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与健康人格的有效养成策略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素质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为此,我们需要制定一些有效的养成策略,来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
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1. 规范行为标准小学生正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他们需要在规范的环境中学习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和家长需要为他们制定明确的行为规范和标准,要求他们做到自律、守纪律,如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有序排队等,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律和遵纪守法意识。
2. 榜样示范教师和家长们要做孩子们的榜样,他们会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塑造自己的行为习惯。
所以,大人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诚实守信、讲规矩、尊重他人等,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行为习惯。
3. 强化奖惩机制对于小学生来说,奖惩机制是一种有效的行为引导方式。
教师和家长可以建立奖励机制,对孩子们的良好行为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他们养成好习惯;同时对于不良行为也要及时进行批评和惩罚,让他们意识到不良行为的后果,从而纠正行为习惯。
4. 渐进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教师和家长们不能一味地强求,要给孩子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和改变。
可以通过设定小目标,逐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加以巩固和加深。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1. 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小学生正处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塑造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
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面对困难要勇敢、积极,保持乐观的心态。
2. 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小学生的情绪波动较大,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培养他们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他们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情绪、倾听别人的情绪,学会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健康的人格素质。
3.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8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8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1一、指导思想为贯彻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要求,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自理能力培养等方面齐抓并进,努力创设一个使学生能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活动、健康的成长的“温馨家园”。
二、工作目标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全面执行生活管理职能,建立学生自主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使学生在自我检查各项常规的落实、自主活动的组织、自我困难的克服、学习时间的安排等方面的自理能力有一个更大的提高。
2、重视学生良好思想品格培养,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加强个案的分析与追踪,使学生在诚实守信、感恩孝敬、关爱他人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并能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3、重视环境熏陶,努力建设良好的风气,使学生在团结互助、宽容谦让、热爱集体等方面有进一步的认知和表现,使每一个学生在温馨的大家庭里健康、活泼、和谐、快乐地成长。
三、主要工作要求与措施1、随时做好家校联系工作,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对家长的意见和建议进行及时处理和反馈。
2、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德育意识,强化学科渗透功能,及时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3、成立班级“学生自律队”,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起到激励和监督作用,检查学生不文明行为;4、加强班小组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对学生的服务意识,共同做好学生的情感沟通工作。
深入学生的心里,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教育引导,及时掌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变化,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5、开展学生心理咨询活动,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重点心理辅导,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养成教育尽管是老话题,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一片新领域,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一定能够开创养成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班主任座谈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座谈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座谈会: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的各位班主任:大家好!今天我们举行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为了共同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班主任,我们肩负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责任和使命。
只有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其个人品德和社会责任感。
一、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培养计划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都不相同,因此,我们需要通过与学生家长的沟通以及观察,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培养计划,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行为模式。
二、树立良好的示范行为,引导学生模仿班主任作为学生的榜样,我们需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树立良好的示范行为。
当学生看到我们注重礼仪、尊重他人、积极向上时,会自然而然地模仿我们的行为。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从自己做起,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三、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习惯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非常重要。
规章制度不仅能够维护班级秩序,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遵守规则的习惯。
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过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影响。
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心理辅导和疏导。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从而促进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五、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学校和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社会力量。
班主任应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和合作,做好家校之间的联动。
通过家校合作,我们可以建立共同的教育共识,共同呵护孩子的成长。
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班主任的耐心和智慧。
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培养计划;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示范行为;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引导学生遵守规则;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积极向上的情绪态度;最后,要与家长保持积极的互动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育共识。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八大行为习惯
小学三年级学生应养成的八大行为习惯小学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向高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不仅是知识学习的深化期,也是行为习惯塑造的关键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当前的学习生活,更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小学三年级学生应重点培养的八大行为习惯:1.规律作息习惯帮助学生建立固定的起床、睡觉、吃饭和学习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精力。
合理安排看电视、玩游戏等娱乐时间,避免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休息。
通过坚持规律的作息,逐渐培养健康的生物钟,使身体自然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节奏。
2.主动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发现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与学生一起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鼓励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鼓励学生主动预习新课内容,复习旧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整洁个人物品指导学生定期整理书包、书桌和卧室,确保物品摆放有序,易于寻找。
教会学生如何分类收纳物品,如书籍、文具、衣物等,培养条理性和组织能力。
养成每天检查个人物品是否整洁的习惯,培养自我管理和责任感。
4.礼貌待人接物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讲话,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避免打断或嘲笑他人。
在公共场合注意言行举止,不大声喧哗,不随地乱扔垃圾,展现良好的社会公德。
5.独立思考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在遇到问题时,引导学生尝试自己思考解决方案,而不是立即寻求答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见解,促进思维碰撞和相互学习。
6.按时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制定作业计划,合理分配时间,确保作业按时完成。
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及时订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教育学生认识到拖延的危害,培养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和责任感。
7.积极参与课堂在课堂上保持专注,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即使回答错误也要给予鼓励和支持。
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因为它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和未来。
而如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每一个家庭和学校必须思考的问题。
以下从家庭和学校两个层面探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
一、家庭方面1. 父母要做好榜样父母是小孩子们最早的老师,也是最重要的榜样。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成为一个良好的榜样。
普通人学习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本不能离开身边的人,所以父母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强化孩子的教育和引导。
2. 适时奖励和惩罚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逐渐养成,而适时奖励和惩罚是家长可以使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当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或任务,可以给予称赞和奖励,让孩子感受到付出有回报的快乐;而当孩子表现出不良的行为时,家长应该及时给予惩罚和教育,让孩子对不良行为有所认识和制止。
3. 充分沟通和理解孩子沟通和理解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前提。
家长应该充分理解孩子的性格和心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
当孩子不同意别人的意见时,我们可以和孩子谈谈他的理由,向孩子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或者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让孩子明白其中的道理。
4. 注重道德与文化教育道德和文化的教育是关系到孩子人格形成的问题,而人格的形成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基础。
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需要注重对孩子进行道德和文化的教育。
比如,阅读有助于孩子领悟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孩子兴趣爱好,为他们的人格充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方面1. 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心态和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建立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学校可以开展各种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归属感;班级可以开展各项集体活动,如集体徒步、集体游戏等,以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2.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管理意识学生需要形成自我管理意识,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
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与途径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重要。
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生命规律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社交技能、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也都非常脆弱。
因而,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根据孩子的身体情况、社交环境、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一、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时,孩子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因为他们所接受的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发展。
因此,在进行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时,首要任务就是要加强家庭教育。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家长要示范良好行为习惯。
孩子很早就会模仿父母或者家庭中其他的成年人,所以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出好的表率。
如果家长具有强烈的自律,习惯好,能够处理好与其他成员的关系,孩子将在家庭中形成自己的行为准则。
2. 父母应该重视与孩子的交流。
有时候,孩子会有些行为习惯并非出于恶意,而是因为缺乏信任和对父母的理解。
因此,父母应该重视与孩子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需求,缓解亲子关系中的紧张气氛,让孩子坦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建立良好的家庭秩序。
孩子生活在一个规律和秩序的家庭环境中,会自然而然的把这种模式映射到自己的行为习惯上。
相反,生活在混乱、无章的家庭中,孩子的习惯就很容易被混淆或者模糊。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合理、可操作的家庭规则。
4.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喜悦和抱怨。
孩子应该感知到,家长不仅仅只是像法官一样,对其好坏功过进行评判,而是能够体察到他们的情绪,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愿意听从家长的建议,真正做到行为习惯的持久稳定性。
二、学校教育除了家庭教育外,学校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途径。
学校是大多数小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教师们应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素养
教师培养学生健康素养教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
健康素养是指个体树立健康价值观和健康行为习惯,在身心健康方面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本文将从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方面展开讨论,旨在探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饮食对于人体的发育和健康至关重要,教师在学生的饮食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健康教育活动等形式,向学生传达正确的饮食观念。
例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要保持均衡饮食,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多摄入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二、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教师可以在班级中组织各种体育活动,如晨跑、户外运动等,帮助学生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体育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育项目,从而促进他们参与体育锻炼。
三、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科学的睡眠知识,告诉他们每天应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不要熬夜玩手机或看电视等。
同时,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组织放松训练,如音乐欣赏、冥想等,帮助学生放松身心,提高睡眠质量。
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教师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可以通过讲座、小组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教授调节情绪的方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的心态下面对困难和压力。
五、培养社交能力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都非常重要,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活动,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锻炼自己的沟通技巧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精选5篇)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计划到底怎么拟定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工作计划篇1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结合我校工作实际,特拟订本计划:一、指导思想我校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及文明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抓手,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基础文明水平。
二、工作目标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节俭习惯”教育,培养学生在节俭意识的前提下,较好地发挥人力物力效能,使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三、阶段目标第一阶段:学。
通过学习《中小学管理规范》、《中小学生守则》、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
制定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
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
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
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
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学校健康教育教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健康素养,使他们能够掌握健康知识和技能。
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健康教育教案的编写和实施是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角度,探讨学校健康教育教案的主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生活习惯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形成并准守的、符合健康、卫生、文明习惯的行为方式。
良好生活习惯对于人的生命健康和身心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保证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优化饮食饮食习惯是人的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宣传教育的方式,教授学生合理的膳食搭配和食品安全知识,并且在校内食堂提供健康营养的食品。
饮食的健康习惯应该从学生的早餐开始,要让学生养成定时定量的规律饮食习惯。
学校也可以引导家长合理为孩子搭配营养丰富的食材,减少垃圾食品的摄入。
三、增强锻炼能力锻炼身体能够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学校应该在课程中安排相应的体育锻炼,同时也应该鼓励学生在业余时间加强体育锻炼。
学校也应该提倡步行上学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健康出行方式。
四、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进餐前洗手、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洗澡换衣等。
学校应该在校园卫生方面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让学生理解良好的卫生习惯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五、培养良好的心理习惯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校应该提供相应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学生养成乐观、自信的心态,同时也应该在课程中就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进行开展宣传教育。
六、正确对待互联网互联网的普及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弊端。
学校应该在教育中加强对于互联网安全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学会保护自己的信息和人身安全,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和虚拟的网络世界。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学生的行为习惯是其品格与素养的体现,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旨在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学习和生活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更好地规划和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提高学习和生活的效率。
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养成守时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职业生涯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并且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
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比如守时、负责任、有团队精神、有礼貌等行为习惯都是职场人士所必备的素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优秀的人才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志。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秀的行为习惯可以促进社会秩序的良好运转,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性。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成长场所,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榜样,引导学生正确的行为准则。
学校也需要建立起规范的行为规范和制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温暖港湾,父母应该对孩子有明确的期望和要求,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榜样,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部门和社会也应该共同参与。
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学生的行为教育和培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还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我认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重要性的几个原因。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建立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学生处于一个较为敏感的成长阶段,他们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同伴的影响。
如果他们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能会受到消极价值观的影响,导致道德观念出现偏差。
通过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可以学会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彼此合作等公民意识,从而培养出健全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学习中,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学生养成高度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每天按时完成作业,按时复习课堂知识,提前准备好相关资料等等。
通过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专注于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
学生将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包括与同学、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其他成员的交往。
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他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可能会表现出自私、冷漠、不友善等行为,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有助于学生保持身心健康。
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健康饮食习惯以及适当的体育锻炼习惯,可以增强他们的免疫力,预防疾病。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良好的行为习惯。
无论是工作态度、团队合作还是自我管理,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职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为他们的将来积累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品质,使他们在职场中更加出色。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还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并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还能影响他们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和幸福感。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增强学生的自律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安排时间,提高学习动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积极主动地寻求帮助、注重细节、善于总结等,这些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术成就。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护非常重要。
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同学、老师和家长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与此学生还应当善于合作与分享,与他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促进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凝聚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也有积极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对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学生养成诚信守信、有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和尊重,还能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竞争力。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这对于学生的自我成长和事业发展也非常重要。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有着积极的影响。
养成积极乐观、尊重他人和关心社会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情商,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锻炼等,这能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对于人际关系建立和职业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
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还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让学生学会自觉遵守学校的教学规章制度,按时完成作业,有效利用课余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预习。
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学习的困惑和焦虑,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养成每天晚上复习当天所学内容的习惯,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应对考试的能力。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促进身心健康。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
定期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情绪,增强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学会课内课外适度发泄情绪的方法,学会积极面对困难与挫折,培养乐观的生活态度。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学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道德观念在行动中的体现。
学会尊重师长和他人的观点、学会礼貌待人、学会团结合作等。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律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必要的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起到榜样作用,做好行为习惯的示范和引导。
教师要讲究仪容仪表,言行举止得体,严格遵守教学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以身作则,引领学生。
学校要加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引导。
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行为习惯教育活动,例如举办主题班会、开展行为习惯教育主题演讲比赛等。
小学生健康习惯养成
小学生健康习惯养成健康习惯是小学生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业进步以及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健康习惯。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小学生养成健康习惯。
一、饮食健康饮食习惯对于小学生的成长发育和免疫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营养均衡的饭菜。
他们需要摄取到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各种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其次,家长还要避免给孩子吃过多的糖果和零食,这些食物含有较高的糖分和脂肪,容易导致肥胖和龋齿等问题。
最后,教育孩子要懂得节制饮食,不要过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的习惯。
二、运动锻炼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对于小学生的健康发育和身心健康都非常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给孩子提供多种运动方式的选择,例如足球、篮球、游泳等。
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让他们愿意主动参与运动。
其次,家长要鼓励孩子坚持运动。
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户外活动,例如骑自行车、郊游等,这样既能加强亲子关系,又能促进孩子的运动能力提高。
最后,学校也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让学生在学校里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锻炼。
三、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小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较重,因此,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首先,家长要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保证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完成作业和复习功课,避免过度劳累。
其次,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休息时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户外活动、进行娱乐和休息等。
最后,学校也应该合理安排课程,避免给学生过多的学业压力,同时也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休息时间。
四、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保障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首先,家长要教育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和频率。
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最基本方法,应该养成每天多次洗手的习惯。
其次,家长还要教育孩子保持室内外环境的清洁。
每天做好家庭的卫生清洁工作,让孩子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发展和日后的成功非常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塑造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生在学习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及时完成作业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能够更好地专注和接受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成绩。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包括良好的时间管理和自律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同样重要。
学生能够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宝贵的学习时间,从而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
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自律、积极向上、勤奋努力的品质。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生付出努力和坚持,这培养了他们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让学生养成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守纪律等品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中受人尊重和信赖的人。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功有着深远的意义。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领导能力。
学生通过养成按时完成任务、承担责任的习惯,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团队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负责任、与他人合作,从而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学生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度锻炼、规律作息等,可以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自律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他们的发展和日后的成功至关重要。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塑造他们的性格和品质,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成功。
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应该共同努力,通过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对学生的个人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更能够促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学校和教师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方面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有:一、注重榜样力量榜样力量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
学校和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行为习惯的榜样,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的模范和引领。
学校也可以邀请社会上有良好行为榜样的人士来给学生进行讲座或分享,通过身边的正能量榜样影响学生,激发他们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律是学生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特质,教师和学校应该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要求学生按时上课,按时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通过班级管理和学生管理委员会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律和生活自律,让学生在班级和校园中养成自觉守纪、自尊自爱以及互相尊重的良好品质。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自律训练、自我管理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律对于未来的重要性,并逐渐形成自律行为习惯。
三、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学校要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明确学生在学校行为上的准则和规范,明确学生在学校行为上的准则和规范,指导学生明白自己在校园内应该怎样行为,怎样做事,怎样对待他人。
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及时给予学生行为上的正面激励或者负面惩罚,以此形成规则意识和奖惩观念。
在日常教育管理中,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及时表扬和肯定学生的优秀表现,同时也要严厉打击学生的不端行为,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都有可能受到奖励或者惩罚。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也需要注重情感教育。
教师要关心学生的成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增进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爱和责任感。
在日常教学和管理过程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鼓励学生为班级和校园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
小学生健康生活习惯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提高学习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饮食、运动、作息和个人卫生四个方面来介绍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一、饮食健康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持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首先,要保证他们每天的三餐均衡营养,包括主食、蔬菜、水果、肉类等食物的摄入。
其次,要注意避免过多的垃圾食品,如糖果、薯片和汽水等。
这些食物虽然口感好,但过多摄入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要培养小学生的饮食规律,定时定量地进食,并且不要过饱或过饿。
二、适量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健康成长。
他们每天至少需要进行一小时的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
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的力量,改善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此外,家长还可以鼓励孩子参加一些课外体育俱乐部,如足球队、篮球队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同时锻炼身体。
三、合理作息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要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一般来说,小学生需要每天睡眠10至12小时。
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就寝和起床时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生物钟。
其次,要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时间,避免过多的学习任务和娱乐活动对孩子造成的压力。
最后,要避免让孩子在晚上吃太多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和咖啡等,以免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
四、个人卫生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
首先,要培养小学生勤洗手的习惯,特别是在饭前、饭后和外出回家后。
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其次,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和用牙线清洁牙齿。
另外,要鼓励孩子保持整洁的个人形象,如定期洗澡、剪指甲等。
总结:通过培养小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饮食健康、适量运动、合理作息和良好个人卫生是培养健康生活习惯的关键。
家长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养成健康的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更能够让他们成为有品德、有责任感的公民。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
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容易养成习惯的时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个乐于助人、守时守纪的学生,不仅在学习和生活上能够表现出色,更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反之,如果学生养成了拖延、懒惰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将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极大的影响。
教育工作者要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着良好行为习惯的学生,一定具备一定的自律性和责任感,他们能够按时完成作业,遵守校纪校规,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
这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不良的行为习惯会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受挫,甚至走上不归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则可以让学生在求职和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功。
一个有着守时守纪、团队合作精神的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一定能够受到更多的认可和赞赏。
学校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的学术成绩,更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
学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品德的塑造者。
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可以通过校园大型活动、主题班会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行为习惯对他们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每个人的生活都非常重要,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是尤为重要。
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不仅对个人影响大,还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本文将探讨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以及方法。
首先,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获得成功。
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礼貌待人、守时守约、尊重他人、诚实等等,给人留下的是成熟自信、可靠优秀的形象。
在学生进入社会后,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将成为他们在职场上必备的素质,有助于他们获得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成功。
其次,良好的行为习惯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如果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他的人际关系一般都会良好。
这不仅能让他们感到快乐和满足,还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生活质量。
此外,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让他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精神状况和家庭关系等多方面的个人安全,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如何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首先,教育者应当以身作则。
如果老师本身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学生就会更愿意去模仿。
同时,教育者要在课堂上强化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引导和教育,例如在学生交作业时,提醒他们关于守时守约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对自己、他人的责任。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一些行为习惯培养活动,让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从而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活动过程中共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在家中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与义务,让他们懂得感恩、尊敬并关心他人。
如果家庭生活中存在不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该尽快纠正和改正,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总之,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
只有通过教育、引导和关注,才能为学生创造足够良好的行为环境,从而培养出一批素质优良的青年人,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
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5篇)第一篇: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班主任班级管理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众所周知,一个人能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思想品德,关键在于小学阶段的教育。
学生良好的思想行为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通过每一件事,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
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作为众多班主任中的一员,既感到荣幸又深感任务的艰巨。
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批评指正是常有的事,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
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我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了尝试:一、抓好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和训练,严格要求,一抓到底。
长期以来,我针对班上学生实际,利用一切有利时间加强了学习习惯的培养。
首先训练学生正确读书和写字的姿势,每天提醒他们注意习惯的培养。
读书时要求全班同学都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只要做作业,就不停地提醒纠正不良姿势。
当学生起来发言时,则要求他们站端正,两眼平视前方,态度自然大方,并且说话时声音要响亮,吐词要清楚。
在听的能力方面,则要求他们注意听别人说话,听清楚说话的内容,记在心中,要说得出来。
这些办法对学生听的习惯养成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现在学生在课堂上读写、坐站听说的正确姿势逐步养成,增强了自控能力,课堂秩序有明显好转。
二、对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多表扬少批评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
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
人都有自尊心,1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
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用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
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要求“学校要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新课程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发展,关注每个学生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为每个学生进入社会和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初中时期是智力和体格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生活行为大都没有定型,是进行健康教育的大好时机。
但近两年来,教育部实施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健康教育被明确规定在义务教育阶段不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何况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等多种因素,使得健康教育在学校的实施大打折扣。
因此,借助生物平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一、中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现状调查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健康却日趋危机,如刚刚发布的2007年糖尿病日主题---少年儿童糖尿病。
下面是一年前对刚入本校的初一(3)班和(4)班新生进行的健康行为习惯的书面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表1 初一新生健康行为习惯的统计(%)
统计结果明显显示,中学生健康行为习惯较差,令人担忧。
广州经济发达,父母由于忙碌,常常把孩子扔给一个保姆,一个司机,而忽略了孩子所需的学习引导和日常关爱,这也是导致中学生健康行为习惯差的主要因素。
因此,利用生物课堂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迫在眉睫。
二、确定内容与方式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选取学生最常见的行为习惯作为培养目标,大致有以下三点
1、保护眼睛,预防近视
据统计,当前我国近视眼的发病率居世界第二,近视人数为世界第一。
广州中学生近视率达70%。
生物学教材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 (P88-92),详细介绍了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是怎样形成的、近视及其预防。
授课中我首先激发学生的好奇,抛出问题---广州青少年近视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一,长期看电视,上网,玩电子游戏机等,户外活动明显减少,长期处于近视状态。
有个家长跟我反映,放学后孩子经常是一个人在家,她特迷恋看光碟,家中碟片有几千本,而且每天都看到很晚。
电子游戏机对视力的影响相当大,荧光屏上闪烁不定的画面会增加眼睛的负担,迫使睫状肌高度紧张,使晶状体过度屈曲,增加屈光度,时间一长可导致睫状肌痉挛,这是近视眼的一大诱因。
第二,忽视用眼卫生,看书写字时不注意距离与姿势,不注意照明和时间等,造成与眼球发育阶段同期的这一年龄用眼不卫生、视近过度。
这些都会使睫状体内的肌肉持续收缩,晶状体F度
增长,使睫状体内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变F的晶状体也不能恢复到正常状态,这样就造成了假性近视。
如果在这时候仍然不注意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就会由假性近视变成真性近视。
第三,噪音。
有关专家的研究表明,当音响强度在90分贝以上时,眼底视网膜中视杆细胞区别光亮度的敏感性开始下降,识别弱光反应的时间延长,超过45分贝时,40%的人瞳孔散大,达到115分贝时,眼睛对光亮度的适应性下降20%,同时伴有色觉能力削弱。
广州经济发达,多有私家车,人口密度大,居住环境大多吵闹,也成为影响学生近视形成的又一大主要因素。
第四,饮食营养不均衡。
医学研究表明,钙元素在维持眼晶体正常压力,铬元素在保持眼睛屈光度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加工过细的米、面,会丧失80%的铬元素,另一方面,粤菜甜食较多,甜食为酸性食物,不仅大量消耗体内的钙元素,还可升高血糖,改变晶体渗透压,也是导致近视眼形成的又一祸根。
其次,给他们创造一个短暂的自由的空间,然后突然宣布时间定格一分钟,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读写习惯各姿势,可谓百态毕露,尤其趴桌子的特多。
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第三,在课堂上以学生关注的话题着手,可以课堂讨论的形式或小组竞赛的方式总结如何预防近视。
即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各姿势,身体距桌“一拳”、眼睛距桌面“一尺”、握笔距笔尖“一寸”;眼与书的距离约33厘米;不要躺着看书,不在开动的车厢里看书;改善照明条件,不要在强烈的阳光或昏暗的路灯下读写;晚上做功课,防炫目的护眼灯应放在左上方、不出现手的阴影处,桌面不要放置容易反光的玻璃台面。
作业时间不宜过长,学习45分钟后,要休息或向远方眺望,使睫状肌得到适当休息。
认真做好眼保健操。
不能长时间打电脑,看电视,玩游戏等,以免引起视学疲劳各调节紧张。
注意增强身体各营养,多吃含丰富蛋白质,维生素等食物。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中学生约9小时。
定期检查视力,一旦出现看东西模糊的情况,应及时就医。
这样既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为良好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做好铺垫。
2、重视早餐、少食零食、平衡膳食
由于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条件相应的发生了改善,但却由于有些家庭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许多儿童肥胖症;还有些由于生活节奏太快,早餐来不及做,时间久了早餐也就忽略了;有些父母不在身边,放任自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挑食、无规律等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健康。
首先,在教学中向学生宣传正确的营养概念。
生物学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人体的营养”由学生日常饮食引出食物中所含有的六大类营养物质,并没有明确营养的概念,即营养是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影响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合理营养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增进机体免疫力,增强人体健康,提高学习和从事各种活动的能力;反之,不仅不能满足人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还会妨碍人体健康,降低学习效果并影响其他活动能力,甚至缩短人的寿命。
其次,在教学中向学生宣传正确合理的膳食结构。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营养学家指出,每日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质的动物性食物肉、禽、鱼、蛋等100~150g,牛奶100~250g,尽量多吃些黄豆制品,500g左右的蔬菜,早餐要吃好、每餐要吃饱。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在每日摄入的总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和30%左右。
第三,生物教材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我提前布置学生查找“营养不良”、“食品中毒”的相关资料,并让其在课堂上介绍,其中有的是身边发生的,有的是在网上查的,有的是在报纸、新闻中获得的。
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习技能,另一方面增强了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的认识。
有一个学生曾经感概地跟我说:“老师,就是上了那节课,我才开始吃早餐的”。
考虑到学生吃零食、喝有色饮料现象严重,我还附加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及危害内容,以ppt形式逼真呈现,使学生心有感悟,远离垃圾食品。
总之,在传授理论知识中加强学生的理解,最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
3、加强个人卫生,预防疾病
广州一年四季温暖如春,夏季气温更高,这就为细菌滋生、病毒蔓延提供了场所。
所以2003年的非典在这里肆虐,乙肝患者在这里普及。
学生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条件优越,行动自由散漫,“眼里无事”,“手里无活”,如班级里的废纸、饮料瓶、果皮等丢在垃圾桶外面无人问津,讲台上粉尘欢快地舞蹈;有些学生还不自觉的咬指甲,拿过钱的手没有尽快洗;住宿生不单独使用个人物品,不经常保持寝室通风,这些不讲究个人卫生等不良的健康行为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结合生物教材《空气质量与健康》以及以教室为采样点《探究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破坏的实例》,使同学们切实的感受到环境卫生不好,容易传播疾病。
要勤打扫卫生,保持室内外清洁,促进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结合生物教材《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ppt形式介绍常见皮肤病及传染病案例;在探究“酒精、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眼目睹吸烟、酗酒的危害,扭转了学生中认为吸烟是潇洒、成熟标志的稚嫩观念。
从而敦促其养成良好的讲究卫生行为习惯.
三、效果分析
为了突现培养效果,采纳对比法,即设置了实验班初一(3)班和对照班初一(4)班。
实验班在生物教学的基础上强化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对照班只接受正常的生物授课。
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统计,如表2:
表2 两年后学生健康行为习惯的统计(%)
与表1相对比,从表2可以看出,接受健康行为习惯强化培养的实验班,各项统计指标远远高于未接受健康行为习惯强化培养的对照班。
可见,借助生物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健康的行为习惯是可行的、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