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白细胞血型

合集下载

七年级生物第8章,第9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8章,第9章知识点

第8章人体的营养1、蛋白质的检测实验现象:甲试管中颜色由无色变为紫色,乙试管中颜色前后几乎没有变化。

设置乙试管的作用:与甲试管中的现象进行对比,可进一步说明甲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不是由水引起的。

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呈紫色反应,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2、维生素C的检测实验现象:蓝紫色的吲哚酚试剂滴入甲试管后,蓝紫色立即褪去;滴入乙试管后,蓝紫色不褪去,溶液颜色变成蓝色。

为什么两试管溶液的颜色变化不同:甲试管中的维生素C可以使吲哚酚褪色,而乙试管中的清水则不能使吲哚酚褪色。

3、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六大类。

其中水和无机盐属于无机物,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属于有机物。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产生能量,通常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糖类:人体主要的能源物质4食物供能物质脂肪:一般作为人体储备的能源物质,起保温、缓冲作用中的蛋白质: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主要为人体生长发育、受损细胞修营养复和更新提供原料成份水:细胞主要成分之一,参与各项生理活动非供能物质无机盐:构成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维生素:含量少,种类多,缺乏时影响正常生命活动甚至患病。

5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6、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7、需要经消化才能吸收的物质有淀粉、蛋白质、脂肪,各自的起始消化部位在口腔、胃、小肠。

经消化后能被吸收的物质有葡萄糖、甘油、脂肪酸、氨基酸。

淀粉遇碘会变蓝。

不用消化可直接吸收的物质有:水、无机盐、维生素。

8、说明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唾液淀粉酶多种酶淀粉-------------→麦芽糖-----------→葡萄糖口腔小肠蛋白质酶多种酶蛋白质------------→初步消化----------→氨基酸胃小肠胆汁多种酶脂肪-------------→脂肪微粒-----------→甘油+脂肪酸小肠小肠9、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 血液和血型》教案

《第一节血液和血型》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内容本节是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第十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和能量供给》的第一节《血液和血型》第一课时,在学习了第九章《人的食物来自环境》中的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消化系统后,学生知道了营养物质的运输离不开血液,而血液又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血液循环系统的基础。

所以本节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除此之外,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

通过观察血液分层现象、人血涂片和解读血常规化验单,使学生对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形态结构及功能有更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2)观察血涂片,区分白细胞和红细胞。

(3)说出血液中几种成分的含量的正常值,学会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

2.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血液的分层实验,描述分层现象,概述血液的组成。

(2)观察人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观察它们的大小及形态特点。

(3)能够看懂血常规化验单,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数据诊断疾病,关注人体健康。

(2)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血液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二、学情分析: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对生物这门学科有一定的认知水平。

而本节知识血液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许多学生可能经历过流血和血液化验的检查,但是对检查的结果——化验单和血液的成分,学生一般不清楚。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有所了解。

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论层次。

三、教学方法:直观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四、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五、教学准备及课时安排:多媒体课件1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节血液和血型运载血细胞血浆(功能)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血液的组成红细胞(内含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血细胞白细胞:吞噬病菌血小板:止血和凝血七、教学反思:亮点:1.本节课是血液循环的基础部分,又贴合实际,学生比较感兴趣,课堂气氛相对活跃;2.课堂结构相对完整,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使抽象化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3.充分体现新课标要求,师引导,生主体;4.在教学中能够强调考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9章第1节 血 液

2020-2021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4单元第9章第1节 血  液

第1节 血 液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描述血液的组成及功能。

(重点)2.解读血常规化验单。

(难点)3.使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

4.说出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掌握同型输血的基本原则。

(重点)5.学会血型配型方法。

(难点)6.认同我国无偿献血制度。

1.科学思维:归纳血液的组成及各成分的功能。

2.生命观念:通过解读血常规化验单,认同血常规数据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

3.科学思维:结合教材资料,归纳概括血量、血型与输血的关系。

4.生命观念:认同安全输血会降低输血后的不良反应。

5.社会责任: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挽救他人生命奉献爱心。

【生活小思考】晓义不小心摔了一跤,手臂上出现了一个不太大的伤口(没有伤到动脉和静脉),但是血流不止,应及时送医院救治。

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是他血液中的哪种成分含量偏低? 知识点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教材P27~P30)3.观察血液时为什么要向试管中加入抗凝剂?提示:抗凝剂可以防止血液凝固,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若不加抗凝剂,血液则会凝固成血块。

4.请写出【【生活小思考】】问题的答案。

提示:血小板含量偏低。

当人身体中血小板过少时,受伤后伤口就不能止血,人体会因失血过多出现生命危险。

【名师在线】血液被称为“流动的组织”血液是一种组织,属于结缔组织。

血液可以流动,因此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知识点二输血是抢救失血过多病人的有效措施(教材P30~P33)1.血量:成年人的血量为体重的7%~8%,体内血量是相对稳定的,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就会危及生命。

2.血型:ABO血型系统可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种血型。

3.输血关系:某人血型可接受血型可输给的血型4.输血原则:(1)输血一般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紧急情况下,O型血可以少量地输给其他血型的病人,AB型血的病人可以接受其他所有血型的血。

5.献血:一次献血200~300 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

6.深入思考:哪种血型的人分别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和“万能献血者”?提示:AB型血的人被称为万能受血者,因为AB型血的人,除可输入AB型血外,也可缓慢地输入少量的O型、A型或B型血。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

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展开全文生理学各章节重点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指细胞外液占体液的1/3,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液2、稳态:内环境的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因素保持相对稳定3、人体的调节机制: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自身调节:由组织,细胞本身生理特殊性决定的,并不依赖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的作用的反应4、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反射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5、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局限,精确;体液调节的特点:缓慢,弥散,持久6、机体控制系统:非自动控制(单向式)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反馈控制,前馈控制,负反馈:反馈信息的作用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的反馈控制,对保持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第二章细胞基本功能1、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的质膜的组成:脂质,蛋白质,极少量的糖类2、膜蛋白的分类:细胞骨架蛋白,识别蛋白质,酶,受体蛋白,跨膜转运物质的功能蛋白3、物质的跨膜转运方式:(1)单纯扩散举例:O2,N2,CO2,NH3,尿素,乙醚,乙醇,类固醇(2)易化扩散举例:A经载体介导:葡萄糖,氨基酸特点:饱和现象,结构特异性,竞争性抑制B 经通道介导:Na+,K+,Ca2+,Cl-等特点:A顺浓度或电位梯度的高速度跨膜扩散B门控体制包括电压门控通道和化学门控通道C 对通过的离子有明显的选择性(3)主动转运举例:A原发性主动转运——直接利用ATP:钠-钾泵B继发性主动转运——间接利用ATP: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和肾小管的重吸收(4)出胞和入胞4、细胞的静息电位:指细胞未受刺激,处于安静状态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等于K+的平衡电位产生机制:K+离子的外排极化:静息时膜的内负外正的状态去极化:静息电位的减少超极化:静息电位的增大复极化:细胞膜由去极化后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5、细胞的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膜电位发生迅速的一过性的波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产生机制:Na+的内流(去极化),K+的外流(复极化)阈电位:形成Na+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的正反馈过程的临界膜电位6、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外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膜内由兴奋区流向未兴奋区特点:全或无定律,不衰减传导7、反应: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生物体内部的代谢活动及其外部表现将发生相应的改变8、兴奋:指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9、兴奋性:指一切活细胞,组织或生物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是衡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10、刺激量的参数:刺激强度,刺激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变化率阈刺激和阈强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叫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

血型与输血

血型与输血

ABO血型抗原的形成过程 a □-△-□-R -□-△-□b □-△-□-R
H转移酶
-R A
□-△-□-
-R □-□-△-□-Fra bibliotek-R B□ 半乳糖 N-乙酰氨基半乳糖
△ N乙酰氨基葡萄糖 L岩藻糖
• • •
A基因控制的另一种转移酶能使N-乙酰氨基半乳糖连接在H物质的 半乳糖上,即成A抗原。B基因控制的一种转移酶,能使L-半乳糖连接 在H物质上的半乳糖上,即形成B抗原。 A型红细胞膜表面有A抗原,B型红细胞膜表面有B抗原,AB型红 细胞表面有A和B抗原,而O型则无A和B抗原。但有大量未起变化的H 物质,这个H物质即A和B抗原的前身物质。 ABH抗原在第5-6周胚胎的红细胞上即可检测出来。但直到出生时 抗原性仍不太强,2-4岁才发育完全,终身不变。ABH抗原不仅存在于 红细胞膜上,也程度不同的出现在其他体液中,如唾液、尿液、泪液、 胃液、胆汁、羊水、腹水和血清等。但脑脊液中没有。这些抗原被称 为ABH血型物质,这些抗原为半抗原,水溶性的、而细胞膜上的ABH 物质为醇溶性的。ABH物质以唾液含量最多。凡唾液中有血型物质者 为分泌型,否则为非分泌型。大约80%为分泌型,20%为非分泌型。
一、HLA检测方式

目前HLA血清学分型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基本原 理是HLA抗体属IgG和IgM类型的免疫球蛋白,在补体的 存在下该抗体能结合到有相应抗原的活淋巴细胞膜上, 并在膜上打洞,如淋巴细胞不带有相应抗原,则无此作 用。细胞膜被破坏的细胞可用染色法进行观察,染料能 进入死细胞而使之着色,一般来说,HLA-1类抗原的检 测用T淋巴细胞,HLA-2类抗原检测用B淋巴细胞。
第二节 ABO血型系统
一、ABO血型抗原和血型物质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第9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知识点一、流动的组织——血液血液是由血浆(55%)和血细胞(45%)组成的。

(1)血浆:①运载血细胞;②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运输氧气不是血浆的功能。

➢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在含氧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含氧低的地方与氧分离。

(2)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贫血:体内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可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人体血液中红细胞数目更多。

➢体内白细胞的数量高于正常值,很可能身体有了炎症。

➢血小板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清楚。

➢解读血常规化验的主要数据:(1)贫血:红细胞少,血红蛋白含量低;(2)炎症:白细胞多二、血流的通道——血管1、观察小鱼尾鳍实验:➢(1)选用尾鳍色素少(便于观察)的小鱼。

➢(2)实验时用浸湿的棉絮包裹小鱼的头部鳃盖和躯干部,目的:保持正常呼吸。

➢(3)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

2、三种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三种血管血流方向:动脉→毛细血管→静脉)➢①号脉、把脉,摸的是动脉脉搏,动脉搏动是心脏收缩舒张引起的。

➢②“青筋”指静脉。

➢③输血、抽血、输液选择静脉的原因:分布较浅,管腔大管壁薄(便于针刺入),血流速度慢(容易止血)。

➢④输液需要扎橡皮管,使静脉隆起(有利于针刺入)。

➢⑤四肢静脉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主动脉等动脉血管中没有动脉瓣(动脉瓣位于心室和动脉之间)。

三、输送血液的泵——心脏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P68 图)(1)图中的A左心房、B左心室、C右心房、D右心室。

(2)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心肌)构成。

(3)左心室(⑨)最厚,输送血液的距离最远。

(4)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a)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f和e):朝向心室开,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

b) 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h 和i):朝向动脉开,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

c) 心脏左侧血液流动方向:肺静脉(c)→左心房(A)→左心室(B)→主动脉(a)。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第1节“血液”基础与能力训练 北师大版

七年级生物下册 第9章 第1节“血液”基础与能力训练 北师大版

第9章第1节血液基础与能力训练【练基础】一、选择题1.(教材P31改编)医生常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的血细胞成分或者血浆成分输入病人的体内。

对于严重烧伤的病人,应该输入什么血液成分(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解析】选A。

严重贫血患者应输入浓缩的红细胞悬液,对于烧伤患者应输入血浆,对于血友病患者应输入血小板,对于免疫力低的人应输入白细胞。

2.(教材P29图9-5改编)下图是某种血细胞行使功能的示意图,该血细胞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小板D.组织细胞【解析】选A。

题图中细胞能变形并穿过毛细血管壁,接触并吞噬病菌,符合白细胞的功能特征,故该血细胞是白细胞。

3.(2015·漳州学业考)氧气在人体内的运输主要靠血液中的( )A.血浆B.红细胞C.白细胞D.血小板【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的主要功能为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防御病菌、免疫和清除坏死组织等,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止血和凝血。

4.在新鲜的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三层,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层为血清B.上层为血浆C.下层为红细胞D.中层为血小板和白细胞【解析】选A。

本题考查血液的分层。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后血液分为三层:上层是血浆;中层是极薄的一层,主要是血小板和白细胞;下层是红细胞。

因此上层是血清的说法是错误的。

5.下图表示血液、血浆、血细胞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解析】选B。

本题考查血液的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因此选B。

6.下图是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涂片视野,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的数量最多,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B.人体出现炎症时,②的数量明显增加C.④是血浆,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D.①②③所示的三种血细胞中只有①没有细胞核【解析】选D。

九章临床输血及十章自身输血

九章临床输血及十章自身输血

(二)各类制品的 临床应用特点
浓缩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少白细胞红细胞
洗涤红细胞
冰冻红细胞
辐照红细胞 年轻红细胞
浓缩红细(concentrated red blood cell)
含有全血中全部的红细胞还含有全血中几乎全部的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 和少量血浆成分。与全血相比特点如下: ①与全血同等量红细胞,补充红细胞作用与全血相同 ②去除了大部分血浆,容量减少一半以上,降低了输血引起循环负荷过重 的风险 ③分离的同时,将大部分保养液中的枸橼酸等成分移出 ④残余的白细胞、血小板成分与全血相同,发生同种免疫和非溶血性发热 反应的几率与全血相同
3. 患者是否需要输血,应在参考Hb浓度的基础上,根据 具体病情综合判断。 4. 要改变传统的观念,应有科学的依据进行手术前输血。
(二)决定婴幼儿患者输注红细胞应十分谨慎
1.必须十分慎重地决定新生儿、婴幼儿患者输血或换血治 疗的主要原因:
①新生儿循环血液内可能含有母体的某些IgG型血型抗体,
②严格控制出入量, ③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不能忽视控制输血温度的问题;

1.单位与标示量 :
国内以采集约200ml 血液定义为1单位全血,分
离制备的红细胞制品定义
为1单位红细胞通常在血液 标签上制品标签标示量为
1U。国外多以450ml血液定
义为1单位全血,标示量为 1U
需输注红细胞的剂量应根据临床具体病情决定
根据患者输血前的Hb、HCT值与期望输血后达到浓度值
所需红细胞(U)=
4.了解蛋白制品输注适应症及不良反应
5.了解什么是大量输血及其他需要输血治疗的情况
第一节 全血输血
全血(whole blood,WB) 从人身体中直接采集得到的混

第4单元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强化练习

第4单元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2022-2023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单元强化练习

第4单元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人体血液的重要组成成分有血细胞,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由血浆和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组成B.红细胞中血红蛋白富含铁,有运输氧的功能C.体内白细胞数高于正常值,身体可能有炎症D.血小板细胞都比较大,所以能够形成凝血块2.下列有关人的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是由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的B.含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分为两层,上层淡黄色,下层深红色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因其可以流动,常被称为“流动的组织”D.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3.下列关于“流动的组织——血液”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B.血小板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作用C.成熟的红细胞之所以寿命不会很长,是因为其无细胞核D.白细胞可通过变形而穿过毛细血管壁,将病菌包围、吞噬4.三位体重接近、年龄接近的男性,其部分体检数据如下表所示。

甲的所有数据都在正常范围内,乙和丙的数据偏离正常范围。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动脉血中氧含量较高,因此血液呈现鲜红色C.乙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较低,可能患有缺铁性贫血D.丙对氧的利用率高,可能居住在氧气含量高的地区5.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血液主要由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组成B.红细胞可携带氧气,可给人体的组织细胞带来氧气C.当人患急性炎症时,白细胞会较多地集中到炎症发生的部位并消灭入侵的病菌D.当人体血管破裂时,血小板会在伤口处聚集,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6.下列关于“血流的管道——血管”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连通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为毛细血管B.在四肢动、静脉的内表面,通常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毛细血管壁薄,血流慢,利于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物质交换D.人体动、静脉血管划分的依据是以心脏为中心,引血出者为动脉7.如图是人体三种血管内血流速度变化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血管Ⅰ出现破裂,在Ⅰ处的右侧可采用指压的方法进行止血B.血管Ⅱ内红细胞单行通过C.静脉注射采用的血管是ⅢD.有的血管Ⅲ中具有能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8.下列关于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B.静脉管壁较薄,弹性较小C.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D.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9.下列有关血管和血液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红细胞数量多,有细胞核,能够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B.当伤口出血时,大量的红细胞凝集堵塞住伤口而止血C.毛细血管管壁极薄,管径很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D.动脉管壁薄、弹性小,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10.如图是人体血管的示意图,“→”表示血流方向。

简述人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及其分布特点

简述人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型系统的主要抗原及其分布特点

人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包括ABO血型抗原和Rh血型抗原ABO血型抗原:人类ABO血型系统的遗传是由9号染色体(9q34.2)上的ABO和H二个基因来控制的,不直接编码血型抗原,而是编码糖基转移酶。

H基因→岩藻糖基转移酶→岩藻糖基→H抗原;A基因→A酶→乙酰半乳糖胺基→A抗原;B基因→B酶→半乳糖基→B抗原;O基因为隐性基因,不编码有效的酶。

种。

d基因是“静止基因”,不表达d抗原。

在5种抗原中,其免疫原性的强弱依次为D,E,C,c,e。

因D抗原的免疫性最强,故临床意义最为重要。

医学上通常将红细胞上含有D抗原者称为Rh阳性(中国人99.6%阳性);而缺乏D抗原者称为Rh阴性(中国人0.4%阴性)。

人白细胞抗原(HLA)包括HLA-I类和HLA-Ⅱ类。

经典HLA-I类分子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有核细胞及血小板表面,而在神经细胞、承受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尚未检出。

HLA-Ⅱ类分子分布不够广泛,主要存在于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 细胞)、胸腺上皮细胞和某些活化的T细胞表面。

HLA-I类和Ⅱ类分子也可出现于血清、尿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体液中,称为分泌性或可溶性HLA-I类和Ⅱ类分子。

此外还有粒细胞特异性抗原——即人类粒细胞同种抗原(human neutrophil alloantigens,HNA);包括HNA-1a、HNA-1b、HNA-1c、HNA-2a、HNA-3a、HNA-4a、HNA-5a七个抗原;HNA-1a位于FcRⅢb上,是唯一具有多态性的粒细胞特异性抗原系统;HNA-3a是粒细胞聚集因子,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相关。

血小板血型抗原是指用同种免疫抗体检测出的血小板表面抗原.通常分为血小板相关性抗原和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血小板相关性抗原:ABO血型抗原和HLA-I类抗原;ABO血型抗原:血小板上可检测出少量的红细胞A抗原和B抗原(部分是从血浆中吸附上去的),没有RhD抗原。

血液和血型

血液和血型

血小板
,它具
5、在血细胞中,有些 白细胞 能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 从而保护人体的健康。
预习思考
1.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在同一视野中所见到数目最多
的细胞是( B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淋巴细胞
2.下列细胞中能吞噬病菌的是( C )
A.红细胞
B.脂肪细胞
C.白细胞
D.精细胞
3.人体成熟的血细胞中不具有细胞核的一组是( C )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血型鉴定结果表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请你来鉴定
病人 赵
钱 孙 李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A型标准 B型标准 血清 血清
血型
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减少:与红细胞变化情况相似,贫血、失血。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血常规化验单说明
检查项目
英文 缩写 中文 名称
正常成年 人参考值
(3.5-5.5) ×1012个/升
临床应用
减少:贫血
增多:急性感染,急性大 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 炎症 减少:血友病,机体异 常出血,不易固,脾功 能亢进等; 减少:贫血症
急性中毒,白血病,
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③血小板计数(PLT)
成人:1.5×1011~3.5×1011 个/L 减少: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增多:血栓。
④血红蛋白计数(Hb)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测试题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测试题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测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__总分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一位同学得了急性胃肠炎,一夜多次上吐下泻。

第二天到医院输液,打针的护士说:“出现脱水现象,血管有点瘪了。

”如果从血浆的成分考虑,分析该同学主要丢失了什么成分()A.血细胞B.无机盐C.血浆中的水分D.葡萄糖2.某司机因车祸大量失血,经检测其血型为A型,最应该给他输入的血型是()A.A型B.O型C.AB型D.A型或0型3.观察如图,根据血流方向,判断图②表示的是()A.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B.小动脉流向毛细血管C.毛细血管流向小静脉D.都有可能4.下图是人的血液分层现象(加入抗凝剂)和血细胞的组成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淡黄色的血浆,主要成分是水B.④和⑤细胞内都有细胞核C.血液中具有运输功能的是①和⑤D.当人受伤流血时,④参与止血和凝血5.如图为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人血永久涂片,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血液中含量最多的血细胞是①B.③所指的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C.当人体内出现急性炎症时,细胞②的数量会明显增加D.图中④能运载①、②、③,还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6.下列血细胞与其功能的对应中,正确的一组是()A.白细胞—止血和加速凝血B.血小板—吞噬病菌C.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D.红细胞—吞噬病菌7.无偿献血是每位18岁—55岁健康公民的义务,不会危害人体健康的献血量是()A.200~300mL B.400~500mL C.600~700mL D.800~900mL8.紧急情况下,如果找不到同型血,少量的什么血可以缓慢地输给其他三种血型的病人?()A.A型血B.B型血C.O型血D.AB型血9.下图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血管c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B.若①代表进入血管c的气体,则该气体是氧气C.血管b中的血液进入心脏时最先进入左心房D.与血管b相比。

血液血型及遗传【共29张PPT】

血液血型及遗传【共29张PPT】
二、血型
(一)ABO血型系统(ABO blood group system ) 1.发展史 2.定义 根据红细胞表面有无特异性抗原(凝集原)A和B来划分的血液类型系统。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型分为A型、B型、AB型、O型四种。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都有的为AB型血;红细胞上A、B两种凝集原皆无者为O型。
O、AB
A、A
O、A (1:15)
B、AB
A、B
A、B、AB、O (3:3:9:1)

A、AB
A、B、AB (4:1:3)
O
B、B
O、B(1:15)
A、AB
B、AB
A、B、AB(1:4:3)
O
AB、AB
A、B、AB(1:1:2)
O
*
二、血型
亲子鉴定 可通过对孩子和父母血型的鉴定来做出合理的判定 O型母亲有一个A型的孩子,则B型和O型的男子不可能是这孩子的生物学父亲,以此类推。 血型的发现开创了免疫血液学、免疫遗传学等新兴学科,对临床输血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血型系统也曾广泛应用于法医学以及亲子鉴定中,但已经逐渐被更为精确的基因学方法所取代。
*
二、血型
(二) Rh血型系统 Rh-血型的遗传: Rh(-)基因是隐性基因。当Rh(+)的父母同时带有Rh(-)基因,且同时将Rh(-)遗传给子代时,其孩子即表现为Rh(-);当双亲有一人是Rh(-)时,其子女为Rh(-)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 Rh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
*
二、血型
(三) MN血型系统 就MN血型而言,如红细胞上含有抗原M的就是M型,含有抗原N的就是N型,同时含有抗原M和N的是MN型个体,MN血型个体内没有天然抗体,只有把人的血细胞注入兔子血液后,才能从兔子体中提取含有相应抗体的抗血清。

红细胞血型

红细胞血型

动电位=红细胞表面负电荷与
介质阳离子的电位差
滑动面
红细胞 表面负 电荷 介质的阳离子
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及动电位
动电位(zeta potential)
由红细胞表面的静电荷与正离子团外自由 正离子间形成的电位差。动电位的大小取 决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的程度与介质中的 离子浓度,也决定了红细胞间距,与凝集 反应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
(二)红细胞血型抗体(Antibody)的命名
红细胞血型抗体的命名一般在抗原前加 “抗” 与半字线,如抗-A、抗-M等。
(三)红细胞血型写字母右 下方加角注; 2、Kell及P血型等用一大一小字母表示,如 K-k+、K+k+、P及p等;
第八章 红细胞血型(Blood Group)
第一节 概论
许冰莹 教授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血型(blood group)
血液的遗传学差异统称为血型。人类的血 型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血型、血清型。 红细胞的遗传学差异称为红细胞血型(red cell blood group)。
血型(Blood type)具有个体特异性和 终身不变的特征,作为人类遗传标记在法 医学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血型在临床输血、器官移植及人类学研究 中也是重要的遗传标记。
血液 Blood
红细胞
血细胞
血液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细胞间质) 血浆蛋白,糖,维生素,激 素,代谢产物及无机盐等
一、 血型的命名
(一)红细胞血型抗原(Antigen)的命名 1、用大写字母命名,如A、B、M、N等; 2、用大小写字母命名,如K、k、S、s等; 3、有些亚型抗原用右下角码表示,如A1、 A2等 ; 4、有些用一大一小两个字母后加右上角码命 名,如Lea、Fya等。

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第19版)

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第19版)

附录
第六部分方法学
缩略词表
第1章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基本原则 第2章设施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管理 第3章输血医学和细胞治疗领域的监管 第4章美国血液安全监测现状
第5章异体和自体血液献血者的健康检查 第6章输注用全血和血液成分的采集 第7章感染性疾病筛查
第8章输血医学中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 第9章血型遗传学 第10章 ABO和其他糖类血型系统 第11章 Rh血型系统 第12章其他血型系统和抗原 第13章红细胞血型抗体鉴定 第14章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和免疫介导的溶血 第15章血小板和粒细胞的抗原和抗体 第16章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
1.一般实验室方法 2.红细胞血型定型方法 3.抗体筛查、鉴定和相容性试验的方法 4.抗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研究方法 5.检测胎儿新生儿溶血病的方法 6.血液采集、成分制备和储存方法 7.细胞和组织移植的方法 8.质量控制方法
读书笔记
这是《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第19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精彩摘录
这是《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第19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美国血库协会技术手册(第19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本产品为虚拟内容服务,一经购买成功,概不退款,请您理解。
目录分析
0 1
参与翻译的 人员(以姓 氏笔画为序)
0 2
编者名单
0 3
译者序言
0 4
译者前言
0 6
原著前言
0 5
原著致谢
第一部分质量 1
相关问题
第二部分血液 2
采集与检验技 术
3
第三部分血型
4 第四部分输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2年,Janvan Rood用统计学方法,借助电子计算机分 析白细胞抗血清的特异性,发现4a/4b双等位基 因,即现在的Bw4和Bw6抗原; 之后,补体依赖的细胞毒试验被引人白细胞抗原 检测,Terasaki又将这一技术微量化,建立了微 量淋巴细胞毒试验。
4
HLA研究简史
1964年,英国学者Walter Bodmer报告了LA1、LA2 和 LA3, 即HLA-A1、A2和A3抗原,奠定了HLA分型的基础; 在Walter Bodmer 和Julie Bodmer的努力之下,国 际主要组织相容性工作小组和国际组织相容性工作 讨论会应运而生; 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组织相容性工作讨论会”; NIH成立HLA血清库,开展国际间的HLA抗血清交换。
14
HLA-Ⅰ类抗原
分布
•几乎存在于所有的有核细胞表面, •不同细胞上的抗原分子多寡不同:
以淋巴细胞上的密度最高;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 和肝细胞HLA抗原极少或没有。
15
HLA-Ⅰ类抗原
分布
•成熟红细胞上没有HLA-A、B、C,幼稚红细胞却有, 年轻红细胞上有少量HLA抗原。 •血浆中有可溶性HLA-Ⅰ类抗原,可能是细胞膜代谢 所致。 •血小板除自身带有HLA-Ⅰ类抗原外,还可以从血浆 中吸附可溶性HLA抗原。
16
HLA-Ⅰ类抗原
结构:
• 由重链和轻链两条多肽链构成,以非共价键相连接 。 重链(α链): HLA Ⅰ类DNA分子编码 350个氨基酸,45KD 3个含90个氨基酸的结构域,α1,α2,α3 α3很恒定,α2和α1有高度多态性 轻链(βm): β2微球蛋白 编码基因位于15号染色体上 约由100个氨基酸组成,无多态性
7
HLA研究简史
1999年,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工作草图完成之际,国际MHC 测序协作小组在著名Nature杂志上公布了人类 MHC基因参考序列图。
8
Hale Waihona Puke (续表)届数 第十三届
第十四届 第十五届
年份 2002年
2005年 2008年
主要内容 进一步研究HLA在DNA水平的变异及其生物学 功能,建立了标准化HLA DNA测序的分型方法 讨论HLA在人类学及相关疾病领域中的应用 探讨HLA在造血细胞移植中的作用与意义
5
历届国际组织相容性抗原研讨会主要内容
届数
年份
第一届 1964年
第二届 1965年
第三届 1967年
第四届 1970年 第五届 1972年 第六届 1975年
主要内容
世界各国实验室互相交换试剂,共同分析实验结果,统 一方法与命名,Terasaki建立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作为 白细胞分型技术 确认了HLA是人类组织相容性抗原;开始研究白细胞配型 与皮肤、肾移植的关系 检出了6个白细胞抗原,开始了HLA与疾病的关联性研究; 世界卫生组织正式使用HL-A命名;临床证明HLA配型能改 善移植器官的存活
12
HLA抗原
用一些物理或化学方法,如酶、去污剂、超声波可 使HLA抗原与细胞膜分离,溶解在水溶剂中。 HLA抗原一旦从细胞膜上除去后,活细胞会在6个小 时内重新合成这些抗原。
13
HLA抗原
凡能使蛋白质变性的理化因素都会使HLA抗原发 生不可逆的变性,如50%尿素、90%酚、酒精、热、 pH<4或pH>9,以及有机溶剂等。 HLA的抗原活性受机体生理周期,病理变化,激 素水平改变以及使用某些药物的影响而变化。
证实了HLA-A、B座位的存在,检出21种HLA特异性
研究了HLA的群体遗传学,确定HLA由两条多肽链组成, HLA复合物位于人类第6号染色体上
确定了HLA-C和HLA-D座位,用血清学方法检出B细胞抗原
6
(续表)
第七届 1977年 第八届 1980年 第九届 1984年 第十届 1987年 第十一届 1991年 第十二届 1996年
•移植抗原或组织相容性抗原:代表个体特异性的同种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在组织相容性抗原中,能引起强而
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
10
HLA抗原
HLA抗原有两类:HLA-Ⅰ类抗原和HLA-Ⅱ类抗原。
11
HLA抗原
HLA抗原有两类:HLA-Ⅰ类抗原和HLA-Ⅱ类抗原。
•存在于细胞表面 •跨膜蛋白质, •异二聚体蛋白 •三级结构的相似之处:抗原结合部位均由8条反向平行 的β折叠链和2 条反向平行的α螺旋链组成,称为肽 结合槽,具有多态性的氨基酸残基位于此槽的底部。
第九章
白细胞血型
1
白细胞抗原
1、红细胞血型抗原:如A、B、H、 Lea 、Leb 等。 2、白细胞特有抗原:如CD4、CD8等。 3、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
与其它组织细胞共有的抗原。
——首先在白细胞表面被发现 ——白细胞表面含量最高 ——白细胞是研究这种抗原的最好材料
确定了HLA-DR座位
确定了92种HLA抗原,分别位于HLA-A.B.C.D和DR等5个座 位,开始接受单克隆HLA抗体
确定了124种HLA抗原,及HLA-DP.DQ座位
确定了135种HLA抗原,开始建立HLAⅡ类的分子生物学分 型技术 确定了146种HLA抗原,建立了HLA II类的PCR-SSCP分型 标准,并明确今后凡确定新的血清学特异性,均需有DNA 序列分析及氨基酸序列分析的资料 研究HLA在DNA水平的变异及其免疫学功能,建立了HLA I 类分子生物学分型方法
国际主要组织相容性工作小组
(International Histocompatibility Working Group, IHWG)

9
HLA抗原
HLA是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在不同种属或同种不同系的动物个体间进行正常组织或肿瘤移植会出现 排斥,它是供者与受者组织不相容的反映。排斥反应是一种免疫反应,是由 细胞表面的同种异型抗原诱导的。
2
HLA研究简史
1958年,Dausset确立了人类第一个白细胞抗原Mac,即现 在所称的HLA-A2抗原,标志着HLA研究的开始。
1958年,Payne 和van Rood各自分别发现某些经产妇血清 中含白细胞抗体,抗体发生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 增加,为寻找白细胞抗体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3
HLA研究简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