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合集下载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商洛方言及其写作意义一贾平凹是一位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和审美个性的多产作家,在当今文坛上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贾平凹及其创作的特异性,始终以一种独立的姿态进行着锲而不舍的艺术探询。

他说:“穿过云层都是阳光。

文学在最高境界上是相通的,不同的是追求这种最高境界的方式、路径各不相同。

”在艺术的创造上,他选择文学意象的建构作为切入点,为人们奉献出一个独特的审美艺术世界。

贾平凹的文学作品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是和其独树一帜的语言艺术追求分不开的。

贾平凹对语言艺术的追求近乎苛刻,他认为写作上语言是第一性的,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魅力靠语言来表现。

贾平凹从自己的艺术经验和艺术趣味出发,探索出一条符合自己审美趣味的文学符号。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地接陕鄂豫,因境内有商山、洛水而得名。

由于商洛地形地貌结构复杂,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环境,所以很好地保留了一些方言特征。

同时,商洛市又是一个移民聚集的地区,人杂南北十数省。

清初一场轰轰烈烈的“湖广填陕南”的移民运动,大量的鄂东北、皖西南地区的江南人移居于此,这些江南人所持的语言被称作“下湖话”。

这样颇具江淮官话特色的下湖话和商洛当地的本土话之间相互吸收、相互融合,两种方言长期共存近三百年时间。

加上商洛地处秦头楚尾,处于南北文化的过渡带,西北文化、荆楚文化、江南文化在这里融汇,文化形态异常丰富。

商洛人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风土人情都带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构成了五彩斑斓的生活画面,它们和商洛方言相映成趣,构成了商洛独特的地方文化。

因此,商洛的方言异常复杂,地域文化丰富多样。

贾平凹就生于斯,长于斯,一直在家乡商洛生活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家乡生活使贾平凹对商洛方言民俗了如指掌、耳熟能详,加上他个人的天分和孜孜不倦地吸收、开掘与创新,使商洛方言焕发出勃勃生机,开出了一朵艳丽的奇葩。

二新时期以来,方言创作成为一种倍受青睐的小说创作形式,许多作家采用了这种创作方式,并且在创作的实践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浅谈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

浅谈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

浅谈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经常被人们赞誉具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意义。

本文将从贾平凹小说的语言特色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色彩浓郁的语言贾平凹的小说常常以陕西方言为载体,地方特色凸显。

例如,《废都》中的人物语言使用的就是充满陕西方言特色的口音,刻画了一个典型的陕西人形象。

而在《白银时代》中,贾平凹则运用了与众不同,有时甚至带有老北京口音的“随笔体”,穿插在小说情节之中,这种语言让人感觉小说读起来更加自然、舒适。

贾平凹小说语言中的地域特色也是他惯用的表现方式之一。

他经常将小说的故事背景设定在陕西乡间、山间、林荫溪流等地,同时从人物语言、物品名称、风俗习惯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地域特色。

贾平凹小说依靠富有表现力的地方情况刻画出生活的真实面貌,为读者呈现出一场美丽的艺术盛宴。

二、字里行间的哲学思考贾平凹小说语言中的深邃哲学思考也是其独特之处。

他从不局限于描述物质世界的表面,善于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深刻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废都》中人物的心理世界强烈地呼应着这种思想:“破落后”是这个时代的象征,这种破碎的生活应该如何去面对与应对。

这种思考在贾平凹的小说里常常是静进入,使得读者在细品故事情节的同时,还需在字里行间琢磨着小说内在的思想和哲学。

除此之外,贾平凹还总结提炼出“人性”、“生命”、“时间”、“空间”等哲学中的重要主题,创作了很多富含哲学思考的作品,其中包括《废都》、《幸福的黄色小球》等。

他将叙事和哲学结合得无比巧妙,使得小说得以在情节与思想中取得平衡,让读者在旅程中感受到深刻的哲学思考与道德反思。

三、语言艺术的深入探讨贾平凹小说语言中的艺术性探讨也是其独特魅力。

贾平凹善于从语言变化、语调转换,文字选择等方面的调整创作,使之显现出艺术美和表现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白银时代》为例,贾平凹运用起伏跌宕、悬疑迷离、押韵呼应等多种手法,凸显了小说语言的艺术性和卓越的作者功力。

《商州》读后感

《商州》读后感

《商州》读后感《商州》通过对商州这一地域的深入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乡土情怀的深厚感情和对于人生哲学的独到见解。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商州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更通过一系列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阅读《商州》,我首先被作品中细腻的文笔和生动的描绘所吸引。

贾平凹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将商州的山水、风俗、人情展现得淋漓尽致。

我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生机的乡土世界,感受着那里的美丽与哀愁。

这种真实而深刻的描绘,让我对于商州这一地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除了对于乡土情怀的展现,贾平凹在《商州》中还探讨了人生哲学的问题。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各具特色,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命运遭遇。

通过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对于故事情节的展开,作者让我们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我看来,这部作品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商州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人生、关于成长的寓言。

在《商州》中,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乡土情怀的描绘。

商州这个地域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地理位置,更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象征。

作者通过对于乡土的深情回忆和对于故乡的思念,让我感受到了那种深深的眷恋和不舍。

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沉,让我对于自己的故乡和乡土情怀也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此外,贾平凹在《商州》中还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他的文字质朴而深刻,既有对于乡土的热爱和怀念,也有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这种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的独特性,使得这部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了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总的来说,《商州》是一部深刻反映乡土情怀和人生哲学的小说。

它让我对于商州这个地域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于人生和成长有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文学上的享受,更得到了人生哲理的启示。

我相信这部小说将会一直留在我心中,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不断前行、追求美好。

贾平凹散文赏析

贾平凹散文赏析

贾平凹散文赏析 贾平凹 的散文 被学者和评论家排在了优秀之列, 并且有多篇被选进中学课本。

本文浅谈贾 平凹散文的艺术特色,欢迎阅读了解。

摘要:贾平凹的散文取材广泛,语言简朴、幽默,小说 化的写法和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更让他的散文独树一帜。

本文就结合其散文, 从取材、 手法、 语言、 地域特色等方面入手, 来谈谈其散文所表现出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贾平凹;散文;艺术特色 一、取材自由广泛 贾平凹的散文取材自由广泛。

他的散文似乎不拘一格,丑汉、退伍军人、屠 夫、石头、树木等统统走进了贾平凹的散文。

从反映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大致可 以分四类:一是人物篇。

一般以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我的老师》塑造了一 个纯真、正义、极富爱心的儿童孙涵泊形象,《米脂婆姨记》则描写了一个对爱 情充满憧憬的农村少女形象。

二是世相篇。

这类散文常常评说人生,针砭时弊, 如《病人》借一个病人的口道出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玩牌》则将麻将桌上 的众生相刻画得淋漓尽致。

三是游记篇。

《游寺耳记》给读者展现了一幅“野菊 花开花落,云雾忽聚忽散”的山间图画。

《入川小记》描绘了四川的山光水色、 物产人情,让读者想身临其境去领略一番。

四是风情篇。

通过描摹地方风俗,记 述地方风物, 把个人的主观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 与大自然构成一种和谐的关 系。

如《五味巷》通过巷中景、巷中事、巷中人、巷中风俗,展现了古风很浓的 长安小巷,这里的人们重人情、讲信用,知足乐观。

《静虚村记》则描绘了一幅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画卷, “静虚村”是一个偏离市区的地方, 显得既原始又 古朴,没有受到现代文明的浸染。

二、小说化写法 贾平凹一直倡导散文写作小说化。

他在《散文就是散文――自我告诫之二》 中说: “小说家可以以散文的笔调去写小说, 为什么你不可以以小说的笔法写散 文?”散文与小说的不同点在于重视抒情, 而不刻意追求情节的曲折和完整。

情 节是小说的基本要素之一, 在小说中担负着表现人物性格的重任, 是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

贾平凹作品的地域特色

贾平凹作品的地域特色

西北作家贾平凹,他自觉不自觉地以家乡商州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历史现实为创作的背景,并且越来越广阔、深入地表现着时代剧变中家乡的民情风俗、社会心理、个人命运的变迁,刻画着乡里人的性格与灵魂。

他散文创作中的地域文化意识,主要是秦汉文化意识。

他的《黄土高原》、《秦腔》、《专三边》、《商州初录》、《商州又录》等散文,从文化的深度揭示了人们的生存世相,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表现了商州人生命力的质朴、坚韧、绵长。

《黄土高原》一文,全景式地写出了陕北高啄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自然景貌。

它从“绳一般地缠起来”的路,沙质的土,写到人们冬日吃饭的情景,婚丧红白喜事,乃至村头小店等,对它们都写得既概括、跳跃,又具体、内在。

高原的粗犷、开阔,人民的勤劳、淳朴,种种特质皆如诗如画地展现了出来。

从《秦腔》中知道了,这八百里秦川,老孺皆能演唱的秦腔,有着与秦川广漠旷远的地理同构的旋律,内化着秦川公牛的力度,早已与秦川农民的生活融为一体。

待黄昏降临,秦腔在这地平线上激扬起来,相撞开去时,我们会随着作者一道慨叹:“这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通过写秦腔,自然写出了秦川人的懔悍粗犷、单纯而复杂的心境,它弥补了我们由于地域阻隔造成的人文地理和民俗学上的欠缺,拓宽了我们对本民族历史的感性认知视野。

在《走三边》即走定边、靖边、安边,作者抓住沿途奇特的所见所闻,以行踪为线,用纪实性写法,抒发了对陕北“三边”辽阔、富饶、美丽、粗犷的礼赞之情、倾爱之情。

一幅幅独特的动态西北风景画,不仅活画出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域环境色调,而又着力渗透了作家自己的感情氛围,把景色、情感和人物都活灵活现地立在读者的脑际中。

贾平凹在写山写水写人物的散文中,无不充满着黄土的气息、秦腔的旋律、汉唐的雄风,在参与秦川尤其是商州山地文化的艺术改造和重建中,贯注着他特有的文化意识和审美价值取向,这是因为贾平凹生于斯长于斯,充分了解这一方土地并得之于心、寓之于文的结果。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

贾平凹散文商州情结

贾平凹散文的商州情结摘要贾平凹的故乡隶属于商州,其故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是贾平凹文学创作取得成功的基石以及文学创作的根源所在。

贾平凹以自己独有的思维方式和对商州故里的钟情,在其创作的散文中把商州的社会风貌、人文景观等与作者对商州那份独有的“情”和“爱”进行心灵的交融,向人们展现了商州独特的人文地貌,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贾平凹内心深处对商州故里的眷恋及他对自己心灵精神家园的向往。

关键词:贾平凹散文商州情节中图分类号:i206.7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贾平凹作为中国文坛上一位大师级的文学家,从其20世纪70年代在当代文坛中崭露头角开始,就成了人们瞩目的热点,他的叛逆性及其超乎常人的思维,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备受争议的作品,其文学作品的创作引发了中国文坛的一次又一次的“地震”。

贾平凹是中国当代文坛上独树一帜的“鬼才”,他以其独特的思维意识、超前性的创造意识以及其旺盛的创作力,造就了这个特立独行而硕果累累的“常青藤”,同时也奠定了贾平凹在中国当代文坛及世界文坛的地位。

在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贾平凹创作的《月迹》《商州三录》《闲人》《秦腔》等一些优秀散文作品集的出现,夯实了贾平凹在中国散文界大师级的地位;其创作的大多散文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作者对商州故乡的眷恋,贾平凹通过这些散文作品对农村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做了理性的剖析,通过对商州乡土风情及各色人物的爱恨情仇、生老病死的描写,放眼于中国农村的风云变革,于是,在贾平凹的散文作品中,作者通过其对商州的情结用鬼魅般的笔触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二贾平凹散文中的商州情结故乡是一个人放飞梦想的地方,也是一个人苦累时的避风港,对故乡的依存让一些优秀的创作者走向了辉煌。

美丽的湘西让沈从文魂牵梦绕;白鹿原北坡根下有陈忠实最初的梦想;老北京西城小杨家胡同承载着老舍的苦与痛。

同样,山绿水清的商州也成就了贾平凹,商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根源,更是促使作者文学创作的不竭动力、是其心灵固守的精神家园。

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世界的美学风格

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世界的美学风格

贾平凹商州小说民俗世界的美学风格贾平凹商州小说富含民俗文化因子,商州民俗的独特风情。

一、刚柔相济的和谐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商州小说“刚柔相济”的民俗特色。

商州所在的山岭拔地而起,湾湾有奇崖,崖崖有清流,春夏秋冬分明,朝夕阴晴变化。

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中长大的贾平凹,其民俗世界里出现的最多的意象是苍莽厚峻的山,不规不则的石,凄清幽静的月,神秘轻柔的水。

18世纪以后,以孟德斯鸠、拉采尔为代表的“地理环境决定论”学派,其学说虽有些偏颇,但对民俗学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

如:“希腊盛产岩石,天朗气清,适合从事户外雕刻,所以希腊雕刻艺术优于绘画艺术。

”拜占庭式的教堂传入俄罗斯后,“稍微弯曲的拱顶,改为陡坡”,目的是“为了避免积雪”。

诸如此类的情形。

都在启迪着我们以广阔的视野去审视民俗等文化现象。

据此可见贾平凹笔下的山、石,常象征着大器,象征朴拙的力,透露出古朴粗犷的阳刚美:而月和水,常象征着女人、爱情,象征神秘幽静,显示柔媚清丽的阴柔美。

而以这些典型意象为背景的商州民俗世界,则呈现刚柔相济的和谐美。

苍莽厚峻的山铸就了商州人粗犷古朴的民风和刚强坚韧的个性。

由于山路的狭窄、陡峭,商州人即使身背重物,再苦再累,也要到固定的歇息地点停歇,“故商州男人都不高大,但忍耐性罕见。

”《商州》中社会发展的方向,但他们身上既有想带头致富的锐气,但都有守旧的一面:张老大信奉驱赶阴鬼晦气的迷信活动,用“红场子”的习俗进洞驱晦;小水支持改革但常到山洞里请阴阳师占卜吉凶,还为结婚当天就死去的“丈夫”穿白守孝,并倒骑毛驴转村:王才同韩玄子妥协没有勇气冲破旧有秩序等。

在贾平凹的笔下,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种有新思想也固守旧风习的真实生命力的跃动,感受到商州乡民那种进步与守旧同在,进取与保守并存的和谐美感,正是他们身上有了这矛盾的统一,也才真正成了真真切切的商州儿女。

二、虚实相生的圆融美民俗文化中神秘性的一面决定了贾平凹民俗小说的虚实相生、亦真亦幻。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

试论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作为我国著名的作家,贾平凹在散文创作方面也是颇有成绩的。

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之所以颇有成绩,与他本人的经历和当前整个社会这两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两方面也都为平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农村的生活经历,使他对商州农村生活了如指掌,深谙商州的风俗习惯、世态人情、风光景物,这些都为他的商州题材的作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而目前的改革开放中涌现出的众多新人新事,无疑又为他的散文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现实基础。

纵观平凹的散文,其内容是广阔的,不仅充盈着民族文化特色,还渗透着现代意识。

所有这些散文,情感率直,艺术感触细微灵敏,构思通脱,语言简朴,旨远蕴深,自称一格。

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贾平凹的散文创作作以粗浅探析。

一、贾平凹的散文创作追求贾平凹的散文追求是一种宁静玄虚的境界。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可喜成就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惊恐地发现,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之后,我们的生活中似乎逐渐在缺失了一些什么东西。

平凹作为一个深受传统思想影响的知识分子,巨大的社会变革对他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他也如所有人一样迷惘过、空虚过,但他最终找到了灵魂的栖息之所,安妥了自己的灵魂。

反映在他的作品上,他用小说反映了他走出迷惘的心路历程,而他的散文却又反映了他找到新家园以后的安静与闲适。

不恰当地说:他将烦躁发泄于小说,而将真情诉诸于散文。

如《静虚记》中,平凹就这样写道:“在如今,寻找清静的地方难,寻找拙朴的地方难,尤其在大城市的附近,就更为难了,而我,是世界上最呆的人,喜欢静静地思想,静静地作文。

”可见,生活在喧嚣都市的贾平凹无时无刻不在追求那难得的静虚世界,在这个人心不古、多变浮躁的世界上守住一颗淡泊宁静的心灵。

这虽是他个人心理反映,更是他的散文的一个特色。

这类文章还有《卧虎说》、《月迹》、《我的老师》等等。

贾平凹的散文追求反映生活的多面性。

社会,就是各种各样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许许多多的事情。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

浅议贾平凹写作特点——倚阳牧歌内容提要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当代作家。

贾平凹,著作颇丰,特别是发表《浮躁》、《废都》、《白夜》等作品后,引起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和争议。

本文分别从思想、内容、语言、艺术方面分析了贾平凹作品的基本特点及主要生成原因,认为在思想方面有其复杂性,既有浓厚的农民意识又对自然顶礼膜拜,同时充满神秘主义色彩;在内容方面有其丰富性,他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拓宽了散文领域,小说内容也涉猎广泛;在语言方面有其地域性,他的许多散文小说都夹杂着大量的方言土语,独特的商州语言环境其使作品极具个性魅力;在艺术方面有其唯美性,创作理念上他倡导一种大自在的文章观,认为散文应该是美文,充分用中国传统美的方法来真实地表达现代中国人的生活和情绪。

总之,贾平凹作为当代著名作家有其独到的思想、独特的视角、独行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精神大餐,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绚丽的一页。

当然,他的作品也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作品缺乏一种强烈的震撼力,缺乏一种理想主义的色彩。

我们期待读到他更多、更美的作品。

关键词:思想内容语言艺术复杂性丰富性地域性唯美性一、思想上的复杂性贾平凹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各方面的综合,他的思想当中有儒家的、有佛家的、也有道家的;有城市的文化,也有乡村的文化;有西方的文化,也有中国的文化;有传统的文化,也有当代的文化。

具有典型意义的,首先是浓厚的农民意识。

贾平凹有句话几乎是挂在嘴上的,那就是“我是农民”。

这句话的内涵揭明了作家本人的出身,同时也使读者自然而然地产生对其心理、性格等等的想象,而其外延则延伸到作家的诸多生活和创作当中。

即使从题材上看,占据贾平凹作品很大比重的也恰恰是叙述农村的,这一点在《商州初录》之前如果说尚不自觉的话,那么这以后的一系列创作基本上奠定了贾平凹农村风俗画家的地位。

这主要是因为,贾平凹从小生活在农村,拥有丰厚的农村经验,熟悉农民的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了自己的农村想象。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商州情怀

贾平凹小说创作的商州情怀
文 学评 论
贾平凹小说创作 的商州情怀
王 宝伟
(西 安航 空技 术 高 077)
摘 要 :商 州 是 贾 平 凹 成 功 之 根 基 ,文 学创 作 之 源 泉 ,对 贾平 凹 的 文 学创 作 产 生 了 巨 大的 影 响 。 贾平 凹在 作 品 中对 商 州的 山 水 草 木 、明 月 溪 流 、父 老 乡亲 、风 土 民情 都 寄 托 着 作 者 无 限 的 思 念 和 牵挂 ,表现 了作 者 内心 浓厚 的 商 州情 怀 。
“贾平 凹的 作 品 一 贯 站 立 于 商 ,rt1.其 文 学个 性 也 源 于讲 述 商 州 的 故 事 ,商 州承 载 了 贾平 凹 太 多的 感 情 。他 汲 取 了商 州文 化 的 营 养 ,创 作 的激 情 与 灵 感 自脑 间汩 汩 流 出。 ”I21自《商 州 初 录 》开 始 , 贾 平 凹 便 致 力 于 “商 州 系 列 小说 ”的创 作 ,力 图 从 普 通 农 民 的 命 运 、性 格 、感 情 生 活 及 当地 特 有 的 风 俗 民情 的 描 绘 中 ,传 达 出 悠 久 的 历 史 文 化底 蕴 。这 些作 品 有 :《商 州 》、《商 州 初 录 》、《商 州 又 录 》、《鸡 窝 洼 人 家 》、《怀念 狼》、《古 堡 》、《远 山野 情 》等 。作 者 主 要 通 过 对 陕 南 山 区 自然 景观 和 人 文遗 址 的描 写 来研 究 、剖 析 中 国 农 村 的 风 俗 习惯 、历 史 发 展 、社 会变 革 以及 生 活变 化 。 对 于 家 乡 他 充 满 了 赞 美 自豪 之 情 ,他 说 :“这 是 一 块神 奇 的 土地 ,他 偏 远 。 却 并 不 荒 凉 ;它 贫瘠 ,但 异 常 美 丽 … …其 山 川 河谷 ,风 土人 情 ,兼 北 部 之 野 旷 ,融 南部 之 灵 秀 ;五 谷 杂粮 茂 生 ,春 夏 秋 冬 分 明 ,人 民 聪 慧 而 不 狡 黠 ,风 情 淳朴 而 不 混 沌 。 ” 他 以 自己 充 满 灵性 的 笔 端 ,对 商 州故 乡做 了深 情 的勾 勒 。在 他 的 文 字 里 ,商 州 是 何 等 的 奇 特 、美 丽 ;民 风 是 何 等 的 粗 犷 、淳 朴 ;文 化 兼 有 秦 楚 文 化 的 魅 力 。这 一切 不仅 仅 是作 者 现 实 中 的家 乡 ,更是 作 者寄 予 了 无 比深 情 的理 想 家 园 。

《商州三部曲》读后感

《商州三部曲》读后感

《商州三部曲》:在贾平凹的笔下寻找商州的灵魂《商州三部曲》是贾平凹以商州为背景创作的一系列散文作品,包括《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再录》。

这部作品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我对商州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首先,我被贾平凹细腻的笔触所打动。

他通过对商州自然风貌、风土民情、历史沿革和社会现状的描写,让我仿佛置身于这片土地之上,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和生命力。

每一篇散文都像是一幅精美的画卷,将商州的美丽和哀愁、繁华和落寞展现得淋漓尽致。

其次,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既是商州的儿女,也是时代的见证者。

他们的命运和选择,无不体现出商州在时代变迁中的沧桑和变迁。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描写,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商州的历史和文化,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此外,《商州三部曲》还让我对贾平凹的写作风格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他的作品既有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塑造,又有散文的抒情和议论。

这种独特的写作风格让我在阅读过程中既感受到了故事的吸引力,又思考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贾平凹对商州的热爱和关注也让我深受感动。

他通过自己的笔触将这片土地的灵魂和精髓展现给了读者,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爱护这片土地。

最后,我认为《商州三部曲》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报告。

通过对商州的描写和分析,贾平凹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农村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变迁和发展,也让我们思考了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这种深刻的社会洞察和历史意识让我对这部作品有了更加高度的评价。

总的来说,《商州三部曲》是一部深刻而多维的作品。

它让我看到了商州的美丽和哀愁、繁华和落寞、也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

同时,这部作品还让我对贾平凹的写作风格和社会洞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思考和回味这部作品所带给我的启示和感动。

理解贾平凹的商州:风格化、地方志或“深描”

理解贾平凹的商州:风格化、地方志或“深描”

言,将之作为一种风格化的存在来观察,从而彰显
尝试,它自动性地过滤掉千篇一律的存在要素,而
出地方别具一格的存在样式,甚至把地方作为一种
择取地方性知识与经验的陌生性构成,使其更具风
“身份”。质言之,“风格即地方”所意指的是在文学
格化的自我表达;更是本质性地以地方作为地方、
作品中独特的地理要素,诸如景观、风习、人情、
发现都很容易逸出作品而转入他人之手,经过作家
州”的,或“发生在商州”的,而是从地方的山
的生花妙笔,或许比原作还要高出一筹。这些都是
水、风习和地理来理解人物及其日常、故事和命
身外之物,而风格就是人的本身。”⑧
运。基于此,有必要追问贾平凹是如何让商州成为
不应忽略的是,作为内在性要素,布封所言的
商州的?抛开所谓文学技法,“文学的商州”与“地
代表性。柯勒律治把修辞的技艺与意蕴紧密联系起
决定;所谓被意图所决定,就是指企图赢得听众来
来:“风格只能是清晰而确切地传达意蕴的艺术,不
认可并支持这个思想……主观方面,正因为他有他
问这个意蕴是什么,作为风格的一个标准就是它不
的独特的思想和训练,生活在一个特定的时代,从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些小说,却往往乘兴而去败兴而归,责骂我的欺
要按图索骥地寻找重回的路线,而是通过地方志本
骗。这全是心之所不同而目之色异的原因,怨我是
身来认识地方。他曾说:“我在商州每到一地,一是
没有道理的。” 甚至在“商州三录”正在陆续发表
翻阅县志,二是观看戏曲演出,三是收集民间歌谣
的时候,许多读者来信与贾平凹谈论商州,他说:
“历史化”。在这一过程中,“历史化”同时也具备了

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

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

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贾平凹“商州小说”的地域文化特点是什么呢?如何从贾平凹“商州小说”了解其文化特征?贾平凹,土生土长的商州人,挥之不去的“商州情结”、“独行侠”的文学创作,使他成为当代文坛中极具创作个性而又最具争议的作家。

20世纪80年代,在“文化寻根”的道路上,他以“文化本位”的审美价值取向创作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商州地域文化特色的“商州小说”。

其中,《古堡》以商州独特自然风貌的描写、厚重历史文化底蕴的挖掘、神秘巫风土俗的再现以及方言土语的运用等,成为“商州小说”中最具地域文化特征的代表作品之一。

一.独特的自然风貌商州,位于陕西南部,地处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衔接地带,“它偏远,却并不荒凉;它瘠贫,但异常美丽”[1],是贾平凹生活了近20年的故乡。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为生于斯,长于斯的作家,故乡独特的自然风貌成了贾平凹小说创作的重要因子。

在作品中,贾平凹“深情地把商州称作是‘美丽、富饶而充满着野情野味的神秘的地方’,这里的树细而高长,向着天空拥挤,炊烟也被拉成一条直线,山里的悬崖险峻处则树木皆怪、枝叶错综,白云忽聚忽散、幽幽冥冥,有水则晶莹似玻璃,清澈见底……”[2]在“商州小说”中只要是提及乡村,他都会对该村的自然风貌作如此相近的描绘。

例如《古堡》一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典型的商州山地风貌:“商州东南多峰,××村便在天峰、地峰、人峰之间。

三峰鼎立,夹一条白花花的庄河蛇行,庄河转弯抹角,万般作弄,硬使一峰归陕,一峰归豫,一峰归鄂……”[3]作者通过寥寥数笔就勾画出小说故事发生的地域文化背景:故事发生地××村被三座山峰所包围,在客观上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环境,再通过三峰的不同归属我们便可以知道这是一个三省交界处的闭塞小山村。

而处于峰顶的古堡更是极具山地险峻特点,还有那古堡道观中的九仙树,因其古老而被村民奉为该村的风脉神树。

贾平凹散文创作艺术特色散论

贾平凹散文创作艺术特色散论

贾平凹散文创作艺术特色散论进入新时期以来,中国散文创作迎来了又一个春天,贾平凹就是其中的一个佼佼者。

从1970年至今,贾平凹出版并发表了近百万字的散文作品,其中他在取材、意境营造的审美、人生感悟的体验和幽默的修辞学等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个性。

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对此进行简单的梳理、归纳和总结。

地域风情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地域的文化沉淀对一个作家的成长和文化人格的凝聚具有重大的作用。

作者土生土长于商州地区,地处西北高原一角,尽管落后、贫困,但民风朴实。

此处水光山色、风俗人情、古今传说、俚俗故事都带有浓烈的区域特色,贾平凹以此为契机,在审视文化的基础上,从自觉出发,大胆创作。

其中,《商州初录》、《商州又录》、《黄土高原》、《走三边》、《秦腔》等用自己熟练的散文形式解读了商州土地的平静、封闭、自给自足,但其中的文化传统对作者的影响和作者对其深刻、全面的审视,彻底对原有的劳作方式、生活习惯、意识观念进行了充分解读。

深度的文化剥离了人们的世俗相,而在其中又呈现出商州人绵长、坚韧、质朴的生命力,不仅如此,它更具有悠远崇高平和的诗意,从而增加了作品的厚度。

《商州初录》把《引言》算进去,十四篇抒写有关商州的散文。

《桃冲》、《棣花》、《白浪街》、《黑龙口》、《龙驹寨》等充满野趣荒山的地名,把读者引进了与城市文明有距离的区域,贾平凹在伴随时代改革大潮中商州的人文自然环境、沿革历史、民居交通、农特产品、民情世态的变化。

其中《莽岭一条沟》中一位医术高超的老汉,其中老狼会请人看病,最终老汉死去,一切都在神秘感中。

那些风俗的古朴、人情的厚重、百姓的善良都在感动着人们。

这些都带有历史的厚度,伴随沟壑山水、古镇村野的人文景观、哀乐喜怒的底层人们的情欲都已被渲染了,而这正是不断丰富的文化意识的厚度。

贾平凹的散文风情不是简单地叙说风情地域,而是对其文化的批判和反思。

因为有了商州的神秘与古老的土地,人们才淳朴,风俗变得醇厚,而原有的道德仍然有力量左右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无论如何,旧的生产生活方式封闭落后,因而与现在的文化冲突和矛盾显而易见,沉重的生活和随处可见的丑恶。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论文: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摘要:贾平凹对故乡商州有着深切的思恋之情,其系列散文《商州三录》以冷静的笔触描写故乡的人事,为我们展示了商州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那独特的地理风貌及人情世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同时,贾平凹表露出对故乡既赞誉又焦虑的复杂感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表现了他思想的深刻性。

贾平凹商州系列散文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散文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也是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贾平凹商州散文地域特色思想深刻性The zone characteristics of Jia Pingao’Shangzhou prose and the author thought profundityAbstract:Jia Pingao has sincerely to the hometown business state thinks of fondly the sentiment, its business state series prose "Business State Three Records" describe the hometown by the calm brushwork the human affairs, had demonstratedfor us business state this ancient and on sincere land that unique geography style and human sentiment common custom, has the rich zone characteristic.At the same time,Jia Pingao reveals him to the hometown both the praise and the anxious complex sentiment, from this as well as initiates to the national disposit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profound reconsidering and the critique, has displayed his thought profundity.Jia Pingao discusses the state series prose work representative which becomes its prose creation reforming by the rich zon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found thought profundity,also is its folk custom culture prose creation moves towards the mature symbol, hasthe very high artistic value, is worth us studying thoroughly.Key word:Jia Pingao;prose about Shangzhou;the zone characteristics ;the thought profundity贾平凹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亦是一位多产的散文家。

贾平凹散文读书心得600字

贾平凹散文读书心得600字

贾平凹散文读书心得600字
而他文章里面的很多地方,我都去过或者听说过,比方他的《黑龙口》一文,就写的是商州的一个小镇,文中写到:黑龙口的人不多,几乎家家都有做生意的.这生意极有规律,九点前,荒旷无人,九点一到,生意摊骤然摆齐.因为从西安到商州来的车,都是九点到这里歇息,从商州各县到西安,也是十点到这里停车.于是乎,旅人饥者,有吃,渴者,有茶,想买东西者,小么零甚山货俱全.集市热闹两个小时,过往车一走,就又荡然无存,只有几只狗在那里抢骨头了.
我是从小就听说了这个地名,并且听这个地名的频率绝不低于听见商洛市的频率.因为黑龙口过去是商洛五个县通往西安的必经之地,我小时候家乡只要出过西安的人,当时都会提到黑龙口这个地方,加上这个名字听着有些煞气,小时候总觉得这个地方挺神秘.结果在我95年第一次走出家乡的时候,我心里一直很期盼要看看这到底是个啥样的地方.回想起我第一次看见的黑龙口是两排平顶楼房,已经和他83年笔下的截然不同了,他笔下所写的是河对岸的旧址,都是土木结构的瓦房,像我们县城老街的房子,适合以前的人们做生意,尽管已经没有客人往来,宽大的门面,墙上和房子的屋檐手工制作的精美又复杂的装饰,让我依稀感觉到往日的繁华.没多久,通往商洛的312国道修通了,来回虽然还经过黑龙口,但车已经不用停了.而现在高速通了,我也就再没经过那个地方.读着这篇文章,又把我再次把我的记忆翻了出来,那破旧却依然精美的墙上装饰,高挑的屋檐,从二楼直通河床的木楼梯,瞬时又浮现在我眼前.。

寻找“商州”——贾平凹论

寻找“商州”——贾平凹论

寻找“商州”——浅论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商州》摘要:本文用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贾平凹的小说《商州》进行解读,揭示贾平凹怎样建立自己的商州世界,以及他对商州这块地方秉持的态度。

最后从寻根思潮切入,看《商州》在“寻根文学”中的位置。

关键词:商州恋爱改革金钱寻根2012年岁末,贾平凹在《收获》上缓缓地推出了他的最新力作《带灯》。

新书的出版无不让我们想起旧作。

回顾贾平凹的创作历史:《废都》的大风大浪成就了贾平凹的文名;《秦腔》的众生叫好显示了贾平凹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之一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贾平凹,他给中国当代文学史贡献最早的还是他的“商州系列”小说。

从《天狗》、《黑氏》到《人极》、《古堡》,贾平凹早年书写陕南穷乡僻壤之地有血有肉的人情冷暖;散文“商州三录”笔墨淡雅,描摹了一个个质朴动人的罕见故事;模仿《聊斋志异》的新笔记小说《太白山记》,写鬼谈怪,凸显了贾平凹另一种鬼魅叙事的秉义。

这些散落在商州山水间的“碎石”积少成多,终筑造起《商州》这本集大成之作。

很多批评家可能认为《浮躁》才是贾平凹“商州”书写的扛鼎之作,但我并不这样认为。

《浮躁》虽然也以“商州”为背景,但小说的故事性太强,让读者在读小说的时候可能会沉浸在错综复杂的人物纠葛上而忘记了体验“商州”的远山野情。

那这部描写“商州”的小说又有哪里可以被认为是在描写“商州”呢?长篇小说《商州》却不同,贾平凹在这个小说中似乎穷尽了他所有的商州资源,为读者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一个独特奇诡的“商州”世界。

《商州》之后的《浮躁》、《废都》、《白夜》、《土门》、《高老庄》、《怀念狼》、《病相报告》和《秦腔》、《古炉》,每本小说无论在写作技巧上还是语言运用上都已经超过了《商州》,他的《废都》和《秦腔》还开启了中文写作的多个崭新维度[1],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去读小说《商州》,我们可能更会为他简单有力地人物刻画,典雅工整地景物描写所动容。

即便到《古炉》,贾平凹的白描已经炉火纯青,但人物的单向度化、瞬时化实在是有些让人感到会不会是太随意了些(以贾平凹今天的声望和地位他怎么写都没有被退稿的危机)?《商州》这本贾平凹长篇处女作无不透露出他的野心勃勃。

贾平凹的商洛风情

贾平凹的商洛风情

贾平凹的商洛风情作者:燕青董欣瑶来源:《作文·小学5-6年级》2023年第11期贾平凹是一位独具风格的当代作家,出生在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他的作品中大量描写了家乡的风物,始终用“秦岭南坡的腔调”讲述他对这片土地最深沉的情感,仿佛他“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贾平凹的童年生活很是贫苦,他常常一个人到门前的池塘边静静地待上一段时间:池塘里有生命,也有颜色,那红莲,那白鹅,那绿荷……它们生活它们的,各有各的乐趣……没想这晚起了风雨,哗哗啦啦喧嚣了一夜……荷叶狼藉,有的已破碎,有的浸沉水里,我不禁呜呜啼哭起来了。

散文《池塘》细腻地描写了这个小小的池塘中各种鲜活的生命和作者那段悲伤又快乐的童年记忆。

不难看出,童年的暗淡经历让年少的贾平凹染上了些许敏感和忧郁。

1972年,贾平凹离开家乡。

对家乡的记忆和思念充满他的内心,也滋养了他的文字。

《月迹》(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一文,作者深情回忆故乡的明月,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几个孩子从屋里到院子、河边的“追月”过程,盈盈的月光吸引着孩子,对世界的新鲜和好奇让他们做出“追月”的天真举动,孩子们对月亮的想象也侧面烘托了他们的天真可爱:月亮里,地该是银铺的,墙该是玉砌的,那么好个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全文语言清浅,饱含童趣,展现了儿童敏锐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

孩子与奶奶的对话读来更是亲切,让遥远的月亮变得温暖而亲近。

商洛浓郁的年味,也让贾平凹难以忘记。

一到春节,棣花街就红火热闹了起来,“到了正月初一,早晨起来吃了大肉水饺,各小队就忙着收拾扮社火了”。

闹社火又稱跳社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每年过年过节举行,穿街过村进行表演,庆贺丰收。

这时候,街道上锣鼓震天,棣花镇的十六个队纷纷拿出看家本领,有“哪吒出世”“游龟山”“李清照荡秋千”……样式各不相同。

如此欢乐热闹的节日怎能不让一个孩子心荡神驰、欢呼雀跃呢?此身虽向长安去,犹忆商洛草木情。

贾平凹与商洛关系作文

贾平凹与商洛关系作文

贾平凹与商洛关系作文你要是提起贾平凹啊,就不能不说说商洛这地儿。

商洛就像是贾平凹的一个大宝藏库,而贾平凹呢,就像是商洛捧出的一颗超级闪亮的文学之星。

商洛这地方,那可是有着独特的韵味。

山山水水的,看着普通,可在贾平凹眼里啊,那都是能生出无数故事的摇篮。

贾平凹就出生在商洛,这就像是命运安排的一场美丽邂逅。

商洛的泥土味、山风的呼啸声、小河的潺潺流水声,打小就渗进了他的骨子里。

小时候的贾平凹在商洛的日子,那肯定充满了各种趣事。

他在商洛的村子里到处跑,和小伙伴们在田埂上嬉闹,看着大人们在地里劳作。

那些村民们家长里短的故事,那些古老的传说,就像小种子一样,种在了他的心里。

他就像一个小收藏家,把商洛的一切都悄悄收藏起来,等着有一天能在他的文字里开花结果。

后来啊,贾平凹开始写东西了。

商洛就成了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他笔下的商洛,那是活灵活现的。

你看他写商洛的山,那山好像就立在你眼前,山上的树啊、石头啊,都透着一股商洛特有的倔强。

他写商洛的人,那些朴实的农民、狡黠的小商贩、善良的村妇,就像是从商洛的土地里直接蹦出来的一样。

商洛也因为贾平凹而变得更有名气了。

以前啊,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商洛这个小地方,可现在呢,只要提起贾平凹,就会有人说:“哦,那不是商洛出来的大作家嘛。

”商洛就像是沾了贾平凹的光,可贾平凹心里肯定清楚,他的成就离不开商洛这片土地的滋养。

贾平凹就像一只风筝,商洛就是牵着风筝的那根线。

不管他飞得有多远,他和商洛之间的联系啊,那是怎么也扯不断的。

他的作品就是他和商洛之间的情书,一封接着一封,永远也写不完。

说不定哪一天,他又会从商洛的某个角落里挖出一个新的故事,然后再给我们这些读者一个大大的惊喜呢。

反正啊,贾平凹和商洛,就是这么一对分不开的好伙伴,他们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呢。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5则范文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5则范文

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5则范文第一篇: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贾平凹先生作品的特点1、小说的特点历史感强,能够以细微的社会现象体现大的历史变迁;具有浓厚的西北地方风情,能够体现出西北地区(关中地区)语言、风俗、人群性格等特点;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对于国民性的披露、讽刺非常深刻,有很强的现实性;在结构布局上,有明显受中国传统章回体小说影响的痕迹,擅长以点带面,不断扩大故事的脉络。

2、散文的特点(1)小说式写法,充满童心,酿造意境童心和意境,都是贾平凹刻意的追求。

《丑石》是贾平凹写得较为成功的一篇儿童文学散文,这篇散文,被选进平凹散文的多种选本和中学教材中,充满童心,语言单纯,用的是口语。

文章用儿童的、世俗的眼光写对一块“丑石”的认识过程,“丑石”已经存在几百年,它极不规则,不能垒墙,不能铺台阶,不能制石磨,大家都咒骂它嫌弃它,它很“丑”。

然而有一天,来了一位天文学家,方知道它是一块曾经补天,发过热和光的极为有用的石头,被天文学家车走。

由“大丑”而变成“大美”。

作家欲扬先抑,写美丽的月亮,反衬丑石之丑。

那种“丑”,是世俗眼光看来的“丑”,不是真“丑”,是人们眼睛中误认的“丑”,而它的美,是脱俗的美,是大“美”,超脱世俗眼光才能看到的美。

作家由形象出发,阐发哲理: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

作家用第一人称视角叙述,意脉贯串着童心,写法是小说式的。

这篇散文,显然受了许地山的《落花生》的影响。

《月迹》写孩子们观赏“月亮”,寻找“月亮”,谈论“月亮”的事情,表现了孩子们爱美、求美的童心。

“月亮”既是具体的物象,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

文章展示生活的哲理:“一切美好事物,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

这篇散文,也是儿童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描写,充满童心,单纯中寓丰满,实中求虚,扬溢着雅淡的诗美。

由上可见,贾平凹的散文,往往通过小说化的情节、细节的描写、编织,组成渗透着感情的疏淡的意象群,从而构成有着散淡情味的意境。

(2)留空计白,温淳含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及作者思想的深刻性摘要:贾平凹对故乡商州有着深切的思恋之情,其系列散文《商州三录》以冷静的笔触描写故乡的人事,为我们展示了商州这块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那独特的地理风貌及人情世俗,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同时,贾平凹表露出对故乡既赞誉又焦虑的复杂感情,以及由此引发的对国民性格和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与批判,也表现了他思想的深刻性。

贾平凹商州系列散文以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其散文创作转型的代表之作,也是其民俗文化散文创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关键词:贾平凹商州散文地域特色思想深刻性The zone characteristics of Jia Pingao’Shangzhou prose and the author thought profundityAbstract:Jia Pingao has sincerely to the hometown business state thinks of fondly the sentiment, its business state series prose "Business State Three Records" describe the hometown by the calm brushwork the human affairs, had demonstratedfor us business state this ancient and on sincere land that unique geography style and human sentiment common custom, has the rich zone characteristic.At the same time,Jia Pingao reveals him to the hometown both the praise and the anxious complex sentiment, from this as well as initiates to the national disposition and national culture profound reconsidering and the critique, has displayed his thought profundity.Jia Pingao discusses the state series prose work representative which becomes its prose creation reforming by the rich zone characteristic and the profound thought profundity,also is its folk custom culture prose creation moves towards the mature symbol, hasthe very high artistic value, is worth us studying thoroughly.Key word:Jia Pingao;prose about Shangzhou;the zone characteristics ;the thought profundity贾平凹不仅是一位多产的小说家,亦是一位多产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于浑厚中见精妙,朴拙中存灵气,清新灵秀,飘逸自然,在新时期散文园地中独树一帜。

散文家贾平凹大有超越小说家贾平凹的趋势,其作品“商州三录”被认为是贾平凹风俗文化散文创作的典型和高峰的标志,很值得我们研究和探讨。

一、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贾平凹是一位对客观自然景物,特别是对故乡商州山川景物十分钟情、痴迷,并且悟性极强的散文家。

故乡商州的山水景物对他的创作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贾平凹曾经说过:“对于商州的山川地貌,地理风情我是比较注意的,它是构成我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一个地区的文学,山水的作用是很大的。

”[1]的确,在商州生活十九年的贾平凹,对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格外熟悉,对家乡父老的悲欢苦乐了如指掌,对商州的整个文化氛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悟。

就在他创作取得一定成就时,他依然频频掉回头,一次又一次把商州当成一本容量丰富的大书来读。

他曾“一个县一个县地游走,每到一县,先翻县志,了解历史、地理,然后熟人找熟人,层层找下去,随着这些在下面跑着的人到某某乡村、人家有意无意地了解和获得了许许多多的人和事”。

[2]正是这浓郁的商州地域文化的熏陶,成就了贾平凹民俗散文的颠峰之作——《商州三录》。

在贾平凹的民俗散文中,写商州的约占了一半,这其中以“商州三录”——《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商州再录》影响为最大。

商州系列散文立足于商州地区的风土人情,从商州的地理风貌写到历史沿革,从商州的人情世态写到商州的风俗习惯,以朴实的笔致细腻描写了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那独特风俗习惯,为我们揭开了商州这片古老土的神秘面纱,让“外边人多少懂得这块地方,以公正而平静的眼光看待这个地方”。

[3]贾平凹对商州地理人文的深刻反映,对商州山水的精确描写,对商州人民人情性格的真诚赞美,使得他的商州系列散文具有了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原始自然的山水之美地域性,是一方民众的生活习惯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地理特征或乡土特征,它是构成散文地域色彩和文化特色的重要源头。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性,首先表现在对商州自然山水、气候物产之美的书写上。

商州,旧称商洛地区,处于关中和陕南交界处的秦岭南麓。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位置的分界线,是南北两大自然气候的过渡区,商州正处在这个地域交叉地带上。

它四面环山,偏僻闭塞,交通不便,又处于南北分界处,历来为政治、军事的重要据点。

早在战国时期,秦、楚、西周便在这里展开拉锯战,后来秦国采用商鞅新法,国力大增,破楚掠地,这里成为商鞅的封地,故取名商州。

商州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该地区经济的封闭与落后,而交通的不便,信息的闭塞,导致外界人对商州知之甚少,很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地处深山的商州必定是贫困的、落后的,故而就有了商州乃穷山恶水之地的误传。

商州似乎已成为一个被世人遗弃的孤儿,默默地躲在角落苦苦挣扎。

然而,生于斯长于斯的贾平凹却以本土人的视角,为我们展示了商州山水的真实面貌。

他在抒写这一偏远山区的种种不便时,更多的却是以发现美的眼光表现其自然风光之美,把那种未经人为破坏的原生态环境呈现于读者眼前,使人为之精神大振。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虽然偏僻、贫瘠,却充满原始野味之美,犹如世外桃源般令人神往。

在《商州初录.引言》中,贾平凹对商州做了较为全面的描述。

他如此描写美妙的山村图景:“那里是绝好的国家自然公园,土里长树,石上也长树,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有山洼,就有人家,白云在村头停住,……屋后是扶疏的青竹,门前是妖妖的山桃……拾级而下,便有溪有流,遇石翻雪浪,无石抖绿绸……”那里的泉水更是神奇,“不论到任何地方,只要有水,淘之则甜,若发生口渴,随时见着有长猪草的地方,用手掘掘,便可见一洼清泉,白日倒影白云,夜晚可见明月,冬喝不森牙,夏饮不疼肚。

”难怪作者强烈呼吁外界人士来商州旅游观光,“那里虽然还没有通上火车,但山之灵光,水之秀气定会使你不知汽车的颠簸,一到那里,你就会失声叫好,真正会感觉到这里的一切似乎是天地自然的有心安排,是如同地下的文物一样而特意要保留下来的胜景!”贾平凹笔下的商州风景,如此静谧、温馨、安详,充满原始野味之美,令人心驰神往。

处于交叉地带的商州,“气候没有关中干燥,却也没陕南沉闷。

”商州深山里物产出奇地丰富,“核桃树到处都长,核桃大如山桃,皮薄如蛋壳,手握之即破……栗树无家无主,栗落满地,一个时辰便检得一袋。

”“水不仅甜,可贵的是水土硬,生长的粮食耐磨耐吃,虽一天三顿包谷糊汤,却比关中人吃馍馍还能耐饥。

”虽说不产煤,但“深山里,烧饭、烧炕、烤火,全是大块木材,三尺长的大板斧,三下两下将一根木檩劈开,这使城里人目瞪口呆,也使川道人连声遗憾。

”故而,商州民间就有“洋芋糊汤疙瘩火,除了神仙就是我”的说法。

商州的山水以其丰富的物产养育了一代代商州儿女,这里的山山水水在商州人的眼中自然格外的可亲可爱可敬。

在商州系列散文中,贾平凹“凭着一颗拳拳之心”来抒写自己对故乡的感激、依恋之情。

商州这块地方虽然闭塞、贫穷、落后,但在作者这位怀着赤子之心的商山人眼中始终却洋溢着原始、纯净之美,处处显露出顽强的生命活力。

那静谧安详的山水,温润宜人的气候及丰富的物产,无不令人心存感激。

(二)淳朴的人性人情之美独特的地理环境对形成一个地区人们的行为模式、思想观念及民间文化都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商州所在的陕南地区地处秦岭深处,四周被崇山峻岭阻隔,自古以来,只要锁上潼关,相对于中原地区便是一个封闭的地区,这种独特的地形结构使之更易于形成自己独特的民间文化及思想观念。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山水不仅仅成为作者寄寓深情的象征物,而且规范了商州人的生存方式和性格气质,成为商州文化的一部分。

因而,商山人身上既有大山的厚重与沉稳,又有溪水的清秀与温柔。

贾平凹商州散文的地域特色,除独特的地理风貌这一表层特征之外,还表现在对商州人淳朴善良的性格和美好的人性人情的深层展现和激情赞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商州山美水美,生活于其中的人更美。

商山的厚重,丹水的柔情,以及商州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的熏陶,造就了商州人淳朴、憨厚、善良的人性和人情之美。

贾平凹笔下的商州人多淳朴、善良、忠厚、直爽、乐观。

山里人自有其独特的处世哲学:他们对“让烟就吃,让水就喝的,便认作是看得起他们的朋友,敬他一尺,回敬一丈,自酿的酒就端上来,双手捧递。

”(《莽岭一条沟》)从他们的交友原则和方式足见其直率、豪爽的天性。

洛南、丹风之间莽岭里的山民待人特别厚道,他们发现路人偷食他们的核桃、栗子、山梨、柿子,“却并不责骂,善眉善眼儿的,招呼进家去吃……家家门前石条上放着黑瓷罐子,白瓷粗碗,那罐子里放的竹叶茶,尽喝包饱,分文不收。

”如此好客的山民令那些不自觉的路人自感汗颜,下次自然不好意思再动不安分的念头。

(《莽岭一条沟》)他们习惯在路边放着一双双旧草鞋,无偿地为行路人换草鞋提供方便。

仲夏的山上,采药老者攀登山崖,采挖草药救治在山中跌伤的行路人,分文不取。

(《商州又录.六》)山民们的这些善行充分体现了其善良、淳朴的天性。

《石头沟里一位复员军人》中的复员军人宁有生,在小寡妇热烈坦荡的真情感召下,终以血性男儿的刚烈冲破落后的世俗偏见和家庭势力阻挠,娶了命运多舛的小寡妇为妻,体现了山民们热爱生活,追求纯洁爱情,不顾世俗偏见的美好而刚烈的心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