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与商州文化

合集下载

分析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

分析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

分析贾平凹小说创作中的乡土情结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中写作风格独具特色的作家,纵览其三十余年的写作历史,深厚的乡土情结是贯穿其文学写作中极为重要的精神脉络。

一、贾平凹作品写作与乡土情结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当中为数不多的大家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极具反叛特性的作家。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首次发表著作至今,他的著作版本业已达三百余种。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他首次登上向往已久的文坛,那个时期的文学爱好者可以说是风华正茂,写作的小说大多以展现当时环境变革与实际变化为主要内容,例如《水》《清河上的婚事》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贾平凹创作的《满月儿》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的荣誉,他也借此于我国文学界初露锋芒。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他写作的《商州初录》代表其在写作当中跨上更高一级台阶,之后写作的“商州系列”更是在我国文学界带动了一股寻根文学的潮流。

随后的《鸡窝洼人家》与《腊月正月》数本著作中将农村经济体制之下的商州展现于人们面前,同时令其确定了自己要于现实主义写作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期,其创作的著作展现了极为浓烈的神秘主义气氛,这是源自其对人生、命运与现状的思索与重视。

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城市与农村间的距离逐渐扩大,浓郁风俗的农村文化吸引了他这样一位乡土作家的重视。

这个期间他写成《白夜》这部作品,描绘了一名乡下青年来到城里找寻精神家园之经历,表现了城乡间的冲突状态。

在之后其创作的《土门》则展现了于城市文明的笼罩之下,传统风俗坚定的守护自己的位置,同时也在不断地予以让步,直到最终消亡的历程。

作者对生长自己的土地的热爱和家乡人民的密切关注,以及在文学艺术道路上的持续追求都融汇于他创作的小说当中。

传统的乡土文学是作家凭借初生的记忆来描绘乡村的生活,作品里具有深厚的乡土氛围与当地的特色。

贾平凹就是凭借自身故乡来作为重要的写作背景,且将农民当作其描述的重要对象,从而为我们带来丰富而天然的乡土之美的享受。

二、作品当中乡土情结源自作者对家乡的怀念贾平凹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生于陕西省的丹凤县金盆乡,这样一个青山绿水包围的小村庄,由于其地理环境特殊,古代就一直为秦楚文化的交织区域。

谈贾平凹《商州三录》语言的质朴美

谈贾平凹《商州三录》语言的质朴美

然是《 州三录》 商 最显著 的语 言特点 , 无论是 写人叙事还 是写 饭 菜 , 帮拿行李 , 你不得不进去 吃喝 , 似乎你 不是来给他 ‘ ’ 送
贾 平 凹语 言的朴 素 自然首先 得益 于方言 土语 的大量 运
用。他在选择语言时 , 着重于还原本真 的生活 , 运用商州的方 言土语 ,从而使作 品的语 言质朴 自然 ,富于表现力 和生 活气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例如 “ 母子俩拿 了镢头上山 , 了一 畦 挖 地, 暖活活的太阳就照的身上 出汗 。 娘俩开始种小豆 , 一仄头 , 嘹见合欢树 下站了两个人 , 一个头发灰 白 , 是个 男人 , 一个是
语的大量运 用。 白描 手法的运 用也是 贾平 凹语言朴素 自然的一 大技巧。贾平凹语 言的朴素 自然 ,
还源于他所描 写的 内容是商 州的风土人情。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 , 者总是 用平和朴 作 素的语 言准确生动地表 达他 的情绪感悟 , 达到 以俗为雅 , 以拙为巧的艺术效果。 关键词 :商 州三录》 朴素 自然 ; 《 ; 方言土语 ; 白描 手法; 风土人情
中图分 类号 : 6 1 0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5 5 1 ( 0 0)5 0 0 — 1 1 0 — 3 2 2 1 0 — o 9 0
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 坛上 屈指 可数 的文 学大家和文学 奇
迅把这种方法归纳为“ 有真意 , 去粉饰 , 少做作 , 勿卖弄” 贾平 。 凹在语言叙述中就经 常熟 练地运用 “ 清水 出芙蓉 ,天然去雕
镇柞的 山民干农活特制 的板锄 , 到《 接触 白浪街》 里受 固有传 于商州的一切 , 贾平凹保持着一种深深的情感 , 这里是他 的生 统影响永远处于 中不溜地位 的陕西人 。大量使用方言土语使 命之根之所在 ,又是他精神 的故 乡。他对商州 的感情是深厚

贾平凹与商州系列的文化原型

贾平凹与商州系列的文化原型

贾平凹与商州系列的文化原型摘要:鬼才贾平凹商州系列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

研究认为:前期作品《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

一、前期作品:商州系列(一)鬼才贾平凹贾平凹在文坛素有“鬼才”之称。

先生的小说、杂文犹为世人所喜爱。

《脚跟太阳》盗版印刷质量甚佳,且价格甚低,仅10元1本。

一书盗版最后竟然无版权页,但是买者极多,实在令人称奇。

这正如平凹先生在序言中的自言那样“我的书遭受盗版和私自编印的噩运多多(经见过了许多品质低下的人),也以各种版本出版了相当数量,但私营性质的,系统地把散文出版小册,这是第一次”(引自贾平凹著《脚跟太阳》之序)。

平凹先生本以为这第一次为正版,而恰恰最后成了盗版。

最后只得在网上查找得此书为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2月第1版,特补录之,以兹纪念。

(二)贾平凹前期作品贾平凹的中前期创作可划分三个阶段:1.《腊月·正月》、《鸡窝洼人家》、《商州初录》等刻画的是他如何从商洛的灵山秀水中走进都市的西安的,以农村题材的作品为主,兼有灵异性格的城市题材的随笔小文。

2.《美穴地》以肯定形式来否定“踏坟地”找“美穴”这一传统文化现象。

3.《白朗》借助于非常规捆绑、押解、烧杀、攻打、热恋、聚义等行为来承载情感超越运行,并借此展示王中王的山大王白朗的心理内质[1]。

贾平凹在《我是农民》扉页中写道:“人生的苦难是永远和生命相关的,回想起在乡下的日子,日子就变得透明和快乐。

真正的苦难在乡下,真正的快乐在苦难中。

你能到乡下去吗?作为人,既要享受快乐,也要享受苦难。

”这种农村题材的小说多是冷峻沉思与诙谐荒诞的风格。

他的前期作品多以寻根为主题,并不把文化当做小说的全部,文化只是他的一些原料,一个背景。

历史一开始就没有断裂,他在文化寻根与新时期的文学人性论之间弥合了一个有效连接,没有沦为落伍者,却成了弄潮儿[2]。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

贾平凹散文的商州情结摘要贾平凹的故乡隶属于商州,其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贾平凹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基石以及文学创作的根源所在。

贾平凹以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对商州故里的钟情,在其创作的散文中把商州的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等与作者对商州那份独有的“情”和“爱”进行心灵的交融,向人们展现了商州独特的人文地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贾平凹内心深处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及他对自己心灵精神家园的向往。

关键词:贾平凹散文商州情节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贾平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家,从其20世纪70年代在当代文坛中崭露头角开始,就成了人们瞩目的热点,他的叛逆性及其超乎常人的思维,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引发了中国文坛的一次又一次的“地震”。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鬼才”,他以其独特的思维意识、超前性的创造意识以及其旺盛的创作力,造就了这个特立独行而硕果累累的“常青藤”,同时也奠定了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

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贾平凹创作的《月迹》《商州三录》《闲人》《秦腔》等一些优秀散文作品集的出现,夯实了贾平凹在中国散文界大师级的地位;其创作的大多散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对商州故乡的眷恋,贾平凹通过这些散文作品对农村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了理性的剖析,通过对商州乡土风情及各色人物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描写,放眼于中国农村的风云变革,于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中,作者通过其对商州的情结用鬼魅般的笔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二贾平凹散文中的商州情结故乡是一个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人苦累时的避风港,对故乡的依存让一些优秀的创作者走向了辉煌。

美丽的湘西让沈从文魂牵梦绕;白鹿原北坡根下有陈忠实最初的梦想;老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承载着老舍的苦与痛。

同样,山绿水清的商州也成就了贾平凹,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根源,更是促使作者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是其心灵固守的精神家园。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

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陈晓明贾平凹在当代中国文学界是一个争议最大的人物,这无疑是因为他的《废都》。

《废都》的销量如此之大,影响如此之广,引发的争论如此之剧,这可能是上个世纪末最大的文学事件。

中国当代文学史中事件频仍,但只有《废都》是文学界自发性的事件,其他的力量不过推波助澜而已。

自《废都》之后,贾平凹还有多部作品问世,但反应并不热烈,相反受到相当程度的冷落,人们开始疑心贾平凹是不是江郎才尽,再也无所作为了。

但在2005年,贾平凹的《秦腔》还是让评论界吃了一惊,这种手法,这种笔法,这种文学观念,令人惊惧不已。

贾平凹还是宝刀不老,游刃有余。

从《废都》到《秦腔》,中间是省略号,倒不是因为中间的作品没有什么分量,而是因为这两部作品本身构成一种对话关系,贾平凹肯定是站在“废都”之侧哼起了“秦腔”,他既不能忘怀《废都》,又深知《废都》的利害关系——那样的历史遭际还记忆犹新。

两部作品如此巨大的差异,真让人疑心他是反其道而为之。

重读一下《废都》,再看看《秦腔》,这可能使我们对贾平凹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手法有更深的了解。

一、《废都》的历史误臵与批判性情境如果说到本土性或民族特色,贾平凹无疑是这方面最突出的代表人物。

本土性或民族性在文学价值评价方面并没有多少优先权,其优越感不过是典型的第三世界心态在作祟,是那种既要把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作为参照,又要以自己的所谓文化特殊性来获得承认的把戏,本质上还是承认的政治在起作用,并无真正平等客观的文学态度。

文学就是文学,所谓的本土性或民族特色也只能是在文学性的构成的整体中去认识,也就是说,它在构成文学性方面可能起到的真实有效的积极作用,而不是为了民族性而民族性,为了本土性而本土性。

讨论贾平凹的本土性只是指出他的文学特征,而不是强调他的本土性在文学性上的优越性。

如此看来,本土性只是贾平凹的一个特征,也应该是贾平凹的一个特征,既不应该被抬举,也没有必要被贬抑。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1)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1)

烟峰性格成长中的两个标志
1、石磨 她在石磨上扇和下扇的转动中打发了自己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而在烟峰认为做媳妇儿的内容 之一就是守着石磨过日子后,她嫁给禾禾。烟峰亲手把石磨从家里搬出来扔在屋后的沟里撞 碎了。因为她再也不需要守着石磨过日子了,禾禾买了磨面机。此时的烟峰也正是作者贾平 凹笔下一个机极致的时代改革女性形象。磨面机取代了石磨,也可以说是烟峰追求新生活的 一个胜利。这种对自身劳力的解放,正是追求新生活改变的目标。 2、鞋 烟峰穿着从县城里买回来的塑料凉鞋回来,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洼里人的嘲笑以及和山山的厮 打以至于离婚。厮打中山山将鞋扔进了水沟中。而烟峰把鞋捡回来的时候,也意味着她的改 变就此开始。这一象征物是烟峰性格真正觉醒的标志。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
组 长 : 孙 雪 莹 组员:李圆 贺熹蒙 常蕊琦 朱怡然 关若琳 陈绘伊
目 录
CONCENTS
1.
项目简介 项目计划 市场分析 投资回报
2. 3.
4.
一、
作 者 介 绍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 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 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1982 年发表 作品《鬼城》《二月杏》。 1992 年创刊《美文》。 1993 年创作 《废都》。 2003 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文学院院长。 2008 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三、
《鸡窝洼的人家》 作品重点分析
人物分析——烟峰
贾平凹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商州民情风俗的浸染,对传统有着深厚的依恋之情。这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他的创作,因此女性形象塑造更多的地保留了传统风韵、具有传统意蕴。可以 说这类女性,是贾平凹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妻性类型。她们容貌美丽、勤劳善良、温柔多情、 善解人意、忍辱负重、爱子女、孝公婆,对男性关怀备至等品质,具备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 性的种种美德。她们是男人心目中实实在在的女人。 贾平凹在其“商州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精光灵秀”的女性形象,烟峰和麦绒可以说 是最杰出的代表,她们美丽善良,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重重,她们做着不懈的努力与 抗争。还好,最后在鸡窝洼平凡人家里她们都得到了想要的幸福,她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 她们用最坚强的姿势卑微的活着,以最温顺的姿势坚强的活着。

贾平凹描写商州的散文

贾平凹描写商州的散文

贾平凹描写商州的散文贾平凹描写商州的散文贾平凹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贾平凹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

下面是店铺带来贾平凹描写商州的散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商州又录》原文:去年两次回到商州,我写了《商州初录》。

拿在《钟山》杂志上刊了,社会上议论纷纷,尤其在商州,《钟山》被一抢而空,上至专员,下至社员,能识字的差不多都看了,或褒或贬,或抑或扬。

无论如何,外边的世界知道了商州,商州的人知道了自己,我心中就无限欣慰。

但同时悔之《初录》太是粗糙,有的地名太真,所写不正之风的,易被读者对号入座;有的字句太拙,所旨的以奇反正之意,又易被一些人误解。

这次到商州,我是同画家王军强一块旅行的,他是有天才的,彩墨对印的画无笔而妙趣天成。

文字毕竟不如彩墨了,我只仅仅录了这十一篇。

录完一读,比《初录》少多了,且结构不同,行文不同,地也无名,人也无姓,只具备了时间和空间,我更不知道这算什么样的文体,匆匆又拿来求读者鉴定了。

商州这块地方,大有意思,出山出水出人出物,亦出文章。

面对这块地方,细细作一个考察,看中国山地的人情风俗,世时变化,考察者没有不长了许多知识,清醒了许多疑难,但要表现出来实在是笔不能胜任的。

之所以我还能初录了又录,全凭着一颗拳拳之心。

我甚至有一个小小的野心;将这种记录连续写下去。

这两录重在山光水色、人情风俗上,往后的就更要写到建国以来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诸方面的变迁在这里的折光。

否则,我真于故乡“不肖”,大有“无颜见江东父老”之愧了。

一最耐得寂寞的,是冬天的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的瘦,像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的女子,沦落或许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的面目。

石头裸裸的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

草木并没有催折,枯死的是软弱,枝柯僵硬,风里在铜韵一般的颤响。

冬天是骨的季节吗?是力的季节吗?三个月的企望,一轮嫩嫩的太阳在头顶上出现了。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

浅析贾平凹《高兴》的语言特色贾平凹小说的语言非常富有个性。

一方面,贾平凹在小说中大量使用其故乡——商州的方言土语,另一方面,凭借自身极高的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的文化素养,他在作品中经常自觉地化用语言文字学知识。

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更具可读性,能带给读者全新的阅读享受。

本文試以小说《高兴》为例,从以上两个方面,对贾平凹小说的语言进行分析。

标签:贾平凹;《高兴》;语言骏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贾平凹出生于陕西丹凤县,在去省城西安之前的二十年一直生活在商州。

商州的方言土语对贾平凹作品的语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贾平凹又是一个语音学、语义学、方言学、训诂学等方面文化素养极高的作家。

在他的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语言文字学知识,有时甚至是直接通过作品人物之口,自觉运用文字学知识解决问题。

本文主要想通过小说《高兴》来谈一谈贾平凹小说中语言的这两个特点。

一、方言土语的大量使用贾平凹爱使用商州的民间语言。

商州方言与北方方言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许多独特性。

这种独特性除了语音和语法的差异外,最主要的就是词汇了。

贾平凹在他的每一篇小说中,几乎都要使用生动活泼、原汁原味的方言土语,《高兴》当然也不例外。

例如:(1)我说保安同志,你瞧我这兄弟差成色不,我只说一巴掌能把他扇灵醒哩,可还糊涂呀,竟然还向你投诉?(“灵醒”是明白、聪明之意。

)(2)他真的就吃了,梗了脖子,红着眼坐在那里发瓷。

(“发瓷”是发呆之意。

)(3)进村口的时候,有孝子在路边烧纸,天空里可能有鬼,我们怀疑鬼在日弄我们,在村里转来转去打听不出韩大宝到底住在哪儿。

(“日弄”是捉弄之意。

在商州方言中,“日”是个很活跃的构词语素。

)(4)黄八就躁了,骂现在当官的贪污哩你五富也多吃多占,你再分就全让你一个人吃了!(“躁”是发怒之意。

)(5)你给我记住,以后在什么地方吃饭都不要蹴在凳子上,不要咂嘴,不要声那么高地说香,不要把茶水在口里涮,涮了就不要咽!(“蹴”是蹲的意思。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语言特色贾平凹的作品,人物语言、叙述语言均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具体表现就是作品语言的口语化,并灵活运用了大量的方言土语。

像在《商州又录》中,“山顶的窝洼里,有了一簇屋舍,一个小妞儿刚刚从鸡窝里取出新生的热蛋,眯着一只眼睛对着太阳耀”。

“有蛇黑藤一样地缠在树上,气球大的一个土葫芦,团结了一群细腰黄蜂,蹑手蹑脚地走过去,一只松鼠就在路中摇头洗脸了”。

“耀”、“团结”在这里都是动词,也是陕西方言中的特有用法,这些词的使用使得作品的表达更加形象生动。

他的这些口语化语言在经过匠心的加工提纯后,显得既平易朴素,又鲜活生气,富有民间气息和地域特色。

在《夜籁》中,作者与陕北农民“闲聊”――“今天地里干啥了?”“翻地呗,天旱得厉害,地瓷得扳不开啊!”“真苦了你了,这么大年纪了。

”“哪里!一辈子还不是这么过来的,多亏这茶呢!一天不喝几锅,头疼,骨头也散架了,这茶是农家乐,一喝乏劲没有了,百事都忘了呢……”这段话把陕南方言集中提炼在人物的对白里和叙述中,由于作者剔除了陕西土语中难懂的语汇,又保留了其特有的俚俗色彩,使人读后油然而生真实、亲切之感, 仿佛将人带到陕南的山村中,石屋里……直接面对那里的石板小路,石窗里透出的灯光,喝土茶的老人,待嫁的女子……配合着陕南农村特有的自然风光和社会习俗的描绘,陕南农村的乡风民俗所特有的气息便跃然纸上。

像是峪里有一位烟瘾极大的神,从峪口的咀鼻里一团一团喷烟,雾团撞在石上,石头变得惨白,正瞧那勾心斗角之处,雾则匀开来,五分钟后,群山入了远空,实体轻了,层体淡了,如纸剪的,如墨晕的,如水中的倒影。

天真成了圆的,地却不方,十几步外,被雾摄收得缥缈。

这段描写,文笔细致,拙巧相宜,语言自然流畅,娓娓动听,作家好像一位高明的画师,画出了一幅栩栩如生、浓淡相宜、神采飞扬的云雾画。

那雾“撞在石上”、“勾心斗角”后“匀开来”的动感姿态,神秘、美妙;那群山被浓雾笼罩“入了远空”、“轻了”、“淡了”的自然景象,优美动人,具体逼真,使人如临其境,顿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

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2002.5.1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民俗特色及其发展走向探讨学科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指导教师:董小玉教授研究方向:小说与散文研究生:伍梅(99121)内容摘要本文以民俗视角观照贾平凹1983—1987年问的商州小说文本,重点论析贾’f二凹商州民俗世界的独特之美,探究贾平口J,j、说文本中的民俗发展走向,比较1舆平凹与同时代民俗作家的民俗特色。

全文除引沦和结语外,共分四个部分:~、民俗的界定和我的民俗观。

f通过对民俗定义历史的回顾和比较,确定r我的民俗观:民俗是沟通民众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联系传统与现实,具备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生生不息的文化现象。

土。

,,一、贾平凹商卅f小说的民俗特色.纵我的民俗观和贾平凹的思想根源、创傅追求出发,梳理出贾平凹商州系列小说的三犬民俗特色:(一)独特地理环境形成的“秦雄楚秀”型民俗;(二)深受商州地域文化影响的“巫鬼化”民ff_}。

(三)深受商州历史文化濡染的“保守一一进取”型民俗。

^夕7三、贾平凹商州小说中的民俗发展走向.(以商州民俗世界中传统民俗与现代意识的碰撞、裂变、新生这一民俗发展过程为主要线索,结合作家矛盾的创mC、态,通过具体文本分阶段地加以分析,加深对贾平凹民俗世界特色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同时,也进一步勾勒出贾氏民俗世界复杂的“动态”之美。

I//。

四、贾平凹、汪曾祺、李杭育小说中民俗特色的比较。

(通过对贾平凹、汪曾祺、李杭育三位在中国八十年代有一定代表性的民俗作家的民俗特色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认识贾平凹民俗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i,,,,一关键词:传统民俗i现代意识;民俗特色;廷垂董受。

一ModernConsciousnessCollisionBetweenTraditionalFolkloreandAStudyofFolklore’SCharacteristicsandDevelopmentTrendsOfJiaPingwa’SShangZhouSeriesofNovelsField:Chinesemodemandcontemporary"LiteratureMajor:FictionandProseSupervisor:ProfessorDongXiaoyuAuthor:WuMeiAbstractThisdissertation.fromafolklorepointofview,approachesJiaPingwa’SShangZhoufictionaltextsfroml983tO1987.1ayingitsemphasisonuniquenessofJiaPingwa’SShangZhoufolkloreworld,makingacomprehensivestudyoffolklore’SdevelopmenttrendsofJiaPingwa’Sfictionaltexts,presentingacomparativestudybetweenJiaPingwaandhiscontemporarycounterpartsintermsoffolklorecharacteristics.Alongwitht11eintroductionandconclusion.thisdissertationconsistsoffourchapters.Chapter0ne.“TheDefinitionofFolklol‘candMyViewonIt”.throughalfistoricalStudyofthedefinitionoffolklore.pointsOUtmyviewonfolklore:folkloreiSavitalculturalphenomenonwithvividregionalcuturecharacteristicswhichintegratesmatedalandspiritual1iresofCommonpeople.andlinksIraditionandreality.ChapterTwo.“FolkloreCharacteristicsof.1iaPingwa’SShangZhouNovels”,frommyviewonfolkloreandJiaPingwa。

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

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

贾平凹“商州⼩说”的地域⽂化特点贾平凹“商州⼩说”的地域⽂化特点? 贾平凹“商州⼩说”的地域⽂化特点是什么呢?如何从贾平凹“商州⼩说”了解其⽂化特征Array 贾平凹,⼟⽣⼟长的商州⼈,挥之不去的“商州情结”、“独⾏侠”的⽂学创作,使他成为当代⽂坛中极具创作个性⽽⼜最具争议的作家。

20世纪80年代,在“⽂化寻根”的道路上,他以“⽂化本位”的审美价值取向创作了⼀系列具有浓郁商州地域⽂化特⾊的“商州⼩说”。

其中,《古堡》以商州独特⾃然风貌的描写、厚重历史⽂化底蕴的挖掘、神秘巫风⼟俗的再现以及⽅⾔⼟语的运⽤等,成为“商州⼩说”中最具地域⽂化特征的代表作品之⼀。

⼀.独特的⾃然风貌 商州,位于陕西南部,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衔接地带,“它偏远,却并不荒凉;它瘠贫,但异常美丽”[1],是贾平凹⽣活了近20年的故乡。

俗话说,⼀⽅⽔⼟养⼀⽅⼈。

作为⽣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故乡独特的⾃然风貌成了贾平凹⼩说创作的重要因⼦。

在作品中,贾平凹“深情地把商州称作是‘美丽、富饶⽽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这⾥的树细⽽⾼长,向着天空拥挤,炊烟也被拉成⼀条直线,⼭⾥的悬崖险峻处则树⽊皆怪、枝叶错综,⽩云忽聚忽散、幽幽冥冥,有⽔则晶莹似玻璃,清澈见底……”[2]在“商州⼩说”中只要是提及乡村,他都会对该村的⾃然风貌作如此相近的描绘。

例如《古堡》⼀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幅典型的商州⼭地风貌:“商州东南多峰,××村便在天峰、地峰、⼈峰之间。

三峰⿍⽴,夹⼀条⽩花花的庄河蛇⾏,庄河转弯抹⾓,万般作弄,硬使⼀峰归陕,⼀峰归豫,⼀峰归鄂……”[3]作者通过寥寥数笔就勾画出⼩说故事发⽣的地域⽂化背景:故事发⽣地××村被三座⼭峰所包围,在客观上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再通过三峰的不同归属我们便可以知道这是⼀个三省交界处的闭塞⼩⼭村。

⽽处于峰顶的古堡更是极具⼭地险峻特点,还有那古堡道观中的九仙树,因其古⽼⽽被村民奉为该村的风脉神树。

[转载]商州初录——贾平凹

[转载]商州初录——贾平凹

[转载]商州初录——贾平凹原⽂地址:商州初录——贾平凹作者:Kyanity我的时尚转⾃贾平凹商州者,商鞅封地也。

这便是⾜见商州历史悠久,并⾮荒洪蛮夷之地的证据吧!如果和商州⼈聊起来,他们津津乐道的还是这点,说丹江边上便有这么⼀⼭,并不⾼峻,⼭峁纵横,正呈现⼀个“商”字,以此⼭脚下有⼀个镇落,从远古⾄今⼀直叫“商镇”不改。

还说,在明、清,延⾄民国初年,通往⼋百⾥秦川有四⼤关隘,北是⾦锁关,东是潼关,西是⼤散关,南是武关;武关便在商州。

⼀条丹江⽔从秦岭东坡发源,⼀路东南⽽去,经商县,丹凤,商南,⼜以丹凤为中,北是洛南,南是⼭阳,西是柞⽔、镇安,七个县匀匀撒开,距离相等,势如七勺星⽃。

从河南、湖北、湖南、川、云、贵的商⼈⼊关,三千⾥⼭路,惟有这武关通⾏,⽽商州⼈去南阳担⽔烟,去汉中贩丝绵,去江西运细瓷,也都是由⽔路到汉⼝。

龙驹寨便是红极⼀时的⽔旱⼤码头。

那年⽉,⽇⽇夜夜,商州七县的⼭货全都转运⽽来,龙驹寨就有四⼗六家叫得响的货栈,运出去的是⽊⽿、花椒、天⿇、党参、核桃、板栗、柿饼、⽣漆、⽊材、⽵器,运回来的是⾷盐、碱⾯、布匹、丝棉、锅碗、陶瓷、烟卷、⽕纸、硝磺。

但是,历史是多么荣耀,先业是多么昭著,⼀切“俱往矣”!如今的商州,陕西⼈去过的甚少,全国⼈知道的更少。

陕西的区域通称陕南、陕北、关中;关中指秦岭以北,陕南指安康、汉中;商州西部,北就有亘绵的秦岭,东是伏⽜⼭,南是⼤巴⼭;四⾯三⼭,这块不规不则的地⾯,常常就全然被疏忽了,遗忘了。

正是久久被疏忽了,遗忘了,外⾯的世界愈是城市兴起,交通发达,⼯业跃进,市⾯繁华,旅游⼀⽇兴似⼀⽇,商州便愈是显得古⽼,落后,撵不上时代的步伐。

但亦正如此,这块地⽅因此⽽保持了⾃⼰特有的神秘。

⽇今世界,⼈们想尽⼀切办法以⼈的需要来进⾏电⽓化、⾃动化、机械化,但这种⼈⼯化的发展往往使⼈⼜失去了单纯、清静,⽽这块地⽅便显出它的难得处了。

我曾呼吁:外来的游客,国内的游客为什么不到商州去啊?!那⾥虽然还没有通上⽕车,但⼭之灵光,⽔之秀⽓定会使你不知汽车的颠簸,⼀到那⾥,你就会失声叫好,真正会感觉到这⾥的⼀切似乎是天地⾃然的有⼼安排,是如同地下的⽂物⼀样⽽特意要保留下来的胜景! 就在更多的⼈被这个地⽅吸引的时候,⾃然⼜会听到各种各样对商州的议论了。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 ppt课件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  ppt课件

量,也由此引发了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生长在商州腹地的贾平凹,天然地接受着商州文化濡染。商州作为贾
平凹的故乡,是其成功之根基,文学之源泉。在商州散文中,贾平凹从商州的地理、风情、习俗等带有
商州文化显著标志的内容入手,为读者描画了商州文化的各个侧面。更重要的,他敏锐地感受到商州的
文化特色。他选定商州作为自己的开发“特区”,对商州进行着全方位的勘察,他以超常的认知和感应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 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浮躁》是作者“商周系列”的 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 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ppt课件
12
贾平凹在其“商州系列小说”中塑造了一批“精光灵秀”的女性形象,烟峰和麦绒可以说 是最杰出的代表,她们美丽善良,坚强勇敢,面对生活的苦难重重,她们做着不懈的努力与 抗争。还好,最后在鸡窝洼平凡人家里她们都得到了想要的幸福,她们在面对生活的苦难时, 她们用最坚强的姿势卑微的活着,以最温顺的姿势坚强的活着。
ppt课件
14
三、
《鸡窝洼的人家》 作品重点分析
ppt课件
15
人物分析——烟峰
贾平凹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商州民情风俗的浸染,对传统有着深厚的依恋之情。这不可 避免地影响到他的创作,因此女性形象塑造更多的地保留了传统风韵、具有传统意蕴。可以 说这类女性,是贾平凹心目中最为理想的妻性类型。她们容貌美丽、勤劳善良、温柔多情、 善解人意、忍辱负重、爱子女、孝公婆,对男性关怀备至等品质,具备男权社会所规定的女 性的种种美德。她们是男人心目中实实在在的女人。
幻灯片24ppt课件商州系列作品二5ppt课件商州系列的概念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包括小月前本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远山野情黑氏等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商州浮躁这一系列小说是作者1983年以后陆续发表的着重表现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的变迁给西北商州地区农民生活和心态造成的变化由此探讨时代变革对古老民风民俗的冲击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

贾平凹散文的特点

贾平凹散文得特点一、细腻悠长,令人寻味。

她得笔法如电影镜头,推、摇、拉,一个个镜头将美景逐一展现。

《商州又录》就是贾平凹关于商州得系列散文中得一部。

这就是一篇带有传统文化韵味得写景散文.她共分11个段落,这11个段落之间得结构方式散漫、随意,但其笔调细致,就像就是由11幅写意得素描画组成得画卷。

如第一部分开头写道:“最耐得寂寞得,就是冬天得山,褪了红,褪了绿,清清奇奇得瘦;像就是从皇宫里走到民间得女子,沦落或许就是沦落了,却还原了本来得面目。

石头裸裸得显露,依稀在草木之间。

”这段中得“红”、“绿”、“瘦"营造了一个画面感极强得意境,不得不让人细细地去品味。

贾平凹善于运用拟人、通感得方式传递感觉,如“路就是顽皮得,时断时续,因为没有浮尘,也没有她得脚印”。

她常用轻淡得笔墨,再现现实生活中人们习以为常得又经常忽视得景象,但却能引人入胜得散文,浓得如酒般醇厚绵长,淡得如溪水清纯透明。

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得氛围中,贾平凹道出她对生命、历史、宇宙得深深思索,使她得散文具有一种深邃得哲思。

《静虚村记》便就是她得一篇散文佳作.回归自然、追求自然与人得与谐就是贾平凹这篇散文得一大特色。

为了达到自然与人融合这一境界,贾平凹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人得自然化”与“自然得人化”得带有古典神韵得画面。

静虚村远离“繁华"、“热闹”得城市,就是一个“清静”得地方。

与自然得接近使这里人们极易受到道家“知足观”得影响。

她们就是山野村人,住着茅屋,却并不觉得“寒酸";她们喝得就是粗茶,吃得就是淡饭、一个个却坦然地端着碗“一律集在巷里,就地而蹲”地吃喝。

恬淡超脱、适意自然便就是静虚村人最高得人生哲学,她们“厚诚”、“几乎近于傻昧”,其实,这些平凡到极点得山民都就是真正得“智者".她们得脉搏与着山山水水得心律而跳动,自然,赋予了她们一切,也昭示了一切.在《静虚村记》中,一草一木,一石一屋,都可见出人得心灵得投射。

贾平凹“商州三录”的故乡书写述析

贾平凹“商州三录”的故乡书写述析

贾平凹“商州三录”的故乡书写述析作者:钟思远王嘉燊来源:《文学教育》 2018年第15期内容摘要:在“商州三录”中,贾平凹首次以散文化的方式对故乡风土人情、社会历史进行了全景呈现。

《商州初录》和《商州又录》侧重于撷取典型的故乡人事、描绘故乡风景,再现乡土之美。

《商州再录》侧重于借由生活内涵和文化意蕴更加丰富的乡土传奇,对故乡在时代变迁中所遭遇的种种复杂问题予以社会反思和文化探询。

在“商州三录”的创作过程中,贾平凹一方面完成了故乡书写方式转变,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对故乡作为其文学创作根基和情结的充分自觉。

关键词:贾平凹“商州三录”故乡书写方式转变在《商州初录·引言》中,贾平凹披露了自己书写故乡的动机:“商州到底过去是什么样子,这么多年来又是什么样子,而现在又是什么样子,这已经成了极需要向外面世界披露的问题,所以,这也就是我写这本小书的目的”。

[1]8贾平凹认为,在城市兴起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处秦岭山中的古老商州是一片被遗忘的土地,“撵不上时代的步伐”[1]3。

但正因为相对的偏远和闭塞,商州又“因此而保持了自己特有的神秘”[1]3。

随着历史的进步、交通的发展,当外界开始被商州独特的风情所吸引,渐渐议论起来时,却又众口嚣嚣,莫衷一词。

于是,土生土长的贾平凹更加坚定地认为有必要将这块“美丽、富饶而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1]8介绍给大家,“先使外边的多少懂得这块地方,以公平而平静的眼光看待这个地方”。

[1]8在《商州初录》之后,贾平凹又接连创作了《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由此完成了对商洛的首次散文式的全景呈现,也完成了对故乡从再现到反思的书写方式转变。

一.故乡之美的再现:《商州初录》和《商州又录》《商州初录》写于1983年,共收录散文14篇,写人记事、绘景抒情,各有侧重,力图向读者描绘出一个较为完整的“商州世界”。

若以题材的表现方式不同,这14篇散文又以可分为写乡人和写乡土两类。

写乡人,塑造出一个个商山老少、洛水儿女的鲜明形象,如:身怀绝超接骨医术却颇少收费的老汉(《莽岭一条沟》),将偷桃者请进家款待的滩上人(《桃冲》),收徒行善、为弟赎罪的泥水匠加力老汉(《刘家兄弟》),单纯质朴、勤劳善良的大来夫妇(《一对恩爱夫妻》);也有对处于时代变革中商州社会情态的书写,如:在社教中被迫远走他乡的摆渡老汉(《桃冲》),受到现代爱情意识影响的年轻情人(《一对情人》),冲破封建家族势力、自由恋爱的寡妇和复退军人(《石头沟里一位复退军人》),对城里人拜金思想深感无奈而又对美好感情异常执着——在河上扔装有求爱信的酒瓶以找寻有缘的对象的中年人(《摸鱼捉鳖的人》),在动荡年代里虽屡遭诬却舍身救人的剧团美丽女演员(《小白菜》)以及对自由恋爱的风气不满却在女儿背着自己有了相好的事实面前默默落伍的老父亲(《屠夫刘川海》)。

贾平凹小说中的“商州世界”及其变迁

贾平凹小说中的“商州世界”及其变迁

作者简介: 王玉珠 (9 0 ) 女 , , 18 ~ , 汉族 四川雅安人 ,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讲 师。研究方 向: 中国现当代文 学。

7O ・
褒扬的美。而人的精神风貌往往和其人生形式是紧 密相连 的 , 自然 而然地 , 长期 生 活在这 一相对 封 闭而 又具有牧歌情调的环境 中的人们 , 大多有着素朴 的 人生情 感 和单纯 的道 德 观念 , 憎 分 明、 义 轻 利 , 爱 重 道德 的原则 重 于物质 的利益 。即便 是那 些在 商州 最 贫困的地方——黑龙 口小镇上做生意 , 开饭馆, 山 卖 货 的人 家 , “ 虽 算得 极精 ” 却从 无 坑 蒙拐 骗 之举 ; , 莽 岭一条 沟里 给狼 看 病 的接 骨 老 汉 , 意识 到 自己救 的 是伤害性命的恶狼, 就跳崖 自杀的举动, 以死亡的方 式 成全 了 当地善恶 须 分 明的道 德原 则 ; 有 那 三 省 更 人和谐 相 处 、 团结 友 爱 “ 时 地 利 人 和 ”的 白 浪 街 天 可 以说 商州世 界 的民风 民情之 美得 到 了作家 最 为深情 的抒 写 , 由衷地 洋溢 在小说 的字 里行 间 。 显然, 商 州初 录》 《 的意义并 不在 于贾平 凹 以 “ 文学导 游 ” 的方式 向外 界 展示 了于世 默 默 、 下 无 天 闻 的商 州世 界 , 是 在 于作 家 笔 下 商州 儿 女 的诗 意 而 栖 居 , 为 了在社 会 变革 的时 代 潮 流 中 日益 浮 躁 和 成 虚伪 的都市人 的精 神 家 园 。乡 村朴 素 的土 地 、 自然 的人性 乃 至 “ 性 ” 野性 、 泼却 又 和谐 的 精 神 生 神 , 活 态, 无疑 是物 欲横 流 的工 业 社 会 上 空飘 荡 的一 曲悠 远 的牧 歌 。贾 平 凹在作 品 中表达 了对 于精神 家 园 的 真 诚眷恋 和对 诗性 生 活 的深情 追 寻 , 为 精 神 生 态 也 处 于严重 失衡 的都 市 中人 提供 了疗 伤 的诗 意 空 间 , 显示 了作家对 现实 世界 中人 的生命 活 动和心 灵世 界 的危机所 做出的积极而严肃 的回应。《 商州初录》 中对商州 世界 所做 的一 种 诗化 的描 绘 与 称 颂 , 目 其 的不仅 仅是要 寄托 作家 之 于 古 老秦 汉 文 化 的理 想 , 更是希望能以商州 的 自然美 、 风情美和人格美来疗 治商品经济大潮中人们心灵上 的种种精神病症 , 使 其 成为 日益物 化 和焦灼 的人们 洗涤 灵魂 的精 神栖 息

贾平凹寻根中的乡土情结

贾平凹寻根中的乡土情结
③ 出处同② ,第7fi o ④ 出处同② ,第8页。 ⑤ 聂纷弩.《萧红选集·序》,见《萧红选集》,人民文
学 出版社 ,1981年 第2版 ,第4 页。
⑥[美]葛浩文.《萧红评传》,北京文艺出版社,1985
年版 ,第56 页。
⑦胡风.《生死场·读后记》,出处同② ,第97页。 ⑧ 出处同② ,第62页。 ⑨ 出处同② ,第55- 56 页。
面前徐徐拉 开。 关 键 词 : 贾平 凹 寻根 乡土 情 结
贾 平 凹从 80年代 的寻根 文 学时 期 就 一 直 寻求 风 土 人情 、地域 特 色最 能体 现 中国 乡村 生 活 本 真 状 态 的特 征 。在乡土本真性 的原生态写作 中,表现 出鲜 明的中国 乡土情结 。他 的风格 纯得像一杯 山泉水 ,不失清凉 ; 像 一束 山花 ,不 失 自然 。
贾平 凹寻根 中的 乡土情 结
刘 萍 巫峡
( 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 ,江苏 南京 2 10097 ; 首都师范大学 文学院 ,北京 100037 )
摘 要 : 贾平 凹是农 民的儿子 ,却成就 了他 非凡 的 才学 ,故 土给 予他 灵感 ,浓厚 的 乡土情 结 已经深深扎根 在 他 的心 间。本 丈从 商 州 ,土语 ,农耕 文化 ,还 乡等 方 面 ,初 步体会他特有 的 乡土情结 ,一幅 乡村 大戏在我们
贾乎凹的生花妙笔,把商州描写成世外桃源的一处仙
境 ,竟有人真的去寻幽探微 了。极力颂扬商州 的山美水 美人美正是贾平 凹故 乡情境 的体现 。而初 录之后 又二 录三录 ,更能窥 出他对故 乡的拳拳爱心 。
哺育贾平 凹的 ,是西北大地上浑厚 的黄土和源远 的黄河水 ,商州是贾平凹认识世界与历史 、人生的一个 法 门 ,是他创 作 的源泉 与聚焦点 。而浸润着他 的 ,则是 中 国几 千 年传 统 文化 的精髓 。贾 平 凹八 十年代 的商 州 系列小说创作 ,是他在创作 中借 以追求 和表现 自己艺 术创作 的“东方 的味 ,我们 民族 的味”的一种大胆 尝试 。 这种尝试并不是那种毫无根基 的理论 张扬 ,而是带着 地道东方 民族味的民俗风情长卷构成 的鲜活作品 。“商 州 ”已融透在 了贾平 凹精神生命 的血水里 。当他离开 商 州来 写 “商州 ”的时候 ,如他 自己所说 : “商州 已不 再是 行政区域的商州 ,它更多的是文学 中的商州 ,它是一个

关于贾平凹《商州又录》中辞格运用的分析

关于贾平凹《商州又录》中辞格运用的分析

现当代文学关于贾平凹《商州又录》中辞格运用的分析文/孙凡茹 尹士伟摘要:贾平凹是一位用手中的笔守望八百里秦川、关注中国乡土生命和生存状态的当代作家。

在散文《商州又录》中,他大量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方式传达出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用平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哲理。

关键词:贾平凹;商州又录;辞格运用贾平凹是我国当代的著名作家,他最早的文学创作形式是诗歌,后又创作出大量的小说、散文,是“多栖”又多产的作家。

《商州又录》是贾平凹关于商州的系列散文中的一部,是富有传统文化、乡土文化韵味的写景散文。

在散文《商州又录》中,他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传达出对故土的热爱和眷恋,用平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丰富哲理。

主要使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

一、比喻比喻是用相似的事情打比方的修辞方法。

1.住人家的那块完整石头的山上,月亮小小的,水落了,门下斜斜的台阶,长长的,月亮水影罩着像一条光光的链条。

例句1中将与月亮水影连成一片的“斜斜的台阶”比作“一条光光的链条”,“链条”的封锁、禁锢之意,也暗示着这里的男人、女人、死了的人或者是即将降生的人都被圈在山里、河里,一生都在这乡土里。

二、比拟比拟是基于本体事物和比拟事物两者之间的相似性,进行联想和想象所形成的修辞格。

比拟包括拟人和拟物两类,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拟物就是把人当作事物来写,又或是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2.雪的故乡在天上,是自由的纯洁的王国;落在地上,地也披上一件平和的外衣了。

例句2中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静态的“雪”当作动态的“人”来写。

把雪覆盖在地面上的样子描述成“披上了一件平和的外衣”,即“雪给地披上外衣”。

“披”字既形象又灵动,不仅体现出雪的轻盈还营造了地面上平静、祥和、安逸的自然环境氛围。

三、夸张夸张是根据表达的需要,以言过其实的方式,在感情上引起共鸣,在形象上突出本质和特征的修辞格。

3.一群乌鸦在天上旋转,方向不固定的,末了,就落下来;黑夜也在翅膀上驮下来了。

贾平凹《人极》读书笔记

贾平凹《人极》读书笔记

贾平凹《人极》读书笔记《人极》是贾平凹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多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猎人》、《梅花》、《真品》等。

这些作品以朴实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丰富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历史变迁、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独特观察和感悟。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感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对贾平凹的文学风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让我谈谈这本书的语言风格。

贾平凹在《人极》中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语、谚语、成语等,使得语言生动有力,富有地方特色。

例如,“狗咬吕洞宾”这一成语,通过其幽默风趣的表达方式,让人不禁为之一笑。

这些语言的运用,不仅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了商州地区的文化特色,而且增加了语言的韵味和趣味,使整个作品更具有艺术魅力。

在主题方面,《人极》展现了深刻的社会寓意。

作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展开,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问题。

例如,《猎人》中的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最终战胜了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揭示了生活中的真善美。

而《梅花》则通过描写一位女子的命运变迁,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性。

这些作品的主题深刻而寓意丰富,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人极》还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元素。

作者通过对商州地区的描绘,展现了这一地区的独特文化传统和历史变迁。

例如,《商州初录》中提到了商州的传统文化习俗和民间故事,而《商州再录》则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商州的历史变迁。

这些元素的加入,使得作品更具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了上述的优点,《人极》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

例如,作者的叙事技巧。

贾平凹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内心独白等多种叙事手法,使得故事情节更加紧凑、引人入胜。

在作品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作者对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以及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来烘托气氛。

这些叙事技巧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另外,贾平凹的作品往往充满了象征意义。

在《人极》中,很多情节和人物都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2
二 、
•商州系列作品
商州系列的概念
•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包括《小月前本》、 《鸡窝洼人家》、《腊月·正月》、《远山野 情》、《黑氏》等中短篇小说和长篇《商州》、 《浮躁》,这一系列小说是作者1983年以后陆 续发表的,着重表现农村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社会环境的变迁给西北商州地区农民生活和心 态造成的变化,由此探讨时代变革对古老民风 民俗的冲击,以及所引起的价值观念的转变。
《浮躁》以农村青年金狗与小水之间的感情经历为主线,描写了改革开放初始阶段暴露出 来的问题以及整个社会的浮躁状态和浮躁表面之下的空虚。《浮躁》是作者“商周系列”的 第一部,奠定了贾平凹在文坛的实力派地位。正如后来的《废都》及《秦腔》一样,该书已 经出版即引起轰动,并获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
作品简介《腊月·正月》
量,也由此引发了乡村中的悲欢离合。生长在商州腹地的贾平凹,天然地接受着商州文化濡染。商州作为贾 平凹的故乡,是其成功之根基,文学之源泉。在商州散文中,贾平凹从商州的地理、风情、习俗等带有 商州文化显著标志的内容入手,为读者描画了商州文化的各个侧面。更重要的,他敏锐地感受到商州的 文化特色。他选定商州作为自己的开发“特区”,对商州进行着全方位的勘察,他以超常的认知和感应 思维,同商州的山势水形、社会风尚进行着强烈的心物交感。于是,商州文化特质激活了贾平凹的心理 图示,并以开放的姿态吸纳着更多的外来刺激,获得大幅度的丰富与发展,贾平凹的创作进入辉煌的商 州文化期。然而,贾平凹对于商州,情感始终是复杂的,诗意的画面往往是主观的赋予。对于乡村,他 其实于热爱的表面也流露了憎恶,他毕竟对农村有过刻骨体验,在“商州世界”里,他一样看到了那样 的“年关夜景”,看到了二月杏、云云那样不幸的女人,看到了贫困,看到了愚昧中发展到极端的种种 人性之恶。因此,对于山村的真切体验,决定了贾平凹在建构这个乌托邦世界的同时,内心里同样存在 着消解它的倾向,建构与消解并存于他的心灵世界,建构的起点便是解构的终点。所以,商州这个精神 家园并非是他的终极理想,灵魂在故乡的土地上栖息却不得不面对或迟或早要来的破灭。
烟峰的人物形象
任何时期的改革,都包括对观念上的变化,社会的进步发展。当社会变革发展到农村,那么必然就 会搏击一部分人的思想也随之变化。烟峰和禾禾的形象都是如此,虽然是农民的出身,但是他们不 甘于这样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在洼里人的眼中,烟峰和禾禾都是这样的异类。他们不想过 同洼里人一样的日子,对于新生活他们有自己的期待与探索。那么,在整个社会都在变革的情况下, 人们追求爱与自由又有什么不对?说烟峰是个敢趟河的女人。河有多深,没人知道,未知往往比已 知的恐惧更加令人恐惧,所以欲渡河去,就需要更多的勇气将腿叉进未知的领域;对待新鲜事物, 两人有着不同的反应,烟峰敢于尝试,尤其在禾禾失败后,她依然义无返顾。其实,烟峰在最开始 也不赞成禾禾养蚕,还数落禾禾是因为养蚕把家败散了,可是当她见识了县城的生活状态后,她逐 渐转变了思想。她也想像白塔镇上的商店里、旅店里、营业所里的女人们一样,漂漂亮亮地站在柜 台前、桌子后。这间接地解释了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农民思想转型经历了一段相当的时间和过程。 烟峰随着禾禾是这次改革的先驱者,自然要承受来自各个方面的巨大压力——有来自群众的,有来 自生产大队的,有来自自身的……可是烟峰都顶住了,充分说明了她的坚强。
烟峰性格成长中的两个标志
1、石磨 她在石磨上扇和下扇的转动中打发了自己一天又一天的时间。而在烟峰认为做媳妇儿的内容 之一就是守着石磨过日子后,她嫁给禾禾。烟峰亲手把石磨从家里搬出来扔在屋后的沟里撞 碎了。因为她再也不需要守着石磨过日子了,禾禾买了磨面机。此时的烟峰也正是作者贾平 凹笔下一个机极致的时代改革女性形象。磨面机取代了石磨,也可以说是烟峰追求新生活的 一个胜利。这种对自身劳力的解放,正是追求新生活改变的目标。 2、鞋 烟峰穿着从县城里买回来的塑料凉鞋回来,没想到迎来的却是洼里人的嘲笑以及和山山的厮 打以至于离婚。厮打中山山将鞋扔进了水沟中。而烟峰把鞋捡回来的时候,也意味着她的改 变就此开始。这一象征物是烟峰性格真正觉醒的标志。
在《腊月·正月》的创作中,他更注重对生活作“近乎实录”的反映,并从秦川山财的乡风民俗、 人情地理、服饰建筑等的描写中暗示出一种久远的民族文化。而作者的才力又使他能够将这种带 有古朴情调的生活置于理性的层面,从而使作品显示出强烈的内在魅力。
作品简介《鸡窝洼的人家》
在秦岭深处一个山洼洼里有两对夫妻。这里的农民,尤其是因循守旧的庄稼 汉灰灰,照老辈人的样子生活惯了,乐天知命。唯有参过军,见过点世面的 年轻汉子禾禾,不顾妻子秋绒的反对,不怕一次次失败,没完没了地“折腾” 想要致富,灰灰妻桂兰是他的支持者。结果,夫妻离异,两个家庭进行了新 的组合,按照各自的生活方式开始生活,改革的家庭富裕了,守旧的家庭贫 困了。影片倡导一种勇于打破旧传统、改革落后农村生活方式的观念。★幻 灯片 2
• 贾平凹的《商州》散文系列,包括他的《商 州初录》和《商州又录》、《商州三录》系列 散文。这些散文以商州作为背景,挖掘秦汉文 化的源流,表现了商州在现代文明的时代氛围 中所经历的嬗变、整合、发展、变迁。总之, 一部商州系列散文,构成了一个具有相当文化 意蕴的独特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作者演绎着 对传统文化和现实境遇的关注。
贾平凹与商州文化
组长:孙雪莹 组员:李圆 贺熹蒙 常蕊琦 朱怡然 关若
琳 陈绘伊
目录
CONCENTS
一、作者介绍
二、商州系列1. 作项品目简简介介
2. 项目计划
三、《鸡窝洼3. 的市人场家分》析 作品 重点分析
4. 投资回报
一 、
•作者介绍
贾平凹
贾平凹,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当代作 家。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8 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 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 《废都》。2003年,先后担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院长、 文学院院长。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11年凭借《古炉》 ,获得施耐庵文学奖 。 2017年3月22日,澳门大学向贾平凹颁授了荣誉博士学位。 ★幻灯
当她穿着塑料凉鞋回到洼里,却引来了大家的怪异目光。由于被误解,人们都说烟峰出轨了。 面对这样的压力,山山决定同烟峰离婚。虽然说烟峰同山山在本质上不是同一类人,但是面对 离婚。烟峰虽然想要新生活,可是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能带给她新的希望。也因此,当烟峰将 手指印印在那一张硬硬的纸上时,她捂着脸就往外跑。走在石桥上觉得天旋地转。
商州系列作品的意义
贾平凹是站在现代意 识的立场上对变化发 展着的商州进行理性
商州系列作品的意义
在整个商州散文系列中,看不到贾平凹或是文中人的政治意识形态意味,即便是表现过去政治年 代中的人与事,贾平凹也超越其上,用文化视角加以参照,这样商州不是政治化的、经济化的, 不是在政治经济规范下的某种地理概念,而成为人性展示的舞台。这种民间的立场就表现为一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式的文化立场,就成为表现商州文化具有恒定生命力的价值判断。因此作者没 有在散文中体现强烈的文化批判意识,也没有在笔下流露出明显的文化弘扬态度,他以平静而平 实的叙述格调,展示着在文化制约下一方水土一方人的生命过程。可以说,贾平凹是深入到商州 的腹地,以亲切的家乡游子的身份重新感受生命之根的力量,这里面毫无疑义,是带着某种依恋 的,但作者有意识地加以“冷处理”,让笔下的人物和故事自身的魅力来感染读者,同时又更为 客观地揭开了商州神秘的面纱。另一方面,贾平凹的这种民间化立场,并不是单纯乡野式的它又 是用现代意识参照着的。知识分子的现代气息融进了民间立场。商州的变迁并没有动摇民间立场 的纯净,却带来了民间立场的开放。因此,商州人背负着传统文化而向新时代迈进的步履,无疑 是整个中国文化获得新生的一种隐喻。
贾平凹对于商州系列的感情
“欲以商州这块地方来体验、研究、分析、解剖中国农村的历史发展、社会变革、生活变化。”贾平凹通过对陕南 山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描写,有意识地为人物活动和心理特征,提供地域文化的背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 农村进行的经济改革,农村发生的剧烈变动,改变了传统的社会秩序,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方式的选择和较
她安分守己,在与山山结婚后的五年,守着石磨过着最简单的生活,也是最繁复的日子。虽然日子过 得不愁吃不愁穿,但她也仍为无儿之事而感到痛苦落泪。她认为自己没有做到一个妻子该做的事情。甚 至在同山山离婚后,她还在关心同山山结合的麦绒是否怀了孩子,可见这种“续香火“的传统思想的根 深蒂固。
烟峰的两为人妻
(二)改变了的现代妻 烟峰和禾禾第一次去了县城,她虽向往这个地方,也设想了许多这个新鲜地方的样子。可是, 当她来到这里,她仍表现出的是惊恐。一切的新鲜事物让她惊讶。禾禾带烟峰去了缫丝厂,她 惊叹于工厂里的机器,更惊叹于车间里的女工,她们那么水灵,手又那么巧。她禁不住的询问, 但一句也听不清。最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概:咱们当农民的算是白活了一场。
退休教师韩玄子,在知识、名望、家庭经济实力等方面远胜于出身贫寒、地位卑微的普通乡民王 才。但王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积极参与经济变革,不无艰难却一步步走上创业道路。虽然, 韩玄子想方设法算计王才,竭力阻遏王才的发展,而最终陷入四面楚歌的,却正是他自己。而且, 这一新旧替代的过程只经历了腊月到正月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说对韩玄子在竞争中迅速败北的 结局安排,充分显示出经济变革对农村社会的人际关系,对农民观念意识、习惯带来的重大变动 和令人惊叹的变化。
烟峰的两为人妻
(一)不变的传统妻
烟峰和“老实人”山山在一起的时候,她的主导性格是传统的。
传统的农村女性。勤劳、善良、性格泼辣,吃苦耐劳。烟峰此时的形象是:“长得又粗又高,头发从来 没有在妥妥贴帖在头上过。常在山洼里没死没活的傻笑,咧一嘴白厉厉的牙,奶子一耸一耸的。” 可 以说,和山山在一起的时候的烟峰,是一个传统性格占主导的农村女性,大概石磨就是她生活的全部。 但同时,她又为这样的生活消磨时间而感到哀叹。她羡慕白塔镇商店里的漂亮营业员。在山山说:“天 天拐石磨,说明有粮吃。”而产生了质疑。烟峰在心里质疑到:人就是图有粮吃吗?老实人“山山”在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她的性格觉醒。她可以直言不讳的批评丈夫山山的爱占便宜,但在骨子里还是不敢挑 战丈夫的权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