不必拘数。

立无恙可祛风寒,立刻去病。

天河水天河水穴通心、膻中,舌为心之苗,若心火旺盛,此穴能清心火。

口生疮心脾为母子关系,口生疮多因心脾蕴热,推天河水可清热泻火。

遍身热脾生肉,心生火,手心热脾火旺,应清补脾、清天河水主之。

多推良凡有效之穴,多推为好。

中气风皆因内伤而外感风邪,气虚痰生。

男女逆逆推,男推右手,女推左手。

右六腑右手六腑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男用良男推此穴,立刻见效,愈后不复发。

左三关左手三关穴属热,去风开郁化痰,但必须逆用。

女用强女用左三关有效,治此病男女逆用,方有良效。

独穴疗凡言独穴,不可用二穴,用则有害,互相牵制。

数三万用独穴必须推的时间长,少则不验,但不必拘泥3万数。

多穴推若病情复杂,必须采用多穴,分清主穴配穴,恰当配伍。

约三万治缓症推拿时间要长,并非一次而愈。

遵此法诸病遵此推法。

无不良诸症无不见效,不可妄自更改穴位。

遍身潮遍身潮热而皮肤不滑润,是汗脉未动,分阴阳以两大拇指,从掌根向两旁分推,为分阴阳,能分寒热,平气血。

拿列缺列缺穴在掌根腕踝两侧的凹陷处,用拇、食二指相对用力拿之。

汗出良汗出即愈。

五经穴即五指根纹来回推之,开脏腑寒火,肚胀良治腹胀便结效佳。

水入土运水入土自小指根向坎宫推之,土者指脾胃,水者指肾水。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手法归类及组合

小儿推拿手法归类及组合
10.五个消炎穴(内脏病、痛症加交感):耳上的神 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枕。手脚上的神门( 脚为昆仑)、前头点、头顶点、偏头点、后头点
谢谢!
2.分推肩胛骨,宣肺健脾,有健肺防治感冒 咳嗽、哮喘的功效,尤其止咳特效,次数100 ~300次。
3.清大肠与推大肠,防治腹泻(由指尖推向 指根)、便秘(由指根推向指尖)100~300次。 4.四条退热线(上三关、天河水,退六腑, 推脊椎)
5.推五经,肝木、心火宜清不宜补,肾水 宜补不宜清。推五经可治白血病、心肌炎、 中毒性茵痢等疑难杂病。
七、利尿类
1.推箕门、揉丹田:利尿效速,主治尿潴留。 2.清小肠:利尿。 3.揉小天心:利尿安神。
八、止咳化痰类
1.推揉膻中:下推降气,分推宽胸化痰,揉则理 气。
2.揉乳根、顺运内八卦:宽胸理气,化痰止咳。 3.按揉天突:降气平喘。 4.揉肺俞:理气、补肺、止咳。 5.揉迎香:通气,治感冒鼻塞。 6.揉大椎:清热止咳。 7.分推肩胛骨:咳嗽的克星。
6.推揉板门,顺揉为平补平泻,偏温性; 离心下推为清,可以止吐;向心上推为补, 可以止泻。
7.头部按摩四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 、揉高骨。
8.压揉肺四穴:肺、咳喘点、气管、哮喘点,
9.压揉五七穴:心、肝、脾、肺、肾、神门、脑 干、脑点、皮质下(头顶点)、枕(后头点)、太阳(偏 头点)、额(前头点)。
三、泻下类
1.掐揉膊阳池:通便,解表。 2.摩腹(顺时针方向):通便,治便结。 3.推下七节骨:泻热通便。 4.按揉龟尾:通便,作用平和。 5.揉天枢:止腹痛,通大便。
四、消食类
1.分推腹阴阳:消食降逆。 2.分推手阴阳:消食和胃。 3.摩腹:和胃消食。 4.运内八卦:理气消食。 5.揉板门:消食积、止吐。 6.推四横纹:调中行气,治疳积。 7.揉脾俞:健脾、和胃、消食。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小儿推拿穴位及手法

肺经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
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 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
流涕等。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 【操作方法】 1.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 按揉百会。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 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 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 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 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积。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 1.推法:①以两手大拇指沿两肋边缘向两旁分推,称 分推腹阴阳; ②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 两旁作横向分推,也称分推腹阴阳。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 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主要用于儿童的疾病治疗和预防。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包括以下几种:
1. 捏揉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肌肉或皮肤,然后轻轻揉动,以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 推拿法:用手掌按摩,由浅入深,轻柔有力,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3. 摇晃法:用手臂和手掌轻轻握住患儿的身体部位,轻轻晃动,以促进神经系统的疏松和放松。

4. 磨擦法:用手掌或指腹在肌肉或皮肤上来回磨擦,以促进血液循环和经络气血运行。

5. 拉伸法:用手掌或手指轻轻按住患儿肌肉,然后缓慢拉伸,以缓解肌肉紧张和增加关节的灵活性。

6. 捏顶法:用拇指和食指按住婴儿头顶部位,然后轻轻捏动,以促进头部血液循环和头颅的生长发育。

小儿推拿手法应该根据患儿不同的病情和年龄来选择,同时也需要专业的推拿师来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不良影响。

小儿推拿手法(一)

小儿推拿手法(一)

2、要求: ①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
②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3、补泻: 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小儿推拿手法】
1、介质: 滑石粉、水、婴儿油、凡士林、葱姜汁 2、顺序: 上肢—头面—胸腹、腰背——下肢 3、处方: 手法+穴位+操作时间(操作次数) 如:开天门100次、捏脊5遍、摩腹2分钟
推拿手法分类:
■ 【适用部位】
■ 旋推法主要用于小儿推拿特定 ■ 穴中的面状穴位,如旋推脾经 ■ 、肺经、肾经等。
■ 3.分推法:用双手拇指指面或桡侧缘,或用食、中指 指面自穴位或部位的中间向两旁作反向直线或弧线推 动,称分推法。 ■ 【动作要领】 操作主要依靠肘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 指、掌着力部分做横向直线分推。依靠腕部和拇指掌 指关节的内收、外展活动带动拇指着力部分作弧线分 推。双手用力要均匀,动作要柔和而协调,节奏要轻 快而平稳。 ■ 【适用部位】 分推法适用于 ■ 头面、胸腹、腕掌及肩胛等部 ■ 位,如推坎宫、分阴阳等。
分别用指端、大鱼际、掌根着力,吸定于—定的穴 位或部位上,带动皮下组织做轻柔和缓的顺时针或逆时 针方向的环旋运动,称为揉法。根据着力部分的不同, 可分为指揉法、鱼际揉法、掌根揉法三种。频率一般为 120~160次/分。

■ 【动作要领】 操作时,着力部分不能与患儿皮肤发 生摩擦运动,也不能用力下压。揉法的动作与摩法颇为 相似,需注意区别,揉法着力相对较重,操作时要吸定, 并带动皮下组织;而摩法着力相对较轻,操作时仅在体 表摩动,不带动皮下组织。
【适用部位】 直推法适用于小儿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 穴位和五经穴,多用于头面部、四肢部、脊柱部,如开 天门、推天河水、推大肠、推七节骨等。
■ 2.旋推法:用拇指指面着力于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 做顺时针方向的环旋移动,称旋推法。 ■ 【动作要领】 肩、肘、腕、掌指关节均要放 ■ 松,仅依靠拇指作小幅度的旋转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多妈妈告诉我,说有时候案例那么多,穴位那么多,记起来挺让人头疼的。

这里,我整理了几套常用的组合手法,推荐给爸爸妈妈。

宝宝健康的时候,这些手法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的按摩,宝宝生病的时候,这些手法更是能有效帮助宝宝抵御疾病。

头部按摩法
每天帮宝宝做一套头部按摩,可以治疗鼻炎、假性近视,弱视,感冒,头痛,眼胀眼压高导致脑供血不足等症状。

具体手法为:
开天门100-150次,天门又名攒竹,是两眉头的中心点至前发际处的一条直线,简单的说就是额头的正中线,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的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推坎宫100~150次,坎宫是眉头至眉梢延伸至太阳穴的一条弧线,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分推。

揉太阳100~150次,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轻抚眼球50次,用大拇指轻抚眼球,从内眼角推向外眼角,可以把眼球分上中下三份,手法轻柔,速度缓慢,相当于我们擦眼泪的力度即可。

擦鼻翼两侧100~200次,用两手食指或大拇指沿两侧鼻翼上下快速擦动。

按揉迎香穴2~3分钟,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中点,旁开寸处的鼻唇沟陷中,用中指或大拇指指端按揉。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耳后高骨位于两侧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高骨的凹陷中,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端按揉。

拿风池50次,风池穴位于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用拇指和食、中指的螺纹面相对用力捏、提、揉。

拿肩井2~3分钟。

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乳头正上方与肩线交接处。

治外感四大手法:(简称四大手法)
当宝宝出现感冒症状时,可以用治外感的四大手法给宝宝推拿。

这套手法具有疏风解表、止头疼的作用。

无论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或是流感、病毒性感冒,使用这套手法都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具体手法为:
开天门100~150次,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的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推坎宫100~150次,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向眉梢太阳穴方向分推。

揉太阳100~150次,用中指指端由轻到重按揉太阳穴。

揉耳后高骨100~150次,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发汗四大手法:
如果宝宝患了风寒感冒,因为着凉而不发汗,头疼不舒服,就可以用发汗四大手法给宝宝按摩一下,能够发汗止头痛。

用于外感无汗、发热头痛。

具体手法为:
掐心经3~5次,位于中指末节的螺纹面,用大拇指指甲掐。

重揉太阳穴50~100次,用中指指端按揉太阳穴,力道稍重。

掐揉二扇门200~400次,用两只大拇指指甲掐揉位于中指指根两侧凹陷中,这个穴位是发汗的特效穴
拿风池50次,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指面相对提捏揉风池。

固表止汗四大手法:
如果宝宝汗特别多,无论吃饭、运动或是睡觉,动不动就一头汗,妈妈可以用固表止汗的四大手法给宝宝推一推:
补脾经300次,脾经位于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旋推大拇指的指腹处。

补肺经300次,肺经位于无名指,顺时针方向旋推无名指指腹。

补肾经300次,肾经位于小手指,顺时针方向旋推小指的指腹。

揉肾顶100~500次。

用食、中指轻轻托住小指,用拇指指腹揉位于小指顶端的肾顶。

治疗内伤咳嗽法:
内伤久咳的按摩手法对于过敏性咳嗽、气虚性咳嗽,气虚哮喘,等久咳非常有效,能够补肾益肺、健脾化痰。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套手法外感初期的咳嗽不适用。

简单来说,这套手法就是:三补两揉一捏按:
补脾经300次,顺时针方向旋推大拇指指腹。

补肺经300次,顺时针方向旋推无名指指腹。

补肾经300次,顺时针方向旋推小指指腹。

揉膻中2-3分钟,用大拇指或者食中指指端按揉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

按揉足三里100~200次,用大拇指按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足三里。

左腿足三里用右手拇指按揉、右腿用左手拇指按揉。

宝宝足三里的取穴方法:以拇指沿胫骨外侧面从小腿下方往膝盖方向推,推进过程中遇到很明显的阻力,推不上去的位置就是足三里。

捏脊5~10遍。

治腹泻四大手法:
年纪小的宝宝因为肠胃发育不完善,特别容易腹泻。

治腹泻的四大手法能调中止泻,止泻效果显著,肠胃炎、轮状病毒、秋季腹泻、痢疾等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具体手法为:
揉脐100~300次,用中指,食指中指,或者鱼际,隔衣服按揉。

如果宝宝年纪小,可以用手掌磨热在肚脐上震颤。

逆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逆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上七节骨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宝宝腰部的最低点。

揉龟尾100~300次。

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通便四大手法:
宝宝肠蠕动功能不足,饮食不均衡,易上火。

吃奶粉的宝宝特别容易导致便秘等症状。

当宝宝便秘时,不用着急,用通便四大手法给宝宝按一按:
揉天枢100~150次,用大拇指指腹揉腹中部,肚脐旁开2寸的天枢。

顺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推下七节骨100~300次,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从宝宝腰部最低点的凹陷处推至尾椎骨。

揉龟尾100~300次。

以拇指或中指端揉尾椎骨末端。

保健四大手法:
平常多给宝宝做做保健的手法,对于病后脾失运健、不思饮食或是平时就胃口不好的宝宝,特别推荐。

补脾经300~500次,顺时针方向旋推大拇指指腹。

顺时针摩腹3~5分钟,以肚脐为圆心,用手掌或者食中指指端顺时针方向在宝宝的肚子上缓缓转圈。

按揉足三里100~150次,用大拇指指腹按揉膝盖下方,胫骨外侧的足三里。

捏脊5~10遍,三捏一提3~5遍
镇静安神四大手法:
这套手法对于宝宝受到惊吓的状况特别有效,能平肝镇静安神,让宝宝安静下来:清肝经100~150次,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食指内侧,称清肝经
掐揉小天心30~50次,先用大拇指指甲掐位于手掌根部,大鱼际与小鱼际相接处凹陷中的小天心,再用大拇指指腹揉。

捻五指节10次,用拇指甲逐个掐位于手背,大拇指至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揉按百会30~50次。

用大拇指指腹轻轻按揉头顶正中的百会。

平衡阴阳法:
这套手法一般临床中很少单独使用,而是作为辅助手法配合使用,如宝宝大便干结,内火大,单用通便四大手法不给力时,可以用退六腑300次,推三关100次配合。

气血虚,动不动就容易哮喘的孩子,日常保健用内伤久咳不够用时,会配合推三关300次,退六腑100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