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1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3.通过案例分析,讲解不同地区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实际情况,让学生掌握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分析一个地区的农业生产区位选择。
2.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影响该地区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现实问题,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使学生认识到农业区位选择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农业发展的关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1农业的区位选择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农业的区位选择”,是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第二册的重点内容。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及其影响,掌握农业生产的区位优势和限制因素,提高对农业生产布局的认识。
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适合水稻种植,而北方地区则以旱作为主。此外,农业政策、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劳动力等因素也对农业区位选择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幅我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
2.提出问题:“为什么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不同?”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考。
3.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农业的区位选择”,并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二)讲授新知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农业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而农业是人类在地球上进行的最早和最重要的生产活动之一。
农业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农业的定义、分类、地理分布以及农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的定义农业是指以农作物种植和养殖动物为主要经济活动的生产方式。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和畜牧业两个方面。
种植业是指通过耕作和种植农作物来获取粮食、棉纺原料和植物油等农产品;畜牧业是指通过饲养和培育家畜家禽来获取肉、蛋、奶等畜产品。
农业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直接满足了人类的生活需求,还提供了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物质财富。
二、农业的分类农业可以根据农作物的种植方式和目的进行分类。
按种植方式分,农业可以分为种植业和园艺业。
种植业主要种植粮食、油料、棉花等大田作物;园艺业则主要种植蔬菜、花卉、果树等经济作物。
按目的分,农业可以分为粮食农业、经济作物农业和牧业。
粮食农业主要种植大豆、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农业主要种植棉花、油菜、烟草等经济作物;牧业则以饲养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
三、地理分布由于地球上的气候、地形、土壤等条件的不同,农业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多样性的地理分布。
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形态。
1. 热带农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日照充足,降水丰富。
这种气候条件适宜热带农作物的生长,如稻米、糖蔗、咖啡等。
热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南美洲、非洲中部、东南亚等地区。
2. 温带农业温带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适中,适宜多种作物的生长。
温带农业以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为主,同时发展经济作物和畜牧业。
温带农业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中部和东部、东亚等地区。
3. 寒带农业寒带地区气候寒冷,夏季短暂,年降水量较少。
这些气候条件限制了农作物的生长,导致寒带地区农业发展相对较困难。
寒带农业主要依靠畜牧业,如北欧、俄罗斯等地区以牛、羊的饲养为主。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 工业 第三产业整理
专题22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气候: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和熟制水分决定农作物的品种,也影响农业生产方式光照(2)地形:垦殖指数(耕地比重),平原适宜机械化耕作,山区适宜发展林或畜牧业(3)土壤:黑土和冲积土较肥沃,酸性红壤适合种茶树,紫色土适合种水稻(4)水资源2.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2)消费市场(3)交通运输(4)劳动力素质和数量、国家政策3.我国五个温度带(在图上标出)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春小麦暖温带两年三熟冬小麦亚热带一年两熟水稻热带一年三熟水稻青藏高寒区一年一熟青稞4.我国四个干湿区(在图上标出)干湿区年降水量自然植被农业生产湿润区>800mm森林水田半湿润区400mm-800mm森林草原旱作农业半干旱区200mm-400mm草原畜牧业干旱区<200mm荒漠灌溉农业(二)、美国乳畜带的区位条件1.自然因素:(1)气候:气候冷湿(温带大陆性气候);(2)地形:地形破碎;(3)土壤:土壤贫瘠;(4)水源:河湖众多。
——不宜种粮,适合牧草生长2.社会经济因素:(1)农业科学技术水平:科技先进,机械化程度高;(2)消费市场:城市人口集中,牛奶和奶制品的市场需求量大;(主导因素)(3)交通运输:交通便捷确保了运输;(4)劳动力:从欧洲来的移民有丰富的畜牧业经验。
——发展乳畜业(三)、农业区位的变化科技的发展减弱了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布局。
(温室技术促进寒冷地区农业的发展,节水技术促进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冷藏技术促使生鲜农产品的市场扩大;通过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的市场大大扩展,其市场的指向性越来越强。
)(四)、丹麦农业区位变化时期农业区位因素及变化农业区位选择(影响因素)早期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土地不肥沃,排水能力差牧羊(自然)19世纪中叶排干沼泽,施用化肥,使土壤肥沃起来小麦(科技)不久以后在与北美麦农的竞争中,种植业失去优势;欧洲市场需要牛奶、奶酪和肉类乳牛畜牧业(市场)(五)、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类型主要分布地区主要作物生产特点水田农业①世界:东亚、南亚、东南亚;②中国集中产区:东部季风区的秦岭-淮河以南。
《农业生产活动》课件
牧场饲养
牧场饲养提供牛奶、肉类和 皮革等畜产品。
现代农业生产的趋势和技术
1 科技创新
现代农业借助科技创新,如精准农业和遥感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2 可持续发展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智慧农业
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农业生产活动》PPT课 件
农业生产是指通过种植农作物和饲养家畜家禽的活动。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产业,为粮食、纤维和能源等提供重要支撑。
农业生产的定义和背景
农业生产
农业生产是指种植和饲养活动,为人类提供食品和其他农产品。
农业的背景
农业是人类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提供食物和就业机会。
农业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1
耕种和播种
通过耕地和播种,种植农作物。
养殖和饲养
2
养殖家畜和家禽,提供肉类和其他
畜产品。
3
施肥和病虫害防治
施肥促进植物生长,防治病虫害保 证作物产量。
不同农业生产类型的介绍
果园种植
果园种植适用于温暖气候地 区,提供水果和果汁。
稻田耕种
农业生产所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气候变化
土地资源有限 人口增长
科学调整种植和养殖策略,选择适应气候 变化的作物和品种。
发展高效的耕作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
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提高粮食产量满足人 口需求。
结论和展望
农业生产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产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将进 一步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产业知识点总结一、农业产业农业产业是指从事耕种、养殖、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的产业,包括粮食生产、畜牧业、水产业等。
农业生产是人类最早的生产方式,也是维持社会生存的重要产业。
农业产业的发展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不同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方式和方式也不同。
比如在热带地区,水稻是主要农作物,在北方地区,小麦和玉米居多。
农业产业的发展还受到气候、土壤、水资源等因素的制约。
例如,干旱地区适宜种植旱地作物,而湿润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等。
除了地理条件,经济因素也会影响农业产业的发展。
比如土地资源的分配、矿产资源的开采等。
持续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投入,包括对农业产业的补贴和政策支持。
二、工业产业工业产业是指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的产业。
根据生产的规模、性质、技术水平等不同,可以将工业产业划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
轻工业主要包括纺织、食品加工、制药等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人力投入较多,与农业、农村联系较为密切。
而重工业主要包括钢铁、煤炭、化工、机械等行业,以资本投入、技术密集型为主。
工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源和市场,地理条件对其发展也有较大影响。
比如钢铁厂需要大量的铁矿资源和煤炭资源,这就需要在资源丰富的地区进行。
同时,还需要考虑交通运输、能源供应等因素。
工业产业是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产业,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同时,工业产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比如污染、能源消耗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环保工作。
三、服务业服务业是指为人们提供各种服务的产业,包括商业、金融、交通、通讯、旅游等行业。
服务业是20世纪后期发展最迅速的产业之一。
地理因素对服务业的发展影响较大,服务业发达的地区通常是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商业中心、金融中心、旅游景点等设施齐全,同时还需要充足的人才资源。
服务业的发展也受到政府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政策、产业政策等来引导服务业的发展。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比重越来越大。
高中地理 3.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第1课时)教案 鲁教版必修2-鲁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教案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第一节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课程标准要求】【设计思路】本节内容主要由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农业地域类型和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个模块组成,这三个模块的内容之间是有机结合的一个整体知识,其中“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教材中仅仅是以一幅图片和简短的文字内容来作了介绍,但是在整个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设计一系列层次递进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影响农业区位的三大因素和各个因素中的子因素对农业生产产生的具体影响;第二部分选取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三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让学生通过读图文资料分析,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达到学生对此内容的简单了解即可,重要的是分析的方法和过程;第三部分“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学生要学会仔细的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由于采取不合理的灌溉方式,会导致土壤的盐渍化”,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生产及粮食问题是全球共同关心的问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农业生产涉及到初中中国地理、世界地理中有关农业知识。
在学习时我们首先要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网络。
【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认识农业生产活动,理解农业生产的地域性等显著特点。
2.掌握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本地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过去和现代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不同农业地域类型特征的比较,认识不同地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理解其形成发展条件。
4.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形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1.教学重点“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在这一节内容中占有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后面的两部分内容尤其是“农业的地域类型”是以此内容作为铺垫的,故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和难点内容对待。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1)华南的双季水稻种植。()
(2)上海郊区的乳畜业。()Βιβλιοθήκη (3)杂交水稻单产大幅度提高。()
(4)美国一个大型农场只需少量农业工人。()
(5)产自阿根廷的牛肉,出现在欧洲人的餐桌上。()
(6)江南丘陵的茶树,黑龙江的大豆生产。()
3、根据书本第58页活动题的材料,分析寿光建设蔬菜生产基地有哪些区位优势。
E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产品保鲜、冷藏技术的提高
B.水热条件的变化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生活习惯的改变
5、读下图,在图中安排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类型,应怎样进行
区位选择?为什么?
A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海省可以种植三季稻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热量充足B.降水丰沛C.土壤肥沃D.地形平坦
2、在北京的近郊区建立一些乳牛场,主要是因为( )
A.牛肉出口方便B.靠近副食品工厂C.冷藏条件好D.城市居民消费量大
3、“春耕秋收”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双选)( )
A.季节性B.地域性C.周期性D.计划性
4、农产品销售范围大为扩展的原因是(双选)( )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姓名:
1、“明前龙井”茶曾被带到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周期性B.季节性C.地域性D.自然性
2、“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农业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试题答案及解析1.近年来,我国迅速发展的大棚蔬菜生产,主要改变的生产条件是()A.地形条件B.光热条件C.土壤条件D.市场条件【答案】B【解析】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玻璃和塑料大棚使室内升温,室内地面升温后放出的地面辐射则又被玻璃或塑料大棚所阻挡,减少了热量的损失;同时减少温室大棚内部与外界的热量交换,类似于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可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并对光照、通风、湿度等因素进行调节。
故答案B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的变化。
2.我国的商品粮主要来自于()A.江淮地区B.四川盆地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江淮地区、四川盆地、珠江三角洲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小,商品率低,东北平原地区地广人稀,人均耕地面积多,而且耕地集中连片,适宜机械化生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商品率高。
是商品粮主要产区。
故答案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商品粮基地主要区位条件。
3.某种农作物生长期约2个月,前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5~18℃,后期(1个月)最适宜温度12~14℃。
下图是种植该作物的甲乙两地气候资料。
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收获月份()A.3月B.5月C.11月D.9月【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只有当播种月份温度大于收获月份温度时,才会有该作物最佳收获月份。
由图可以看出: 7月份至12月份,前1个月温度大于后一个月温度(如7月温度大于8月温度),所以该作物在乙地的最佳播种月份是8月(最适宜温度15~18℃),最佳收获月份是9月(最适宜温度12~14℃)。
故答案D正确。
【2】与甲地相比,乙地种植该作物()A.病虫害少B.离市场近C.水源丰富D.上市较迟【答案】A【解析】仔细读图可知:甲地最冷月份1月气温大于0℃,利于害虫越冬;乙地最冷月份1月气温小于0℃接近零下10℃,温度低,能冻死地表层越冬的害虫,病虫害少,给农业生产带来好处,故答案A正确。
高一地理知识农业知识点
高一地理知识农业知识点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形式之一,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
在地理学中,农业作为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着人类与土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地理学的角度,介绍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农业知识点。
一、农业的基本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土地和自然资源进行农田经营、畜牧、养殖和渔业等活动,生产农作物和养殖动物,满足人类的食品和生活资料需求的一种生产活动。
二、农业的分类根据经营方式和生产对象的不同,农业可以分为两种基本形式:种植业和畜牧业。
1. 种植业种植业是以种植农作物为主的农业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水果等的种植。
根据种植规模的大小,又可以分为家庭农场、集体经济共同体和大农场。
2. 畜牧业畜牧业是以饲养家畜和养殖家禽为主的农业活动,主要包括牛、羊、猪、禽类等的养殖。
畜牧业的方式可以分为放养和圈养两种。
三、农业的因素农业的生产过程受到地理、气候、土壤、水资源、人力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1. 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包括地形、地势、地貌等。
地形和地势决定了水文条件和光照条件,对作物的生长和灌溉条件有着重要影响。
2. 气候因素气候条件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降水、温度、日照等气候要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3. 土壤因素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础和生存环境,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不同类型的土壤具有不同的肥力、保水性和透气性等特点,适合种植不同的农作物。
4. 水资源因素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尤其在水稻种植等灌溉农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地区的水资源丰富程度也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
5. 人力资源因素人力资源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努力和智慧。
四、农业发展与可持续性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环境污染等。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采取以下措施:1. 推广科学耕作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并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农作物知识点归纳农作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来源,它们承载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在高一地理课程中,学生们将接触到许多关于农作物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
一、农作物的分类农作物可根据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
粮食作物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如稻米、小麦和玉米等;经济作物指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的作物,如棉花、油菜和烟草等;饲料作物则是用于喂养牲畜的作物,如苜蓿和玉米秸秆等。
除了按用途分类,农作物还可根据其种植方式进行分类。
常见的种植方式有农田种植和园艺种植。
农田种植是指在农田中进行大面积的种植,如水稻和小麦等;园艺种植则是指在小规模的园地中进行种植,如蔬菜和水果等。
二、农作物的适生环境农作物具有不同的适生环境要求,这取决于其生长和发育的需求。
例如,水稻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适宜在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中种植;相反,小麦则适宜在温带和寒带气候中生长。
此外,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和水资源等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三、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其中,土壤改良是种植技术的基础。
通过施加有机肥料、调节土壤pH值和控制盐分等方法,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此外,合理的种植密度、科学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也是农作物种植技术的关键。
四、农作物的区域分布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农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不同的区域分布。
例如,在中国,北方地区适宜种植小麦和玉米,南方地区适宜种植水稻和蔬菜。
全球范围内,稻米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玉米主要分布在美洲地区。
五、农作物的发展与问题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需求,农作物的品种改良和增产措施不断进行。
例如,杂交育种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性。
然而,农作物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土地和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使用等,这些问题给农业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
六、农作物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农作物的种植将更加趋向于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013—2014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第二册同步导学案:3.1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1、读书本第60页图3-1-6世界主要水稻种植业的分布地区,并分析这些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2、根据书本第62页活动题材料,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
四:学后反思
备注
检测案——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姓名:
1.不同地域形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是由于()
A.自然条件不同B.政府政策不同
C.技术条件不同D.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差异很大
2.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
A.亚马孙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B.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四川盆地
C.亚马孙河流域和刚果盆地D.非洲刚果盆地和我国长江流域
3.世界的水稻生产绝大多数分布在()
A.非洲刚果盆地B.亚马孙平原C.东亚、东南亚、南亚D.西欧
4.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7.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将耕作、放牧、休耕进行轮作的原因是()
A.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B.降水较少,受灌溉条件限制
C.保持土壤肥力D.劳动力少,为了休息恢复体力
8.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条件是(双选)()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夏季或全年高温多雨
C.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D.季风气候以及热带雨林气候
______比较稳定
商品谷物农业
_____、______、______、澳大利亚、俄罗 斯、乌克兰等国。我国的_____、____
以种植______、______为主
生产规模大
机械化程度_____
3、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有利影响:合理强度下,促进土地等资源的利用。
(2)不利影响:不合理的农业生产,可能引起、、土壤污染、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生物多样性破坏等问题。
课题:——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姓名:
高一地理必修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教大纲版
第五单元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单元导入:1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
2 人们根据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特点,以及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发展生产。
5.1农业生产活动1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植物和动物2 人类通过文化交流,把自已培育的农作物和家禽、家畜传播到世界各地,丰富了人们的食物种类和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类型。
农业生产的特点(一)地域性:形成地域性的原因是: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的差别。
(二)季节性和周期性: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因素随季节变化明显并且有周期。
农业的投入和产出投入:自然条件——热量、水、地形、土壤、光照等劳动力生产资料——动植物(或种子)、农具、化肥、农药等(现代农业生产中,生产资料的投入比重逐渐增加)科技——培育良种、改进灌溉技术、改革耕作方式等(成为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发达国家的新增产值中60%以上是靠科技投入转化来的;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个比值已占到30%以上)产出:各种各样的农产品(食用、工业生产原料)农业的发展历史1 原始农业——热带雨林地区、北极地区等2 传统农业——发展中国家一般处在此阶段3 现代农业——发达国家多已进入此阶段农业的分类1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 按投入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增产靠扩大耕地面积)密集农业(增产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3 按产品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商品农业(主要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些地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值业种植园农业畜牧业水稻种植业自给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商品农业游牧业密集农业大牧场放牧业粗放农业乳畜业混合农业5.2农业的区位选择三江平原的种植业:发展条件是——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广人稀经营方式——国营农场、大规模机械化生产产出——小麦(春小麦)青藏高原的畜牧业:发展条件——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山地草场广布经营方式——粗放的放牧业产出——藏山羊、藏绵羊、牦牛区位的含义:一方面指该事物的位置另一方面指该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空间联系农业的主要区位自然区位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区位因素有:市场、交通运输、政策1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一个地区农业区位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高一地理农业布局知识点
高一地理农业布局知识点地理学科中,农业布局是指农业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情况,包括农田分布、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产品流通和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等。
对于高一地理学生来说,了解农业布局的相关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高一地理中的农业布局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
一、农业布局的区域差异农业布局的区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农业发展状况的差异,主要受制于人文、自然和经济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而言,农业布局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区域类型:农业发达区、农业一般区和农业欠发达区。
农业发达区主要特点是农业技术水平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优良,农田利用率高,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这些区域通常拥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多样化的经济发展,如长江中下游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等。
农业一般区是指处于农业发达区和农业欠发达区之间的地区,农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农业技术水平和农作物产量中等。
这些区域的农民主要以小农经营为主,种植普通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等,如江淮平原、赣南丘陵地区等。
农业欠发达区是指农业经济水平较低,农业技术水平落后,农作物产量低下的地区。
这些区域通常面临着自然资源匮乏、农田贫瘠、交通不便等困境,如西南山地区、西北沙漠地区等。
二、农业布局对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影响农业布局的不同区域类型对农作物种植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而言,农业发达区主要以经济作物和特色农产品为主,如水稻、小麦、茶叶、水果等。
农业一般区则以粮食作物为主,如稻谷、玉米、小麦等。
农业欠发达区则以粮食作物和少量经济作物为主,如玉米、高粱、土豆等。
农作物的种植结构也与地理空间的分布有关。
例如,稻谷主要分布在江南水乡地区,因为该地区地势湿润、水资源丰富;玉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辽宁等东北地区,由于气候条件适宜、土地肥沃;小麦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东北平原等地,因为该地区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宜等。
三、农业布局对农产品流通的影响农业布局对农产品的流通具有重要的影响。
农业发达区的农产品流通更加便捷,主要是由于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市场需求的充分。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核心知识梳理)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第三章产业区位因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思维导图】(一)农业生产1.概念:农业是农民在土地上进行的、利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来获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2.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3.分类:广义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副业、渔业五种形式。
狭义农业指的是种植业4.农业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选择的地理位置;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实质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合理利用的选择城镇内部空间结构(二)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2.人文社会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①主要因素:指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若干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①主导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①限制因素:生产所需的其他条件都能满足,唯有某个条件不能满足。
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4.主要农产品对区位的要求(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一般情况下,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可以看作是相对稳定的,而农业生产的人文因素则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
因此,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更多地考虑人文因素的发展变化。
2.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在弱化,社会经济因素增强3.因素变化:①市场因素变化: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通过对农产品的价格反馈机制,来调整农业的生产规模①科学技术因素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可改良农产品的品质,对环境的耐受性,提高种植范围。
同时也会改进农业的生产方式。
①交通因素变化: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使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①其它因素变化:政策,劳动力等变化也会影响到农业的生产。
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一)工业生产1.概念:在工厂里,劳动力(工人、技术人员等)运用动力(燃料、电能等)和机械设备,将原料制成产品。
这就是工业生产活动。
2.工业区位:与农业相比,工业区选择虽然也受地形、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受经济、环境、政策法规等人文因素。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1课时)高一地理教学课件(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积温
东部季风区由南向北减少
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和 产量
影响农作物种类、耕 作制度和栽培方法等
南方的柑橘
北方的苹果
为什么我国柑橘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而苹果种植主要分布 在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气温差异,从而影响了作物的种类
新疆的葡萄
新疆的哈密瓜
为什么我国新疆的瓜果特别甜?
新疆光照强,光照时间长,利于农作物光合作用,产生更多有机物 新疆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营养物质的积累,农作物品质好
○ 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
种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农业的区位因素。
实质:就是决策者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
区位 因素
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自然条件
科学技术
社会经济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 规律的制约。
日较差大小(气温日较差大,利于作物有机物质积累,作物品质好); • 降水量多少(降水量适中且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 有无气象灾害影响。
自然因素一地形
山地、丘陵地区地表起 伏大,耕作不便,宜发 展林业或畜牧业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土层深厚,适宜发展 种植业
➢ 地形 桑基鱼塘农业
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
社会经济因素一劳动力
劳动力数量多少、素质高低影响农产 品的成本、质量、规模和水平. 传统农业适宜分布于劳动力丰富的地 区,商品农业宜分布于劳动力素质较 高的地区
社会经济因素一政策
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 类型,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会对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用材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高一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列关于季风水田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比较正确的是()A.生产规模上季风水田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相当B.经营方式上大牧场放牧业以家庭经营为主,季风水田农业生产以集体为单位C.产品用途上,季风水田农业是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D.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区【答案】D【解析】季风区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是以家庭为单位,生产规模小的小农经营;人多地少,是一种自给农业。
大牧场牧业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气候,有广阔的草原;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规模的家庭农场式经营;地广人稀,商品率高。
选D正确。
【考点】主要考查季风水田农业与大牧场放牧业的农业地域类型特征。
2.读“美国农业专业化类型分布图”,对A、B、C农业地域类型判断正确的是()A.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C――大牧场放牧业B. A――乳畜业B――商品谷物农业C――大牧场放牧业C. A――大牧场放牧业B――商品谷物农业C――乳畜业D.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C――乳畜业【答案】C【解析】A地以畜产品为主,为大牧场放牧业,B地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并且种植商品率较高的小麦,为商品谷物农业,C地靠近中心市场,以奶制品和蔬菜为主,为乳畜业。
【考点】农业地域类型。
3. 2013年12月4日,曾经80%的经济依靠汽车产业的汽车之城———美国底特律市正式宣告破产。
几乎同时,中国国务院发布首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右图是底特律市所在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底特律汽车产业曾经发展壮大的有利条件有()①地处五大湖地区,邻近太平洋,水陆交通便利②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③相关产业集聚,提升竞争优势④劳动力廉价,素质高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五大湖地区,离大西洋更近;五大湖附近煤铁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为汽车产业提供大量钢材。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一1.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2.温室效应全球保暖影响:①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与低平岛国被淹没;②对农业的影响:低纬度地区减产,高纬度地区增产;③影响水循环:增加降水极端异常天气事件,地表径流改变南方降水最多,北方减少。
应对措施:①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量,大力发展新能源,多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效率;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防止森林火灾。
②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植树造林,保护原始森林,采用固碳技术。
③适应气候变化措施: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设水利设施,防止降水突发事件和海水入侵。
3.绿化的环境效益: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
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二1、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史前文明:崇拜自然,环境问题不明显农业文明:改造自然,出现局部的生态破坏工业文明:征服自然,环境问题严重,矛盾激化2、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发展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2可持续发展内涵:要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代际公平;代内公平3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3、通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1转变观念: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伦理道德观、消费观2调整行为:政府行为、市场行为、公众行为3加强国际合作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水污染、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城市垃圾、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全球变暖、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面积减少三1、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地理区位:通过影响人口分布而影响城市区位地形:世界上的城市大多位于平原地区气候:世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地带;集中在临海的边缘地带。
河流: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两条河流的汇合处;河口入海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他们被铭记是因为爱民如子、造福一方,虽为“些小吾曹州县吏”,但“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还因为刚正不阿,浩然正气,清正廉明;还因为精神气节,道德操守和高尚品质;还 因为志存高远,忧国忧民,保家卫国,把国家民族兴衰责任扛在肩上。也因为他们开眼看世界,留下科技文明或思想文化,为人类文明作出积极贡献。博狗体育下载 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们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闽东历史文化名人的史迹精神在当前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无 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远行,生命消逝,但他们留下的思想精魂和智慧启迪,熠熠闪烁在历史深处并流淌至今,在闽东山海之间,在辽阔的大地上,在灿烂的星空下,在后人一