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亚硝化菌的种类,生长特性,亚硝化过程与机理
亚硝化菌的种类,生长特性,亚硝化过程与机理摘要:从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特性出发,主要介绍了亚硝化细菌的种类,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叶菌属、亚硝化弧菌属,并探讨了亚硝化过程中的氧化和生化机理。
关键词:亚硝化菌,亚硝化作用,机理1 亚硝化细菌生长特性亚硝化细菌又叫氨氧化细菌,有自养型与异氧型之分,一般认为自养型氨氧化细菌是硝化作用的主要菌群。
所有自养型氨氧化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自养生长时,以氨为唯一能源,以CO2为唯一碳源;混合营养生长时,可同化有机物质。
亚硝酸细菌的生长极为缓慢。
在适宜的条件下需 24h 才能完成一次分裂周期。
在进行固体培养的过程中一般需数月才能见到菌落生长[1]。
亚硝酸细菌喜欢微偏碱性的环境,适合大多数氨氧化细菌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5-30℃,pH 7.5-8.0,氨浓度2-10mmol/L。
倍增时间8小时至数天。
在纯培养中,培养基中若加入有机物质如酵母提取物等将会抑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行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培养时所培养分离的细菌的纯度可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等)有机物的方法进行检测[2]。
但是自然环境中有机物质对亚硝酸细菌的影响不如在纯培养中的大大亚硝酸细菌对污水组成、pH和温度等的改变都敏感[3]。
2亚硝酸细菌的分类亚硝酸细菌的分类主要根据细菌形态的表型特征、细胞内细胞质膜的分布及它们16SRNA 序列的同源性。
1984-1989 年的《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把硝化细菌分为九个属:硝化杆菌属、硝化刺菌属、硝化球菌属、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叶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等。
而目前则倾向于把亚硝酸细菌分为两个单一细胞起源的群体,它们分别属于变形菌纲的β亚纲和γ亚纲。
在对这两个亚纲的亚硝酸细菌作进一步的分类时,不同的学者还有些细微的差别。
Votek 等认为除了海洋亚硝酸球菌属于变形菌γ亚纲外,其它的亚硝酸细菌即亚硝酸单孢菌和亚硝酸螺旋菌两个种群属于变形菌β亚纲。
腌制肉中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腌制肉中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董庆利,屠康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10095)E-mail:dongqingli@摘要:亚硝酸盐是肉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发色、抑菌、改善风味和质构等作用,特别是亚硝酸盐能够有效的防止肉毒梭状杆菌的生长,但是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亚硝酸根与肉类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使亚硝酸盐的使用受到限制。
已有许多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亚硝酸盐作用的微生物、腌制成分和其它因素对亚硝酸盐抑菌作用的影响、以及亚硝酸盐抑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亚硝酸盐作用机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亚硝酸盐 腌制肉 抑菌1.引言腌肉(或称咸肉、腊肉、Bacon或Meat Curing)在我国由来已久,腌制操作是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亚硝酸钠、蔗糖等腌制材料处理肉类的过程[1],目前已成为许多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加工环节。
亚硝酸盐除有发色作用外,还有延长肉制品货架期寿命和防止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生长,并能产生独特的香味,改善腌肉风味。
早在1951年Steink和Foster提出,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效的肉毒杆菌抗菌剂。
随后,Eklund 等把肉制成切片进行真空包装,并接种肉毒杆菌的孢子,证实在特定温度下,亚硝酸盐的浓度与毒素产生、食品败坏延迟都有直接关系[2]。
Silliker 等用贮藏稳定的罐制咸肉证实:在含盐量一定的情况下,要保证腌制肉各种正常的感官特性及其食用品质,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含量,而硝酸盐则起不到这方面有益的作用[3]。
20世纪70年代初,对作为肉腌制剂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注意。
1971年,美国Stoeivsand教授提出,长期食用含有硝酸盐的食品可引起癌症、甲状腺肿大等四种病症[4]。
用300多种亚硝基化合物做动物试验,其中90%以上引起癌症。
在肠道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继之被吸收。
腌制肉中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
腌制肉中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进展董庆利,屠康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210095)E-mail:dongqingli@摘要:亚硝酸盐是肉制品中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具有发色、抑菌、改善风味和质构等作用,特别是亚硝酸盐能够有效的防止肉毒梭状杆菌的生长,但是亚硝酸盐具有毒性,亚硝酸根与肉类中的胺类物质反应生成致癌物亚硝胺,使亚硝酸盐的使用受到限制。
已有许多亚硝酸盐抑菌机理的研究报道,本文综述了亚硝酸盐作用的微生物、腌制成分和其它因素对亚硝酸盐抑菌作用的影响、以及亚硝酸盐抑菌分子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亚硝酸盐作用机理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亚硝酸盐 腌制肉 抑菌1.引言腌肉(或称咸肉、腊肉、Bacon或Meat Curing)在我国由来已久,腌制操作是用食盐或以食盐为主,并添加亚硝酸钠、蔗糖等腌制材料处理肉类的过程[1],目前已成为许多肉制品加工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加工环节。
亚硝酸盐除有发色作用外,还有延长肉制品货架期寿命和防止肉毒梭状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生长,并能产生独特的香味,改善腌肉风味。
早在1951年Steink和Foster提出,亚硝酸盐是一种有效的肉毒杆菌抗菌剂。
随后,Eklund 等把肉制成切片进行真空包装,并接种肉毒杆菌的孢子,证实在特定温度下,亚硝酸盐的浓度与毒素产生、食品败坏延迟都有直接关系[2]。
Silliker 等用贮藏稳定的罐制咸肉证实:在含盐量一定的情况下,要保证腌制肉各种正常的感官特性及其食用品质,关键在于要有一定的亚硝酸盐含量,而硝酸盐则起不到这方面有益的作用[3]。
20世纪70年代初,对作为肉腌制剂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影响人体健康的问题引起了人们注意。
1971年,美国Stoeivsand教授提出,长期食用含有硝酸盐的食品可引起癌症、甲状腺肿大等四种病症[4]。
用300多种亚硝基化合物做动物试验,其中90%以上引起癌症。
在肠道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继之被吸收。
仲胺和亚硝酸反应
仲胺和亚硝酸反应概述仲胺和亚硝酸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
该反应是通过亚硝酸与仲胺在适当的条件下发生亲核取代反应而得到相应的亚硝基化合物的过程。
亚硝基化合物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有机分子,广泛应用于药物研究、农业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本文将对仲胺和亚硝酸反应的机理、应用以及实验条件进行探讨。
机理仲胺和亚硝酸反应的机理主要涉及亲核取代和消除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1.形成亲电子进攻体:亚硝酸通过质子化形成亲电子进攻体,其亲电子进攻性由于亚硝酸中的共轭效应而增强。
2.亲核攻击:亲电子进攻体与仲胺中的碳原子进行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中间体,该中间体含有亚硝基。
3.消除反应:中间体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稳定的亚硝基化合物。
应用仲胺和亚硝酸反应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药物研究亚硝基化合物在药物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经过仲胺和亚硝酸反应合成的亚硝基化合物可以进一步通过还原反应得到相应的亚胺化合物,这种亚胺在药物领域中常常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
因此,仲胺和亚硝酸反应在药物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农业仲胺和亚硝酸反应还可以用于农业领域。
亚硝基化合物可以作为显色剂,通过与氨基酸或蛋白质发生反应,在植物或动物组织中形成显色产物,由此可以检测植物或动物体内的亚硝酸盐含量。
这对于监测土壤、水体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以及农产品中的质量有很大的意义。
材料科学亚硝基化合物在材料科学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亚硝基化合物可用于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基团,可以在合成过程中将亚硝基引入到目标化合物中,构筑出特定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这对于制备具有特殊性质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条件仲胺和亚硝酸反应的实验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等。
1.温度:一般反应温度在0-10摄氏度之间,较低的温度有利于控制反应的副反应。
2.反应时间: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所使用的底物,反应时间可在数分钟至几小时不等。
3.溶剂:通常使用极性溶剂,如醇、酮或酯类溶剂,以提高反应效率。
亚硝酸盐的作用及防治对策
亚硝酸盐的作⽤及防治对策亚硝酸盐的作⽤及防治对策亚硝酸盐的作⽤1、发⾊作⽤亚硝酸盐在⾁制品中⾸先被还原成亚硝酸, ⽣成的HNO2性质不稳定, 在常温下分解为亚硝基, 亚硝基很快与肌红蛋⽩反应⽣成⼀氧化氮肌红蛋⽩,这是⼀种含Fe2+的鲜亮红⾊的化合物, 这种物质性质稳定, 即使加热Fe2+与NO- 也不易分离, 这就使⾁制品呈现诱⼈的鲜红⾊, 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 提⾼⾁制品的商品性。
2、抑菌作⽤亚硝酸盐是良好的抑菌剂, 它在pH4.5~6.0的范围内对⾦黄⾊葡萄球菌和⾁毒梭菌的⽣长起到抑制作⽤, 其主要作⽤机理在于NO2⼀与蛋⽩质⽣成⼀种复合物(铁- HITROY复合物), 从⽽阻⽌丙酮降解⽣成ATP, 抑制了细菌的⽣长繁殖; ⽽且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在⾁制品中形成HNO2后, 分解产⽣NO2, 再继续分解成NO- 和O2, 氧可抑制深层⾁中严格厌氧的⾁毒梭菌的繁殖, 从⽽防⽌⾁毒梭菌产⽣⾁毒毒素⽽引起的⾷物中毒, 起到了抑菌防腐的作⽤。
3、腌制作⽤亚硝酸盐与⾷盐作⽤改变了肌红细胞的渗透压,增加盐分的渗透作⽤, 促进⾁制品成熟风味的形成,可以使⾁制品具有弹性, ⼝感良好, 消除原料⾁的异味, 提⾼产品品质。
4、螯合和稳定作⽤在⾁制品腌制过程中, 亚硝酸盐能使泡胀的胶原蛋⽩的数量增多, 从⽽增加⾁的黏度和弹性, 是良好的螯合剂。
另外, 亚硝酸盐能提⾼⾁品的稳定性, 防⽌脂肪氧化⽽产⽣的不良风味。
亚硝酸盐的危害近来,亚硝酸盐引起社会的⼴泛关注,因缺乏正确引导使⼈们产⽣相当⼤的误解,甚⾄出现亚硝酸盐恐慌,⼀时间,不少消费者奶粉不敢吃了,⽜奶不敢喝了,罐头不敢碰了,连⽺⾁串都不敢尝了。
这种状况已在⼀定程度上影响了⼈们的正常⽣活,对⾷品⼯业也产⽣了负⾯作⽤。
亚硝酸盐是⼀种允许使⽤的⾷品添加剂,但⼤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使⾎⾊素中⼆价铁氧化成为三价铁,产⽣⼤量⾼铁⾎红蛋⽩从⽽使其失去携氧和释氧能⼒,引起全⾝组织缺氧,产⽣肠源性青紫症。
亚硝酸盐的产生原理
亚硝酸盐的产生原理亚硝酸盐作为一种有害物质,一旦被摄入人体,就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而亚硝酸盐的产生原理则是需要被我们了解的。
本文将通过解析亚硝酸盐的产生机理,从而让大家掌握预防亚硝酸盐的方法。
亚硝酸盐产生的机理十分复杂,它与许多环境因素都有着密切关系。
首先,亚硝酸盐的产生与氮的分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氮分解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将蛋白质等含氮物质分解为氨和氮氧化物等物质。
而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
其次,亚硝酸盐的产生还与食品加工、储存,以及人为行为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
在食品加工和储存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条件,很容易让微生物侵入食品,通过代谢反应产生亚硝酸盐。
而在人为行为方面,比如说抽烟、汽车尾气的排放等,也会导致空气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升高。
另外,亚硝酸盐的产生还与环境因素有关。
比如说,水中的亚硝酸盐就与水中的氧化还原电位、温度、pH值等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在某些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水中的亚硝酸盐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无论是以上哪些因素,其本质都是有机氮化合物和无机氮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分解和转化反应,从而得到亚硝酸盐。
因此,为了预防亚硝酸盐的产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我们应该做好食品的卫生安全工作。
特别是在加工和储存食品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食品的卫生条件,避免微生物的侵入和繁殖,从而避免亚硝酸盐的产生。
其次,我们应该尽可能减少氮气的排放和污染。
比如说,通过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加强工业废气排放的限制等等,从而减少亚硝酸盐的源头排放。
最后,我们应该注意水质的保护,并严格按照水质要求进行水质处理。
这样可以保证水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始终处于安全范围内,保障人体健康。
总之,亚硝酸盐的产生机理十分复杂,其源头涉及到很多环境因素。
为了有效预防亚硝酸盐的产生,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特别是卫生安全工作、氮气的减排和水质保护等方面,加强环境保护措施,最终达到保障人体健康的目的。
亚硝化菌的种类,生长特性,亚硝化过程与机理
亚硝化菌的种类,生长特性,亚硝化过程与机理摘要:从亚硝化细菌的生长特性出发,主要介绍了亚硝化细菌的种类,包括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叶菌属、亚硝化弧菌属,并探讨了亚硝化过程中的氧化和生化机理。
关键词:亚硝化菌,亚硝化作用,机理1 亚硝化细菌生长特性亚硝化细菌又叫氨氧化细菌,有自养型与异氧型之分,一般认为自养型氨氧化细菌是硝化作用的主要菌群。
所有自养型氨氧化细菌,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自养生长时,以氨为唯一能源,以CO2为唯一碳源;混合营养生长时,可同化有机物质。
亚硝酸细菌的生长极为缓慢。
在适宜的条件下需24h 才能完成一次分裂周期。
在进行固体培养的过程中一般需数月才能见到菌落生长[1]。
亚硝酸细菌喜欢微偏碱性的环境,适合大多数氨氧化细菌生长的条件为:温度25-30℃,pH ,氨浓度2-10mmol/L。
倍增时间8小时至数天。
在纯培养中,培养基中若加入有机物质如酵母提取物等将会抑制亚硝酸细菌的生长,因此在进行亚硝酸细菌的分离培养时所培养分离的细菌的纯度可利用在培养基中加入(酵母粉、牛肉膏、蛋白胨等)有机物的方法进行检测[2]。
但是自然环境中有机物质对亚硝酸细菌的影响不如在纯培养中的大大亚硝酸细菌对污水组成、pH和温度等的改变都敏感[3]。
2亚硝酸细菌的分类亚硝酸细菌的分类主要根据细菌形态的表型特征、细胞内细胞质膜的分布及它们16SRNA 序列的同源性。
1984-1989 年的《伯杰氏细菌系统分类学》把硝化细菌分为九个属:硝化杆菌属、硝化刺菌属、硝化球菌属、硝化螺菌属、亚硝化单胞菌属、亚硝化螺菌属、亚硝化球菌属、亚硝化叶菌属和亚硝化弧菌属等。
而目前则倾向于把亚硝酸细菌分为两个单一细胞起源的群体,它们分别属于变形菌纲的β亚纲和γ亚纲。
在对这两个亚纲的亚硝酸细菌作进一步的分类时,不同的学者还有些细微的差别。
Votek 等认为除了海洋亚硝酸球菌属于变形菌γ亚纲外,其它的亚硝酸细菌即亚硝酸单孢菌和亚硝酸螺旋菌两个种群属于变形菌β亚纲。
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与危害及亚硝酸盐阻断剂摘要:在肉制品加工中,亚硝酸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其毒性巨大,且易形成致癌物质亚硝胺,所以人能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寻找其替代物。
本文综述了肉制品中添加亚硝酸盐的作用及其危害,以及亚硝酸盐替代品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亚硝酸盐AbstractNitrit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meat processing. But because of its large toxicity and easy to form carcinogenic, so people can has been struggling to fi nd its replacement. This article reviewe d the functions and harms of adding nitrite to the meat products, and the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i ts substitute.Key words: nitrite;引言发色剂又称护色剂,是能以肉及肉制品中呈色物质作用,使食品加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被分解和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
常用的发色剂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
[1]由于研究发现腌肉中的亚硝酸盐能生成致癌物质亚硝胺[2],因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使用引起争议,但一般认为只要控制好使用量,就不会达到中毒员的程度,相反还能达到抑制微生物和产生特殊风味的作用,因而认为是人可取代也无须取代的物质,甚至认为在人的唾液、胃液中,也存在亚硝基物质,许多天然植物(如菠菜)也存在亚硝基物质[3],只要不达到足够的量,对人体应该是安全的。
然而很多不法分子为改善食品的色泽,恢复食物原来的颜色,而在腌肉等食品中加入过量的亚硝酸盐、硝酸盐等发色剂,严重地危害了消费者的人生安全。
因此寻找一种快速,准确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检测技术势在必行。
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亚硝酸盐的来源1食品中常用的亚硝酸盐①.亚硝酸钠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易吸潮,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可吸收氧而逐渐变为硝酸钠。
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药(在药物学中,根据毒性试验结果,把毒性较强的物质称为剧药,如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等;把毒性更强的称为毒药,如三氯化二砷等)。
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三价铁),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潜伏期仅为0.5~1小时,症状为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发紫,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
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0.2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15mg/kg。
残留量以亚硝酸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mg/kg。
此外,还规定亚硝酸盐可用于盐水火腿,但应控制其残留量为70ppm。
②.硝酸钠硝酸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胃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其ADI为0~5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5g/kg,其残留量控制同亚硝酸钠。
③.亚硝酸钾亚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其ADI为0~0.2 mg/kg。
④.硝酸钾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本品毒性较强,其ADI为0~5 mg/kg。
本品可代替硝酸钠,用于肉类腌制,其最大用量同硝酸钠。
⑤.抗坏血酸和烟酰胺用亚硝酸盐作为肉类的发色剂时,同时加入适量的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使用。
抗坏血酸的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0.02%~0.05%,烟酰胺的用量为0.01%~0.02%,在腌制或斩拌时添加,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些物质的0.02%的水溶液中。
2亚硝酸盐其他来源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
蔬菜也能从土壤中浓集更多的硝酸盐(如芹菜、韭菜、大白菜、萝卜、菠菜等);大量施用含有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缺钼时,可增加植物的蓄积作用。
亚硝酸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的作用机理亚硝酸(nitrite)是一种化学物质,由一个氮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在自然界中,亚硝酸存在于大气中、地下水和海水中。
在生物体内,亚硝酸可以由一些细菌和植物合成,也可以通过食物的消化过程中产生。
亚硝酸在生物体内起作用的机理非常复杂,涉及多个生物学过程和细胞信号传递途径。
下面从几个方面解释亚硝酸的作用机理:1.亚硝酸与血红蛋白的反应:当亚硝酸与血红蛋白反应时,会形成一种叫做亚硝血红蛋白的化合物。
亚硝血红蛋白可以释放一氧化氮(NO),这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
一氧化氮在体内有多种生物学作用,例如调节血管张力、抗炎作用、调节免疫系统等。
2.亚硝酸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反应:亚硝酸通过一氧化氮的释放来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功能。
一氧化氮能够扩张血管,这有助于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亚硝酸还可以增加血管内皮细胞中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进一步促进血管扩张。
3.亚硝酸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亚硝酸在一些状况下还可以促进细胞凋亡(程序性死亡)。
例如,在光动力疗法中,光敏剂与亚硝酸共同作用,可以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
此外,亚硝酸还能够通过调节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来参与肿瘤的生长和发展。
4.亚硝酸与细胞氧化应激的关系:亚硝酸在一些条件下可以形成亚硝酸盐,其可以参与调节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氧化应激是指由于细胞内产生过多的自由基而引起的细胞损伤。
一氧化氮可以与一些自由基反应并中和它们,从而减轻细胞的氧化应激。
总之,亚硝酸在生物体内具有多种作用机理。
它可以通过一氧化氮的释放来调节血管功能,降低血压、促进血液循环。
亚硝酸还可以通过影响细胞凋亡、调节氧化应激反应等途径参与细胞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然而,亚硝酸也具有一些潜在的危害性,如与蛋白质和亚硝酸胺反应形成致癌的亚硝基化合物,因此在使用亚硝酸时需要注意合理用量和安全应用。
酰胺与亚硝酸 反应 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酰胺与亚硝酸反应机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酰胺与亚硝酸反应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学反应,常见于化学合成和生物学领域。
酰胺是一类含有酰基(R-CO-NH2)的化合物,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可参与多种有机反应。
亚硝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强烈氧化性和毒性,是一种常用的硝化试剂。
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机理复杂,涉及多种中间体和反应路径,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探讨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机理及相关性质,深入剖析该反应在有机合成和生物学领域的重要性,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将会对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背景进行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在正文部分,将分别介绍酰胺和亚硝酸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机理。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总结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重要性,探讨反应机理对相关领域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这种结构,读者能够系统地了解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相关知识,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有所启发。
1.3 目的: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酰胺与亚硝酸反应的机理,通过对酰胺和亚硝酸的定义、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应过程进行研究分析,揭示这一反应在化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了解酰胺与亚硝酸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相关化学反应和生物过程中的机制,为开发新的药物、材料或化学品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同时,这一研究也有助于认识到酰胺与亚硝酸反应在环境和食品安全中的影响,为相关领域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探讨,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启示和方向,推动该领域的进步和应用。
2.正文2.1 酰胺的定义和性质酰胺是一类含有酰基(-CONH-)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由酸和胺反应得到。
具有以下一般结构:R-CO-NH-R'其中R和R'可以是氢原子、烷基、芳基等。
酰胺可以根据R基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甲酰胺(R和R'为氢原子)、乙酰胺(R为甲基,R'为氢原子)等。
简述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
简述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亚硝酸盐是各种溶液中常见的无色物质,但在一定的浓度和pH 值下,它可以沉淀出来并产生显色的作用。
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离现象和离子交换现象。
一、电离现象在碱性溶液中,亚硝酸盐可以被水分解为硝酸根离子(NO3-)和亚硝酸根离子(NO2-),从化学上来说,亚硝酸盐是可以被电离的。
电离的结果就会产生多种彩色离子,因此彩色。
例如,在过量水中,亚硝酸盐电离出的亚硝酸根离子与氢氧化钠混合,形成桔红色的离子溶液;如果用银离子代替,则会形成的淡蓝色的离子溶液。
二、离子交换现象当亚硝酸根离子以及其他离子,如金属离子、有机离子等,进入结晶体结构中,则会发生离子交换反应。
亚硝酸根离子会与结晶体中的离子发生反应,结晶体中的离子将会替换出来,结晶体的晶体结构发生改变,结晶体的颜色也随之改变,从而产生显色的作用。
通过以上简要说明,可以明白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
电离所产生的离子混合物会导致亚硝酸盐的显色,离子交换反应也会改变结晶体的颜色,从而产生显色。
然而,当亚硝酸盐的浓度过低或者pH 值发生变化时,亚硝酸盐就不会再产生显色现象。
亚硝酸盐有很多用途,这些用途很广泛,甚至可以用作染料或者颜料。
它还有重要的医学应用,例如,用于检测血液中细菌的生长环境,以及检测肝炎病毒的抗体水平等。
因此,了解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用来检测一些化学反应的存在与否,也可以用来检测血液中的细菌和病毒,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研究。
通过对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的分析,可以发现,在一定的浓度和pH值下,亚硝酸盐会发生电离和离子交换现象,从而产生显色的作用。
亚硝酸盐不仅有着重要的生活应用,而且还是一种具有价值的研究对象。
简述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
简述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
亚硝酸盐是一类大家熟知的化合物,它们主要被用作日常生活中的漂白剂、洗涤剂以及医药上的防腐剂等。
但是除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亚硝酸盐还有一种具有重要技术意义的应用显色机理。
显色机理是利用亚硝酸盐的光致变色作用,在某一调节的条件下形成明显的色彩变化,实现特定的材料的显色。
换句话说,有了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我们可以设计出一种可以实现特定材料的显色的新型染料。
那么,亚硝酸盐显色机理是怎样运作的呢?
首先,亚硝酸盐需要由其原子或分子中的配位氧原子与其他金属离子配位结合,形成亚硝酸盐配合物。
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盐酸浓度的增加,亚硝酸盐配合物就会发生变化,离子聚集而形成配合物簇,从而在光照下形成明显的色彩变化。
其次,亚硝酸盐的显色变色机理也可以通过改变染料的分子结构或离子组成来调控。
比如,可以通过更改染料的分子结构来改变其发光色泽,或通过改变染料中的离子组成来改变染料的色泽。
最后一点,亚硝酸盐的显色色彩显示也会受到温度的影响。
在高温时,因为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配合物簇会发生改变,这就使得染料在光照下显示出不同的色彩。
总之,亚硝酸盐显色机理是一种技术上十分重要的应用,通过控制亚硝酸盐的配位结构、离子组成以及温度等条件,可以实现特定材料的显色和发光效果。
因此,亚硝酸盐的显色机理在新型染料的开发
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新型染料的研制和应用带来了新的可能性。
亚硝酸是如何生成的原理
亚硝酸是如何生成的原理
亚硝酸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HNO2。
它是由一氧化氮和水之间的反应生成的。
亚硝酸广泛应用于化学、医药、制药以及食品行业等领域。
亚硝酸的生成原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 氧化氮化合物:亚硝酸可以由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等氮氧化合物通过氧化反应得到。
在实验室中,我们可以使用浓硝酸来氧化一氧化氮,形成亚硝酸。
2. 氮氧化反应:一氧化氮和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这个二氧化氮和水反应后,生成亚硝酸和偏氧化氮(N2O3)。
亚硝酸和N2O3之间可以互相转化,使亚硝酸机理复杂。
3. 温度和压力影响:亚硝酸的生成受到温度和压力等条件的影响。
通常情况下,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可以促进亚硝酸的生成。
具体来说,亚硝酸的生成原理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程进行描述:
2NO + O2 →2NO2
3NO2 + H2O →2HNO3 + NO
以上方程式化简描述了亚硝酸生成的两个主要步骤。
首先,一氧化氮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
然后,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亚硝酸和一氧化氮。
另一种生成亚硝酸的方式是使用硝酸与硫酸或氢氧化钠等反应。
这个反应通常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并且生成的亚硝酸质量较低。
这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总的来说,亚硝酸的生成原理是通过氧化氮化合物或通过硝酸与其他物质的反应来实现的。
亚硝酸在化学实验、制药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广泛,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
亚硝酸与硫酸反应方程式
亚硝酸(HNO2)与硫酸(H2SO4)反应会产生多种产物。
下面给出了亚硝酸与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以及该反应可能发生的几种可能的产物。
反应方程式: HNO2 + H2SO4 → ?
反应机理和产物:
在亚硝酸和硫酸反应过程中,亚硝酸能够通过失去亚硝基根离子(NO2-)的方
式被氧化。
同时,硫酸也能给予亚硝基根离子一个质子。
第一步反应:HNO2 + H2SO4 → H2NO2+ + HSO4-
第二步反应: H2NO2+ + HSO4- → NO + H2SO4 + H2O
上述两个反应可以简化为:
HNO2 + H2SO4 → NO + H2SO4 + H2O
在此反应中,硫酸的作用是提供亚硝基根离子(NO2-)富余的质子,使其进一步分解为气态的一氧化氮(NO)和水(H2O)。
同时,原有的硫酸分子没有发生
改变,仍然存在于反应中。
需要注意的是,该反应在室温下并不是自发进行的。
加热可以增加反应速率。
不过,该反应的速率仍然相对较慢。
在这个反应过程中,产生了气体一氧化氮 (NO)。
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熔点为-163.6°C、沸点为-151.7°C的气体。
它在大气中具有重要作用,是
形成臭氧层的战略性物质之一。
此外,硫酸没有发生化学改变,仍然存在于反应结束后的产物中。
总结:
亚硝酸(HNO2)与硫酸(H2SO4)反应形成一氧化氮(NO)、硫酸(H2SO4)和水(H2O)产物。
需要注意的是,该反应速率较慢,加热可以提高反应速率。
希望以上的解释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提出。
亚硝酸盐防锈原理
亚硝酸盐防锈原理一、亚硝酸盐的定义与性质亚硝酸盐是指含有亚硝基(NO2)的盐类,一般为亚硝酸盐离子(NO2-)的化合物。
它们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起到防锈的作用。
二、亚硝酸盐防锈的机理亚硝酸盐防锈的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氧化还原反应亚硝酸盐可以与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金属的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本身,从而防止金属的进一步氧化。
这种反应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只还原金属的氧化物,而不还原金属本身,起到防锈的作用。
2. 形成保护膜在亚硝酸盐的作用下,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能够阻隔外界氧气和水分的接触,防止金属进一步腐蚀。
这层保护膜有很强的附着力和耐腐蚀性,能够长时间保持金属表面的光洁度,并且能够修复被破坏的部分,延长金属的使用寿命。
3. 缓蚀性能亚硝酸盐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能,可以减慢金属表面的腐蚀速率。
它能够与金属表面的腐蚀产物形成络合物,改变腐蚀反应的动力学,减少金属的腐蚀现象。
三、亚硝酸盐防锈的应用亚硝酸盐作为一种优良的防锈剂,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金属制品防锈亚硝酸盐常被添加到金属制品的防锈油漆中,通过形成保护膜起到防锈的作用。
金属制品如汽车、船舶、桥梁等经过亚硝酸盐防锈处理后,能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耐腐蚀性能。
2. 水处理亚硝酸盐可以作为水处理剂,防止水中金属管道的腐蚀。
在供水系统中添加适量的亚硝酸盐,能够稳定水中的水碱度,减少金属管道的腐蚀速率。
3. 食品保鲜亚硝酸盐在食品加工中被广泛使用,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延长食品的保鲜期。
但亚硝酸盐的过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应严格控制使用剂量。
四、亚硝酸盐防锈的发展方向亚硝酸盐防锈技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亚硝酸盐防锈技术面临新的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未来的亚硝酸盐防锈技术将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 绿色环保将开展绿色环保的亚硝酸盐防锈技术研究。
脂肪胺和亚硝酸反应机理
脂肪胺和亚硝酸反应机理脂肪胺和亚硝酸的反应机理脂肪胺是一类含有氨基的有机化合物,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亚硝酸则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常见于食品中的防腐剂。
脂肪胺和亚硝酸之间的反应机理是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反应的机理。
脂肪胺和亚硝酸的反应机理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亚硝化、亲电取代和氧化。
首先是亚硝化步骤。
亚硝酸在水溶液中会解离产生亚硝酸根离子(NO2-)。
当脂肪胺与亚硝酸发生反应时,亚硝酸根离子会与脂肪胺中的氨基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生成亚硝胺和水:R-NH2 + NO2- → R-NO + H2O这一步骤中,亚硝酸根离子的氧原子将与脂肪胺中的氨基结合,形成亚硝胺。
亚硝胺是一种具有强烈生理活性的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风险。
接下来是亲电取代步骤。
亚硝胺在酸性条件下会进一步与亚硝酸根离子反应,发生亲电取代反应。
在这个过程中,亚硝胺中的亚硝基(NO)会被亚硝酸根离子中的氧原子取代,形成亚硝酸酯:R-NO + NO2- → R-NO2 + OH-亚硝酸酯是一类具有高度不稳定性的化合物,很容易分解产生亚硝酸根离子和醇。
最后是氧化步骤。
亚硝酸酯在酸性条件下可以被氧气或其他氧化剂氧化为相应的酸。
在脂肪胺和亚硝酸的反应中,亚硝酸酯会进一步氧化为相应的酸和氮气:R-NO2 + 2H+ + 2e- → R-COOH + H2O这一步骤中,亚硝酸酯中的亚硝基被还原为氮气,同时亚硝酸酯中的碳原子与氧原子结合形成羧基,生成相应的酸。
脂肪胺和亚硝酸的反应机理包括亚硝化、亲电取代和氧化三个步骤。
这一反应机理的详细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脂肪胺和亚硝酸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食品安全和生物化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亚硝酸的主要诱变机制
亚硝酸的主要诱变机制
答案解析
亚硝酸是常用的脱氨基诱变剂,其作用机理主要是脱去碱基分子中的氨基使腺嘌呤(A)脱去氨基变成次黄嘌呤(H)、胞嘧啶(C)变成尿嘧啶(U),鸟嘌呤(G)变成黄嘌呤(X),胞嘧啶核苷在亚硝酸作用下,可以形成重氮盐,再转变为尿嘧啶核苷。
因此生物体内亚硝酸的存在有可能改变DNA的碱基组成
腺嘌呤脱去氨基变成次黄嘌呤后,其b位C原子部分变为酮基不能按原来的配对原则与胸腺嘧啶(T)相联,因为T的b 位C原子上也是酮基,而只能与b位C原子是氨基的胞嘧啶(C)配对。
同理,胞嘧啶脱去氨基转变为尿嘧啶,不能与鸟嘌呤配对,只能与腺嘌呤配对。
便造成AT→HC→GC和GC→UA→TA碱基对的转换,从而引起遗传信息的错误而造成突变。
亚硝基硫酸机理
亚硝基硫酸,化学式为HNO2,是一种不稳定的化合物。
其形成机理可以由以下两个步骤解释:
1. 氧化反应:亚硝基硫酸的形成通常涉及亚硝酸(HNO2)和硫酸(H2SO4)之间的反应。
其中,亚硝酸是从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NaNO2)在酸性条件下生成的。
NaNO2 + H2SO4 →HNO2 + NaHSO4
亚硝酸中的氮原子带有+3的氧化态,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较强的硫酸可以氧化亚硝酸,使其形成亚硝基硫酸。
2. 解离反应:亚硝基硫酸在水中会发生部分解离,生成亚硝酸和硫酸根离子。
HNO2 + H2O ⇌H3O+ + NO2^-
这个解离平衡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中的亚硝酸可以进一步参与其他反应或分解。
总的来说,亚硝基硫酸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亚硝酸和硫酸之间的氧化反应生成,然后在水中发生部分解离。
由于亚硝基硫酸具有不稳定性,
容易分解或参与其他反应,因此需要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处理和储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硝酸盐的作用机理
亚硝酸盐的来源
1食品中常用的亚硝酸盐
①.亚硝酸钠
亚硝酸钠为白色或微黄色结晶或颗粒状粉末,无臭,味微咸,易吸潮,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在空气中可吸收氧而逐渐变为硝酸钠。
本品是食品添加剂中急性毒性较强的物质之一,是一种剧药(在药物学中,根据毒性试
验结果,把毒性较强的物质称为剧药,如亚硝酸钠、氢氧化钠等;把毒性更强的称为毒药,如三氯化二砷等)。
过量的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使正常的血红蛋白(二价铁)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三价铁),失去携氧的功能,导致组织缺氧。
潜伏期仅为0.5〜1小时,症状为
头晕、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皮肤发紫,严重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
ADI (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 〜0.2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类罐头和肉制品,最大使用量为0.15mg/kg。
残留量以亚硝酸
钠计,肉类罐头不得超过0.05mg/kg,肉制品不得超过0.03mg/kg。
此外,还规定亚硝酸盐可用于盐水火腿,但应控制其残留量为70ppm。
②•硝酸钠
硝酸钠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在食物中、水或胃肠道,尤其是在婴幼儿的胃肠道中,易被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其ADI为0〜5mg/kg。
我国规定:本品可用于肉制品,最大使
用量为0.5g/kg,其残留量控制同亚硝酸钠。
③.亚硝酸钾
亚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亚硝酸钠,其ADI为0〜0.2 mg/kg。
④.硝酸钾
硝酸钾的毒性作用参照硝酸钠,在硝酸盐中,本品毒性较强,其ADI为0〜5 mg/kg。
本
品可代替硝酸钠,用于肉类腌制,其最大用量同硝酸钠。
⑤•抗坏血酸和烟酰胺
用亚硝酸盐作为肉类的发色剂时,同时加入适量的L—抗坏血酸及其钠盐、烟酰胺作为发色助剂使用。
抗坏血酸的使用量一般为原料肉的0.02%〜0.05%,烟酰胺的用量为0.01%〜0.02%,在腌制或斩拌时添加,也可把原料肉浸渍在这些物质的0.02 %的水溶液中。
2亚硝酸盐其他来源
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
蔬菜也能从土壤中浓集更多的硝酸盐(如芹菜、韭菜、大白菜、萝卜、菠菜等);大量
施用含有硝酸盐的化肥或土壤缺钼时,可增加植物的蓄积作用。
在温度、水份、PH、渗透压等利于硝酸盐还原菌繁殖
可确进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蔬菜存放在较高的温度下亚硝酸盐明显增高。
食盐浓度5%时,温度愈高37C,产生的亚硝酸盐愈多;食盐浓度10%时次之;食盐浓度15%时,不论温度高低均无明显变化。
腌制蔬菜的头2-4天亚硝酸盐有所增加,7-8天最高,9天后趋于下降)。
饮用亚硝酸盐含量高的饮用水也可引起中毒。
亚硝酸盐亦可在体内形成。
当胃肠功能紊乱、贫血、患肠寄生虫病、胃酸浓度下降时,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大量繁殖,如再大量食用硝酸盐含量高的蔬菜,使亚硝酸盐在肠内形成
过快,如机体不能及时将亚硝酸盐分解为氨,可引起中毒(称肠原性青紫症)。
儿童最易出现。
亚硝酸盐危害
亚硝酸盐对人体的危害
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中毒性较强的物质。
摄入后后可与血红蛋白结合,使正铁血红蛋白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带氧功能,严重时可窒息机而死。
中毒量0.3—0.5克,致死量3克。
尤其是在一定条件下与仲胺作用生成亚硝胺(强致癌物质)。
由于在肉制品加工中,适当的加入亚硝酸盐能起到良好的发色和抑菌作用,因而许多国家都允许将其作为发色剂、抑菌剂、抗氧化剂等加入到肉制品中。
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如加入量过多、搅拌不均匀或者加
工工艺不合理等等都可能会导致残留量过高,人食用后会引起中毒。
人体中毒量为0.3 —0.5g,致死量为3g。
FAO/WHO(1985)规定,ADI值为0〜5mg/kg (以亚硝酸纳计的亚硝酸盐总量)。
亚硝酸盐进入血液后,可把正常血红蛋白(Fe2+)变成高铁血红蛋白(Fe3+)。
[7] 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从而导致组织缺氧,对人体造成危害,产生头晕、呕吐、全身乏力、心悸、皮肤发紫、严重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抽搐而衰竭死亡。
大量文献显示,经常摄入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
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生成亚硝
酸,亚硝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产生亚硝基。
而亚硝基能够与人体蛋白质代谢产物仲胺类化合物结合生成亚硝胺。
研究表明,亚硝胺是一种极强的致癌物质。
据动物实验,一次多量或
长期摄入都可引起癌症,特别是胃癌。
因为亚硝胺类物质合成需要在酸性条件下,而胃中含酸较多环境条件适中。
目前还没有发现能耐受亚硝胺而不致癌的动物。
亚硝胺在体内微粒体
羟化酶作用下,经过一系列代谢,形成终致癌物,促使自由甲基(CH3 •)将核糖核酸(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鸟嘌呤O6或O7位甲基化,使细胞产生突变、癌变[8]。
因此,国际上对添加亚硝酸的问题十分重视,在没有理想的替代品之前,应把量控制在最低范围内。
亚硝酸盐有害的表现
亚硝酸盐大量进入血液时,使正常血红蛋白转变为高铁血红蛋白(将血红蛋白中二价铁离子氧化成三价),失去带氧能力,形成高铁血红蛋白症。
最初,皮肤粘膜青紫。
当高铁血红蛋白达20%时,出现缺氧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为敏感,可引起呼吸困难,循环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亚硝酸盐还有松弛平滑肌的作用(小血管平滑肌易受到影响),可造成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误食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0数分钟。
大量食用含亚硝酸盐的蔬菜引起
的中毒,潜伏期为 1 —3小时,少数可达20小时。
主要症状为口唇、指甲、皮肤出现紫绀等组织缺氧表现,并有头晕,头痛、心率加快、嗜睡、烦燥、呼吸急促、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乏力等症状。
严重者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常死于呼吸衰竭。
误食亚硝酸盐中毒,容易出现循环系统的变化,如四肢发冷、心跳加快、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出现循环衰竭和肺水肿等现象
那么如何避免或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量呢?
1、抑制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形成,特别是剩菜中的硝酸盐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会转变成亚
硝酸盐。
所以,有人建议不要吃隔夜菜,但本人认为,关键是要防止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并不在于吃不吃隔夜菜。
因此,剩菜最好要加一次热,将菜中的微生物杀灭;然后要在剩菜
冷却后用保鲜膜密封,放到冰箱中保存,这样就可有效防止硝酸盐转化成亚硝酸盐。
2、食品中亚硝酸盐是无法避免的,因为许多食品存在人为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因此,
抑制食品中亚硝胺类的形成或阻断亚硝胺类的致癌性是关键。
维生素C在抑制前体物(胺类、酰胺类、亚硝酸盐)形成亚硝胺方面无论体内或体外都非常有效。
另外,维生素C还是一种抗氧化剂,可在细胞外阻断致突变物的形成,有抑制肿瘤的作用。
摄入新鲜水果和蔬菜,如
水果中的猕猴桃、橙子、鲜枣、山楂等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各种蔬菜也有阻断亚硝胺的
形成作用。
3、维生素A有阻断亚硝胺的致癌作用,并有抑制肿瘤细胞繁殖和生长的作用。
因此,选择含维
生素A或含3-胡萝卜素丰富的食物可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率。
4、硒具有防癌作用。
硒参与构成很多酶类,特别是谷胱甘肽过氧化酶,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保护细胞和组织,维持其正常功能。
芝麻、动物内脏、大蒜、蘑菇、海米、鲜贝、鱿鱼、苋菜等含硒量较为丰富。
5、此外,大蒜、绿茶等均对亚硝酸盐的转化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以绿茶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
大蒜可能硝酸盐还原菌具有抑杀作用,对预防预防癌症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6、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量,许多食品主要是腌制的肉类、熏肉和咸鱼等含有亚硝胺。
肉制品,特别是鱼类保存过长时间可产生各种多胺(仲胺和季胺),很容
易在体外与亚硝酸盐防腐剂发生反应生成亚硝胺化合物。
腌制食品如果再用烟熏,则亚硝胺
化合物的含量将会更高。
经亚硝酸盐处理过的肉类 (熟食)在油煎时,可产生含量高达100mg /kg的强致癌物亚硝基吡咯烷,这种物质5mg /kg就可使大鼠患癌。
除此之外,加工的肉类食品均含有亚硝酸盐,食用时尽量避免加热,另外,食用量一定要控制。
参考文献:
[1] 白英杰•浅谈动物性食品添加剂[J].兽医卫生,2010,12(2):7.
[2] 梁子伟,练春连.浅析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J].科技论坛,2010,4(2):52
.[3]林文庭常用色素的护色剂选择研究(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福建福
州350004)
[4] 张根生,食品中有害化学物质的危害与检测[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6.
[5] 刘诚.肉制品中的亚硝酸盐[J].营养卫生,1998.14(6):1-4
[6] 王敏.肉制品中亚硝酸盐的作用、安全性及代替物的讨论J].肉品卫生,2001, ( 9): 24-25.
[7] 汪锦邦代替亚硝酸钠做腌肉制品添加剂的新醉方食品添加剂2008
[8] 王健,丁晓雯,龙悦,陈敬鑫.亚硝酸盐新型替代物番茄红素的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2,33(3):282-285.
[9] 杨宝进.亚硝酸盐替代物的研究进展[J].肉类研究,1994,4: 31-33
[10] 石飞云,徐颖,李启蒙.大蒜清除亚硝酸盐作用的研究[J ].食品科技,2008,(2):182-184.
塔娜
食质130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