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古原草送别的译文及注释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诗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译文|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这首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
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创作背景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及译文篇1《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白居易〔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朝代: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解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密,每年一度枯萎一度富强。
任凭野火燃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布满别情。
解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密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密。
野草每年都会茂密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芳香的野草始终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芜、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风光。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密的样子。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依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便利。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便利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异,连声欣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便利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密(“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寻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行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词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小小爱背诵古德古原草送别
小小爱背诵古德古原草送别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唐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及注释
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8年),作者当时
只有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欢迎阅读。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赋得古原草送别》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借古人诗句或命题作诗。
诗题前一般都冠以“赋得”二字。
这是古代人学习作诗或文人聚会分题作诗或科举考试时命题作诗的一种方式,称为"赋得体"。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
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
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请望着萋萋芳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
下面为大家带来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词译文及赏析,快来看看吧。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又名《草》)白居易唐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①离离:草长而下垂的样子。
②一枯荣:枯萎一回,又茂盛一回。
③远芳:远生的草。
④侵:进入。
⑤晴翠:阳光下反射的碧草之色。
⑥王孙:本指贵族子弟。
这里指游子。
⑦萋萋:草生长茂盛的样子。
此句诗意,取自《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译文】:原野上青草郁郁葱葱,鲜活又茂盛。
年年岁岁,枯萎了复又苍翠。
野火再猛,也烧不尽。
春风一吹,青草复生。
遥远的古道,弥漫着芳草的馨香,阳光照耀下,一片碧绿连荒城。
又送友人,踏上古道,满怀离情,眼望着萋萋的芳草。
【赏析】:这是一首千古传唱的送别名作。
诗题一作《赋得古原草送别》。
春草与别情,早在楚辞时代就已有了联系。
这首诗从《楚辞》中“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演化生发而成,以比兴手法表现送别情怀。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咏春草旺盛的生命力,表现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含哲理,催人奋进,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这首诗是作者少年时代的作品,也是当时传诵的名篇。
全诗结构严紧,格调清新,通过对荒原野草的赞颂,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精神。
拓展阅读: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生于河南新郑,其先太原(今属山西)人,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
贞元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
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
后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
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宝历初年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附赏析诗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唐代:白居易译文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远处芬芳的野草遮没了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
今天我又来送别老朋友,连繁茂的草儿也满怀离别之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qī〕: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一首应考习作,相传白居易十六岁时作。
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即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
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已的规律。
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燃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
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点明送别的本意。
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到达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译文及赏析草/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话》记载:白居易从*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标签咏物、唐诗三百首、早教古诗100首、小学古诗、送别、写草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注释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远芳:草香远播。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赏析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
“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
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
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
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
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
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
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
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
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
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赏析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
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
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
枯:枯萎,枯死。
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白话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8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之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以下整理了该诗句的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节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翻译】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野火无法烧尽满地的野草,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注释】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一岁一枯荣: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3.枯:枯萎。
4.荣:茂盛。
【赏析】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
诗是应考的习作。
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
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
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
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
”并广为延誉。
(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市)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东郭宅(今新郑市东郭寺村)。
白氏祖籍山西太原,白居易本人就出生于河南新郑。
卒后葬于河南洛阳,白居易故居纪念馆坐落于洛阳市郊,白园(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阳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原文翻译及赏析关键信息:1、诗词原文2、诗词翻译3、诗词赏析的主要角度4、诗词的艺术特色5、诗词的文化内涵6、诗词的历史背景1、诗词原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1 诗词翻译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
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
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
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111 诗句解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
这两句描绘了古原上野草繁茂,每年经历着枯萎与繁荣的循环。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火无法烧尽野草,当春风吹拂时,它们又会重新生长。
展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处的芳草蔓延到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凉的城池。
描绘了野草的繁茂和广阔。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再次送别友人远去,这繁茂的野草饱含着依依惜别的深情。
112 翻译特点翻译力求在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保持诗句的意境和美感。
通过准确的词汇选择和通顺的语句组织,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诗词的含义。
2、诗词赏析21 意境营造诗人通过对古原草的生动描绘,营造出一种辽阔、悠远而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原上草的枯荣变化,野火的焚烧与春风的催生,以及芳草与古道、荒城的交融,共同构成了一幅富有层次感和动态美的画面。
211 情感表达这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更融入了送别之情。
以草的生命力象征友情的坚韧,以萋萋芳草表达无尽的离愁别绪,情景交融,真挚动人。
212 象征手法野草的“一岁一枯荣”和“春风吹又生”象征着生命的轮回和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历久弥新和坚韧不拔。
22 艺术特色221 对仗工整全诗语言简练,对仗工整。
如“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远芳”对“晴翠”,“侵”对“接”,“古道”对“荒城”,不仅在形式上富有韵律美,也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
《赋得古原草送别》古诗原文及鉴赏【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意思】古原上的芳草,生长得茂盛,每年它都有一次枯谢,每年它都有一次繁荣。
野火能烧尽它的躯体,却烧不死它的生命,当春风吹来的时候,它就顽强地新生。
【全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解题】此诗相传为白居易十六岁时所作,并以此诗在长安谒见顾况,顾为之延誉而声名大振(见《唐摭言》卷七、《旧唐书》本传、《幽闲鼓吹》等),实不可能。
因白居易十六岁时在江南,未至长安。
赋得:赋诗得到某题目之意。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及应制之作和诗人集会分题之诗多于题前冠以“赋得”二字。
被指定题材、主题的“试帖诗”及即景赋诗者亦往往冠“赋得”二字。
古原:古代著名的平原。
全诗用《楚辞·招隐士》意象,以比兴手法,由春草而及送别情怀。
其中颔联二句,描写春草顽强的生命力,富有哲理,历来传为名句。
【鉴赏】从诗题看,这是一首预先定下题目的诗作。
因为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但就是这样一首颇受限制的遵题之作,却成了白居易少年时代的成名作,成了名重一时并传诵千古的佳制。
限题作诗,其所写之事本不必真有。
然在诗人笔下,那一幅芳草萋萋、古原送别的情景,却表现得十分真切。
首句“离离原上草”,写眼前景,出语坦易。
其功用,却未可轻看。
它既扣紧题面“古原草”,又极简炼地交待出送别的特定环境与时序:古原之上,青草茂盛,不正是一派春天的景象么?接下去,诗人没有进一步刻画渲染古原春草,却掉转笔锋,去揭示原草的生长规律:秋枯春荣,年年踵接,岁岁循环。
由原草之荣而想及其枯,原是很自然的对比联想,但说“枯荣”而不说“荣枯”,又有作者的用意。
以“荣”字作结,不仅为了叶韵,似亦意在表明,本诗所要重点歌唱的对象,正是由“荣”字所表征的原草的无限生命力。
赋得古原草送别 全文注释及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全文注释及译文以下是《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全文注释及译文: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离离:离别之意。
原上草:指古原上的草地。
一岁一枯荣:一年一季变幻。
野火:指火灾。
烧不尽:未能完全烧尽。
春风吹又生:春风吹拂后再次生长。
远芳侵古道:遥远的芳香扩散到古道。
晴翠接荒城:晴朗的绿色与荒城相接。
王孙:指远行的贵族子弟。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在离别的古原上,草儿茂盛,
一年一季,草木有生有枯。
野火虽然燃烧不尽,春风吹过便重新生长。
远处的芳香弥漫在古老的道路上,
明亮的绿色与荒寂的城市相融。
我又送走了一个王孙,心中充满别离之情。
(文章结束,字数:160)。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
古诗文《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赋得古原草送别唐朝: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赋得古原草送别创作背景《赋得古原草送别》作于公元787年(唐德宗贞元三年),作者当时实龄未满十六岁。
此诗是应考习作,按科考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必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相似。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可以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全诗翻译赏析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的成名作。
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
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
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
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赋得:但凡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草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
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
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
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似满含深情。
二: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燃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
小学二年级下册古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朝代:唐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译文及注释译文古原上的野草繁密茂盛,每年一度枯萎一度繁荣。
任凭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风吹来又蓬勃地滋生。
远处的芳草侵伸向古道,翠绿的草色连接着荒城。
在此又送他乡游子远去,萋萋的芳草也充满别情。
注释⑴赋得:指定、限定的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一词。
⑵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⑶一岁一枯荣:枯,枯萎。
荣,茂盛。
野草每年都会茂盛一次,枯萎一次。
⑷远芳侵古道:芳,指野草那浓郁的香气。
侵,侵占,长满。
远处芬芳的野草一直长到古老的驿道上。
⑸晴翠:晴空下一片先翠的野草。
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连同上句之古道,皆用以点染古原景色。
⑹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⑺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草 /赋得古原草送别》赏析据宋人尤袤《全唐话》记载:白居易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想求他在公众场合帮着扬扬名。
“居易”这个名字根据词义能够解释为住下很方便。
顾况看到白居易年纪轻轻,就开玩笑说:“长安米价方贵居亦弗易(京城里粮价高得很,住下很不方便吧)。
”等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个联时,顾况大为惊奇,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写出这样的诗句来,走到哪儿住下都方便得很)!”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诗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
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
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
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平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
就“古原草”来说,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 ?》),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晴翠:草原明丽翠绿。
[5]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处指远方的友人。
[6]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的样子。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河南郑州新郑人,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赋得[1]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2]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3]侵古道,晴翠[4]接荒城。
又送王孙[5]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1]赋得:借古人诗句或成语命题作诗。
[2]离离:青草茂盛。
[3]远芳:草香远播;侵:侵占,长满。
【译文】
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