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完整资料).doc
幼儿心理学考纲重点123.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幼儿心理学概述一、什么是心理心理现象,简称心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一)心理的物理基础——人脑人脑就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大脑是最重要的心理器官。
(二)心理的客观源泉——客观现实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和镜子反映镜像不是一回事,其本质区别就在于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的反映,表现在:①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②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对现实的反映。
③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④心理的主观能动性,在婴幼儿身上,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二、什么是幼儿心理学1、幼儿心理学的定义:是研究3-6岁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
研究对象:3-6岁幼儿2、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第三节学习幼儿心理学的意义1、认识教育对象,形成科学儿童观科学儿童观:婴幼儿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他们的身心具有独特的发展途径和规律。
婴幼儿期对儿童乃至人的一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不可忽视和不可替代的价值。
他们既稚嫩,又充满生机,我们要充分认识婴幼儿期的特点,由衷的尊重婴幼儿。
2、(了解)探索婴幼儿心理发展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认知,指人的认识和知识。
认识是一个过程,而知识是认识过程的结果。
认知包括感觉、知觉(统称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过程。
认知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感知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过程。
对新生儿和婴儿来说,感知觉是他们心理的主导活动。
第一节婴幼儿感知觉的发展1、感觉:单一的内外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知觉:把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的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3、婴幼儿的感知觉:肤觉、前庭觉、嗅觉味觉、听觉(A、听觉是特定范围内的声波刺激耳膜后产生的反应;B、20周的胎儿就已具备听觉能力,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但新生儿的听力不如成人敏锐,儿童的听力一般要到14-19岁时达到最好水平;C、婴儿的听觉辨别能力表现在语音听觉和音乐听觉中)、视觉(A、可见光对眼睛视网膜的刺激产生视觉;B、视觉表现在:视觉集中、视敏度——<新生儿的视敏度是成人的1/10,3个月的婴儿开始对物体聚焦,2岁左右,婴儿的视敏度接近成人>、颜色视觉——<婴儿比较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儿童在识别颜色的过程中,一般先认识颜色,然后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C、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知觉物体的位置与周围事物的空间关系;差异辨别——把一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区别找出来;背景辨别——把一个对象从其背景中区别出来;视觉填充——当对象不完整是能正确识别;对象再认——以前见过的玩具或到过的地方再次出现时,能认出来。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梳理《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概述第二节有关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重要概念一、发展与发育(一)发展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包括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生理发展指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发展则指儿童的认知、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
(二)发育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所经历的一系列有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生理的发展,如大脑的发育、身体发育等。
二、转折期与危机期(一)转折期是指在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阶段之间,有时出现的心理发展在短时期内急剧变化的情况。
儿童从出生到成年,大体经历了五个关键的转折期:(1)新生儿(0-1个月):主要问题是要从生理上、心理上适应外界环境的巨大变化。
(2)1岁左右:在该阶段,不应坐等孩子各项功能自行发展,而是应该主动训练儿童的注意力、言语表达能力及动作协调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爬行、滑梯、接拍球、跳绳等。
这个过程应该持续到3岁以前。
(3)3岁左右:☆3岁的孩子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愿望,希望什么事情都自己来。
虽然他们吃饭时可能会撒的满地都是饭粒,洗手会打湿衣服,会把新买的玩具拆成碎块,但是他们会自认为不错,不让家长帮忙。
那么在这个时期,家长千万不能压制孩子,改变孩子的独立意识,而要因势利导训练和培养孩子的独立操作能力,要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胆量与勇气。
(4)6岁左右:6岁孩子的明显变化就是社会角色变了,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每天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需要完成作业,有了学习压力。
因此,对于刚上小学的6岁孩子来说,老师和家长的教育重点就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行为方式。
如果孩子出现的作业拖拉、粗心大意、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不及时加以矫正,到了8、9岁时这些问题就会更加突出,从而使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5)青春期(女孩12岁左右,男孩14岁左右):心理学家把青春期称为“第二断乳期”。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们,开始从心理上摆脱对家长的依赖,即使对家长的正确建议,有时也会有逆反心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目录一、幼儿心理学概述 (2)二、幼儿心理发展 (3)1.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4)1.1 连续性与阶段性 (5)1.2 普遍性与差异性 (6)1.3 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 (7)2. 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8)2.1 遗传因素 (9)2.2 环境因素 (10)2.3 教育因素 (12)三、幼儿认知发展 (13)1. 感知觉发展 (14)1.1 视觉发展 (15)1.2 听觉发展 (16)1.3 味觉、触觉和嗅觉发展 (17)1.4 空间知觉发展 (18)2. 思维与智力发展 (20)2.1 直觉行动思维发展 (21)2.2 具体形象思维发展 (22)2.3 抽象逻辑思维萌芽 (23)2.4 多元智力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23)四、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24)1. 情绪情感发展 (25)1.1 情绪的分化与情感的发展过程 (26)1.2 情绪的表达与控制能力的发展 (27)1.3 道德情感的培养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28)2. 社会性发展 (29)一、幼儿心理学概述定义与重要性:幼儿心理学关注幼儿阶段儿童的心理现象和过程,研究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和社会性发展的规律。
这一领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儿童成长和发展的过程至关重要,有助于我们为孩子们提供合适的教育和培养环境,促进其全面发展。
研究范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感知觉的发展(如视觉、听觉、触觉等)、语言与沟通的发展、思维与智力的发展、情感与社交技能的发展以及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等。
发展阶段:幼儿心理学将幼儿阶段大致分为婴儿期(03岁)、学前期(或称幼儿期,大约从三岁到六岁)和学龄前期(即将进入学校前的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里程碑。
心理过程:在幼儿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过程包括感知觉的形成和发展、记忆能力的提高、思维方式的转变(从直观行动思维逐渐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情感的社会化以及语言的学习和沟通技能的发展等。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13
家庭环境对孩子情感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
健康的情感态度。
2024/1/26
教养方式
父母的教养方式,如民 主、专制、放任等,会 对孩子的情感发展产生
深远影响。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的变化,如离 异、重组等,也会对孩 子的情感发展产生重要
04
记忆概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是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基础。
06
记忆训练
通过重复、联想、归类等方法,可以帮助幼儿 提高记忆能力,培养其良好的记忆习惯。
9
思维与想象力激发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认识的 高级阶段。
幼儿思维发展特点
幼儿思维的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 性等特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抽象性、逻辑性 和创造性逐渐增强。
达。
教授基本词汇和句型
03
向幼儿介绍基本词汇和句型,帮助他们建立语言基础。
16
阅读兴趣培养及阅读技巧指导
1 2
选择适合幼儿年龄段的读物
选择内容有趣、难度适中的读物,激发幼儿的阅 读兴趣。
定期阅读
与幼儿一起定期阅读,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兴 趣。
3
教授阅读技巧
指导幼儿学习如何理解文本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和角色关系等阅读技巧。
影响。
14
家庭经济状况
家庭经济状况的好坏会 影响孩子的情感稳定性
和安全感。
04
幼儿语言与沟通技能培养
2024/1/26
15
口语表达能力提高方法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
大一幼儿心理学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幼儿阶段(0-6岁)儿童的心理发展、认知过程和行为特点。
以下是大一幼儿心理学课程中常涉及的知识点,供参考:
1.幼儿心理学的历史和发展:介绍幼儿心理学的研究背景、发展历程和相关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理论等。
2.幼儿认知发展阶段:根据若干经典理论,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形式运算期),以及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和发展任务。
3.幼儿的认知能力:探究幼儿的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4.幼儿的语言和沟通:介绍幼儿语言的发展过程,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5.幼儿的情绪和社会发展:研究幼儿的情绪表达、情绪调节以及社会认知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6.幼儿的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讨论幼儿对性别的认知和性别角色的形成,以及性别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
7.幼儿的自我概念和自尊:探究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的建立,以及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8.幼儿的道德发展:研究幼儿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建立过程,以及教育对幼儿道德发展的影响。
9.幼儿的玩耍和幼儿园教育:探讨幼儿园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包括幼儿园的目标、活动设计和教师的角色等。
10.幼儿发展中的问题与障碍:介绍一些常见的幼儿发展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以及自闭症等,并讨论其原因和干预措施。
11.幼儿心理健康和家庭教育:探究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应对策略和建议
• 情绪管理:家长和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识别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通过 情绪表达、情绪调节等方式来帮助幼儿稳定情绪。
• 提高注意力:可以通过游戏、活动等方式来提高幼儿的注意力集中能力 ,同时减少幼儿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避免过度刺激。
• 培养同理心: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方式来培养幼 儿的同理心,让幼儿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思维发展
思维概述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 的反映,是幼儿认知发展的高级阶段 。
思维发展特点
思维训练方法
通过引导发现、鼓励提问、提供丰富 材料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可以激 发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的思维发展具有具体形象性、自 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等特点。
03
CHAPTER
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 社交技能训练: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鼓励幼儿参加社交场合等方式 来提高幼儿的社交技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家长和 教师也需要注意自身的行为榜样作用,为幼儿树立积极的社交榜样。
THANKS
谢谢
情感发展
情感表达
幼儿通过面部表情、肢体语言和 声音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
喜怒哀乐。
情感理解
幼儿开始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 ,能够区分不同的情感并尝试理
解其背后的原因。
情感调节
幼儿逐渐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 如通过寻求安慰、转移注意力等
方式缓解负面情绪。
社会性发展
亲子关系
01
幼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父母)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形成
感知觉发展
01
02
03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 主要途径,包括视觉、听 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 。
幼儿心理学知识梳理
幼儿心理学知识梳理幼儿心理学(王振宇主编)第一章绪论一、幼儿心理学概述1、什么是心理学,什么是心理(心理现象),什么是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或心理现象: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是以过程的形式存在的,它们都要以历发生、发展和消失的不同阶段,所以属于心理过程。
个性也称人格,是指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一贯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等)。
在一定意义上,人格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心理的实质: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或者概括地说,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P2-6)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过程。
整个心理过程又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这三个过程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心理学把认识过程、情感、意志过程合称为心理过程,把个性积极性、个性倾向性、个性个别性合称为个性心理,把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合称为心理现象。
2、人的心理的基本特征大脑是人的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3、什么是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4、幼儿心理学的任务第一,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第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5、研究幼儿心理的方法(11-18页)(把这个地方的研究方法自己看仔细点)可分为两大类: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其中实证研究法又可具体表现为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6、什么是实证研究法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其主要特点就是采用规范的方法收集实际材料、数据、事实,再从这些材料、数据、事实中归纳出普遍性的结论。
7、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有哪些分类观察法是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儿童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细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的特点和方法。
幼儿心理学各章节重点
第一章心理实质(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1、心理学2、条件反射3、无条件反射4、第一信号系统5、第二信号系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2.试述心理现象的实质。
3.脑、客观现实和心理现象有什么关系?第二章心理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心理学 2.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 3.观察法(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幼儿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2.简答幼儿心理学的意义。
3.人的心理、意识有什么特点?第三章婴儿期心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新生儿 2.婴儿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试述婴儿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2.培养婴儿心理的发展要注意些什么? 3.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记忆力的发展?第四章幼儿前期心理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幼儿前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 1.影响幼儿前期心理发展的条件。
2.幼儿前期思维发展的特点。
3.应如何进行早期教育,以发展儿童智力?第五章幼儿期心理发展概述(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游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幼儿期游戏的特点。
游戏对幼儿心理发展有什么作用?2.幼儿期双手动作发展有什么特点?幼儿的教学活动怎样适应这些特点? 3.幼教工作者应如何正确看待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4.幼儿入园时常常发生什么行为问题?我们如何处理?第六章幼儿期注意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注意 2.无意注意 3.有意注意(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注意?为什么说注意是心理过程的特征? 2.注意有什么功能?试举例说明。
3.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有什么区别?在教学中应怎样运用这两种注意? 4.幼儿期中,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5.幼儿注意分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以防止? 6.如何对待好动的幼儿?7.引起和保持无意注意、有意注意的原因和条件有哪些?第七章幼儿期感觉和知觉的发展(一)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概念 1.感觉 2.知觉 3.观察(二)本章应重点掌握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感觉?什么是知觉?它们有些什么功能? 2.人类有哪些感觉和知觉?3.说明幼儿观察发展情况。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6岁儿童发展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成长,为儿童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幼儿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中,有几个重点知识点值得关注。
1. 儿童认知发展认知发展是幼儿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儿童在0-6岁期间经历了许多重要的认知里程碑。
例如,在2-4岁时,儿童开始发展逆操作思维,可以理解两个物体在空间位置上互换;在4-6岁时,儿童开始发展概念形成和分类思维能力,可以将物体分为不同的类别。
此外,语言的出现和发展对于幼儿认知的促进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 情绪发展幼儿时期的情绪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
在儿童的情绪发展中,重要的里程碑包括情绪的识别、表达和调节能力的建立。
从出生到6岁,儿童逐渐能够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表情,并能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他们的情绪。
同时,儿童也开始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调节策略来应对情绪问题。
3. 社交发展社交发展是幼儿心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幼儿时期,儿童逐渐学会与他人建立联系、交流和合作。
例如,从6个月开始,婴儿会出现对社交参与的兴趣,他们会注视并回应他人的笑容和声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学会分享、合作和解决冲突,这些都是社交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父母与儿童亲子关系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早期的亲子关系可以影响婴儿的安全感和情绪调节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与儿童之间的互动和沟通也在逐渐增加。
积极的亲子关系可以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而冷漠或不支持的亲子关系可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5. 玩耍的重要性幼儿时期的玩耍对于幼儿的心理发展也有着重要作用。
通过玩耍,幼儿可以探索和发现环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在玩耍的过程中,儿童还可以学习规则、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建立自信心。
因此,在幼儿心理学中,玩耍常常被视为儿童学习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1. 幼儿发展阶段-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和非逻辑为特点。
- 弗洛伊德的心理性发展理论将幼儿期归为性心理发展的第二阶段,即肛门期,强调控制与服从的训练。
-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幼儿期是自主性对羞愧和怀疑的阶段。
2. 认知发展- 直观思维:幼儿依赖感官和直观来理解世界,缺乏逻辑运算能力。
- 符号功能:幼儿开始使用语言、图像和符号来代表现实世界。
- 集中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 语言发展- 语言习得:幼儿期是语言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通过模仿和社交互动学习语言。
- 词汇增长:幼儿的词汇量迅速增长,他们开始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句子结构。
- 语言理解:幼儿对语言的理解逐渐从字面意义转向能够理解隐喻和非字面意义。
4. 社会和情感发展- 自我意识:幼儿开始形成自我概念,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 情感表达:幼儿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快乐、悲伤、愤怒等。
- 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关系,学习分享、轮流和合作。
5. 道德和价值观发展- 道德认知:幼儿开始理解规则和公平的概念,但对道德判断的理解尚不成熟。
- 价值观形成: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幼儿开始形成基本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6. 游戏的重要性- 游戏是幼儿学习和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
- 通过游戏,幼儿发展认知技能、社交技能和情感调节能力。
- 游戏也有助于幼儿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7. 教育干预- 早期教育: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适当的教育干预,有助于幼儿的认知和社会发展。
-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包括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 教育策略:使用适合幼儿发展阶段的教育策略,如通过游戏和实践活动进行教学。
8. 幼儿心理健康- 早期干预:对幼儿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有助于预防长期的心理障碍。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之父”, 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 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 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 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 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 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 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 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 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 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 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 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 在幼儿期, 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 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 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 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 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 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 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 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 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 华生: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 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 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 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
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相关推荐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儿心理学基本知识篇1一、名词解释:1、学前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期(0--6、7 岁)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2、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
(各个阶段间既是相互连续的,又是有区别的。
)3、儿童心理发展的最佳年龄期(关键期或敏感期)是指某一特定的年龄时期,儿童对某种知识或行为十分敏感,学习起来非常容易。
4、纵向研究: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一个或几个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有系统的定期观察和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5、横向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对某一个或几个年龄阶段的幼儿的心理发展进行测查并加以横向研究比较。
6、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的言语和行为,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的研究方法。
7、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8、观察力:一个人的观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就逐渐形成经常的、稳定的能力。
9、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本身并不是一种独稳定的立的心理过程,而注意是感觉、知觉、思维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特征。
可使心理过程处于一种积极状态。
)10、无意注意:指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11、有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克服困难的注意。
1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中注意所能持续的时间。
13、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者另一种活动中去。
14、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15、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嘿,亲爱的幼教同仁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幼儿心理学那些事儿!作为一名资深幼儿工作者,我发现掌握幼儿心理学对于我们的工作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结合多年的实践经验,为大家梳理一下幼儿心理学的重点知识点,让我们一起成为更专业的幼儿教育者吧!一、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遵循阶段性原则幼儿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但又有阶段性。
我们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
2.遵循个体差异性原则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心理特点,我们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遵循发展性原则二、幼儿认知发展1.认知发展阶段幼儿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我们要了解每个阶段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适当的认知活动。
2.认知发展任务幼儿期的认知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我们要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帮助幼儿完成任务。
三、幼儿情感发展1.情感类型幼儿情感主要包括愉悦、愤怒、恐惧、焦虑等。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合理表达和调节情感。
2.情感发展任务幼儿期的情感发展任务主要是培养安全感、自尊心、自信心、同理心等。
我们要通过关爱、鼓励、陪伴等方式,促进幼儿情感健康发展。
四、幼儿社会性发展1.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包括合作、分享、沟通、竞争等。
我们要创造丰富的社交场景,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2.社会规范意识幼儿社会规范意识包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等。
我们要通过教育引导,让幼儿学会遵守社会规范。
五、幼儿个性发展1.个性特点幼儿个性特点包括活泼、内向、胆小、独立等。
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个性,因材施教。
2.个性发展任务六、幼儿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1.心理卫生幼儿心理卫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心理适应、心理素质等方面。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预防心理问题。
2.心理辅导幼儿心理辅导主要是针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干预和矫治。
我们要掌握基本的心理辅导技巧,帮助幼儿解决心理问题。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打印版
幼儿心理学知识要点-打印版绪论一、名词解释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2.儿童:0~18岁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的核心是思维高级形式——理性认识)(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1.1879年德冯特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普莱尔《儿童心理》《幼儿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业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个人态度)(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个人经验)。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对行为的调节和支配)。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对婴儿的遗传)。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原因)(本质)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法实论研究法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用的方法)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最适合幼儿教师))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重要)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第一章绪论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3.幼儿教育心理学涉及的三大变量:幼儿学习者、幼儿教育者、环境与教学4.卢梭:自然主义倡导者。
代表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
5.福禄贝尔: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是“幼儿园之父”。
设计了恩物,确立“游戏是儿园教育活动的节本形式”。
6.蒙台梭利: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重视幼儿(3-7岁)的感官教育。
7.认知主义教育方案认为学前阶段儿童习得的基本概念,必须通过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两个过程。
8.凯米和德芙里斯从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三条主要原则:能动性、充实性、结构化原则。
9.对早期教育价值的新认知: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存在着关键期;个体发展的关键期又与脑发展的关键期有着密切联系,在幼儿期,脑的发展也最为快速而有效。
10.对幼儿学习特点的新发现:什么样的学习者,幼儿是主动的学习者;学习的方式,游戏是幼儿学习及发展情绪、认知与社会能力的重要方式;学习的条件,幼儿处于安全的环境和受重视的群体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发展与学习;学习的环境,幼儿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体验与主动参与,学习效果最佳;学习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学习存在个体差异,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认知与学习方式。
第二章学习理论1.华生:行为主义的创始人,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式诞生。
2.斯金纳提出的两种类型的学习:应答性反应与操作性反应3.强化:凡是能够引起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活动就是强化。
4.强化原理斯金纳的强化原理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他认为并不一定都与令人愉快的刺激相联系。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
幼儿心理学知识点笔记1.幼儿期的发展特点-心理发展: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快的阶段,大脑和神经系统迅速发育,感知、认知、语言和情感等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社交发展:幼儿开始与他人建立关系,表达情感和需求,逐渐发展出合作、分享和互助的能力。
-自我意识:幼儿逐渐认识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具备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尊和自信。
2.情绪和情感发展-基本情绪:幼儿能够表达喜怒哀乐等基本情绪,但还需要学会适当地控制和表达情绪。
-情感发展:通过与父母和其他亲近人的关系,幼儿建立起安全感和信任感,形成情感依恋的基础。
3.认知发展-感觉和运动发展:幼儿通过感官接受外界刺激,并通过运动行为进行探索和学习。
-语言发展:幼儿在这个阶段开始学会说话,通过模仿和重复来掌握语言表达能力。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建立起对世界的认知框架,开始理解数量、空间、时间等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分类和推理。
4.社交与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幼儿开始与同龄孩子进行互动,建立起友谊和合作的关系。
-家庭关系:家庭是幼儿社交关系的重要环境,良好的家庭关系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的发展。
5.游戏与玩耍-游戏的作用:游戏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社交技能。
-类型和特点:幼儿的游戏包括自由游戏、角色扮演、建构性游戏等,它们具有自主性、愉悦性和虚构性的特点。
6.幼儿教育的原则-个别差异: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发展节奏,教育应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个别化的教学。
-情感支持:营造温暖、支持和关爱的环境,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自信心。
-亲子参与: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环境,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幼儿教育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7.儿童行为问题-注意力不集中:幼儿可能因为年龄和发展阶段的特点而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方法。
-冲动与焦虑:幼儿可能会表现出冲动和焦虑的行为,需要提供安全和稳定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和心理特点的科学领域。
了解幼儿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父母、教育工作者以及幼儿教育机构非常重要。
以下是幼儿心理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照顾幼儿的心理需求。
1. 幼儿认知发展幼儿认知发展是指儿童在认识和思考方面的成长过程。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幼儿的认知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象征功能阶段和具体操作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发展出感知、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能力。
2. 幼儿社会发展幼儿社会发展是指儿童在社会互动和社会规范方面的成长。
社会化是幼儿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角色的扮演,幼儿学会适应社会环境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3. 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指儿童情感经历和情感表达的成长过程。
在早期,幼儿主要依赖于亲子关系来满足情感需求,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学会表达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4. 幼儿语言发展幼儿语言发展是指儿童在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方面的成长。
幼儿从初生婴儿时期开始接触语言,通过听、说、读、写等方式逐渐掌握语言规则和表达能力,成为有效的沟通者。
5. 幼儿性格发展幼儿性格发展是指儿童性格特点形成和塑造的过程。
幼儿的性格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渐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性格特点,如活泼好动、害羞内向、乐观开朗等。
6. 幼儿注意力与集中力发展幼儿的注意力与集中力是指儿童在学习和活动中持续注意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力发展需要经过锻炼和培养,父母和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游戏、音乐和绘画等方式促进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发展。
7. 幼儿情绪管理幼儿情绪管理是指儿童在面对不同情绪和情境时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
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学会应对挫折、处理冲突、表达情感等。
8. 幼儿自我概念与自尊幼儿自我概念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逐渐形成对自己特点和能力的认识,并发展出对自己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幼儿心理学,通过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临床法等方法,来研究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幼儿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从而指导幼儿健康成长。
以下是小编带来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儿心理学重点知识点一【教育心理学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教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
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
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讲师,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
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幼儿:3~6岁(学前:0~6岁、幼儿前期:0~3岁;初期:3岁;中期:4岁;后期:5岁)
2.儿童:0~18岁
3.心理:称为心理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4.心理现象的分类:
(1)心理过程(认知过程——基础;情感过程——动力;意志过程——调控) 认知过程的核心是思维(2)个性心理:个性倾向性系统、个性心理特征系统、自我意识系统5.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学科门类。
6.幼儿心理学:研究3~6岁婴幼儿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的学科(研究对象0~6岁,主要研究对象3~6岁)。
7.年龄特征:某一特定年龄阶段中最稳定、最普遍、最典型的本质心理特征。
二、大事件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诞生》。
2.1882年德国心理学家普莱尔写下《儿童心理》一书标志着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三、综合
1.心理的实质(心理的基本特征)。
(1)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
(2)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社会环境对人类心理的作用尤为重要)。
(4)心理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发展。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其主观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具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2)个人的经验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现实的反映。
(3)心理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对个人行为的调节和支配上。
(4)心理的主要观能动性,表现为儿童来到这个世界,大脑并不是一张白纸。
3.幼儿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阐明婴幼儿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趋势(基础)
②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本质)
4.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①理论研究法②实论研究法
观察法:(最简单、最基本、最实
用的方法)
调查法(谈话法、问卷法、测量法、作品分析法)
实验法:(最严密、最客观的方法)5.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会逐渐减弱,这就叫习惯化。
6.去习惯化:当儿童感知到出现一个新刺激,它不同已习惯化了的刺激时,就会做出新的强烈反应,原有的习惯化就终止了。
四、补充知识1.人脑分为三部分 2.洛克“白板说”
3.卢梭《爱弥儿》顺应自然、尊重儿童
4.王守仁(王阳明)儿童的天性是爱游戏、好活动的
5.科学儿童观:儿童并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6.婴幼儿具有朴素的(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知识
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
一、认知
1.概念:是指认识和知识,认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知识是这个过程的结果。
2.认知的作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
3.认知过程是基础作用,情感过程是动力作用,意志过程是调控作用。
4.认知的分类: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二、感觉
感知觉是人类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是认识活动的开端。
1.概念:单一感觉刺激,作用在人的感觉器官上而引起的心理反映。
2.感觉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端(个别属性)
3.肤觉:具有性别差异,通常女孩比男孩敏感。
①触觉:机械刺激(手心、脚心最敏感)巴宾斯基反射
②痛觉:对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伤害性刺激③温觉:新生儿怕冷不怕热,胎儿在母亲腹中属于恒温
4.前庭觉(嘴——认识)(手——探索)
(1)主要管理平衡和运动的感觉(2)新生儿的前庭觉能使他形成最早的条件反射
(3)抓握是婴儿最初的有方向的运动(第3周胚胎发育)5.嗅觉
(1)六个月的胎儿,其嗅觉细胞就能接受嗅觉刺激。
(2)嗅觉具有“嗅觉适应”现象(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6.味觉(通过味觉可以找到母亲)(1)4个月的胎儿,就开始接受味觉刺激。
(2)新生儿偏好甜味。
(3)四个基本味道:酸甜苦咸7.听觉
(1)8个月的胎儿对低音的感受能力比高音强。
(2)婴儿对女性的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3)20周的胎儿具备听觉能力,14~19岁才达到最佳水平)。
(4)6个月~3岁,婴儿易患中耳炎。
8.视觉
(1)2岁左右,视敏度接近成人。
(2)婴儿喜欢波长较长的暖色,比如“红、橙、黄”(红黄蓝绿常见颜色)。
(3)儿童一般先认识颜色,再学会标志颜色的词语。
5~7岁的儿童,能正确命名常见的颜色(3到4个月分辨彩色和非彩色)。
(4)颜色视觉有性别差异,女孩的颜色视觉比男孩强。
(5)色盲是一种遗传疾病,通常男性多于女性。
(6)视知觉的功能:空间知觉、差异辨别、背景辨别、视觉填充、对象再认
(7)所有感觉器官中最活跃、最主动的感觉器官是眼睛,70%~75%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得到的。
三、知觉
1.概念:人对作用在感觉器官上内外刺激的整体反映。
2.形状知觉:以视觉为主,包括动觉、触觉在内的复合感知。
(1)婴儿喜欢圆形(2)偏好正常的人脸
(3)偏好运动的物体(4)婴儿喜欢中等复杂的圆形
3.深度知觉
(1)测试深度知觉的实验称为“视觉悬崖”实验,由吉布森提出。
(2)6个月的婴儿具有深度知觉(3)婴儿深度知觉的发展与爬行有关,爬行有助于中枢神经发展。
4.方位知觉
(1)3岁辨别上下,4岁辨别前后,5岁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7~9岁辨别以外部物体为基准的左右,6~7岁是发展左右概念最快的阶段。
5.可知度
由吉布森提出,知觉行为的可行程度
6.自我效能感
2个月与9个月,是自我效能感发展的高峰时期
7.多通道感知
最常见的感觉联合视觉和动觉,视觉和听觉。
8.感觉剥夺与感觉轰炸
(1)向儿童提供过多、过强、过杂、过长时间的感觉刺激造成儿童感觉疲劳和抵制的不良情形。
(2)常见的感觉轰炸:大量的早教训练、兴趣班、幼儿教育小学化。
(3)感觉剥夺:感觉过少。
(4)常见的感觉剥夺:包办孩子的生活,缺乏玩具、家庭气氛冷漠。
四、注意
1.概念: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2.注意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总是与其他心理过程一起出现。
3.吉布森认为注意和知觉是同一个过程。
4.注意分类①有意注意(上课)②无意注意(看电视)
5.影响无意注意的条件?
(1)客观条件(与别人有关):①刺激物的强度②刺激物之间的对③刺激物的运动④新异的刺激物(2)主观条件:①人的需要和兴趣②人的情绪和状态(自己有关)③人的知识经验
6.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
①对目的和任务的理解
②动用意志,排除干扰
③把智力活动与际操作结合
④培养间接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