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数据和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

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有解析)2020-2021学年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东方小学教育集团六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1.下面各组词语中都有一个加点字的读音是错误的,请把错误读音改正在括号里。

(1)参差(cēn)追悼(dào)入场券(juàn)戛然而止(ji á)____________(2)正月(zhēng)蜷缩(quán)蒙古包(měng)惟妙惟肖(xiāo)____________(3)刚劲(jìn)磅礴(bó)窦尔敦(dòu)波光粼粼(lín)____________(4)菜畦(qí)歼灭(qiān)硼酸水(péng)迥然不同(ji ǒng)____________2.读句子,根据拼音写字词。

(1)我táo ___________醉在琴声中,仿佛看到了月光照耀下波涛xiōng yǒng 的大海。

(2)和ǎi ___________的地球母亲是无私的,她向人类kāng kǎi 地提供着kuàng___________产资源。

(3)夜晚,我与父亲一起散步,路边突然cuàn ___________出一只刺wei___________,我刚想去看看它的样子,听到动静的小家伙shùn___________间又躲进了路边的林子里。

3.将下面词语中的错别字改正在括号里。

全神惯注___________ 自做自受___________ 忘呼所以___________别出心栽___________ 大步留星___________ 枝高一筹___________4.根据句子意思,用“素”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进横线上。

(1)你想要增强自己的身体,就要多参加体育锻炼。

(2)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可以成为作文的好。

(3)科学家经过考察,发现很多都说明,火星上难以存在生命。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本类阅读(30篇)二(含答案)

【中考专题】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本类阅读(30篇)二(含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本类阅读(30篇)二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驼背李的春天①只要远远看见他,刚才还在嬉笑玩闹的孩子们,总是吓得迅速逃窜开,呼啦啦作乌兽散。

②说来,他的样子确实有些疹人。

瘦小黧黑,背弓如钩,手拄木棍,常年罩着黑色的旧衫子。

只要戴上一顶尖帽,他就像极了童话里的男版老巫婆。

③孩子们都怕他,村子里的大人们也不喜欢他,直呼他驼背李,谈论起他时,都流露出一副可怜和鄙夷的神情。

谁家的孩子调皮或是半夜哭闹,只要说一声,驼背李来了啊,孩子便立马噤声,变得听话起来。

④驼背李一人独住在村子北角。

家门口有棵歪脖子树,一年四季常青着。

当村民们的口袋日渐饱满,一家赛一家地盖起窗明几净的小洋楼时,驼背李的家仍是七十年代低矮的红砖房。

远远望去,就如歪脖子树下立着的一顶黑蘑菇。

⑤除了李奶奶,几乎没人去驼背李家。

李奶奶是驼背李的姐姐,她常送去一些蔬菜瓜果。

只要李奶奶去了,驼背李就一改往日的落寞寡言,姐姐长姐姐短地叫,满是皱褶的脸盛开如菊的花。

⑥李奶奶和我家是邻居,一次她和母亲聊着天,说到驼背李,突然落下泪来。

也是那时,十岁的我,听了驼背李的故事,才开始渐渐懂得人世的艰辛。

⑦驼背李有过一个完整的家,妻子贤惠,儿子乖巧,日子虽然贫穷却也温馨。

而这幸福生活,在儿子两岁那年戛然而止。

冬日里,一场极致的产寒,让儿子半夜感冒发起了高烧。

两口子踏着没膝深的雪,赶到村子卫生部。

赤脚医生忙中出乱,未做皮试就给孩子注射了青霉素……⑧孩子去了,妻子如抽去主心骨般悲痛欲绝。

一日,趁驼背李不备,她悬梁自尽,追随孩子而去。

儿子的病逝,妻子的离去,接连的打击,让只有三十来岁的他迅速苍老下来。

空荡荡的屋子里,常听到他一个人在自言自语地念叨着什么。

⑨驼背李沉寂了很久,当他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时,发染白霜,背驼得更厉害了。

有好心人介绍他去城里一家工地做保安。

半年后,工地完工,他回到了村里。

回来的他变得精神抖擞起来,脸上也有了久违的笑容。

(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集训【新高考版】(含答案)

(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集训【新高考版】(含答案)

(1)信息类文本阅读——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重难集训【新高考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伟大的地质学家查尔斯·莱尔的工作为第三纪①概念的确定奠定了基础。

第三纪从新生代②开始一直延续到第四纪③冰河时期到来之前。

还有一些学者将新生代分为两个大致相当的时期,即古近纪(距今6500万~2400万年)和新近纪(2400万年前至今)。

在新生代的历史上,最具深远意义的环境变化发生在中始新世到早渐新世之间,并且与任何时代的界线都不吻合,这一点多多少少让人难以理解。

新生代地质时期(包括古近纪的3个地质时期)的确定以及后来对地层的进一步划分使人们对地球的这一历史阶段所发生的环境变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②发生在白垩纪与古近纪之交的恐龙大灭绝事件彻底改变了陆生脊椎动物群落的组成,此前被恐龙占据的生态位一下子向其他动物敞开了大门。

哺乳动物取代了大型植食性和肉食性恐龙的地位。

不仅如此,进入古近纪以来,哺乳动物还开创了地球上前所未有的生态位。

这些特化的类群包括食蚁动物、食草动物和啮齿动物等,它们都是由陆生哺乳动物分化而来的。

很多这些看上去样子奇特的动物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由灭绝动物空出的生态位。

然而,在重新填补过程的早期阶段,演化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具有各种身体结构和适应性的动物类型。

③混乱的哺乳动物演化不仅发生在陆地上,还发生在海洋里——鲸正是在古近纪出现的。

鲸是由古近纪早期踝节类动物中一种叫作“中兽”的肉食性哺乳动物演化而来的。

最早的鲸化石发现于巴基斯坦和埃及的早、中始新世地层。

不仅如此,古近纪的海洋还见证了脊椎动物演化的其他重大事件,包括现代鲨鱼的繁盛。

虽然鲨鱼的软骨很容易被分解,但是它们的坚硬牙齿可以形成精美的化石。

因此,爱好者和专业人士一直热衷于收集古近纪的鲨鱼牙齿化石。

④17世纪中叶,丹麦医生尼古拉斯·斯丹诺在解剖鲨鱼头部时,注意到几个世纪以来在马耳他岛上发现的“舌石”与鲨鱼的牙齿非常相似。

2021年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南平市光泽一中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数据技术是21世纪最具时代标志的技术之一。

国务院发布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提出“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

简单的说,大数据就是将海量碎片化的信息数据能够及时地进行筛选、分析,并最终归纳、整理出我们需要的资讯。

大数据对各行各业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也不例外。

互联网时代,没有大数据分析,教育就是在玩概念。

在人类社会的动态博弈中,教育的需求是长期的、动态的。

将大数据的概念引入到教育里,能够让我们在教育或者被教育的过程中,更清晰更准确更迅速,甚至能提前“预知”成功。

基于大数据的精确学情诊断、个性化学习分析和智能决策支持,大大提升了教育品质,也帮助了老师及时掌握学生的真实信息,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大数据的到来,学生在一个课堂中的需求与态度,经由大数据的处理变得可视,这也为教研活动提供了更鲜活的素材。

大数据的渗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育和个性化学习。

基于大数据,可以精细刻画学生特点、洞察学生学习需求、引导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学习结果。

通过对学习者学习背景和过程相关的各种数据测量、收集和分析,从海量学生相关的数据中归纳分析各自的学习风格和学习行为,进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

此外,大数据可以在保障教育规模的情况下实现差异化,一方面可以因材施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推荐合适的学习资源,另一方面可以达成更大的教育规模。

比如MOOC平台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实体教室的限制,课程受众面极广,能同时满足数十万学习者学习需求。

由此可见,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深远重大。

大数据与教育相结合是大势所趋。

(2019-03-20搜狐新闻,《大数据对教育的影响》)材料二:材料三:大数据主要在四个方面对教育产生了影响,主要体现在:(一)对数据价值的认识。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0篇】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祖冲之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伟大贡献是,他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不仅远远地超过了我国古人,而且比欧洲科学家取得相同的成果早了一千多年。

在天文历法方面,祖冲乏的贡献也很大。

在祖冲之之前,人们使用的历法是天文学家何承天编制的《元嘉历》。

祖冲之经过多年的观测和推算,发现《元嘉历》存在很大的误差,于是开始着手制定新的历法,宋孝武帝大明六年他编制成了《大明历》。

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

虽然他的历法当时没有被采用,但十年后,“大明历”的先进之处越来越被人们理解,国家最终还是废除了旧历法,采用了“大明历”。

此外,祖冲之还是一位能工巧匠。

他制成了指南车,发明了千里船、水碓磨等多种器械。

只可惜这些精巧的器械,都没有流传下来。

(1)短文共有________个自然段,分别概述了祖冲之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的成就。

(2)本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3)你还知道祖冲之哪些方面的发明创造?写一写。

【答案】(1)四;数学;天文历法;机械(2)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科学家,他博学多识,一生中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3)略【解析】【分析】(1)考查有几个自然段,此题较容易,短文按自然段分得清楚,认真数一数便可知道。

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第一自然段。

(3)了解祖冲之的发明创造,可通过查找资料获得。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江浙名校教育联合体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大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通过与艺术互动,了解平凡和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区别,机器能不能学会文学创作,像我们为孩子写故事那样具有创造性,是作家和科学家一直在探索的课题。

1953年,罗尔德·达尔在短篇故事集《出人意料的故事》中,讲述了一个“伟大的自动语法师”的故事。

主人公阿道夫·克尼普是一个计算机天才,但他一直渴望成为一名作家。

然而,他的努力毫无成效。

后来他有了一个灵感:语言遵循语法规则,在原则上基本上是数学的。

有了这样的认识,他开始着手创造一个巨大的机器——伟大的自动语法分析器,这个机器能够在15分钟内根据在世作家的作品写出有获奖潜质的小说。

有了这台机器,克尼普大获成功,并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

用算法生成文学作品并不新鲜。

最早为计算机编写的程序之一就是为了写情书而开发的。

在布莱切利公园破解了英格玛密码后,阿兰·图灵前往曼彻斯特大学,将他的想法付诸实践。

在他的指导下,英国皇家学会计算实验室很快就生产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化的通用电子计算机——费兰蒂·马克1号,这台计算机具有浪漫的一面,只要随机输入单词,它就能生成情书。

20世纪60年代,法国一些作家和数学家一起使用算法来生成新的写作文本,这个团体自称乌利波,意思是潜在文学工作室。

其创始人之一雷蒙德·奎诺认为,约束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盲目服从每一个冲动的灵感,实际上是一种奴役,而通过对写作施加准数学约束,可以实现一种新的自由。

该团体的早期项目集中在诗歌上。

任何写过诗的人都知道,对诗歌的约束往往会将其推向新的表达方式。

正如乌利波运动所表明的那样,诗歌创作特别适合算法的方式。

诗歌形式的约束性提供了一个模板,算法可以尝试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来填充。

例如,选中俳句或十四行诗的模式后,算法的任务就是选择与模式相匹配的词,同时想出某种形式的总体一致性。

2021年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1年海口市第四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家可能都接触过“神话”,比如很多人看过《西游记》,其中有孙悟空上天入地的故事,大家在生活中把它当成“神话”;一些朋友可能会看过《搜神记》《封神演义》之类,在《封神演义》中,姜子牙封了好多神,诸如财神、福神等,这也被当作“神话”。

以上,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神话概念。

而学术界的神话概念是不大一样的,学术界所研究的神话,是要有神圣性的。

人们是真的相信、崇拜那些神灵,并且希望那些神灵能保佑自己,这类的神的故事,学术界才称之为神话。

学术界定义的这个神话,是古人的宗教信仰和历史,也就是说,古代那些讲神话的人,是把所讲的神话里面提到的那些神灵当作真实存在的自己真实信仰的对象。

他们把这个故事当作远古时代真实发生的历史事实。

而我们今天是不会把它当历史的,我们认为神话是古人的想象。

在我们眼里,盘古开天地,那是绝对的神话;而三皇五帝属于上古史传说,还不算真正可信的历史。

但是,古人认为这些神话是真的,把它们都当作历史来看。

我们从俗语“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可以看出,古人是把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都看作连续的历史。

总之,神话是古代社会的基本规范。

社会文化的那些规范,都是通过神话得到证明、得到肯定的。

因此,神话在古人的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也就是学术界对神话进行严格定义的根本原因。

虚构的故事是无法完成上述社会功能的。

(摘编自陈连山《古代神话传递了哪些关键信息》)材料二神话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积淀而成的文化遗产。

如何继承与利用好这些遗产?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神话观仍然有启发作用。

传统文化中的神话如何“拿来”,关键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用辩证的方法去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科学批判,继承发展。

以众所周知的女娲造人神话为例,我们怎样看待它?就要辩证分析,学会“拿来”与“扬弃”。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福建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近年来,“大数据”成为了最火爆的概念。

所谓“大数据”,是指数据规模巨大,大到难以用我们传统信息处理技术合理撷取、管理、处理。

我们一直有这样的成见:信息是个好东西。

对于人类社会而言,信息应该多多益善。

这种想法是信息稀缺时代的产物。

由于我们曾吃尽信息贫困和蒙昧的苦头,于是就拼命追逐信息、占有信息。

我们甚至还固执地认为,占有的信息越多,就越好,越有力量。

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不再稀缺,这种成见就会受到冲击。

信息的失速繁衍造成信息的严重过剩。

当超载的信息逼近人们所能承受的极限值时,就会成为一种负担,我们会不堪重负。

信息的超速繁殖源自于信息技术的升级换代。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打开了信息所罗门的瓶子,数字化的信息失速狂奔,使人类主宰信息的能力远远落在后面。

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指出,互联网上的数据每两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的90%以上数据是近几年才产生的。

2000年,数字存储信息占全球数据量的四分之一,另外四分之三的信息都存储在报纸、胶片、黑胶唱片和盒式磁带这类媒介上。

2007年,只有7%是存储在报纸、书籍、图片等媒介上的模拟数据,其余都是数字数据。

到2013年,世界上存储的数据中,数字数据超过98%。

面对数字数据的大量扩容,我们只能望洋兴叹。

“大数据”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我们现在还无法预料。

哈佛大学定量社会学研究所主任盖瑞·金则以“一场革命”来形容大数据技术给学术、商业和政府管理等带来的变化,认为“大数据”时代会引爆一场“哥白尼式革命”:它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生产力,更是信息生产关系;不仅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内容,更是其生产与传播方式。

我们此前的知识生产是印刷时代的产物。

它是15世纪古登堡时代的延续。

印刷革命引爆了人类社会知识生产与传播的“哥白尼式革命”,它使得知识的生产和传播突破了精英、贵族的垄断,开启了知识传播的大众时代。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及解答参考

2024-2025学年江西省南昌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阿甘正传(美)温斯顿·格鲁姆1.阿甘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但他的人生却充满了传奇。

他智力不足,却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在人生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从越南战争到乒乓外交,从马拉松长跑到阿甘鞋,阿甘的故事激励了无数人。

阿甘的故事从他的童年开始。

他的母亲是一位充满爱心和智慧的女性,她教导阿甘要诚实、善良、勇敢。

阿甘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成了他的监护人。

父亲是一位严格的军人,他要求阿甘学会独立和自律。

在父亲的教导下,阿甘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担当的男子汉。

2.阿甘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色。

他虽然智力有限,但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勇气和毅力。

在一次战斗中,他不顾个人安危,救出了战友。

阿甘的勇敢行为使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国会荣誉勋章。

3.乒乓外交是阿甘人生中的另一个亮点。

1971年,阿甘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翻译,陪同球队访问美国。

他在美国期间,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面,并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4.阿甘的长跑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

他无意中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冠军。

此后,阿甘开始了他的马拉松长跑生涯,跑遍了世界各地,赢得了无数粉丝。

5.阿甘鞋是阿甘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奇迹。

他偶然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鞋子,这种鞋子可以治疗脚病。

阿甘用这种鞋子开了一家鞋店,帮助了无数人。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阿甘虽然智力有限,但他的母亲和父亲都对他充满了爱心和智慧,教导他要诚实、善良、勇敢。

B. 阿甘在越南战争中表现出色,他救出了战友,因此获得了许多荣誉,包括国会荣誉勋章。

C. 乒乓外交是阿甘人生中的另一个亮点,他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翻译,陪同球队访问美国,并成为中美友谊的象征。

D. 阿甘的长跑生涯始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无意中参加了一场马拉松比赛,并意外地获得了冠军。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大数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大数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关于“大数据”》现代文阅读试题及答案汇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不少国家的宽带化战略的实施、云计算服务的起步、物联网应用的铺开和移动互联网的崛起,数据量与时俱增,数据处理能力也发展迅速,数据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其资源属性越加明晰,显示出开发的价值。

同时,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要求快速的反应和精细的管理,急需借助对数据的分析来科学决策,催生了对大数据开发的需求,大数据被称为将引发生活、工作和思维变革的一次革命。

大数据是相对于一般数据而言的,目前对大数据尚缺权威的严格定义,但较普遍的解释是指“难以用常规的软件工具在容许的时间内对其内容进行抓取、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

规模大是大数据的标志之一,但大数据之所以难处理不仅在于规模大,更大的挑战是其随时间的变化快和类型的多样性,根据可否用表格或关系数据库的表和视图来表示而区分为结构型和非结构型数据,照片和视频等就是典型的非结构数据。

随时间和类型的变化增加了大数据的复杂性但也同时丰富了大敷据的内涵。

通常用4V (VolumE.Velocity、Variety、Value)来反映大数据的特征,即量大、增长快、多样性和高价值。

从这一点来看,对大数据仅仅冠以“大”这一形容词是不全面的,只不过在大数据的4V中,规模相对于变化和类型这两个特征容易定量,而且即便是单一类型的数据集(例如文本文件),只要有足够的规模也能称得上大数据。

数据的规模越大,通常对数据挖掘所得到的事物演变规律越可信,数据分析的结果也越有代表性,因此对大数据这一词汇突出其规模大这一特征也是可理解的。

大数据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一种方法,伴随大数据产生数据密集型科学,有人将它称为是继实验科学、理论科学和计算科学之后的第四种科学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的特点表象为不在意数据的杂乱,但强调数据的量;不要求数据精准,但看重其代表性;不刻意追求因果关系,但重视规律总结。

青海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带答案解析

青海高二高中语文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逆商:幸福者的必备智商IQ和情商EQ早已为人们所熟知,近年来又流行一个新概念AQ,它是Adversicy Quo-tient的缩写,指人们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即面对挫折、摆脱困境和超越困难的能力,通常译为“挫折商”或“逆(境)商”。

IQ、EQ和AQ并称3Q,成为人们获取成功必备的不二法宝。

有专家甚至断言,100%的成功等于20%的IQ加80%的EQ和AQ,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种说法毫不夸张。

逆商严格意义上来说是情商的一部分,但由于它在人生事业成功中的特殊地位,美国职业培训师保罗·斯托茨提出了“逆商”这一概念。

他认为逆商包括四部分:控制感、起因和责任归属、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

控制感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主观控制能力。

面对逆境,控制感强的人会尽力改变环境,控制感弱的人则只会逆来顺受,信天由命。

起因和责任归属指造成我们陷入困境的原因。

高逆商者往往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使自己陷入逆境的原因,并愿意承担一切责任,积极采取有效行动,痛定思痛,在跌倒处尽快爬起来。

影响范围指困境的负面影响对我们生活的影响面有多大。

高逆商者通常能够将某方面逆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降至最小程度,他们不会因为工作中的逆境而影响家庭生活。

持续时间指我们主观上认为逆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所持续的时间。

逆商高者往往相信困难只是暂时的,很快就会过去;逆商低者则会认为逆境将长时间持续,他们甚至会因此丧失努力改变的希望。

例如,被领导批评恐怕每个职场人都会遇到,对任何人来说这都是一种挫折。

但是,同样的打击,逆商高的人产生的挫折感低,逆商低的人就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逆商高的人会吸取教训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进,逆商低的人则会怨天尤人,哀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智商、情商和逆商这3Q在整个人生中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只是在人生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情况下,三者的重要性不同。

2021年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2021年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3题。

(18分)杰克的领悟[美]鲍勃·普科斯杰克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他一直有一个宏大的梦想,就是将他的企业做成全州乃至全国最大的企业。

这些年来,为了梦想,他远离家乡,和家人离多聚少,几乎将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事业上。

这一天,远在家乡的妈妈打电话过来,告诉他,“贝尔瑟先生昨天晚上去世了,葬礼将在本周三举行。

”听到这个消息,杰克的心猛地一沉,往事就像黑白影片一样,一幕幕在脑海闪过。

“杰克,你在听我说吗?”“噢,对不起,妈妈,我在听。

只是猛然听到这个消息,让我想起了很多我和贝尔瑟先生在一起的往事。

”“杰克,你父亲去世得早,是贝尔瑟先生给了你很多只有父亲才能给予的‘男人的影响’。

在他的心里,你就是他的儿子。

”“我知道的。

那时候,我几乎每天都要到他的旧屋子里去,和他待上一段时间。

是贝尔瑟先生教会了我木工手艺。

”杰克说道,“如果没有他,就没有我今天的木制品公司。

”“那么,你能抽出时间回来参加他的葬礼吗?”“我当然要参加他的葬礼。

而且,关于贝尔瑟先生,我心中有一个埋藏了很久的谜团,但愿这次回去能找到答案。

”尽管杰克百事缠身,但他还是乘飞机回到了家乡。

贝尔瑟先生的葬礼办得很简单,他没有自己的孩子,绝大多数亲戚也早已过世。

当晚,杰克和他的妈妈来到了贝尔瑟先生的旧屋子。

这座房子杰克是那么熟悉,以至于每一张图片、每一个小物件、每一件家具,都能带给他一段回忆。

在贝尔瑟先生的书桌前,杰克停了下来。

“怎么了,杰克?”妈妈问道。

“那个盒子不见了。

”杰克怅然若失地说道。

“什么盒子?很重要吗?”“一个金色的小盒子,贝尔瑟先生最珍爱的宝贝,他总是将它锁在书桌的第一个抽屉里,我问了他不下一千次,盒子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

但他总是对我说:‘也许有一天你会看到盒子中的东西,但现在我能告诉你的只有一句话:那是我最看重的东西。

2021年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1年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

2021年上海初三一模语文汇编(记叙文阅读)【长宁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6—20题。

(20分)杰克太太的救赎①20年前,埃弗森向邻居杰克先生借了100万智利比索(约1613美元),说过一个星期就还。

埃弗森和杰克不仅是邻居,而且还是好朋友,杰克非常信任埃弗森,杰克没让埃弗森打借条。

他说:“兄弟,我还不相信你吗?我们可是多年的好朋友!”说罢,杰克又向埃弗森低声耳语道:“这是我多年积余的私房钱,我太太还不知道,等你这笔钱还了,我就去做水产生意,我要让我太太过上幸福的生活。

”②杰克和埃弗森生活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郊郊外的贫民窟里。

没想到,3天后,贫民窟里一伙毒贩内讧,发生了枪战,正路过这里的杰克被一颗流弹击中,当场殒命。

③杰克突然死亡,让埃弗森十分震惊。

在一阵悲痛之后,他忽然想起向杰克借的100万智利比索没有打借条,如果自己不说,杰克太太一定不知道,自己就可以悄无声息地吞下这笔钱。

④埃弗森一边帮助杰克太太料理杰克的后事,一边假惺惺地安慰杰克太太。

杰克太太一边抽泣,一边喃喃自语:“亲爱的杰克,你对我说过的那笔钱的事,我记得的,我知道该怎么做的。

”⑤埃弗森听了,惊出了一身冷汗。

⑥由于杰克突然去世,杰克太太的生活陷入更加贫困之中,她开始在建筑工地做苦工,人一下子苍老了许多。

⑦为了减轻心里的罪恶感,埃弗森搬到了圣地亚哥南郊郊外的贫民窟里,并用那100万智利比索做起了水产生意。

⑧没想到,埃弗森的水产生意做得顺风顺水,没几年,就赚了个盆满钵满,他终于搬到贫民窟对面的富人区了。

⑨一年一年过去了,埃弗森早就将当初借杰克100万智利比索的事,忘到九宵云外。

他每天过着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生活,他常常一掷千金,眼睛眨都不眨。

他有的是钱,他认为自己就该好好地享受生活。

⑩一天,埃弗森从外面回来,看到别墅门口,几个保镖正在驱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

那老妇人看到埃弗森,惊喜地喊道:“埃弗森先生!我是杰克太太,我终于找到您了!”⑪埃弗森看着那妇人,愣了好一会儿,惊讶地问道:“杰克太太?您找我有什么事吗?”⑫杰克太太眼含热泪,哽咽道:“埃弗森先生!为了找您,我找得好苦啊!20年啦,我终于完成了杰克的遗愿了!那个100万智利比索欠款的事,今天终于可以了结了。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河南省郑州市2024年高三第一次质量预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1我经常给学生开一门19世纪至20世纪早期的英国文学课,阅读的文本从华兹华斯、叶芝等的诗作到《弗兰肯斯坦》《去印度之路》这样的小说,都可以在网上阅读或方便地找到电子书。

这是数码时代的学习便利。

但是,开学头一天,我就会要求学生,不要在笔记本电脑或电子阅读器上阅读这些文本,阅读和课堂讨论都需要用实体书。

2网络时代的电子阅读,其利弊得失早已存在不少争论,我对学生提出读书不读屏的要求,不是关乎一般的书籍,而是关乎那些值得“深度阅读”的文本;不是他们单凭个人兴趣的阅读,而是修课和学习的阅读。

这是教授和学生一起在课堂上所做的那种研修阅读。

3意大利小说家、符号学家翁贝托·艾柯曾在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发表了题为“书的未来”的演讲。

他说,“书是那种一旦发明,便无须再做改进的工具,因为它已臻完善,就像锤子、刀子、勺子或剪子一样”。

他还说,“在互联网的时代,我们又回到了字母。

计算机让我们返回古登堡星系。

从此,每个人都必须阅读”。

他说的主要是一般的文字阅读。

古登堡一直被当作第一位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欧洲人,“古登堡星系”成为文字阅读的代名词,它的对立面是图像阅读,不是浅层的文字阅读。

4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其中的阅读时代,但屏幕上的阅读基本上是浏览型的信息获取。

在联网的笔记本或平板电脑上阅读文学,对学生们来说,经常是一种受其他信息干扰的阅读,极难做到全神贯注、细思慢想,不可能有纸上文本的那种深度阅读效果。

当然,纸上阅读也有分心打岔。

但是,纸上阅读有帮助读者专注的辅助手段,如在书页上画线、圈点、写心得或做笔记。

专注的阅读不仅是获取信息和知识,也是学习如何细致辨析和深入思考。

培养这种思考习惯和能力,本身就是对每个人都有意义的素质教育和人生历练。

人类寻找并得益于深度经验,正如美国作家鲍尔斯在《哈姆雷特的黑莓》一书中所说,“深度让我们能扎根于这世界,让生命有质量和完整,丰富我们的工作、与他人的关系以及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

2019-2020年初三中考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及答案带解析一、现代文阅读1.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人工智能2018年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说,互联网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是两个不同的时代,过去20年人类社会走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未来30~50年应该是人们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

什么是“人工智能”?对于人工智能,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理解。

20世纪中叶,“机器思维”就已出现在这个世界上。

1936年,英国数学家阿兰·麦席森·图灵从模拟人类思考和证明的过程入手,提出利用机器执行逻辑代码来模拟人类的各种计算和逻辑思维过程的设想。

1950年,他发表了《计算机器与智能》一文,提出了判断机器是否具有智能的标准,即“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是指一台机器如果能在5分钟内回答由人类测试者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且超过30%的回答让测试者误认为是人类所答,那么就可以认为这机器具有智能。

20世纪80年代,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教授用“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表达了对“智能”的不同思考。

一个不懂中文只会说英语的人被关在一个封闭的房间里,他只有铅笔、纸张和一大本指导手册,不时会有画着陌生符号的纸张被递进来。

被测试者只能通过阅读指导手册找寻对应指令来分析这些符号。

之后,他向屋外的人交出一份同样写满符号的答卷。

被测试者全程都不知道,其实这些纸上用来记录问题和答案的符号是中文。

他完全不懂中文,但他的回答是完全正确的。

上述过程中,被测试者代表计算机,他所经历的也正是计算机的工作内容,即遵循规则,操控符号。

“中文房间”实验说明看起来完全智能的计算机程序其实根本不理解自身处理的各种信息。

希尔勒认为,如果机器有“智能”,就意味着它具有理解能力。

既然机器没有理解能力,那么所谓的“让机器拥有人类智能”的说法就是无稽之谈。

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中,不同学派的科学家对“何为智能”的理解不尽相同。

符号主义学派认为“智能”的实质就是具体问题的求解能力,他们会为所设想的智能机器规划好不同的问题求解路径,运用形式推理和数理逻辑的方法,让计算机模仿人类思维进行决策和推理。

《上帝与智者》阅读答案

《上帝与智者》阅读答案

《上帝与智者》阅读答案《上帝与智者》阅读题1.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各有什么寓义?2.上帝说:“我创造了人,却居然不了解他。

”这说明了什么?3.以上帝和智者的对话开头,有何用处?4.上帝为什么把这三样东西扔在沙漠中?5.第二段为什么要说“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6.第二段最后“三个人心事重重地在沙漠中行走”应怎样理解?7.胖子说高个“不讲信誉”,高个却说胖子“太狠心”,这究竟是怎么回事?8.胖子提出交换东西时,高个子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把枪给了胖子?9.胖子狂笑的原因是什么?10.胖子的死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帝与智者》阅读题参考答案1.珠宝代表财富,枪代表暴力,水代表生存的希望。

2.进—步写出人贪婪的可怕,贪心到了极点。

3.—是引起读者兴趣,二是点明故事的寓义。

4.上帝扔这三样东西是应智者的要求,证明人最贪心,而人的贪心往往在最困难的时候最容易暴露。

所以扔在沙漠中最合适。

5.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都要相互残杀,其他人更不用说了,这样写更能突出主题:人最贪心。

6.这句话表明三人都想独自占有一箱珠宝、一支枪和一瓶水这三样东西,为下文写他们的相互残杀作了铺垫。

7.三个朋友都说别人不好,其实都是因为他们全都太贪心。

他们为了占有所有的东西,全无信誉可言,全都太狠心,不惜杀掉昔日的朋友。

8.有多种原因:胖子的谎言编得像真的一样,让他信以为真;他自以为“他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经不住金银财宝的诱惑。

9.他以为他可以独自占有一箱珠宝、一支枪和—瓶水这三样东西了。

10.说明了“贪婪是没有好下场的”。

小学高年段阅读理解习题日日练13

小学高年段阅读理解习题日日练13

2 黑券 他越闹越起劲,我很担心会惊动父亲,他病得不轻,需要安静。再说,他对我提 到医生的那句话使我打消了顾虑,倒是他的贿赂令我相当反感。 “我不要什么钱,”我说,“只要你把我父亲欠的账(zhàng)还清就行。我可以 给你倒一杯来,多了不行。” 我刚把酒端来,他就贪婪地抢过去一饮而尽。 “啊,啊,”他说,“这下好多了。伙计,那医生说我要在这破床上躺多久?” “至少一个星期。”我说。 “活见鬼!”他叫道,“一个星期!那可不行,他们会给我送来黑券的。那帮蠢
创造绝美的女人——潘多拉。众神的使者赫耳墨斯给这妩媚
迷人的形体传授语言的技能;爱神阿佛洛狄忒赋予她种种诱
人的魅力。于是宙斯给这美丽的形象注入了恶毒的祸水,他
给她取名为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因为众神
都馈赠给她一件危害人类的礼物。他把这个年轻的女人送到
人间,正在地上自在取乐游荡的众神见了这美得无法比拟的
是,执行残酷命令的两个粗暴的仆人,因他说了许多同情的话,把他
痛斥了一顿。普罗米修斯被迫锁在悬岩绝壁上,他给直挺挺地吊着,
无法入睡,无法弯曲一下疲惫的双膝。"不管你发出多少哀诉和悲叹,
都是无济于事的,"赫淮斯托斯对他说,"因为宙斯的意志是不可动摇
的,这些最近才从别人手里夺得权力的神衹们都是非常狠心的。"
斯,永恒的众神之祖,你就按自己的心愿挑选一堆吧!"宙斯心
里很气恼,却故意伸出双手去拿雪白的板油。当他剥掉板油,
看清这全是剔光的骨头时,装着直到现在才发觉上当似的,气
愤地说:"我看到了,伊阿佩托斯的儿子,你还没有忘掉你欺骗
的伎俩!"

宙斯受了欺骗,决定报复普罗米修斯。他拒绝向人类提

《上帝、数据和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帝、数据和故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1)关于“大数据”有句名言:“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

(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

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

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呔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

试想,当你一眼就看清全部冰山,你自然就能够准确地安全航行。

可见,大数据特别是“全量”的数据具有直观、结构清晰的特点,人类通过它,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整体、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人类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4)“功能强大”常常是被人们夸大的基础,而夸大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被夸者置于神龛之上。

当大数据经拥戴走向登峰造极时,它作为人的工具的特性便急剧弱化;相应地,它被赋予了某种超越工具的特性,大有替代人作为主体的部分作用。

收集数据也好,分析数据也罢,特别是使用数据,本来都是人作为数据的主宰者所为。

然而,大数据的神化,让这一切转化成了人在数据之下的被动适应——收集的数据越“大”,事物的直观性、整体性就越强,发展的趋势似乎就越容易把握,问题的解决办法似乎就越明了,数据自身的主体功能似乎就越发突出,人对数据的使用就越容易被数据对人的指挥所替代;而数据的指挥越是强势,人就越容易屈从于数据的管控,这又会刺激起人们更多地去收集“更大”的数据,进而叠加性地加固数据对人的指挥。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人退居于次位。

(5)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

2021届海口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海口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1届海口市第二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假如有一天,地球真的在巨大的毁灭性灾难中消失,而人类有足够的能力到达火星,那么人类真的可以把火星改造成第二个地球吗?目前已经有科学家致力于这项研究工作。

科学家预测,如果全部完成的话,火星的地球化改造将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

火星环境地球化的初级阶段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将整个火星改造为类似于地球的居住地可能需要数千年时间。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沙漠一样干燥的环境变成人类、植物和其他动物可以生存的生机勃勃的环境呢?目前,人们已经提出了两种地球化的方法:一是利用大型轨道镜来反射太阳光,从而使火星表面升温;二是利用含有大量氨的小行星撞击火星来增加温室气体的含量。

美国宇航局目前正致力于开发一种太阳帆推进系统。

该系统通过巨大的反光镜来利用太阳辐射,从而推动太空船在太空中的航行。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另外一个用途就是:将它们放臵在距火星32万公里处,利用这些镜子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提高火星的表面温度。

科学家提议制造直径为250千米、覆盖面积超过密歇根湖的聚酯薄膜反光镜。

这些巨大反光镜的重量将达20万吨,这意味着它们体型太大而无法从地球发射。

不过,人们有可能利用在太空中找到的材料来建造这些反光镜。

如果把这样大小的镜子对准火星,它可以把火星小范围内的表面温度提高几摄氏度。

想法是这样的:通过反光镜将阳光集中反射到火星两极的冰盖上,使那里的冰融化,释放出储存在冰内的二氧化碳。

多年之后,气温上升将导致氯氟烃(即CFC,这是一种空调或冰箱中存在的温室气体)等温室气体的释放。

太空科学家克里斯托弗·麦凯还提出了一个更加极端的方法来提高火星温度。

他认为,用含有氨的巨大冰冻小行星猛烈撞击这颗红色星球,将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水。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外太阳系的小行星上以某种方式安装热核火箭发动机。

火箭将推动小行星以大约4千米/秒的速度运行,大约10年之后,火箭将停止运行,100亿吨重的小行星可以在无动力的条件下向着火星滑行。

2021届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1届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

2021届乌鲁木齐市实验学校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什么是大数据,迄今并没有公认的定义。

从宏观世界角度来讲,大数据是融合物理世界、信息空间和人类社会三元世界的纽带,因为物理世界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有了在信息空间中的大数据反映,而人类社会则借助人机界面、脑机界面、移动互联等手段在信息空间中产生自己的大数据映像。

从信息产业角度来讲,大数据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强劲推动力。

相较于传统的数据,大数据具有体量大、速度快、模态多、难辨识和价值大密度低的特征。

但大数据的主要难点并不在于数据量大,因为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扩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数据量大带来的挑战。

其实,大数据真正的挑战来自于数据类型多样、要求及时响应和数据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程学旗等《大数据系统和分析技术综述》)材料二:“神威·太湖之光”,系统采用全国产处理器构建,峰值性能每秒超过12.5亿亿次,是世界第一的超级计算机。

2017年,共有五项基于“神威·太湖之光”的应用入围国际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最高奖“戈登·贝尔奖”的提名,其中两项获奖,这是中国高性能计算应用领域近年来最重大的突破。

“神威·太湖之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神威·太湖之光’有着大数据应用的天然优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说。

超算具有强大的数据存储、检索、计算、分析能力,而现在的大数据应用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密切结合,“神威·太湖之光”将为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未来,国家超算无锡中心将是一所‘人工智能’大学。

”科学家张晖这样描绘未来。

他说,这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人类,而是人工智能机器人。

在超算的“培训”下,智能机器人将拥有独立思考的“头脑”。

比如医院的CT机可以代替医生去诊断分析病情,通过大量数据的计算,选择最优解决方案,甚至比人做得更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帝、数据和故事(有删改)
(1)关于“大数据”有句名言:“除了上帝
....,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来说话。


(2)在这句话中,大数据俨然成了一个新的“上帝”,人容易在如此理解里被大数据所管控,不时地失去自我主体位置,最终导致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迷惘与失误。

(3)通俗理解,“大数据”即是“大量”的数据。

它解决了以往小部分数据时,必须由局部去推测整体的困难。

如在大海航行时,航行者发现冰山一角,以往必须借助某种“算法”,去推测冰山的大小;在冰山“大数据”可得到时,整个冰山便容易把握,航行者不需要任何“算法”去推测。

而且,如果数据可以“大”到无所不包的“全量”时,人类就能够呔大地提高趋利避害的准确性。

试想,当你一眼就看清全部冰山,你自然就能够准确地安全航行。

可见,大数据特别是“全量”的数据具有直观、结构清晰的特点,人类通过它,能够迅速把握事物的整体、相互关系和发展趋势。

毫无疑问,大数据是人类一种功能强大的工具。

(4)“功能强大”常常是被人们夸大的基础,而夸大的最高境界就是将被夸者置于神龛之上。

当大数据经拥戴走向登峰造极时,它作为人的工具的特性便急剧弱化;相应地,它被赋予了某种超越工具的特性,大有替代人作为主体的部分作用。

收集数据也好,分析数据也罢,特别是使用数据,本来都是人作为数据的主宰者所为。

然而,大数据的神化,让这一切转化成了人在数据之下的被动适应——收集的数据越“大”,事物的直观性、整体性就越强,发展的趋势似乎就越容易把握,问题的解决办法似乎就越明了,数据自身的主体功能似乎就越发突出,人对数据的使用就越容易被数据对人的指挥所替代;而数据的指挥越是强势,人就越容易屈从于数据的管控,这又会刺激起人们更多地去收集“更大”的数据,进而叠加性地加固数据对人的指挥。

在这样的格局之下,人退居于次位。

(5)这不是一种逻辑演论。

在现实生活中使用“大数据”的人们,已经有了“宁可相信数据,也不相信人”的初步理念。

例如,一些公司招聘新员工时,完全依赖于各种类型的考试成绩单和就读学校、学历、学位等组成的“大数据”,“准”比尔·盖茨、乔布斯类人士,肯定进入不了选择范围。

在法律界,用“大数据”来分析人的犯罪倾向,并预测犯罪行为,提前给予监控,这实际上是对未来的犯罪可能而非实际犯罪行为进行惩罚,显然有损于人的尊严;犯罪学上有“犯罪性”和“犯罪”的区分,前者只是犯罪心理倾向,大量存在于人们之中,并非只有犯罪的人才有,即使用“大数据”分析某人的犯罪性,也不能认定犯罪行为一定发生。

过于绝对地依赖和笃信数据,不仅在具体事项里会出差错,重要的,是人的主体性被侵犯,不论他们是招聘者还是被招聘者,也不论他们是“犯罪”的怀疑者还是被怀
疑者。

这些情况正符合西方人关于人的“异化”之说。

(6)其实,就人类说话的方式而言,除了数据,我们还有故事。

故事和数据的不同,在于数据很大程度上是已经存在甚至于记录下来了的真实信息,而故事则可能含有前者,还可以去“虚构”或是“创造”。

人类社会的历史表明,人们的交流和交往,少不得数据,也少不得故事。

有时候,故事的重要,还在数据之上。

(7)人类历史的宝贵财富《圣经》,它就是由故事组成的。

其中有数据,有他类信息,更有某种“上帝”赋予人类的精神期盼——实质是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价值理念的创设,或者说,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意识形态构建。

正是这样的构建,创造了西方世界的文明史基础。

《圣经》的历史地位高度,自不待言。

(8)华夏文明的历史何尝不是如此?许多历史学家,只能依据历史留下来的有限资料或“数据”,去分析、推测甚至于想象历史的过程,构建某种历史观或是意识形态。

我们当下看到的华夏文明史,有真实的历史记录,更多的则是历史“故事”的创造。

在某种意义上讲,历史中的大多数细节,不是历史中人的言行自然记录,一定是他人或史家的推测或“虚构”。

延续着中华数千年文明历史的传统或价值观,并不因为这些“虚构”而失色。

相反,正是它们,组合成了较为清晰的文明色谱,让后人承接了文化的精髓而繁衍了强大的华夏民族。

(9)现代计算机、网络、传感和移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创造出了大数据的时代。

当下人类历史的许多细节,已经被有形和无形中存在的设施所自动记录,并且由庞大的存储系统保留下来,不再需要史家的“虚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纯粹技术的角度讲,这是可能的。

可以想象,当人类一切的言行,自然界的所有变化,都能够时时刻刻地被传感器、移动网络和存储设备所收集时,历史本身的“大数据”就已经集合起来,“虛构”历史细节的空间就没有了。

(11)然而,即使是史家完全没有必要去“虚构”历史,也无法不去“创造”由史而来的价值观、信仰或是在精神层面上完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生存和延续的正向理念。

现代的数据可以是很大,但它们不会自动地生成价值评说和善恶区分,更不会自动形成某种意识形态。

由大数据组成的历史经历,有其自身的存在逻辑,却未必是人类走向未来的合理存在,如一味追求经济速度的发展经历,并不表明人类美好未来会在此种速度下到来。

只有人类自身和谐、圆融地发展,与大自然和谐共存,才是人类的长久发展之道。

当历史的细节不需要“虚构”时,人类历史的信仰和价值观,仍然还是需要创造的。

事实上,
以往史家“虚构”历史细节,根本不是就“虚构”而为,而是冲着信仰和价值观来的。

38.第(1)段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第(5)段中“异化”在文中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第(9)段的横线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下列各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虚构”的就不是历史?
B.然而是不是虚构一旦没有了,数据就会成为值得信赖的“历史学家”?
C.然而是不是技术手段的进步,最终会将人类社会的一切都自动记录下来,从而消灭史家的”虚构”呢?
D.如果这样,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历史学家有消失的必要呢?
41.下列各个选项中,人类对数据的认知,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在“大数据”的认知问题上,对人的主体性的强调,始终应当是第一位的。

B.随着人类技术的发展,“大数据”会成为“全量”数据。

C.由于“量变带来质变”,大数据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

D.人类使用大数据的方式,正是自身信仰和价值观的体现。

42.请概括本文的行文思路。

【答案】
38.“除了上帝”,更强调是(所有)人类,这样将“大数据”的功能绝对化或夸大了大数据的功能,有极度夸大或强调的作用。

39.人类的创造物反过来管控人,挤掉人主体地位的情况。

人的主体性被大数据侵犯。

40.C
41.B
42.①作者引用大数据名言提出观点,人类对大数据的极度依赖会导致人类主体性丧失。

②接着作者辩证地论述了大数据的优点和极度化后的危机,并指出现实中人类已经出现只相信数据的初步理念。

③作者指出了故事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对于自我的认知和价值理念的创设,故事是人类精神世界里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建构。

④最后作者认为要运用故事,保留、创造自己的信仰和价值观,才能获得主体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