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问号拉直变成感叹号做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语用视角下的文本研读》

“语用”视角下的文本研读

阿克苏市第四小学张春梅

一、什么是“语用”

(一)“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语用”

前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语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语用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它课程打下基础。

设计思路语文课程应注重提倡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课程教学提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能力训练,为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二)“语用”的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有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两个

基本点就是听说读写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这两个基本点。语用点包括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知识包括语文课文中的基础知识,字词句段篇,语序逻辑二理解语言,理解词句,理解表达效果和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运用语言运用是否准确具有概括性,逻辑性,形象性;深动性。

二、如何在“语用”的视角下研读文本

如何进行文本的研读,首先我们来一起看三个片段,第一个片段《妈妈的账单》同学们,学习了《妈妈的账单》,你们认为这是一个怎么样的妈妈,如果你们是彼得你们会对妈妈说些什么,用纸写一写。第二个片段《真理发生的一百个问号之后》文章中写了那些科学家最后把问号拉直变成了感叹号,找到了真理。学生说奥地利医生波伊

尔,美国教授,课文中没有仔细说奥地利医生是怎样反复的观察,实验的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位医生是如何以儿子、妻子、邻居反复观察实验的,同学们现在四人小组内讨论。待会来汇报交流,两个片段,第一个设计思考有写的过程,但是写不是在读的基础上,写的过程是教学上一个虚化的过程。第二个片段比第一个好,很显然,片段二以四人小组讨论去探究问题,看似新颖却没有抓住文本的特点去探讨。也有不足的地方。片段三,《牧场之国》的教学训练,老师说同学们这篇课文中有不少的地方把牧场之国中的居民写的很有趣。请你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学生找出来以后,老师在黑板上呈现这些句子,老师说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说运用了比喻的写法,不仅写出来他们叫什么也写出来了他们的姿态,老师

追问道,看到公爵,贵妇这样的词语,你会联想到什么呢?学生说欧洲的贵妇看到是一种高贵,高雅的气质。老师又说了,如果这些比喻换了换,你们觉得可以吗?比如把老牛比作公爵,把骏马比作贵妇,这样的比喻对吗?学生说不行,贵妇穿着优雅,举止斯文,不会有牛慢慢悠悠的特点,而公爵风度翩翩身强力壮符合马驰骋的特点。老师说比喻用得好关键用的贴切,最后老师让学生自己写出几个比喻句。很显然,这才是真正有效的语文学习。那么如何把握文本的“语用”特点,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呢?研读教材是关键。

(一)变“讲课文”为“学语言”

如何对文本进行语用的研读呢?首先变教课文成学语言,因为每篇文章都是作者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事物的认

识。同样,作者的遣词造句不同,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意味不同,优秀的文章在思想感情、语言表达上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有着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我们要寻找文本所要表达出来的语言当中形式所具有的它的特色是什么。如《慈母情深》中的一句“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句的处理有什么效果呢,让孩子反复读,我们会发现,这样的效果就在于,更加强调“我的母亲”,母亲的形象更为突出。我们可以关注到语言的外在形式,还要关注它表达的内在所蕴涵的情感。老师在拿到文本时要多读几遍,读到文本中的语言能想到有哪些表达的特点,然后再去根据学生的情况,定教学点。

歌德有句话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我们作为语文老师和别的老师不一样。我们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们就要有这个本领,发现言语形式的秘密。语言表达的特点,字、词、句、段,甚至标点符号都有表达的效果。那解读形式上,有没有方法可循呢?是有的。从表达手法上读叙述,顺叙、倒叙、插叙;从描写方法上读神态、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环境。如果是说明文,还要关注说明的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二)变“讲课文”为“学阅读”

从小学到中学,我们每天都在读书,那成什么问题。其实读书并不容易,“会读”就更不简单。这里据说的会读书,并不是指拿一本书或一篇文章,能按字逐句较流畅的念下来,而是说要会理解,能品

味并化为自己的知识,就是说要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所谓阅读能力,是指在阅读实践中和阅读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联想能力。小学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概括、复述、抓关键词句品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等。

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老师反复的训练。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关注下单元导读,导读中会有提示,教学要注意哪些训练特点。例如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单元导读中就明确提出“感受作家笔下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比较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这一组共四篇课文,其中三篇都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这就告诉我们让学生学习采用总分的段式来介绍动物的特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之一。同时,从“阅读能力”的角度看,安排三篇总分结构的文章,不就是要训练学生抓中心句概括内容的能力吗?再看四下第八组课文“故事长廊”,导读中提出“练习复述”,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自读提示中也明确提出“把这个故事简要的讲给别人听”,那么“复述能力”的训练必然就是我们本单元训练的重点了。

(三)变“悟课文”为“学表达”

好的文章往往蕴含着表达的方法与艺术,阅读教学并不仅仅要学生“悟”思想、“悟”意境,而要更好地“悟”写法、“悟”如何表达更加贴切、更加具有表现力。这样,阅读教学就为作文教学作了极好的铺垫,作文教学其实从阅读中就开始了。我们要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寻找并创设读写结合点,让学生适时动动笔。

在《祖父的园子》这篇文章中,我们要怎样引导学生去揣摩这种

“自由自在”的情感是如何表达出来的,“花开了、鸟飞了,所有的事物都像活了一样”把握住了这一表达方法,让学生去写就非常容易写出来的。这种语言是比较随意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