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及答案
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 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原文: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
清代-纳兰性德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翻译: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路向北方行去,寒冷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在遥远的边塞和萧瑟的深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口上。
古今幽恨几时平。
让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
注释:
选自《纳兰词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清代满族词人。
词集有《侧帽集》《饮水词》。
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纳兰性德奉命赴梭龙巡边,十二月返回。
这首词大约作于这一时期。
〔若为〕怎样的。
〔那畔〕那边。
〔“北风”句〕谓北风的吼声使马嘶声也听不到了。
〔戍垒〕边防驻军的营垒。
〔关城〕关塞上的城堡。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
“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精选五篇)第一篇:“浣溪沙(周邦彦)”阅读试题及答案及赏析浣溪沙(周邦彦)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①。
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②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又移日影上花梢。
【注】①云鸠:形容云色如黑色的鸠。
江皋:江岸。
②凤团:一种名茶。
(1)请分析本词第二句中“拖”字的妙处。
(3分)答:(2)请找出下片中能表现词人情思的词语(至少两个),结合词句分析词人的思想情感。
(5分)答:参考答案:12.(1)“拖”写黑云的移动(1分)。
用拟人的手法(1分),写出了云带雨来移过江岸的情景。
墨云似乎有意拖动着春雨,很有情味(1分)。
(2)“闲”“静”“又”(答出两个即得2分)。
“闲”字:看似悠闲,实则是词人短梦后心有愁思难以遣除,所以借饮茶来消解梦后的惘然。
“静”字:燕子筑巢的忙与人的静形成对比,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事可为。
“又”字:时光流转,不知觉间,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一个“又”字,暗示无事可为,每日空对春光的伤感。
(答到意思即可)【诗意简析】开篇便春意盎然。
“水涨鱼天拍柳桥”。
水涨,点春讯。
春来涨潮,浮起了鱼天,水与岸齐,拍打着柳桥。
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起春水之后,那春水仍是莹澈空明。
“云鸠拖雨过江皋”,云鸠形容墨云行雨,其色如鸠。
上句写春水空明,此句写春江烟雨,一阴一晴,阴晴不定,正是春天的特征之一。
“一番春信入东郊”,春从东来,东郊先得春信,这是词人下笔极细致之处。
下片从江郊转为室内。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
”上句写自己沏茶。
春日人常渴睡,短梦常有。
饮茶之意,在破睡提神。
句首下一“闲”字,语似不经意,实则大可玩味。
方才一晌短梦,竟有难遣之愁,故须饮茶以消梦后的惘然。
下句写燕子垒巢。
燕子极忙,词人则静。
下一“静”字,暗示词人无聊的心绪:大好春光而无所作为。
结句转为室外,“又看日影上花梢”。
时光流转,不知不觉,日影又已移上花梢。
部编版九下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练习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C. “一蓑烟雨”一句是说自己对披蓑衣、冒风雨的生活,向来处之泰然。
D. “山头斜照”一句是说云开雨霖,落日有情,脉脉斜辉,映照我身。
3、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阙写雨中情形,诗人不理会那穿林打叶之声,吟啸徐行,无一丝慌乱之意,与小序中的“同行皆狼狈”形成鲜明对照。
B. 词末句的“归去”取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照应上阙的“一蓑烟雨”句,表达了诗人摆脱政治上的风风雨雨、归隐田园的决心。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及答案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诗词练习附答案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枣花)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12、、从诗文的.描写来看作者身处什么环境?
13、作者当时正做太守,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参考答案
12、日高人困之时,口干舌燥的作者来到了一个农村。
意对即可。
13、当时作者并没有多少太守的架子,跟农民的距离并不太远。
可以看出不拘小节、随遇而安的性格特征。
意对即可。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浣溪沙①苏轼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②。
垂白③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④。
问言豆叶几时黄?【注】①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当地曾发生严重春旱,他前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谢雨,沿途写了一组《浣溪沙》,这是第三首。
②络丝娘:指缫丝的女子。
③垂白:老人。
④捋青捣麨软饥肠:把没有成熟的青麦炒干后捣成粉末充饥。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写农作物的生长状况和人的活动,既充满田园情趣,又富有生活气息。
B.上阕综合运用视觉、嗅觉和听觉描写,把雨后农村的景象写得有声有色有味。
C.下阕描写了谢雨途中遇到的一位农村老人,这位老人因久旱逢雨而喜悦醉酒。
D.这首词对农村风物人情的细致描写,隐藏着作者对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
16.对比上阕和下阕,作者的心情有怎样的不同?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5.C16.上阕,心情喜悦;下阕,内心忧虑。
作者内心喜悦,是因为看到久旱雨后农村生机勃勃的景象;内心忧虑,对百姓的关切,是因为看到一位老人要用没有成熟的青麦充饥,看到了春旱给百姓造成的灾难之重,表现了词人的爱民之意,对百姓的关切之心。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这位老人因久早逢雨而喜悦醉酒”分析有误。
并非醉酒,只是眼神迷离似醉,好像喝醉之人的眼睛。
下阕主要写老人因久旱无食物充饥,只好从未全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捣碎做成干粮充饥,展现的是老人生活的困难而非因久早逢雨而喜悦。
故选C。
16.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态度的理解能力。
上片“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主要写了麻叶因甘霖的滋润焕发着光泽,村庄里弥漫着煮蚕的香味,还听到缫丝的妇女在隔着篱笆悦耳的谈笑声,展现的是农村生活的情趣,表现了词人对初夏时节农村生活的喜爱。
下片“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麨软饥肠”写年迈老人因没有食物充饥而不得不从还没有熟的麦穗上捋下麦粒,想要做成干粮。
8.《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鉴赏复习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浣溪沙》阅读题及答案
【原文】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山行
[宋]叶茵
青山不识我姓字,我亦不识青山名。
飞来白鸟似相识,对我对山三两声。
【问题】
10.(1)如果说《浣溪沙》中的主人公是故地重游,那么《山行》中的主人公则是【】,这从“【】”一词可以看出。
(2分)(2)这两首诗歌的.主人公在见到“似相识”的飞鸟时,流露出的情感有何不同?(2分)
【参考答案】
10.(1)初到此地
不识(2分,每空1分)
(2)《浣溪沙》中的主人公看到“似曾相识”的燕子,流露出对物是人非的无奈以及怀旧伤今之情;而《山行》的主人公独行山中遇见飞鸟,则流露出惊喜之情。
(2分,意近即可。
)。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附参考答案)浣溪沙欧阳修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
欧阳修常来此游览。
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练习一】15、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2分)16、词的下片描绘了一幅湖上宴乐图,从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态?(2分)参考答案:15、“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浣溪沙欧阳修阅读答案16、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练习二】(1)上片描绘的是色调和谐、情趣盎然的湖上游春图,“逐”“拍”二字的运用,使形象呼之欲出。
请简要赏析“逐”“拍”的表达效果。
(4分)(2)词的下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4分)参考答案:(1)“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
(2分)“拍”字写出了春水不断拍打着堤岸的情形,表现了春水活泼泼的`生命力。
(2分)(2)词人满头白发上插着鲜花,也不怕别人笑话;随着急促的乐声频频举杯畅饮,表现出词人旷放不羁、乐而忘形的形象特征。
(4分。
答出特征2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练习三】6.你认为词中空格处,填上“出”好,还是填“荡”好?请说说理由。
(3分)7.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3分)参考答案:6.(共3分)用“出”好(1分),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
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用“荡”则无此效果(2分)。
(如果选“荡”且言之成理,可得2分。
)7.(共3分)这首诗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和答案
导语:练习可以帮助同学们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拓展有关课外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下面是苏轼《浣溪沙》练习题和答案,欢迎过来练习和了解。
苏轼《浣溪沙》练习题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词的上阕描写了“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三幅画面。
请你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
2.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
3.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句意相反的来,写在下面。
解析:这道题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古诗词的赏析,难度有些大。
第l题要求展开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幅画面,要注意描述与翻泽的区别,描述更自由,发挥空间大,但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示例:“兰芽浸溪”,三月间,山下的兰草刚冒出短短的嫩芽儿,芽儿浸在兰溪里,显得生机盎然,充满活力。
第2题要求谈淡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中的一点,如句意,就是下阕的翻译,与第1题不同,解答略;如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如作者的情感,则要考虑词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正是政治上失意处于逆境之中,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
第3题考查积累和拓展的能力。
示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其他诗词曲中的句子,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浣溪沙》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浣溪沙晏几道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②声里送离觞。
才听便拼③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④。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
①《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①“拼”,甘愿、不顾惜。
①韩偓《闺情》诗有“敲折玉钗歌转咽”之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首句是写一美丽动人的女子唱《落梅花》之类的曲儿送别离人,歌声甜美,字字飘香。
B.上片次句是说送行女子的歌声让柳枝桃叶都为之惊叹,羞涩得躲藏起来,用以反衬女子歌声的不同凡响,情感真挚动人。
C.下片写离人才听到歌声,便感情激荡,泪湿衣袖;歌唱时,女子那修长的眉眼,含情脉脉离人被歌声感染,以玉钗按节拍敲击,不觉敲损了钗梁。
D.先用通感的手法写歌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衬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后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韵味悠长。
2.“曲终敲损燕钗梁”是这首词的精绝之笔,请赏析。
【答案】1.B2.①细节描写,离人被歌声感染,以玉钗按拍击节,情正浓时,歌曲却戛然而止,不觉敲损了钗梁,这就突出了歌者歌曲的美妙和离人的激赏爱恋之情。
②暗用典故,暗用韩偓的“敲折玉钗歌转咽”诗句,自然贴切。
③双关,曲终钗断,又含有“分钗”之意。
古人离别时有“分钗”以为纪念的习俗,“分钗”就是“分离”,曲终人别,敲损钗梁,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使其韵味无穷。
【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B.“让柳枝桃叶都为之惊叹,羞涩得躲藏起来”错误,应是用其他歌女所唱的《杨柳枝》之类的曲子与这位好娘所唱的《梅花》曲进行对比。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陶醉曲中和节拍,情致敲断燕钗梁,细节描写,以玉钗按节拍敲击,不觉敲损了钗梁,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歌曲的美妙和离情别绪,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韵味悠长。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精品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内容:【原诗】【翻译】【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
二、赏析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方吹散了骏马的嘶鸣,教人听不真切。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夕阳下,荒烟飘在废弃的营垒和关隘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主题思想】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诗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习题】选择题: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
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答案】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定风波、临江仙夜登小阁、太常引、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练习及答案
期中课外古诗词四首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说明:精心编辑整理,可以下载后删除答案印刷使用。
期中课外古诗词诵读目录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二、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陈与义三、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四、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纳兰性德一、《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作者: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翻译: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拄竹杖曳草鞋轻便胜过骑马,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头上斜阳已露出了笑脸。
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风雨还是放晴。
【习题】1、对苏轼的《定风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本首词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
B. 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不仅描绘出雨骤风狂,而且又以“莫听”二字表达了对狂风骤雨的厌恶之情。
“何妨吟啸且徐行”,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C.“竹杖芒鞋轻胜马”,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D.结尾“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2、根据对本词的理解,完成下列选择题。
1、对这首词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小序中的“狼狈”是说在雨中感到窘迫、难堪,“不觉”指不在乎。
B. 首句中的“莫听”意思是不用管;“吟啸”的意思是放声长啸。
纳兰性德《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鉴赏及译文参考
《·身向云山那畔》清代:纳兰性德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假设为情!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译文向着北方边疆一路前行,凛冽的北风吹散了骏马的嘶鸣。
在遥远的边塞,萧瑟的深秋季节,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落日时分,一抹晚烟荒凉萧瑟的营垒上,半竿红日斜挂在旧时关城,令人不禁想起古往今来金戈铁马的故事,心潮起伏不平。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注释浣溪沙: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
双调四十二字,五平韵。
那畔:那边。
假设为:怎为。
荒戍垒:荒凉萧瑟的营垒。
戍:保卫。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创作背景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八月,纳兰受命与副都统郎谈等出使觇梭龙打虎山,十二月还京,此篇大约作于此行中,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赏析该词上片“身向〞句说明行程辽远。
“北风〞句谓寒风吹来,满耳尽是马嘶之声。
然后作一小结。
下片“一抹〞二句写眼前景色,末句画龙点睛,指出了这首词的主旨在于“古今幽恨〞。
全词情景交融,结尾处更是点明主旨,加强语意,抒发情感。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假设,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
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荣夺目的一席。
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
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
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假设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欧阳修《浣溪沙》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13题。
(5分)
浣溪沙①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
人生何处似尊前![注]①此词大约作于作者知颍州时。
②六幺:绿腰,曲调名。
12.上片中“逐”“出”两字极为精妙。
请任选一字,赏析其表达效果。
(2分)
13.词的下片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态?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3分)
(一)(5分)
12.“逐”字有追逐的意思,突出了游人之多、兴致之高,表现了众人游春的热闹情景。
“出”字有飞出、荡出的意思,突出了打秋千人的情态,使画面富有盎然生机。
(2分,字义、效果各1分。
任选一字作答,若全答,按“逐”字判分)
13.写出了作者旷达不羁、乐而忘形的情态。
(1分)蕴含着作者追求欢乐、排遣苦闷的情感。
(2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
【原词】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古今幽恨几时平。
【习题】
一、理解性默写
1、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寥廓的意境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同意境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2、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词中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的句子是: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赏析选择题:
1、对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
A 、“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
”“北风”言明时节为秋,亦称“秋声”。
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温馨的边塞夕照图。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解析】C、“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2、下列对《浣溪沙》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身向云山那畔行”,起句点明此行之目的地,很容易联想起同是纳兰的“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B.“北风吹断马嘶声”,边地北风,从来都音声肃杀,听了这肃杀之声,只会使人愁绪纷乱,心情悲伤。
C.“一抹晚烟荒成垒,半竿斜日旧关城”以简古疏墨之笔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
晚烟一抹,袅然升起,飘荡于天际,营垒荒凉而萧瑟;时至黄昏,落日半斜,没于旗杆,而关城依旧。
D.“古今幽恨几时平!”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这是纳兰对自己身世的独特感悟。
抒发了奉使出塞内心极度的凄惘之情。
【解析】D不仅仅是作者对自己的感悟,而且是纳兰性德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
三、简答题
1、赏析诗句“北风吹断马嘶声”。
答:“北风吹断马嘶声”引人入寒风凛冽之境,“断”字,不仅生动描绘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更描绘了人被隔绝在荒凉地的感觉。
2、赏析诗句中的“深”“远”“晚”“荒”“旧”一系列形容词。
答:深秋远塞,揭示出时间处于深秋,给人以寒冷萧瑟印象,空间处于偏远荒凉之地;晚烟、荒戍垒、旧关城,给人以暮色、黯淡与荒凉、残破之感。
3.本词情景交融,请你说说这首词描绘了怎样的景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