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2020年最新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考纲要求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命题规律 1.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词成段等。
2.成语重点考查的是在具体语境中的正确使用,考查形式为判断使用是否正确。
3.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与运用常以选择题呈现。
4.关联词的考查常常和近义词放在一起以选择词语填空的形式考查。
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

中考语文模块复习总结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素材河北考情分析。
命题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题型2 近义词辨析3.[2011·河北]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经典中考】中考语文 积累与运用专题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无所不为”是指“什么坏
事都干”,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 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趋之若鹜”指“许多人 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误将贬义词作褒义词用)
3.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 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重整旗鼓”是指“失败后, 重新集合力量再干”,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4.他出狱后,仍不思悔改,和一个盗车犯同心同德,半年
8.这对老朋友分别了近半个世纪,没想到这次居然在大街 上萍水相逢,于是站在路边畅谈起来。(“萍水相逢”比 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用该成语形容老朋友相遇属 对象误用)
(二)望文生义 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 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万人空巷”是说家家户户 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形 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而本句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 家里欣赏电视剧]
物。大词小用)
2.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
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
用“各不相同”)
3.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 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用在这程度太 重)
4.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
之内偷了三辆摩托车。(“同心同德”指为同一心愿、同
一目的而努力,误将褒义词作贬义词用)
5.老王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气冲霄汉”形容大无畏的气概和精神,用于此既感情 色彩不当,又不分轻重)
6.全市几百名警察倾巢出动,终于将歹徒捉拿归案。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中考语文积累与运用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检索: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
方法点拨:1.词义理解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
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
"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
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4)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个是中性词,第三个是贬义词。
3中考第三专题 词语理解与应用讲析

【答案】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子曰:“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 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孔子: 尽善尽美:形容好到极点,毫无缺陷。
A.公平 实在 依靠 欣赏 B.公正 实在 依靠 鉴赏 C.公平 切实 依赖 鉴赏 D.公正 切实 依赖 欣赏 【解析】“公平”有等同、平均的意思,“公正”包含了正直的意思; “依靠”指需要靠他人帮助自己,“依赖”指依靠别人或事物而不能 自立或自给;“鉴赏”一般是对物而不针对人,而“欣赏”既包括人 也包括物。
在周而复始的琐碎日常中,难得的是我们看透了生活的 真相 却依然热爱它。
(解析:A项“巧夺天工”形容人工胜过了自然的巧妙创造, 这里形容自然风光,不合语境。)
2.下列加点(红色字体)的文字用括号内的词语替换后,不符合 原意的一项是( D ) A.上海世博会以其雄伟的场馆,多元的文化,高新的科技及全 球最新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努力打造着无与伦比的梦幻世博。 (无可比拟) B.实力超群的中国女子羽毛球队不可思议地输给韩国队之后, 主教练李永波坦言:“年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可想象) C.经典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诵读经典对提升修养、陶冶性 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不可怀疑) D.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无动于衷,无疑会成为极其 危险的人。(不动声色)
初中语文:词语运用复习

初中语文:词语运用复习九年级中考复习·专题三·词语运用复习【考点解读】课标与教材对词语这一考点的基本要求是: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生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
复习词语可以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阈限,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线索。
这里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常用词语。
【考点解析】词语运用及考点精析:望文生义,即只根据字面的意思,就做出想当然的错误解释。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例1的“空巷”不是说街上空荡荡、静悄悄,而是指人们从家里、巷子里走出来,聚集在一起。
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其意思与句中“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不一致,这种误用实属望文生义。
又如:走进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风声鹤唳”是指溃逃的士兵听到风声和鹤叫都怀疑是追兵,形容惊慌疑惧。
又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比喻有原因)、差强人意(大体上还是令人满意)。
2、注意成语的感情色彩。
不少成语具有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稍不注意,极易造成失误。
失误的类型有:褒义成语误作贬义成语、贬义成语误作褒义成语、口语色彩强的成语误作书面色彩强的成语。
例2.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例2中的“趋之若鹜”原意是“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明显含贬义。
例如:贬义色彩的成语有:无所不为、虚张声势、夸夸其谈、处心积虑、好高骛远、随声附和、满城风雨、趋之若骛、死灰复燃、肆无忌惮、信口雌黄、炙手可热妄自菲薄、高谈阔论、见风使舵等等。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突破训练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17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所谓书卷气,是一种饱读诗书后形成的气质。
书卷气来自读书,在幽幽书香的熏陶之下,浊俗可以变为清雅,奢华可以变为,狭隘可以变为开阔,偏激可以变为。
捧起书来吧,你会发现里面的风景美不胜收!.A.高雅淡然平静B.高贵淡泊平静C.高贵淡然平和D.高雅淡泊平和2.(2017四川眉山)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学生成绩优秀,应该归咎于他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B.我的令尊大人已经七十多岁了,他每天坚持去跳广场舞,身体棒棒的。
C.货运飞船,顾名思义就是以货物运载为主的飞船,一次能装载6吨多物资。
D.九年级开展了“爱我东坡”活动,同学们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感动了老师。
3.(2017江西)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B.在人迹罕至的北极,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C.鼓角齐鸣,喊声大震,黄忠首当其冲,驰下山来,犹如天崩地裂之势。
D.他忠人之事,急人之难,爱听些受恩者的恭维,虽不见得乐此不疲,却也习以为常。
4.(2016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并的道德操守和处世方法。
家风中蕴藏着先人所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也包含着简单朴素的为人。
千百年来,家风在一个个家庭里承载、延续,奠定了整个民族文明的基础。
.A.传播恪守规则B.传承保守规则C.传承恪守准则D.传播保守准则5.(2016内蒙古呼和浩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斑羚们发现自己被狩猎队逼到了悬崖边上,焦急之时,老斑羚发现侧面有一条小路能通到悬崖对面,真是到了进退维谷的地步。
B.村里出现了一个大洞,有人说,咱们把它填起来;有人说,在上面盖一座庙;有人说,卖给填洞公司。
2020年中考语文总复习(重庆专版)——4.第二部分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成语)

类型三 正确辨析成语
【知识点解析】
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 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 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 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 断的难度。
例(2019·黄冈·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恰当的一项 是( )
【参考答案】 A
技法点拨
• 技法点拨1:要重视平时对词汇的积累,尤其对词义的用法 要有准确的理解和掌握。
• 技法点拨2:应对不同的题型采取不同的解答方法。如词语 运用性选择题,可以从四方面入手:①注意题干显示测试要 求的关键性词语;②快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③ 把备选词语进行相互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④根据提供的 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当的选项。
例(2019·武汉·3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 一组是( )
我们在唐代诗人狂傲的背后也能看到 ———— 。一方面, 他们躬逢盛世,———— 飞扬,如孔雀开屏般绚丽多彩;另 一方面,他们放下身段,态度谦恭,甚至———— ,如孔雀 背后的狼狈不堪。现实的窘迫,人性的复杂,使得多种看似 矛盾对立的东西却———— 。
【思路点拨】 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 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A项 “高山仰止”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符合语境。B项“登 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与语境 不符。C项“充耳不闻”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与语境不 符。D项“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与语境不符。
重庆三年中考
1.(2019·重庆A卷·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项是( D )
A.两千多年前,《蒹葭》以爱为主题的诗,那片伫立千年的芦苇,见证了远 古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
语文中考总复习【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考点透视《新课程标准》有关词语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考查要求是:1.准确理解辨析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义。
2.能辨析词语的语体色彩,并理解其不同的表达作用。
3.能准确辨析、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表达作用。
4.能准确辨析理解同义词、近义词和多义词的含义及用法。
5.熟练掌握生活中常用的俗语、成语、谚语和歇后语。
6.熟练掌握常用关联词的用法。
考查方式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具体有以下几种: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为加点词语选择合适的解释,或者指出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当(恰当)的一项。
2.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指出下列句中词语使用不当(恰当)的一项。
此类题目考查的范围比较宽泛:内容可能涉及关联词语的使用、词语的含义,也可能涉及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甚至词性。
3.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内容也常常跟关联词、词义、词性以及词语的语体色彩、感情色彩有关,考查点同2,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知识讲解词类与熟语知识要点细致辨析词语所要辨析的词语,一般都是容易混淆的近义词。
要求考生明确判断词语的范围大小,词义的轻重程度,以及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搭配。
还要掌握多义词的不同义项。
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三种。
本义一般指词的原始意义或较早的意义;引申义是由词的本义演变发展而产生的意义,如“焦躁”可引申为“气恼”“发怒”;比喻义是词语本义的比喻用法逐步固定下来的意义,如“手足”比喻“兄弟”,“虎口”比喻危险的境地。
一、词义的分类。
1.单义词:一般为科学术语,专有名词,常见事物的名称,近年中考不考此类。
2.多义词:一般分为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
3.同义词:分等义词(即意义相同)、近义词(即意义相近)两类。
4.反义词:分意义相反或意义相对两种。
二、同义词的辨析方法。
同义词的辨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词义的轻重程度。
例如:“希望”“期望”“渴望”三个同义词,一个比一个程度重。
2.词义范围的大小。
中考语文专题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知识积累与运用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3. 〈2014·盐城·2分〉结合语境,下面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
A.在湖中,昔日的潋·滟·的绿波为坚冰所取代。(水波荡漾的样子) B.他忽然低下了脑袋,嗫·嚅·着道:“在安徽。”(小心翼翼的样子) C.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乱七八糟的样子)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12.〈2015·天津·2分〉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D ) 选择简单、宁静生活的人,无意追逐物质层面的________,只
在精神的高地兀自风雅,他们选择简单、宁静,不是远避尘世,而
是远避________。他们不愿在众人面前________,只愿低调平和行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考点三 词义理解
【典例3】 〈2015·盐城·2分〉根据语境,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是( B )
A调.侃这的些意奇·味葩)·规定,有的毫无道理,甚至荒唐可笑。(别致,含微讽、 B人.现我眼自的倒人运) ,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指出丑、丢脸的家伙,丢 C车.,莫初泊到桑任下·所车·) 伊·始·就拿出一部具有决定意义的作品。(指官员刚刚下 D不.到无·皇事宫·不·里登来·三·) 宝·殿·,半夜三更前来,实在是打扰先生了。(表示没事
第一部分 知识积累与运用
对点训练 真题过关
21.〈2015·江西·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是( B )
A.闻一多先生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
尽心血。
B.聂老师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在教学中常常吹·毛·求·疵·。 C.在创造的宇宙里,爱因斯坦是光辉灿烂的明星,这是不·言·而·喻·的。 D.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广大师生获·益·匪·浅·。
初中语文中考 积累与运用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要么……,要么…… 不 与其……,不如……与其 也不(也要)……
知识
专题三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概念 后一分句转而陈述与前一分句相反或相对的意思。
转 折 复
单用
虽然 虽说是 但是 可是 但 是 反而 尽管 固然 只不过
却
而
然而
不过
就是
只
句 配对 虽然(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却)…… ……然而……
乏
的。有人说:“莫言的字太差,算不上书法家,凭啥办书法展呢?
胆儿真够大。”倒是身处舆论旋涡的莫言
,发文称,办展是想让大
家看到他的字的真实模样,免得为网上流传的“莫言书法”所误。莫言不把自己
的作品展称作“书法展”,而叫作“墨迹展”,也可见他对书法的敬畏。这种敬
畏来自他从小受到的
,以及对书法的热爱。
A.冷嘲热讽
1.语境关联法
借助语段中的关键词,结合语境,选择与语境关系最为密切的词语,可以有
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019孝感]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
、冷眼旁观;平台
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
、安于现状;能力再强,
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
的。有些人,就上
天创造的毛坯而言,
是没有魅力的,
是有缺陷不完美的。
然而,读书生涯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
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
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高贵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
A.造就 也许 甚至 当然
B.养就 也许 甚至 虽然
C.养就 因为 所以 即使
D.造就 因为 所以 虽然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 近几年中考试题中,对于词语的考查,主 要偏重于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 义,分辨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感情色 彩,并能能够根据语言环境正确使用词语 。 • 中考中所考查的词语,往往是双音节 的或者是成语。分值往往在四到六分。对 于词语的考查,可以在语文基础知识中进 行,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
• (三)同义词辨析 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叫同义词。 如:“反映”与“反应”;“起用”与“ 启用”;“截止”与“截至”等。 同义词辨析的主要方法: 1.从相异的语素分析。 如“废除、解除、破除”三个动词,重点 是区分 “废”“解”“破”三个相异的语 素:废是废止不用的意思;解是去掉消除 的意思;破是打破揭穿的意思。 这种类型的还有严实与结实 精力与精神 武 力与暴力 充分与充足
• 2.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 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 ”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 更重一些。 • 这种类型的还有抗争与争夺 珍视与重视 全力 与尽力 瓜分与分割 3.从感情色彩上辨析词义的不同。 如“团结、结合、勾结”,“鼓舞、鼓动、煽 动”,这两组词语中,第一个是褒义词,第二 个是中性词,第三个词是贬义词。 这种类型的还有爱护、保护与庇护 强制、逼 迫与威逼 号令、指使与唆使 牺牲、死亡与丧 命
• 如:①沉淀 沉积 • 沉淀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 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比喻凝聚、积 累。例如:情感需要沉淀,才能写出好诗 来。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 。例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两词从本 意角度更易理解区分。
• ②遵循 遵守 • 遵循指遵照,按照。例如:说明文的写作 练习可遵循从简单到复杂、先模仿后创新 的原则。遵守指不违背,与标准保持一致 。例如:遵守交通规则。 • ③卑劣 恶劣 • 前者指性质严重,恶劣,多指行为。例如 :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 到历史的惩罚。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 重心理描述。
中考语文 语文积累与运用 6考点三 字词的理解及运用

考寻索不断。
拆分合并解释法:“颠沛流离”中“流离”的意思是“由由于于灾灾荒战荒乱战而乱流
转转离离散散”。
而流
考向 3 词语选填[2022.2(2),2014.2(2)]
1.了解所给词语含义及其区别。 (1)词语意义的差别 ①词义的轻重。如:“努力”词义较轻,“竭力”词义较重。 ②词义的着重点。如:“诡辩”着重在“诡”,即欺诈、怪异;“狡
考向 2 词语的解释(10 年 3 考)
1.同义词解释法 找到与被解释词语意思最为相近的词语作为该词语的释义。如:“休憩”
可解释为“休息”。 2.添加程度副词解释法
通过添加程度副词解释词语的意思。如:“瑰丽”可解释为“异常美丽”。
3.反义词解释法 先找到词语的反义词,然后通过添加“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解
说的是成语文化种类多,由此可知第一空应填“包罗万象”;语段中流露
出对成语文化的赞美,由此可知第二空应填“叹为观止”。
1.(2022·辽宁葫芦岛)选出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 当的一项( )
任何______的文明,______展示在世界面前,______能真正显示出 它的地位和价值,而比展示更重要的是交流,交流为古老的文明带来了 新鲜因子,______出更加蓬勃的朝气和活力。 A.源源不断 只有 才 迸发 B.源远流长 只有 才 激发 C.源源不断 只要 就 迸发 D.源远流长 只要 就 激发
【答案】B
【解析【长】源解 :源析 比不】 喻断:源 历形源史容不悠接断久连不:。断形结。容合源远接语流连境长不,:比断选喻。“历源源史悠远远久流流。结合语 境,选长“源”远,流排长”除,排A、除CA项、C。项只。有只有…………才才,,是是必必要条要件条,也是唯 一条件件。只,要也…是…就唯,一是条充件分条。件只,要不是…唯…一就条件,。是结充合语分境条,选“只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专题3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含答案)

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能优化训练中考回顾1.(2022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欧阳修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读书要学会选择。
选择与自然有关的书,以丰富知识;选择与历史有关的书,以视野;选择与哲学有关的书,以智慧。
读书还要善于思考。
善于思考,才会有;善于思考,才会有取舍。
读好书,善读书,才会读有所获。
A.开阔吸收鉴定B.开辟吸收鉴别C.开阔汲取鉴别D.开辟汲取鉴定2.(2022湖南长沙)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
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
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
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B.可歌可泣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D.牵强附会3.(2022河北)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处填入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
塞罕坝,位于河北省最北端。
这里的百万亩林海堪称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阻挡着南侵的风沙,是护卫京津的生态屏障。
这里是“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
春天,群山抹绿,雪映杜鹃;夏天,百花烂漫,林海滴翠;秋天,赤橙黄绿,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
三代育林人的青春与汗水抹去了荒漠与森林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
塞罕坝是一座书写人力奇迹的丰碑,镌刻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密码。
4.(2021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无论是昔日的五连冠,还是如今的一次次绝地反击,中国女排都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女排精神是体育人为中华民族奉献的精神财富,是新时期中国精神的具体体现。
我们相信女排精神必将代代相传,中国人民不断书写新的传奇。
A.传承宝贵鼓舞B.传承贵重鼓动C.传达宝贵鼓动D.传达贵重鼓舞5.(2021四川达州)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我国冰雪运动吹响了“南展西扩东进”的号角,冰雪运动人数持续增加, 冰雪运动产业方兴未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词语的理解与运用河北考情分析常考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连词成段等。
命题河北考题回顾题型1 成语运用1. [2015·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河北柏乡汉牡丹园栽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 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 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 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解析]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扑朔迷离”指难辨兔的雌雄。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
句子的主要意思是说天气变化无常,用“扑朔迷离”不合适。
2.[ 2013·河北]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A. 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
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 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 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
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 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解析] 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百废俱兴”是指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句子的意思是:地震致使芦山“房屋倒塌,交通阻塞,通信中断”,重建工作才开始,应该用“百废待兴”。
题型2 近义词辨析3.[2011·河北]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了,天气________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
(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________并不十分强烈。
(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________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 B. 逐渐反应过渡C. 逐步反应过渡D. 逐渐反映过度[解析] 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
第(1)小题“逐步”是一步一步地,用于说明做事的过程;“逐渐”是渐渐的,故应选择后者。
第(2)小题,“反应”主要指内心因受到刺激而出现的相应活动,“反映”则是向别人介绍或者是汇报情况,故选前者。
第(3)小题,“过渡”是指事物不同阶段、不同部分之间相互转化时的一种状态,“过度”则是过分的意思,所以明显应选择前者。
河北应考策略一、辨析成语六法二、辨析近义词的方法三、填充关联词语的方法附录五常考成语误用分类整理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1.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2.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也指冒险行事,使自己蒙受损失。
3.万人空巷: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
4.不刊之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5.不为已甚: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6.望洋兴叹:多指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7.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8.因人成事:依靠别人的力量把事情办好。
9.弹冠相庆:指旧社会官场中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同伙就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
10.久假不归:长期地借用,不归还。
11.司马青衫:比喻因遭遇相似而表示的同情。
12.数典忘祖:泛指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13.大动干戈:比喻兴师动众或大张声势地做事。
14.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
15.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6.不翼而飞: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消息传得极快。
17.如坐春风:比喻得到良师的教诲、熏陶。
18.春风化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19.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也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20.祸起萧墙:指祸乱从内部发生。
21.炙手可热:形容权势很大,气焰很盛。
22.一衣带水:形容一水之隔,往来方便。
23.下车伊始:比喻刚到一个新地方或新工作岗位。
24.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
25.水清无鱼: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26.盲人瞎马:比喻面临极端危险的境况。
二、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1.拭目以待: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2.神机妙算:形容预料准确,善于估计形势,决定策略。
3.名不虚传: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4.凤毛麟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事物。
5.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6.沁人心脾: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7.别有天地:另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8.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9.有口无心: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10.惨淡经营:指苦心费力经营。
11.来日方长: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1.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议论纷纷(多指坏事)。
2.无所不为:指什么坏事都干。
3.长此以往: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4.趋之若鹜: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含贬义)。
5.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6.大言不惭:说大话而毫不感到难为情。
7.明目张胆:形容公开地无所顾忌地做坏事。
8.明哲保身: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9.忘乎所以:指因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10.高谈阔论:指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
11.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12.好高骛远: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13.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丢失了原有的技能。
14.如丧考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含贬义)。
15.一丘之貉:比喻彼此相同,没有差别的坏人。
16.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17.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18.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19.一团和气:指态度温和而缺乏原则。
20.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也指讨好别人的花言巧语和伪善态度。
21.好为人师:指不谦虚,喜欢以教育者自居。
22.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23.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
24.天花乱坠:形容说话有声有色,极其动听,善于狡辩(多指夸张的或不符合实际的)。
25.巧舌如簧: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三、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1.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
3.相敬如宾:指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客人一样。
4.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5.琴瑟之好:比喻夫妇感情融洽。
6.青梅竹马: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7.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8.汗牛充栋:形容书籍非常多。
9.耳提面命:形容长辈对晚辈热心恳切地教导。
10.三令五申:多次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11.挥洒自如:形容举止潇洒,从容不迫。
也形容写诗、画画运笔自如,不受拘束。
12.人老珠黄: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就像珍珠年久变黄不值钱一样。
13.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四、易混成语辨析1.情投意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心意相合。
臭味相投:比喻由于有相同的坏思想和习气而彼此很合得来。
2.见机行事:看具体情况灵活办事。
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3.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
4.一得之见: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一点肤浅的见解。
一孔之见:比喻狭隘片面的见解。
5.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6.再接再厉:一次又一次地继续努力。
变本加厉: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多指缺点、错误。
7.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8.绞尽脑汁:费尽思虑,费尽脑筋。
费尽心思:形容千方百计地谋划。
9.开山祖师:泛指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
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10.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抖擞,意气风发。
趾高气扬:形容骄傲自满,得意忘形。
五、容易用错语境的成语1.身临其境:指自己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
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3.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4.舍本逐末:形容轻重倒置。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
5.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不可同日而语:形容不能相比,不能相提并论。
6.形影相吊:形容孤独。
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经常在一起。
7.一见如故:初次见面就很相投,像老朋友一样。
一见钟情:男女间一见面就产生了爱情。
8.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
无拘无束:不受任何约束,形容自由自在。
9.乐不思蜀:泛指乐而忘返。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了极点。
10.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11.不孚众望:不能使众人信服。
不负众望:不辜负众人的期望。
12.间不容发:形容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亲密无间:形容非常亲密,没有任何隔阂。
附录六常见易混词语辨析[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必须必需] “必须”,副词,侧重于“一定要怎样”。
“必需”,动词,侧重于“一定要有,不可或缺”。
[包含包涵] “包含”,对象多是抽象事物,如:这句话包含好几层意思。
“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的意思,如:请多包涵。
[篡改窜改] “篡改”,用作伪的手段改动或曲解(经典、理论、政策等)。
“窜改”,改动(成语、文件、古书等),如:他将“望洋兴叹”窜改成“望山兴叹”。
[反应反映] “反应”,多指由外界刺激(包括言论、事物或纯粹是物理刺激)而引起的主体相应活动,带有某种“被动”色彩。
“反映”,则指主体把客观存在的情况(包括言论、意见或某种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原封不动地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