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精编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班主任德育论文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软处理”也是一种智慧

德国存在主义的着名哲学家、教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教育一旦离开了人,离开了人的灵魂和精神,严格来说,就不成其为教育。我国现代教育的根本就在于教人做人,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关键是教育者采取怎样的教育理念,达到怎样的教育目的,选用怎样的教育手段,培养什么样的人。那么,如何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便摆在每一个班主任面前。

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作为管理者就需要具备“管理智慧”。对于90后的学生,我明显感觉到和以前的学生完全不一样,他们生活在一个信息四通八达,学生了解资讯的渠道比以前宽广得多,学生的思想也更加复杂,班级中常规事件、突发事件等违纪事件又屡屡发生,而作为班集体的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被授予更多的权利和责任,也担负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许多班主任感叹自己从事的是“危险职业”,因为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要对学生的思想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要善于处理不同的违纪事件,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告诉我:“软处理”也是一种智慧。

一、常规事件上的“软处理”。

保护自尊心,是对学生的信任与赏识,是对学生的一种宽容。那么在突发事件上就要不当众揭丑;不粗暴训斥;不冷嘲热讽。要因势利导,采用一些个性化的处理方式——“软处理”。

如:我班一位平常学习挺用功的男生。有一次他在我的课堂上,头一直低着,时不时笑起来,戴着耳塞,做得有点隐蔽,但我还是发现他在拿着手机看电影。我说:缴你手机,就让你哭到期末。同学生听到后忍不住哄笑起来。他居然大喊一声,“要我上交手机的话,就把窗玻璃砸了!”用凶神恶煞的眼神看着

我。此时全班呆住了,我也有些发愣。我心中的愤怒开始升腾,准备大声训责该男生,但我控制住情绪,最终理智战胜了冲动,我说:先把手机这事暂缓一下,让大家上完这节课,课后再来办公室谈一谈。在办公室里,对他耐心开导,他从当堂课的冲动走出来,承认自己因和父母吵架,导致心情低落,同学们的嘲笑和我伤他的自尊心,让他羞愤难抑,才在课堂上作出那样不可思议的举动。我和他一起分析了冲动的严重恶果,安排他在班会课上做了一次反省发言,向同学们说清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其他同学也意识到随意嘲笑别人的不妥。我想如果真要斥责也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而且这节课的教学也要会受到影响。

学生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经常发生的事情,关键是我们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要经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感受到老师的信任、关爱、尊重和期待。不妨用一下“软处理”。

二、突发事件上的“软处理”

在班主任的常规管理中,学生是经常范错误的。以往一旦学生违纪,班主任往往采取硬性的、一刀切的处罚性措施,学生表面上屈服了,但可能内心的心结并没有真正解开,思想道德素质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提高,常常过不了多久,学生又再次违纪。因此要采取一些个性化的管理方式,如“软处理”。

在期中考试的最后一科中,一位女生因考试时带手机进入考场作弊,而被监考老师依据学校的考试纪律判为“违纪”。按照通常的做法,凡作违纪要被在全校师生大会上通报批评。该生当晚不来学校上晚修,跟父母闹要退学、离家出走,家长跟我提出学校不要在全校师生大会上通报批评孩子作弊的请求。我有些迟疑之时,遭到家长的质问:“难道你们学校的规定比孩子的学业和生命还重要吗?”一句堂而皇之且铿锵有力的质问,让我不敢再有半点耽搁,立即请示并答应了学生家长的要求。第二天,该生到学校上课,学校的通告栏中,写着这样的

文字:“某某考试时带手机作弊”。而没有在全校大会上点名道姓通报批评,这样既挽救了学生又达到了学校的按章办事管理目的。假如在这一事件中,班主任没有进行“软处理”,学校不该妥协,直接按章办事,正常地通报批评,该生的后果不堪设想。我想这不失为一种“软处理”的一种人性化的处理方式。而要不处理这件事,可能会有很多的学生从这一事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犯了错误,只要极端一些,班主任和学校便会屈服。班级的管理将会因此很难进行,所有的纪律、规定、制度都会因此而苍白无力。

班主任应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帮助处于青春期的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开阔大度的胸襟,培养应对不良情绪的能力,从而争取从根源上减少违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不要患得患失,担心意外违纪事件发生,应坚定信念,完善处理方式,有时处理方式比事件更重。看过这样一篇文章说:对于不同的事件,如何适当掌握分寸,区别对待,适度处理,这是关键。这句话说得非常直白、非常到位。我们看待学生违纪,也不能简单化、粗暴化,而应该找出学生违纪的根源、动机,仔细分析学生违纪的程度和危害性,分清哪些是偶然性、不突出、危害不大的违纪行为;哪些是恶意的、危害较大、产生恶劣影响的违纪行为。对于不同的违纪事件要区别对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而且,并不一定要采用刚性的处罚措施,相反,采用“柔性的”措施,进行“软处理”“宽容对待”,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甚至,有些特定的时候,“不处理”也是一种处理,这也是一种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