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设计 瓷偶女皇
《瓷偶女皇》教学评析

《瓷偶女皇》教学评析小学音乐教科书的选编内容体现出丰富多彩的音乐性。
就风格流派而言,巴洛克音乐风格、印象派音乐风格的作品都会涉猎。
如何让小学生接受、喜欢这类距今较为久远、音乐语汇较难领会的作品,欣赏课《瓷偶女皇》的教学设计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较为成熟的思考。
一、教学内容的确定《瓷偶女皇》是“人教版”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的欣赏内容,是法国作曲家拉威尔根据童话故事《小绿蛇》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
从音乐风格上看,《瓷偶女皇》是外国音乐家创作的具有中国音乐风格的作品,学生在前期音乐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从曲式结构上看,三部曲式的结构,带来丰富的音乐话题;从音乐形式上看,管弦乐作品除去横向上带来丰富的音乐话题外,纵向上也包含了丰富的音乐内涵。
如果所有的音乐话题都展开,基于四年级学生的音乐知识与能力储备,会造成学习内容与教学课时之间的矛盾。
所以,抓住作品主要特点展开教学成为本课设计的关键。
通过对音响和总谱的深入分析,在众多的音乐话题之中,最终确定音乐形象(“瓷偶”和“女皇”)以及音乐风格(中国民族音乐风格)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话题,以感知并理解音乐表现要素和音乐风格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二、学习方法的选择从作曲家的角度看,法国印象派作曲家拉威尔是一位配器大师,虽然管弦乐组曲《鹅妈妈》在创作上并没有令人眼花缭乱、复杂烦琐的技术表现,但丰富的故事情节、特色的和声语汇以及管弦乐微妙的色彩变化,仍给四年级学生的聆听、感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如何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去聆听、感受,成为教学设计时的一个关键。
从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看,他们已经积累了四年的音乐学习经验,初步具备通过音乐要素感受、体验音乐的能力,认知层次已从识记逐步进入到应用。
如何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选择学习方法成为重要的思考角度。
基于对作品、学生的分析把握,本课在几个主要环节,采用了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教学环节自主探究一、聆听全曲选择标题二、聆听引子揭示标题三、主题对比体会形象四、听辨主题了解结构以教学环节三为例,本课并没有按常规设计由教师确定角度和顺序,带领学生感受、体验两个音乐主题的变化,而是先让学生聆听音乐,用表情和动作表现“瓷偶”和“女皇”的形象特点;再引导学生从音乐的角度探究表情和动作的由来。
《指偶真好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 岭南版

《指偶真好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指偶的基本知识,学会制作简单的指偶。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通过指偶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指偶的基本知识2. 指偶的制作方法3. 指偶表演的技巧4. 指偶的创意设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指偶的制作方法和表演技巧2. 教学难点:指偶的创意设计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故事、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指偶真好玩》。
2. 知识讲解讲解指偶的基本知识,包括指偶的起源、发展、种类等。
3. 指偶制作分步骤讲解指偶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指偶。
4. 指偶表演讲解指偶表演的技巧,组织学生进行指偶表演活动。
5. 创意设计引导学生进行指偶的创意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指偶制作和表演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本课的学习内容。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制作的指偶作品2. 学生在指偶表演中的表现3. 学生对指偶创意设计的参与度和创新程度六、教学资源1. 故事、图片或实物2. 制作指偶的材料和工具3. 指偶表演的舞台和音响设备七、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指偶制作和表演活动,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在指偶创意设计环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教师要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以上是我为您设计的《指偶真好玩》教学设计,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丰富内容重点关注的细节:指偶的创意设计补充和说明:指偶的创意设计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偶戏》说课稿(共5则)

《偶戏》说课稿(共5则)第一篇:《偶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第7课《偶戏》,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说教材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旨在通过欣赏多姿多彩的偶戏表演形式和千变万化的戏偶人物造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同学了解偶戏的艺术形式、种类,欣赏、体会偶戏的艺术之美。
通过欣赏、分析、感受、评述等过程,从发现到关注、从民族到世界,逐步形成对偶戏这种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从中感受民族古老艺术的魅力。
鉴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和种类,知道偶戏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动手制作,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的本课重点是:通过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加深对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和热爱,并用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难点是:对偶戏表演艺术的感受,对艺术形象特征的理解与评述。
一、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激趣法:通观看视频、出示玩具偶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学点拨法:始终实行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观察、鼓励动手操作,从而感受偶戏的表演特点。
二、说学法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本节课我运用了两种学法:一是探究性学习法,重视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
【中小学资料】七年级音乐下册 第七单元 唱脸谱教案3 湘教版

唱脸谱1教学目标一、教师指导学生了解有关京剧的相关知识,激发学生对我国戏曲艺术的热爱。
二、在欣赏歌曲《唱脸谱》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京剧脸谱的分类及其代表人物性格。
并能够随音乐跟唱歌曲。
三、引导学生能够模仿脸谱人物表情,在合作表演、画脸谱的过程中,提高其表现与创新能力。
2学情分析《唱脸谱》这首歌巧妙地将通俗歌曲的演唱风格及伴奏手法与曲艺音乐、戏曲音乐融合在一起,是一首“戏歌”,也是整个单元中唯一一首与众不同的歌曲。
它既是流行歌曲,又是京剧唱段。
八年级的学生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和愿望。
他们能够感知音乐结构,简单表述所听音乐不同段落的对比与变化。
能够结合所学的社会科学知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但学生一般对戏曲接触不多,平时接触的大多为通俗流行音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戏曲艺术的热爱。
3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戏歌《唱脸谱》,认识脸谱及其代表人物的性格。
并能随音乐跟唱。
难点:歌曲中难点节奏的掌握。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你们都听过京剧么?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和大家来分享一下。
学生自由回答师:看来同学们对京剧的了解还不是太多,那么今天老师就把我知道的有关京剧的一些小知识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京剧的定义(二)京剧的表演手段1、唱(唱腔)2、念(道白)教师表演一句京剧的道白,学生说出和平时说话有什么不同,并加以模仿。
3、做(表演)教师表演两组简单的京剧表演动作,学生模仿,并请学生上台表演。
4、打(武打)(三)京剧的行当1、生:(一般男性角色),常见的有小生、老生、武生。
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三幅图,请学生根据图片特征进行分辨。
2、旦:(一般女性角色),常见的有青衣、花旦、武旦、老旦。
教师给出四幅图,请学生分辨属于什么角色。
重点提示青衣和花旦怎么区分。
3、丑:(小花脸),常见的有文丑、武丑。
4、净:(大花脸)师:同学们,为什么“净”这个角色被称为大花脸?学生回答。
师:相比其它的角色,“净”这个角色的脸部化妆是不是最夸张?活动2【讲授】二、说脸谱(一)、展示脸谱的定义。
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人美版(2023)美术五年级上册

4.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制作偶戏人物,掌握基本技巧,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增强学生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结合语文、音乐等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科间的融合与应用。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教学难点方面,部分学生在掌握夸张、变形手法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针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这些手法。
另外,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家积极参与,但有些小组在讨论过程中还是显得有些拘谨。为了提高学生的讨论效果,我计划在下次课堂上尝试采用一些互动性更强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偶戏的基本概念、人物形象设计的要素和制作技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偶戏艺术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欣赏和传播偶戏文化。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制作的偶戏人物。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偶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偶戏人物形象设计的要素和制作技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夸张、变形手法的应用,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7课 偶戏 教学设计 (2)

第7课偶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欣赏不同表演形式的偶戏,了解有关偶戏的文化及其发展,知道戏偶在造型、表演等方面的特点,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戏偶的不同特色,尝试制作布袋偶并进行简单表演。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偶戏的了解和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欣赏能力。
在观察材料、欣赏造型和色彩、动手制作、参与表演等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的方法,体会民间艺术的美感,增强传统文化意识和时代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偶戏资料的交流和对传统偶戏的欣赏,认识并感受这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体验民间传统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祖国民间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进而培养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创造生活乐趣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课前我对学生以:“1你看过偶戏表演吗?2你见过什么戏偶?3你喜欢什么戏偶?”三个问题进行了学情前测。
得到的结果:全班36人,看过偶戏(皮影戏)表演的32人,其中一人既看过皮影戏又看过木偶戏表演,4位同学没看过偶戏表演;21人见过戏偶,包括皮影、木偶、布袋偶,15人表示没见过戏偶,其实我校博物馆中摆放着各种戏偶,表示没见过的15名同学说明对戏偶了解不够印象不深刻;全班同学都喜欢卡通形象的布袋偶,不少学生家中还买了这样的布袋偶,学生不喜欢传统形象的戏偶。
通过学情前测我对学生情况进行了分析。
我校学生学习偶戏的优势:1、通过以往学习,学生对我国民间艺术已经有了一定了解,认识了剪纸、农民画、泥塑、刺绣、脸谱等民间艺术形式,知道民间艺术的造型和色彩特征。
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抓住民间艺术品的造型、色彩的特征,并用通顺流利的语言或用简单的文字进行表述,运用绘画、制作等方式再现民间工艺品的特点。
2、我校学生在民族工艺课学习了解了中国皮影戏,对皮影形象有了初步认识,学生也经常参观校博物馆中展出的各类戏偶,因此学生对于戏偶的造型表现上有很大优势。
部分学生参加了皮影戏课外小组在学校内进行过皮影戏表演,学生们对于操纵皮影进行表演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对运用戏偶进行表演也有着强烈的愿望,对偶戏学习有着极大的热情。
小学四年级音乐上册教案全册

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音乐集体备课
第七册第一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单元备课
科目:音乐第一单元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岱岳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音乐集体备课
第七册第二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二0一二年九月
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单元备课
科目:音乐第二单元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 时
教 案
岱岳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音乐集体备课
第七册第三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二0一二年九月
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单元备课
科目:音乐第三单元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岱岳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音乐集体备课
第七册第四单元
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二0一二年九月
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单元备课
科目:音乐第四单元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时教案
课
时 教 案
岱岳区中心城区发展片区
音乐集体备课
第七册第五单元主备人:
复备人:
学校:
班级:。
2019-2020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 第八单元 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 湘艺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音乐上册第八单元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1湘艺版1教材分析这是一个带有讽刺意味的童话音乐表演,骗子们用“谁看不见他织的布,谁就愚蠢、不称职”的说辞行骗得手,致使爱穿新衣的皇帝一丝不挂地在国民面前游行。
有近乎荒诞的方式,洞穿昏庸腐朽、爱慕虚荣的皇帝的真面目,犀利地刻画了一群只为自己名利、阿谀奉承的大臣。
全剧借用了《单身汉》《丰收之歌》《闲聊波尔卡》《剪羊毛》四首名曲旋律,根据剧情填写了七个唱段。
曲三和曲七根据《单身汉》的旋律填写不同歌词,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首歌曲中的两段歌词展开学习;曲一取曲三的前四小节而成,用反复出现的密集节奏,表现骗子在空织布机前假装忙碌的情景。
除曲二为3/4拍子,自由的节奏用来表现骗子的吆喝声,其余七个唱段2/4拍子,填入符合剧情的歌词后,歌曲变得幽默、风趣、富有讽刺意味。
2教学目标1.积极参与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的排演,主动探索音乐剧的表演形式。
2.熟练掌握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中的歌曲,并加入表演。
3.大胆自信的表演音乐剧,能对他人的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
3重点难点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的歌曲学唱,并穿插初步表演。
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大胆、自信地表演。
4教学过程活动1【活动】(一)音乐活动导入1.分组比赛,学习曲五:出示《丰收之歌》原歌词,播放音乐。
学生聆听。
(1)填词游戏:更换歌词,教师按歌曲节奏读歌词,学生分组熟悉歌词,每组选一段歌词进行换词演唱比赛。
(2)师:我们刚唱的新词内容,让你们想到什么故事吗?学生;《皇帝的新装》(3)师:能用简单的语言将故事梗概说给大家听吗?2.师生共同回顾《皇帝的新装》故事内容。
师:我们要在两节课中排演出音乐表演剧《皇帝的新装》,完成一部音乐表演剧,需要学唱好剧中的歌曲,熟悉台词,设计好服装道具等。
今天,我们先来学唱剧中的歌曲。
(二)故事串联歌曲学习学唱曲一师:古代欧洲某国,有一个皇帝嗜好穿新衣服,要全国人民都为他做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