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帝庙的传奇故事
关帝庙简介500字
![关帝庙简介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b30e37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1.png)
解州关帝庙自古就是游览胜地,是个含有古代文化,古代气味的一个寺庙。
进了关帝庙的大门,往南走是结义堂,是仿照当时刘备、关羽、张飞三结义的桃园兴建的。
结义堂里有一个长方体玻璃框,里面有用水泥做的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情景。
把他们的表情做得惟妙惟肖,你见了绝对会想起那时候的情景。
走出结义堂,过了御书楼,出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座殿宇就是供奉关羽的主殿崇宁殿了。
崇宁殿四周有26个巨大石柱环绕着殿宇,大殿檐下的“神勇”巨匾是乾隆皇帝钦定的。
殿前的月台也叫祭台,是祭祀大礼的地方。
台中的石供桌,桌面为青铜所铸。
上面那条一指宽的槽缝,传说是当年五月十三关公显圣在此磨青龙偃月刀,正逢下雨。
关公试刀锋时,轻砍一刀而留的痕迹。
传说当然不足为信,但此后每年这几天都下雨。
民间把农历五月十三称“关老爷磨刀日”。
这个供桌就叫磨刀石了。
穿崇宁殿而出,入后宫南门,后宫后面,是关帝庙扛鼎之作的春秋楼。
它掩映在参天古树和名花异卉之间,巍然屹立,大气磅礴。
这座楼,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
上下两层皆施回廊,四周勾栏相依,可供凭栏远眺。
檐下木雕龙凤、流云、花卉、人物、走兽等图案,雕工精湛,剔透有致。
楼顶彩色琉璃覆盖,光泽夺目。
楼内东西两侧,各有楼梯36级,可供上下。
第一层上,有木制隔扇108面,图案古朴,工艺奇特。
进入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
秋》。
关帝庙壮丽辉煌,是个值得游览的'地方,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解州关帝庙讲解
![解州关帝庙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55e1410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c9.png)
解州关帝庙讲解
解州关帝庙,位于中国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解州镇,是一座规模宏大、历史悠久的古庙。
庙宇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迄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该地区最重要的宗教场所之一。
解州关帝庙是以中国历史名将关羽为主神的道教庙宇。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武将之一,为刘备一统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被尊奉为义薄云天、忠诚正直的代表,被视为武士道的楷模。
因此,在中国各地,关羽被奉为神明,关帝庙也是各地重要的信仰场所之一。
解州关帝庙占地面积很大,建筑风格独特而宏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
庙宇由正殿、配殿、神库、钟楼等多个建筑组成,建筑风格兼具明清两代的特点。
主殿内供奉关羽神像,神像庄严肃穆,给人以威严感。
沿着庙宇的走廊,有许多关于关羽的雕塑和壁画,展示了关羽的英勇事迹和其在中国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解州关帝庙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尤其是每年的关帝诞辰和重要节日,庙宇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信徒们在庙里烧香、磕头、祈福,表达对关羽的崇敬和信仰。
此外,庙宇还举办各种宗教仪式和庙会,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解州关帝庙不仅是一座宗教场所,更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代表。
庙宇所
蕴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庙宇的保存和维护,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总之,解州关帝庙是一座具有重要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庙。
其建筑风格独特、庙宇规模宏大,吸引了许多信徒和游客前来参观。
通过解州关帝庙的讲解,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并体验其中所蕴含的庄严和美好。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993a314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f9.png)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在周口市沙颍河北岸,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
它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由清康熙年间,在周家口经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被建筑学家誉为“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周口关帝庙。
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贸的繁荣和经济鼎盛。
关帝庙还流传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一怒之下的经典杰作现在的沙河南岸文化街,清康熙年间曾叫关帝庙门街,是周家口历史上会馆最多的一条街。
在不到300米的街道上,分布着5个会馆。
外省客商为联系商务、沟通信息方便,纷纷在周家口建立商会会馆。
会馆是神灵崇拜和商业文化的结合,故很多会馆又多以庙相称。
原来的第八中学就建在最早的山陕会馆的原址上,那是山陕商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山陕会馆。
因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世称“忠义”,被清朝加封为“护法神圣帝”。
他生于山西蒲州,与山陕商人系同乡近邻,为纪念这位世人敬仰的“关圣帝”,山陕会馆又叫关帝庙。
比北岸的关帝庙早建了13年。
当时,沙河上没有修桥,南北行人靠摆渡过河。
由于交通不便,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往往因为烧不上第一炉香,而与沙河南岸的山陕商人发生矛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十三日,两岸山陕商人在筹备祭典议事时,双方矛盾激化。
一怒之下,北岸的山陕商人发誓要在北岸建一座更大规模的关帝庙。
于是,他们就发动沙河北岸的所有山陕商人一方面集资购料,一方面选址买地。
集资按自觉自愿的原则,多少不限。
由主持派人到各商号,让捐款者自己往帐本上写,写多少,捐多少,这叫“布施银”。
还有一部分是按生意大小摊派的“厘头银”。
共捐白银3万多两。
建筑材料多是从山西老家运来的。
山西人很会打算,比如盖庙用的琉璃瓦,他们从山西用驴驮着瓦来周家口,瓦作建庙用,驴在周家口卖掉,又可赚一笔钱。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859a4ef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84.png)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
东山岛位于福建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岛屿。
在这座岛上,有一座闻名遐迩的关帝庙,它是当地居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据传说,东山岛关帝庙始建于明朝末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
传说当时有一位渔民在海上捕鱼时,突然遇到了狂风巨浪,他在危急时刻祈求关公保佑,结果奇迹般地平安归来。
为了感谢关公的救命之恩,这位渔民便在岛上建起了一座关帝庙,供奉关公,祈求庇佑。
自此之后,东山岛关帝庙便香火不断,前来朝拜的信徒络绎不绝。
当地的居民认为,关帝庙是他们的守护神,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健康、事业顺利、家庭幸福。
每逢重要节日和庆典,居民们都会来到关帝庙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表达他们对关公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除了宗教信仰之外,东山岛关帝庙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庙内保存了许多明清两代的文物和艺术品,如古碑、石雕、木雕、彩画等,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此外,关帝庙还是一处旅游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https://img.taocdn.com/s3/m/7c661c2b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7.png)
解州关帝庙解州关帝庙是中国江西省的一处历史古迹,位于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解州镇,是一座供奉关羽的古庙。
该庙始建于南宋淳祐年间,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解州关帝庙的历史、建筑特色、文化意义以及庙会活动等方面。
解州关帝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淳祐年间,距今已有近800年的历史。
传说关羽战死后,蜀汉皇帝刘备特赐封他为"忠义神勇关圣帝君",并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庙宇供奉。
解州关帝庙便是其中之一。
庙内供奉着关羽的神像,以表达对他的崇敬和敬仰之情。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庙宇的正殿采用了典型的传统式建筑形式,正中是供奉关羽的神坛,两侧是华严殿和财神殿。
整座庙宇气势恢弘,庄严肃穆。
庙内的建筑材料选用了红墙黄瓦,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解州关帝庙不仅有着宏伟的建筑,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
关羽在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忠诚勇猛的代表人物,他的形象和精神成为了人们追求忠诚、正义和勇敢的象征。
解州关帝庙的存在,使得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关羽的事迹和他所代表的价值观念。
除了对关羽的崇拜,解州关帝庙还是一座重要的宗教场所。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解州关帝庙都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
庙会上,人们可以品尝各种传统美食,观看武术表演和民间艺术,还可以参加游戏和娱乐活动。
这个庙会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信徒,为解州镇带来了繁荣和活力。
解州关帝庙不仅是一处宗教场所,也是人们寻求精神慰藉和信仰力量的重要场所。
每年,来自各地的信徒都会前来解州关帝庙祈求平安和家庭幸福。
这里充满着虔诚的祈祷和感恩之情,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总之,解州关帝庙作为中国江西省新余市的一处历史古迹,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的文化价值。
庙宇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
庙会活动让人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热情和活力。
无论是从历史、建筑还是文化角度来看,解州关帝庙都是一处值得人们参观和了解的重要景点。
介绍解州关帝庙80字
![介绍解州关帝庙8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72fdaf0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6d.png)
介绍解州关帝庙
解州关帝庙,又称关公庙,是中国福建省解放县(今属莆田市)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供奉着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关帝庙之一。
解州关帝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90年左右,建于南宋末年。
庙宇原为木质结构,后来多次重修,最近一次大规模的修复是在清朝光绪年间。
庙内的建筑群坐北朝南,整体布局严谨,气势宏伟。
庙宇的主体建筑包括牌坊、山门、正殿和配殿等,其中正殿供奉关羽神像,左右配殿供奉其武将张飞和赵云。
解州关帝庙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庙会活动,吸引了众多的香客和游客前来参观和祭拜。
庙会期间,庙内外热闹非凡,各种民俗表演、庙会游戏和小吃摊位等琳琅满目,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展示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的平台。
关羽,字云长,是中国历史上备受尊敬的将领之一,他在三国时期为刘备效力,以忠义和武艺高超而闻名。
关帝庙作为供奉关羽的场所,也成为信仰和敬仰他的人们前来祈福和寻求庇佑的地方。
庙内常年香火不断,人们会烧香、献花、上香,表达对关羽的崇敬之情。
解州关帝庙不仅是宗教信仰的场所,也是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
它见证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民间信仰相结合的典型代表之一。
同时,该庙也是一座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探访,感受历史的厚重和宗教的庄严。
总之,解州关帝庙是中国福建省解放县的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庙宇,供奉着关羽将军,是人们崇敬和敬仰的地方,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https://img.taocdn.com/s3/m/00ea652369dc5022aaea00a6.png)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展开全文一、关于武庙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
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唐肃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
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
同"文庙"相对。
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
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
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但不同"文庙"相对。
国内比较著名的关帝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首都北京的关帝庙殿、河北承德皇家关帝庙、山东广饶关帝庙、福建省东山关王庙、江苏省邳州市土山关帝庙、安徽省亳州市大关帝庙、山东省聊城山陕会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南岸的虎头关帝庙、武汉磨山风景区新近重建的武圣庙、供奉关公的湖北省武当山,深圳新安故城关帝庙,等等。
二、文武庙的祭祀体系唐宋文、武庙祭祀体系是以文庙为标准,设立亚圣、十哲、七十二子。
武庙也如同文庙祭祀体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
文庙圣王:文宣王孔子亚圣:孟子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七十二子:颜回、闵损、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赐、卜商、林放、樊须、澹台灭明、曾参、公冶长、公西箴、原宪、有若、郑国、商泽、秦非、曾点、巫马施、公皙哀、漆雕徒父、司马耕、颜之仆、石作蜀、颜高、邽巽、任不斉、颜无繇、颛孙师、高柴、荣旗、秦祖、陈亢、梁鳣、冉孺、蘧琼、公西赤、公伯寮、漆雕开、虙不齐、燕伋、秦商、后处、廉洁、乐劾、申党、琴牢、步叔乘、颜辛、漆雕哆、申枨、壤驷赤、施之常、公祖句兹、伯虔、南宫括、公孙龙、叔仲会、商瞿、县成、颜哙、孔忠、狄思、冉季、奚容箴、左人郢、秦冉、孟轲、左丘明、谷梁赤、公羊高、荀况、伏胜、毛苌、高堂生、孔安国、戴圣、刘向、扬雄、何休、郑众、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杜子春、范寗、杜预、王肃、王弼、韩愈武庙圣王:武成王姜太公亚圣:张良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七十二子: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熲、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三、最传奇的三座关公庙从古到今,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模范受到了我国人民的普遍敬仰。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19b196d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93.png)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是位于湖南湘潭县的一座古老的庙宇,建立于宋朝,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它以神圣的关羽为主题,由五个殿堂组成,建筑精美,是一座精致的寺庙。
这里被祀奉的是三国英雄关羽,他曾经率领五千精锐,与曹操的大军抗衡,士气顽强,以关羽的英勇而闻名于世。
他一生四处为国家建功立业,由此也有一句话“不知关河之原深,但识关帝庙之雄威”。
关帝庙便是为了纪念这位英雄而建立的,它让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位英雄,尊重他的英勇和才智。
关帝庙也是一座宝贵的历史遗迹,它最初是在南宋顺治朝建立的,历史悠久,得到了后来的重修,直到宋末元初,累积了多年的历史,古迹完好无损。
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建筑,如山门、万象殿、大雄宝殿、九龙壁等,殿堂间挂满了精美的图案,墙上画满了古老的传说,令人目不暇接。
在关帝庙里,人们还可以参观古老的庙宇,体验古朴的宗教气氛,品味古雅的文化风情。
整栋建筑结构严谨,用料精良,非常细致,令人非常惊讶。
它以关羽的壮丽形象吸引众多游客,成为湘潭最受欢迎的景点之一。
关帝庙历经几百年,仍保留着昔日的灿烂和辉煌。
到今天为止,这座庙宇依然是一座有史以来最宝贵的文化遗产。
它吸引着众多当地游客,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参观,它让人们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进一步认识关羽这位英雄,体会古老文化的魅力。
总之,关帝庙是一座珍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饱含着历史的精髓,还让人们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古代文明的辉煌。
它不但是众多游客的旅游景点,更是人们对历史的热爱的象征!。
关帝庙简介500字
![关帝庙简介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0c8659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4.png)
关帝庙简介500字关帝庙,又称忠烈庙,是为纪念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羽而建立的庙宇。
关帝庙最初是由刘备为了纪忈关羽而兴建的,后来逐渐演变为纪念忠义烈士的祠庙。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关帝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宗教场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关帝庙的建筑格局一般都遵循古代的祠庙规制,通常包括主体建筑、配殿、配殿、碑坊、祭坛、廊庑等。
主体建筑通常是供奉关羽神像的殿堂,是关帝庙的核心所在。
在关帝庙的殿堂中,关羽的神像通常是庄严肃穆,袍带飘飘,手持青龙偃月刀,神态庄重威严。
配殿和配殿则用来供奉其他神灵或忠烈英魂,是供奉关羽以外的其他神祇的场所。
碑坊上通常刻有关羽的事迹或忠烈烈士的名单,是庙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祭坛是用来祭祀神灵的地方,通常有祭器和祭祀台,是祭祀的主要场所。
廊庑则是连接各个建筑的长廊,通常有对联或雕刻,是庙宇的走廊和休憩之处。
关帝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帝庙不仅是供奉关羽的地方,更是忠烈烈士的祠庙,是中国传统忠义的象征。
关帝庙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产物,是封建礼仪的象征。
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和祭祀仪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关帝庙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关帝庙的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祭祀的代表,是中国传统祭祀的典范。
总的来说,关帝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帝庙的建筑风格和祭祀仪式,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和宗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关帝庙的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杰作。
关帝庙的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祭祀的代表,是中国传统祭祀的典范。
在现代,关帝庙不仅是一个供奉神祇的庙宇,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遗产。
寻根觅祖之解州关帝庙
![寻根觅祖之解州关帝庙](https://img.taocdn.com/s3/m/3ef78b05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d0.png)
寻根觅祖之解州关帝庙(景点概况)解州关帝庙创建于公元589年即隋开皇九年。
现存庙宇多为明、清建筑,南为结义园,中为正庙,北为御园,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殿堂楼阁有200多间。
正庙从端门开始,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春秋楼,依序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前为庙堂,后为寝宫,颇具皇宫气派。
对面的结义园原名“莲花池”,是纪念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建造的一处明清园林。
正庙供奉的关圣帝君,原本是东汉名将、武圣关羽,关羽字云长,出生于公元160年,卒于219年。
他一生辅佐刘备,征战群雄,完成鼎立三分大业,实践儒家倡导的忠义仁勇伦理思想,谱写了一曲令人感慨万千的人生壮歌,因此得到历代帝王将相、庶民百姓的共同推崇,关庙也同孔庙一样遍布中国。
其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气势最宏伟、建筑技艺最精湛的就是解州关帝庙。
端门上的“扶汉人物”、“精忠贯日”和“大义参天”等联语,表明关公是忠心匡扶汉室的英雄、忠义彪炳千秋的圣人。
端门对面的明代琉璃影壁,4条邀游飞动的盘龙,以“4”与“死”的谐音,暗喻关公死后封帝,千古独此一人。
门前交叉斜竖的3根铁柱“挡众”,警示文武官员到此落轿下马;两边的明铸铁狮,更增添了圣庙的威严气势。
雉门俗称“大门”,过去专供帝王进出,平时关闭。
进出关帝庙的主要通道,是雉门两侧的“文经门”和“武纬门”,旧时为文武大臣上朝之路。
以“经纬”二字命名,是说文武官员好比经纬纵横交织,治理国家。
雉门还是一座过路戏台。
每逢庙会唱戏,雉门正中大门一关,门后中部就是后台,北部台阶两侧石槽上搭建木板成为前台,左右木栅栏转为乐池,台中的一排格子门可作为布景,很快就成了一座演出三国戏和关公戏的戏台。
中国的三国戏、关公戏颇多。
名闻中外的京剧,有148出三国戏、20出关公戏;关公家乡的蒲剧,有88出三国戏、18出关公戏。
无论哪个剧种,舞台上的关公都是一个完美的英雄形象。
过去,凡是扮演关公的演员,都要沐浴、焚香、燃放爆竹,显得恭敬而神圣。
关帝庙的传说故事
![关帝庙的传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d565c5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a4.png)
关帝庙的传说故事可以有很多版本,以下提供一个示例:
很久以前,关帝庙所在的地方是一片汪洋大海,而关公出生在河南的乡下,过着平凡的生活。
有一天,关公和他的伙伴们出海游玩,不慎被大浪卷到了这片海域。
当地的渔民救了他们,并把他们送回了家。
为了感谢关公的救命之恩,村里的人们决定修建一座庙宇供奉他。
庙宇建成后,渔民们为了祈求平安,都会来庙里烧香拜佛。
有一天,一个渔民在海上捕鱼时遇到了大风浪,船只几乎翻了个底朝天。
渔民在危急时刻大喊:“关公大哥,求您保佑我平安回家!”奇迹发生了,风浪瞬间平息,渔民平安返航。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整个海域,渔民们都认为关公显灵了。
于是,他们决定在庙里为关公塑像,并尊他为海神。
从此以后,关帝庙香火鼎盛,每年都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朝拜。
关公的传奇故事也传遍了中原大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崇敬他。
他不仅被尊为武神,还被视为忠诚、义气的象征。
为了纪念这位传奇英雄,人们把他生前用过的青龙偃月刀、赤兔马等物品也供奉在关帝庙里。
随着时间的推移,关帝庙不仅成为了当地的地标建筑,还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关帝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庙会,各地的信徒和游客都会汇聚一堂,共同庆祝关公的诞辰。
这个传说故事也流传至今,成为了关帝庙千古流传的佳话。
这个故事旨在传达关公的忠诚、义气等精神品质,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平安、吉祥的美好祝愿。
在关帝庙这座神圣的殿堂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
传奇故事:神惩
![传奇故事:神惩](https://img.taocdn.com/s3/m/e07c8a59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ec.png)
传奇故事:神惩道光年间,耒陽县北乡有座庙宇,里面供奉着一座叫诛虎烈杰的神像。
这座庙宇建设年代不详,据说当时北乡山上常有猛虎伤人,后来有一个壮士上山除掉了猛虎,壮士也当场殁命。
北乡人感激他除虎有功,为他建了庙。
称他为烈杰,是因为他舍命除虎,英雄豪杰的意思。
耒陽县城南有个伍姓大户人家,生有二子,长子伍大富,是个商人,次子伍大贵,是个秀才,性格暴烈,爱打抱不平。
这年,伍大富要出远门经商,听人说路过之地有猛虎出没,为了自身安全,他便特意来到北乡诛虎烈杰庙烧香拜谒,祈求保佑平安。
哪知一个月后,同去的仆人孤单一人返回伍家,哭着诉说伍大富在一座山上被猛虎吃掉了。
次子伍大贵闻言大怒,恸哭道:“兄长临去之前,特地到诛虎烈杰神像前祈求保佑,谁知还是入了虎口,看来这诛虎烈杰分明是个骗吃骗喝的东西……”说罢,伍大贵提上一把大锤头,骑上一匹快马,跑到北乡诛虎烈杰庙前,冲进去三下两下就把诛虎烈杰神像砸了个稀巴烂。
北乡人一见伍大贵砸了神像,一时惊恐起来,纷纷上前扭住他,呵斥伍大贵得罪神明,整个北乡都会遭殃,一定要抓他去见官。
很快,百姓扭着伍大贵来到了耒一陽一县衙,有人跑过去敲响了衙门前的大鼓。
霎时,耒一陽一县令沈一鹤升堂问案。
百姓上堂跪下把事由说了一遍,控告伍大贵砸毁神像,大逆不道。
伍大贵也向沈一鹤申诉了自己砸毁神像的原因,最后说道:“诛虎烈杰这人既不见于史书又不载于县志典籍,分明属于邪神野鬼一类,不是正统之神。
现我已将诛虎烈杰神像砸毁,触怒了北乡乡邻,我情愿出钱将庙修好,另立关圣帝的神像,以替北乡乡邻求福、消灾。
”沈一鹤沉思片刻之后,点头答应了,并撤销了此案。
于是,伍大贵便雇人到庙里重新雕塑关圣帝的神像,并对庙宇进行修葺。
时间一天天过去,关圣帝的神像眼看就要雕塑好了。
这天,伍大贵家里忽然来了个人。
来人自称是北乡人,说自己家里有个女儿年近十八,最近几天中了邪症,眼睛歪,眉一毛一竖,口中自称是诛虎烈杰,说有恶人拆了他的神像,断了他的香火,无处安身,所以来到此家要吃要喝。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介绍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a4ed7b69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3.png)
台儿庄古城关帝庙介绍一进庙里,哇,整个空间一下子就开阔了起来,屋顶的梁柱上绘满了各种精美的彩绘,色彩鲜艳得就像小朋友的涂鸦,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中间的关公雕像高高在上,红脸长须,手握青龙刀,简直就像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给人一种说不出的震撼。
旁边还有香炉,香烟袅袅,真是个让人感到宁静的地方。
香火鼎盛,信徒们一个个双手合十,虔诚地祈祷,好像在说:“关公啊,保佑我发财、平安啊!”听到这儿,谁心里不乐呵呵的呢?周围还有很多小摊贩,卖着各种当地的小吃,真是香得让人流口水。
那油条、豆腐脑、还有热乎乎的包子,想想都让人肚子咕咕叫。
边逛边吃,简直就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你看,旁边的小朋友正在啃着冰淇淋,脸上沾满了五彩斑斓的糖霜,那个笑容可真甜啊,感觉比冰淇淋还要甜呢!这庙里还有很多关于关公的故事,传说他在战场上勇猛无比,助力无数人打败敌人,简直就是传奇中的传奇。
听着这些故事,心里总会浮现出许多英雄梦。
你想啊,如果能和关公一起打仗,那得是多酷的事情啊!“赤兔马,快来!”真是一个光辉的想象,虽然我知道现实中可能没那么简单,但这种感觉就像喝了一口热腾腾的汤,让人暖心。
庙外的古城墙也特别有魅力,走上去,仿佛穿越到了古代,随便一张照片都能让人怀疑是不是上了“时光机”。
阳光洒在砖石上,给古城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拍照的朋友们可真是不遗余力,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断,简直像在开演唱会一样热闹。
你们说,是不是也该给这些自拍的朋友们一个“最佳表演奖”呢?说到古城,还得提提那些小巷子,走进去就像走进了一个迷宫,左右逢源,每个转角都有惊喜。
小店铺里卖的手工艺品精致得很,哎呀,那些彩绘的扇子、陶瓷的摆件,每一件都像是小小的艺术品,让人忍不住想多逛几家。
尤其是那家卖糖葫芦的,哇,酸甜可口,一口下去,感觉整个心情都亮了起来!有种“一口气吃十个”的冲动,真是停不下来啊。
夜晚的关帝庙更是别有一番风味,灯光柔和,整个庙宇仿佛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显得更加庄严肃穆。
烽火传军情的故事
![烽火传军情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538791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2a.png)
烽火传军情的故事
解州关帝庙坐落在解州古城中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庙宇。
据传说,关羽在东汉末年曾经来到解州,为了感谢当地百姓对他的热
情招待和支持,他便留下了自己的神像,并指定此处为他的门庭地界。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座庙宇逐渐成为解州人民崇奉的神灵之一,也是
当地人的信仰中心。
解州关帝庙的建筑风格独特,正殿内供奉着关羽神像,神像雕制
精美,形象逼真,被誉为民间艺术的杰作。
庙宇内还有众多的文物古迹,如《三国志》手抄本、关羽马等,让人们对历史文化有更深入的
了解和认识。
每年的关羽诞辰日和庙会时,解州关帝庙都会迎来数以千计的朝
拜者和游客。
在这里,人们可以领略到三国历史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到浓郁的民间信仰和文化氛围。
解州关帝庙是一座具有巨大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古迹,也是解
州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它的存在,不仅丰富了解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为当代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挖掘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场所。
关帝庙的传说
![关帝庙的传说](https://img.taocdn.com/s3/m/859ee447e518964bcf847c82.png)
关帝庙的传说土门中学五(2)班陈菲我的家乡在郧西县关帝庙,那里是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
关于我的家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三国时期,有一名大将叫关羽,他为人仗义,同时体恤民情,关爱士兵,深受老百姓爱戴。
传说关将军“过五关,斩六将”时,他带领军队,经过长途跋涉,走到了一个依山傍水的地方,在此扎寨。
当他看到当地的老百姓由于战乱,加上春荒,民不聊生时,便带领着士兵们节约粮草,把省下的粮食捐赠给当地的老百姓,可是那点粮食根本维持不了老百姓的生活,关羽怕自己军队走后,这里的老百姓又要饱受饥饿之苦,便延迟了扎寨的时间,让士兵们下田帮老百姓栽秧,百姓们吃饭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的缓解。
可这里因兵荒马乱,瘟疫流行,许多家禽都病死了。
不久,这个村子的人也染上了瘟疫,关羽下令士兵们上山挖草药,让老百姓服用。
可草药都长在陡峭的山崖上,去挖药必然有一定的危险,但关羽想到百姓的痛苦,就把这些置之度外,士兵们系上绳子,攀上陡峭的岩石,小心翼翼地挖草药,带回营地,并熬好药汤,亲自递给百姓手中。
不久,疫情好转了,村民在关羽的帮助下度过了难关。
看到老百姓终于摆脱了病魔,生活不再那么苦了,关羽才放心地带着大军去完成国家大事。
军队走后,后人为了纪念关羽,专门修了关羽雕像,还修了一座庙宇,这个村子因此得名“关帝庙”。
现在,你要是到我的家乡来,还能看到关公庙,那里布满了历史斑驳的墙壁,似乎在人们述说关公的恩情,那古香古色建筑,将永远传颂着关公的美德。
你要想亲眼见证关帝庙,那就到我们郧西来,这样你不断能欣赏到郧西的青山秀水,还能感受到郧西悠悠的文化积淀。
怎么样,还犹豫什么,朋友们,快来吧!【评析:本文的小作者用稍还有些稚嫩的笔,生动的描述了自己家乡的传说故事,语言通顺,行文流畅,表达了对家乡浓浓的热爱之情。
】。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一)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一)](https://img.taocdn.com/s3/m/7f0721cb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b7.png)
东山岛关帝庙的故事(一)东山岛关帝庙:传奇的起源一、岛上的守护神•东山岛,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风景秀丽,四季宜人。
•传闻岛上有一座神奇的关帝庙,据说是由岛上的渔民建造而成。
二、渔民的故事神奇的领航•在很久以前,东山岛上的渔民在海上劳作时常常遇到巨浪和暴风雨。
•一天,一位年轻的渔民骑着小舢板在海上迷失了方向,眼看就要被风浪吞噬。
•突然,一位容貌英俊威严的武士出现在渔民面前。
•武士带领着渔民驾驭风浪,成功地将他们带回了渔村。
•渔民们深深感激这位英雄,决定建造一座庙来感谢他的帮助。
神秘的庙宇•渔民们动身,一座庄严而神秘的关帝庙在岛上诞生了。
•庙宇之内供奉着一尊宽厚威严的关公神像,渔民们对他无比崇敬。
•据说这位英雄正是关公,在海上为渔民们保驾护航。
三、庙宇的神奇力量守护岛屿的英雄•自建庙以来,岛上的天气异常平稳,再也没有遭遇过猛烈的风浪。
•渔民们相信这是关公庇佑和守护的结果,纷纷前往庙里祈求平安。
助人为乐的精神•除了保护渔民,关帝庙也通过丰收祈福帮助农民。
•每年秋收时,农民们会举行盛大的感恩祭拜活动,祈求丰收和好运。
四、传承的火种神明的教诲•关公庙不仅为岛上居民提供守护,还传承着关公的精神和教诲。
•渔民和农民们通过祭祀和庙宇活动,互相分享勇敢、正直和助人为乐的故事。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山岛的关帝庙渐渐成为岛上的文化符号和旅游景点。
•无论是当地居民还是游客,都会前往关帝庙祈求守护和好运。
五、结束语•东山岛上的关帝庙是岛上居民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和信仰之源。
•这座庙宇见证了渔民和农民们艰辛劳作、勇敢冒险的精神。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神奇的庙宇将继续在东山岛建立传奇,并激励着更多的人们。
关帝庙的故事
![关帝庙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5c9742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31.png)
关帝庙的故事关帝庙,位于我国南宁市武鸣县城,是中国传统庙宇中体现最完整历史文化传统的一个古迹,也是中国古代佛、道、儒三家文化的重要结合点。
关帝庙始建于清朝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筑由汉族和壮族混合文化而成,它具有浓郁的天下太平景象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涵养,至今仍保留着古朴典雅的气息。
历史上,关帝庙是孔子文化的圣地,在许多文献中都有提及,南宁始称“关公坊”,年代已久。
但是,今日的关帝祠更是以关公为主要主题,南宁市甚至取“武鸣关公”作为城市标志。
关帝庙位于春秋时期蜀汉古都许昌东面的武鸣县,与官渡之战有关,当时还有“关公位乎官渡,死而不屈”的古老的故事传说,是非常有名的。
关帝庙有极为丰富的历史底蕴,它把春秋时期的关羽、刘备、孙权三国时代,和更近代的明清两代之间的历史活动全都印证了出来。
庙内殿堂里供奉着关帝和其子关索,他们是中国古代英雄关公的守护神,人们以他们为样板,称赞他们的勇士精神,并祭拜这位至今仍被人尊敬的古代名士。
此外,庙内还供奉着象征节约、勤劳及智慧的孔子、孟子、老子、墨子等多位古代名家。
此外,关帝庙的建筑也是非常独特的,大部分建筑形式是石灰岩砌成的,外部采用朱红色墙体,并与金黄色的屋顶相衬,栩栩如生,从外观上来看完全是一个唐代藩镇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
今天,关帝庙给南宁市和武鸣县城带来了极大的文化价值,每年都有游客从全国各地来参观游览,且这里有着众多的文化艺术活动,比如孔子诞辰、关公木人烧香等,都是人们追捧的旅游胜地,也是中国古代佛、道、儒三家文化最完整的体现。
整座关帝庙正是中国三大宗教文化的精粹,是中华民族曾经最繁华的时代的见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财富。
它早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古迹,而是保存着古老文明的宝藏,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结合点,把千百年前的活力无声地讲述着历史,把关公的气势万丈的精神传出去,令人肃然敬畏。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https://img.taocdn.com/s3/m/e9df4a27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29.png)
武庙及三大传奇关帝庙一、关于武庙武庙,全称武成王庙,又称武成庙、太公庙、太公尚父庙,祭祀姜太公以及历代良将。
开元间比照文庙祭祀体系,始置亚圣十哲配祀,唐肃宗上元初,封为姜太公为武成王。
至宋代逐渐形成的奉祀姜太公的庙。
同"文庙"相对。
明朝洪武年间,废武庙,以姜太公从祀帝王庙。
至满清时称供奉关羽的关公庙为“武庙”。
民国时合祀关羽﹑岳飞的关岳庙也叫"武庙",但不同"文庙"相对。
国内比较著名的关帝庙: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首都北京的关帝庙殿、河北承德皇家关帝庙、山东广饶关帝庙、福建省东山关王庙、江苏省邳州市土山关帝庙、安徽省亳州市大关帝庙、山东省聊城山陕会馆、黑龙江省乌苏里江南岸的虎头关帝庙、武汉磨山风景区新近重建的武圣庙、供奉关公的湖北省武当山,深圳新安故城关帝庙,等等。
二、文武庙的祭祀体系唐宋文、武庙祭祀体系是以文庙为标准,设立亚圣、十哲、七十二子。
武庙也如同文庙祭祀体系,春秋仲月上戊日行祭礼。
文庙圣王:文宣王孔子亚圣:孟子十哲: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七十二子:颜回、闵损、冉雍、冉耕、冉求、言偃、宰予、仲由、端木赐、卜商、林放、樊须、澹台灭明、曾参、公冶长、公西箴、原宪、有若、郑国、商泽、秦非、曾点、巫马施、公皙哀、漆雕徒父、司马耕、颜之仆、石作蜀、颜高、邽巽、任不斉、颜无繇、颛孙师、高柴、荣旗、秦祖、陈亢、梁鳣、冉孺、蘧琼、公西赤、公伯寮、漆雕开、虙不齐、燕伋、秦商、后处、廉洁、乐劾、申党、琴牢、步叔乘、颜辛、漆雕哆、申枨、壤驷赤、施之常、公祖句兹、伯虔、南宫括、公孙龙、叔仲会、商瞿、县成、颜哙、孔忠、狄思、冉季、奚容箴、左人郢、秦冉、孟轲、左丘明、谷梁赤、公羊高、荀况、伏胜、毛苌、高堂生、孔安国、戴圣、刘向、扬雄、何休、郑众、马融、卢植、郑玄、服虔、贾逵、杜子春、范寗、杜预、王肃、王弼、韩愈武庙圣王:武成王姜太公亚圣:张良十哲:白起、韩信、诸葛亮、李靖、李勣、张良、司马穰苴、孙武、吴起、乐毅七十二子: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勣、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王晙、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熲、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三、最传奇的三座关公庙从古到今,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模范受到了我国人民的普遍敬仰。
三关口关帝庙的传说与历史故事
![三关口关帝庙的传说与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fc868e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d.png)
三关口关帝庙的传说与历史故事您听说过三关口的关帝庙吗?那可老有故事了。
先说这三关口,自古以来那就是个交通要道,兵家必争之地。
就像一块大蛋糕,各个势力都想来咬一口。
在这充满着热血与硝烟的地方,关帝庙就像一个精神的灯塔一样立在那儿。
传说呢,以前有很多往来三关口的行商客旅。
这一路啊,那可不安生,强盗土匪啥的可不少。
有一回,一伙儿特别凶悍的强盗在三关口附近设下埋伏,就等着肥羊上门呢。
这时候啊,有一个商人的商队路过,他们可不知道危险就在眼前。
可是就在强盗们要动手的时候,突然天色大变,乌云滚滚,在那乌云之中仿佛有一个红脸长须、手持大刀的身影若隐若现。
这强盗们定睛一看,妈呀,这不是关帝爷吗?吓得他们屁滚尿流,赶紧跑了。
而这商队呢,虽然被这突如其来的天象吓了一跳,但发现自己安然无恙,再联想起看到的那个神秘身影,就觉得是关帝爷显灵了。
打这以后,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关帝爷在守护着三关口。
从历史角度来讲,这关帝庙的建立也是有深刻意义的。
在古代,关羽那可是忠义的化身。
士兵们在三关口这个打仗的地方,都希望有关帝爷的保佑。
将领们呢,也希望士兵们能像关羽一样忠诚勇敢。
于是,就建起了关帝庙。
关帝庙建成之后,那可热闹了。
不管是即将奔赴战场的士兵,还是路过的普通百姓,都会到关帝庙来拜一拜。
士兵们会祈求打仗的时候能够旗开得胜,平安归来;老百姓就希望关帝爷能保佑自己旅途平安,家里人健健康康的。
在战争年代里,关帝庙也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
有一次,两支部队在三关口对峙,一方的将领是个特别敬重关羽的人。
他在关帝庙前发誓,说如果自己要是做了违背忠义的事情,就让关帝爷惩罚自己。
而他对手那边呢,也有不少士兵偷偷跑到关帝庙来祈祷,心里想着,不管咋样,关帝爷您可得主持公道啊。
这关帝庙就像一个沉默的见证者,看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到了和平时期,关帝庙周围也慢慢形成了一个小集市。
大家在这儿做买卖的时候,还不忘了到关帝庙去上炷香,感恩关帝爷曾经的庇佑。
虽然岁月流转,这关帝庙也经历了风吹雨打,有时候还遭到一些破坏,但人们总是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修复起来。
祖国好风光——山西解州关帝庙
![祖国好风光——山西解州关帝庙](https://img.taocdn.com/s3/m/c033235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9.png)
祖国好风光——山西解州关帝庙在江湖上,关二爷才是真正的老大,人人供奉。
关羽的一生充满传奇,败走麦城遇害后,孙权将其正身厚葬在湖北当阳(现在的当阳关陵),将其首级送曹操,曹以侯礼厚葬其首级于河南洛阳(现在的洛阳关林),这便是“头枕洛阳,身困当阳”俗称的由来。
山西是其出生地,故在其老家山西运城的解州关帝庙为其建了衣冠冢,解州关庙、洛阳关林和当阳关陵并称为中国的三大关帝庙。
近两千年来关帝庙已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关二爷也与后人尊称的“文圣人”孔夫子齐名,被人们称之为武圣关公。
解州关帝庙位于解州镇以西。
始建于隋初,总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
以东西向街道为界,分南北两大部分:街南称结义园,由结义坊、君子亭、三义阁、莲花池、假山等建筑组成;街北是正庙,坐北朝南,仿宫殿式布局,占地面积18570平方米,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宫殿式布局。
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式道教建筑群和武庙,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
走进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
结义坊为结义园大门,与祖庙端门呈南北对峙之势,是一座气势宏大的木制牌坊,上悬"结义园“匾额,为清乾隆年间解州知州言如泗题书。
君子亭,原名莲亭,因解州州守张堂尊主持兴建结义园时开辟的莲池而得名,后改称“君子亭”。
结义亭原名三义阁,内置桃园结义线刻石碑一块。
四龙壁位于关帝祖庙端门正南,是明代宣德年间烧制的琉璃影壁,有遮避视线和丰富景观层次的效果,属于中国传统风水学的“符瑞”范畴,有消灾降福、佑护生灵的作用。
画面自上而下分为天、地、海三界,主体是四条蟠龙遨游飞动,衬以凤凰、麒麟、玉兔等祥禽瑞兽,赋予了这座四龙壁诸多的传统文化内涵。
端门位于关帝祖庙最南端,为主庙正南门,重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一座古朴恢宏的砖结构宫门。
外观砖雕为仿木建筑,门楣正中镌刻“关帝庙”三个大字,门洞背面上方有“扶汉人物”匾额,两次间门洞上层东面横额为“精忠贯日”,西为“大义参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帝庙的传奇故事在周口市沙颍河北岸,座落着一片金碧辉煌的宫殿式古建筑群。
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精巧,殿堂宏伟壮观,雕刻精湛瑰丽,装饰富丽华美,素以其巧夺天工的艺术雕刻著称于世。
它就是有着300多年历史,由清康熙年间,在周家口经商的山西、陕西商人集资兴建,被建筑学家誉为“豫东平原保存较好,建筑艺术价值较高的古建筑群”——周口关帝庙。
它犹如一段凝固的历史,记载着昔日周家口商贸的繁荣和经济鼎盛。
关帝庙还流传着很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一怒之下的经典杰作现在的沙河南岸文化街,清康熙年间曾叫关帝庙门街,是周家口历史上会馆最多的一条街。
在不到300米的街道上,分布着5个会馆。
外省客商为联系商务、沟通信息方便,纷纷在周家口建立商会会馆。
会馆是神灵崇拜和商业文化的结合,故很多会馆又多以庙相称。
原来的第八中学就建在最早的山陕会馆的原址上,那是山陕商人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投资兴建的第一个山陕会馆。
因三国时期的大将关羽,世称“忠义”,被清朝加封为“护法神圣帝”。
他生于山西蒲州,与山陕商人系同乡近邻,为纪念这位世人敬仰的“关圣帝”,山陕会馆又叫关帝庙。
比北岸的关帝庙早建了13年。
当时,沙河上没有修桥,南北行人靠摆渡过河。
由于交通不便,沙河北岸的山陕商人,往往因为烧不上第一炉香,而与沙河南岸的山陕商人发生矛盾。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五月十三日,两岸山陕商人在筹备祭典议事时,双方矛盾激化。
一怒之下,北岸的山陕商人发誓要在北岸建一座更大规模的关帝庙。
于是,他们就发动沙河北岸的所有山陕商人一方面集资购料,一方面选址买地。
集资按自觉自愿的原则,多少不限。
由主持派人到各商号,让捐款者自己往帐本上写,写多少,捐多少,这叫“布施银”。
还有一部分是按生意大小摊派的“厘头银”。
共捐白银3万多两。
建筑材料多是从山西老家运来的。
山西人很会打算,比如盖庙用的琉璃瓦,他们从山西用驴驮着瓦来周家口,瓦作建庙用,驴在周家口卖掉,又可赚一笔钱。
所以集资和购料都是比较顺利的。
就是在买地时出现了一件不称心的事情,这件事情影响了关帝庙几百年。
他们选择了一块风水宝地,大约30亩见方,北依文昌街,南临沙颍河,祥云瑞彩,钟灵毓秀。
所有需要的土地,大部分都丈量过了,还有东南角一小片土地没有谈妥。
如果把东南角的一小片地也买过来,那建关帝庙的地块就是方方正正、完美无缺了。
但是,这块地的主人就是死活不愿卖。
这主是当地人,本来就对这些外来的山陕商人有成见,更有一种妒忌心理。
听到山陕商人一个劲的“鹅(我)给你说”,气就不打一处来:“鹅、鹅,还扁嘴子类。
”无论怎么协商就是不愿卖地。
这真难住了山陕商人。
山陕商人开始以为地的主人嫌给的钱少,就舍着钱往上砸。
承诺用三尺长布袋装铜钱,在地面上平放着摆,把所要买的地摆满,作为地的价钱。
该地主人不卖。
后来山陕商人又提出将钱布袋立起来将所要的地摆满,地的主人还是不卖。
山陕商人又提出用铜钱“灌缝”,就是用铜钱把每个钱袋之间的缝隙灌满。
地的主人还是不卖。
最后山陕商人提出加上个“小鬼戴帽”,即在每一个钱袋上放一个银元宝。
地的主人始终是两个字:不卖。
并且放话,“再多的钱,我也不卖。
那怕是在那里盖茅厕,放大粪,也不卖给你们。
”最后,山陕商人无奈只得将关帝庙东围墙的南端向西倾斜,绕过这块令他们头痛的地块。
300年来,关帝庙的平面图不够方正,留下东南角的缺憾。
后来,这片地真的盖成了茅厕,一直延续了若干年。
直到1998年秋整修关帝庙围墙时,才取消了厕所,使关帝庙的外墙变成了方方正正。
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山陕商人开始了工程浩大的关帝庙建设,采湖广之秀木,运秦晋之砖石,请墨客画师,聘能工巧匠,历时159年,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扩建、重修,最终于咸丰二年(1852年)全部落成。
整个古建筑群占地30余亩,为三进院落,照壁、山门、钟楼、鼓楼、铁旗杆、石碑坊、香亭、碑亭、飨殿、大殿、戏楼、拜殿、春秋阁由南向北依次建于中轴线上,前、中、后院楼廊殿阁140多间,整个建筑群布局严谨,装饰富丽,工艺精湛,极富神韵。
清代文人高麟超,在《洗凡文抄,陈游纪胜》中欣然称赞:“关圣帝装塑威严,双石坊镂刻精妙,春秋阁飞檐建瓴,铁旗杆直插云霄,集公输之巧,荟冶炼之精……胜迹也!”二、耐人寻味的石雕画在周口关帝庙中,丰富的文化特色和建筑风格使其格外引人关注,尤其是那些别出心裁、内容丰富、雕刻精细的石雕、木雕等装饰构件,更使关帝庙古建筑显得丰盈自然、别有韵味。
关帝庙的石雕艺术堪称一绝,是关帝庙最重要的文化构成。
关帝庙的石雕大部分分布在石牌坊、石柱础、石栏板和柱头上,其艺术形式多为圆雕、浮雕、透雕或半透雕。
这些石雕内容或取材于神话传说、文人轶事,或来自成语故事、词语典故,或源于生活的联想。
如,取材于杜牧诗《清明》的《牧童遥指杏花村》,在不足一平方尺的面积上,童子、老人、杏林、酒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知足常乐》画面上故事表达的是“人家骑马我骑驴,后面还有担挑的”。
还有如《精卫填海》、《天下太平》、《酌泉励心》、《张良进履》等,通过石刻匠人的巧妙组合,借助简洁却寓意丰富的石刻艺术表现形式,抒发了古人善良而又美好的愿望。
在关帝庙的石雕中有一幅这样的雕画,所画之物,非狮非虎,非猫非犬,而是一只头上有角,身上有鳞,四肢短粗,掌爪各异,脸同狮虎,尾似蒲扇,回头望日,血口獠牙的怪物。
这幅石雕画的来源还有一个典故。
相传,明弘治年间,姑苏城内发生了一次严重的鼠灾,人们把它叫做“百万老鼠闹东吴”。
这次鼠灾把粮食、衣物、箱柜、装饰、能吃的吃掉,能咬的咬烂。
就连长州县(今吴县)公堂里挂的“明镜高悬”、“日出东海”字画,也统统撕嚼得一塌糊涂。
鼠灾过后,长洲知县派人去请著名书画家文徵明来家作画。
文徵明正在吹箫,见衙门来人,放下玉管,听罢差人禀诉,摇头一笑说:“唐伯虎作画有三不画,吾有四不画,情绪不好不画,墨不浓不画,酒不足不画,不为权贵画,逢单日不画。
”知县听了差人的回禀,心想,他是一榜解元,强行是使不得的,还是礼贤下士登门拜访为好。
于是他脱下官服,换上民装,到文府拜年。
从初一到初三,长洲知县连扑了三天空,问谁谁也不知文徵明到哪去了。
知县无奈,就派两位公差日夜在文家门口等候,直到正月十八午后,文徵明才回到府上。
差人喜出望外,把老爷求画心切,三次登门恭请,备说原委。
文徵明微微一笑,说到:“亏得二位辛苦,县公诚心,又舍得纸墨银子,画非难也。
今天日已过午,明天又逢单日,后天如若风和日丽,着来花轿一顶,四人开道,八人吹打,聘则往也。
”正月二十,知县按照文徵明的意思,把他接到衙门,点香秉烛,备上美酒佳肴。
席间,文徵明问道:“县公欲画何物。
”知县用筷子在桌子上边画边说:“画猫比猫大,画犬比犬凶,画狮比狮小,画虎比虎猛,照此画来。
”文徵明开怀畅饮。
酒过六巡,他起身来到画桌前,凝神静思,揣想画意。
然后在一张大纸上挥毫泼墨,画了一只体态臃肿,绿毛蓬蓬,四肢短粗,掌爪各异,下颌方阔,头顶椭圆,脸同狮虎,尾如蒲扇,眼似铜铃,歪头望着太阳,张着血盆大嘴,獠牙伸舌,一掌握着玉如意,一爪托着金元宝,一蹄蹬动摇钱树,一脚踩着灵芝草。
画好后,知县连连说了几声“妙哉善出”。
高兴地问道:“文公,此物何名?”文徵明滑稽地一笑,比比划划地说:“想吞天地日月,欲括万贯金银,狮虎望尘莫及,县公自悟芳名。
”知县被弄得很尴尬,只有连连点头说:“是、是……”付足画师银子,照样用花轿送他回府。
故事里讲的这幅画,与关帝庙的这幅石雕一模一样。
当时,工匠们之所以选择这样一幅讽刺画作为石雕,就是比喻那些榨取民脂民膏的封建官老爷们与这只野兽一样,什么都想吃,什么都想要,贪婪无厌,甚至连天上的太阳也想一口吞下。
于是,人们就给它送了个名号叫“贪”。
这个故事不单单对官,对商贾对世人也同样具有警示意义,为人,戒贪隐忍、知足常乐方能天地宽阔;经商,诚实守信、薄利多销才能天长地久。
三、浓郁的关帝文化周家口沙河北岸的关帝庙,建得高大宏伟,巍峨壮观,是豫东数百里最有名气的庙宇了。
据说,关帝庙建好后,好长一段时间里面没有对联。
这样好的一座关帝庙,应配了一副好的对联才行,写什么样的对联呢?关帝庙的主持出题说:“上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地名,下联要有三个同一字的人名,而对联的中心意思还要赞颂关帝一生的功业。
”这样的要求,难住了周家口不少名流和书生。
所以,关帝庙大殿两旁的柱子上一直挂着一副空白的木板,过路的游人无不叹息感到遗憾。
一日,一个很不起眼的游学先生路过关帝庙,便进去游览。
到了大殿前,见到两条空白的木牌,便“唉”了一声说:“耸起一座关帝庙,留下一片叹息声。
”主持听了后,觉得此人出言不凡,急忙上前施礼说:“请先生为关帝庙增色添辉!”那先生看了看要求条文,也不推辞,略加思考,挽袖提笔,饱蘸墨汁,一挥而就。
上联是:坐蒲州,佐豫州,坐镇荆州,赤手创千秋大业;下联是:兄玄德,弟翼德,不从孟德,丹心震万古纲常。
主持一看,赞不绝口。
对联挂起,观者云集,没有一个不拍手叫绝的。
周家口关帝庙的一大功用是会馆,是商人们的沙龙之地。
但既然打着关帝庙的旗号,自然少不了关帝文化的渲染。
所以,庙内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关公文化。
关公从“当时义勇倾三国”的蜀汉名将,到“万古祠堂遍九州”的神化、圣化偶像,是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以来,社会各界对关公不断美化、圣化和神化的结果。
从宋元至明清的这一历史过程中,上至高居庙堂的帝王将相,下至终生劳作的庶民百姓,从挥文弄墨的文人学子、舞枪弄剑的草莽义士到勾栏瓦舍中的说书艺人、远避尘世的僧侣道士,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化关公的潮流。
在这一浪高于一浪的关公崇拜浪潮中,从关公身上发掘出来的和被追加到关公身上的美德与美誉,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真实的关公,几乎达到了无人可及而又无以复加的地步。
于是,生活于三国时代的关公,在宋元明清之际,便渐渐地超凡脱俗,青云直上,由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人间英雄,变成了万民礼拜的神圣偶像。
所以,在关帝庙里,多有人们对关公的赞美楹联,而这些楹联也成为关帝庙关公文化的内蕴之一。
在周口关帝庙,对关公的赞美楹联有很多,多是清中期征集的作品。
其中石牌坊上有“读好书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忠勇光昭日月,谟猷学本春秋”;大殿上则是清康熙三十三年(1693年)书写的“大义参天”、“忠能择主鼎足定汉室天下,德必有邻把臂呼岳家父子”的赞誉;戏楼有“声震灵霄”;拜殿则有“赤胆扶汉尽忠尽勇千秋豪气参大地,丹心托月重信重义一生高节韶春秋”;春秋阁上有“赤面表赤心千里常怀赤帝,青灯观青史一生不愧青天”、“霸业已空问吴魏强梁安在,英风如昨与天地悠久无疆”、“秉烛持纲常顾影何惭心上日,封金完节义对人不愧性中天”、“鲁夫子晋夫子两位夫子,著麟经看麟经一部麟经”等。
这些楹联,构成了周口关帝庙鲜明的关公文化特色。
体现了关羽“威云乾坤汉寿侯,千里单骑武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