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解直角三角形常见类型(最新整理)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E△ABC中,∠C=900,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A的余弦可表示为CBA= ∠A的正切:tanA= ,它们弦称为∠A的锐角三角函数【名师提醒:1、sinA、∠cosA、tanA表示的是一个整体,是两条线段的比,没有,这些比值只与有关,与直角三角形的无关2、取值范围<sinA< cosA< tanA> 】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名师提醒:1、三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都是根据定义应用直角三角形性质算出来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表格进行记忆2、当时,正弦和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而sin A3、几个特殊关系:⑴sinA+cos2A= ,tanA=⑵若∠A+∠B=900,则sinA= cosA.tanB= 】三、解直角三角形: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依据:RT∠ABC中,∠C900 三边分别为a、b、c⑴三边关系:⑵两锐角关系⑶边角之间的关系:sinA cosA tanAsinB cosB tanB【名师提醒:解直角三角形中已知的两个元素应至少有一个是当没有直角三角形时应注意构造直角三角形,再利用相应的边角关系解决】3、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用上标上仰角和俯角⑵坡度坡角:如图:斜坡AB的垂直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用i表示,即i=坡面与水平面得夹角为用字母α表示,则i=hl=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如图:OA表示OB表示OC表示(也可称西南方向)3、利用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⑴把实际问题抓化为数字问题(画出平面图形,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的问题)⑵根据条件特点选取合适的锐角三角函数去解直角三角形⑶解数学问题答案,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答案【名师提醒:在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中,先构造符合题意的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用多少度角的哪种锐角三角函数解决】【重点考点例析】考点一: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例1 (•内江)如图所示,△ABC的顶点是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则sinA的值为()A.12B.55C.1010D.255思路分析: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解:如图:连接CD交AB于O,根据网格的特点,CD⊥AB,在Rt△AOC中,CO=2211+=2;AC=2213+=10;则sinA=OCAC=2551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和勾股定理,作出辅助线CD并利用网格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对应训练1.(•贵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2,1)和点B(3,0),则sin∠AOB的值等于()A.55B.52C.32D.12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坐标与图形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过A作AC⊥x轴于C,利用A点坐标为(2,1)可得到OC=2,AC=1,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OA,然后根据正弦的定义即可得到sin∠AOB的值.解答:解:如图过A作AC⊥x轴于C,∵A点坐标为(2,1),∴OC=2,AC=1,∴OA=22OC AC+=5,∴sin∠AOB=1555ACOA==.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弦的定义: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弦等于这个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也考查了点的坐标与勾股定理.考点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例2 (•孝感)计算:cos245°+tan30°•sin60°= .思路分析:将cos45°=22,tan30°=33,sin60°=32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cos245°+tan30°•sin60°=12+33×32=12+12=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考查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属于基础题,熟练记忆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对应训练(•南昌)计算:sin30°+cos30°•tan60°.思路分析:分别把各特殊角的三角函数代入,再根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解:原式=13322+⨯=1322+=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记各特殊角度的三角函数值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考点三: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3 (•安徽)如图,在△ABC中,∠A=30°,∠B=45°,AC=23,求AB的长.6.思路分析:过C作CD⊥AB于D,求出∠BCD=∠B,推出BD=CD,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求出CD,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过C作CD⊥AB于D,∴∠ADC=∠BDC=90°,∵∠B=45°,∴∠BCD=∠B=45°,∴CD=BD,∵∠A=30°,AC=23,∴CD=3,∴BD=CD=3,由勾股定理得:AD=22=3,AC CD∴AB=AD+BD=3+3,答:AB的长是3+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题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对应训练3.(•重庆)如图,在Rt△ABC中,∠BAC=90°,点D在BC边上,且△ABD是等边三角形.若AB=2,求△ABC的周长.(结果保留根号)3.考点: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求出∠B=60°,求出∠C=30°,求出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C,相加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BD是等边三角形,∴∠B=60°,∵∠BAC=90°,∴∠C=180°-90°-60°=30°,∴BC=2AB=4,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22BC AB-=-=,4223∴△ABC的周长是AC+BC+AB=23+4+2=6+23.答:△ABC的周长是6+23.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此题综合性比较强,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例4 (•张家界)黄岩岛是我国南海上的一个岛屿,其平面图如图甲所示,小明据此构造出该岛的一个数学模型如图乙所示,其中∠B=∠D=90°,AB=BC=15千米,CD=32千米,请据此解答如下问题:(1)求该岛的周长和面积;(结果保留整数,2≈1.41436≈2.45)(2)求∠ACD的余弦值.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连接AC ,根据AB =BC =15千米,∠B =90°得到∠BAC =∠ACB =45° AC =152千米,再根据∠D =90°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D 的长后即可求周长和面积; (2)直接利用余弦的定义求解即可. 解:(1)连接AC∵AB =BC =15千米,∠B =90°∴∠BAC =∠ACB =45° AC =152千米 又∵∠D =90°∴AD =22 -AC CD =22(152)(32)123-=(千米)∴周长=AB +BC +CD +DA =30+32+123=30+4.242+20.784≈55(千米) 面积=S △ABC +18 6 ≈157(平方千米) (2)cos ∠ACD =CD 321==AC 5152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与时事相结合提高了同学们解题的兴趣,解题的关键是从实际问题中整理出直角三角形并求解. 对应训练6.(•益阳)超速行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上周末,小明和三位同学尝试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检测车速.如图,观测点设在A 处,离益阳大道的距离(AC )为30米.这时,一辆小轿车由西向东匀速行驶,测得此车从B 处行驶到C 处所用的时间为8秒,∠BAC =75°. (1)求B 、C 两点的距离;(2)请判断此车是否超过了益阳大道60千米/小时的限制速度?(计算时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75°≈0.9659,cos75°≈0.2588,tan75°≈3.732,3≈1.732,60千米/小时≈16.7米/秒)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于A到BC的距离为30米,可见∠C=90°,根据75°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出BC的距离;(2)根据速度=路程÷时间即可得到汽车的速度,与60千米/小时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1)法一:在Rt△ABC中,∠ACB=90°,∠BAC=75°,AC=30,∴BC=AC•tan∠BAC=30×tan75°≈30×3.732≈112(米).法二:在BC上取一点D,连接AD,使∠DAB=∠B,则AD=BD,∵∠BAC=75°,∴∠DAB=∠B=15°,∠CDA=30°,在Rt△ACD中,∠ACD=90°,AC=30,∠CDA=30°,∴AD=60,CD=303,BC=60+303≈112(米)(2)∵此车速度=112÷8=14(米/秒)<16.7 (米/秒)=60(千米/小时)∴此车没有超过限制速度.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理解正切函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聚焦山东中考】1.(•济南)如图,在8×4的矩形网格中,每格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若△ABC的三个顶点在图中相应的格点上,则tan∠ACB的值为()A.13B.12C.22D.31.A考点: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A.不变B.缩小为原来的C.扩大为原来的3倍D.不能确定3考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非负数的性质:绝对值;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绝对值与偶次幂具有非负性可知cosA-12=0,sinB-22=0,然后根据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得到∠A、∠B的度数,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算出∠C的度数即可.解答:解:∵|cosA-12|+(sinB-22)2=0,∴cosA-12=0,sinB-22=0,∴cosA=12,sinB=22,∴∠A=60°,∠B=45°,则∠C=180°-∠A-∠B=180°-60°-45°=75°,故答案为:7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关键是要熟练掌握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5.(•潍坊)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一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与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米,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B,使∠CAD=30°,∠CBD=60°.(1)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3=1.73,2=1.41);(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米/小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用时2秒,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5.考点: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分别在Rt△ADC与Rt△BDC中,利用正切函数,即可求得AD与BD的长,继而求得AB的长;(2)由从A到B用时2秒,即可求得这辆校车的速度,比较与40千米/小时的大小,即可确定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解答:解:(1)由題意得,在Rt△ADC中,AD=CD==21 3tan303=36.33,在Rt△BDC中,BD=CD==7 3tan303=12.11,则AB=AD-BD=36.33-12.11=24.22≈24.2(米)。

中考一轮复习 解直角三角形的 五种常见类型

中考一轮复习 解直角三角形的 五种常见类型

解直角三角形的五种常见类型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选取,避免计算复杂.在解题中,若求解的边、角不在直角三角形中,应先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类型一、已知两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a=2,b=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类型二、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解直角三角形【例2】如图,∠ACB=90°,AB=13,AC=12,∠BCM=∠BAC,求sin ∠BAC的值和点B到直线MC的距离.类型三、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3】如图,在△ABC中,∠B=90°,∠C=30°, AB=3.(1)求AC的长;(2)求BC的长类型四、已知斜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4】如图,在Rt△ABC中,∠C=90°,∠B=45°,a,b,c分别为∠A,∠B,∠C的对边,c=1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类型五、已知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或角或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题型一: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化斜为直法)【例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C⊥AC,1,求∠A的三角函数值.且tan ∠BCD=3题型2:化解四边形问题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6】【中考·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BAC=90°,∠CED=45°,∠DCE=30°,DE=2,BE=22 .求CD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题型3、化解方程问题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7】已知a,b,c分别是△ABC中∠A,∠B,∠C的对边,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bx+c(1+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3c=a+3b.(1)判断△ABC的形状;(2)求sin A+sin B的值.。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测试)

《解直角三角形》专题复习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几何表示:【∵∠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C=90°∠A=30°∴BC=21AB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几何表示:【∵∠ACB=90° D 为AB 的中点 ∴ CD=21AB=BD=AD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几何表示:【在Rt △ABC 中∵∠ACB=90° ∴222c b a =+】5、射影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线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比例中项,每条直角边是它们在斜边上的射影和斜边的比例中项。

即:【∵∠ACB=90°CD ⊥AB ∴ BD AD CD •=2AB AD AC •=2 AB BD BC •=2】6、等积法: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之积等于斜边乘以斜边上的高。

(a b c h •=•)由上图可得:AB •CD=AC •BC二、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如图,在△ABC 中,∠C=90°c asin =∠=斜边的对边A A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b 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ab 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的取值范围:0≤sin α≤1,0≤cos α≤1,tan α≥0,cot α≥0.三、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平方关系(同一锐角的正弦和余弦值的平方和等于1) 1cos sin 22=+A A(2)倒数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的切函数互为倒数) tanA •tan(90°—A)=1; cotA •cot(90°—A)=1; (3)弦切关系tanA=A Acos sin cotA=AA sin cos(4)互余关系(互为余角的两个角,它们相反函数名的值相等) sinA=cos(90°—A),cosA=sin(90°—A) tanA=cot(90°—A),cotA=tan(90°—A)AC BDsin A sin c A ,cos b c A 12S ab =)结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测底部不可到达物体的高度BP=xcot α 东 西 2八、基本图形(组合型)翻折平移九、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的应用问题:(1)测量物体高度.(2)有关航行问题.(3)计算坝体或边路的坡度等问题十、解题思路与数学思想方法图形、条件单个直角三角形直接求解实际问题数学问题辅助线构造抽象转化不是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方程求解常用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方程、数形结合、分类、应用【聚焦中考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特殊角三角函数值3、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直角三角形】经典测试题(1——10题每题5分,11——12每题10分,13——16每题20分,共150分) 1、在△ABC 中,若22cos =A ,3tan =B ,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2、sin65°与cos26°之间的关系为( )A. sin65°< cos26°B. sin65°> cos26°C. sin65°= cos26°D. sin65°+ cos26°=1 3、如图1所示,铁路路基横断面为一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i=2∶3,顶宽是3米,路基高是4米,则路基的下底宽是( )A. 7米B. 9米C. 12米D. 15米4、如图2,两条宽度都为1的纸条,交叉重叠放在一起,且它们的交角为α,则它们重叠部分(图中阻影部分)的面积为( )A. αsin 1B. αcos 1C. αsinD. 1图15、把直角三角形中缩小5倍,那么锐角∠A 的正弦值 ( ) A. 扩大5倍 B. 缩小5倍 C. 没有变化 D. 不能确定6、如图3,在Rt △ABC 中,∠C=90°,D 为BC 上的一点,AD=BD=2,AB=23,则: AC 的长为( ).A .3B .22C .3D .3227、如果∠A 是锐角,且3sin 4B =,那么( ). A .030A ︒<∠<︒ B .3045A ︒<∠<︒C .4560A ︒<∠<︒D .6090A ︒<∠<︒8、已知1cos 3α=,则3sin tan 4sin 2tan αααα-+的值等于( )A.47B.12C .13D .09、 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cm 和6cm ,则底边上的高为__________cm ,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

中考题型:解直角三角形必备概念+解题方法

中考题型:解直角三角形必备概念+解题方法

中考题型:解直角三角形一般地,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由直角三角形中的已知元素,求出其余未知元素的过程,称之为解直角三角形。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元素(至少有一个是边),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

解直角三角的四种基本类型:(1)已知两直角边;(2)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3)∠A +∠B =90°常用的三角函数值:2330cos 21=︒145tan 2245cos 2245sin =︒=︒=︒360tan 2160cos 2360sin =︒=︒=︒解直角三角形常用的概念 仰角、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锐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俯角..注:与仰角、俯角、坡度、坡角、方位角有关的问题,通常与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综合考查。

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利用解直角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时,分析背景语言,由实际图抽象出数学图形,把实际问题化归为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问题。

具体方法如下:(1)紧扣三角函数的定义,寻找边角关系.(2)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

作高线是常用的辅助线添加方法.(3)逐个分析相关直角三角形,构造方程求解。

一般设最短的边为x,先分别在不同的直角三角形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出未知边,再根据两个直角三角形边的数量关系(和差或相等)列方程求出未知量.(2016•贵阳模拟.22.10分)如图,贵阳市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在学习了“利用三角函数测高”后.选定测量小河对岸一幢建筑物BC的高度.他们先在斜坡上的D处,测得建筑物顶的仰角为30°.且D离地面的高度DE=5m.坡底EA=10m,然后在A处测得建筑物顶B的仰角是50°,点E,A,C在同一水平线上,求建筑物BC的高.(结果保留整数)【分析】过点D作DH⊥BC于点H,则四边形DHCE是矩形,DH=EC,DE=HC,设建筑物BC的高度为xm,则BH=(x﹣5)m,由三角函数得出DH= (x﹣5),AC=EC﹣EA= (x﹣5)﹣10,得出x=tan50°•[ (x﹣5)],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过点D作DH⊥BC于点M,如图所示:则四边形DHCE是矩形,DH=EC,DE=HC,设建筑物BC的高度为xm,则BH=(x﹣5)m,在Rt△DHB中,∠BDH=30°,∴DH= (x﹣5),AC=EC﹣EA= (x﹣5)﹣10,在Rt△ACB中,∠BAC=50°,tan∠BAC= ᒀ ᒀ,∴x=tan50°•[ (x﹣5)],解得:x≈21,答:建筑物BC的高约为21m.【点评】本题考查了仰角、坡角的定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能借助仰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结合图形利用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中考精题)解直角三角形-备战中考数学一遍过

(中考精题)解直角三角形-备战中考数学一遍过

考点24 解直角三角形一、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在Rt△ABC中,∠C=90°,AB=c,BC=a,AC=b,正弦:sin A=∠的对边=斜边A ac;余弦:cos A=∠的邻边=斜边A bc;正切:tan A=∠的对边=邻边A ab.根据定义求三角函数值时,一定根据题目图形来理解,严格按照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有时需要通过辅助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直角三角形1.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的常用关系:在Rt△ABC中,∠C=90°,则:(1)三边关系:a2+b2=c2;(2)两锐角关系:∠A+∠B=90°;(3)边与角关系:sin A=cos B=ac,cos A=sin B=bc,tan A=ab;(4)sin2A+cos2A=1.3.科学选择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口诀:已知斜边求直边,正弦、余弦很方便;已知直边求直边,理所当然用正切;已知两边求一边,勾股定理最方便;已知两边求一角,函数关系要记牢;已知锐角求锐角,互余关系不能少;已知直边求斜边,用除还需正余弦.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1.仰角和俯角仰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俯角: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2.坡度和坡角坡度: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面的坡度(或坡比),记作i=hl.坡角: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作α,i=tanα.坡度越大,α角越大,坡面越陡.3.方向角(或方位角)指北或指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线所成的小于90°的水平角叫做方向角.4.解直角三角形中“双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模型:解题方法:这两种模型种都有一条公共的直角边,解题时,往往通过这条边为中介在两个三角形中依次求边,或通过公共边相等,列方程求解. 5.解直角三角形实际应用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中名词、术语,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建立数学模型;(2)将条件转化为几何图形中的边、角或它们之间的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 (3)选择合适的边角关系式,使运算简便、准确;(4)得出数学问题的答案并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问题的解.考向一 求三角函数的值(1)分清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与直角边.(2)正确地表示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常设某条直角边长为k (有时也可设为1),在求三角函数值的过程中约去k .(3)正确应用勾股定理求第三边长.(4)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定义,求出三角函数值.典例1 的值为 ABCD .1【答案】C 【解析】把代入原式得:原式.故选C . 2sin 451.如图,在△ABC 中,∠C =90°.若AB =3,BC =2,则sin A 的值为A .BCD考向二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值锐角三角函数值与三角形三边的长短无关,只与锐角的大小有关.典例2 已知∠A 为锐角,且sin A,那么∠A等于 A .15° B .30° C .45° D .60°2.已知α是锐角,sin α=cos60°,则α等于 A .30° B .45°C .60°D .不能确定考向三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1)构造直角三角形;(2)理清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3)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问题.23典例3 某山的山顶B 处有一个观光塔,已知该山的山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BDC 为30°,山高BC 为100米,点E 距山脚D 处150米,在点E 处测得观光塔顶端A 的仰角为60°,则观光塔AB 的高度是A .50米B .100米C .125米D .150米【答案】A【解析】如图,作EF ⊥AC 于F ,EG ⊥DC 于G ,在Rt △DEG 中,EG =12DE =75, ∴BF =BC -CF =BC -CE =100-75=25,EF,∵∠AEF =60°, ∴∠A =30°,∴AF,∴AB =AF -BF =50(米),故观光塔AB 的高度为50米, 故选A .3.如图,某湖心岛上有一亭子A ,在亭子A 的正东方向上的湖边有一棵树B ,在这个湖心岛的湖边C 处测得亭子A 在北偏西45︒方向上,测得树B 在北偏东36︒方向上,又测得B 、C 之间的距离等于200米,求A 、B 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米).1.414≈,sin360.588︒≈,cos360.809︒≈,tan360.727︒≈,cot36 1.376︒≈)1.如图,在△ABC 中,若∠C =90°,则A .sin A =B .sin A =C .cos A =D .cos A =2的值为 A.B .C.D .3.在中,,,若,则的长为 A .B .C .D .4.在Rt △ABC 中,∠C =90°,,则cos A 等于 a c b c abba1sin45cos602︒-︒(112+(1121434Rt ABC △90C ∠=︒53B ∠=︒BC m =AB cos53m︒cos53m ⋅︒sin 53m ⋅︒tan 53m ⋅︒13AC AB =AB .C .D5.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10cm ,BD =6cm ,那么tan为 A .B .C D6.如图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点A ,B,C 均为格点,则sin ∠BAC 为A B CD7.在Rt △ABC 中,∠C =90°,若AB =10,sin A =,则斜边上的高等于 A .5B.4.8C .4.6D .48.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 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则tan∠ABC 的值为A .B .C D .19.如图,某水库堤坝横截面迎水坡的坡度是,堤坝高为,则迎水坡面的是A .10.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 的北偏东55°方向,距离灯塔为2海里的点A 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位置B 处,海轮航行的距离AB 长是132B 5354353534AB 40m 80m B .C 40m .D .A .2海里B .海里C .海里D .海里11.钓鱼是一项特别锻炼心性的运动,如图,小南在江边垂钓,河堤AB 的坡度为1∶2.4,AB 长为3.9米,钓竿AC 与水平线的夹角是60°,其长为4.5米,若钓竿AC 与钓鱼线CD 的夹角也是60°,则浮漂D 与河堤下端B≈1.732)A.1.732米B .1.754米C .1.766米D .1.823米12.如图,在Rt △ABC 中,∠C =90°,BC =12,tan A =,则sinB =___________.13.在△ABC 中,AB ,AC ,tan ∠B =,则BC 的长度为__________. 14.已知相邻的两根电线杆与高度相同,且相距.小王为测量电线杆的高度,在两根电线杆之间某一处架起测角仪,如图所示,分别测得两根电线杆顶端的仰角为、,已知测角仪高,则电线杆的高度约为________.(精确到,参考数据:,,)2sin55︒2cos55︒2tan55︒12512AB CD 50m BC =E 45︒23︒EF 1.5m m 0.1m sin230.39︒≈cos230.92︒≈tan230.43︒≈15.已知:如图,在菱形ABCD 中,AE ⊥BC ,垂足为E ,对角线BD =8,tan ∠CBD =.(1)求边AB 的长;(2)求cos ∠BAE 的值.16.如图是小强洗漱时的侧面示意图,洗漱台(矩形ABCD )靠墙摆放,高AD =80cm ,宽AB =48cm ,小强的身高为166cm ,其中下半身FG =100cm ,洗漱时下半身与地面成80°角(∠FGK =80°),身体前倾成125°角(∠EFG =125°),脚与洗漱台的距离GC =15cm(点D ,C ,G ,K 在同一直线上). (1)此时小强的头部点E 与地面DK 的距离是多少?(2)小强希望他的头部E 恰好在洗漱盆AB 的中点O 的正上方,他应向前或后退多少? (sin80°≈0.98,cos80°≈0.17≈1.41,结果精确到0.1cm)121.(2019•天津)的值等于 A .1 B. C .D .22.(2019•怀化)已知∠α为锐角,且sin α=,则∠α= A .30° B .45° C.60°D .90°3.(2019·宜昌)如图,在5×4的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ABC 的顶点都在这些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sin ∠BAC 的值为A .B .C .D .A .75 mB .50 mC .30 mD .12 m5.(2019•苏州)如图,小亮为了测量校园里教学楼的高度,将测角仪竖直放置在与教学楼水平距离为的地面上,若测角仪的高度为,测得教学楼的顶部处的仰角为,则教学楼的高度是60sin 2231243343545AB CD 1.5m A 30oA .B .C .D.6.(2019•广西)小菁同学在数学实践活动课中测量路灯的高度.如图,已知她的目高AB 为1.5米,她先站在A 处看路灯顶端O 的仰角为35°,再往前走3米站在C 处,看路灯顶端O 的仰角为65°,则路灯顶端O 到地面的距离约为(已知sin35°≈0.6,cos35°≈0.8,tan35°≈0.7,sin65°≈0.9,cos65°≈0.4,tan65°≈2.1)A .3.2米B .3.9米C .4.7米D .5.4米7.(2019·杭州)如图,一块矩形木板ABCD 斜靠在墙边(OC ⊥OB ,点A ,B ,C ,D ,O 在同一平面内),已知AB =a ,AD =b ,∠BCO =x ,则点A 到OC 的距离等于A .a sin x +b sin xB .a cos x +b cos xC .a sin x +b cos xD .a cos x +b sin x55.5m 54m 19.5m 18m计算这座灯塔的高度CD (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31°≈0.52,cos31°≈0.86,tan31°≈0.60.11.(2019•深圳)如图所示,某施工队要测量隧道长度BC ,AD =600米,AD ⊥BC ,施工队站在点D 处看向B ,测得仰角为45°,再由D 走到E 处测量,DE ∥AC ,ED =500米,测得仰角为53°,求隧道BC 长.(sin53°≈,cos53°≈,tan53°≈).45354314.(2019•江西)图1是一台实物投影仪,图2是它的示意图,折线B–A–O表示固定支架,AO垂直水平桌面OE于点O,点B为旋转点,BC可转动,当BC绕点B顺时针旋转时,投影探头CD始终垂直于水平桌面OE,经测量:AO=6.8cm,CD=8cm,AB=30cm,BC=35cm.(结果精确到0.1).(1)如图2,∠ABC=70°,BC∥OE.①填空:∠BAO=__________.②求投影探头的端点D到桌面OE的距离.(2)如图3,将(1)中的BC向下旋转,当投影探头的端点D到桌面OE的距离为6cm时,求∠ABC 的大小.(参考数据:sin70°≈0.94,cos20°≈0.94,sin36.8°≈0.60,cos53.2°≈0.60)15.(2019•安徽)筒车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水利灌溉工具.如图1,明朝科学家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用图画描绘了筒车的工作原理.如图2,筒车盛水桶的运行轨迹是以轴心O为圆心的圆.已知圆心在水面上方,且圆被水面截得的弦AB 长为6米,∠OAB =41.3°,若点C 为运行轨道的最高点(C ,O 的连线垂直于AB ),求点C 到弦AB 所在直线的距离.(参考数据:sin41.3°≈0.66,cos41.3°≈0.75,tan41.3°≈0.88)16.(2019•贵阳)如图所示是我国古代城市用以滞洪或分洪系统的局部截面原理图,图中OP 为下水管道口直径,OB 为可绕转轴O 自由转动的阀门.平时阀门被管道中排出的水冲开,可排出城市污水;当河水上涨时,阀门会因河水压迫而关闭,以防河水倒灌入城中.若阀门的直径OB =OP =100cm ,OA 为检修时阀门开启的位置,且OA =OB .(1)直接写出阀门被下水道的水冲开与被河水关闭过程中∠POB 的取值范围;(2)为了观测水位,当下水道的水冲开阀门到达OB 位置时,在点A 处测得俯角∠CAB =67.5°,若此时点B 恰好与下水道的水平面齐平,求此时下水道内水的深度.(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1.41,sin67.5°=0.92,cos67.5°=0.38,tan67.5°=2.41,sin22.5°=0.38,cos22.5°=0.92,tan22.5°=0.41)3.【解析】如图,过点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由题意,得45ACH ∠=︒,36BCH ∠=︒,200BC =, 在Rt △BHC 中,sin BH BCH BC ∠=,∴sin36200BH︒=, ∵sin360.588︒≈,∴117.6BH ≈, 又cos HC BCH BC ∠=,∴cos36200HC︒=, ∵cos360.809︒≈,∴161.8HC ≈, 在Rt △AHC 中,tan AHACH HC∠=, ∵45ACH ∠=︒,∴AH HC =,∴161.8AH ≈, 又AB AH BH =+,∴279.4AB ≈,∴279AB ≈(米). 答:A 、B 之间的距离为279米.2.【答案】D【解析】原式=1–=,故选D . 3.【答案】A 【解析】如图,∵cos53°=, ∴AB =,故选A . 4.【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cos A =.故选B .5.【答案】A1122⨯1434BC AB cos53m︒13AC AB =1133ABAC AB AB ==【解析】如图,由题意得,AO ⊥BO ,AO =AC =5cm ,BO =BD =3cm , 则tan=tan ∠OBA .故选A.6.【答案】D【解析】如图所示:连接BD ,交AC于点E ,由正方形的性质可得:BD ⊥AC ,故BD ,AB则sin ∠BAC =D . 7.【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CD ⊥AB ,CD 即为斜边上的高,在Rt △ABC 中,∠C =90°,AB =10,sin A =, ∴sin A ==,即BC =6, 12122B 53AO BO ==EB AB ==3510BC BC AB =35根据勾股定理得:AC=8,∵S △ABC =AC •BC =CD •AB , ∴CD ==4.8, 故选B .8.【答案】B【解析】∠ABC所在的直角三角形的对边是3,邻边是4, 所以,tan ∠ABC =. 故选B .9.【答案】A【解析】∵堤坝横断面迎水坡AB 的坡比是1 ∵BC =40m ,∴AC m ,∴AB ,故选A .10.【答案】C【解析】记灯塔P 的正北方向为射线PC 的方向.根据题意可知∠APC =55°,PC ∥AB ,AP =2海里. ∵PC ∥AB ,∠APC =55°,∴∠PAB =55°. ∵在Rt △ABP 中,AP =2海里,∠PAB =55°, ∴AB =AP ·cos ∠PAB =2cos55°(海里). 故选C. 11.【答案】C【解析】如图,延长CA 交DB 延长线与点E ,过点A 作AF ⊥BE 于点F ,12126810AC BC AB ⋅⨯=34BC AC =则∠CED =60°, ∵AB 的坡比为1∶2.4,∴,则设AF =5x ,BF =12x , ∵AB =3.9米,∴在直角△ABF 中,由勾股定理知,3.92=25x 2+144x2.解得x =.∴AF =5x =,BF =12x =,∴EF =, ∵∠C =∠CED =60°, ∴△CDE 是等边三角形, ∵AC =4.5米,∴DE =CE =AC +AE则BD =DE ﹣EF ﹣BF≈1.766(米), 答:浮漂D 与河堤下端B 之间的距离为1.766米. 故选C . 12.【答案】【解析】在Rt △ABC 中,∠C =90°,BC =12,tan A =,得,即, ∴AC =5.由勾股定理,得AB .所以sin B =,故答案为:.13.【答案】5152.412AF BF ==31032185tan 60sin 60AF AFAE =====︒︒185513125125BC AC =12125AC =513AC AB =513【解析】如图,过点A 作AD ⊥BC 交于D .∵, 设AD =x ,则BD =2x , ∵AB,∴在△ABD 中,由勾股定理得(2=x2+(2x)2, 解得,x 1=2,x 2=﹣2(不符合,舍去),∴BD =4,同理,在△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BC =DC +BD =4+1=5, 故答案为:5. 14.【答案】【解析】过点F 作AB 、CD 的垂线,垂足为点G 、H ,如图所示:设AG =x m ,则有DH =x m , ∵,∴tan23°=,解得x ≈15.0,∴AB =x +1.5=16.5.电线杆的高度约为16.5 m .故答案是:16.5. 15.【解析】(1)连接AC ,AC 与BD 相交于点O ,∵四边形ABCD 是菱形,∴AC ⊥BD ,BO =BD =4, 1tan 2AD B BD ∠==1DC ===16.5tan45tan23AG AG BC +=︒︒50xx-12∵Rt △BOC 中,tan ∠CBD ==,∴OC =2, ∴AB =BC(2)∵AE ⊥BC ,∴S 菱形ABCD =BC ·AE =BD·AC , ∵AC =2OC =4,∴=×8×4,∴AE ,∴BE∴cos ∠ABE =.16.【解析】(1)如图,过点F 作FN ⊥DK 于N ,过点E 作EM ⊥FN 于M .∵EF +FG =166,FG =100,∴EF =66, ∵∠FGK =80°,∴FN =100sin80°≈98,∵∠EFG =125°,∴∠EFM =180°–125°–10°=45°, ∴FM =66cos45°=≈46.53,∴MN =FN +FM ≈144.5, ∴此时小强头部E 点与地面DK 相距约为144.5 cm .(2)如图,过点E 作EP ⊥AB 于点P ,延长OB 交MN 于H . ∵AB =48,O 为AB 中点,∴AO =BO =24,∵EM =66sin45°≈46.53, ∴PH ≈46.53,∵GN =100cos80°≈17,CG =15,∴OH =24+15+17=56,OP =OH –PH =56–46.53=9.47≈9.5, ∴他应向前9.5cm .OC OB 121212BE AB 351.【答案】B【解析】锐角三角函数计算,=2×=,故选A . 2.【答案】A【解析】∵∠α为锐角,且sin α=,∴∠α=30°.故选A . 3.【答案】D【解析】如图,过C 作CD ⊥AB 于D ,则∠ADC =90°,∴AC .∴sin ∠BAC ==.故选D .5.【答案】C【解析】过作交于,中,, ,,故选C .6.【答案】C【解析】如图,过点O 作OE ⊥AC 于点E ,延长BD 交OE 于点F ,︒60sin 223312CD AC 45D DE AB ⊥AB E DE BC ==Rt ADE △tan 30AEDE=o18(m)AE ∴==18 1.519.5(m)AB ∴=+=C7.【答案】D【解析】如图,过点A作AE⊥OC于点E,作AF⊥OB于点F,∵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90°,∵∠ABC=∠AEC,∠BCO=x,∴∠EAB=x,∴∠FBA=x,∵AB=a,AD=b,∴FO=FB+BO=a•cos x+b•sin x,故选D.答:炎帝塑像DE的高度约为51m.13.【解析】如图,连接BD,作DM⊥AB于点M,∵AB=CD,AB,CD分别垂直平分踏步EF,GH,∴AB∥CD,AB=CD,∴四边形ABDC是平行四边形,∴∠C=∠ABD,AC=BD,∵∠C=65°,AC=900,∴∠ABD=65°,BD=900,∴BM=BD•cos65°=900×0.423≈381,DM=BD•sin65°=900×0.906≈815,∵381÷3=127,120<127<150,∴该中学楼梯踏步的高度符合规定,∵815÷3≈272,260<272<300,∴该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符合规定,由上可得,该中学楼梯踏步的宽度和高度都符合规定.14.【解析】(1)①过点A作AG∥BC,如图1,则∠BAG=∠ABC=70°,∵BC∥OE,∴AG∥OE,∴∠GAO=∠AOE=90°,∴∠BAO=90°+70°=160°,故答案为:160;②过点A作AF⊥BC于点F,如图2,16.【解析】(1)阀门被下水道的水冲开与被河水关闭过程中∠POB 的取值范围为:90°≤∠POB ≤0°;(2)如图,∵∠CAB =67.5°,∴∠BAO =22.5°, ∵OA =OB ,∴∠BAO =∠ABO =22.5°,∴∠BOP =45°, ∵OB =100,∴OE OB , ∴PE =OP –OE ≈29.5cm , 答:此时下水道内水的深度约为29.5cm .。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复习一、定义直角三角形是指其中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

直角指的是一个角度为90°的角。

二、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勾股定理。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a和b,斜边为c,则有a^2+b^2=c^22.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两个直角边中最长的边,而且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是两个锐角的对边。

3.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互余。

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互为倒数。

三、特殊直角三角形1.等腰直角三角形:定义:顶角为90°的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个直角边相等,斜边为直角边的根号2倍。

2.30°-60°-90°直角三角形:定义:一个锐角为30°,一个锐角为60°的直角三角形。

性质:-斜边是短直角边的2倍;-长直角边是短直角边的根号3倍;-高(垂直于短直角边的线段)是短直角边的根号3倍的一半。

3.45°-45°-90°直角三角形:定义:两个锐角都为45°的直角三角形。

性质:-斜边是任意一个直角边的根号2倍;-高(垂直于底边的线段)是底边的一半。

四、解直角三角形问题的步骤1.已知两条边,求第三条边。

a)如果已知两条直角边a和b,可以直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斜边c:c=√(a^2+b^2)。

b)如果已知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另一条直角边b:b=√(c^2-a^2)。

2.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求另一条直角边和斜边。

a) 如果已知一条直角边a和一个锐角θ,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b:b = a * tanθ。

b)如果已知一条直角边a和斜边c,可以求出另一条直角边b:b=√(c^2-a^2)。

c) 如果已知一条直角边a和一个锐角θ,可以求出斜边c:c = a / cosθ。

3.已知两条直角边之间的比例,求两个直角边和斜边的长度。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解直⾓三⾓形是中考数学的⼀⼤考点,但相关的知识点其实并不是⼗分的难,下⾯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是⼩编为⼤家带来的,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解直⾓三⾓形知识点总结 【知识梳理】 1.解直⾓三⾓形的依据(1)⾓的关系:两个锐⾓互余;(2)边的关系:勾股定理;(3)边⾓关系:锐⾓三⾓函数 2.解直⾓三⾓形的基本类型及解法:(1)已知斜边和⼀个锐⾓解直⾓三⾓形;(2)已知⼀条直⾓边和⼀个锐⾓解直⾓三⾓形;(3)已知两边解直⾓三⾓形. 3.解直⾓三⾓形的应⽤:关键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来解决 【课前预习】 1、在Rt△ABC中,∠C=90°,根据已知量,填出下列表中的未知量: a b c ∠A ∠B 6 30° 10 45° 2、所⽰,在△ABC中,∠A=30°,,AC= ,则AB= . 变式:若已知AB,如何求AC? 3、在离⼤楼15m的地⾯上看⼤楼顶部仰⾓65°,则⼤楼⾼约 m. (精确到1m, ) 4、铁路路基横断⾯为⼀个等腰梯形,若腰的坡度为1:,顶宽为3⽶,路基⾼为4⽶, 则坡⾓= °,腰AD= ,路基的下底CD= . 5、王英同学从A地沿北偏西60°⽅向⾛100m到B地,再从B地向正南⽅向⾛200m到C地,此时王英同学离A地 m. 【解题指导】 例1 在Rt△ ABC中,∠C=90°,AD=2AC=2BD,且DE⊥AB. (1)求tanB;(2)若DE=1,求CE的长. 例2 34-4所⽰,某居民⼩区有⼀朝向为正南⽅向的居民楼,该居民楼的⼀楼是⾼6m的⼩区超市,超市以上是居民住房,在该楼的前⾯15m处要盖⼀栋⾼20m的新楼.当冬季正午的阳光与⽔平线的夹⾓为32°时. (1)问超市以上的居民住房采光是否有影响,为什么? (2)若新楼的影⼦刚好部落在居民楼上,则两楼应相距多少⽶? (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3某校初三课外活动⼩组,在测量树⾼的⼀次活动中,34-6所⽰,测得树底部中⼼A到斜坡底C的⽔平距离为8.8m.在阳光下某⼀时刻测得1m的标杆影长为0.8m,树影落在斜坡上的部分CD=3.2m.已知斜坡CD的坡⽐,求树⾼AB.(结果保留整数,参考数据 ) 例4 ⼀副直⾓三⾓板放置,点C在FD的延长线上,AB∥CF,∠F=∠ACB=90°,∠E=45°,∠A=60°,AC=10,试求CD的长. 【巩固练习】 1、某坡⾯的坡度为1: ,则坡⾓是_______度. 2、已知⼀斜坡的坡度为1:4,⽔平距离为20m,则该斜坡的垂直⾼度为 . 3、河堤的横断⾯1所⽰,堤⾼BC是5m,迎⽔斜坡AB长13m,那么斜坡AB的坡度等于 . 4、菱形在平⾯直⾓坐标系中的位置2所⽰, ,则点的坐标为 . 5、先锋村准备在坡⾓为的⼭坡上栽树,要求相邻两树之间的⽔平距离为5⽶,那么这两树在坡⾯上的距离AB为 . 6、⼀巡逻艇航⾏⾄海⾯处时,得知其正北⽅向上处⼀渔船发⽣故障.已知港⼝处在处的北偏西⽅向上,距处20海⾥; 处在A处的北偏东⽅向上,求之间的距离(结果精确到0.1海⾥) 【课后作业】 ⼀、必做题: 1、4,已知△ABC中,AB=5cm,BC=12cm,AC=13cm,那么AC边上的中线BD的长为 cm. 2、某⼈沿着有⼀定坡度的坡⾯前进了10⽶,此时他与⽔平地⾯的垂直距离为⽶,则这个坡⾯的坡度为__________. 3、已知5,在△ABC中,∠A=30°,tanB= ,BC= ,则AB的长为__ ___. 4、6,将以A为直⾓顶点的等腰直⾓三⾓形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使点与C重合,连结,则的值为 . 5、7所⽰,在⼀次夏令营活动中,⼩亮从位于A点的营地出发,沿北偏东60°⽅向⾛了5km到达B 地,然后再沿北偏西30°⽅向⾛了若⼲千⽶到达C地,测得A地在C地南偏西30°⽅向,则A、C两地的距离为( ) (A) (B) (C) (D) 6、8,⼩明要测量河内岛B到河边公路l的距离,在A测得,在C测得,⽶,则岛B到公路l的距离为( )⽶. (A)25 (B) (C) (D) 7、9所⽰,⼀艘轮船由海平⾯上A地出发向南偏西40°的⽅向⾏驶40海⾥到达B地,再由B地向北偏西10°的⽅向⾏驶40海⾥到达C地,则A、C两地相距( ). (A)30海⾥ (B)40海⾥ (C)50海⾥ (D)60海⾥ 8、是⼀⽔库⼤坝横断⾯的⼀部分,坝⾼h=6m,迎⽔斜坡AB=10m,斜坡的坡⾓为α,则tanα的值为( ) (A) (B) (C) (D) 9、11,A,B是公路l(l为东西⾛向)两旁的两个村庄,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B村在A村的南偏东45°⽅向上. (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便村民出⾏,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 10、是⼀个半圆形桥洞截⾯⽰意图,圆⼼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位线,CD∥AB,且CD = 24 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 .(1)求半径OD;(2)根据需要,⽔⾯要以每⼩时0.5 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排⼲? 11、所⽰,A、B两城市相距100km. 现计划在这两座城市间修筑⼀条⾼速公路(即线段AB),经测量,森林保护中⼼P在A城市的北偏东30°和B城市的北偏西45°的⽅向上. 已知森林保护区的范围在以P 点为圆⼼,50km为半径的圆形区域内. 请问:计划修筑的这条⾼速公路会不会穿越保护区?为什么?(参考数据:, ) 12、,斜坡AC的坡度(坡⽐)为1: ,AC=10⽶.坡顶有⼀旗杆BC,旗杆顶端B点与A点有⼀条彩带AB 相连,AB=14⽶.试求旗杆BC的⾼度. ⼆、选做题: 13、,某货船以每⼩时20海⾥的速度将⼀批重要物资由A处运往正西⽅向的B处,经过16⼩时的航⾏到达.此时,接到⽓象部门的通知,⼀台风中⼼正以40海⾥每⼩时的速度由A向北偏西60o⽅向移动,距台风中⼼200海⾥的圆形区域(包括边界)均会受到影响.⑴ B处是否会受到台风的影响?请说明理由.⑵为避免受到台风的影响,该船应在到达后多少⼩时内卸完货物? 14、所⽰,在Rt△ABC中,∠ACB=90°,半径为1的圆A与边AB相交于点D,与边AC相交于点E,连接DE并延长,与线段BC的延长线交于点P. (1)当∠B=30°时,连接AP,若△AEP与△BDP相似,求CE的长; (2)若CE=2,BD=BC,求∠BPD的正切值; (3)若tan∠BPD= ,设CE=x,△ABC的周长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解题技巧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1.
直接求角度和边长:给出一个已知的角度和一条边的长度,要求另一条边的长度或两个角度的大小。

2.
已知两个角度和一条边长,求另一条边长:给出两个已知的角度和一条边的长度,要求另一条边的长度。

3.
已知三个角度和三条边长,求第四个角度:给出三个已知的角度和三条边的长度,要求第四个角度的大小。

下面是一些解题技巧:
1.
利用三角函数公式: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正弦、余弦、正切等三角函数公式来计算角度和边长。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C=a,则
sinA=a/c,cosA=b/c,tanA=a/b。

2.
利用勾股定理: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计算斜边和直角边的长度。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C=a,则根据勾股定理有a^2+b^2=c^2。

3.
利用相似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可以使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来计算角度和边长。

例如,对于一个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90°,AB=c,AC=b,BD=x,CD=y,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有x/a=y/b。

4.
注意单位换算:在解题时需要注意单位换算的问题,特别是在涉及到长度和角度的计算时。

例如,如果题目中给出的角度是以度为单位的,而要求的答案是以弧度为单位的,则需要将角度转换为弧度。

解直角三角形五种常见类型

解直角三角形五种常见类型

解直角三角形五种常见类型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的重要内容之一,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知识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解直角三角形时,要注意三角函数的选取,避免计算复杂.在解题中,若求解的边、角不在直角三角形中,应先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类型一、已知两直角边解直角三角形【例1】如图,在Rt△ABC中,∠C=90°,a,b,c分别为∠A,∠B,∠C的对边,a=2,b=6,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类型二、已知一直角边和斜边解直角三角形【例2】如图,∠ACB=90°,AB=13,AC=12,∠BCM=∠BAC,求sin ∠BAC的值和点B到直线MC的距离.类型三、已知一直角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3】如图,在△ABC中,∠B=90°,∠C=30°, AB=3.(1)求AC的长;(2)求BC的长类型四、已知斜边和一锐角解直角三角形【例4】如图,在Rt△ABC中,∠C=90°,∠B=45°,a,b,c分别为∠A,∠B,∠C的对边,c=10,解这个直角三角形类型五、已知非直角三角形中的边(或角或三角函数值)解直角三角形题型一: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问题(化斜为直法)【例5】如图,在△ABC中,点D是AB的中点,DC⊥AC,1,求∠A的三角函数值.且tan ∠BCD=3题型2:化解四边形问题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6】【中考·北京】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E,∠BAC=90°,∠CED=45°,∠DCE=30°,DE=2,BE=22 .求CD的长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题型3、化解方程问题为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7】已知a,b,c分别是△ABC中∠A,∠B,∠C的对边,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1-x2)+2bx+c(1+x2)=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且3c=a+3b.(1)判断△ABC的形状;(2)求sin A+sin B的值.。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

九年级解直角三角形一、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1.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2. 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 三边关系:a^2+b^2=c^2(勾股定理,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 两锐角关系:∠ A+∠ B = 90^∘。

- 边角关系:- sin A=(a)/(c),cos A=(b)/(c),tan A=(a)/(b);- sin B=(b)/(c),cos B=(a)/(c),tan B=(b)/(a)。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常见类型及解法。

1. 已知一条直角边和一个锐角。

- 例如,已知直角边a和锐角A。

- 根据两锐角互余,求出∠ B = 90^∘-∠ A。

- 然后,根据tan A=(a)/(b),可得b=(a)/(tan A)。

- 根据勾股定理c=√(a^2) + b^{2}或者根据sin A=(a)/(c),可得c=(a)/(sinA)。

2. 已知斜边和一个锐角。

- 例如,已知斜边c和锐角A。

- 先求∠ B=90^∘-∠ A。

- 再根据sin A=(a)/(c),可得a = csin A;根据cos A=(b)/(c),可得b = ccos A。

3. 已知两条直角边。

- 例如,已知直角边a和b。

- 先根据勾股定理c=√(a^2)+b^{2}。

- 然后根据tan A=(a)/(b)求出∠ A,再由∠ B = 90^∘-∠ A求出∠ B。

三、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

1. 仰角和俯角。

- 在视线与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做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叫做俯角。

在解决与仰角、俯角有关的实际问题时,通常将实际问题抽象为解直角三角形的数学模型,利用三角函数知识求解。

2. 坡度和坡角。

- 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i表示,即i=(h)/(l)。

-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叫做坡角,记为α,则i = tanα。

初三中考一轮复习(15)解直角三角形题型分类含答案(全面非常好)

初三中考一轮复习(15)解直角三角形题型分类含答案(全面非常好)

教学过程解直角三角形【基础知识回顾】一、锐角三角函数定义:在Rtz\ABCt\ /C=9d, /A、ZEk /C的对边分别为a、b、c,则/A的正弦可表示为:sinA= , /A的余弦可表示为cosA= /A的正切: tanA= ,它们统称为/ A的锐角三角函数二、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解直角三角形:1、定义: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个已知元素,求出另外个未知元素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2、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中的有关概念⑴仰角和俯角:如图:在图上标上仰角和俯角i视线水平线⑵坡度坡角:如图:斜坡AB的垂直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用i表示, 即1= 坡面与水平面得夹角为用字母%表示,则i=tan %=上。

11 T⑶方位角:是指南北方向线与目标方向所成的小于900的水平角如图:OA^Z K OB 表木OC 表木O味示(也可称东南方向)北_ A南例2 在Rtz\ABOt\ /C=90° , AB=2BC现给出下歹U结论:①sinA= § ;②cosB=■1 ;③tanA=殍;④tanB=#,其中正确的结论是(只需填上正确结论的序号)解:如图所示:故答案为:②③④.对应训练2.计算6tan45 -2cos60 °的结果是()A. 4 3B. 4C. 5 3D. 52. D考点三:化斜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例3 在△ABC^, AB=AC=5 sin /ABC=0.8,贝U BC=故答案为:6.对应训练3.如图,四边形ABCD勺对角线AG BD相交于点Q且B阡分AC若BD=8 AC=6/BOC=120,则四边形ABCD勺面积为 .(结果保留根号)3.12 .3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4.如图,益阳市梓山湖中有一孤立小岛,湖边有一条笔直的观光小道AR现决定从小岛架一座与观光小道垂直的小桥PD,小张在小道上测得如下数据:AB=80.0米,/PAB=38.5 , / PBA=26.5.请帮助小张求出小桥PD的长并确定小桥在小道上的位置.(以A, B为参照点,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sin38.5 =0.62 , cos38.5 =0.78 , tan38.5 =0.80 , sin26.5 =0.45, cos26.5 =0.89 , tan26.5 =0.50)4.解:设PD=x^,・.PDL AB,・•・/ADPN BDP=90 ,在Rt^PAD中,tan / PAD=^ ,AD・•・ AD=-—= 5x, tan38.5o0.8 4在RtWBD中,tan/PBD-DB又.78=80.0 米,55x+2x=80.0 ,4解得:x=24.6,即P[> 24.6 米,・•. DB=2x=492答:小桥PD的长度约为24.6米,位于AB之间距B点约49.2米.【聚焦中考】1.6cos30 °的值是1,但22.河堤横断面如图所示,堤高BC=6米,迎水坡AB的坡比为1:收,则AB的长为( )A.12B.4石米C. 5痣米D. 673米B2. A3.一渔船在海岛A南偏东20°方向的B处遇险,测得海岛A与B的距离为20海里,渔船将险情报告给位于A处的救援船后,沿北偏西80方向向海岛C靠近,同时,从A处出发的救援船沿南偏西10°方向匀速航行,20分钟后,救援船在海岛C处处,望见渔船D在南偏东60方向,若海监船的速度为50海里/小时,则A, B之间的距离为(取4=1.7,结果精确到0.1海里).5. 67.56.如图,有一艘渔船在捕鱼作业时出现故障,急需抢修,调度中心通知附近两个小岛A、B上的观测点进行观测,从A岛测得渔船在南偏东37方向C处,B岛在南偏东66°方向,从B岛测得渔船在正西方向,已知两个小岛间的距离是72海里, A岛上维修船的速度为每小时20海里,B岛上维修船的速度为每小时28.8海里,为及时赶到维修,问调度中心应该派遣哪个岛上的维修船?(参考数据:cos37 =0.8, sin37 =0.6, sin66 =0.9, cos66 =0.4)6.解:如图,作ADLBC的延长线于点D.北D C B在Rt^ADB中,AD=ABcos/BAD=72< cos66 =72X 0.4=28.8 (海里),BD=ABsin / BAD=72 sin66 =72X 0.9=64.8 (海里).在Rt/XADC^, AC=—AD— ^88- 空=36(海里),cos DAC cos37o0.8CD=ACsin / CAD=36 sin37 =36X 0.6=21.6 (海里).BC=BD-CD=64.8-21.6=43.2 (海里).A岛上维修船需要时间t A=^ ^=1.8 (小时).20 20B岛上维修船需要时间t B=坨432=1.5 (小时).28.8 28.8- t A> t B,.•・调度中心应该派遣B岛上的维修船.10.校车安全是近几年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安全隐患主要是超速和超载.某中学数学活动小组设计了如下检测公路上行驶的汽车速度的实验:先在公路旁边选取一点C,再在笔直的车道l上确定点D,使CDW l垂直,测得CD的长等于21米,在l上点D的同侧取点A B,使/ CAD=30 , / CBD=60 .(1)求AB的长(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石=1.73, 72=1.41 );(2)已知本路段对校车限速为40千米/小时,若测得某辆校车从A到B用时2秒, 这辆校车是否超速?说明理由.S DC10.解:(1)由题意得,在Rtz\ADC^, AD= CD”马=21 阴=36.33 (米),tan30o .33在Rt^BDC^ , BD=_CD V=Z1 =75/3 = 12.11 (米),tan60 3贝U AB=AD-BD=36.33-12.11=24.22= 24.2 (米)。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8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2024年中考数学总复习专题18解直角三角形复习划重点 学霸炼技法
坡度(坡
叫做坡度(或坡比),用字母 i 表示;
比)、坡角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α 叫坡角,i=
h
tan α= .如图(3)
l
第16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一般指以观测者的位置为中心,将正
北或正南方向作为起始方向旋转到目
方向角
标方向所成的角(一般指锐角),通常
表达成北(南)偏东(西)××度.如图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2)sin ∠ADC的值.
∵AD 是△ABC 的中线,
1
∴CD= BC=2,∴DE=CD-CE=1.
2
∵AE⊥BC,DE=AE,∴∠ADC=45°,
AE
2
∴sin ∠ADC=

.
DE
2
第25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规律方法]
解此类题的一般方法
(1)构造直角三角形.
(2)理清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3)利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解答问题.
第26页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研究4
解题模型分析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常见解直角三角形模型
■命题角度1:母子型
基本
模型
AB=AB;BD+DC=BC
第27页
BC=BC;AD+DB=AB
返回目录
专题十八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演变
模型
BC=EF;
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
[对接教材]
人教:九下P60~P84;
北师:九下P2~P27;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 b 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in=∠=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sin α21 22 23cos α 23 22 21 tan α 33 13cot α31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解答题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解答题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解答题题型一:仰角、俯角问题1.(2021年怀化市)政府将要在某学校大楼前修一座大桥.如图,宋老师测得大楼的高是20米,大楼的底部D 处与将要修的大桥BC 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宋老师又上到楼顶A 处测得B 和C 的俯角EAB ∠,EAC ∠分别为67︒和22︒,宋老师说现在我能算出将要修的大桥BC 的长了.同学们:你知道宋老师是怎么算的吗?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米)。

其中12sin 6713︒≈,5cos6713︒≈,12tan 675︒≈,3sin 228︒≈,15cos 2216︒=,2tan 225︒≈2.(2021年河南省中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的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瑰宝,卢舍那佛像是石窟中最大的佛像.某数学活动小组到龙门石窟景区测量这尊佛像的高度.如图,他们选取的测量点A 与佛像BD 的底部D 在同一水平线上.已知佛像头部BC 为4m ,在A 处测得佛像头顶部B 的仰角为45︒,头底部C 的仰角为37.5︒,求佛像BD 的高度(结果精确到0.1m .参考数据:sin37.50.61︒≈,cos37.50.79︒≈,tan37.50.77︒≈)3.(2021年湖南省常德市中考)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学校新装了国旗旗杆(如图所示),星期一该校全体学生在国旗前举行了升旗仪式.仪式结束后,站在国旗正前方的小明在A处测得国旗D处的仰角为45°,站在同一队列B处的小刚测得国旗C处的仰角为23°,已知小明目高AE=1.4米,距旗杆CG的距离为15.8米,小刚目高BF=1.8米,距小明24.2米,求国旗的宽度CD是多少米?(最后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参考数据:sin23°≈0.3907,cos23°≈0.9205,tan23°≈0.4245)4.(2021年海南省中考)如图,在某信号塔AB的正前方有一斜坡CD,坡角∠CDK=30°,斜坡的顶端C与塔底B的距离BC=8米,小明在斜坡上的点E处测得塔顶A的仰角∠AEN=60°,CE=4米,且BC∥NE∥KD,AB⊥BC(点A,B,C,D,E,K,N在同一平面内).(1)填空:∠BCD=度,∠AEC=度;(2)求信号塔的高度AB(结果保留根号).题型二:坡度(坡角)问题1.(2020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为了学生的安全,某校决定把一段如图所示的步梯路段进行改造.已知四边形ABCD 为矩形,DE =10 m ,其坡度为i 1=1:√3,将步梯DE 改造为斜坡AF ,其坡度为i 2=1:4,求斜坡AF 的长度.(结果精确到0.01 m ,参考数据:√3≈1.732,√17≈4.122)2.(2020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某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在对某段高速公路进行安全巡检过程中,发现该高速公路旁的一斜坡存在落石隐患.该斜坡横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水平线12l l //,点A 、B 分别在1l 、2l 上,斜坡AB 的长为18米,过点B 作1BC l ⊥于点C ,且线段AC 的长为(1)求该斜坡的坡高BC ;(结果用最简根式表示)(2)为降低落石风险,该管理部门计划对该斜坡进行改造,改造后的斜坡坡脚α为60°,过点M 作1MN l ⊥于点N ,求改造后的斜坡长度比改造前的斜坡长度增加了多少米?题型三:方位角问题1.(2021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某海域有一小岛P,在以P为圆心,半径r为10(3+)海里的圆形海域内有暗礁.一海监船自西向东航行,它在A处测得小岛P位于北偏东60°的方向上,当海监船行驶20海里后到达B处,此时观测小岛P位于B处北偏东45°方向上.(1)求A,P之间的距离AP;(2)若海监船由B处继续向东航行是否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如果有触礁危险,那么海监船由B处开始沿南偏东至多多少度的方向航行能安全通过这一海域?2.(2021年鄂州市中考)在全民健身运动中,骑行运动颇受市民青睐.一市民骑自行车由A 地出发,途经B地去往C地,如图.当他由A地出发时,发现他的北偏东45︒方向有一信号发射塔P.他由A地沿正东方向骑行到达B地,此时发现信号塔P在他的北偏东15︒方向,然后他由B地沿北偏东75︒方向骑行12km到达C地.(1)(4分)求A地与信号发射塔P之问的距离;(2)(4分)求C地与信号发射塔P之问的距离.(计算结果保留根号)3.(2021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某天,北海舰队在中国南海例行训练,位于A处的济南舰突然发现北偏西30°方向上的C处有一可疑舰艇,济南舰马上通知位于正东方向200海里B处的西安舰,西安舰测得C处位于其北偏西60°方向上,请问此时两舰距C处的距离分别是多少?4.(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时代中学组织学生进行红色研学活动.学生到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先从基地门口A处向正南方向走300米到达革命纪念碑B处,再从B处向正东方向走到党史纪念馆C处,然后从C处向北偏西37°方向走200米到达人民英雄雕塑D处,最后从D处回到A处.已知人民英雄雕塑在基地门口的南偏东65°方向,求革命纪念碑与党史纪念馆之间的距离(精确到1米).(参考数据:sin37°≈0.60,cos37°≈0.80,tan37°≈0.75,sin65°≈0.91,cos65°≈0.42,tan65°≈2.14)题型四:生活情景、实物类问题1.(2021年甘肃省武威市中考)如图1是平凉市地标建筑“大明宝塔”,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是明代平凉韩王府延恩寺的主体建筑。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考点梳理

初三数学解直角三角形考点梳理

解直角三角形考点全梳理考点1 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锐角角A的正弦(sin),余弦(cos)和正切(tan),都叫做角A的锐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例题1在Rt△ABC中,∠C=90°,∠B=α,若BC=m,则AB的长为()A .B.m•cosαC.m•sinαD.m•tanα变式1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下列各组线段的比不能表示sin ∠BCD的()(第一题图)(第二题图)(第三题图)A .B .C .D .变式2如图,BD⊥AC于D,CE⊥AB于E,BD与CE相交于O,则图中线段的比不能表示sin A 的式子为()A .B .C .D .变式3如图,△ACB中,∠ACB=Rt∠,已知∠B=α,∠ADC=β,AB=a,则BD的长可表示为()A.a•(cosα﹣cosβ)B .C.a cos αD.a•cosα﹣a sinα•a•tanβ考点2 网格中的锐角三角函数值计算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各边的长度,有时还会运用面积法来求解关键边的长度.例题2如图,在6×6的正方形网格中,△ABC的顶点都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则tan∠BAC的值是()A .B .C .D .变式4如图,在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点A、B、O都在格点上,则∠OAB的正弦值是.变式5如图,将∠BAC放置在5×5的正方形网格中,如果顶点A、B、C均在格点上,那么∠BAC的正切值为.变式6如图,△ABC的三个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上,则sin∠ACB的值为.考点3 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当角度在0°~90°间变化时,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例题3sin58°、cos58°、cos28°的大小关系是()A.cos28°<cos58°<sin58°B.sin58°<cos28°<cos58°C.cos58°<sin58°<cos28°D.sin58°<cos58°<cos28°变式7比较大小:(1)cos35°cos45°,tan50°tan60°;(2)若sinα=0.3276,sinβ=0.3274,则αβ.变式8比较大小:sin81°tan47°(填“<”、“=”或“>”).变式9如图所示的网格是正方形网格,∠AOB∠COD.(填“>“,“=”或“<“)考点4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平方关系:sin2A+cos2A=1;(2)正余弦与正切之间的关系(积的关系):一个角的正切值等于这个角的正弦与余弦的比,即tanA或sinA=tanA•cosA.例题4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点P的横坐标为3,sinα,则tanα=()A.B.C.D.变式10若∠a为锐角,且tan a是方程x2﹣2x﹣3=0的一个根,则sinα等于()A.1B.C.D.变式11在Rt△ABC中,∠C=90°,下列式子正确的是()A.sin A+cos A<1 B.sin A+cos A=1C.sin A+cos A>1D.sin A+cos A≥1变式12已知sinαcosα,且0°<α<45°,则sinα﹣cosα的值为()A.B.C.D.±考点5 互余两角三角函数的关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互余角的三角函数间的关系:sin(90°-α)=cosα,cos(90°-α)=sinα,例题5如图,在Rt△ABC中,∠BAC=90°,AD⊥BC,垂足为D.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sinα=sin B;②sinβ=sin C;③sin B=cos C;④sinα=cosβ.其中正确的结论有.变式13已知α为锐角,sinα+cos(90°﹣α),则α=.变式14若a<60°,且sin(60°﹣a),则cos(30°+a)=.变式15化简:.考点6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的计算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熟记特殊角三角函数值:计算:(1)2sin30°+3cos60°﹣4tan45°(2)tan260°变式16计算:3tan30°cos45°变式17计算:变式18计算(1)3tan60°﹣tan245°﹣2cos30°.(2).考点7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中的新定义问题例题6嘉琪在某次作业中得到如下结果:sin27°+sin283°≈0.122+0.992=0.9945,sin222°+sin268°≈0.372+0.932=1.0018,sin229°+sin261°≈0.482+0.872=0.9873,sin237°+sin253°≈0.602+0.802=1.0000,sin245°+sin245°=()2+()2=1.据此,嘉琪猜想:在Rt△ABC中,∠C=90°,设∠A=α,有sin2α+sin2(90°﹣α)=1.(1)当α=30°时,验证sin2α+sin2(90°﹣α)=1是否成立.(2)请你对嘉琪的猜想进行证明.变式19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初中阶段,我们所学的锐角三角函数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sin αcos αtan α一般地,当α、β为任意角时,sin(α+β)与sin(α﹣β)的值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求得: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例如sin15°=sin(45°﹣30°)=sin45°cos30°﹣cos45°sin30°根据上述材料内容,解决下列问题:(1)计算:sin75°=;sin15°=;(2)在Rt△ABC中,∠A=75°,∠C=90°,AB=4,请你求出AC和BC的长.考点8 解直角三角形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解直角三角形(Rt△ABC,∠C=90°)①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2=c2;②两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③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sin)等于对边比斜边,余弦(cos)等于邻边比斜边正切(tan)等于对边比邻边.;④解直角三角形中常见类型:①已知一边一锐角.②已知两边.例题7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C=14,AD=12,sin B.(1)求线段CD的长度;(2)求cos∠C的值.变式20如图,在Rt△ABC中,设a,b,c分别为∠A,∠B,∠C的对边,∠C=90°,b=8,∠A的平分线AD,求∠B,a,c的值.变式21如图,Rt△ABC中,∠A=90°,AD、AE分别是BC边的中线和高,若cos B,BC=10.(1)求AB的长;(2)求AE的长;(3)求sin∠ADB的值.变式22如图,在△ABC中,∠ACB=90°,cos A,BC=12,D是AB的中点,过点B作直线CD的垂线,垂足为点E.求:(1)线段CD的长;(2)cos∠ABE的值.考点9 解斜三角形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作垂线将斜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进而通过解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例题8如图,在△ABC中,∠BAC=120°,AC=6,AB=4,则BC的长是()A.6B.2C.2D.9变式23已知.在△ABC中,BC AC,∠BCA=135°,求tan A的值.如图,在△ABC中,∠A=30°,tan B,AC=6,求AB的长.变式24如图,在△ABC中,∠B=45°,∠C=75°,夹边BC的长为6.求△ABC的面积.考点10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坡度坡脚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坡度坡脚问题:(1)坡度是坡面的铅直高度h和水平宽度l的比,又叫做坡比,它是一个比值,反映了斜坡的陡峭程度,一般用i表示,常写成i=1:m的形式.(2)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叫做坡角,坡度i与坡角α之间的关系为:i=h/l=tanα.(3)在解决坡度的有关问题中,一般通过作高构成直角三角形,坡角即是一锐角,坡度实际就是一锐角的正切值,水平宽度或铅直高度都是直角边,实质也是解直角三角形问题.例题9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现测得坝顶DC=4m,坡面AD的坡度i为1:1,坡面BC 的坡角β为60°,坝高3m ,( 1.73)求:(1)坝底AB的长(精确到0.1);(2)水利部门为了加固水坝,在保持坝顶CD不变的情况下降低AD的坡度(如图),使新坡面DE的坡度i为1:,原水坝底部正前方2.5m处有一千年古树,此加固工程对古树是否有影响?请说明理由.变式25如图,水坝的横截面是梯形ABCD,迎水坡BC的坡角α为30°,背水坡AD的坡度i 为1:1.2,坝顶宽DC=2.5米,坝高5米.求:(1)坝底宽AB的长(结果保留根号);(2)在上题中,为了提高堤坝的防洪能力,市防汛指挥部决定加固堤坝,要求坝顶CD加宽0.5米,背水坡AD的坡度改为1:1.4,已知堤坝的总长度为5km,求完成该项工程所需的土方(结果保留根号).考点11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俯角仰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俯角仰角问题:(1)概念:仰角是向上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俯角是向下看的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2)解决此类问题要了解角之间的关系,找到与已知和未知相关联的直角三角形,当图形中没有直角三角形时,要通过作高或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另当问题以一个实际问题的形式给出时,要善于读懂题意,把实际问题划归为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问题加以解决.例题10如图,在坡顶A处的同一水平面上有一座古塔BC,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斜坡底P处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45°,然后他们沿着坡度为1:2.4的斜坡AP攀行了26米,在坡顶A 处又测得该塔的塔顶B的仰角为76°.求:(1)坡顶A到地面水平线PO的距离;(2)古塔BC的高度.(结果用非特殊角三角函数和根号表示即可)考点12 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方位角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方位角问题:(1)在辨别方向角问题中:一般是以第一个方向为始边向另一个方向旋转相应度数.(2)在解决有关方向角的问题中,一般要根据题意理清图形中各角的关系,有时所给的方向角并不一定在直角三角形中,需要用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或一个角的余角等知识转化为所需要的角.变式26如图,一艘船由A港沿北偏东65°方向航行38km到B港,然后再沿北偏西42°方向航行至C港,已知C港在A港北偏东20°方向.(1)直接写出∠C的度数;(2)求A、C两港之间的距离.(结果用含非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及根式表示即可)。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

中考数学解直角三角形一、定义: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分两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与原三角形相似,另一个与原三角形轴对称。

二、解直角三角形的步骤: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大的角是90°,所以只要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2、已知直角边a和斜边c,求另一条直角边b:公式: a2 + b2 = c2或 b = √c2 – a2 (在实数范围内进行运算)。

3、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α和斜边c,求另一直角边b:公式: sinα = a / c或 a = c × sinα,求b: tanα = a / b 或 b = a / tanα。

4、判断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方法:①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②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③一边的中线等于这条中线的二分之一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直角三角形中考题在平面几何中,解直角三角形是中考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

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解直角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常见题型和解法。

一、锐角三角函数锐角三角函数是解直角三角形的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三角函数的掌握程度。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个锐角,求其它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例题:在Rt△ABC中,∠C=90°,BC=3,AC=4,则sinA=____,cosA=____,tanA=____。

解析: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AB=5,再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可求得答案。

二、解直角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是解直角三角形中最重要的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勾股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掌握以及应用能力。

一般题型为:已知一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边长或一个边长和另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值,求未知边的长度。

例题:在Rt△ABC中,∠C=90°,BC=3,sinA=0.6,求AC的长。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可求得∠B的三角函数值,再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得AC的长。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知识点整理复习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A+∠B=90°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4、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 ,b ,斜边长为c ,那么a 2+b 2=c 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ABCa b c弦股勾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边 弦:斜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下面关系: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 2+b 2=c 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股四、弦五)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c );(2)若c 2=a 2+b 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 若a 2+b 2>c 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c 为最大边)4. 勾股定理的作用:(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n 的线段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①锐角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正弦,记为sinA ,即c asin=∠=斜边的对边A A②锐角A 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 的余弦,记为cosA ,即c bcos =∠=斜边的邻边A A③锐角A 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 的正切,记为tanA ,即batan =∠∠=的邻边的对边A A A④锐角A 的邻边与对边的比叫做∠A 的余切,记为cotA ,即abcot =∠∠=的对边的邻边A A A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锐角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三角函数 30°45°60°sin α 21 22 23cos α 23 22 21 tan α 33 1 3cot α3133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1cos sin22=+A A(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AAcos sin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0°~90°之间变化时,(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三角形。 3、 勾 股 定 理 的 逆 定 理 : 如 果 三 角 形 的 三 边 长 a、 b、 c 满 足 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经典直角三角形:勾三、 股四、弦五)
用它判断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的一般步骤是: (1)确定最大边(不妨设为 c); (2)若 c2=a2+b2,则△ABC 是以∠C 为直角的三角形; 若 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其中 c 为最大边); 若 a2+b2>c2,则此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其中 c 为最大边)
h1
h β
x
tanα= h1
a1 x
tanβ= h1
x
∴h1=
a1 tan tan
tan tan
根据 原理
β a
αx
h=a2+h1=a2+
a1 tan tan
tan tan
仰角α,
仰角β
水平距 离 a1

h1

h



侧倾器 高 a2
h
h-a
tanα= , tanβ=
x
x
仰角α 仰角β 高度 a
tanβ-tanα
根据 原理
直角 三角 形的 边角

关系

2)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
数学模型
所 应测数




h
a1 镜子
a2
a3


镜 子
目高 a1 水平距 离 a2 水平距 离 a3
h
a3
a1 a2
皮 标杆高 a1
数量关系
h = a1 ,h= a1a3
a3 a2
a2
h = a3 ,h= a1a3
中考解直角三角形
考点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表示如下:∠C=90° ∠A+∠ B=90°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 a,b,斜边长为 c, 那么 a2+b2=c2. 即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测量物体的高度的常见模型
1)利用水平距离测量物体高度
数学模型
ι αx1 ax2 β
ι αβ
ax
所 应测数据 用 工 具
数量关系
tanα= ,tanβ=
x1
x2
tanα·tanβ =a·
tanα+tanβ
tanα= tanβ=
ax
x
侧 α、β、
倾 水平距离
器 a
tanα·tanβ =a·
a1 a2
a2
根据 原理
反射 定律
同一时刻物高 与影长成正比
尺 标杆影

长 a2
杆 物体影
长 a3
α
a1
a2
h
h1
侧倾器
高 a1
水平距 皮

离 a2
倾斜角 侧
α 倾

tanα= h a1 ,
a2
h=a1+a2tanα
矩形的性质和 直角三角形的
边角关系
α β
a1
h
h2
α
tanα= h1 , tanβ= h2
a1
a1
h=h1+h2=a1(tanα+
矩形的性质和 直角三角形的
仰角α tanβ) 俯角β 水平距 离 a1
边角关系
3)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1)
数学模型
所 应测数




数量关系
根据 理论
h1
α
h
β
x
tanα= h1 ,tanβ= a
x
x
仰角α 俯角β
tanα
h=
a+
h1=
a+
a= tanβ
tanα a(1+ )
tanβ
高度 a
矩形的性质
αβ a
h x

a-h tanα= ,
tanβ= a
和直角三角
x
x

形的边角关
a-h a

∴x= =
∴h=
俯角α
tanα tanβ


atanα a-
俯角β
tanβ

高度
测量底部不可到达的物体的高度(2)
数字模型
所 应测距




数量关系
A
α
a2 a1
sin A A的对边 a 斜边 c
② 锐 角 A 的 邻 边 与 斜 边 的 比 叫 做 ∠ A 的 余 弦 , 记 为 cosA, 即
cos A A的邻边 b 斜边 c
③ 锐 角 A 的 对 边 与 邻 边 的 比 叫 做 ∠ A 的 正 切 , 记 为 tanA, 即
tan A A的对边 a A的邻边 b
tanα h=
tanα-tanβ
h
h-a
tanα = , tanβ = 、 h=
x
x
tanα tanα-tanβ
矩形的 性质和 直角三 角形的 边角关

a h αβ x
仰角α 仰角β 高度 a
h
a+h
tanα= , tanβ=
x
x
tanα h=
tabβ-tanα
h
i h:l
α
l
(2)坡面的铅直高度 h 和水平宽度 l 的比叫做坡度(坡比)。用字母i 表
示,即 i h 。坡度一般写成1: m 的形式,如 i 1:5等。
l
平面的夹角记作 (叫做坡角),那么 i h tan 。
l
把坡面与水
3、从某点的指北方向按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的水平角,叫做方位 角。如图 3,OA、OB、OC、OD 的方向角分别是:45°、135°、 225°。
4. 勾股定理的作用: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另两边的关系。 (3)用于证明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4)利用勾股定理,作出长为 n 的线段
考点三、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1、如图,在△ABC 中,∠C=90° ① 锐 角 A 的 对 边 与 斜 边 的 比 叫 做 ∠ A 的 正 弦 , 记 为 sinA, 即
(2)锐角之间的关系:∠A+∠B=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正弦 sin,余弦 cos,正切 tan
(4) 面积公式:
(hc 为 c 边上的高)
考点五、解直角三角形 应用 1、将实际问题转化到直角三角形中,用锐角三角函数、代数和
几何知识综合求解 2、仰角、俯角、坡面 知识点及应用举例: (1)仰角: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俯角:视线在水平线下方的角。
④ 锐 角 A 的 邻 边 与 对 边 的 比 叫 做 ∠ A 的 余 切 , 记 为 cotA, 即
cotA A的邻边 b A的对边 a
2、锐角三角函数的概念
锐角 A 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都叫做∠A 的锐角三角函数
3、一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sinα cosα tanα cotα
3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解直角三角形的基本类型及其解法公式(总结)
1、解直角三角形的类型与解法
已知、
解 已知条件

解法步骤
三角
类型
Rt△ABC
两直角边(如 a,b)
a 由 tan A= ,求∠A;∠B=90°-A,c=
b
a2 b2

斜边,一直角边(如 c,
a 由 Sin A= ,求∠A;∠B=90°-A,b=
c
a)
c2 - a2
B 弦c
a勾
A
C
b股
勾: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

弦:斜边
股:直角三角形较长的直角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b,c 有下面关系:a2+b2= 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考点二、直角三角形的判定 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 是直角三角形 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
1 2
3 2
3 3
3
45°
2 2
2 2
1
1
4、各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60°
3 2 1 2
3
3 3
(1)互余关系:sinA=cos(90°—A),cosA=sin(90°—A) ;
(2)平方关系: sin 2 A cos2 A 1 (3)倒数关系:tanA tan(90°—A)=1 (4)商(弦切)关系:tanA= sin A
B 边
c 一
锐角,邻边
b ∠B=90°-A,a=b·Sin A,c=
cosA
边 一角边 (如∠A,b) cosA a
A
一 b

锐角,对边
a
a
∠B=90°-A,b= ,c=
tanA sinA
C
角 一锐角 (如∠A,a)
斜边,锐角(如 c,∠A) ∠ B= 90° - A, a= c· Sin A, b= c·cos A
cos A
5、锐角三角函数的增减性 当角度在 0°~90°之间变化时, (1)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2)余 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3)正切值随着 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4)余切值随着角度的增 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考点四、解直角三角形 1、解直角三角形的概念 在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一共有五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两个锐角, 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直角三角形。 2、解直角三角形的理论依据 在 Rt△ABC 中,∠C=90°,∠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 a,b,c (1)三边之间的关系: a2 b2 c2 (勾股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