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
大班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教育研究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47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
”因此,教师需投放能激发幼儿兴趣又能提升幼儿能力的材料。
如何满足幼儿的学习需要,同时又让幼儿怀有继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为此,我们对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中的材料进行了选择性投放,如数学区、科学区。
一、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的现状与分析随着新《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如在目标表述上较多的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向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因此,针对大班年龄段的幼儿,教师所创设的学习性区域活动作为自主游戏、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备受关注,并一味地追求区域材料的丰富性、多样性、可操作性等等,但同时忽略了幼儿与所投放材料的有效互动。
如:1.追求材料的丰富性,忽视了材料的适宜性与挑战性2.追求材料的多样性,忽视了材料的层次性、系统性二、大班学习性区域材料投放的调整策略和实施针对以上的一些问题,通过教师的观察等,本着让幼儿学会自主学习,同时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我们对大班幼儿学习性区域材料的投放进行了相应的调整与实践。
1.数学区大班幼儿已经具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因此,教师可提供高结构的数学游戏材料。
同时,为满足幼儿能力差异及能主动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我们把同个内容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
如:关于10以内数的分成(分穷尽),我们制定了不同的操作表,以拉开能力层次。
以数字8的分成为例:(1)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表格左侧纵向依次排列数字1—7,右侧纵向依次为空格。
幼儿完成右侧对应数字的填写。
(2)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左右侧纵向各显示7个空格(对应)。
幼儿完成左右侧对应数字的填写。
(3)纵向记录表,表上显示总数8。
幼儿自由完成8的分成。
通过一系列的分成练习,幼儿逐步掌握了分成的技巧,并能在教师不引导的情况下将数分穷尽,还能相对熟练地完成交错的分成,为数的加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浅析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活动的材料投放
浅析幼儿园大班科学区活动的材料投放作者:宋志佳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21期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自主学习的活动。
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创设可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所以材料的投放在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科学区活动材料投放有效性探讨1.根据教育目标投放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指导的好机会。
幼儿园科学区活动材料的投放应符合教育目标,与教育目标紧密联系。
应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相适应的材料,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幼儿主动学习,材料的选择应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
如探索水的浮力时,我们为幼儿提供石块、木块、海洋球等材料,让幼儿在实验中感知水的浮力。
在探索空气的存在时,我们就准备了塑料袋、充气玩具和水等材料,让幼儿用塑料袋或充气玩具到处抓空气,然后把有空气的塑料袋放入水盆中,打开袋口挤一挤,就能看见空气在水中变成了气泡。
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投放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投放活动材料,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材料是区域活动的载体,应提供幼儿感兴趣的材料,使他们产生动手、动脑参与活动的兴趣。
例如,让幼儿探究和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就需要为幼儿选择几种特点和差别明显的纸(牛皮纸、包装纸、复印纸和宣纸);让幼儿发现磁铁的特性则需要为幼儿提供磁铁和各种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材料。
引发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对客观事物进行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
3.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小班幼儿年龄小,认知能力、动手能力都比较弱;而中大班的幼儿认知能力、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都有明显提升。
所以材料投放的时候也要有所差别。
如在《吹泡泡》游戏中,小班幼儿可提供成品的吹泡泡材料,而大班的幼儿有了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开始探究和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变化,因此就可以直接引导他们如何制作泡泡水。
大班科学区投放材料
大班科学区投放材料在大班科学教学中,投放材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好的投放材料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那么,如何选择和使用好的投放材料呢?接下来,我将分享一些关于大班科学区投放材料的经验和建议。
首先,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学习内容的投放材料非常重要。
在选择投放材料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确保投放材料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比如,在学习动物生活习性的课程中,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动物图片或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其次,投放材料的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多样的投放材料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掌握知识。
除了图片和视频外,还可以选择一些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或者教具来进行投放,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探索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此外,投放材料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
在使用投放材料时,我们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正确地观察和理解投放材料。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从投放材料中获取所需的信息,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同时,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投放材料相关的实验或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最后,及时总结和反馈也是使用投放材料的重要环节。
在使用完投放材料后,我们需要及时总结和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布置一些小练习或者开展一些小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总之,好的投放材料对于大班科学教学来说至关重要。
选择适合学生的投放材料,保证投放材料的多样性,注重使用方法和及时总结反馈,这些都是我们在使用投放材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希望以上的经验和建议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大班科学区投放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对策
王莉英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数学操作材料的投放对策当前,个别化学习性区域已经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重要途径之一。
数学区是幼儿园运用最多的个别化学习性区域之一,既具有教学属性,又相对独立、分散、自由、自主。
在数学区域中,教师通常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的发展水平,将数学目标物化于有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之中,将数学核心经验渗透于操作活动中,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材料,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的方式与材料互动,获得有关数学经验,推动思维发展。
一、材料材质多元——变“单一”为“多样”,拓展幼儿数学探究的内容儿童数概念始于对物体的动作,是作业单式的材料投放,不能满足幼儿操作和探究的愿望。
万事万物都是以一定的数、量、形的方式存在,这些物体本身就充满着数学的元素。
因此,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物品就是幼儿数学操作材料的最好来源。
教师的职责是组织一个环境,挖掘出日常生活材料中蕴含的数量关系,让幼儿在与物体接触中体验和构建数学关系,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一是自然材料。
果实、叶子、贝壳等,这些都是便于教师和幼儿收集的大自然材料。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学习需要,添加小篮子、骰子类型的辅助材料,供幼儿自主玩分类、数数、运算、排序、集合等数学游戏。
例如,在“采松果”游戏中,教师提供一定数量的松果以及骰子、篮子、棋子、游戏板等辅助材料。
游戏时,幼儿通过骰子上的数量确定行走步数,当棋子正好放在篮子贴纸上时,幼儿就可以取一个松果放入自己的小篮子里。
游戏结束时,幼儿对获得的松果数量进行比较。
游戏过程中,幼儿的数数、比较等能力得到发展。
二是生活材料。
螺丝、螺帽、毛线、杯子、牙签、夹子、图钉、罐子等材料,可以供幼儿玩匹配、测量、排序、统计等数学游戏。
例如,幼儿可以通过“牙签与黏土”游戏,探索二维和三维图形,在熟练几何图形后,创造出更精彩的建筑造型。
三是玩具材料。
积木、毛绒玩具、小汽车、动物标本、各类模型等,都是幼儿喜欢的玩具。
大班区域材料投放
大班区域材料投放随着幼儿园教育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注重环境的打造,以提升幼儿园的教育品质。
而大班区域材料投放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投放。
一、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重要性。
1. 创造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孩子们在这里度过了大部分的时间。
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影响非常大。
大班区域材料投放可以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增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
大班区域材料投放不仅可以提供孩子们学习的资源,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
在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材料,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在大班区域中,孩子们可以一起玩耍、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通过合作,孩子们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二、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具体实施。
1. 确定投放内容。
在投放大班区域材料之前,需要确定投放的内容。
投放的材料应该与幼儿园的教学目标相符合,同时也需要考虑孩子们的年龄、兴趣和需要。
投放的内容可以包括玩具、书籍、艺术材料、科学实验器材等。
2. 设计投放区域。
投放区域应该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需要来设计。
一般来说,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来设置不同的区域,例如阅读角、艺术角、科学实验角等。
在设计投放区域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安全和舒适度。
3. 组织投放。
在组织投放时,需要考虑到孩子们的参与度。
可以邀请孩子们一起来参与投放,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
在投放时,需要注意材料的摆放位置和数量,避免过于拥挤或者过于单调。
4. 维护投放区域。
投放区域的维护非常重要。
需要定期检查投放区域的材料是否完整、干净、整洁。
如果有损坏或者污染的材料需要及时更换或者清洗。
三、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在投放大班区域材料时,需要注意孩子们的安全。
投放的材料应该符合国家安全标准,避免孩子们受到伤害。
大班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操作材料巧妙投放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操作材料巧妙投放的实践研究摘要】幼儿的数学认知目标为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但一线教师在集体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教学材料的准备,缺乏个别化材料,且来源单一,这些都会影响到目标的实现。
本文研究大班幼儿数学集体教学中操作材料的投放,主要分为材料的设计、收集的渠道以及适宜性评价三方面。
【关键词】大班幼儿数学、集体教学、操作材料、投放【正文】皮亚杰说:“智慧源于操作。
”数学操作材料是数学知识的载体,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知识经验的工具,教师需要精心准备教学操作材料。
(一)材料巧设计材料选择要适宜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逻辑思维能力,并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主要考虑外观取巧和内在蕴含教育价值两方面。
1、外观色彩选择的适宜性。
幼儿对色彩比较敏感,喜欢明度高的亮色,也喜欢深浅对比、冷暖色对比使得画面色彩鲜明。
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且男孩和女孩喜欢的颜色也不同,教师在准备时,可以将同一种操作材料制成不同的颜色。
案例:大班数学《破解迷宫图》,教师提供黑白卡通迷宫图,幼儿自主涂色,制成色彩丰富,形式多样的迷宫图,引起幼儿学习和操作兴趣,主动学习。
2、外观图案选择的趣味性数学是理性的,是高度抽象逻辑思维,幼儿是具体形象思维,将材料感性化,是找到两者之间平衡的一种方式。
卡通形象最大的特点是趣味性,幽默、活泼,色彩明快鲜亮,满足幼儿视觉及心理的赏析需求,给幼儿带来快乐轻松的感觉。
使用卡通形象,会让幼儿与数学靠得更近,也能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奥秘。
案例:大班数学《彩串门帘》中,近期班里女孩对美人鱼很感兴趣,但男孩更喜欢狮子等图案,教师用不同卡通形象设计了排序模式的操作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乐趣,提高幼儿专注力。
3、材料内容有机结合材料最终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
故教师提供的教学材料,要依据《指南》和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和谐统一。
案例:大班数学《数运算》主题中,本班增设的课堂桌面玩具,紧扣教学目标,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
大班区域材料投放的反思与调整
区域活动创设的是一个丰富多彩、多功能、多层次的游戏活动,它具有自由选择的条件。
并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并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外界。
区角活动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给予幼儿自由的游戏空间长自主的游戏氛围,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
同时它具有灵活性,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形式。
因此,区角游戏是孩子们的最爱。
每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很快就进入了角色。
他们有的看书、有的下五子棋、有的开心的搭积木、玩插塑……他们常常将搭好的积木拿给我看,并开心地告诉我自己搭的是大炮、飞机、宝塔……看着孩子们一个个快乐地玩着,我也很开心。
因为在这个环境中,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发挥,尽情地释放尽情地构思他们的奇思妙想。
所以,每当进行区域游戏活动时,孩子们就会高呼“万岁”,很快就融入其中,尽情地享受游戏带来的快乐。
因为在这里,他们是区角的主人,伴随他们的是愉悦、快乐、兴奋和满足。
培养了他们自我发展的兴趣,这也是我们最初的目的。
在此过程中,我们能从多方面了解孩子,敏锐地观察孩子之间的差异。
从而因材施教,更有效地开展教育活动孩子。
但是在区角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问题一:准备了许多材料,孩子们却不理会,或操作马虎。
出现这种现象,其原因可能是活动本身缺乏趣味性、单调枯燥,操作活动难度大(或过于简单)。
我们尝试增加活动的趣味性,适时地调整活动材料,除了考虑教育的需要外,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也能忽视,通过与幼儿共同商量,更新丰富材料,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区域活动的主人。
当然,区域活动的材料还应具有层次性的探索性,材料的投放要顾及到幼儿的个体差异。
问题二:我们可能指导不当,或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使区角活动丧失了应有的价值。
要解决此类现象,首先我们应树立幼儿是区角活动主体的观念,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幼儿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
在区角活动中,活动的整个过程主要是一个幼儿自发生成、自由想象,积极创作长大胆表现的过程,要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在活动中给予积极的期望。
浅谈大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浅谈大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
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
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
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
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
不一样的材料有着不同的教育效果,不一样的材料会萌发幼儿不同的游戏行为和思维创造。
那我们该为幼儿提供怎样的区域活动材料呢?怎样利用和挖掘不同材料的不同教育价值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我们思索、探讨的。
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以主题为背景的,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
因此,我们在相关区域内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时,就考虑到了主题发展的需要,根据主题来投放区域活动材料。
通过本学期的实践及针对性的学习,在区域材料的投放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下面就来讲述一下。
一、根据主题教育内容开设相应区域,明确各个区域的功能、作用。
开设区域不是随心所欲的,你想组织幼儿操作什么内容就是什么内容,应根据相应的主题教育内容来开设相应区域的。
我们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就是以主题为背景,区域的开设组织是根据主题发展需要、教育设立的。
通过对各个区域活动材料的操作,来达到一定的主题目标,促进幼儿相应的发展。
要合理投放区域活动材料我认为就必须先要明确各个区域都各有什么作用、功能。
在明确相应作用、功能后,再针对性的投放相应区域活动材料,并利用相应材料操作,获得一定的发展。
二、应有目的性地收集材料说到收集材料,不是随意想收集什么材料就收集什么材料的,要想利用相应材料使幼儿通过操作获得相应发展,就需有目的性的收集材料。
此外,我们在投放区域材料之前,我们已经划分好了各个区域,对每个区域的功能、作用也已经很明确了。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之材料投放和使用
大班科学区域活动之材料投放和使用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材料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而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区,可以说科学区活动时,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置身于能产生探索行为的环境中,及时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积极主动地与材料相互作用。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从中体验发现的乐趣,激发探究欲望,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深入,获取丰富的科学知识经验。
一、材料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纲要》提出“用身边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从生活和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从身边小事入手”等要求。
在我们身边,孩子经常能看见妈妈把衣服浸在水里洗,用餐巾纸擦汗,用塑料瓶装水等对吸水这种现象有所知晓。
于是我就在班中开展科学教育活动《吸水》,通过活动幼儿更明白吸水这一现象,学会怎样判断吸水,让幼儿知道为什么餐巾纸用来擦汗而用塑料做成瓶子装水。
这种经验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为幼儿真正理解和内化科学知识、经验提供前提和可能,激发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究,发现和感觉周围世界的神奇,体验和领悟科学就在自己身边,才能保持长久的强烈的对周围生活中科学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材料应具有趣味性有趣的材料总能促使幼儿主动学习,主要是因为幼儿觉得材料好玩,在操作中感受材料的动感变化,认为有趣。
所以投放材料要适合幼儿“玩中学”的特点,减少幼儿的压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果材料不注意趣味性,即使再有科学因素的材料也没有实际意义。
如科学区中我投放了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
孩子们在纸船、纸盘和泡沫板上不断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
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
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看看,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分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
孩子们从一开始观察物体的沉浮、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到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中,了解到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而且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材料的投放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适时、适量、适材料的投放,可以丰富幼儿的感官体验、促进其身体发展、激发其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将从不同区域活动的角度来详细探讨材料的投放。
1.探索区域活动:探索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区域,可以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区域,可以投放一些与科学探索有关的材料,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
同时,还可以设置一些天平、水槽、容器等实验器材,引导幼儿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3.美术区域活动:美术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创作和表达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区域,可以投放各种美术材料,如颜料、画笔、剪刀、彩纸等。
同时,还可以提供一些模具、印章等物品,帮助幼儿进行各种艺术创作和手工制作。
这些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才能。
4.大型玩具区域活动:大型玩具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体育活动和运动发展的重要场所。
在这个区域,可以投放一些大型玩具,如滑梯、秋千、蹦床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锻炼肌肉,提高他们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5.科技区域活动:科技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和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环境。
在这个区域,可以投放一些与科技相关的材料,如电子积木、编程机器人等。
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科学实验和编程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材料投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适时投放: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需要,适时地投放相应的材料。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材料的需求和使用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来进行合理的投放。
2.适量投放:投放的材料数量应适量,既要考虑幼儿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也要避免材料过多造成混乱和浪费。
3.适材料投放:投放的材料应与活动主题和目标相符,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水平。
材料的选择应注重安全性和环保性,避免对幼儿的身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4.鼓励自主探索:材料的投放应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不仅要提供具体的材料,还要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问题解决,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能力。
大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
大班幼儿科学区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新《纲要》强调:“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使用感官、多种方式实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科学区域活动是对科学集体活动的一种延伸,是幼儿自主探索的另一领域,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实施个别化指导的好机会。
所以科学区域活动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而重视在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使每一个幼儿在充足的材料,愉快、自由、合作的氛围中实行区域化科学探索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在科学区角中投放的材料是否适宜将会直接影响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和认知水平的发展,科学区的材料投放与幼儿的兴趣有着相互的密切作用,材料投放得好、投放得巧,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满足幼儿兴趣的材料能促动幼儿的思考。
幼儿时期,特别大班的幼儿是神经系统发育最快的时期,他们已经不能满足于老师教给他们的一些直观经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更希望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得到,所以,如何在大班准确的投放区角活动材料非常重要,有利于每一个孩子探索欲和求知欲的发展。
所以我将研究的切入点放在对大班科学区材料的投放上。
综观一些幼儿科学教学方面的研究,现在相关区域材料投放的实践研究虽然很多,但是针对科学区材料投放的研究尚没有发现。
但在我们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我们对科学区材料的投放往往存有很多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一)材料投放盲目性:有些教师没有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导致有些区域人山人海,有些区域无人问津;(二)材料投放无序性:有些区域材料的投放没有和学习活动有机的结合,缺乏系统与必要的序列;材料更换无序,往往要检查了才想到增添一些新材料否则就是天天老面孔,孩子觉得越来越没兴趣;(三)材料投放无情趣:材料游戏趣味性差,幼儿机械化操作摆弄,无法获得愉快体验。
实际中的种种问题都大大削弱了科学区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应有价值。
所以,改变这个现状,解决这几个难题,不让这些困惑影响区域活动的有效展开,使材料发挥其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成为不说话的老师的研究已然迫在眉睫。
探究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的展开
探究幼儿教育中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的展开幼儿教育中的区域活动是指将教室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如角落区、玩具区、阅读区等,让幼儿在不同的区域里进行各种活动。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多种学习机会,促进了他们的身心发展。
并不是所有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区域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在幼儿教育中,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独特的兴趣、特长和学习风格,区域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不同的幼儿个体差异,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方式来展开区域活动的个别化学习:1.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长。
在平时的观察中,教师可以发现幼儿对某些区域活动特别感兴趣,或者在某些活动中表现出特殊的能力。
有些幼儿可能对绘画区域活动特别感兴趣,而有些幼儿可能在玩具区域表现出较高的社交能力。
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为展开个别化学习奠定了基础。
2. 调整区域活动内容和形式。
在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特长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绘画区域活动中,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的绘画素材和艺术指导,而对于喜欢建构玩具的幼儿可以在玩具区域提供更多的搭建积木和模型的机会。
3. 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针对每个幼儿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在区域活动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的艺术技巧指导,对于社交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的团队游戏和合作活动。
4. 鼓励自主选择和探索。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自主选择和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活动。
在给出足够的选择余地的通过观察幼儿的选择和行为,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特长,为个别化学习提供更多的线索和可能性。
通过以上方式的展开,可以更好地满足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他们在区域活动中的个别化学习。
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星星幼儿园陆惠丽一、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规程》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个别化学习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易被幼儿接受,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可以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造潜能极易被激发出来。
相应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到发展。
但是目前,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换的时间少,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2、投放的材料只求丰富,针对性不够;3、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4、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5、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介于以上原因,我园就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努力探索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相应的活动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准备或制作充足的游戏材料,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在不同年龄阶段投放怎样的材料、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阶段,我们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更重视观察,注重隐性的指导,善于用材料本身去帮助、指导幼儿。
二、研究的意义: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个别化材料的投放教研活动
个别化材料的投放教研活动在教育的世界里,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他们各自拥有不同的兴趣、能力和需求。
为了满足这些差异,教育者需要提供个别化的教学材料,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得到成长。
为此,我们举行了一次关于“个别化材料的投放”的教研活动。
这次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分享和探讨如何更有效地投放个别化教学材料,以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我们邀请了多位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带来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心得。
活动中,老师们首先分享了自己在投放个别化材料方面的实践经验。
他们讲述了如何根据孩子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选择和调整教学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和练习册,还有各种新颖的、具有互动性的教学工具和资源。
在交流中,老师们强调了观察孩子与材料互动的重要性。
通过观察,教师可以了解孩子对材料的兴趣、使用方式和理解程度,从而判断材料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同时,老师们也分享了如何根据孩子的反馈及时调整材料的策略。
此外,我们也探讨了如何平衡个别化材料的选择与课堂的整体教学进度。
个别化材料的确可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但如果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
因此,教师们需要谨慎选择和使用这些材料,确保它们既能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又能与整体教学进度相协调。
教研活动的最后,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合作与分享,进一步提高个别化材料投放的效果。
教师们认为,可以通过定期的教研活动、教师之间的合作备课以及资源共享等方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这次教研活动,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如何投放个别化材料,以及它对于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个别化材料的投放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用心去关注他们的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与质量。
项目活动背景下大班个别化学习材料动态投放策略的实践研究
动态式个别化材料提供路径流程(如下图)是以解读项目主题关键经验、提取核心经验为前提,综合主题内容与要求、活动与指导、教学活动实例等多种资源的分析,从主题经验中捕捉关键教育信息,通过三种路径(筛选教学内容、预设区域内容、投放动态材料)来延伸、预成、生成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内容后,以三种呈现形式(生活操作区、探索研究、表达与表现)确保主题价值在多样化的组织形式中有效落实。
2、调整个别化学习活动呈现方式以往,我园的个别化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是以纯学科领域划分,如:如语言区、科学区、益智区、音乐区等,现根据项目活动的维度进行重新定位:调整为生活操作区(生活区、角色游戏区、自然角的整合)、探索研究(益智区、科学区、数学区、自然探索区的整合)、表现表达(语言区、阅读区、音乐表演区、美术区的整合)等三大内容,更趋整合性。
3、明确个别化学习材料动态提供的原则(1)主题性原则材料投放要考虑近阶段开展的主题经验,要能够体现主题.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推动主题的发展,丰富孩子的个别化经验。
(2)全面性原则要考虑各领域目标实现的全面性,不能单一地强调某一阶段目标或某一领域目标,从而使整体目标发生缺失。
(3)目标性原则教师提供的材料要物化教育目标,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过程中主动获得发展。
材料的结构实现对目标的物化;材料的层次支持幼儿的发展:提供不同难以程度的材料来体现材料的层次性,支持不同水平幼儿获得成功;分解目标,设计系列化材料,从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上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呈现方式,使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情景性呈现、问题任务式呈现)4、预设个别化学习材料动态提供策略(1)分批投放在每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先投放一部分材料,在观察到幼儿对材料的兴趣减弱时,再投入一些新的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发展的需要,推动主题的不断深入和开展。
材料的提供不能一成不变,而要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求,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调整、补充。
(2)分层投放分层投放包含纵向维度、横向维度两个层次的意思:纵向维度是指材料的投放要体现在同一。
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的研究
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的研究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幼儿园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关注个别化学习。
个别化学习是指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兴趣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育,以提高幼儿学习的效果和品质。
在幼儿园培养学龄前儿童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兴趣,实施个别化学习是必然的选择。
本文将探讨幼儿园开展个别化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过程,并提出促进个别化学习的建议。
一、个别化学习的意义1.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个别化学习能够充分尊重和满足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让每个幼儿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体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提高幼儿学习效果个别化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
通过个别化学习,教师可以更好地发现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方式下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和品质。
3.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个别化学习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个别化学习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有动力和信心,更加持久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个别化学习首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
幼儿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掌握每个幼儿的性格、学习风格、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信息,以便更好地进行个别化教育设计。
2.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兴趣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3.个别化指导和辅导在个别化学习中,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辅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幼儿,可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提供更多的挑战和拓展;对于学习兴趣特别的幼儿,可以设计更多的特色活动和项目,让每个幼儿都能够得到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幼儿园大班个别化教学计划优化方案
幼儿园大班个别化教学计划优化方案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个别化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在幼儿园教育领域,幼儿园大班个别化教学也备受关注。
针对幼儿园大班个别化教学计划的优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讨。
一、分析目前的教学情况1. 目前的教学情况如何?2. 是否存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3. 存在哪些问题和难点?二、设立个别化教学目标1. 确定个别化教学的目标和意义2. 设立具体、明确的个别化教学目标3. 个别化教学目标与整体教学目标的关联性三、教学内容的差异化1. 如何根据每个孩子的不同特点和需求,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差异化设计?2. 是否可以引入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四、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1. 探讨针对不同幼儿的教学策略,如何灵活运用?2. 是否可以采用小组合作、个人指导等方式,实现个别化教学?五、家园合作的重要性1. 家长是幼儿成长教育的重要伙伴,如何积极引导家长参与个别化教学?2.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如何更好地实现?六、评价体系的建立1. 个别化教学的评价标准如何建立?2. 如何确定合适的评价方式,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上述的优化方案,我认为个别化教学的核心在于关注每个幼儿的成长需求,尊重每个幼儿的个性差异,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在实施个别化教学计划时,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培养,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家园合作也应该得到重视,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助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计划。
并通过教师的个别化指导、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积极引导每个幼儿的学习、发展和成长。
这需要教师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教学态度,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关怀和教育。
个别化教学计划优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全方位的推进,才能为每个孩子打开更美好的未来之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星星幼儿园陆惠丽一、研究的背景随着我国《规程》的贯彻落实,幼教改革不断深入,个别化学习已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因为它以“自由、自主、宽松、愉快”的活动形式易被幼儿接受,也为幼儿提供了充分的自主活动的表现机会,幼儿在个别化学习中可以自由地、不受羁绊地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其创造潜能极易被激发出来。
相应地,个别化学习活动中的材料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物质媒介,幼儿主要通过与材料的交互作用而得到到发展。
但是目前,在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上研究不够深入,还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个别化学习活动更换的时间少,有的甚至一成不变,不能让幼儿感到新鲜、有趣;2、投放的材料只求丰富,针对性不够;3、投放的材料缺乏系统性、层次性和递进性;4、材料投放流于形式,固定的多,变化的少,教师动手动脑的多,幼儿动手动脑的少,相对忽视活动区的教育功能;5、对部分材料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
介于以上原因,我园就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作了深入研究,努力探索能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相应的活动材料,根据幼儿的兴趣、情感、能力及培养目标等因素精心设计、准备或制作充足的游戏材料,我们充分挖掘身边资源,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材料大胆尝试,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活动,探讨在材料投放上注意些什么、在不同年龄阶段投放怎样的材料、以怎样的方式投放等,力争最大效度地发挥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教育功能,引导幼儿大胆地说、大胆地想、大胆地试,尽情地进行创造活动,从而培养幼儿对创造活动的兴趣,促使幼儿的创新潜能在与材料的交互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现阶段,我们对个别化学习活动材料的投放有了较深层次的理解。
教师在幼儿自主性的学习活动中更重视观察,注重隐性的指导,善于用材料本身去帮助、指导幼儿。
二、研究的意义: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
它是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为使幼儿行高效学习,获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让幼儿自由地进出各个区域,开展游戏活动;它有着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
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个别化学习活动正符合这一要求。
个别化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以幼儿个别化活动为主的组织形式,其目的就是在于尽现幼儿的个性发展。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认识世界。
活动中材料是幼儿的活动对象,所以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活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巩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习的效果。
介于出现的问题我们决定开展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材料投放层次性的研究。
三、关键词界定:关键词:个别化学习材料层次性个别化学习活动是教师根据主题内容的需要,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提供给幼儿进行高效学习、获得最佳发展而精心设计的环境,它可以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获得相应的发展。
在这里幼儿能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它有着相对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由和自主,体验到乐趣:他们可以自己选择和决定去做什么、怎么做、和谁一起做,可以自己决定使用材料的方式、方法,自己决定他们与同伴合作的方式。
材料层次性是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前,要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幼儿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由简单的到复杂的的要求,分解成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
四、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探索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2、通过研究,探索大班幼儿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层次性对幼儿的发展。
五、研究内容:1、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的层次性。
2、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层次性对幼儿的发展。
六、研究方法和过程设计:1、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检索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观察法:幼儿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现场观察记录并分析。
(2)行动研究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的东西。
(3)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实施情况的记录,及时总结各阶段的成果。
2、过程设计:2009年12月—2010年1月:查阅资料,构思方案。
2010年2月—2010年10月:按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小结。
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全面总结整理资料,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七、研究结果:(一)分析问题个别化学习活动时常出现一团糟、乱哄哄的场面,幼儿忙于玩耍奔跑,情绪比较激动,抢玩具、告状、求助接连不断,有些区域的创设只是一种摆设,经常出现没有人玩的现象。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材料单一、无明确的教育目标2、忽视幼儿的年龄差异和发展水平。
(二)解决方法及措施仔细观察,了解需求。
我们仔细观察幼儿的学习、探索情况,如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
还看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入是否适宜不同水平的幼儿,学具的数量是否充足等。
在观察过程中,我们注意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做法,不指责、不轻易批评孩子。
注重提供的材料随幼儿的兴趣变化而不断调整,能满足幼儿当前活动的需要,适合幼儿的活动特点。
案例:如围绕“弹性”的主题,在区域中增添海绵、小皮球、拉力器、气球等,让幼儿通过操作感受弹性,对弹性形成初步认识。
在提供材料时,注意让材料能激发所有儿童各种智力,同时也考虑到幼儿在同一种智能发展上的差异。
把握特点,明确目标。
我将教育目标隐性地体现于材料之中,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本年龄段幼儿的基本适宜性,并以本班幼儿的阶段培养目标为主要依据,同时,力求使材料能够满足幼儿现阶段的实际发展的需要。
即在材料投放时,教师在了解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必须要对本班幼儿的当前的培养目标,有清晰的理解和把握,并以此有针对性地选择、投放那些对幼儿的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操作材料。
我们重视根据孩子的兴趣特点来准备各种材料。
案例:例如“磁性”实验,有的孩子认为磁铁与铁必须碰在一起才能相吸,于是就拿来一张纸放在中间试验,而当幼儿有磁力的渗透这一概念后,提供更厚的物品隔在中间,使幼儿领会相隔物太厚就吸不住。
尽管对于这类问题的研究并不能让幼儿得出一个高度概括的科学结论,但对其一个个假设的检验都能使幼儿开始理解这一看似简单的现象的复杂影响因素,并能始终保持一种探究的欲望。
物尽所能,多重指向。
我给个别化学习活动赋予幼儿极大的自由度: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提供可让幼儿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幼儿操作材料的具体方式方法和详细步骤,使幼儿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能够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运用材料探索发现,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
材料选择的自由。
在个别化学习活动时,我们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进行操作,也可以在过程中调换、调整原来设想好的、但暂时无法做到的方法,更换难度过大的材料,或者向自己提出挑战,在自己不断创造的“最近发展区”里,通过一定的努力,来发现和创造。
案例1:如玩汽车游戏,老师们给孩子提供的车灯、车轮、大小、颜色、质地都有两三种选择,幼儿虽然不能迅速圆满地完成任务,但孩子们有了更多的研究、协商的机会以及由此引起的学习。
在整个过程中,孩子没有失败的压力和恐惧,没有沉重的心理负担,他们不断地为完成了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感到高兴,为自己的新发现、新成功感到自豪和骄傲,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很棒,自己又进步了,自信心不断地增强。
交流讨论的开放。
当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我们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组织幼儿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经验加以提升,让孩子围绕一个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交流,“为什么汽车总开个不停”,“有什么办法使水杯中的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关关键概念得到学习。
探索的兴趣,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欲望。
教师视点的转移。
教师改变“检查者”的身份,从关注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有了纠纷等问题,转移到幼儿参与活动本身、转移到判断幼儿的需求和发展水平上,以引导幼儿向更高水平发展。
如建议幼儿把汽车放在玻璃上和石子里行驶,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秘密,使幼儿的探索逐渐走向深入。
在问题难于深化时、缺少材料时或发生问题纠纷等困难情况下,老师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帮助,并注意适度,也即教师在指导时留有余地,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幼儿,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
教师在选择、投放区角材料时,能够预先作思考,将所要投放的材料,逐一与孩子通过操作该材料可能达到的目标之间,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并在幼儿活动时,给予他们必要的提示和引导,使幼儿在选择材料、进行操作摆弄时,能够按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自己的材料,用自己的方法,较快地进入探索,向目标迈进。
同一区域的层次性。
由于孩子的发展速度、认知风格、个性特点等方面都有差异,在同一种活动区域里,我们要求教师提供的材料千万不能“一刀切”,而应考虑到幼儿本身的能力不同,使活动材料体现出层次性。
不同区域的层次性。
为较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预设不同类型的区角,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和我们所分解的不同的材料层次,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案例:如为了让幼儿通过体验发现不同材料在“等分”时,是有不同的具体方法的,我们准备了可供幼儿使用计数、丈量、秤量、折叠、切割等不同方法进行操作的不同材料,让幼儿在玩中发现、分析、思考、理解和尝试归纳自己以及同伴所运用的各种方法,这样,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