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能不能说说,什么是寓言?它有什么基本特征?(寓言,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是带有劝喻或讽刺的故事。

寓言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比喻性,大多是借某种自然物或人的活动,来表现作者对一定社会现象的理解和评价。

二、:《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

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

《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

《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三、解题。

此题系编者所加。

“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球远近)的辩论。

四、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2、朗读指导(注意某些地方的停顿、断句、某个字的读音,语气等。

)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 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强调:知=智读音zhì3、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1)日中:(2)决:(7)其(3)及:(4)车盖:(8)为(5)则:(6)探汤:(9)乎4、通译课文三、合作探究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理由呢?2、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不能决也)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3、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4、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

六年级语文导学案《两小儿辩日》一、引入导学1.1 导入背景知识《两小儿辩日》是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是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经典短篇小说。

通过本文的阅读,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深入了解明代的社会背景。

1.2 目标导学•了解明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了解狭义小说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二、课文解读2.1 内容概述《两小儿辩日》讲述了明代时期两个小孩的争论故事。

故事中,大儿子和小儿子为了争夺一个竹筒而争执不休,但最终找来了父母评判。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到明代社会的家庭关系、争论的方式和解决争议的方法。

2.2 文章结构分析《两小儿辩日》的文章结构非常简单明了,主要分为引子、争论和转折三个部分。

•引子部分:通过对两个小孩的背景的描述,引起读者的兴趣;•争论部分:两个小孩为了竹筒的使用权而进行激烈的争论;•转折部分:父母以及乡邻的介入,解决了两个小孩之间的争执,也给了他们一个宝贵的教育机会。

2.3 文言文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查字典:遇到生僻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字典获取准确的意思;•理解上下文:文言文中通常省略主语和宾语,需要通过上下文来推测;•注意标点:文言文的标点规则不同于现代汉语,需要注意掌握。

三、纵向拓展3.1 文学常识《两小儿辩日》属于明代狭义小说,它有如下特点:•描写生活:以描述当时社会真实的生活为主要特征;•短小精悍:篇幅短小,情节简洁明了;•叙事真实:通过对人物对话和行动的描写,展示明确的事件发展过程。

3.2 阅读策略•注重细节:注意文中对人物、环境、描写的细节信息,帮助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心理:通过对人物言行举止的描写,分析其心理活动;•比较对话:对话是故事的主要展开方式,通过对对话的分析,理解人物的观点和态度。

四、横向拓展4.1 联系现实生活故事中两个小孩的争吵是每个人都可能遇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解决争论并保持友好的关系。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照注释,一字一句地通过自己努力,和小组合作,把课文读通读懂。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认识自然,探索客观事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提示课题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三、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教师根据学生所说将学生意见分歧较大的词句写在黑板上)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二)小组交流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或联系旧知识等方法理解重点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此外,问其故可补充主语孔子;车盖、盘盂不必照注释说,可直接说名称┅┅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明白:只要解释清楚、通顺,可创造地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16篇)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16篇)《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篇1学习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积累文言词语。

2、感受两小儿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学习、积累文言词语,了解课文中蕴涵的哲理。

链接:《列子》一书的作者是列御寇。

据传,列御寇是周朝,道家学派的早期人物。

《列子》原书早已散失,现在流传的《列子》是东晋人张湛辑注的。

《列子》一书属于道家学派,书中散布了唯心主义,但也保存了一些有价值的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盘盂孰汝2、大家再次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词句的意思?日中:决:及其:为:则:探汤:乎:二、合作探究1、在这场两千多年前的辩论中,两个小孩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理由呢?3、孔子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是怎么做的呢?4、孔子那么知识渊博的人,面对两个小孩的提问,他能实话实说,可见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5、文中的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三、拓展:1、我们不但要像两个小孩那样在知识的海洋里勇于探索,还要像孔子那样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识是无止境的,两千多年前孔子无法回答两个小孩的问题,可现在科学发达了,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那么两个小孩谁对谁错,为什么?2、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3、“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四、展示《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篇2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夸父逐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词汇,熟读课文,背诵《夸父逐日》,多角度理解两篇文章的内涵。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设备。

没条件的地区可准备《夸父逐日》动画片、录像带,录像机。

2.准备好《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设计思路文言文学习重在诵读和积累文言知识。

而这两个过程是枯燥的。

那么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两小儿辩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下列词字句的读音和意思东游、故、去、车盖、盘孟、探汤、孰为汝多知乎2.了解相关文学常识知识。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流利地朗读古文的能力,并达到熟读成诵。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理解故事所寓含的道理。

三、情感目标1.学习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学无止境的道理。

2.引导学生体会《两小儿辩日》中所体现的古代劳动人民认识自然,探求真理、敢于思考,大胆质疑的求真美。

【学法引导】1.这则故事生动活泼,又蕴含着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然后在加强诵读训练的同时,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并结合练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讨论时,学生可能会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就给予肯定,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文中涉及的有关科学常识、历史典故等,教师将有关材料印发给学生。

.、掌握“东游、故、去、车盖、盘孟”等词语的意思。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是朗读短文,并理解故事所深含的道理。

指导学生在熟读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同时指出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2.难点是《两小儿辩日》的思想内涵。

解决办法:将短文中三者的言行与复杂的科学知识作比较,体会古人对知识的执着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涉及的科学常识、历史典故、课后堂练习等打印资料。

2.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

2.引导学生自行疏通文章,达到能够复述的程度。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文章,力争达到当堂背诵。

4.在对故事内容加深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阐述故事所说明的道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多种角度有所感悟,如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结果就不一样;孔子能正确对待小孩提出的问题,不知为不知,实事求是。

《两小儿辩日-《列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两小儿辩日-《列子》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两小儿辩日-《列子》》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言《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一则,出自《列子》一书。

本文将通过学生导学案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个故事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围绕两个小孩展开辩论,一方代表阳明,主张“太阳是白的”,另一方代表阴阳家,主张“太阳是黑的”。

两小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了一场生动有趣的辩论。

三、故事内容1. 阳明派的小孩认为太阳是白的,因为太阳会照亮世界,给人们带来光明和温暖。

2. 阴阳派的小孩认为太阳是黑的,因为太阳在晚上下山了,黑夜降临了,所以太阳是黑的。

3. 两小儿在争论中,家长出来解释,告诉他们太阳其实是黄的,因为太阳在升起和落下的时候都呈现出金黄色。

四、故事意义1.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对于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思考,也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辩论和思辨的传统。

2. 这个故事也启发我们要用心去观察世界,不要一味地相信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思考。

3. 故事中的两小儿通过辩论,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也提醒我们要善于沟通和交流,不要因为意见不同就产生矛盾。

五、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2.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思辨传统,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学会用心观察世界,不轻易相信别人的观点,要有自己的判断和见解。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述故事背景和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猜测故事的结局。

2. 学习:逐段解读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角色的观点和态度。

3. 辩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一方代表阳明派,一方代表阴阳派,辩论太阳是什么颜色。

4.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辩论过程中的争论点和结论,让他们思考正确答案的原因。

5. 拓展:通过讨论其他类似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七、课堂实施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组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太阳的颜色是什么,每组派代表进行辩论。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字、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掌握课文的大意;3、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探究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学重点:1、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读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结合课文中的书下注释提示合作读文,能掌握课文的大意。

一、情景预设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孔子对他了解多少?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zōu yì(今山东曲阜q ū fù市东南)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有弟子三千,有成就的就有七十二人。

孔子说的一些话也广为后人传送。

那么你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呢?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就是说要谦虚实在,不能不懂装懂。

那么孔子是不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呢?刚好《列子》中有一个故事告诉了我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小儿辩日》。

2、出示题目:《两小儿辩日》谁能给大家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3、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篇文言文的朗读。

(听完后,好,现在大家把课文读一遍。

)二、探索发现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

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1、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

2、两小儿讨论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时,各自的观点是什么?根据是什么?3、孔子能判断吗?说明了什么呢?如果你是孔子,你会如何回答?(到底一天内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有无变化?想弄明白这个问题有何办法?谁能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对两种现象做出科学解释、A、学习文言文我们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还要读懂文章的大意。

谁能根据课后注释翻译课文,每人只能翻译一句话。

大家一定要把握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谁当第一个?同学们真的是太厉害了。

(解决第一小题)B、我们一起来看第二小题:一个孩子“日始出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到中午离人远。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两小儿辩日》是部编版版教材六下的一篇文言课文。

文章讲的是古时候两个小孩凭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

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既渗透了要主动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并大胆质疑的科学态度;也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应该实事求是的道理。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

借助《两小儿辩日》这篇文章,学生将初步感受到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了解祖国悠久灿烂的文化,增强学习祖围语言文字的信心,并为今后学习文言文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会写“辩”字2、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产生自己的独特感受,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今天来了这么多老师,我是又高兴又激动。

你们呢?是不是跟老师一样呀?那这句话是谁说的,你们知道吗?对,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大学问家──孔子,他博学多闻,懂得很多深刻的道理,但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都无法判断解决,这是个什么样的问题呢现在我就带大家到《列子·汤问》中去看看孔子是如何被难倒的。

多媒体出示课题──《两小儿辩日》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这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文言文(《伯牙绝弦》《书戴嵩画牛》)你是怎样学习的交流文言文学习方法。

(先把字音读准,再把句子读顺,最后把文章内容读懂)师:我们今天就可以用这些方法学习。

二、出示学习目标教师引导:同学请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目标明确的请举手,有信心完成的请放下,接下来我们通过几次比赛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公开课导学案(教师版)附参考资料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公开课导学案(教师版)附参考资料

两小儿辩日【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中蕴含的道理。

2、掌握常用文言实词“游”“去”“汤”。

3、掌握常用文言虚词“以”“也”“乎”。

4、朗读、背诵。

5、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自主学习】1.《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2. 给加点字注音。

辩斗(dòu) 盘盂(yú)沧(cāng)沧凉凉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3. 朗读本文先划好句中的停顿。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òu),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4. 对译加横线的词语。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dòu),问其故。

到东方。

游历。

看见。

争辩。

他们。

缘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为。

刚刚,才。

距离。

正午。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以为。

刚刚。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车篷。

到。

就。

是。

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清凉而略带冷意。

把手伸进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孔子不能决也。

判定。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的生字。

2.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导读法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齐读课题2.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一共讲了哪几个人物?(孔子、两个小孩)二、介绍资料,了解背景知识。

1.孔子是什么时候的人?学生甲: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生乙:孔子从小生活在贫困之中,与寡母相依为命,学会了干不少“卑贱”的杂活。

后来做过委吏(管仓库)乘田(管畜牧)等小官吏。

直至受鲁国叔臣季氏赏识,做了鲁国司寇,才进入大夫的行列。

学生丙:孔子熟读古代文献典籍,并整理好向弟子传授,他打破了春秋末期以前的学在官府的状况,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为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开了先河。

三、初读课文,纠正字音。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

2.指名读文,纠正字音。

四、学生字。

1.分小组学习生字,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两小儿辩日》。

2.交流汇报。

作业:熟读课文小记:第二课时一、导入课文。

同学们,平时你注意观察过太阳吗?说说你的观察结果。

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讨论这个问题的。

二、初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

三、细读课文,理解句意。

1.学生对照注释,自学课文,并找出不理解的字。

2.分组学习,交流学习成果。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解释。

第一自然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1)游:在这里指游历说服,走访各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2)小儿:小孩。

(3)其:指两个小孩辩论、争论这件事。

(4)指名读这一段话,试着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孔子东游,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便问他们为什么争论。

)第二自然段: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午时远也。

冀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七上《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冀教版2016-2017学年语文七上《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含答案)精品

课题 15《两小儿辩日》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请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名言。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涉及考点形成网络两小儿辩日大则近,小则远(视觉)独立思考故(晨)(午)不能决(实事求是)大胆质疑凉则远,热则近(触觉)学无止境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预习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了解孔子、《列子》及本文文体。

2.参考复习资料《中学生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2分钟)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2)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

《列子》一书相传是()郑国人( )所著,该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 )和()。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的( ),( ),( ),()的创始人。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大声读课文,同桌进行朗读比赛,师指生读,众生评议。

记住课下注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1).说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游:辩斗:(孔子)问其故。

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去:日中: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初出:及:孔子不能决也。

决: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孰:汝:乎:(2)翻译下列句子。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孰为汝多知乎?”(3)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及意义。

“孰为汝多知乎!”“为”通;含义:。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课件出示: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三人行,必有我师。

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学而不思则罔(wáng没有,无),思而不学则殆(dǒi危险)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8、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9、人不知而不愠(yǔn发怒),不亦君子乎?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检查学生的积累情况(指名让学说背诵或说句子意思)师小结学生的学习情况,表扬学生肯动脑理解能力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初识文言文1、告诉学生以上10个句子都是两千年前的古人说的,我们把古人写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

2、今天我们一块儿学习一篇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读通课文:请同学们自己把这篇文言文反复读几遍,要求能读准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音,学会课后的三个生字。

学生自由读课文(课件打出课文内容)让学生说说读后的感受,如学生提出难读拗口,师安慰并告诉学生读好文言文的方法。

哪位同学愿意读课文,给同学们作个示范,让学生评价该生的读书情况,师也给予充分肯定。

如学生读得好就请该生领读,师领读文中的一些长句子,否则教师范读后领读,学生齐读。

2、理解课文意思,概括课文内容: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并自定完成目标的方法。

学生发言。

老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学古文的方法,……,同学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文言文,可以自学,也可以找同伴合作,如果需要老师帮助,可以举手示意,老师随时为你服务。

学生自学,老师随机辅导。

课堂交流: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学习的收获好吗?学生可一句一句说句子的意思,(在学生说句子意思的过程中师对一些文言词提示学生单独理解,然后课件打出带注释的原文,让每个学生练习说句子的意思。

)也可以简洁地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精读课文,明白道理1、学生质疑,师也可问问“也、乎”这些词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学案及答案

羊里中学学案《两小儿辩日》学案课型:综合课主备人:朱自清使用修改第13周第3个一、目标定向:1.积累文言词汇,能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熟读课文,培养语感,背诵《两小儿辩日》。

3.培养探究精神,能多角度理解课文。

二、限时预习15′知识链接: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后期成书。

秦始皇焚书坑儒,《列子》被禁。

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

汉武帝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

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藏于内宫秘府。

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

《列子·汤问》是列子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作者列御寇,东周威烈王时期郑国圃田人(今河南省郑州市)。

战国早期,著名的思想家、寓言家和文学家。

道家著名代表。

那时,由于人们习惯在有学问的人姓氏后面加一个“子”字,表示尊敬,所以列御寇又称为“列子”。

唐玄宗于天宝年间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

文章停顿: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三、当堂检测15′1、《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这部书内容中的学术观点属于________学派,而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①盘盂()②孰为汝多知()()3、下列词句中的“汤”字与“及其日中如探汤”中的“汤”字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固若金汤B.香汤沐浴C.农夫心里如汤煮D.汤汤水水4、翻译句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一次选编了两篇文言文,其意图是让学生逐步了解文言文这一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瑰宝,其目的是让学生积累一定的文言文的基础知识,增强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运用文言文的基本技能,为以后更多更好地学习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两小儿辩日》就是其中的一篇,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时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

这个故事说明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了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

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反复诵读,理解故事内容,并复述故事。

能力目标:熟读成颂,积累文言文的语言,感悟文言文的魅力。

学习课文通过对话描写,展开故事情节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三、教学重点:这是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开始,应该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把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理解文意,解开“辨日”之迷。

五、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读名言、揭课题(或设置情景,以辩入题)出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齐读、理解、导谈孔子2、揭示板书课题3、齐读课题,生发疑虑(适机过度)(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语句、读出节奏1、自由读,将读不准的字句作上记号并自己求助释疑。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4)四、中心思想 (5)五、读文感知 (5)六、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6)一、学习目标通过阅读课文,理解两小儿各自的观点及依据,掌握文言文的词句含义,感悟文言文的韵味。

其次,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大胆探索的科学精神。

此外,体会两小儿善于观察、敢于提问的精神,认识知识的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

最后,通过朗读和背诵,进一步感受文言文简洁、精炼的特点,提高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学习《两小儿辩日》不仅是为了掌握文言文的知识,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索能力,让我们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行,追求更高的境界。

二、预习检测《两小儿辩日》预习检测题及答案如下:一、填空题1.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是__________时期作品。

答案:《列子·汤问》;战国2. 两小儿辩斗时,一儿认为太阳在早晨时离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而另一儿认为太阳在中午时离人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

答案:近;日初出大如车盖;远;日中则如盘盂二、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日初出沧沧凉凉(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B. 及其日中如探汤(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C. 孰为汝多知乎(知:知识)D. 孔子不能决也(决:判断)答案:C(知:通“智”,智慧)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两小儿辩日的故事表现了古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B.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孔子知识有限,他是无知的人。

C. “孔子不能决也”说明了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D. 两小儿喜欢探索,精神可嘉;两小儿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标准不同,结果就不一致。

答案:B(“孔子不能决也”并非说明孔子是无知的人,而是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轻易否定自己不知道的事物,同时也告诉我们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冀教版七上《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含答案)

冀教版七上《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含答案)

课题 15《两小儿辩日》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请说一说你搜集到的有关孔子的名言。

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理解常用文言实词的意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能根据课后注释理解文章内容,并反复诵读课文,力争达到“熟读成诵”。

3、感受两小儿的聪明可爱及孔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涉及考点形成络两小儿辩日大则近,小则远(视觉)独立思考故(晨)(午)大胆质疑凉则远,热则近(触觉)学无止境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预习1)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

2)了解孔子、《列子》及本文文体。

2.参考复习资料《中学生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2分钟)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辩斗盘盂沧沧凉凉探汤孰为汝多知乎2)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选自()。

《列子》一书相传是()郑国人( )所著,该书中保留了不少古代的 ( )和()。

3)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的( ),( ),( ),()的创始人。

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大声读课文,同桌进行朗读比赛,师指生读,众生评议。

记住课下注释,并试着疏通文意。

(1).说出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思。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东:游:辩斗:(孔子)问其故。

其: 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 去: 日中: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初出: 及: 孔子不能决也。

决:两小儿笑曰:“孰 为 汝多知乎!”孰 : 汝 : 乎:(2) 翻译下列句子。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b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c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d “孰为汝多知乎?”(3)指出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及意义。

“孰 为 汝多知乎!”“为”通 ;含义: 。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及答案

两小儿辩日课文精讲〖主干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车盖()盘盂()探汤()沧沧凉凉()孰()汝()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见两小儿辩斗辩斗: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③及日中如探汤汤:④孔子不能决也决:⑤孰为汝多知乎孰:汝: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_所作。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点击思维〗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了三声;“汝”不要误读为“nǚ”。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却是“距离”的意思。

3、第一句注意“日初远”“日中时近”翻译要具体;第二句注意“为”的意思;第三句注意“探汤”的翻译方式。

4、你知道吗?《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

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理清结构〗两小儿辩日日初:车盖→近者大日初近孔子日中:盘盂→远者小日中远孰为汝不能日初:沧沧凉凉→远者凉日初远多知乎决也日中:如探汤→近者热日中近〖语言特色〗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把握重点〗一、重点文言词语(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距离。

(5)日中:中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附答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附答案)
二、点滴积累:(为自己的独立完成喝彩吧!)
1、解释下列词语:
辩斗故以去及苍苍凉凉
汤决熟知
2、翻译句子:
1)问其故。
2)及日中则如探汤。
3)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参考答案:
二、
4、1)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三、
1、对话
2、观点一: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1)我以为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2)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三、深入探究:(用你的智慧给小组加分吧))
1、本文主要是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的。
2、面对太阳,两个小儿竟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他们的观点各是什么?依据各是什么?
3、两小儿争辩的过程中,都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有什么好处呢?
2)说明孔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表明了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态度。
6、两小儿: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孔子: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7、太阳不会变大变小,是人们的视觉差造成的。一年四季,住北半球的人距离太阳是夏天近,冬季远。
4)孔子不能决也。
5)孰为汝多知乎!
3、复述文章大意。4、划来自朗读节奏:4、从两小儿认真争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两小儿哪些优秀品质呢?
5、“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
6、、学习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温馨提示:你可以分别从孔子、孩子两个方面来说.)
7、科学发展到今天,文中两小儿提出的、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能解释清楚吗?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依据: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两小儿辩日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意。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导入猜一猜:——他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请同学给大家补充介绍有关他的文学常识。

孔子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可这位以博学多闻而著称的伟大哲人在往东方各国游历的路上却被两个小孩的争执给难倒了。

到底是什么难题难倒了这位对中国历史文化以深刻影响的卓越智者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去看个究竟。

二、温故知新1.(出示幻灯片2温故知新)辨析“辩、辨、辫”并简释文题中的“辩”。

2.“日”与“曰”区分,你能背诵有“日”的诗句吗?。

3.释题:两小儿辩日(出示幻灯片3常识简介)4.质疑:从题目你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出示幻灯片4词语),检查预习情况(二)有韵味地朗读课文。

助媒体画面展示全文。

反复诵读,共同感受古文的“韵律美”,以期达到熟读的效果,为深入理解课文铺平道路。

出示要求:出示幻灯片5读对、读通、读懂.。

(出示幻灯片6课文)(三)小组合作,理解重点词语。

1.结合课下注释,引导学生用查字典或联系旧知识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

2.学生汇报自学情况3.(师出示幻灯片7、8重点词语的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意,从而正确断句(四)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1、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观点是什么?2、让学生在文中找出。

《两小儿辩日》 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 导学案

《两小儿辩日》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两小儿辩日》。

2、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疏通文意。

3、学习两小儿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以及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4、体会文中所蕴含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索兴趣。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

(2)理解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以及孔子的态度。

2、难点(1)体会文中蕴含的科学道理和哲学思想。

(2)学习两小儿的思考方式和辩论技巧。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理解文意。

2、注释法:结合课文注释,理解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

3、讨论法:小组讨论两小儿的观点和理由,深入探究文章的内涵。

四、知识链接1、作者及作品《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著,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2、文言文常识(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言,其特点是简洁、典雅。

(2)文言文的实词、虚词、句式等与现代汉语有较大差异。

五、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对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疑问和争论。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两小儿辩日》,看看两个小孩是如何就太阳的问题展开辩论的。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三)疏通文意1、结合注释,自主翻译课文。

2、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翻译错误。

3、教师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四)理解内容1、思考:两小儿分别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2、两小儿各自的理由是什么?(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大如车盖,到了中午则小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

另一个小孩的理由是: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则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近者热而远者凉。

)3、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论,他的态度是怎样的?(孔子不能决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小儿辩日课文精讲
〖主干知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辩斗()()车盖()盘盂()探汤()
沧沧凉凉()孰()汝()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见两小儿辩斗辩斗:
②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去:
③及日中如探汤汤:
④孔子不能决也决:
⑤孰为汝多知乎孰:汝: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③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4、文学常识填空。

《两小儿辩日》选自____________,该书相传为战国时的______所作。

5、《两小儿辩日》一文中两个小孩围绕着什么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点击思维〗
1、注意“斗”是多音字,此处不要读成了三声;“汝”不要误读为“nǚ”。

2、古代汉语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如:“去”现在一般指到某个地方,而在本文中却是“距离”的意思。

3、第一句注意“日初远”“日中时近”翻译要具体;第二句注意“为”的意思;第三句注意“探汤”的翻译方式。

4、你知道吗?《列子》内容多为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寓言。

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都出自该书。

5、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两小儿辩日
日初:车盖→近者大日初近
孔子日中:盘盂→远者小日中远孰为汝
不能日初:沧沧凉凉→远者凉日初远多知乎
决也日中:如探汤→近者热日中近
〖语言特色〗
本文语言简洁,事中见理,善于运用比喻。

如写两小儿论辩“太阳远近”这一现象的时候,一方从视觉出发,用两个比喻“如车盖”、“如盘盂”,具体说明太阳形状的大小,结合“日初”和“日中”,就把结论的理由说清了;一方从感觉出发,以“如探汤”作比,结合“日初”和“日中”来说,也把理由说清了。

由于作者善于用比喻,语言生动形象,颇有说服力,极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把握重点〗
一、重点文言词语
(1)辩斗:辩论,争论。

(2)故:原因,缘故。

(3)以:以为,认为。

(4)去:距离。

(5)日中:中午。

(6)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7)及:等到。

(8)则:就。

(9)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0)为:是。

(11)沧沧凉凉:阴阴冷冷,天气凉爽的样子。

(12)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指天气很热。

(13)决:裁决,判断。

(14)孰:谁,哪个。

(15)汝:你。

二、文言句的朗读
文中“两小儿”说的前两句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

〖攻克难点〗
一、文言句解析
①“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在“远”前加“去人”二字。

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

②“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

③“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④“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二、参考译文
孔子到东方去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孔子询问他俩争论的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而正午时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而正午时离人近。

前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吗?”
孔子听了,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质询疑点〗
文中两个孩子哪一个的观点对?为什么?
两个说的都不对。

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些,中午的太阳小一些,实际上是一种视觉误差。

因为,早晨太阳刚从地平线上升起来时,有山峰、树木等地面物体作对比,太阳就显得大一些;而中午的太阳高悬在空旷的天空,相形之下就显得小一些。

实际上用仪器测一下,若不考虑地平线上大气折射的影响,早晚是一样的。

至于地面温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太阳高度角。

早晨,太阳斜射,同束阳光照射的面积大,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太阳辐射少;同时,因为斜射阳光通过大气层的厚度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再加上夜晚地面辐射散热,日出前后地面热量亏损到极大值,因此,早晨气温低,显得凉爽。

而中午呢,一方面太阳高
度最大,阳光直射或接近直射,热量集中,另一方面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小,太阳辐射被削弱得少,再加上地面热量盈余,气温已经升高,因此中午就热得多。

实际上对于每秒30万千米的光速来说,早晨和中午日地距离的微小差别根本不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主干知识〗
1、biàn dòu gài yútāng cāng shúrǔ
2、①辩斗:激烈争论。

②以:认为去:距离。

③汤:热水。

④决:决断,判断是非。

⑤孰:谁。

汝:您
3、①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中午时距离人近。

②这不是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吗?
③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
4、《列子•汤问》列御寇
5、围绕着太阳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