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中国如何走出债务堰塞湖
中国如何走出债务堰塞湖?债转股如用不好则是场灾难2016年06月16日13:39 《财经》杂志显性债务暗度陈仓转为隐性债务会否导致失控?隐性债务究竟多大盘子,拖成显性债务时各方如何应对?债转股是不是一个化解债务的好办法?一直以来,中国债务是一个被迷雾笼罩的高频话题。
海外评级机构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凸显人们对中国债务危机的担忧。
中国债务到底有多,是否已至临界状态?各方一时众说纷纭,高盛、麦格理、IMF、麦肯锡、社科院等机构则纷纷给出大相径庭的研究数据。
6月15日,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试验室理事长李扬在国新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就中国债务问题进行了详解。
吹风会给出如下信息:中国债务危机不会发生但必须警惕防范;化解中国债务不可能哪个部门单兵作战,必须成立跨界的综合部门统筹部署;处置债务就是给过去30多年高歌猛进的经济增长挤水分,要用资产变现为未来中长期发展补窟窿;债转股不能贸然推进,必须行走在市场化和法制化的大道上,否则将是一场灾难。
当前对于中国债务通常采用两个指标:债务总规模(即包括政府、实体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债务余额)和负债率(即债务总规模与GDP的比重)。
对于债务总规模,各机构都有自己的算法,怎么核算中国独特的地方融资平台,怎么计算海市蜃楼般的隐性债务,各有各的账本。
如今影子债务犹如鬼魅比显性债务更可怕,它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关于负债率,目前也颇有争议,到底是负债和GDP比合理,还是与资产比更合理,不同的算法差异颇大。
况且,资产犹如冰棍,是个不确定的东西,或许当下能够覆盖对应的债务额,但到变现偿债的时候或许已折价。
值得思考的是,债务下降一定比债务高攀好?究竟债务激增是没管住的问题还是背后的体制机制顽疾?显性债务暗度陈仓转为隐性债务最终会导致失控?而隐性债务究竟多大盘子,拖成显性债务时又将怎样?债务到底多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第一副总裁利普顿近日发表观点认为,中国债务总额相当于GDP的225%左右。
信用风险与中债市场隐含评级
信用风险预警
随着市场有效性的提高,市场信息可以迅速在市场价格中反映,市场隐含评级更加及时反映信用风险变化
填补评级公司空白
对于部分无评级公司评级的债券,提供了市场隐含评级,填补了评级公司评级空白
互为校验
从市场角度反映出的信用评级,可与评级公司评级互为校验
挖掘投资机会
根据市场隐含评级与评级公司评级的差异,可以挖掘交易投资机会
从已违约债券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违约公募债发行人的存量债余额393亿,违约时涉嫌恶意逃废债的债券规模约116亿,占比30%.
统计结果也表明,涉嫌逃废债企业一般存量债券只数较多,当企业存量债规模较大、债务负担较重时,企业或出现较强逃废债动机.
01
03
05
02
04
发行人债券兑付前 提前偿还贷款
发行人预计债务违约前剥离或转移优质资产至关联公司
一、全球市场债券违约概览 二、我国债券市场重大信用事件回顾 三、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与风险警示 四、不同行业的中债市场隐含评级 五、中债市场隐含评级的获取
中债市场隐含评级
中债市场隐含评级是在市场价格的基础上,综合发行人信用评级、企业性质、行业特点、财务信息、偿债顺序、担保情况等因素,客观反映出市场对评估对象的信用评级. 中债市场隐含评级自20XX推出,现已覆盖所有在岸人民币信用类债券,每日发布市场隐含评级逾20000个. 与评级公司评级相比,中债市场隐含评级的特点表现在对信用风险预警、填补评级公司空白、与评级公司评级互为校验以及及挖掘投资机会四个方面.
一、全球市场债券违约概览 二、我国债券市场违约分析 三、中债市场隐含评级与风险警示 四、不同行业的中债市场隐含评级 五、中债市场隐含评级的获取
我国债券市场刚性兑付打破
顺周期评级行为对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数据
2023年第8期总第295期征信CREDIT REFERENCENo.82023Serial No.295摘要:基于中国债券市场2014—2022年间的违约数据,利用国际评级机构构建的基于违约数据的主流评价指标,从评级一致性和及时性双视角实证考察了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评级质量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不仅导致评级结果的一致性下降,而且导致评级调整的及时性变差。
应进一步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评级技术,探索构建跨周期评级体系,提升信用评级质量。
关键词:顺周期评级行为;评级机构;信用评级质量;违约数据中图分类号:F82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47X (2023)08-0060-06顺周期评级行为对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违约数据刘东坡1,2(1.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北京100022;2.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北京100029)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对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屡遭质疑和挑战。
从国际看,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暴露出诸多内生性缺陷,其中较为突出的缺陷是顺周期评级行为;从国内看,得益于我国债券市场的迅猛发展,近年来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得到了快速成长,但由于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在运作方式上主要是借鉴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而来,因此国内评级机构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顺周期评级行为[1]。
评级机构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信用评级质量有何影响?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由“监管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的背景下,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与分析,可以为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我国信用评级方法体系提供有益启发,对于提升信用评级质量、推动我国信用评级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此,本文基于中国债券市场背景,考察和分析评级机构顺周期评级行为对信用评级质量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从国内外文献来看,目前在信用评级质量这一领域已经产生了不少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信用评级质量检验和信用评级质量影响因素两个方面。
中国债市首现实质性违约
24CHINA TOP BRANDSObservation 观察Material Breach Debuts in China’s Bond Market中国债市首现实质性违约超日债于2012年3月7日发行,发行规模10亿元,期限5年,固定票面利率8.98%,每年3月7日为付息日。
第二期利息的付息日是2014年3月7日,金额为8980万元,根据公告仅能支付400万元,偿付比例不到5%。
这起违约并不是突然出现的,2012年-2013年其评级逐渐下调,2013年5月已降至CCC 级(垃圾级),市场对违约已有预期。
“自1995年恢复规范的债券市场以来,这是中国债券市场面临的首次实质性违约。
”行业人士评论道。
中国证监会上市一部主任欧阳泽华在证监会举行的首场证券期货系统代表委员记者见面会上说,超日债违约是公司债券市场历史上首个付息债务违约事件,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是否由此引发局部的或系统性的风险。
欧阳泽华表示,监管部门将重点关注是否由此引发局部根据公司债券具体情况完善投资者适当性安排,根据债市新情况、特点,结合投资者保护意见,健全债市持有人利益的司法救济制度安排。
巴克莱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常健认为,随着中国金融行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大,管理层在这种情况下最后关头的救助似乎不大可能发生。
但其对系统性风险、金融危机、央行和信贷市场的潜在影响,仍是可控的。
“这次潜在违约对总体债券和金融市场造成的系统性风险很小,与中国政府坚持‘底线’思维并不矛盾。
”常健认为,随着金融市场改革深化,市场和监管机构越来越认识到中国需本刊记者/张翅 赵晓辉 陶俊洁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宣布,无法为两年前发行的一笔债券在付息日2014年3月7日支付8980万元利息。
该公司表示目前仅能够支付400万元。
这已经是该公司在12个月内第二次发出违约声明。
中国债券市场自1995年起的“零违约”纪录不再。
据了解,这是中国债券市场第一起实质性的违约。
中国历年债券违约率
中国历年债券违约率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债券违约问题备受关注。
债券违约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债券市场风险的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对中国历年债券违约率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更好地了解中国债券市场的风险情况。
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债券市场规模较小,发行主体以国有企业和政府为主,债券违约率较低。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债券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债券违约问题逐渐凸显。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迎来了违约潮。
中国首次出现大规模债券违约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恐慌和担忧。
当年,中国发生了7起债券违约事件,涉及金额高达200亿元。
这一事件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债券市场监管加强,债券违约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2015年和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再次增多。
其中,2016年违约事件的规模更为庞大,涉及金额接近1000亿元。
这一系列债券违约事件引发了市场的震荡和不安,投资者对中国债券市场的信心受到了严重打击。
自2017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呈现下降趋势。
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债券市场的监管和风险防控。
同时,中国经济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企业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减少了债券违约的可能性。
2019年,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降至近年来的最低水平,市场信心逐渐恢复。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近年来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一些潜在风险。
首先,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盈利能力受到挤压,债券违约的风险仍然存在。
其次,随着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新型债券的出现和创新可能带来新的风险,监管部门需要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预警。
中国历年债券违约率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态势。
债券违约问题对于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影响,需要监管部门和投资者共同努力,加强风险防范和监管措施,保障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首例公司债违约原因及启示_张陈
超日太阳自成立以来,可以说是实
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营业收入从 2007 年 72,257 万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268,665 万元。超日太阳于 2010 年 11 月正式在 深交所挂牌上市。
2011 年 10 月 经 中 国 证 监 会 许 可, 超日太阳获准于境内公开发行不超过 100,000 万 元( 含 100,000 万 元 ) 的 公司债券。2012 年 3 月 7 日超日太阳向 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债券,发行规模 10 亿 元,为 5 年期固定利率债券,以下简称 为“11 超日债”。2012 年 4 月 20 日“11 超日债”上市交易。
第 四, 在 第 4 列 中 公 司 是 否 亏 损 (LOSS)的系数显著为正,且在分年度 的样本中保持稳定,再结合表 2 短期资 产减值准备计提率,这表明亏损公司不 仅倾向于计提短期资产减值准备,而且 计提比例也更大,因此亏损公司存在大 清洗的动机,倾向于多计提当期短期资 产减值准备,假设 4 成立。
行完毕。4 月 17 日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对 公司 2011 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 审计报告。在此过程中,评级机构鹏元 资信始终没有提出质疑。2012 年 6 月 28 日,在债券已经发行完毕 3 个月后鹏元资 信才将超日太阳能主体长期信用评级展望 调降为 AA-。
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在当今金融市场中,信用评级(Credit Rating)在债券市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信用评级是一种对债券发行人信用状况的评估,它对于债券投资者和发行人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信用评级在债券市场中的影响。
一、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影响1. 提供参考指标:信用评级机构对债券发行人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并发布评级结果,成为投资者了解债券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
评级结果通常以字母表示,例如AAA、BBB等,表示债券信用等级的高低,投资者可以根据评级结果判断债券的风险水平。
2. 影响投资决策:投资者通常倾向于购买具有较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因为这些债券被认为具有较低的违约风险。
相反,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往往具有较高的违约风险,投资者可能会对其持有观望态度,甚至避免购买。
3. 影响债券价格:信用评级直接影响债券的价格。
一般来说,具有高信用评级的债券价格相对较高,因为市场对其风险认可度更高。
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价格相对较低,因为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收益以应对其违约风险。
二、信用评级对债券发行人的影响1. 降低融资成本:高信用评级能够帮助债券发行人降低融资成本。
具有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在市场上享受更低的借款成本,因为投资者对其信用状况表示认可,愿意接受较低的利率。
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则面临更高的借款成本,因为投资者要求更高的收益以应对其违约风险。
2. 扩大融资渠道: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而扩大融资渠道。
投资者倾向于购买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因为相对较低的违约风险使得投资更加可靠。
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则面临融资渠道的收窄,因为投资者在面临违约风险时更为谨慎。
3. 增强品牌形象:债券发行人获得高信用评级意味着其获得了市场对其财务状况的认可,有助于提升品牌形象。
高信用评级的债券发行人更容易获得投资者的信任,进而增加其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信用评级对债券市场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提供了投资者了解债券风险的参考指标,也影响了投资者的决策和债券的价格。
信用评级从业人员考试题库(监管类)单选
信用评级从业人员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信用是以()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多产生于融资行为和商品交易的赊销或预付之中,如银行信用、商业信用等。
A、偿还B、偿付C、还款D、交付2、信用等级是指信用评级机构用既定的符号来标识()的级别结果。
A、主体未来偿还债务能力及偿债意愿可能性B、债券未来偿还债务能力及偿债意愿可能性C、主体和债券未来偿还债务能力可能性D、主体和债券未来偿还债务能力及偿债意愿可能性3、一般情况下,评级小组至少由评级机构的()名专业分析人员组成。
A、1B、2C、3D、44、评级小组负责人应具备参与过()个以上信用评级项目,从事()年以上信用评级业务。
A、4,3B、3,4C、5,3D、5,45、信用评级从初评工作开始日到信用评级报告初稿完成日,单个主体评级或债券评级不应少于()。
A、15个工作日B、15日C、10个工作日D、10日6、信用评级从初评工作开始日到信用评级报告初稿完成日,集团企业评级或债券评级不应少于()。
A、45个工作日B、45日C、30日D、30个工作日7、符合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长期债券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违约风险较低的信用等级类型为()。
A、AAAB、AAC、AD、BBB8、符合银行间债券市场中长期债券属于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的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的信用等级类型为()。
A、CCCB、BC、BBD、BBB9、债券发行一年期的,其定期跟踪评级应在债券发行后()出具一次正式的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A、3个月B、5个月C、6个月D、8个月10、信用评级中如被评对象有充分理由认为评级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可在收到评级结果后()内向信用评级机构提出复评申请并提供相关补充资料。
A、15日B、15个工作日C、30日D、30个工作日11、开展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的评级机构要按月填写《信用评级机构现场访谈作业情况表》,于月后()内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和业务所在地人民银行分行机构。
反映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指标
反映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指标引言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中的重要一环,起着融资、投资和风险分散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环境和市场变化,债券违约风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介绍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指标,帮助投资者更好地评估债券投资的风险。
一、债券违约风险概述债券违约风险指的是债券发行人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利息或偿还本金的风险。
债券违约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发行人的信用状况和市场环境等因素。
二、评估债券违约风险的重要指标为了评估债券违约风险,投资者需要关注以下重要指标:1.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是评估发行人信用状况的重要指标,由专业信用评级机构进行评定。
常见的评级机构包括穆迪(Moody’s)、标准普尔(S&P)和惠誉(Fitch)等。
信用评级越高,表示发行人违约风险越低。
投资者可根据信用评级来衡量债券的风险水平。
2.债券利差债券利差是指债券的收益率与同期限无风险利率之间的差额。
债券利差较大可能意味着市场对发行人信用状况的担忧,债券违约风险较高。
投资者可通过比较不同债券的利差来评估其风险水平。
3.债券违约率债券违约率指的是特定期间内出现违约事件的债券数量与总债券数之比。
债券违约率越高,表示债券市场整体风险较大。
投资者可关注债券违约率的历史数据来判断市场风险。
4.债券到期期限债券到期期限是指债券在到期日前剩余的时间。
一般来说,到期期限越长,债券违约风险越高。
因为长期债券受到更长时间内的各种风险因素影响,投资者需注意债券的到期期限对违约风险的影响。
5.债券违约事件投资者还应关注已发生的债券违约事件,了解违约原因、处理方式和违约风险的影响等。
债券违约事件的发生可能对市场情绪产生较大影响,投资者需加以关注。
三、评估债券违约风险的方法为了全面评估债券违约风险,投资者可采用以下方法:1.综合考量各项指标投资者应基于信用评级、债券利差、债券违约率、债券到期期限和债券违约事件等指标进行综合考量,形成对债券违约风险的整体判断。
不同指标反映了债券违约风险的不同方面,因此应综合考虑。
2014年中国债券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中债登)
全年各类债券发行量12.28万亿元2014年,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12.28万亿元,较2013年增加3.57万亿元,同比增长41.07%,增速提高32.2个百分点。
值得指出的是,受市场低迷的影响,2013年发行量增长较慢,这是2014年发行量同比增速数值较大的主要原因,未来年度发行量同比增速可能回落到20%左右的正常值。
2014年在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新发债券1366只,发行量共计6.35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51.75%;上海清算所登记新发债券4691只,发行量共计5.54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45.1%。
交易所新发债券624只,发行量共计0.38万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3.13%。
从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发债的券种结构来看,2014年国债发行1.44万亿元,同比增长7.39%;政策性银行债发行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65%;受银监会《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影响,近两年二级资本工具发行规模与商业银行次级债呈现了此消彼长的特点,商业银行债发行0.08万亿元,同比下降25.34%,二级资本工具发行0.36万亿元;企业债券发行0.7万亿元,同比增长46.5%;中期票据发行0.95万亿元,同比增长40.98%;短期融资券(含超短期融资券)发行2.15万亿元,同比增长35.64%;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发行1.02万亿元,同比增长80.22%;政策性银行债和国债在发行规模中占据主要地位,二者发行量合计约占发行总量的31.41%。
截至2014年12月末,全国债券市场总托管量达到35.6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16万亿元,同比增幅为20.9%。
其中在中央结算公司托管的债券总量为28.73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80.6%;上海清算所托管总量为5.56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15.6%;交易所托管总量为1.35万亿元,占全市场托管量的3.79%。
主要券种持有结构2014年末投资者的主要券种持有结构与2013年末相比呈现以下特点:(1)对流动性较好的利率类债券持有量普遍增加,说明在2014年经济持续下行背景下,各类型机构的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更加偏好持有风险低、流动性好的券种;(2)以证券基金、年金、社保基金、信托计划、证券公司资产管理计划、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为主的投资者,相较于其他类型投资者,偏好持有企业债,说明在2014年各类型理财产品为覆盖较高的募集资金成本,更偏好于在债券市场投向票面利率较高的债券等;(3)在大力发展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盘活信贷存量的政策导向下,各主要机构类别普遍增持资产支持证券;(4)随着国内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进程进一步加快,境外机构参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规模也迅速增加,其偏好持有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央票、政府支持机构债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债券资产。
证券市场的债券违约风险与违约率
债券作为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融资和投资的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市场波动的增加,债券违约风险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本文将探讨证券市场中债券违约的风险以及其对违约率的影响。
一、债券违约风险的定义与来源
债券违约风险指投资者购买债券时,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或无法完全偿付债券本金和利息的风险。债券违约风险源自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对债券发行人信用质量的评估不准确、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行业结构变动以及政策调整等。
三、债券违约风险管理措施
为了降低债券违约风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可以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
1.债券发行人风险评估:投资者在购买债券之前,应仔细评估债券发行人的信用质量、财务状况以及行业前景。在购买高风险债券时,需要更加谨慎并做好风险管理。
2.多元化投资组合:投资者可以通过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个债券品种、不同行业和地区,降低债券违约的风险。多元化投资组合可以平摊单个债券违约事件对整体投资组合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影响债券违约率的重要因素之一。经济下行周期中,企业盈利能力下降,债务压力增加,导致债券违约率上升。相反,在经济上行周期中,企业盈利能力改善,债务压力减轻,债券违约率相对较低。
然而,并非所有经济下行期都会导致债券违约率上升。当经济下行程度较为严重时,政府和央行通常会采取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减少债券违约率的风险。
在评估债券违约风险时,投资者通常会考虑债券的信用评级、债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和市场流动性等因素。高信用评级的债券通常被认为违约风险较低,而低信用评级的债券则存在较高的违约风险。
二、债券违约率与经济环境的关系
债券违约率是指特定时期内发生违约事件的债券数量占全部债券发行量的比例。债券违约率是反映市场债券违约情况的重要指标,可以用于评估市场风险。
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
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
在债券投资中,信用风险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本文将围绕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展开分析,包括信用评级、违约率、债券定价和风险管理等方面。
首先,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中评估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之一。
信用评级机构通过对债券发行人的财务状况、行业前景和管理能力等进行评估,为投资者提供风险参考。
常见的信用评级机构包括标准普尔、惠誉和穆迪等。
评级通常采用多级评级体系,如AAA、A、BBB等,其中AAA代表最高信用等级,BBB代表较低信用等级。
其次,在债券市场中,违约率是评估信用风险的重要指标。
违约率指的是债券发行人无法按时兑付债券本息的比例。
高违约率意味着债券投资存在较大的信用风险。
违约率的计算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债券类型、行业特性和经济环境等。
违约率的数据可以通过信用评级机构、债券交易所和研究机构等渠道获取。
债券定价是投资者在债券市场中确定购买价格的重要参考因素。
对于具有不同信用等级的债券,其市场价格会有所不同。
根据市场上同等信用等级的债券的收益率,可以计算出一个债券的合理价格区间。
一般来说,具有较高信用等级的债券价格较高,因为投资者愿意为了更安全的投资获得较低的收益率。
而具有较低信用等级的债券价格较低,因为投资者需要承担较高的信用风险而要求较高的收益率。
最后,风险管理对于债券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可以帮助降低损失。
风险管理包括分散投资、定期评估债券组合、根据市场动态调整投资组合以及了解债券市场监管政策等。
此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购买信用违约掉期(Credit Default Swap,CDS)等衍生品对信用风险进行套保,以减少潜在的损失。
综上所述,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分析涉及到信用评级、违约率、债券定价和风险管理等多个方面。
对于投资者来说,了解和评估债券市场的信用风险对于进行有效的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债券违约回收率
债券违约回收率你知道债券违约回收率么。
你知道债券违约回收率中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么。
下面由店铺为你分享债券违约回收率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样的债券违约回收率更高?回收率的基本概念纳斯达克的金融词典中将回收率(Recovery Rate)定义为违约事件中通过止赎权或破产程序等收回的金额,以面值的百分比来表示。
正确理解回收率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回收率与违约事件直接相关,不同机构对违约的定义不同将直接导致回收率的统计出现差异;其次,回收率通常以百分比来表示,分子为收回金额,分母为债务工具面值,但实务中,也有不少机构以债务工具面值与相关利息之和来做分母;第三,违约回收率与违约损失率密切相关,违约损失率越高,回收率越低。
国外公司债券回收率的基本概况据穆迪统计,1982年至2014年间,公司债券平均回收率基本在20%至60%的区间内波动。
不同类型债券的回收率差异较大,一般来说,优先级有担保债券的回收率要高于同等情况下其他类型的债券。
另外,从历年回收率变动情况来看,公司债券回收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公司债券回收率的影响因素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归纳为四类,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如经济总体状况、市场整体违约率等;二是行业环境,如行业违约率等;三是债券发行主体特征,如公司规模、违约边界、股权价值占总资产比重等;四是债券自身特征,如债券期限、票面利率、可否缔结信用违约互换合约以及是否存在投资限制条款、融资限制条款等。
追偿评级标普和惠誉等评级机构给出的追偿评级(Recovery Ratings)为债务工具的预期回收率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其中,标普公司的追偿评级,主要用来评估在模拟违约情形下,对某只债务工具的债务本金和相关利息的回收水平的最终期望。
标普公司的追偿评级方法侧重于估算债权人在正式破产程序或非正式的庭外重组之后预计能够回收的百分比。
风险规避型投资者如何保障债券回收率选择有担保或其他增信方式的债券;在债券协议中设置保护投资者的限制性条款;动态跟踪债券发行人的重大经营与财务变化;合理安排债券投资的行业分布结构;关注信用评级并根据级别变动及时调整资产配置。
尾部风险与债券收益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
第7卷第1期2020年3月经济学报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7,No.1:112-126March 2020尾部风险与债券收益:来自中国市场的证据吴谣1岳慧2高峰31吴谣(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博士研究生,E-mail :wuyao13@tsinghua.org.cn 。
2岳慧,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 :judy_yue@outlook.com 。
3高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E-mail :gaof@sem.tsinghua.edu.cn 。
摘要在经济下行和违约规模逐步增加的环境下,投资者对市场的尾部风险比较敏感。
借鉴Fama and MacBeth (1973)的因子分析方法,我们在截面维度和时间序列维度验证了债券收益与尾部风险的关系,发现尾部风险每增加一个标准差,债券年化超额收益约增加4.15%。
通过做多高尾部风险组债券和做空低尾部风险组债券得到的投资组合平均有月度0.58%的超额收益。
实证结果验证了市场对尾部风险的定价机制———投资者面对资产分布的不确定时对损失更为厌恶和用尾部风险历史数据分析违约风险的概率。
关键词尾部风险;债券超额收益;损失厌恶;违约风险;债券风险因子0引言在Markowitz (1959)的均值方差资产定价框架中,收益和风险分别用投资组合概率分布的期望和方差来度量,之后的CAPM 等资产定价模型沿用此框架。
金融研究者已经广泛接受了Markowitz 对收益的度量,但是对风险的度量仍有不同见解。
用方差或标准差度量风险的核心假设是投资者对正收益和负收益的态度相同。
然而,大量的研究表明金融资产的收益序列通常是斜偏、厚尾、尖峰的,投资者面对损失和收益的态度不对称,通常对损失更为厌恶。
因此,资产定价模型应当考虑尾部风险(极端损失)。
本文深入考察了尾部风险对债券定价的影响。
早期文献提出的股票定价因子包括市场因子、规模因子、价值因子、动量因子和流动性因子等(参见Fama and French ,1993;Carhart ,1997;Pastor and Stambaugh ,2003)。
国内债券违约损失率
国内债券违约损失率
国内债券违约损失率是指债券发行人未能按照约定偿付债务的比例,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债券违约损失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经济环境、债券品质、行业风险和市场情绪等。
具体的国内债券违约损失率难以确定,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因素和数据。
根据中国债券市场的历史数据和研究报告,国内债券违约损失率一般较低。
2014年至2019年期间,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率约为0.3%左右。
然而,这只是一个平均数,实际的违约损失率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和深化改革,违约风险也在逐渐增加。
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周期、不良资产增加和金融监管收紧的情况下,债券违约的风险可能会上升。
最后,投资者在进行债券投资时,应综合考虑债券发行人的信用风险、市场条件和自身投资目标等因素,以确保风险可控、回报可持续。
同时,也可以通过分散投资、研究评级机构的评级和债券市场的监管制度等手段来降低债券违约损失率。
[利差,规律,因素]国内信用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规律及展望
国内信用利差变动的主要因素、规律及展望自2008 年开启中期票据发行以来,我国信用债券市场经历了 6 年的高速成长期,信用债托管余额从当时的 8000 多亿元迅速上升至目前的 10 万亿元,占全部债券托管余额的比例也从 6.4% 大幅提升至 32.6%。
信用债券的品种越来越丰富,定向融资工具、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资产支持票据等品种不断推出。
同时,我国信用债发行人的信用资质伴随市场的扩容有所下沉,中低评级债券占比不断放大,宏观经济下行周期所带来的信用事件爆发概率有所上升。
如何实现信用债的精准定价、发现信用利差的内在变动规律, 成为市场越来越关注的命题。
研究企业债券信用利差的决定因素不仅有利于信用风险的管理和信用产品的一级发行定价,也可以帮助二级投资者判断企业债券相对于国债、金融债等利率品种的相对投资价值,进而为其把握投资时机、选择投资品种提供研究支撑和决策依据。
虽然我国信用债市场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投资者也经历了比较完整的经济和货币周期,我们希望借此文总结出一些适合我国市场特色的信用利差运行特点及运行规律,发掘并提炼我国信用利差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给投资者在二级市场把握信用利差变化、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一定的参考。
信用利差理论概述信用利差是指信用债收益率与市场无风险收益率之间的利差,可以理解为对投资者承担的违约风险的补偿。
国外通常的计算方法是用信用债收益率减去相同期限的国债收益率。
信用利差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 Fisher(1959) 对信用风险升水决定因素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之后 Beaver 对信用风险进行了定量研究,于 1966 年首次验证了公司财务数据中包含着丰富的违约信息。
此后,Black Scholes 提出了期权定价的经典公式,Merton 又将这个期权定价公式引入了债券信用风险定价中,被称为结构模型。
信用利差中的预期违约损失部分更多反映的是评级的差别和变化,即对历史平均违约率的覆盖,而对宏观信用周期及大规模违约的预期所要求的溢价则主要反映在风险溢价中。
信用债违约:潜在水平与时空分布
信用债违约:潜在水平与时空分布郭琪; 郑蕾; 代斌【期刊名称】《《金融发展研究》》【年(卷),期】2019(000)008【总页数】8页(P26-33)【关键词】信用债; 违约KMV; 风险识别【作者】郭琪; 郑蕾; 代斌【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济南 250021; 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山东德州 253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随着我国债券市场的不断发展,市场信用债券品种、发债主体、发行数量均在不断丰富、扩容。
在经历了5年信用债市场的高速发展后,债券市场违约事件自2014年出现“零突破”,随后屡见不鲜,2018年违约更是成为常态,债券市场信用风险暴露或将进入易发、高发期。
防控金融风险是我国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面临的重要问题,债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防控为应有之义。
因此对当前信用债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特征分析及预判,以规避债券市场“灰犀牛”事件,对债券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一)宏观经济周期与债券风险关系国内外学者对债券风险与宏观经济结合研究时,发现宏观经济周期对债券风险具有较大的影响。
Moore(1961)认为企业破产的概率会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
在经济繁荣期,企业破产的可能性较小,从而企业债券违约的概率小,信用风险小,反之亦然。
戴国强和孙新宝(2011)研究发现反映经济金融周期的GDP 指数和M1 发行量越高,债券的风险溢价越高。
王亚军和王树进(2017)研究表明,债券信用利差的宏观影响因素需要区分商业周期进行研究,不同的商业周期阶段宏观经济指标与信用利差影响效果有所区别。
宋美喆和胡丕吉(2017)研究认为经济周期与货币周期通过作用于市场流动性及利率期限结构,进而影响债券市场信用风险。
(二)债券违约财务指标判别及预警自20 世纪60年代以来,学者就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违约破产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Altman 的Z-Score 模型,该模型基于5 个固定财务指标,通过固定系数的判别式对企业进行打分,并根据分值进行风险判断。
金融工具减值: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
金融工具减值:从已发生损失模型到预期损失模型张姗姗【摘要】2014年7月,IASB发布了IFRS9,推出了金融工具减值的预期损失模型.与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相比,预期损失模型采用概率加权的计算方法,大幅度提前了减值损失的确认时点.但该模型与传统的会计理论和原则相悖,动摇了会计的边界,在提升操作成本的同时,还加大了管理层的利润和资本操纵空间.本文在对比两种减值模型账务处理和设计理念的基础上,对我国准则的国际趋同提出了建议.本文认为,一般行业和金融行业应采取不同的准则趋同策略:一般行业应尽量简化账务处理;而金融行业则需执行完整的预期损失模型,但将其置于单独的监管用财务报表之上会更为合适.【期刊名称】《中国注册会计师》【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6页(P103-108)【关键词】预期损失模型;已发生损失模型;金融工具减值【作者】张姗姗【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正文语种】中文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工具减值的会计处理规则成为众矢之的。
有学者认为,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确认减值损失的时点太迟,没有能够为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尽早地提示风险。
为此,FASB 和IASB 成立了联合工作小组,开始制定新的金融工具减值会计准则,并于2014年7月发布了IFRS9,规定了新的“预期损失模型”,要求使用IFRS 的各国在2018年1月开始予以实施。
我国与国际会计准则持续趋同,那么这一新的金融工具减值模型必将对现行的会计程序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已发生损失模型与预期损失模型账务处理的差异举例已发生损失模型与预期损失模型的账务处理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减值损失的确认。
现行的已发生损失模型要求,只有当存在客观证据表明资产已经发生减值时,企业才需要进行减值测试并确认减值损失。
而IASB 最新发布的预期损失模型则要求,只要自初始确认起金融工具的信用风险有显著增加,无论是否存在客观减值证据,企业都应该确认整个存续期的预期信用损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级展望调整数量依然较少,评级调整连续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剔除评级展望为观望6的样本,2014 年共有 45 家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展望被 调升(由负面调整为稳定的有 23 家,由稳定调整为正面的有 22 家),69 家发 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展望被调降(由稳定调整为负面的有 68 家,由正面调整为稳 定的有 1 家),评级展望调升率和调降率分别为 1.67%和 2.56%,调升率较前两 年有所上升,调降率有所下降。整体来看,2014 年发行人主体信用评级展望仍 呈现调降态势,但调降趋势有所减缓。与信用等级调整相比,2014 年发行人主 体信用评级展望的调整数量相对较少,评级机构对受评对象信用状况的变化主要 以信用级别调整进行评价和揭示。
徐州中森通浩新型板材有限公司 民营 建筑产品 13 中森债
2016/3/28 (回售日为 2015/3/28)
华珠(泉州)鞋业有限公司
外商 独资
鞋制品
13 华珠债
2016/8/23 (回售日为 2015/8/23)
浙江华特斯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民营 化纤制品 12 华特斯
2015/1/23 (回售日为 2014/7
2015 年 4 月 8 日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聂 逆 王 柠 林 青
在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改革创新和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下,2014 年 我国债券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债券发行主体持续扩容。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宏观 经济持续下行,产能过剩行业、强周期行业企业以及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 的经营面临严峻挑战,导致我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不断暴露,发生了多起债券违 约事件。2014 年,不仅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生了首例正式、公开的债券违约事 件,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神话,同时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也发生多起 债券违约事件,此外仍有多家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的发行人发生担保代 偿、未履行合约保障条款和因贷款逾期未还而遭到司法诉讼等信用风险事件。近 年来,我国债券市场违约事件的发生已逐渐步入常态化,市场投资者应加强风险 防范意识。
2. 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开始逐渐暴露,2014 年发生多只债券违 约3
(1)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违约率统计 2014 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开始逐渐暴露,共有 5 只中小企业 私募债券未能按期、足额偿付本金和/或利息,发生债券兑付违约。“12 金泰债 01”和“12 金泰债 02”2 只债券发生本息兑付违约,“12 津天联”、“13 华珠 债”、“13 中森债”3 只债券的发行人无法兑付债券本金和/或利息,相关担保 方均未履行担保代偿责任,导致债券发生兑付违约。根据我们的统计,2014 年 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违约率为 1.70%4。 (2)中小企业私募债发行主体违约率统计 2014 年,我国私募市场上共有 5 家债券发行人发生主体违约。除上述债券
2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表 2 2012 年-2014 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表
发行人 主体级别
期初 样本数 (家)
2012 年
违约 数量 (家)
违约率 (%)
期初 样本数 (家)
2013 年
违约 数量 (家)
违约率 (%)
期初 样本数 (家)
2014 年
与前两年相比,2014 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违约数量少于 2012 年,与 2013 年相同,但受发行人主体持续扩容影响,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相较前 两年均有所下降。但投资级别中,A-级违约率较高,为近三年来违约率最高的投 资级别。
2 发行人主体违约定义参见《2012 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统计分析报告》。
表 3 2014 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违约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发行人名称
企业 性质
所属行业
所发债券 简称
债券到期日
湖州金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
金属制品
12 金泰 01 12 金泰 02
2015/7/10 (回售日为 2014/7
/10)
天津市天联滨海复合材料有限公 司
民营 建筑产品 12 津天联
2015/1/29 (回售日为 2014/7/29)
发行人名称
上海超日太阳能科 技股份有限公司
常州永泰丰化工有 限公司
企业 性质
民营
民营
表 1 2014 年我国公募市场违约发行人主体信息表
所属行业
年初 主体 级别
年末 主体 级别
所发债券 简称
债券类型
债券到期日
半导体产品 CCC C
11 超日债
公司债
2017/3/7 (回售日为 2015/3/7)
农药制品 BBB- CC
3 由于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公开披露信息较少,可能存在违约率统计有所偏差的情况。 4 2014 年初共有 294 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存续,共计 257 家发行人。
3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的 5 只债券涉及的 4 家发行人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外,还有“12 华特斯”的发 行人浙江华特斯聚合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告破产重整,该期债券本息疑似由担保方 代为偿还,按照发行人主体违约定义,该发行人也构成主体违约。基于上述判定 结果,2014 年我国中小企业私募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为 1.95%。
11 常州中 中小企业
小债
集合债
2014/3/15
江苏恒顺达生物能 外商
源有限公司
独资
生物能源 A-
CC
11 江苏 中小企业 SMECN1 集合票据
2014/7/29
上海同捷科技股份 中外
有限公司
合资
汽车设计 B
B
四川广汉士达炭素 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
基础原材料 A-
B-
资料来源:联合资信整理
11 杨浦 SMECN1 13 四川 SMECN1
二、信用等级迁移分析5
1. 信用等级调整情况 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仍呈现调升趋势,但调升趋势持续减缓 2014 年我国公募市场债券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发生调整的发行人共有 301 家,其中信用等级被调升的有 222 家,调升率为 7.51%,调升率连续两年下降; 信用等级被调降的有 79 家,调降率为 2.67%,调降率较 2013 年有所下降,但仍 高于 2012 年水平。整体来看,2014 年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仍呈现调升趋势,但 调升趋势持续减缓,评级稳定性整体上有所增强。 从发债企业类型来看,2014 年发行人主体信用等级被调升的企业多为国有 企业,占比高达 71.11%;主体信用等级被调降的企业则以民营企业为主,占比 为 48.75%(国有企业和其他企业占比分别为 31.25%和 20.00%);中小企业在调 降企业中的占比为 35.00%,占比较大。从发债企业所属行业来看,调升企业多 分布在建筑工程、交通基础设施、多元金融服务等政策倾斜领域以及需求稳定、 轻资产、服务性行业,而调降企业主要集中在机械、电气设备、金属、煤炭等高 同质化、产能过剩、强周期、重资产行业。
1 债券统计样本为当年年初存续且具有债项信用级别的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券、公司债券、非政策性金融债券、中小 企业集合债券和集合票据以及资产支持证券,不包含私募债券;债券违约率 = 当年发生违约的债券期数 / 期初债券期数。
1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2)公募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率统计 根据发行人主体违约定义2,2014 年我国公募市场共有 5 家债券发行人发生 主体违约。“11 超日债”发行人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如期足 额支付债券利息,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常州永泰丰化工有限公司(“11 常州 中小债”联合发行人之一)和江苏恒顺达生物能源有限公司(“11 江苏 SMECN1” 联合发行人之一)宣告无法兑付债券本息,由担保方代偿,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 此外,上海同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1 杨浦 SMECN1”联合发行人之一)未 能按照合约规定及时将应偿付资金存入偿债专用账户,四川广汉士达炭素股份有 限公司(“13 四川 SMECN1”联合发行人之一)由于银行贷款逾期超过三个月 未还遭到司法诉讼,虽然上述两家发行人最终分别如期偿付债券本息和当期利 息,但均构成发行人主体违约。
另外,2014 年 “11 超日债”的利息兑付违约打破了我国债券市场零违约的 神话,但从最终兑付情况看,其发行人通过重整、引入新的投资人和担保人,最 终债券持有人提前获得全额偿付,投资者未遭受实质损失。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刚 性兑付的“魔咒”有待进一步打破。
4
2014 年度中国债券市场违约率与信用等级迁移报告
(3)中小企业私募债担保人违约率统计 2014 年初存续的 294 只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中有 249 只具有外部担保,共涉 及 166 家担保人。2014 年天津海泰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中海信达担保有限 公司 2 家担保公司被列入全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发生未履行代偿责任的情况, 触发担保人违约。2014 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券担保人违约率为 1.20%。
中小企业 集合票据
中小企业 集合票据
2014/1/21 2016/4/25
判定违约原因
债券利息 未按时兑付
企业破产重整、债 券本息由担保方
代偿 宣告无法兑付债 券本息、由担保方
代偿 未按合约规定及 时划拨应付款 银行贷款偿还逾 期超过三个月
基于上述判定结果的统计显示,2014 年我国公募债券市场发行人主体违约 率为 0.17%。其中,A-级违约率为 7.14%,BBB-级违约率为 1.49%,B 级和 CCC 级违约率分别为 50%和 100%。各级别违约率情况见表 2。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