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藏记东藏记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简介
历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及简介《白鹿原》作者:陈忠实【作品简介】这是一部渭河平原50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斑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主人公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
一个家庭两代子孙,为争夺白鹿原的统治代代争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惊心动魄的话剧;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内战,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变幻,家仇国恨,交错缠结,冤冤相报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阵痛中颤栗。
厚重深邃的思想内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绚丽多彩的风土人情,形成作品鲜明的艺术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实感,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长篇力作。
《茶人三部曲》作者:王旭烽【作品简介】《茶人三部曲》以绿茶之都杭州的忘忧茶庄主人杭九斋家族四代人起伏跌宕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塑造了杭天醉、杭嘉和、赵寄客、沈绿爱等各具不同社会意义和艺术光彩的人物形象,展现了在忧患深重的人生道路上坚忍负重、荡污涤垢、流血牺牲仍挣扎前行的杭州茶人的气质和风神,寄寓着中华民族求生存、求发展的坚毅精神和酷爱自由、向往光明的理想倾向。
茶的青烟、血的蒸气、心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业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熔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忘忧茶庄的传人杭九斋是清末江南的一位茶商,风流儒雅,却不好理财治业,最终死在烟花女子的烟榻上。
下一代茶人叫杭天醉,生长在封建王朝彻底崩溃与民国诞生的时代,他身上始终交错着颓唐与奋发的矛盾。
有学问,有才气,有激情,也有抱负,但却优柔寡断,爱男友,爱妻子,爱小妾,爱子女……最终“爱”得茫然若失,不得已向佛门逃遁。
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经历的是一个更加广阔的时代,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衰起落的全过程。
其间,民族,家族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衰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衰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野葫芦引
三种情感
What I Have Lived For
---------罗素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语言 纯朴雅致,清丽典雅,细腻和谐,有诗的美意和散文 的含蓄,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野葫芦引
01 02 03 04
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
北归记 2018 年 10 月,凭
小说第一卷
2005年,《东
小说第三卷
藏记》获第六届
本书的主要内容
《东藏记》 这部作品以抗日战争时期西 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生动地刻画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操守和情感世界。他 们对亲人朋友的大善、对祖国民族的大爱、 对入侵敌人的大恨、对亡国之祸的大痛, 都得到深刻细腻的表现。作品的结构严谨 合度、语言优雅蕴藉、情节暗设玄机、人 物丰满真切,具有臻于完善的思想艺术品 格。《东藏记》描写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 后孟越一家和师生们艰苦的生活,刻画了 一系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对教授间亦 雅亦俗的人情世态,对青年人朦胧纯真的 思想、情感、均施以委婉细致的笔墨,既 有妙趣,又见真情。
山还我,光灿灿拖云霞,气昂昂傲日星。却不料伯劳飞燕各西东,又添了刻骨相思痛。
斩不断,理不清,解不开,磨不平,恨今生!又几经水深火热,绕数番陷人深井.奈何 桥上积冤孽,一件件等,一搭搭迎。
核心人物
嵋
孟樾
3 1 4
2
小娃 峨
04
本书的读后感
作家宗璞简介
作家宗璞简介
宗璞原名冯锺璞,1946届校友。
1928年生于北平,1938年到昆明,人南菁小学,1942年至1946年就读于西南联大附中。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曾在《文艺报》、《世界文学》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室工作。
1988年退休,长期从事业余创作。
著有长篇小说《南渡记》、《东藏记》(《野葫芦引》第一、二卷);中篇小说《三生石》、《四季流光》;短篇小说《红豆》、《鲁鲁》、《我是谁》等;散文集《丁香结》、《宗璞散文选集》、《铁箫人语》、《中华散文珍藏本?宗璞卷》等;童话集《风庐童话》,另有诗歌、译作多种,编有《宗璞文集》(4卷)。
作品译为多种外国文字。
《三生石》获全国首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弦上的梦》获全国首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散文集《丁香结》获全国首届优秀散文(集)奖,童话《总鳍鱼的故事》获全国首届优秀儿童文学奖。
《东藏记》获第六届矛盾文学奖。
宗璞《野葫芦引》的知识分子书写
宗璞《野葫芦引》的知识分子书写宗璞的《野葫芦引》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部重要的知识分子书写的作品。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笔法,描绘了明末乱世士人的心态和处境,展示了知识分子对现实困境的思考与抗争。
本文将从《野葫芦引》的背景、人物形象、主题等方面分析宗璞的知识分子书写。
《野葫芦引》是宗璞于明亡之后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事背景设定在明朝灭亡后的明清交替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发,贫富悬殊,人民苦不堪言。
宗璞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以及周边的人物形象,刻画了知识分子在这个动荡时期的困顿和挣扎。
小说中的主人公赵连城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形象。
他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修养,还具备了独立思考和正直的品质。
然而,正是这些优点让他在逆境中倍感痛苦。
在乱世中,赵连城的知识被贬为废物,被人冷嘲热讽。
他的理想和价值观与现实格格不入,他感到迷茫和无力。
正是因为这种迷茫和无力,所以赵连城才成了一个“野人”,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尊严,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在《野葫芦引》中,宗璞通过描写这样一个知识分子的命运,展示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反思。
他抨击了社会的腐朽和污浊,同时也批评了知识分子们对社会现象的冷漠和退缩。
赵连城的遭遇,既是一个个体的悲剧,也是整个时代的映照。
宗璞以细腻入微的笔触,表现了他对于知识分子在乱世中的痛楚和无奈。
与此同时,宗璞也通过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形象,展示了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命运和心态。
比如,袁文才是一个深知世态炎凉的文人,他尽管也看到了社会的黑暗面,但却选择了适应和忍耐。
他以自己的方式在现实中求生存,他在一片黑暗中保存了一丝光明。
此外,小说中也描写了一些贪官污吏等社会现象,通过讽刺和讥讽,宗璞点出了这些人士的丑恶行径和狼子野心。
他以深刻的洞察力和刻画力,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丑恶暴露在人们面前,引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反思。
《野葫芦引》中的知识分子书写不仅表现在对个体经历的描写上,更体现在对价值观和社会观念的思考上。
宗璞通过描绘赵连城的人生历程,呼唤了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担当和责任。
从南渡到北归: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研究
从南渡到北归: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研究作者:张丹来源:《文学教育》2019年第08期内容摘要:《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中国当代杰出的女性作家宗璞近年来的代表作。
该系列小说使用写实、写意与议论相结合的文本语言,利用中西交融的叙事策略,塑造出以知识分子为主的人物形象,全面展现了宗璞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凸显出独特的中国气韵。
关键词:宗璞野葫芦引艺术风格精神内涵宗璞是中国当代知识分子题材写作的代表作家之一,著有代表作《红豆》、《我是谁》、《三生石》等。
《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宗璞唯一的长篇小说,包含《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和《北归记》。
2019年1月,该系列小说最后一部《北归记》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历经三十年,宗璞实现了南渡、东藏、西征之后的北归,给《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画上一个句号。
本文以此为契机,试图以四部可独立成篇又相互联系的小说为文本细读对象,从文本语言、叙事策略、人物形象等角度全面分析文本,探寻该系列小说的审美价值和内涵意蕴,挖掘宗璞一以贯之的创作风格和独特的中国气韵。
一个作家的语言风格一方面取决于作家运用语言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与作家本人的经历、性格、修养和气质息息相关。
宗璞的家庭环境奠定了宗璞的语言格调,父亲冯友兰的谆谆教导和言谈举止给她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科研究所的书籍又提供了阅读中国古典小说的便利条件。
大学期间,宗璞在外文系接受西方人文关怀和自由思想的影响,并且长期从事外国文学的研究。
这种全面的成长历程造就了宗璞自身中西兼容的气质,她进一步将西方话语内化到中国传统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叙事语言系统。
《野葫芦引》系列小说是对一段历史岁月进行写意加工的真实再现,“写实”与“写意”两种矛盾的语言形态呈现出和谐的交融,中国古典文学追求的“写意精神”与知识分子表达思想见解的“议论语言”相辅相成。
一方面,《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叙事语言是写实的语言,这得益于宗璞写《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创作初衷和“求真”原则。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计划撰写四卷《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和《北归记》。
现已完成前三卷。
第四卷正处于创作中。
故事以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
写北平明仑大学被迫南迁云南办学的艰苦历程。
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且也较为难得的记录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
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
语言纯朴雅致。
清丽典雅。
细腻和谐。
有诗的美意和散文的含蓄。
宗璞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xx年。
小说的第二卷《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书名,野葫芦引。
又名,双城鸿雪记。
作者,宗璞。
类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人民文学版社。
类型,四部曲。
人物介绍。
以上整理自文学鉴赏。
孙犁曾称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于细腻之中。
注意调节”。
这决非过誉之词。
宗璞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家学渊源。
又从事外语工作多年。
接触到很多外国文学作品。
故而在创作中。
她秉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色。
又兼及外国文学的优长:中国传统语言的含蓄凝炼。
特有的节奏与音韵美。
鲜明的形象性;外国文学中表现微妙复杂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新鲜活泼的文字。
两者在宗璞笔下互相渗透。
彼此融合。
化而为一。
这就形成了宗璞非常个人化且颇具特色的言语风格。
而到了《野葫芦引》。
宗璞更是把这种风格推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野葫芦引》的叙述方式匀称。
节制。
含蓄。
典雅。
在全书之前有六首序曲。
名为“风雷引”。
“泪洒方壶”。
“春城会”。
“招魂云匾”。
“归梦残”。
“望太平”。
当是四卷本的总纲。
前两部作品《南渡记》与《东藏记》。
每章的字数大体相当。
一般分为三或四节。
而在奇数章节末尾。
一会出现一篇独语。
如:野葫芦的心。
没有寄出的信。
棺中人语等。
以旁白形式来凝炼。
升华本章内容。
在历史风云中重现知识分子风骨——谈宗璞《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创作
118百家评论 2019年第1期 总第38期当代作家宗璞所写的《野葫芦引》系列小说共有四部:《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北归记》。
在第一部小说《南渡记》第一章后的间曲里,有一个关于野葫芦的故事,在一个村庄中,有一大片葫芦地,后来村庄遭受外敌入侵,野葫芦也被砍,但是,在新的季节里,野葫芦再度蓬勃生长。
在作者的笔下,野葫芦这种坚贞执著的秉性正是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根源,同时也是小说所要表达的主旨所在,因此,作家将这四部书统冠以“野葫芦引”之名。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西方文学中的现代主义风潮在中国文坛上极为兴盛,宗璞作为一个清华大学外文系的毕业生,对西方现代文学有深入的研究,创作过《我是谁》《泥沼中的头颅》等一系列具有现代主义意味的小说作。
在这类作品中,作家以象征手法来表现人性的扭曲和伤痛,但是,宗璞并没有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出于一种历史责任感,她决定将自己所熟知的西南联大时期的知识分子精神历程写出来,在她看来,写作素材的历史回归与写作手法的传统现实主义必须同步,于是,1985年,宗璞停止了小说创作中的现代主义手法的尝试,并放弃了社科院外文所给她的一个她很感兴趣的关于伍尔芙评传的研究课题,全身心投入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创作。
1988年,第一部《南渡记》问世,首先发表于《海内外文学》,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从1993年起,宗璞开始第二部《东藏记》的写作,但是开始不久,她就患视网膜脱落之疾,目力极差,致使她无法阅读和书写,因此,大部分小说都是凭口授完成的,历经七年的艰辛,2000年《东藏在历史风云中重现知识分子风骨——谈宗璞《野葫芦引》系列长篇创作王爱侠内容提要:宗璞所写的《野葫芦引》系列小说以西南联大的南迁及北归为主线,讲述了以孟弗之、澹台玮等为代表的两代中国知识分子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为国家与民族奉献的大节,表现了他们在民族灾难中坚韧不屈的风骨,重塑了知识分子作为“中国的脊梁”的形象,在今天的“小时代”创造了一种文学书写的“大格局”。
东藏记东藏记细哉文心读宗璞南渡记两年前,宗璞六十岁生日,冯友
东藏记-东藏记细哉文心读宗璞《南渡记》两年前,宗璞六十岁生日,冯友细哉文心读宗璞《南渡记》两年前,宗璞六十岁生日,冯友兰先生写了一副对联送给她:百岁寄风流,一脉文心传三世;四卷写沧桑,八年鸿雪记双城。
宗璞在长篇小...教古代文学的老师,倒是喜欢看几本当代小说的。
课上几番推荐《东藏》,便有几个同学找来看。
一时便听得耳畔纷纷说到人物命运和字里行间的影射,也有人阅毕跑来问我:《...读罢这本书后,不得不感叹宗璞不愧是冯友兰之女,文学功底深厚,虽是在读小说,但却如读散文一样让人觉得清新自然,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她对于昆明天空的描写了,读...同学M君一直向我推荐宗璞的这套小说,用她的话说,上初中的时候读到《南渡记》,上高中的时候等到《东藏记》,后来一直等,读到《西征记》时已经是大学了,现在就等《北...孟樾的原型,自然是作者宗璞的父亲冯友兰,曾任清华文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似乎也做过清华的教务长。
其作品所谓《中国史探》自然指的是《中国哲学简史》。
宗璞对...最近看了看宗璞的东藏记不愧为茅盾文学奖得主里面对于钱钟书夫妇的影射真是太好玩了我还...就着对面楼下马来人娶亲的吹打声,趴在桌上看完了《东藏记》。
文人果然是最怯懦的群体,除了萧军那样的异类,敢和打笔仗的对手约时间约地点打架,...今天看完了《南渡记》,在地铁上就想着回来写点什么。
记得还是在学校的时候,毕业前闲暇时间比较多,就去图书馆借书看。
记得借过一本叫做《东藏记》的小说,当时也...这本书,是我大学时代从学校图书馆里借到的为数不多的几本好书之一。
记得我高考的前一年还是后一年啊,高考语文卷子的阅读就节了一段宗璞的文字。
在书馆偶然看到她的小...高中的时候老师推荐看得,觉得很喜欢,然后再回过头去看了前一卷《南渡记》,真的很喜欢这套书,很喜欢宗璞的文笔。
记得大学时又去把前两卷“重温”了一遍,呵呵...把宝宝哄睡之后我自己却没了睡意,于是爬起来把看了一半的《东藏记》拿起来看。
宗璞《东藏记》阅读理解
宗璞《东藏记》阅读理解东藏记①宗璞①月光如水,抚慰着这刚经过轰炸的高原城市。
人们睡了。
碧初②斜倚枕上,累极了,却不能入睡。
她望望窗外的月色,又看看弗之伏案的身影,陷入了沉思。
②孟樾的那一盏灯还在亮着,继续亮着。
③炸不倒的蜡梅林。
④好一片月色!照得蜡梅林亮堂堂的。
弥漫在空中的焦味和腥味已经不大觉得了,清爽的蜡梅的气味随着月光飘散在这里。
似乎这里什么也没有发生过。
⑤我望北方,我的这扇窗是朝北的。
远处天空有一丝极薄的云。
爹,你是不是从那上面向下望?你究竟遇到什么事?怎么不给女儿托一个梦?⑥可叹人有记性,也可庆幸人有记性。
人若是没有记忆,只顾眼前,大概会快活些。
就连今天的轰炸也已是过去了。
可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从北平逃到云南,走过国土的一半,还没找到一个安身之所!今天若不是给爹上祭,怕早已葬身黄土陇中了。
爹离开我们,只是一种方式,爹用死这一方式救了我们。
我知道,这是爹要的,我不哭的,爹,有灰尘落到眼睛里了。
⑦武汉已经失守,湘桂一带战争也不容乐观。
真要一步步打回去驱逐敌寇,收复失地,谈何容易!抗战不是一年两年完得了的,以后的日子还要艰难,我们必须靠自己。
这是爹的教训,也是中国人从古到今的祖训。
永远要自强不息!其实世上无论大小事,大至治国兴邦,小至修身齐家,归根到底都得靠自己。
我操持的只是一个小小的家,每个家都有自己的原则,是不容更改的。
⑧弗之辞去教务长的职务以后,时间充裕多了。
他能专心著述,是我的愿望。
我自己没有职业,对社会没有贡献,弗之应该多做,把我欠的给补上。
他写文章,一支笔上上下下飞快挪动,我看着都累得慌。
我总说慢点好不好,何必赶得这样紧!他说简直来不及写下自己的思想,得快点啊,不知道敌人给我们留多少时间。
看秦校长和萧先生的意思,迟早还要弗之分担学校的事。
学校培育万千人才,是大事,他不会怕麻烦不管的。
可人的精神有限。
我不能分他丝毫精力。
⑨到云南日子不长,东西消耗很快,精力也用得快。
可是真太累了。
⑩爹,你不要担心。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含答案)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含答案)文学类文本专题训练------虚构与非虚构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徙(节选)汪曾祺简师毕业,高北溟先生在“五小”任教。
按规定,简师毕业,只能教初、中年级,因为高先生是谈甓渔的高足,中过秀才,声名藉藉,叫他去教“大狗跳,小狗叫,大狗跳一跳,小狗叫一叫”,实在说不过去,因此,破格担任了五、六年级的国文。
即使是这样,当然也还不能展其所长,尽其所学。
然而高先生教书是认真的。
讲课、改作文,郑重其事,一丝不苟。
他不吃烟,不饮酒,不打牌,不看戏。
除了学校和自己的家,哪里也不去,每天他清早出门,傍晚回家。
拍拍白木的板门,过了一会儿,门开了。
①进门是一条狭长的过道,砖缝里长着扫帚苗、苦艾,和一种名叫“七里香”其实闻不出什么气味、开着蓝色的碎花的野草,有两个黄蝴蝶寂寞地飞着。
高先生就从这些野草丛中踏着沉重的步子走进去,走进里面一个小门,好像走进了一个深深的洞穴,高大的背影消失了。
木板门又关了,把门上的一副春联关在外面。
高先生家的春联都是自撰的,逐年更换。
这年是辛未年,板门上贴的春联嵌了高先生自己的名、字:辛夸高岭桂未徙北溟鹏也许这是一个好兆,“未徙”者“将徙”也。
第二年,即壬申年,高北溟竟真的“徙”了。
这县里有一个初级中学。
新任校长沈石君是想有一番作为的。
国文教员,他聘了高北溟。
高先生自然欣然同意。
他谈了一些他对教学的想法。
他要求在部定课本之外,自选教材。
他说教的是书,教书的是高北溟。
“只有我自己熟读,真懂,我所喜爱的文章,我自己为之感动过的,我才讲得好。
”他强调教材要有一定的系统性,要有重点。
他也讲《苛政猛于虎》《晏子使楚》《项羽本纪》《出师表》《陈情表》,韩、柳、欧、苏。
集中地讲的是白居易、归有光、郑板桥。
最后一学期讲的是朱自清的《背影》、都德的《磨坊文札》。
他好像特别喜欢归有光的文章。
一个学期内把《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都讲了。
论宗璞《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人文关怀
过写 人 , 从 而将人 物背 后 的抗 战史娓娓 道来 。宗璞
力的较量 , 同时又是弥漫着硝烟 的人 间地狱 。有 战争 , 就有 灾难和死亡 。 在 战争面前 , 生命是极其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0
笔下的人事表现着至真、 至善、 至美 、 至爱的人性关 怀, 闪耀着人性的光芒 , 给予我们心灵的洗涤、 精神
“ 材料是 死 的 , 而人是 活 的。用人 物统领材 料 , 将 材 料 化解 , 再抟再 炼再 调 和 , 就会 产生新东西 。 掌握 炼 丹 真火 的是人 物 , 而 不是 事件 。书 中人物 的喜怒哀
乐烛 照 全书 , 一 切就 会 活起 来 了” 1 5 1 。宗璞 的特别 之 处就 在 于她站 在人 的心灵 站 台上 回望八 年抗 战史 , 不仅 仅 写抗战史 , 重点 是 写人物 , 以“ 人” 为核 心 , 通
宗 璞 的“ 野葫芦引” 系列 小 说 已完成 《 南渡 记 》
战争这段历史。 在接受贺桂梅采访时, 宗璞提及“ 抗 战 这 段 历 史 对 我 在 童 年 和 少 年 时 候 的 印 象 太 深
了 。” “ 写小说 . 不然 对 不起 沸腾 过随 即凝 聚在身 边 的历史 ” [ 2 1 。 “ 为 了什么 呢 ? 为 了凭 吊这 一段 凝 固的历 史, 为 了记 住废墟 的召 唤。 ” 1 3 1 ' ‘ 访谈 ” 中, 宗璞 非常认 同父 亲 冯友 兰 常 提 到 的宋 代 理 学 家 张 载 的话 : “ 为
八年 鸿雪记 双城 。 ” 这 副寿联 是 1 9 8 8 年 7月冯 友兰
渺小 的 , 人 的 自由 、 人 的 尊 严 将 不 可 遏 止 地 受 到
《东藏记》有感
《东藏记》有感读《东藏记》有感抗日战争爆发后,宗璞一家随冯友兰老先生从北京南渡昆明,在西南联大度过了8年的漫漫时光。
亡国的伤痛与颠簸流离的生活并没有使这群中国人屈服,他们以国家的命运为己任。
年轻的宗璞在这段时间里留有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而从20世纪五十年代起,宗璞就有了写长篇小说的计划,以抗日战争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中国读书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生活与经历。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本小说一直未能开动。
七十年代末,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发生了巨变,小说里的人物也在她心里经过了千锤百炼,因此从1985年春到2009年春,宗璞先后完成了《南渡记》、《东藏记》和《西征记》。
《东藏记》中描写了明仑大学南迁昆明之后,孟越一家和师生们的艰苦的生活。
小说中展现了这样一群亦雅亦俗的教授,同时又展现了新生代年轻人们的青涩与坚强。
在第一章的末尾是吕碧初的独白,这位老革命家的女儿,同时又是知名教授的妻子和三个孩子的母亲。
随着临时安置的新房在空袭中被炸毁,她与家人暂居阁楼,遥望北方,沉浸在父亲自尽的伤感中,向去世的父亲缓缓倾述着走过了大半个中国却未找到一处安生之所的忧伤与无奈。
吕碧初担心自己因生活艰难而影响丈夫写著,但当她回忆起年少学萧的情形,回忆起铁蹄下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回忆起父亲还在时的点滴,又重新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第三章是凌雪妍的,她的父亲因无法忍受日本人的酷刑而屈服,担任伪职,自己的丈夫接到组织命令,只能不辞而别,所以凌雪妍毅然离家,踏上了去延安的征途,而后半途偶遇,又返回了昆明。
本来凌雪妍对新家和新生活充满希望与梦想,而最后那句咏雪的诗句“撒盐空中差可拟”却似乎预示着之后的命运。
第五章是流浪犹太人米夫妇的,这对命途多舛、年龄悬殊的夫妇,原本都有着各自美好的生活,受过良好的教育,有着各自的家庭,一直把德国当做自己的故乡,但这一切都在那场战争开始后发生了改变。
一位在大屠杀中失去丈夫,失去孩子,自己身受重伤,精神已经崩溃的犹太妇女,她几乎已经失去了逃亡的意志,最终是被另一位素未谋面的犹太人架上了去上海的轮船。
中职语文拓展模块文学常识总复习
《鸿门宴》
司马迁 字子长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
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 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老舍 鲁迅 王蒙 汪曾祺 贾平凹
《西安这座城》 《胡同文化》 《春之声》 《想北平》 《祝福》
宗璞 刘征 梁衡 陈刚 宗白华
《过万重山漫想》 《音乐就在你心中》 《废墟的召唤》 《把栏杆拍遍》
《中国艺术表现 里的虚和实》
朱光潜 冯骥才 丰子恺 刘心武 李舫
《世界是平的,世 界是通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
之女。主要作品有小说《红豆》 《三生石》 《弦上的梦》(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散 文《紫藤萝瀑布》等。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 引》(由《南渡记》《东藏记》《西征记》《 北归记》组成,其中《东藏记》获第六届茅盾 文学奖) 是宗璞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
《过万重山漫想》
刘 征 ,原名刘国正。著名的语言教育家、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 为主。我们学过他的作品主要有:《过华清宫绝句》
《清明》 《赤壁》 《山行》 《泊秦淮》 《江南春》等。
《祝福》
《祝福》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一篇。
鲁迅原名 周树人。字豫才。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 级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 基人。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 国家荣誉称号。
《一个人的遭遇》
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是二十世纪苏联文学的杰
2020年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解析)(部编版)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预习(解析)第一课《草原》一、走进作者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
二、创作背景1961年夏天,包括老舍先生在内的作家、画家、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等共二十来人,应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夫同志的邀请,由中央文化部、民族事务委员会和中国文联进行组织,到内蒙古东部和西部参观访问了八个星期。
参观期间,在不甚长的时间内看到林区、牧区、农区、渔场、风景区和工业基地,也看到了一些古迹、学校和展览馆,并且参加了各处的文艺活动,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本文是老舍先生撰文介绍内蒙风光中的其中一段。
三、课文解析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写了草原的美丽风光,蒙古族人民热情迎客的场面,主客饮酒联欢的场面。
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表现了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并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
四、字词过关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渲.染(xuàn)勾勒.(lè)迂.回(yū )襟.飘带舞(jīn )鄂.温克(è)绿毯.(tǎn)衣裳.(shang)马蹄.(tí)奶豆腐.(fǔ )羞涩..(xiū sè )微.笑(wēi )2.给多音字注音,并用另外一个读音组词。
勾勒.(lè),另一个读音是(lēi ),组词(勒紧)。
蒙.(měng)古包,另一个读音是(méng),组词(蒙昧);还有一个读音是(mēng),组词(蒙骗)。
3.结合课文内容理解下列词语,并写出它的意思。
宗璞的《东藏记》
宗璞的《东藏记》——本世纪初的一部小说精品1949届姚曼华(编者按:宗璞是附中1946届校友,中国著名的女作家。
文中“老父”即冯友兰先生。
)宗璞的又一力作《东藏记》于今年四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此书是作者的长篇著作《野葫芦引》的第二卷;第一卷《南渡记》1988年就已问世。
据作者介绍,两卷书间隔这么久,是因侍奉老父和累患疾病所致。
而且,作者的目疾逐渐加重,大部分写作全凭口授。
可见宗璞写这本书是多么的艰苦,此书来之何等不易!《南渡记》是从1937年七七事变前夕明伦大学(即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孟樾一家为中心的生活写起,当中描述了北平沦陷,接着写了孟家及许多教师随学校南迁前后到达云南蒙自,以及孟樾的丈人吕清非老人在北平不肯出任伪职,以死抗拒的事迹。
《东藏记》则是以抗战期间的昆明为背景,讲述了以联大师生为代表的中国一代知识分子的心态、生活及斗争。
作者以细腻的感情,优雅的文字,成功地塑造了众多人物。
我作为附中当年的一名学生,对书中联大教授们丰富的学识和极为艰苦的物质生活早有体会,但对他们的远见卓识、强烈的爱国热忱和高尚的情操,则是在读了《东藏记》后才有更深的认识的。
书中对教授及其夫人、子女们的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真实、生动并充满情趣,读来极有兴味。
小说也写到了附中的成立——在书中名为华验中学,作者以轻快的笔调,描写了建校之初没有校舍和教室,到处打游击上课的‘较为浪漫’的生涯。
《东藏记》顾名思义,说的就是东躲西藏地跑警报和搬到农村住下躲警报。
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就是在这样东躲西藏的战乱中进行着他们的事业的——年长的校友们对此均有亲身经历,年轻的校友们在作者极富感染力的描写中,也会激发出对日本侵略者的义愤和仇恨。
《东藏记》的故事发生在昆明,书中自然要写到昆明的景色、文化和民风民俗。
开卷第一页就是“令人赞叹”的蓝天、白云,昆明古老的石板路,迷人的山水和宜人的气候……附中的校友们读到这些描写,定会感到无比亲切。
作者在书中还大量使用了昆明话,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感和趣味性。
装着一肚子故事的葫芦——宗璞与《野葫芦引》
2012年Vol.27 No.10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文学艺术收稿日期:2012-09-15作者简介:姚 潇(1991-),女,广东中山人,从事英汉语言文学研究。
宗璞先生一直是中国文坛的一缕清泉,以优雅而洁净的笔感动和鼓励着不同时代的人。
多年来,她一直进行着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的创作。
第一部《南渡记》成书于1987年,后陆续推出《东藏记》和《西征记》,最后一部《北归记》仍在创作过程中。
一、讲故事的人说起宗璞,很少有人没读过她的作品,其中被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紫藤萝瀑布》更是脍炙人口。
宗璞原名冯钟璞,是中国哲学大师冯友兰先生之女, 其姑母冯沅君女士是“五四运动”时期著名的女诗人,可说是成长于诗礼簪缨之家。
宗璞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书香气息的熏陶下成长,自幼便能背诵唐诗宋词,八岁开始读《红楼梦》,这对她日后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十岁那年由于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宗璞随家人南迁到昆明,其父冯友兰先生在西南联大任教。
这段在云南的日子成了宗璞难以忘怀的记忆,她的豆蔻年华永远地停留在昆明,以至于在宗璞后来的文学创作中,也不断出现昆明的影子,而《野葫芦引》的故事背景更是发生在昆明西南联大。
抗日战争结束后,宗璞考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转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潜心研究英语及欧美文学,并在翻译方面有所建树。
书香世家的熏陶和西方文化的学习在宗璞身上显得矛盾而又和谐,她也因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风——雍容典雅。
宗璞并不是个多产的作家,但每部都是承载着心血的精品。
她的主要作品有:《红豆》、《弦上的梦》、《三生石》和长篇小说《野葫芦引》等,获得过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中《野葫芦引》第二卷《东藏记》更为宗璞赢得第六届茅盾文学奖①。
二、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野葫芦引》这个书名奇特又有趣,但在宗璞的笔下有着深刻的含义。
宗璞说过:“因为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葫芦里卖什么药。
”其实历史就是个葫芦,外人不知道“里面卖的什么药”,除非切开个小口探视一番。
东藏记中的诗词
东藏记中的诗词《野葫芦引》系列小说的创作前后长达33年,是缠绵病榻的作家宗璞真正意义上的呕心沥血之作。
系列小说记录了中华民族现代以来最为惨痛的十几年战争岁月,创作历程本身的艰难困苦与之形成跨越时空的历史共振。
从“南渡”到“东藏”,从“西征”到“北归”,悠长的叙事弧中是作家书写时代历史、为父辈代言的野心,也是共振带来的其对少年时代刻骨铭心记忆的复刻。
记忆是对过去的经验之印象,却总难免带有当下的情感考量,于人生迟暮之年进行的复刻便也有了别样的文学旨趣。
相比于《南渡记》的辗转、《西征记》的惨烈和《北归记》的动荡,《东藏记》书写的是主人公寓居昆明的一段难得的平静时光。
虽然依然深受“跑警报”和生活拮据之扰,但至少全家团圆、生活安定。
作为一家之主的孟樾是受人尊敬的著名学者,妻子吕碧初出身名门,温柔贤惠,三个孩子也都听话懂事,乖巧善良。
这个五口之家完美如硝烟战火中盛放的腊梅,沁人心脾。
于是,即使是在跑警报的时候,弗之也能够“进了腊梅林,缓步而行,欣赏着阵阵幽香”。
虽然小说明确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腊梅林可不是诗和梦想的世界了”,但这“现实生活”虽然艰苦,也只是无数普通人的人间烟火:做惯了太太的人需要亲自生火做饭,享受惯了大书房的教授要在煤油箱上读书,有保姆安排照顾的孩子需要帮忙做家务……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精神是富足的。
不仅夫妻恩爱,父慈子孝,还以知识分子的高风亮节教育众人,“我们真正的秘密武器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于是即使身处战乱,狭窄的住宅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这个小家庭仍然是战乱之中的“梅花源”,正如碧初所说,“想不到逃难逃进了花园里”,“东藏”的日子也由此成为一种“诗意的逃亡”。
二家学渊源如宗璞,以父亲冯友兰为原型塑造孟樾的形象并非难事。
宗璞出生未及满月便因父亲工作变动搬进清华园,自此一直生活在清华、西南联大、北大的校园之中。
对父辈叔伯形象的塑造和对父亲的塑造一样可信手拈来。
宗璞曾表示,“我写这部长篇小说,很希望通过对几代知识分子心路历程的记载,起到一点历史的借鉴作用”,“我很想真实地写出当时的精神是什么精神”,于是,我们看到了活泼生动的西南联大教授群像,仔细考察想必都有实际生活中的原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藏记-东藏记《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
始创作的一部
野葫芦引。
《野葫芦引》是当代著名作家宗璞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计划撰写四卷《南渡记》。
《东藏记》。
《西征记》和《北归记》。
现已完成前三卷。
第四卷正处于创作中。
东藏记故事以20世纪抗日战争时期为背景。
写北平明仑大学被迫南迁云南办学的艰苦历程。
故事中塑造了一系列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而且也较为难得的记录了被人们遗忘已久的抗战时期修建
滇缅公路的事迹。
全书多为短句。
读起来“上口”而无滞碍之感。
语言纯朴雅致。
清丽典雅。
细腻和谐。
有诗的美意和散文的含蓄。
是宗璞创作中的精品之作。
xx年。
小说的第二卷《东藏记》荣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
书名,野葫芦引。
又名,双城鸿雪记。
作者,宗璞。
类别,长篇小说。
出版社,人民文学版社。
类型,四部曲。
人物介绍。
以上整理自
文学鉴赏。
孙犁曾称宗璞的文字“明朗而有含蓄。
流畅而有余韵。
于细腻之中。
注意调节”。
这决非过誉之词。
宗璞既有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家学渊源。
又从事外语工作多年。
接触到很多外国文学作品。
故而在创作中。
她秉承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色。
又兼及外国文学的优长:中国传统语言的含蓄凝炼。
特有的节奏与音韵美。
鲜明的形象性;外国文学中表现微妙复杂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新鲜活泼的文字。
两者在宗璞笔下互相渗透。
彼此融合。
化而为一。
这就形成了宗璞非常个人化且颇具特色的言语风格。
而到了《野葫芦引》。
宗璞更是把这种风格推进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野葫芦引》的叙述方式匀称。
节制。
含蓄。
典雅。
在全书之前有六首序曲。
名为“风雷引”。
“泪洒方壶”。
“春城会”。
“招魂云匾”。
“归梦残”。
“望太平”。
当是四卷本的总纲。
前两部作品《南渡记》与《东藏记》。
每章的字数大体相当。
一般分为三或四节。
而在奇数章节末尾。
一会出现一篇独语。
如:野葫芦的心。
没有寄出的信。
棺中人语等。
以旁白形式来凝炼。
升华本章内容。
在每部作品结尾处加有间曲。
名为《南尾》与《东尾》。
如此的安排极富节奏感与韵律感。
在结构上很是规整。
阅读这部以战争为背景的系列长篇。
却感受不到刀光剑影。
只有战争给人造成的精神伤痕。
无怪乎张抗抗称“宗璞的语言是柔性的。
被一种母性的仁慈与博大的情怀包容······。
女性的柔情化解了恐惧
与忧烦。
消融着耻辱与绝望。
使得西南偏远的穷乡僻壤。
都笼罩着温馨的家园气氛:炮弹下的鲜血和死亡。
也被覆盖着凄迷的美感。
”这种优美典雅的叙述语言。
首先源自文言语词和文言句法。
文法的使用。
宗璞本人幼承家学。
传统文化根基深厚。
那些序曲。
间曲及文中不少自制诗赋既合于整部作品的风格基调,有助于情节的介绍和人物的塑造。
又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才情。
作品中涉及很多知识分子:孟樾。
庄卣辰。
肖子蔚等。
名字本身无一不透着主人书香门第的出身和古色古香的传统文化氛围。
其次。
虽为长篇。
但用笔凝炼。
生动。
含蓄。
雅致。
多用短句式。
读来琅琅上口而无滞涩之感。
这一点直接受益于她古典文学的素养。
说到文字的运用。
短应该比长更难做到。
因为短则意味着“每一句的组织。
无文法的疏略。
每一段的组织。
无浪费或蔓枝。
可以说字字锤炼。
句句经营。
”
短句式的优长还在于语调的顺畅。
句子的活泼。
语序的多变。
对于把握人物丰富复杂。
细腻微妙的心理变化能够收取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
宗璞执著探寻的是人物的精神领域。
灵魂世界。
所以其大部分作品多是以情感。
情绪。
心理的流动为线索来构筑全篇“我的有些作品不注重情节。
也不用白描叙述的手法”。
清晰流畅又含蕴深远。
《野葫芦引》在结构上延续了宗璞的一贯风格。
以孟弗之家庭为轴心展开故事。
没有十分明确的矛盾冲突。
但是在相对自足的整体中却包孕着巨大的情感张力。
也正是这种张力。
使其结构具有了一种无限延展的可能性。
依靠这种内在的张力与可能的延展空间。
充分又真实地展现了人物精神世界的复杂性与丰富性。
《野葫芦引》用笔轻灵。
转换自然。
用类似蒙太奇的手法把与孟家相关的师友。
亲朋的生活画面剪辑。
交织在一起。
《南渡记》呈现了北平沦丧后的气氛与现实:民族主权丧失,百姓生活于压抑屈辱中;《东藏
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