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000字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具有浓厚的沉郁顿挫的特点。
这种风格是源于杜甫自身的不幸遭遇和感性的性格,也是他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的表现。
首先,杜甫的不幸遭遇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体现在他的作品中的沉郁和顿挫的表示。
杜甫的诗歌中,表露出追求真实和深度的灵魂和强烈的人性慨叹。
他亲身经历过蒙古入侵,以及天灾人祸集中爆发的时期,这些经历和遭遇打动了他内心最为深刻的感受。
他的经历让他看到了社会的众多问题,同时也让他意识到人性的弱点和怯懦,他在诗中表达着对命运的厌恶和对现实的不满。
这种沉郁的内心感受,深刻地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
其次,杜甫的感性性格使其表现出顿挫的风格特点。
杜甫是一个敏感、感性的人,他的作品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夸张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情感和矛盾冲突,使得他的诗歌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现着一种对现实的挑战和对命运的反抗。
在表达这种情感时,杜甫常采用粗犷豪放的风格,在诗中进行轰轰烈烈的宣泄,展现出极度的舒畅和激动。
再次,杜甫在诗歌创作上追求深度和内涵,使其作品充满了哲学性和思想性。
诗歌是他用来表现内心世界的方式,他用诗歌去发泄他的恐惧、挣扎、憧憬和疑惑。
他的诗歌不仅是对社会的评论和批判,更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表达。
他在诗中深刻的阐述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看法,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和对理想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的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表现在他个人的不幸遭遇、感性性格、以及对深度和内涵的追求上。
他的诗歌为我们提供了对于唐代的社会、人性和文学进行深入了解的机会,是我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的主要艺术风格
1.沉郁:杜甫的诗歌内涵深厚,情感饱满而深沉,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和对人生艰难困苦的深切体验。
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背景,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和社会矛盾的尖锐,表现出一种厚重而又充满悲剧色彩的艺术氛围。
2.顿挫:这既指诗歌节奏和音韵上的抑扬顿挫,又寓含着情感表达的起伏转折。
杜甫在表达情感时,往往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曲折回环、婉转含蓄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诗歌的内在情绪张力十足,读起来富有音乐美感和心理层次感。
3.现实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主义精神,他的作品既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绘,又有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被誉为“诗史”。
4.多样化的艺术手法:杜甫的诗歌风格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多样,既有雄浑奔放的一面,也有清新细腻之处,既擅长工整精妙的格律诗,又能在古体诗中展现出自由奔放的气势。
5.高尚的道德情操与人文关怀:杜甫诗歌中蕴含着深厚的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他以诗寄情,关心民间疾苦,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了仁爱、忠诚、正义的人文精神。
6.精湛的艺术技巧:杜甫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精炼与精准,善于运用典故、象征和寓言等手法,创造出许多传诵千古的名句和动人篇章。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论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点
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入蜀后的十余年,是杜诗“沉郁”风格发展的顶峰,写民生疾苦、自己的穷困潦倒。
感情深沉阔大。
《登高》是杜甫大历二年秋在夔州时所写。
当时诗人病卧夔州,夔州在长江之滨。
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
杜甫感情回环往复,流露于笔端的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登高》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
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
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指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论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以理解为,沉郁指的是文章的深沉蕴蓄,顿挫则是指感情的抑扬曲折,语气、音节的跌宕摇曳。
分析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内容充实,关注社会民生。
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
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一诗为例,诗中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一千古名句,形象地揭示出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
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执政集团的荒淫腐败,是杜甫“史诗”中的第一首长篇作品。
2、忧国忧民,情感深厚、浓郁。
杜甫的是个情真意切,诗中充满着忧国忧民的忧思,让人难以挥去,真挚感人。
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杜甫早就盼望能早日平定安史之乱。
当这一天终于盼来时,他竟激动得悲喜交加,喜极而哭。
前四句由“忽传”到“初闻”,再到“却看”“漫卷”,几个连续动作把惊喜的心情描绘得生龙活现。
后四句通过想象,尽力描写“喜欲狂”时的激动心情:他不但要高歌痛饮,而且恨不得乘着大好春光马上回到家乡,这从他一口气列出的四个地名,就能看出他的心早已沿着这一路线飞走了!3、语言凝练苍劲、通俗质朴,刚健有力。
杜甫诗歌的语言精工凝练而又丰富多彩,他十分注意意锤炼字句,增强了诗歌语言内涵和表现力。
他的诗歌既有精炼苍劲,深刻精警的特点,也有通俗自然、清新流丽等多样化的特征。
如《登高》这首作者晚年写的诗,时值九九重阳诗人扶病登台,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篇,是诗人七言律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首联以景物为对象,用高度概括的笔法,写出了江边秋景的壮阔与悲凉。
诗人选取了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意象,并且用急、高、啸哀、清、白、飞回,从感觉、视觉、听觉、声音、色彩等角度加以描写形容,写得极为精巧工,形象性和节奏感极强,也为全诗渲染了凄清悲凉的气氛。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导语:在诗歌领域,被称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代表杜甫,因为其诗歌具有强烈的写实性、细节性、典型性又被称为诗史。
杜甫的作品中形成了较为典型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杜甫时常将一腔深情选择含蓄凝练的表达出来,先将感情蕴藉甚深甚浓,已蓄势待发之时,受儒家的“仁”的思想的影响,又将感情及时遏制住,转为婉转低回的表达,因此杜甫感情蕴藉浓郁而表达顿挫。
一种审美风格的形成既有文化底蕴的传承的原因也有具体国家社会的环境因素和艺术家个人的因素相互作用的`原因,由很多因素相互掺杂融合形成。
杜甫诗歌中的沉郁顿挫风格的形成也是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受着以儒家传统文化内涵之核心的“仁”的价值观的影响,受着历经磨练的人生经历的影响,也受着忧国济世的抱负,善感的个人性格气质,崇尚壮美的审美理想和个人的创作态度的影响。
一、杜甫深受儒家文化中“仁”的思想的影响,这是影响杜甫人生态度的最主要因素。
儒家文化或称儒家哲学,它是一门关于处事态度的情感哲学,“仁”是它的核心,也是最高的道德准则。
“仁”是人之所以存在,之所以立足的依据,是人之所以是人的关键。
这种对人的同情、关爱之情和对万事万物的悲悯情怀,体现在杜甫的诗作中,凝结成了典型的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这种风格在杜甫的诗歌中俯拾皆是,表现为一种深沉,浓郁,郁结,哀怨,郁愤的情绪,体现为忧患的精神,乐道的精神。
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这种对出征在外的将士的关怀正是来自于杜甫对于百姓苍生的大爱。
二、杜甫的诗歌风格也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有关。
杜甫经历了国家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亲历国家的富庶强大到后来的国民生灵涂炭。
他个人的人生也经历了仕途的不得志和物质生活的由充盈到后来的穷困潦倒、寄人篱下这样一种坎坷。
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有着个人不得志的郁结,而且更包含着对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关注,对民族命运的焦虑,对国家前途的忧愁,因此他的诗歌体现了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强烈的民族意识。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
浅议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杜甫,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被尊为“诗圣”。
他的诗作由于具有浓郁的现实主义色彩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备受推崇。
在其诗作中,常常出现一种沉郁、顿挫的情感表达方式,这与他的人生经历、写作风格、文化背景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就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进行浅析。
一、杜甫人生经历的影响杜甫生于贫寒家庭,少年时期遭遇了国家变乱和家庭不幸,这些经历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诗歌创作。
在其诗作中,常常可以看到对悲惨现实和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
例如《兵车行》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等等。
杜甫诗作中的沉郁、顿挫情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心灵深处的痛苦和无奈。
二、杜甫写作风格的特点杜甫的诗作注重情感的真实性和生动性,他通过细致的描写和精细的构思,展现出生命的伟大与坚韧。
他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反思,也使得他的诗作中对于人生的看法更加充分和深刻。
在杜甫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冷静思考、深沉内敛的个人内心表达,如《佳人》中的“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以及《自京赴奉先》中的“饮啄自如乐田园,三杯吐然诺何愁?”,而这些个人情感的表达,则使得其诗作的节奏、语调变得沉郁顿挫。
三、杜甫文化背景的熏陶唐朝是中国文化的鼎盛时期,杜甫所处的时代也是文化交汇的时期。
他受到先贤文化、历史文化的深刻影响,使得他的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
例如《登高》中的“昔日龙虎相逢处,轻骑千里犹未休”,以及《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中的“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等等,这些与文化背景有关的元素,也为其诗作增添了一些沉郁顿挫的情感色彩。
四、杜甫诗歌艺术的创新早在唐代,就已经有了诗仙李白的“抒情”诗,而杜甫则革新了诗歌的表现形式,让诗歌以新的方式向读者传达情感。
他创造性地运用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文化背景和语言特色,使得其诗作充满了独特的个性和魅力。
浅谈杜甫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大家想必并不陌生,一提到杜甫,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这个词,并且觉得这个词用来形容杜甫真的是恰到好处。
但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之前也从来是稀里糊涂的,今天要想写一首的鉴赏,又碰到了这个词,我觉得我不能再绕过去了,就去查了一下,网上的解释集中如下:"沉郁顿挫"本是杜甫《进雕赋表》评扬雄、枚皋辞赋的词语,后人以之指杜诗的风格特色。
清人吴瞻泰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杜诗提要》)一般认为,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1)沉郁是指杜甫诗中情感的深沉蕴藉。
杜甫的诗歌中,鲜有个人的小情小爱,并不是说他没有个人情感,而是他将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怀融合在了一起,使得他情感更为深厚。
2)顿挫是指杜甫诗歌韵律的抑扬顿挫,表现手法的含蓄曲折。
首先是韵律的抑扬顿挫。
《春望》中,首联上联“破”、“在”,“春”、“深”,平仄相对,读起来声声金石,有极强的顿挫之感。
全诗以“en”为韵尾,读来如同人的呜咽,光从音调上就能感受到那种悲凉的情感。
其次是情感表达的含蓄曲折。
我分析了一下,沉郁顿挫这个词是从杜甫诗的内容与形式两方面谈的,沉郁指诗的内容思想,顿挫指诗的艺术形式。
现以我正读的《登岳阳楼》为例来谈一下。
登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首先这首诗的思想非常深沉丰富。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已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
他出蜀一路漂泊到湖南,登上了耳闻已久的岳阳楼,看到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本来应该是欣喜与激动,但杜甫却立刻想到了国家的现状与亲人的萧条,再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孤独无助,他禁不住泪落满襟。
这首诗里杜甫抒发的感情复杂沉重,而个人的悲愁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诗中的感情是沉郁的。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
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论文(1)论文题目:浅谈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引言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被后人称为“诗史上的巨人”。
他的诗作深受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其中尤以沉郁顿挫的风格为其重要特点之一。
本文试图探讨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的成因。
正文一、情感体验杜甫在他的诗中表现出了强烈的情感体验,尤其是身处天下动荡、社会紊乱的时代背景下,他深深地感受到了生命的苦难和人类的无奈。
他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的投入,从而产生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例如《春望》中,杜甫通过表现自己望春生情的感受和看到荒烟平地扫的现实景象,表达了对时局和生命的无奈和沮丧,同时也表现了对未来的希冀和向往。
这种情感的投入和表达方式,让杜甫的诗歌具有了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二、生活经历杜甫的生活经历也是成就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
他曾经历过数次边疆之旅,亲眼目睹了边疆的贫困和战争的残酷。
他也曾经历过数次的失业和贫穷,饱尝着生活的艰辛和人情的冷暖。
这些人生经历,让杜甫具有了深厚的生活感悟和对人性的洞察力,同时也让他深深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难和无奈。
这些生活经历直接反映到了他的诗作中,形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三、文化底蕴杜甫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他熟读《诗经》、《左传》等古籍,对汉唐文化传统有着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同时,他也有着深厚的佛教修养,对宗教信仰有着独特的体验和领悟。
这些文化底蕴和宗教修养,让杜甫在写作时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和艺术追求。
他在写作中借用了大量的古典典故和佛教禅理,让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这种文化底蕴的内涵,也让杜甫的诗歌更具有沉郁顿挫的气质和艺术风格。
结论杜甫的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情感体验、生活经历和文化底蕴等因素的综合影响,让他的诗歌具有了深邃的思想内容和浓郁的情感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对杜甫诗作沉郁顿挫风格成因的探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他的诗歌作品。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
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杜甫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代表作,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他通过描绘时代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表达出深深的忧愤和悲痛。
这些诗歌常常充满着深沉、浓郁的情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杜甫的诗歌,不论是长篇巨制还是短篇小诗,无不涉猎国家大事和日常生活。
他通过描绘个人的命运和遭遇,反映出整个社会的状况和变迁。
这种广泛的题材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意义。
3.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杜甫的诗歌在情感表达上常常有起伏和转折。
他通过沉郁的笔调,将忧愤的情感深深埋藏在心底,让人感受到他内心的波澜和矛盾。
同时,他的顿挫风格也表现在对节奏和音韵的把握上,常常通过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4.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蕴深远,常常用极少的语言表现出深刻的内涵。
他的诗歌中有很多警句和精炼的表达,这些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使得他的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5.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杜甫的诗歌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表现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担忧。
他通过对官场的腐败、贫富的悬殊、民生的疾苦等社会现实的揭示,表现出对人民生活的关注和对社会正义的追求。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和批判,也是他沉郁顿挫风格的重要表现之一。
总之,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是一种深刻、内敛、含蓄的艺术表现形式,通过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关注国家大事和小事的广泛题材、情感表达的起伏和转折、语言的高度凝练和概括力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揭示等方面表现出来。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对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一种解读
一、沉郁顿挫的内涵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它源于杜甫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独特 的情感体验。在杜甫的诗歌中,“沉郁”指的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的深刻 性和复杂性。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现实生活的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这些思考又往 往与他对历史、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理解紧密相连。
而“顿挫”则是指杜甫在表达这些情感和思想时所使用的语言节奏和韵律。 他的诗歌语言流畅自然,既有明快的节奏,也有沉重的停顿,形成一种独特的韵 律美感。这种韵律美感使得杜甫的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同时也使读者在阅读时更 容易产生共鸣。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以国难家恨交织,写出了非常时代的非常感受。首联对起,国破而山 河犹在,言山河似昔而国已不国;城春本应欣欣向荣,而如今唯见荒草深深。寥 寥十字涵括了安史之乱所引起的非常的社会动荡,其深重的悲剧气氛笼罩全诗。 这种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忧虑,正是“沉郁顿挫”诗风的体现。
“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可以理解为杜甫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这四 个字有两层含义,一是“沉郁”,指其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二是“顿挫”,指 其感情的表达波浪起伏、反复低回。这种诗风的形成,与杜甫所处的时代背景以 及他的人生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这期间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国 家和个人的不幸遭遇,使他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民疾苦和社会现实的深刻。他的诗 作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反映了他内心的忧虑和痛感。这种深沉的情感, 通过顿挫有力的诗句表达出来,形成了独特的“沉郁顿挫”诗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 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台。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一、“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关于杜甫的艺术风格,前人一直是用“沉郁顿挫”这四个字加以概括。
杜甫诗歌里的多种多样的形象都在“沉郁顿挫”的风格上取得了统一。
沉郁顿挫包括了“意”和“法”,即思想感情和表现方式两个方面。
“沉郁”有深挚、沉雄、郁结、抑塞之意,主要指感情的力度和深度,侧重于“意”、“思想”。
顿挫有抑扬曲折、句断意连、波澜起伏之意,主要指感情表达的层次、节奏,侧重于“法”、“表现”。
沉郁与顿挫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唯感情聚积得沉郁,表达起来才不至于一泻无余;唯表达得委曲盘旋,似有不尽之意,才越发显得感情的深沉郁勃。
“沉郁顿挫”有忧愤深广、潜气内转而又波澜老成的含义。
动乱的社会现实,长期的生活磨难,使其年轻时的理想壮志逐渐为沉郁、感伤所取代,忧国忧民,慨叹身世,愈至晚年,其情绪愈加强烈。
而杜甫又是一位有骨气、有良知的人,其郁结于胸中的悲愤涌至口边时,又往往强咽下去,使感情更加深沉浑厚。
这种回环往复的感情流程发之于诗,便是潜气内转的起伏顿挫,给人波澜老成之感,其《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洗兵马》、《蜀相》、《登高》、《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等均为典型之作。
或景中含情,或借古说今,或欲说还休,反复吞吐,言情顿挫,都突出地表现了这种风格。
他往往把思想感情凝聚在秋景之中,在秋天的萧瑟和衰飒中,渗透了诗人伤时忧国的心情。
杜甫多年飘泊于长江上下,江流、孤舟、急峡、危城……这一切几乎和诗人的生活融为一体。
他的思想感情也在这些形象上找到了寄托。
动荡的江水,陡峭的山峡,孤清的月色,凄历的画角,这些都是诗人心情的反映。
他的《登高》是一首非常出色的抒情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诗是这样写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集中了秋天和大江这两个杜诗里最富于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形象,诗里写到的急风、高天、猿啼、飞鸟、落木、长江,无不饱含着诗人对国家和身世的酸辛与愤慨。
论杜甫诗中的沉郁顿挫
论杜甫诗中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中沉郁顿挫是这位大诗人艺术风格中最为重要一部分,他在浩如烟海的诗句中,总是以顿挫之调反复奏响着他感情的起伏实质,抒发出他沉郁而无奈的心绪。
他主要围绕生活的悲哀、诗歌的激情、人生的矛盾等主题,谱写出充满朦胧气质的抒情诗篇,可谓苍凉之中又犹有凄若,叹息几乎被肃穆的悲凉限制,勾勒出一幅沧桑的时代苍凉的完整画卷。
杜甫的沉郁顿挫也是歌颂志士的感叹,追随章子怀士安志和白居易抒发言语,把想对当时苦难社会表达出来,把那些委屈悲凉置于深厚而苍凉的诗句之中,展现了他对苦难社会的关切和忧虑,让每一句诗都能够表达出一份深深的悲凉情怀。
杜甫用沉郁顿挫的词句展现出他思想上的痛苦,抒发出他热情的心灵,让人一边深思一边担心。
他的诗,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杜甫的桀骜不驯和不软弱,从他的诗中,我们明白了社会苦难里的悲哀,但同时也感受到了他担负起责任的精神状态。
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
XX本科毕业论文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2011年月日论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特点摘要:杜甫,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有着坎坷的人生经历,以时事入诗,并以其娴熟的写作技巧,系满腔热情于国和民,形成了融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凝重深沉的感情境界、百转千回的表达方式于一炉的“沉郁顿挫”的鲜明风格。
使得他成为盛唐过渡到中唐的一位集大成的诗人。
关键词: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爱国忧民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他继承了《诗经》、《离骚》重兴寄的爱国忧民精神,又发展了两汉乐府民歌“写时事”的优良传统,创立了“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乐府。
他的诗歌真实形象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时代动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素有“诗史”的美誉。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他的诗在艺术上“沉郁顿挫,波澜老成”既集时代之大成,更开后世之先河。
一、杜甫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沉郁”和“顿挫”,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清人吴瞻泰在他的《杜诗提要》中说:“沉郁者,意也;顿挫者,法也。
意至而法也无不密。
”也就是说,沉郁与作品的内容主题有关;顿挫与作品的谋篇、结构、遣词造句等表达方法有关,而两者之间又是统一的。
纵观杜甫的作品:思想内容博大精深、韵味深远;感情境界凝重深沉、忧郁悲壮;表达方式百转千回、反复咏叹。
沉郁顿挫首先表现为深沉忧思的感情基调。
在这深沉忧思里,蕴含着一份优念国家命运、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所以显得阔大深远。
杜甫表达感情的方法是波浪起伏、反复咏叹、百转千回。
往往感情要爆发了,却又折回去,在心中回流,象有一座感情的闸门阻拦住,让感情在受阻之后再缓慢流出,因此那感情的抒发,也就显得更加深沉。
1、杜甫诗歌中那些描写悲剧题材的诗歌,最能体现“沉郁顿挫”的风格在杜诗中很少有纯然欢乐的声音,这是时代环境的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理想追求的曲折历程所给予的。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简述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的风格著称。
沉郁顿挫是指杜甫的诗歌在表达上悲慨壮大、深沉缓慢,有着波浪起伏、反复低回的特点。
杜甫的诗歌常常表达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杜甫的诗歌作品《登高》、《春望》、《北征》等体现了他的沉郁顿挫风格。
在这些作品中,杜甫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例如《登高》中“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描绘大自然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
在《春望》中,杜甫则通过描绘春天的自然风光和社会现象,表达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其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用词精湛、贴切,体现了杜甫的文学才华。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与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天才和不懈的追求有关。
杜甫在一生中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治动荡,他对国家、人民的命运有着深刻的认识和思考。
此外,杜甫在诗歌创作上不断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水平。
这些特点也为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奠定了基础。
杜甫的沉郁顿挫风格体现了他对国家、人民命运的关切和担忧,情感真挚、深沉,富有感染力。
他的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崇,而且对后世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永丰二中松根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
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
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
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
它涉及诗歌的结构和外结构,涉及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
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涵的沉郁深刻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写作特点
杜甫诗歌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沉郁顿挫:杜甫的诗歌风格通常以沉郁顿挫为主,他的诗歌情感真挚,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
2.叙事和议论风格:杜甫的诗歌在叙事和议论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
有学者认为,他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受到了《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慷慨的格调又与《离骚》相近。
3.仁政思想和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杜甫的诗歌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以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4.人道主义精神:有观点认为,杜甫的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
总体来说,杜甫的诗歌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和人民的疾苦,又体现了他的高尚情操和精炼的艺术技巧。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杜甫是唐代诗人中的巨匠,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深沉内省而著称。
这种诗歌风格不仅代表了杜甫个人的性格特征,也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分析杜甫的诗歌表现形式、主题内容以及艺术手法,来浅析他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首先,杜甫诗歌的表现形式呈现出沉郁顿挫的风格。
他的诗歌语言庄重沉默、笔墨磅礴、意境深远,表现出他的深刻思考和沉稳态度。
例如,他的《春夜喜雨》诗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表现了他对自然、生命深刻的感受。
同时,杜甫还常常使用对仗、寓言等修辞手法,以达到言简意赅的目的。
他的诗歌语言情感层次分明,既有深邃的感受,也有沉思的思考,这正是他诗歌风格的体现。
其次,杜甫的诗歌主题内容展现出沉郁顿挫的特点,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和自然万象的变幻。
他诗作中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内容包括自然景物、人生哲理、政治风云等等,反映出他深刻洞察政治和社会现实问题的能力。
例如,他的《三类人》诗,以史料记载为依据,直面当时贫富悬殊和社会不公问题。
他的诗歌主题常常关注人民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不幸命运。
这些主题达到了人文关怀的效果,而且表达出深深的悲痛和忧患意识,构成了沉郁顿挫的风格。
最后, 在艺术手法上,杜甫的诗歌风格展现出了沉郁顿挫的特点。
他诗作中经常运用对比、借喻等手法,并不断借助声、调、韵、字等技巧烘托情感。
例如,他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以静的月色、忧伤的离别、渐行渐远的小舟三种意象相互交融,表现出对家庭和纯真友谊的怀念感伤,诗中有大量的借景来烘托心情,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是他深刻思考和反映现实的结果,也是他个人内心体验的反映。
这种诗歌风格既是他诗歌艺术的特点,也是中国古诗歌的重要风格之一。
杜甫的沉郁顿挫诗歌风格,在中国古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着深刻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中“沉郁”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
沉郁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沉郁顿挫风格的基调是悲慨。
杜甫诗歌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在于感情的强烈,这种强烈的感情是杜甫最能打动读者的所在。
就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而言,其感情的强烈是第一位的。
杜甫的诗,蕴含著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其仁者之心,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心态,便把这种喷薄而出的感情抑制住了,使他变得缓慢,低沉,回环起伏。
几欲喷薄而出,但又不得出,缓急回环,跌宕起伏,是为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形成原因:
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使得杜甫一有感触,则悲慨满怀。
杜甫作为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民生疾苦的诗人,因此杜甫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
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
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
浪起伏、反复低回。
沉郁反映出杜甫作品思想内容的博大精深,题材的严肃,感情的深沉、深挚。
而顿挫又体现了杜甫诗歌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出语谋篇的曲折、变化的多端、转换穿插的波澜壮阔以及韵律变化等。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V1正文: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沉郁顿挫、刚毅深厚的风格著称于世。
这种艺术风格是怎样形成的,又有哪些特点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浅析。
一、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杜甫是“诗史”派代表人物,其诗歌大多写实于当时的社会、人民和自然等实际存在的事物,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关注和热切思考,这正是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一个重要来源。
比如杜甫的《北征》、《新婚别》等诗篇,对于贞观时期战乱、社会动荡的写实,达到了深刻的表达效果,使人们对历史的反思与思考不断加深。
二、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杜甫的诗歌充满对人性、人情的感悟和关注,他关注的不仅是贫穷、困苦、悲哀等人性的弱点,更关注诸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性的美好。
他的《兵车行》、《登高》等诗作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性洞察力和深沉的感情力量,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三、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杜甫的诗歌语言朴实自然、质朴无华,同样也是他诗歌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之一。
以《登高》中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为例,这两句简单而富有力量的诗句,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结合,表达了作者深刻的无奈与沉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形式方面,杜甫的诗歌亦有其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歌多用汉字,辞章质朴,少有华丽修辞,更多的是自然而然、质朴真挚。
而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使用“借景”手法,在自然和人文环境中与自己的所思所感相融合,使其诗歌更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主要源自现实主义创作思想的体现、对人性的感悟和关注、以及语言和形式的巧妙运用。
这些特点既是杜甫诗歌艺术之所在,也是我们在阅读杜甫诗歌时的感性体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永丰二中松根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创作达到了诗歌史上现实主义的最高水平。
他是中国诗歌史上集大成的诗人。
杜甫出身于儒学世家,少时便接受儒家修齐治平的传统思想,一心向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文二十二韵》),但残酷的现实打碎了他的梦想,天宝六载的考试在奸相林甫的操纵下,以“野无遗贤”为名拉上了可耻的帷幕,致使满怀远大抱负的诗人蒙羞受辱,落拓长安,过着极其困顿的生活。
几年后的“安史之乱”,使诗人又经乱离之苦,险贼长安,亲见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亡国景象,体味了沧海桑田的巨变给人民心灵带来的创伤。
从此,诗人转徙流宕,漂泊西南,终至穷愁而死。
杜甫虽一介布衣,却始终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关注人民的生存状态,并以满含血泪的动地歌吟,传达着一个时代的苦难,传达一个儒者的良知和勇气。
他的诗,以“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雄立于中国文学史,令百世而下叹为观止。
沉郁顿挫是杜甫早年对自己创作风格的一种描述,他在《进雕赋表中》说:“臣之述作,虽不是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后来,当他经历了干戈离乱,饱尝人民的艰难困苦,并于诗中流露出难以抑制的悲怆情怀,创作日趋成熟后,再用“沉郁顿挫”来概述他的诗歌风格。
沉郁顿挫,表面是深沉郁结,表现为有节奏的抑扬起伏和盘曲转折。
它涉及诗歌的结构和外结构,涉及结构的沉重的充实感,以及外结构上有控制的骚动感和弹性。
其中,沉郁指文思深沉蕴藉,顿挫指声调抑扬有致;而“沉郁”又另有沉闷忧郁之意,才具有忧愤深广,潜气转,抑扬顿挫和格律严谨。
一情感涵的沉郁深刻杜甫的一生,是颠沛流离的一生,沦落潦倒的一生,“苦难”成了他人生的代名词,但杜甫并没有沉陷于个人的不幸,而是以儒者的良知和勇气,传达出那个时代的沉重和悲哀,反映了忧愤深广的时代特征。
(1)对多难社会的深重描绘杜甫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儒学世家,培养了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优良品质,他怀着悲愤沉重的心情,描绘那个“万方多难”的社会。
“安史之乱”爆发,给社会和人民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诗人为他的国家和人民痛心!他时刻关注着社会的变化,并沉重记录了这一社会灾难。
“三吏”,“三别”是一组有代表性的反映唐代乱真实情况的乐府诗。
史载,乾元二年,唐军九节度使在邺城围攻安史叛军,由于肃宗对郭子仪统兵心怀疑虑,未设统一指挥,致使邺城之战以唐兵大败结束,“东京士民惊骇,散奔山谷。
留守圆,震等军南奔襄邓,诸节度使各溃归本镇,士卒所过剽掠,吏不能止,旬日方定。
”但真实情况不止与此。
事实上。
由于邺城兵败,唐军兵力锐减,必须迫速补充兵员,于是,肃宗朝便开始了毫无节制和章法地征兵。
士卒和官吏到处抓丁提人,无论男女老幼,但有可用之处,便成征调对象,一时之间,人心惶惶,扰民害民现象十分严重。
此时的诗人,正由回华州住所,耳闻目睹了邺城惨败后人民罹难的痛苦情状,因而以高度地提炼和概括反映了残酷的现实。
这组诗或写官吏喧呼点征中男(《新安吏》)、或写妇人深夜被抓(《石壕吏》)、或写新婚男子被抓(《新婚别》)、或写老者投林从军又无奈又激昂的情怀(《垂老别》)、或写二次被征入伍的士卒可别的悲凉身世(《无家别》),全方位地反映了战争的灾难,朴实而悲痛的语言中传达着那个时代精心动魄的悲剧,“实录”的笔墨渗透出史诗般的力量。
杜甫此类诗往往能让读者真正领路别一个忧道不忧贫的沉重儒者的高尚情怀。
〈二〉对人生遭际的深刻体验。
杜甫曾经有过远大的理想,但他所在的时代,权奸当道,排斥能者,帝王昏庸,不识贤良,以至他大鹏不能展翅,英雄必须折腰。
他体味了太多的人间辛酸。
困居长安,是杜甫最屈辱的时期,由于奸相林甫主持的那场滑稽而又丑陋的考试,杜甫被排斥在贤者之外,开始了他坎坷蹭蹬的生活,他在贫穷和失望里,倾诉了自己的屈辱生活:骑驴十三载,旅食京。
朝和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马冷炙,到处潜悲辛。
(《奉赠书左丞相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诗人,在偌大一个京城却找不到一个安身之所,而只能追随在那有钱有势者的身后,受尽他们的白眼和冷落,品尝着世态炎凉的辛酸。
这是诗人委曲求全生活的写照,也是对唐王朝压抑人才,抛弃人才的血泪控诉。
旅食京华的生活让杜甫真正理解了政治和社会,也让他真正看透了上层社会的势力,他写过一首《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经历了太多冷遇的诗人深深理解了人情的浅薄,他的心因之而流血,他多么希望“管鲍交”的现象在现实中再现,贫不相弃,富而相携。
然而,世风日下,世人竟将这淳厚的风气弃之如敝履!这是一个多么令人心痛的社会!诗人的一生,也受尽了贫穷的折磨,受尽了战乱给自己带来的生离死别的痛苦。
在《自京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诗人写到了自己家境贫寒,以至幼子饿死的残状: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嚎啕,幼子饿己率。
吾宁舍一哀,里巷犹鸣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至夭折。
诗人顶风冒雪回家与亲人团聚,没有想到至家的第一幕便是爱子夭折。
诗人欲哭无泪,欲嚎无声,体味到在这样的社会里为人父母的艰难。
此诗“肝肠如火,涕泪横流”是诗人用父子死别的惨剧结实现实的问题,因此,卢世说“读此诗而不感动者,其人必不忠。
”(三)对国家,人民的深情至爱。
杜甫是一个坚定的爱国者,一个“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儒者,他的诗歌,表述了对国家和对人民的真情至爱。
他为祖国曾有的开元盛世而赞叹:“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忆昔》)他为国家山河破碎而伤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他为唐王朝军队失利而痛心万分:“战哭多新鬼,愁呤独老翁”(《对雪》)。
他也为唐王朝军队胜利而欢欣鼓舞:“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闻官军收》)……直至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登临楼,依然有“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的一腔深情。
他对人民十分热爱,经常推己及人,为人民的生命忧叹,反映的是一种时代加在无辜者身上的悲剧,笼罩着忧郁悲凉的气氛。
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
抚迹犹酸辛,平人因骚屑。
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
自家的遭遇那样的悲惨,但诗人思索的却是自己免租税,免兵役尚且如此,普通的百姓的日子就更艰难了,真是忧比天高。
推己及人,忧己更忧人,这是多么宽广的胸襟~!诗人从长安到奉先,正经过骊山,久已积压在心头的政治危机感和大乱将临的预感,被眼前与皇帝咫尺天涯的情景所触动,发为忧国忧民的惨叹,便更觉恳切沉痛,唱出了“穷年忧黎元”的悲歌。
二潜气转、深沉含蓄的表达特点曾经裘马轻狂的诗人在青年时代有过与白相近的诗风,也曾有过浪漫潇洒的诗歌传世,也体现了盛唐时代傲视一切、充满高昂激情的一面。
但是,三十五岁后的诗人,经历了太多的苦难,诗人因此常怀抑郁,愁眉难展,表现于诗歌中,则是诗人多于诗中抒写人生的失意、生活的困顿、社会的巨变等。
但他有自已的表达特点:潜气转,深沉含蓄。
所谓潜气转,是指杜甫的诗虽然抒发了悲哀和沉痛的感情,但他的抒发特点不是一览无余的,表面化的,而是将郁积深刻的情感尽可能压在心底,让情感的流程受到阻遏,当这种情感再现出来时,它能够让读者体味到沉积于作者心底的悲痛。
杜甫历经“万方多难”时代的磨难,尝遍了人间的辛酸,因而对生活的理解特别深刻。
他又受“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儒家思想的影响,常常推已及人,推已及社会,故而他的诗,国事家事是难以分清的,他更为沉重的情怀是对国家的关注。
因此,每遇家事艰难,诗人往往于沉重的家事情感后忽而转写国事,虽然他对个人苦况的描写未能尽显,但他的心深处的情怀仍然让我们体味到,他的诗因而具有了潜气转、深沉含蓄的情感表达特点。
如《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中写到了家中饥寒交迫、困顿不堪、生命不保的惨况,写到了幼子夭亡的惨绝人寰的事件。
此时的诗人,痛失爱子,悲愤满怀,但诗人并没有抓住自已的伤心大书特书,而用一句“吾宁舍一哀,里巷犹呜咽”带过,似乎希望压下心中的悲痛,但这悲痛却通过邻里的呜咽传达出来,并进而转移到对国家前途命运以及平民百姓生活的忧心。
诗人将痛失爱子的伤心沉积于心底的最深处。
又如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详尽描写了诗人茅屋被大风刮破,淘气的村童又将茅草抢走,以至自家里无法遮风挡雨的苦况,但作者也没有永久地沉陷于个人的苦恼中,而是迅速收拾起对自家生活的感叹,转而推及他人,呼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顔,风雨不动安如山”,他甚至说,倘真有广厦千万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在一种宽广的胸怀中,我们体味到压抑在诗人心底的对挨冻受饿的刻骨铭心的痛苦体验。
越是思念广厦就越能传达他对冻饿的难以释怀的记忆。
杜甫特别善于将需要许多文字方能传达的容熔铸于短萃篇章中,因而他的诗往往有一种蕴丰富的情感力量。
如他的《秋兴八首》之四的前四句: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
王候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
短短几句诗,传达了世事变幻、沧海桑田的感慨。
再如他的《蜀相》,后四句写诸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短短四句诗,概括了诸亮从初出茅庐到秋风五文原的整体人生,渲染了诸亮的文韬武略、耿耿忠心,写出了诸亮的悲剧人生。
“天下计”,见匡时谋略;“老臣心”,见报国初衷。
有此两句之沉挚悲壮,作结痛心酸鼻语,方有精神。
千载英雄有同感。
三.情感节奏的抑扬顿挫杜甫在童年时代是很活泼的,青年时代则是裘马轻狂,可中年以后,由于生活的折磨,这位生气勃勃的诗人显然变得沉郁了,残酷的现实把他压得经常展不开眉头,晚年的作品更是充满了感伤的情绪。
可他是一个极有骨气的人,其郁沉于心头的悲慨涌至口若悬河边时,往往一口若悬河气强咽下去,回环往复,使情感的流程变得深沉浑厚起来,流露于笔端的是情感的抑扬顿挫,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
且看他的《饮中八仙歌》: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东口流涎。
恨不移封向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临风前。
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诗题以“八”字牵合着不同形态的盛唐酒仙,形成一组生机荡漾、.意志淋漓和各具千秋的群雕像。
各有身份,各具形态,各具风采。
诗中八人的篇幅参差有致,似乎疏散不拘格式,实则于自由挥洒处别具匠心。
酒的因素不仅渗透于人物的醉态摹写中,而且别具一格地渗透于诗的结构形式中。
写醉以醉,是之为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