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的生长点:创伤后成长理论
青春期的挫折如何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青春期的挫折如何引导孩子从失败中学习和成长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最关键的成长阶段之一,也是最容易受到挫折和失败的时期。
在这个阶段,孩子面临着身体、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的巨大变化和挑战。
遭遇失败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但如何引导孩子从中学习和成长,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接受失败是成长的一部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失败是难以避免的。
无论是在学业、社交还是兴趣爱好方面遭遇失败,孩子都需要学会接受失败,并从中寻找教训和经验。
家长应以身作则,积极鼓励孩子尝试新的事物,同时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理解。
孩子在失败的时候,需要得到家长的慰藉和鼓励,而不是过度的指责和批评。
2. 培养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失败,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
鼓励孩子学会从失败中寻找机会和希望,教导他们转变思维方式,正面看待挫折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同时,家长也可以引导孩子制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以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困难的能力。
3. 分析失败的原因当孩子面临挫折和失败的时候,家长可以教导他们学会分析失败的原因。
帮助他们回顾整个过程,并找出哪些因素导致失败的发生。
这样一来,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同时,家长也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导他们如何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4. 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在孩子面对失败的时候,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资源和支持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相关的培训课程或活动,以提高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此外,家长还可以介绍一些成功人士的经历和故事,让孩子了解成功背后的付出和努力。
通过这些方式,孩子能够更好地理解成功的含义,并在失败中找到前进的动力。
5. 培养坚韧和适应能力面对挫折和失败,孩子需要坚韧和适应能力来应对。
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这些品质,例如通过参与体育运动、音乐或绘画等活动来锻炼身体和心理素质。
如何从挫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如何从挫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挫折是每个人成长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学业、事业还是人际关系中,我们都会遭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然而,如何从挫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却是一个需要探索和学习的过程。
首先,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挫折往往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失落甚至绝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放弃或消极对待。
相反,我们应该积极面对挫折,将其看作是一个机会去学习和成长。
我们可以告诉自己:“这只是一次失败,不代表我不能成功。
”通过积极的心态,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我们需要从挫折中吸取教训。
挫折往往是一次宝贵的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
当我们遭遇挫折时,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动和决策,找出问题的根源,并从中吸取教训。
这样,我们就能够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并在将来的挑战中更加从容应对。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挫折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挫折往往是一次考验我们能力和毅力的机会。
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挖掘自己内在的潜力,发现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通过努力和坚持,我们可以克服挫折,展现出自己的实力和能力。
这样,我们不仅能够从挫折中得到成长,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来从挫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当我们面对挫折时,我们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和建议。
和他人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不仅能够获得支持和鼓励,还能够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
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和建议,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获得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并从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最后,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挫折往往是一次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去面对和克服。
在面对挫折时,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努力,直到成功。
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从挫折中得到成长和提升。
只有坚持不懈地努力,我们才能够战胜挫折,取得成功。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逆境成长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逆境成长
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和逆境成长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教学中,学生们难免会面对挫折和逆境,而如何引导他们面对挫折、成长、克服困难,是教师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
首先,挫折教育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比如学习困难、人际关系问题、自我认知上的困惑等。
教师需要通过教学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帮助他们从挫折中学会成长。
挫折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坚韧和毅力,还能让他们学会正确对待失败,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动力。
其次,逆境成长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逆境成长是指学生在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时,能够适应并取得成长。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境成长能力,让他们在遭遇挫折和困难时能够坚强面对,不被挫折击垮。
逆境成长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辅导、情感引导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逆境成长的能力。
在教学中,挫折教育和逆境成长是相辅相成的。
挫折教育能够让学生学会在面对失败和困难时不气馁,而逆境成长则是让学生在挫折中不断成长、不断进步。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挫折教育和逆境成长的工作,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学中得到成长和进步。
总之,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逆境成长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境成长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对待挫折,让他们在教学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中更加坚强、自信地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逆境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逆境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逆境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在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创伤和逆境,如失去亲人、工作压力过大、患上严重的疾病等等。
然而,有一些人能够在这些逆境中逐渐恢复并经历个人成长与发展,这引发了心理学家的兴趣。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如何解释创伤后成长的概念以及逆境中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可能路径。
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简称PTG)最初由心理学家理查德·泰德斯基提出。
泰德斯基认为,创伤并非仅仅给人们带来负面影响,而是可能激发人们经历一种积极的心理变化,使人们在许多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
例如,创伤后,个人可能会体验到对生活的重新评估,重新树立目标并重新定义价值观等。
那么,逆境中的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可能路径是什么呢?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可以对创伤后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是积极的情感调节。
逆境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需要积极的情感调节能力,这包括积极面对并处理负面情绪,如悲伤、愤怒和恐惧。
通过积极应对情绪,个人可以更好地适应创伤并从中学习。
其次是建立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
逆境中的个人成长与发展需要他人的支持和理解。
亲友、社会组织以及专业机构的关怀和支持将有助于个人在逆境中建立起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更好地应对创伤并发展个人资源。
此外,认知重建也是逆境中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逆境中的人们常常陷入负面思维的泥沼中,产生希望丧失、自我否定等消极情绪。
因此,通过认知重建,个人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认知,更加积极和理性地面对逆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一种被称为"寻找意义"的心理过程也是创伤后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
逆境中的人们常常会去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尝试从创伤中寻找新的目标和意义。
例如,一位失去亲人的人可能会开始关注更多的家庭关系并更加珍惜与家人的时光。
总之,心理学与创伤后成长关注个人在逆境中的成长与发展。
挫折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
标题:挫折教育:青少年成长的必修课引言: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他们面临着来自学业、社交、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
在这个过程中,挫折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实现自我成长。
一、挫折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通过有意识地为青少年设置一些困难、挫折和失败,使他们体验并学习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的一种教育方式。
这一教育方式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挫折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我,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其次,挫折教育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意志品质,提高他们的抗压能力,使他们更具韧性。
最后,挫折教育还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1.创设情境:为青少年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情境,如模拟考试、课外活动、团队合作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挫折。
2.引导反思:在青少年面对挫折时,引导他们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培养他们自我反思的能力。
3.鼓励自助:鼓励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积极寻求自我帮助,如寻求家人、朋友或老师的支持,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家庭、学校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成长环境,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挫折教育。
5.榜样示范:家长和老师应以身作则,展示面对挫折的积极态度和应对方法,为青少年树立榜样。
三、实施挫折教育的注意事项1.适度原则:挫折教育并非越强硬越好,而是需要适度。
过度设置挑战可能会使青少年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2.保护自尊:在实施挫折教育时,要尊重青少年的自尊心,避免过度批评或公开批评。
3.适时引导:当青少年遇到挫折时,适时给予关心和鼓励,引导他们走出困境。
4.预防为主:除了在实践中进行挫折教育外,家长和老师还应提前对青少年可能遇到的挫折进行预警和指导,帮助他们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成长心态培养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成长心态培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学生面临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通过挫折教育和成长心态培养来应对。
挫折教育和成长心态培养是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和培养的一项重要素养。
首先,挫折教育是帮助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从而培养其坚韧不拔的品质。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失败和挫折,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不因失败而气馁,而是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勇敢面对挑战,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认识到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提升自己。
其次,成长心态培养是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成长心态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持乐观态度,相信努力和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案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成长心态。
同时,教师也需要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从而激发他们更积极地面对挑战。
最后,挫折教育和成长心态培养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多方位、多角度地进行引导和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主题班会、心理健康教育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树立正确的成长心态。
同时,教师也要做好自身的示范和引导,树立良好的榜样,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挫折教育和成长心态培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通过引导和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成长观念,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能够勇敢面对、积极应对。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使命。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一、引言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如学业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问题、职业发展的挑战等。
挫折教育是一种帮助个体应对挫折并从中成长的教育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包括挫折的定义、挫折教育的目标、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挫折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二、挫折的定义挫折是指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遭遇到的困难、失败和阻碍。
挫折可以是外部的,如考试失败、工作失去等;也可以是内部的,如自我怀疑、自卑感等。
挫折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机遇,它可以激发个体的潜能,培养个体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三、挫折教育的目标挫折教育的目标是帮助个体正确理解和应对挫折,培养个体的心理弹性和适应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积极的心态:帮助个体树立积极的心态,正确认识挫折,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2.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个体学会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和采取行动。
3. 培养适应能力:帮助个体适应挫折带来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期望和目标,寻找新的机会和可能性。
4. 培养人际关系的能力:教导个体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建立支持系统,以应对挫折时的压力和困难。
四、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心理弹性:挫折教育可以帮助个体培养心理弹性,增强应对挫折的能力。
通过面对挫折,个体可以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的心态,并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2. 促进个体成长:挫折是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机遇。
通过经历挫折,个体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努力改进和提升自己,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 塑造积极人生观:挫折教育可以帮助个体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认识挫折,并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
这有助于个体在面对挫折时保持乐观和坚定的信念,从而更好地应对挫折。
4. 预防心理问题:挫折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挫折教育,个体可以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和策略,有效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教育
成长过程中的挫折教育挫折,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它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的脆弱与坚强,也像一块磨石,磨砺着我们的意志和能力。
挫折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旨在帮助个体正确认识和应对挫折,培养面对困难时的韧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对于个体的成长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到,失败和挫折是成功路上的必经之路,更是塑造我们性格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挫折中,我们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成长。
1. 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面对挫折,我们可能会感到沮丧和无助,但正是这些时刻,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
坚韧不拔的意志是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关键。
2. 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挫折往往伴随着问题的出现,学会在挫折中寻找问题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提升个人能力的重要途径。
3. 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在挫折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调整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这对于我们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更大挑战至关重要。
二、挫折教育的实施方式挫折教育并不是简单的“打击教育”,而是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方法,帮助个体在挫折中成长。
1. 正确认识挫折教育者应该引导个体正确认识挫折,理解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而不是失败的标志。
2. 鼓励自我反思在遇到挫折时,鼓励个体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从而找到改进的方向。
3. 提供支持与指导在个体遇到挫折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三、挫折教育的实际案例挫折教育并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可以通过许多实际的案例来体现。
1. 学业中的挫折学生在学业上遇到挫折是常有的事。
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这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通过分析试卷,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逐步提高。
2. 工作中的挑战职场新人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挑战和困难。
这时,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和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团队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可以增强个体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挫折教育的认识
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困难度的情境和任务,让孩子面对失败和挫折,从而培养他们的意志力、耐挫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教育方式旨在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挫折教育具有以下认识:
培养意志力和耐挫力:通过让孩子面对挑战和失败,挫折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压力,提高他们的意志力和耐挫力。
这种能力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都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压力。
激发内在动机:当孩子面临挑战时,他们会更有动力去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这种内在动机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更加愿意尝试新事物和迎接挑战。
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孩子需要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和调整自己的思路。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更加自信和自主。
塑造健康的心态:适当的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培养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让他们更加乐观、积极和自信。
然而,挫折教育也需要注意适度原则,过度或过少的挫折都可能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
过度面对挫折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无助和失望,而过少的挫折则可能让孩子缺乏足够的挑战和成长机会。
因此,在实施挫折教育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性格和能力进行个性化设计,确保他们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
挫折教育有利成长(1)
挫折教育,有利成长——优秀生更需要经历挫折高三二部常传士有人说:“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
”人要适应社会不难,但是要面对社会的挑战就难了。
在当下,面对日益急了的竞争,人们常常被人生道理上的种种挫折击垮,适时地对优秀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将对这些学生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地意义。
一、转变观念,注重挫折教育的价值很多人都说优秀生也有很多毛病,应对挫折的能力差,可是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呢?家长、教师有意无意的过度关注和保护,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教师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挫折未必总是坏事,关键在于对挫折的态度,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充满了竞争。
如果没有挫折的经历,没有抗拒挫折的毅力和能力,迟早会被时代所淘汰。
二、提供挫折体验,培养学生对受挫折的能力对优秀生进行挫折教育,不仅要给他们提供受挫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受挫,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优秀学生对受挫折的承受能力。
并且还需要让他们从挫折的痛苦中走出来,振作起来,有信心重新开始。
从反面都可以过渡到正面,从挫折中找到正面的力量,在不断的反复中逐渐形成完整的人格,对走向社会有着重要的价值。
三、积极面对挫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让优秀生看到挫折是教育的一部分,生活本来就是幸福和痛苦的结合体。
人生追求的层次越高,遇到的磨难就会越多。
要教育优秀生积极地对待挫折,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
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有正确、高尚的奋斗目标,鼓舞人奋发向上,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反之,人就会目光短浅、得过且过、不求上进,一遇到挫折就会被它压倒。
教育优秀生要有不畏挫折的气概。
成绩优秀并不等于样样优秀,不畏挫折才是可贵的心理品质。
四、发挥榜样力量,使他们坦然面对挫折。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优秀生更能加深对挫折的人生,激起其内在上进热情,从而把挫折转化为自我锻炼成长的自觉行为。
比如以霍金为例,把霍金的人生经历展现给学生后,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所经历的挫折都不能算是挫折了。
人生总是充满了挑战,挫折和成功总是并存的。
挫折教育:助力青少年成长
标题:挫折教育:助力青少年成长的助推器在我们的生活中,青少年常常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这些挑战和困难可能会对他们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挫折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挫折教育是一种旨在培养青少年面对挫折、困难和失败的能力和态度的方法。
它有助于青少年建立强大的心理韧性,学会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积极的心态,以及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
一、挫折教育的定义与重要性挫折教育是一种通过教育和训练,使青少年学会如何应对困难和挫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的过程。
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同时,挫折教育还能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更愿意承担风险并主动解决问题。
二、挫折教育的实施方法1.面对现实:首先,我们需要向青少年明确地传达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这一事实。
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是成长的一部分。
2.分享经验:作为家长或教育者,我们可以分享我们自己的挫折经验,并解释我们是如何从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使青少年感到他们并不孤单。
3.鼓励自我反思:鼓励青少年在面对挫折时进行自我反思,找出问题所在,并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坚韧精神:挫折教育也需要培养青少年的坚韧精神。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并相信自己的能力。
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耐心和毅力。
5.给予支持:当青少年面对挫折时,我们需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鼓励。
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单,有人愿意帮助他们。
6.建立正确的归因:我们需要教导青少年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如环境、运气等)。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接受失败,并从中学习。
三、挫折教育的实际效果实施挫折教育后,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实际效果:1.增强心理韧性:经过挫折教育的青少年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更有心理韧性,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冷静,并从失败中恢复过来。
新时代大学生挫折教育
总结词
自我教育法是一种通过自我反思和学习来 提高大学生应对挫折能力的方法。它通过 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和学习等方法,帮助 大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 调节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VS
详细描述
自我教育法主要包括自我反思、学习笔记 、成长记录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大 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找出问题的 根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这些 活动还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 度和方法论,提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和应对 挫折的能力。
案例一:某大学挫折教育计划
背景
某大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抗挫折能 力,特别制定了挫折教育计划。
实施过程
该计划通过课堂教育、心理疏导、实践锻炼等多 个环节来落实。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心理素质有了明显 提高,抗挫折能力也得到了增强。
案例二:某大学心理疏导中心的建设
背景
01
某大学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
实施过程
该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如社 会调查、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 己的能力。
成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 明显提高,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
案例四:某大学榜样激励计划
背景
某大学为了激励学生向优秀学生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特别推出了榜样激励计划。
心理现状
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心理 承受力较弱,应对挫折能 力不足的问题。
意义
加强挫折教育,有助于提 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增 强其应对挫折的能力,促 进其全面发展。
目的与任务
目的
通过实施挫折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提高其应对挫折的能力和心 理素质。
浅谈让挫折教育伴随幼儿一起成长
浅谈让挫折教育伴随幼儿一起成长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孩子经历一定的挫折,让他们懂得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其全面发展。
在幼儿成长过程中,挫折教育的作用尤为重要,它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毅力,还可以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迎接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就挫折教育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无人能够一帆风顺地成长,每个人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
教会孩子如何正确面对挫折、从中学习并成长,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挫折教育的方法与技巧挫折教育并不是一味地给孩子制造困难或者挫折,而是在孩子面临挫折时,引导他们正确地处理和解决问题。
以下是一些挫折教育的方法与技巧:1. 鼓励孩子尝试新事物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尝试新的事物。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勇敢和坚强,培养他们的冒险精神和探索精神。
2. 告诉孩子失败是成功之母家长和老师要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从失败中学习。
失败是成功的垫脚石,只有经历过失败和挫折,才能更加坚强和成熟。
家长和教师在孩子面对挫折时,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进步。
3. 提供积极的榜样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家长和老师要成为孩子的积极榜样,教会孩子正确的处理挫折和困难的态度,培养他们的自信和韧性。
4. 倾听孩子的心声在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和老师要倾听孩子的心声,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
只有理解孩子的内心需求,才能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让他们走出困境,不断成长。
三、挫折教育与幼儿成长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挫折教育尤为重要。
幼儿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挫折教育可以对他们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挫折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让幼儿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和勇敢,让他们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以让他们在日后面临困难和挫折时,保持乐观的态度,坚定地走向成功。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挫折教育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社会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这个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挫折教育成为了心理健康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挫折教育旨在帮助个体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效应对并克服挫折,从而提升个体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来阐述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挫折教育。
正文内容:1. 挫折教育的重要性1.1 培养积极心态:挫折教育能够帮助个体培养积极的心态,使其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乐观、自信的态度。
1.2 增强应对能力:挫折教育能够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1.3 培养坚韧品质:挫折教育能够培养个体的坚韧品质,使其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2. 挫折教育的内容2.1 挫折认知:挫折教育应该帮助个体正确认知挫折,明确挫折是成长的一部分,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经历。
2.2 情绪管理:挫折教育应该教授个体情绪管理的技巧,使其能够有效地应对挫折引发的负面情绪,保持心理平衡。
2.3 目标设定:挫折教育应该帮助个体设定明确的目标,并教授有效的目标管理方法,使其在面对挫折时能够保持目标的坚持和调整能力。
3. 挫折教育的方法3.1 知识传授:挫折教育可以通过讲座、培训等形式传授相关的心理知识,帮助个体理解挫折的本质和应对的方法。
3.2 案例分析:挫折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个体了解别人在面对挫折时的经历和应对策略,从而获得启示和借鉴。
3.3 辅导指导:挫折教育可以通过个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其在面对具体挫折时制定合适的解决方案和行动计划。
4. 挫折教育的实施途径4.1 学校教育:挫折教育可以通过学校教育的方式,将其纳入课程体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活动来进行挫折教育。
4.2 家庭教育:挫折教育可以通过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交流中注重挫折教育,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
4.3 社会支持:挫折教育可以通过社会支持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社会组织,为个体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中学生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
中学生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研究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而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中学生面对挫折,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中学生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一、中学生挫折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挫折教育是指在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中学生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1.1 挫折教育的概念挫折教育是指在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时,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他们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从而提升自我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挫折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乐观和积极应对。
1.2 挫折教育的重要性挫折教育对中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成长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如何正确面对和处理挫折,将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乐观和积极应对,从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二、中学生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中学生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心理方面的影响,也包括行为和学习方面的影响。
正确的挫折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的自我成长和发展,提升他们的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乐观和积极应对。
2.1 心理方面的影响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心理方面影响是显著的。
正确的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逆境应对能力和心理素质,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乐观和积极应对。
通过正确引导和教育,学生能够从挫折中学会坚强和成长,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学习环境。
2.2 行为方面的影响挫折教育对学生成长的行为方面影响也是显著的。
正确的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态度,使他们在面对挫折时能够坚强、乐观和积极应对。
小学阶段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
小学阶段的挫折教育挫折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孩子经历失败、困难和挫折的过程,来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阶段,挫折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认识挫折教育的定义、挫折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实施挫折教育的途径等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挫折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必要性。
挫折教育的定义挫折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通过创设适当的挫折和困难情境,让学生经历失败和挫折的过程,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能力和抗挫折的能力。
通过挫折,孩子们能够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应对问题,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挫折教育的目的和重要性挫折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逆境适应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身心发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期,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如学习上的困难、人际关系的问题等。
通过挫折教育,可以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提高他们的应对困难的能力。
挫折教育在小学阶段的实施途径1. 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任务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逐渐增加,难度逐渐提高。
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遇到一定的挑战和困难。
这可以帮助他们学会面对挫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鼓励主动探索和实践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可以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让他们亲身经历一些困难和挫折,从中学会调整策略、尝试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培养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3. 提供支持和引导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给予他们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可以通过与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惑和问题,提供合适的帮助和建议,让他们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
挫折教育在小学生成长中的必要性挫折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必要性。
首先,挫折教育可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应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心理创伤后成长
了解心理创伤后成长心理创伤通常是由极端的心理压力、痛苦或创伤事件引发的情感和心理反应。
人们在经历重大创伤后,往往会感受到无尽的痛苦和挫败感,似乎一切都被扭曲和破坏。
然而,有不少研究表明,经过适当的恢复过程后,当事人可能会经历一种积极的转变,这种现象被称为“心理创伤后成长”。
什么是心理创伤后成长?心理创伤后成长(Post-Traumatic Growth, PTG)是指个人在经历创伤事件后,虽然面临重重挑战,但也可能在某些方面获得发展和积极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增强的个人力量感:经历过创伤的人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抵御能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对生命的新的看法:经受创伤的人往往会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对生活有了新层次的理解。
更亲密的人际关系:在面对危机时,人们开始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倾向于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意义的联系。
向他人的同情与理解增加:经历痛苦后,人们对他人的困境有了更深刻的共鸣与理解。
灵性与信仰的发展:面对困难,许多人会寻求宗教或灵性的支持,让心灵得到慰藉。
心理创伤的表现经历心理创伤的个体,其情绪、认知和行为表现可能发生明显变化。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表现: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抑郁、愤怒、困惑等。
身体症状:一些人可能经历失眠、食欲变化、头痛等。
认知障碍:对于事件的不合理想法,过度自责或难以看清未来。
社会交往回避:由于恐惧和不适应,许多人会倾向于隔离自己。
心理创伤后成长的机制根植于个人和社会交互作用中的心理创伤后成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自我反思: 在遭遇创伤后,个体通常会进行深度自我反思,这一过程促使他们审视生命、价值观以及对角色的期望。
这样的自我审视有助于人们在未来进行更具意义的选择。
社交支持: 在经历创伤时,亲友或者专业人士的支持可以成为个体重建生活的重要资源。
在支持下,人们能够分享痛苦、获得安慰,并建立更紧密的人际关系。
意义构建: 许多人在经历了极大的痛苦之后,会试图寻找事件背后的意义。
心理学中的挫折应对与个人成长
心理学中的挫折应对与个人成长在我们的生活中,挫折就像不期而至的风暴,常常打乱我们原本平静的节奏。
从学业上的失利到职场中的挫败,从人际关系的困扰到个人目标的难以达成,挫折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正是在应对这些挫折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成长的机会。
挫折,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困难。
它可能让我们感到痛苦、失落、沮丧甚至绝望。
比如,努力准备了很久的考试却没有取得理想的成绩,满心期待的晋升机会被别人夺走,或者与亲密的朋友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
这些经历都能被视为挫折。
当挫折发生时,我们的情绪往往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常见的情绪反应包括焦虑、愤怒、抑郁等。
这些负面情绪如果不能得到恰当的处理,可能会进一步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挫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正确的认知是关键。
我们需要认识到挫折是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一种异常的状态。
它是成长和进步的必经之路,每一次挫折都蕴含着学习和改进的机会。
调整心态也是至关重要的。
保持乐观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挫折。
以考试失利为例,如果我们只看到失败的结果,可能会陷入自我否定和消沉之中。
但如果我们能把它看作是发现自己学习不足之处的机会,就能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制定新的学习计划,争取下次取得更好的成绩。
学会情绪管理也是应对挫折的重要一环。
当遭遇挫折时,不要让负面情绪无限蔓延。
可以通过深呼吸、运动、倾诉等方式来释放压力和调节情绪。
比如,在经历了工作上的重大失误后,选择去跑步或者找朋友聊聊,把内心的压抑和焦虑倾诉出来,这样能让我们更快地恢复平静,重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挫折还能促使我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克服挫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思考、尝试新的方法和策略。
这一过程锻炼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比如,在创业过程中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我们可能需要寻找新的投资渠道、优化商业模式或者削减不必要的开支。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不仅克服了当前的挫折,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升了未来应对类似问题的能力。
你知道什么是“创伤后成长”吗?
你知道什么是“创伤后成长”吗?假如你曾有过心理创伤,在你的疗愈和康复之旅中,你可能会注意到自己产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
这被称为“创伤后成长(PTG)”。
作为人类,我们拥有与生俱来的适应能力。
对一些人来说,创伤后成长可能意味着个人力量的增强,或对生活的更大欣赏,这可能意味着精神成长或信仰系统的改变;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这可能是他们采取行动帮助其他人的动力。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心理创伤,而这往往是一段漫长的治愈之旅。
但最终,只要你付出努力、肯去改变,你可能就会收获成长,获得新生。
什么是创伤后成长?新概念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说,创伤后的成长是人类创造意义、治愈和从困难中学习的自然能力的一部分。
PTG理论是由Richard Tedeschi博士和Lawrence Calhoun博士在199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指出,在逆境或危机之后,人们通常会看到积极的增长。
这可能体现在他们的人际关系、世界观或其他个人领域中。
荣教授说,创伤后成长是“危机”后出现的新意识、洞察力和观点。
“'危机’可能是亲人的死亡、疾病、自然灾害,或者诸如虐待或背叛之类的应激事件,”他解释道,“它是由'心理地震’造成的,你的世界现在在它发生之前和之后发生了严重的分裂。
这是一个决定性的时刻,改变了你所知道的生活。
”创伤后成长的迹象经历心理创伤后,你的个人生活、人际关系和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可能都将面临挑战。
对于每个人来说,这种情况持续多长时间是不同的,并且没有处理创伤的“正确”时间表。
在某个时候,你可能会开始注意到在心理创伤发生之前不存在的新的积极变化。
根据Tedeschi和Calhoun 两人1996年的历史研究显示,经历过心理创伤后成长的主要迹象包括:·更好地欣赏生活:欣赏生命的价值,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过好每一天;·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你可能会与他人建立亲密感,增加同情心,或者知道在危机时期可以依靠他人;·新的可能性:比如培养新的兴趣、新的人生道路,或者愿意改变需要改变的事物;·个人力量:知道你可以处理困难的事情,你比你想象的更强大,或者增加了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能力;·灵性改变:对灵性的更深的理解,或比以往更坚定的信仰等。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未来发展
教学中的挫折教育与未来发展教学中的挫折教育是指通过让学生面对困难和失败,引导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教育方式。
挫折教育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挫折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困难和失败,而挫折教育教会他们如何应对这些挫折。
通过面对困难,学生们能够培养坚持不懈的品质,学会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而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努力直至成功。
这种毅力和坚韧性是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品质,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成功往往需要经历种种挫折和困难,只有具备了这种品质,学生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其次,挫折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面对挫折,学生可能会有挫败感和自卑情绪,但通过挫折教育,他们可以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失败是成功的必经之路,不应该因为失败而放弃对未来的追求。
这种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让他们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保持乐观的态度,不断努力,坚定前行。
最后,挫折教育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现实生活中,成功往往与挫折并存,而那些能够坚持不懈、勇敢面对挫折的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挫折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面对未来的挑战时更加从容、自信,具备了坚韧性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困难,取得更大的成就。
综上所述,教学中的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毅力和坚韧性,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应对挫折,从而更好地迎接未来的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挫折教育的生长点:创伤后成长理论作者:焦卉郭检生胡忠光来源:《科教导刊·电子版》2020年第11期摘要为了转变以往“挫折教育”以问题为本的消极视角,本研究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阐述了挫折教育的生长点——创伤后成长理论。
其中具体阐述了“破碎世界假设”和创伤后成长认知理论模型,然后根据压力系统提出了创伤暴露、反刍思维、社会支持、心理弹性、感恩及时间等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挫折教育”的几点启发,以期打破“挫折教育”缺乏相关理论支撑和实证支持的局限,使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创伤后成长挫折教育中图分类号:R395.6 文献标识码:A在新冠病毒的肆虐下,全球正在经受着一场巨大的灾难,本来应该坐在课堂里的中小学生,此刻被关在家里,产生了各种不适应的心理,这其中便有“愿望受阻后产生的挫折心理”。
关于“挫折”,以往研究更多地强调挫折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抑郁、焦虑、失眠、厌学、痛苦感等。
“在挫折中成长”的观点虽有论及,但往往只在教育领域内思辨、反省、总结、缺乏相关理论支撑和实证支持。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强调事情正面的、积极的视角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创伤后成长理论(posttraumatic growth,PTG)便应运而生。
它是由Tedeschi 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首次正式提出,是指在与具有创伤性质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抗争后所体验到的心理的积极变化。
有研究表明创伤后的痛苦感及其症状与心理成长并存在同一个个体身上,体现出“痛苦并成长着”。
这意味着从积极的视角将挫折视为一种成长的危机,即“危险+机会”,并通过干预“化挫折为成长”是可能的。
另外,创伤后成长的研究对象起初来源于癌症、车祸、自然灾害、军事冲突、受伤、艾滋病等,后来逐渐扩展到诸如失恋、受虐、家人生病或去世、家庭冲突等严重的生活事件。
这又意味着创伤后成长理论存在“生活化”的趋势。
如果“挫折教育”因势利导,从中汲取营养,将有可能打破自身局限,拓宽理论视角,并使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综上,本研究将通过梳理创伤后成长的相关文献,阐述理论模型、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挫折教育”的应对措施。
1理论模型在现有的研究中,关于创伤后成长理论大家引用比较多的是“破碎世界假设”理论和“创伤后成长”认知理论。
(1)“破碎世界假设”理论; 它是由Janoff-Bulman(1989)提出的,他认为个体在经历创伤之前对世界具有稳定的假设和看法,即他人是友善的、世界是有意义的、自我是有价值的。
然而,经历创伤之后,这套价值系统被打破了,无法用来解释现状、保护个体,从而颠覆了个体的世界观、价值观,继而形成消极的世界假设,并可能由此引发消极性反刍、痛苦感及应激症状。
(2)“创伤后成长”认知理论是由Tedesch和Calhoun于2004年在修正破碎世界假设的基础是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创伤事件本身并不会促进创伤后成长,促进心理成长的是原有的核心信念系统受到了挑战,引发了个体的反刍活动,使个体在对自我、他人及世界的看法发生改变。
那些改变包括:新的可能、个人力量、人际关系、欣赏生活以及精神改变等五个方面。
2影响因素在长达几十年的研究中,我国学者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等开展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成果丰硕。
但综合起来看,可以浓缩为压力应激系统模型,即创伤事件作为应激源,需要通过认知系统、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系统、个性特征等综合形成的中介系统,才会作用于个体的身心。
接下来本文将一一进行阐述,以启发“挫折教育”如何“化悲痛为力量”。
2.1应激源——创伤暴露创伤暴露是指个体暴露于创伤情境,比如家人受伤、房屋损毁等。
有研究表明,创伤暴露程度与创伤后应激障碍呈正相关,即创伤暴露程度越严重,其应激反应越明显,症状越持久。
其中,痛苦程度与主观害怕程度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直接诱因。
然而,创伤后应激障碍要转化为创伤后成长的条件是“中等水平”的心理应激,因为只有它才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成长。
将此观点迁移到“挫折教育”,这就提示个体经受中等程度的挫折才会促进心理成长,否则过犹不及。
2.2认知评价——反刍思维从“创伤后成长”的认知理论中可知,当创伤性事件发生后,个体的信念系统受到了挑战,从而引发反刍。
“痛定思痛”是大多数经历过创伤的个體都会产生“反刍思维”,因为它可以觉察悲痛情感,探询深层意义。
反刍思维包括侵入性反刍和主动性反刍,前者是个体在不期望的状态下侵入到认知世界中,是对创伤事件的消极认知,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后者是个体有意识地对事件进行重复的思考,是个体对事件进行积极构建,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由于创伤性事件对人的冲击较大,个体起初经常出现闪回、噩梦、回避等反复性的痛苦体验,这表明他的认知活动带有侵入式的反刍意味。
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体慢慢地从痛苦体验中开始转向接受现实,改变现实,增加主动性反刍,增加心理成长的可能性。
据此,我们认为主动性反刍是创伤后心理成长的关键所在。
然而,有研究表明个体在反复思考创伤事件的时候,其实也在为人们积极加工这些事件提供了素材,最后促成了主动性反刍,即侵入性反刍能够转化为主动性反刍。
这提示,在第一时间尽早让个体完成侵入性反刍转向主动性反刍,为最后实现创伤后成长做准备。
2.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作为保护性因子,也是缓解创伤后个体消极心理结果、实现积极心理变化的重要预测因子。
它分为两类:一类是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包括物质上的直接援助、社会网络、团体关系的存在和参与,如家庭、婚姻、朋友、同事等;另一类是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指的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但是,在给予社会支持的时候,要适量、适时,因为过多的社会支持却可能会使创伤后的个体对外在的支持过分依赖,而不会主动地利用自身的认知资源来应对与适应。
如此一来,无法使个体锻炼应对的能力,从而不利于个体的成长与发展。
从时间上来看,社会支持在创伤后短时间内可以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长时间范围内可以促进创伤后成长,但如果在创伤后的更长时间内仍然给予社会支持,这可能会使得个体产生羞愧与无能的心理,并降低其应对效能感,最终不利于个体的适应和成长。
(周宵等,2014)。
根据素质-压力论的观点,支持性的社会环境固然重要,但个体自身具备的心理素质在对抗创伤性事件中也很重要,心理弹性与特质感恩就是这样的心理素质。
2.4心理弹性心理弹性(也翻译为心理韧性、复原力)作为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保护因子之一,在创伤暴露对创伤后应激和主观害怕程度对创伤后应激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
它是指暴露于创伤或丧失等压力事件后仍能维持相对稳定和健康的身心功能的特征。
根据复原力的情绪灵活性理论,高复原力的个体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反应,同时,能够灵活地根据环境进行情绪的生理反应和抑制,从而减少自身资源的消耗,长时间地应对困境,进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出现。
高心理弹性者具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而积极情绪有利于个体在压力/逆境中的有效应对。
心理韧性高的个体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及较低的心理应激,他们能够在心理应激过程中更快地做出积极反应,并在经历应激后快速恢复到应激前的状态,而心理韧性低的个体则与此相反。
2.5感恩感恩是一种积极的情绪,根据积极情绪拓展与建构理论,感恩可以拓展人们的思维行动范畴,建构持久的心理资本,因此对人际关系的和谐建构与幸福感提升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心理成长。
一般来说,根据其情境性与持久性可以将感恩分为状态性感恩和特质性感恩,前者是指个体在受到恩惠时产生的一种感激和愉悦的即时情绪体验,往往表现在特定的情境中,后者是指个体一贯以感恩情绪来回应他人帮助的一种恒定的心理特质,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因此,具有感恩特质的个体更容易、更频繁、更强烈地体验到感恩情绪,而且具有一致性。
相比之下,特质性感恩对人的影响更大,受到以往研究更多的重视。
如果充分激活个体的感恩情绪,有助于个体情绪转化为行动——一种“源于苦难的利他”,最终促进创伤后成长。
2.6时间因素时间因素与以上各个因素交互作用,共同影响心理成长过程,是一个伴随因子。
有研究表明,创伤早期个体可获得较低水平的创伤成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成长却维持在一个高水平状态。
正所谓“时间是治疗一切的良药”。
在创伤早期,个体更多地出现侵入性反刍,晚一些时候才出现主动性反刍,而主动性反刍的出现意味着心理成长的开始。
社会支持在早期要及时、充分,在晚些时候就需要逐渐退出,腾出空间让个体自我成长。
另外,不同的时间阶段,创伤后心理成长的性质不一样:在早期被视为一种应对策略,而在晚些时候却成为一种结果,正如尼采所说“不能将我打到的,将使我变得更强壮。
”将此模型迁移到“挫折教育”中,人们不难发现“挫折事件”是一把“双刃剑”,可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也可以促进其成长,是“好”是“坏”取决于影响因素的综合作用。
3对“挫折教育”的启示基于上述理论与影响因素,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挫折教育”系统。
(1)改变视角,重塑认知。
由上文可知,认知评价是人们遭遇挫折之后第一个防御系统,而且认知-行为疗法(英文缩写为CBT)也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首选方法,其主旨是通过改变个人非适应性思维、纠正歪曲认知,以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
改变对挫折事件的消极认知,从中看到积极的意义,就可以“化挫折为成长”。
埃利斯的ABC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也可忝列其中。
(2)塑造支持性的社会环境。
有研究表明支持性的社会环境不仅可以为个体提供资源,还可以提供安全的氛围,并在安全的氛围中提供表露消极情绪机会及宣泄情绪的出口。
提供资源使得个体获得外部支持,而提供情绪的表露机会则使得个体获得内部支持,这两者均有助于增加其对创伤事件的积极建构。
对于学生群体来说,他们的社会支持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而家长、老师、同学则构成一个封闭式的重要他人的人际支持圈。
在“挫折教育”中,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要担负起责任。
首先,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健康预警机制,设立心理联络员;其次,学校与家庭建立家校联合机制,大家形成一种敏捷的联动体系,给予学生足够的客观支持;第三,个别心理疏导时,家长、老师、同学要学会倾听,耐心了解挫折事件的前因后果,然后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自我表露或表达,合理宣泄不良情绪。
但注意把握好一个度,把握好时机。
(3)锻炼学生心理弹性,培养逆商。
有研究表明,正念可以直接或/并通过复原力的中介正向预测创伤后成长。
因此,在压力情境中,可以采用正念冥想疗法(mindfulness-based meditation intervention)训练专注力以达到减压效果。
同时,可以通过强化成长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如成功经验、幸福时刻、感人事迹等培养心理弹性,其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与心理品质,即无论何时都保持乐观情绪,抱持希望、保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