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合集下载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

小儿推拿的基础手法1 推法(1)直推法:以拇指桡侧或指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

亦可用食中二指面着力作直线推动。

(2)旋推法:以拇指面在穴位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转推动。

(3)分推法:用两手拇指桡侧或指面,自穴位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4)合推法:以拇指桡侧缘自穴位两端向中央推动称合推法。

2 揉法(1)指揉法:以指端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2)掌揉法:以掌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鱼际揉法:以大鱼际着力于穴位做环旋揉动。

3 按法以掌根或拇指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称为按法。

4 摩法以手掌面或食中指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5 掐法用指甲重按穴位称掐法。

6 捏法(1)二指捏:医生两手略尺偏,两手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

两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2)三指捏:两手略背伸,两手拇指桡侧横抵于皮肤,食指中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

三手指共同捏拿肌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7 运法以拇指或食中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称运法。

二、小儿按摩推拿常用穴位及操作1 攒竹(天门)位于两眉头连线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推攒竹,也称开天门。

2 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用两拇指桡侧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或分推坎宫。

3 太阳位于眉梢与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寸。

用两拇指桡侧推运,称推太阳或运太阳,向眼方向推运为补,向耳方向推运为泻。

4 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成一直线。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

或用汤匙边蘸水边自上而下刮。

5 腹位于腹部。

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用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6 脐位于肚脐。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用指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7 丹田位于脐下2-3寸之间。

用揉法揉称揉丹田;用摩法摩称摩丹田。

8. 脊柱位于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丹田:脐下2-3寸之间。
第三步:按肾俞
患儿俯卧,医者用双手拇指同时用力按压肾 俞穴,稍停留后(约滞留3-5秒钟)两手同 时逐渐抬起。如此反复操作30次以上。
肾俞: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第四步:横擦八髎
患儿俯卧,医者用手掌面在八髎穴上作擦法。 至局部发热为度。
清心安神止夜啼
第一步: 掐揉五指节: 五指节在掌背十个手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 处,共十条横纹。先用拇指指甲掐一手指指 节2-3次,再用拇指与食指搓揉该指节10次, 逐个指节同上操作,共操作三至五遍。
按 1 指腹
点 2 指尖
掐 3 指甲
8、捣法
用中指指端,或食指,中指屈曲的指间关 节,做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为捣 法。
要领:手腕要有弹性,捣后指端立即抬起。 应用:捣小天心,镇惊安神、宁志明目,
清热利尿。治疗小儿夜啼,惊风,斜视, 癃闭,口舌生疮等病症。
其他手法
拿(捏而提之,颈、肩、腹等)、 擦(直线来回,透热为度) 搓(夹持,搓快移慢) 捻(拇食指) 刮(手指或器具刮动) 摇(关节部位) 拍(掌虚指实) 按揉法、揉捏法、振法、捏挤法等
-by 叶帆
一、小儿推拿概述回顾 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二、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常用:推、摩、按、揉、掐、捏、运、捣 拿、捏挤、取痧、搓、捻、摇、振、拍
1.推法
直推法 分推法 旋推法 合推法
直推法
用拇指桡侧边缘,或示、中指末节罗纹面, 附着在穴位上做单方向直线推动。
直线推动,放松轻快 适量介质, 频率每分钟250次左右。 临床应用:线穴,面穴,如清天河水、推
附:小儿推拿保健穴位
小儿推拿三步曲 预防小儿外感
第一步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实用的小儿推拿大全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迎香】[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天柱骨】[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及常用穴位第一部分

黄蜂入洞
• 【位置】 • 两鼻孔即是此穴(相当于内迎香,为奇穴) • 【操作】 • 用示指、中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 【作用】 • 宣肺气,通鼻窍
• 【主治】
• 鼻塞不通,发热无汗。
• 【临床运用】
• 宣肺气,通鼻窍,常用于感冒、慢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等病证。临床多与清肺经,拿 风池,按揉印堂等合用。
4 耳后高骨:
• 位置:耳后入发际,
乳突后缘下凹陷中。
• 操作:用拇指或中
指指面做按揉法,揉
5次按2次。
• 【作用】 疏风解表,止咳化痰,安神除烦。
• 【主治】咳痰,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 【临床运用】 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多与推 攒竹、坎宫、太阳等穴合用;若惊风,烦 躁多配与掐小天心,清心经,清肝经等合 用;若咳痰多,多与揉膻中、乳旁,推肺 俞等穴合用。
• 3.运太阳 发汗解表,止汗(男:左太阳发 汗为泻法,右太阳发汗为补法;女:左太阳 止汗为补法,右太阳发汗为泻法)。
• 【主治】
• 外感发热,头痛,目赤肿痛,汗证,热厥。
• 【临床运用】
• 推太阳或按揉太阳主要用于外感发热。若 外感表实无汗,头痛,热厥,目赤肿痛, 用泻法;若外感表虚有汗,或自汗等症用 补法,用运太阳止汗。亦作为头部常例穴 之一。
用力自然。 • 3.摩动时要缓和协调,每分钟速度120次左右。 • 指摩稍快,掌摩稍重缓。 • 总之,“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 【临床运用】
• 摩法刺激轻柔和缓,常用于胸腹胁肋部。
• 功能特点是摩以解之,即能和中理气,缓解 疼痛,消积导滞,多用于治疗脘腹疼痛,食 积胀满,气滞及胸肋迸伤等症。推拿基本手法
• 一、推法 • 小儿推法是从成人推法演变而成。它属螺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

秘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高清大图,快收藏吧!二十一、三关(上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缘,自腕横纹至肘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托住小儿尺侧腕关节,食、中二指并拢直托小儿前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桡侧,由腕横纹起推至肘横纹,称推三关。

100~300次。

作用:补虚扶弱,助气和血,培补元气,温阳散寒,熏蒸取汗。

主治:一切虚寒证,营养不良性贫血,黄疸,瘫痪,痘疹欲出不透,下肢痿软(婴儿瘫),疮疖(无脓期,有助化脓),手足凉等。

二十二、六腑(退下六腑)位置:在前臂尺侧缘,自肘横纹至腕横纹成一直线。

操作:令小儿掌侧位,掌心向内。

术者左手握住小儿桡侧腕关节,以右手拇指或并拢的食、中二指指面在前臂尺侧,由肘横纹起推至腕横纹,称退六腑。

100~300次。

作用:凉血,退热,解毒。

主治:一切实热证,高热不退,惊厥,烦躁,口疮,重舌,木舌,牙龈红肿,咽喉肿痛,腮腺炎,赤痢,便秘,无名肿毒,疮疖(红肿期),疹痘不消等。

二十三、乙窝蜂(一窝蜂)位置:在手背腕横纹正中凹陷处。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以右手中指或拇指指面揉之,称揉乙窝风。

100~500次。

作用:发散风寒,宣通表里,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主治:伤风感冒,腹痛,痹痛,急慢惊风。

说明:拇指揉多用于发散风寒。

中指揉多用于温中行气,利关节,止痹痛。

二十四、外劳宫位置: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术者左手托小儿四指,使其掌心向下,以右手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称揉外劳宫。

100~300次。

作用:温中散寒,温固下元,升阳举陷。

主治:肠鸣腹痛,腹泻,寒痢,大便色青或绿,便物不化或有黏液,疝气,脱肛,遗尿,蛔虫腹痛。

说明:本穴为补元阳之主穴,穴位温热,能内达外散。

揉之能发汗,凡脏腑凝寒痼冷,用之有温通作用,但温通之中又有收敛作用,而不致温散太过。

二十五、二马(二人上马,上马)位置:在手背第四、五掌骨小头后陷中。

操作:使小儿掌心向下,术者左手食指垫于患儿小横纹穴处,其余手指握住患儿食、中、无名指,使患儿无名指与小指之间的缝隙加大,利于穴位操作,右手拇指或中指指端斜行插入穴中,上下揉动,称揉二马。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小儿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

⼩⼉推拿全系列(附动态图)⼀、⼩⼉推拿⼿法 1.清、补脾⼟ 部位:拇指指腹(即末节螺纹⾯)。

操作:顺时针旋推为补,名“补脾⼟”,中医功效等于吃⼈参、⽩术;从螺纹⾯根部推向指尖(即离⼼⽅向——编者注)的直推为清,名“清脾⼟”。

脾⼟多⽤补,⽽少⽤清。

2.清、推⼤肠 部位:⾷指外缘(即⾷指桡侧——编者注),⾃指尖⾄虎⼝成⼀直线。

操作:从⾷指端直推⾄虎⼝,名“推⼤肠”,为补,⽌泻;从虎⼝推向⾷指端,名“清⼤肠”,治便秘。

3.揉板门 部位:⼿掌⼤鱼际平⾯。

操作:⽤中指尖作揉法,名“揉板门”。

揉法为补,⾃掌根推向指根(即离⼼⽅向——编者注)为“清”,作⽤同清推⼤肠。

 4.清肝⽊ 部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肝⽊”。

注意:“肝⽊”宜清不宜补,补之恐动肝⽕。

5.清⼼⽕ 部位:中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

注意:“⼼⽕”也宜清不宜补,补后恐动⼼⽕。

清肝⽊与清⼼⽕有清⽕、降热功能。

6.清、补肺⾦ 部分:⽆名指指腹。

操作:直推为清,名“清肺⾦”;旋推为补,名“补肺⾦”。

“肺⾦”实热症⽤清法,虚症⽤补法。

7.补肾⽔部位:⼩指脂腹。

操作:肾⽔与肝⽊、⼼⽕、肺⾦的⼿法不同,直推为补,名“补肾⽔”。

注意:“⽔”宜补不宜清,补肾⽔相当吊盐⽔与葡萄糖,也有健体与降热作⽤。

8.揉外劳宫部位:第三掌⾻背侧,腕横纹⾄掌⾻⼩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指尖作揉法,名“揉外劳宫”。

有清热、镇静、⽌痛作⽤。

9.推上三关部位:⼩臂前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下向上推,名“推上三关”或“推三关”,有发汗降热作⽤。

10.清天河⽔部位:⼩臂内侧,⾃腕横纹中点⾄肘横纹中点成⼀直线。

操作:⽤拇指侧推或⽤⾷、中指指腹向上直推,名“清天河⽔”,是退热重要⼿法,还有宁⼼与安眠作⽤。

11.退六腑 部位:⼩臂后侧,⾃腕横纹⾄肘部成⼀直线。

操作:⽤拇指或⾷、中两指指腹⾃肘部向前推向腕部,名“退六腑”。

小儿推拿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

【捏脊法】
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 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 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 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 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 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 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
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 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 起皱。 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 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 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摩法】
【注意事项】 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摩动。 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 •【临床应用】 •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 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 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 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 腹为平补平泻。
【小儿腹泻】
(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大全

小儿穴位按摩法,让您的宝宝健康成长穴位一、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常用手法一、便秘和腹泻常用手法在推拿穴位和手法当中有好多穴位都有效果,不过如果总结起来的话可以有四大手法。

(1)止腹泻四大手法:揉脐(逆时针)100-300次、摩腹(逆时针)3-5分钟、推上七节骨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调中止泻。

治疗小儿腹泻、止泻效果显著、各类泄泻均可以在此之上加减变通。

(2)治疗便秘四大手法:揉天枢100-150次、摩腹(顺时针)5分钟、推下七节骨100-300次、揉龟尾100-300次作用:通大便,用于小儿便秘我们可以看到其中大部分穴位的名称都是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在推拿方向上的区别,比如说摩腹,顺时针摩腹具有消食导滞、泄热通便的作用,而逆时针摩腹就具有温补下元、温中止泻的作用。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

26种常用小儿推拿手法1、脾经位置:①在拇指桡侧缘末节,自指尖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清补脾经);③在拇指的螺旋面(用于旋推法补脾经)。

操作:术者用左手的无名指和小指夹住小儿手,食指和拇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推之。

①直推法:将小儿拇指屈曲,自指尖推至指间关节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补脾土);②将小儿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来回推,称清脾经(或清补脾经)。

③旋推法:拇指面旋推,顺时针方向为补,逆时针方向为泻。

一般用300~500次。

作用:脾为后天之本,补之可补虚扶弱,补血生肌,进饮食,化痰涎,助消化,止泻痢;清之可清热利湿,消食化积。

主治:食欲不振,呕吐,泄泻,疳积,痢疾,惊厥,黄疸,湿痰,痿证,疹、痘不出,改变面色等。

说明:经实验证明:推补脾经有以下作用:①对胃蠕动有促进作用;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增高;③可使胃蛋白酶分泌增加;④对淀粉酶作用不明显。

2、肝经位置:在食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食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肝经(或称平肝或泻肝);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肝经。

一般100~500次。

作用:开郁,除烦,平肝胆之火,息风镇惊。

主治:目赤,昏闭,烦躁不安,惊风抽搐,口苦咽干。

说明:肝经一般用清法,不用补法,若肝虚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

因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

如肝实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泻心火,或用清天河水、清小肠穴代之,因肝为心之母,实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表里。

3、心经位置:在中指掌面。

操作:将小儿的中指面向上,夹入术者左手虎口内,右手拇指推之。

由指根推向指尖,称为清心经;由指尖推向指根,称为补心经。

100~500次。

作用:清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

主治:小便不利,口舌生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不安。

说明:心经一般用泻法,不用补法,因心火不能妄动。

若心气虚或不采用本穴,可用清天河水穴代之。

如患儿高热并见两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来烁金,可有剧咳发作,应采用泻法,推1~2次后.多见两颧腮色赤消退,对剧咳也可缓解。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宝贵的40个小女推拿脚法大齐,下浑大图!之阳早格格创做40个小女推拿脚法,其特性是与穴以脚臂部穴位为主,齐身穴位为辅;脚法机灵特殊,支配典型烦琐,且疗效隐著.快去跟着教二招吧!一、脾经(脾土)位子:①正在拇指桡侧缘终节,自指尖至指间枢纽横纹处(用于直推法补脾经);②正在拇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用于直推法浑补脾经);③正在拇指的螺旋里(用于旋推法补脾经).支配:术者用左脚的知名指战小指夹住小女脚,食指战拇指捏住小女拇指,用左脚拇指推之.①直推法:将小女拇指伸直,自指尖推至指间枢纽横纹处,称补脾经(或者补脾土);②将小女拇指伸直,自指根至指尖去回推,称浑脾经(或者浑补脾经).③旋推法:拇指里旋推,顺时针目标为补,顺时针目标为泻.普遍用300~500次.效率:脾为后天之原,补之可补真扶强,补血死肌,进饮食,化痰涎,帮消化,行泻痢;浑之可浑热利干,消食化积.主治:食欲没有振,呕吐,鼓泻,疳积,痢徐,惊厥,黄疸,干痰,痿证,疹、痘没有出,改变里色等.道明:经真验道明:推补脾经有以下效率:①对于胃爬动有促进效率;②可使胃液的酸度删下;③可使胃蛋黑酶分泌减少;④对于淀粉酶效率没有明隐.二、肝经(肝木)位子:正在食指掌里.支配:将小女的食指里进与,夹进术者左脚虎心内,左脚拇指推之.由指根推背指尖,称为浑肝经(或者称仄肝或者泻肝);由指尖推背指根,称为补肝经.普遍100~500次.效率:启郁,除烦,仄肝胆之火,息风镇惊.主治:目赤,昏关,慢躁没有安,惊风抽搐,心苦吐搞.道明:肝经普遍用浑法,没有必补法,若肝真应补时,则用补肾经代之,为滋肾养肝法.果肾为肝之母,补肾即补肝.如肝真或者没有采与原穴,可用泻心火,或者用浑银河火、浑小肠穴代之,果肝为心之母,真则泻其子,心与小肠相内中.三、心经(心火)位子:正在中指掌里.支配:将小女的中指里进与,夹进术者左脚虎心内,左脚拇指推之.由指根推背指尖,称为浑心经;由指尖推背指根,称为补心经.100~500次.效率:浑热,泻心火,补益心血,养心安神.主治:小便不利,心舌死疮,目赤,五心烦热,惊惕没有安.道明:心经普遍用泻法,没有必补法,果心火没有克没有及妄动.若心气真或者没有采与原穴,可用浑银河火穴代之.如患女下热并睹二颧腮部色赤尤甚,为火去烁金,可有剧咳收火,应采与泻法,推1~2次后.多睹二颧腮色赤消退,对于剧咳也可缓解.但是对于患有肺结核病的二颧腮色赤者,用之无效.四、肺经(肺金)位子:正在知名指掌里.支配:将小女的知名指指里进与,夹进术者左脚虎心内,左脚拇指推之.由指根推背指尖或者去回推称为浑肺经;由指尖推背指根,称为补肺经.100~500次.效率:宣肺行咳,顺气化痰,疏风解表,浑热通便.主治:感冒,收热,咳喘,肺炎,肺真,自汗,匪汗,便结等症.道明:肺经普遍用浑法或者泻法,没有必补法.小女缓性背泻、真热泻,应用原穴时应慎沉,推浑原穴时间要少,或者没有与原穴,用之没有当,多睹背泻加剧;如患慢症需用原穴时,可推浑原穴1~2次,待症睹缓解后,应停用.自汗、匪汗及脱肛可用补法,对于肺风喘慢等症,禁用补法.五、肾经(肾火)位子:正在小指掌里,自指尖至指根成背去线.支配:将小女的小指里进与,夹进术者左脚虎心内,左脚拇指由小女小指指尖推至指根,称补肾经.100~500次.效率:肾为先天之原,补肾经可补肾益脑,益气帮神,纳气定喘,温下元,行真火等.主治:五更泻,遗尿,尿频,肾真咳喘,惊风,癫痫,牙痛,骨硬无力,先天缺累.六、大肠位子:正在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指根成背去线.支配:将小女食指牢固于术者左脚虎心内,以左脚拇指中侧缘推之.自指尖推背指根称补大肠,自指根推背指尖称泻大肠,去回推称浑大肠.100~500次.效率:补之固肠涩便,泻之浑利净腑之干热,仄补仄泻导积滞.主治:积食,心疮,痢徐,鼓泻,肛门黑肿,脱肛,翻肛,便秘.道明:大肠有固肠涩便之功,但是火泻(即干热泻)时,应以利尿为主,推大肠时先用泻法、浑法,等尿多后再用补法;里慢后沉时先用泻大肠,症状缓解后改为浑大肠或者补大肠.真证、脱肛者要用补法;翻肛、肛门黑肿、便秘者用泻法或者浑法.七、小肠位子:正在小指尺侧缘,自指根至指尖成背去线.支配:患女坐掌,术者以拇指战其余四指相对于,侧握小女四指,使其小指尺正里表露,再以左脚拇指推之,自指根推背指尖,称浑小肠(或者称利小肠或者推小肠).普遍100~500次,若单独推小肠,可推1000次(如无小便时用).效率:分别浑浊,泻热利尿.主治:火泻无小便,尿频,尿关,尿少,心疮,伸舌,弄舌,木舌,心唇裂,尿讲炎.八、小天心(鱼际接)位子:正在脚掌根正中处,大、小鱼际之间凸起中,阳阳池接界处.支配:令小女掌心进与,用中指、拇指端揉之或者用拇指甲掐之,或者左脚半握拳用食、中指第一、第二节反里捣之.揉100~500次;掐3~5次;捣5~20次.效率:通窍集结,疏通经络,安神镇惊,浑热利尿,明目,矫正筋脉的拘慢或者偏偏胜.主治:感冒收热,神昏,慢躁没有安,惊风,抽搐,癫痫,得眠,夜笑,十足眼徐,小便不利,疹痘欲出没有透,解颅等症.九、阳阳位子:正在脚掌根部,小天心穴的二侧,拇指侧为阳池穴,小指侧为阳池穴.支配:术者以二脚拇指自小天心穴背二侧分推,称分阳阳;自小天心二侧的阳池穴、阳池穴背小天心穴合推,称合阳阳.100~300次.效率:分阳阳有调战净腑,仄稳阳阳的效率;合阳阳有利痰集结的效率.主治:感冒收热、热热往去、黑黑痢徐、肠炎、惊风、抽搐、鼓泻、呕吐、黄疸;痰涎壅衰、胸闷咳喘.十、板门位子:正在拇指下,脚掌大鱼际仄里.支配:使小女大鱼际表露,术者用左脚拇指去回推之称浑板门;以指端正在大鱼际仄里的中面搞揉法,称揉板门.100~500次.效率:浑热凉血,行血除烦,消食化积,具备降落之功.主治:食欲没有振、呕吐、鼓泻、感冒收热、下热没有退、阳真内热、疹痘潮热没有退或者疹痘后矮热、慢躁没有安、心臭、鼻出血、鼻腔炎、上牙龈黑肿、光里舌、苔薄等.十一、内劳宫位子:正在掌心中央.支配:用拇指或者中指端掐揉之,称掐揉内劳宫;以中指端面患女脚掌核心处,微用力后赶快抬起,称面内劳宫;正在掌心中滴几滴凉火,以指端顺运内劳宫,或者从小指掌里运到掌心,称运内劳宫或者火底捞明月.揉100~300次,运10~30次,掐3~5次.效率:小女推拿训练(njbjysctn)。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

关于小儿推拿的八种手法推法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拿法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内收的手法称为拿法。

作用:疏筋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适用部位:主要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

按法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

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摩法用手掌或指腹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做环形的、有节律的摩动手法称摩法。

有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摩法。

作用:本法具有益气和中,消积异滞,疏肝理气,调节肠胃,活血散淤,消肿止痛等功能。

适用部位:本法适合于胸腹部、胸肋部、颜面部。

揉法以指、掌、掌根、小鱼际、四指近侧指间关节背侧突起、前臂尺侧肌群肌腹或肘尖为着力点,在治疗部位带动受术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使皮下组织层之间产生内摩擦的手法。

其中,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可以分为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掌揉法、掌根揉法,小鱼际揉法,膊揉法,肘揉法、拳揉法等。

作用:促进肠蠕动,消除便秘腹部按揉利于减肥睡前按揉有助睡眠揉腹防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肝炎手术后肠粘连捏法捏法,推拿手法名。

与拿法相似,但需将肌肤提起。

操作方法有两种:作用:具有调和阴阳,增补元气,健脾和胃,疏通经络,行气活血适用部位:多用于脊椎部、背部膀胱经、督脉。

点法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

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

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

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作用:开通闭塞,活血止痛。

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捏脊疗法捏脊疗法是连续捏拿脊柱部肌肤,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疳积"之类病症,所以又称"捏积疗法"。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

珍贵的40个小儿推拿手法大全小儿推拿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对小儿身体特定部位的推拿按摩,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以下为您介绍 40 个珍贵的小儿推拿手法。

1、补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健脾胃、补气血的作用。

2、清脾经与补脾经相反,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拇指螺纹面上作逆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能清热利湿、化痰止呕。

3、清肝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有平肝泻火、解郁除烦的功效。

4、清心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中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清心泻火、养心安神。

5、清肺经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无名指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

6、补肾经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小指螺纹面上作顺时针旋转推动,约 300 次。

具有补肾益脑、温养下元的作用。

7、清大肠用拇指螺纹面从小儿食指尖向虎口方向直推,约 300 次。

能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

8、补大肠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呈一直线,作自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约 300 次。

可涩肠固脱、温中止泻。

9、揉板门用拇指揉小儿手掌大鱼际平面,约 300 次。

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

10、运内八卦用拇指螺纹面在小儿手掌内八卦处作环形推动,约 300 次。

能宽胸理气、行滞消食。

11、揉中脘用指端或掌根按揉小儿脐上 4 寸处,约 3 分钟。

可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12、揉脐用中指或食指指端或掌根揉小儿肚脐,约 3 分钟。

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

13、摩腹用手掌或四指在小儿腹部作顺时针环形摩动,约 5 分钟。

可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14、分腹阴阳用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约 100 次。

能调理气机、消食导滞。

15、揉足三里用拇指按揉小儿外膝眼下 3 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约 3 分钟。

具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的作用。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0个具有补益作用的小儿推拿手法的名称
1. 捏揉手:用手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揉宝宝的手心和手指,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舒缓神经。

2. 按压背脊:用手指从上往下按压宝宝的背脊,可以促进宝宝的胃肠运动,帮助消化。

3. 推拿耳朵:轻轻揉搓宝宝的耳廓和耳垂,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宝宝的免疫力。

4. 揉捏腹部:用手掌轻轻揉捏宝宝的腹部,可以帮助宝宝放松肌肉,促进消化。

5. 推脚底板:轻轻推拿宝宝的脚底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宝宝的疲劳和不适。

6. 揉捏太阳穴:用指尖轻轻揉捏宝宝的太阳穴,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紧张情绪。

7. 轻拍后背:用手掌轻轻拍打宝宝的后背,可以促进呼吸、缓解胸闷等不适。

8. 揉捏脖子:轻轻揉捏宝宝的脖子,可以缓解宝宝的紧张情绪,促进血液循环。

9. 按揉肩膀:轻轻按揉宝宝的肩膀,可以缓解宝宝的肌肉紧张,减轻肩颈不适。

10. 推拿头皮:用指腹轻轻按摩宝宝的头皮,可以缓解宝宝的头痛和不适,促进头部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

小儿推拿穴位及推拿手法都有什么作用,适合新手家长们学习小儿推拿主要用于至5岁小儿。

目录1、发热;2、咳嗽;3、泄泻;4、便秘;5、疳积;6、遗尿;7、夜啼一、发热1、开天门:成人用两手拇指,交替从小儿眉心处的印堂穴向上直推至发际稍上方,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

2、推坎宫:成人两手拇指,从小儿眉头分推至眉尾(← →),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

3、揉太阳:成人拇指或中指指端揉小儿眉后凹陷太阳穴处,50次。

功效为舒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

4、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功效为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5、清天河水:成人食中指并拢,从小儿腕中点上推至肘横纹中点,300次。

功效为清热,泻火,除烦。

注:发热添风寒者,加以下操作1、推三关:以腕部桡侧为起点,沿前臂外侧向上推至肘关节桡侧,300次。

功效为补气行气、温阳散寒、发汗解表,主治一切虚寒病症。

2、掐揉二扇门:成人用双手拇指甲掐小儿食指与中指、中指与无名指指根交接处5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揉50次。

功效为发汗透表、退热停喘。

3、拿风池:成人拇指、食指同时按揉小儿两侧风池穴,10至15次。

功效为发散解表、怯风散寒、明目、止头痛。

4、推六腑:亦称退六腑,发热到癫热时用。

以腕部尺侧为起点,沿前臂内侧向上推至肘关节尺侧,300次。

功效为清热凉血、解毒,主治一切实热症。

二、咳嗽1、清肺经:成人拇指在小儿无名指罗纹面肺经处,从指端向指节直推,100次。

2、按天突:成人中指指尖按小儿胸骨上窝的天突穴,10次。

功效为理气化痰,降逆停喘,止呕。

3、推揉膻中:两乳尖连线中点,为膻中穴。

成人先用中指指端在膻中穴揉150次,再用拇指罗纹面从胸骨切迹推至剑突15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4、揉乳旁乳根:成人用食指中指同时揉乳旁外开2分的乳旁穴和乳下2分的乳根穴,20次。

功效为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5、擦膻中:成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沿胸骨上下摩擦,擦热为度。

婴幼儿推拿常用手法 掐法

婴幼儿推拿常用手法 掐法
【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面部、手足部点状穴位,以救治小儿惊风、昏 厥等症,具有定惊醒神、通关开窍的作用。

第四章 小儿按摩基础知识
【结构导图】
第一节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五、掐法 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的指甲掐取穴,而不刺破皮肤的 手法,称为掐法(图4-8)。
图4-8
五、掐法
【动作要领】 术者以单手或双手拇指、食指或中指指甲端,垂直于治疗穴位上重按 而掐之。一般以拇指掐法最为常用。
【动作要求】 先取准穴位,指甲垂直穴位由轻渐重用力。若为避免刺破皮肤,可在 施掐部位上置一薄布,以防掐破皮肤。操作次数一般掌握在 4~5次,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期使用。掐后继用揉法,以缓和刺 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很实用的宝宝家用推拿指南,包括夜啼、吐奶、退烧、增高、强体、腹泻、开胃等等12个症状的简易解决方法。

小儿推拿效果非常确切有效,爸爸妈妈要收藏!
【迎香】
[位置]鼻翼旁五分,鼻唇沟中。

[操作]用食、中二指揉,称揉迎香。

[功用]鼻塞不闻香臭时,按之可以通利鼻窍,使香臭得闻,所以命名为迎香。

[主治]鼻塞流涕。

【耳后高骨】 [别名] 【高骨】。

[位置] 耳后入发际,乳突后缘下陷中。

[操作]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功用] 疏风解表。

[主治] 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天柱骨】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示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汤匙蘸水自上向下刮。

[功用] 降逆止呕,祛风散寒。

[主治] 呕恶,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肩井】
[位置] 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之中点,肩部筋肉处,属足少阳胆经。

[操作] 用拇指与示中二指对称用力提拿肩井,称拿肩井,一般提拿5次;用指端按肩井,称按肩井,一般按两分钟。

[功用] 发汗解表,补益气血。

[主治] 感冒,昏厥,上肢活动不利等。

【肾顶】
[位置] 在小指顶端。

[操作] 以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肾顶
[功用] 揉肾顶能收敛肾气,固表止汗。

[主治] 自汗或盗汗(白天或夜间汗多),解颅(指囟门应合不合)等。

【掌小横纹】
[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用中指或食指按揉,称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5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化痰止咳。

[主治]常用于痰热喘咳、口舌生疮,顿咳,流涎等症,为治疗百日咳、肺炎的要穴,对婴儿流涎剧烈者,亦有良效。

【小横纹】
[位置] 在掌面示、中、环、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 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功用] 开胸散郁,化痰涎。

[主治] 气管炎,百日咳,肺炎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四横纹】(四缝)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小儿四指拼拢,从食指横纹推向小指横纹,为推四横纹。

用拇指甲掐,为掐四横纹。

[功用]退热除烦,散结行气,和气血。

治疗腹胀,疳积,不思饮食等症。

[主治]腹胀、疳积、消化不良等。

【五指节】
[位置]在手背,五指第1指间关节处。

[操作]用拇指指甲掐,称掐五指节,掐5~20次;用拇、食指揉搓称揉五指节,揉100~200次。

[功用]掐或揉五指节能镇惊安神,祛风痰,通关窍,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烦躁不安。

[主治]惊惕不安,惊风抽搐,咳嗽痰多,腹痛等。

【板门】
[位置]手掌面大鱼际平面。

[操作]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从腕横纹推向拇指根称为横纹推向板门,可以止吐。

反之,称为板门推向横纹,可以止泻。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治疗乳食停滞,食欲不振。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暧气等。

【手阴阳】
[位置]掌侧腕横纹。

又称大横纹。

桡侧(拇指侧)为阳池,尺侧(小指侧)为阴池。

[操作]两拇指自掌侧腕横纹中央(总筋穴)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分阴阳。

[功用]平衡阴阳,调和气血,行滞消食。

[主治]寒热往来,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安。

【小天心】 [别名] 鱼际交。

[位置] 在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 用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称掐小天心;以中指尖或屈曲的指间关节捣,称捣小天心
[功用] 揉能清热镇惊,利尿,明目;掐捣能安神镇惊。

[主治] 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便赤涩,目赤肿痛,痘疹欲出不透等。

【老龙】
[位置]在中指指甲根正中下一分。

[操作]拇指甲掐,称掐老龙。

[功用]开窍醒神,退热。

[主治] 突然昏厥,虚脱气闭,心火实热,急惊风。

【端正】
[位置] 在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 用拇指甲掐或拇指罗纹面揉称掐、揉端正。

[功用] 掐右端正治呕吐及鼻出血;掐左端正有升提作用,主要用于水泻,痢疾等症。

[主治] 鼻出血,惊风,呕吐,泄泻,痢疾。

【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握拳屈指时中指、无名指所指处中间,即是劳宫穴。

[操作]用中指揉,称揉劳宫。

揉100-200次。

[功用]左揉发汗,右揉泻心火,除烦躁。

[主治]发热、烦渴、目疮、齿龈糜烂、虚烦内热等。

【外劳宫】
[位置] 在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

[操作] 用揉法,称揉外劳;用掐法,称掐外劳。

[功用] 本穴性温,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能发汗解表。

掐揉外劳宫主要用于一切寒证。

[主治] 受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泻,消化不良,痢疾,脱肛,遗尿,疝气等。

【一窝风】 [别名] 外一窝风。

[位置] 在手腕背侧,腕横纹中央。

[操作] 指端揉,称揉一窝风。

[功用] 揉一窝风能温中行气,止痹痛,利关节。

[主治] 一切腹痛,伤风感冒,关节痹痛,急慢惊风。

【总筋】 [别名] 内一窝风。

[位置] 在掌后腕横纹之中点。

[操作] 以指按揉称揉总筋;用拇指甲掐称掐总筋。

[功用] 镇惊,醒神。

[主治] 惊风,夜啼,潮热,呕泻等。

【退六腑】
[位置] 在前臂尺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操作]用拇指面或示、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或推六腑。

[功用] 清热,凉血,解毒。

[主治] 一切热证。

高热,口渴,惊风,咽痛,鹅口疮(口腔舌上满布白色糜点,形如鹅口),腮腺炎,大便干燥等。

【膻中】
[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操作] 中指端揉称揉膻中;两拇指自穴中向两旁分椎至乳头名分推膻中
[功用] 膻中为气之会穴,居胸中,推揉膻中能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腹阴阳】 [别名] 腹。

[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肚角】
[位置] 脐下2寸,(石门)穴旁开2寸大筋处。

[操作] 用拇、示、中三指做拿法,称拿肚角;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

[功用] 此穴为临床止痛要穴,对寒性腹痛及伤食腹痛也相当有效。

[主治] 腹痛,腹泻。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小儿推拿培训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涌泉】
[位置] 在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
[操作] 用拇指面向足趾推称推涌泉;用指端揉,称揉涌泉。

推揉50次
[功用] 推涌泉能引火归源,退虚热,止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即双手心、双足心发热及心中烦闷)以及烦躁不安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